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2023-09-07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存在某些缺点、不良习惯等,长期生活在批评指责甚至歧视当中,因而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感情,渴望表现自我价值,但又缺乏集体观念,在集体中往往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变被动教育为自觉接受教育、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能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让学生在师长的教育引导下,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地发展,智慧潜能和才干才会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挖掘下得以发挥,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逐步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自我教育的实施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一、充分相信和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我校全面推行干部竞聘制,候选团委、学生会干部由各班推选产生。他们要认真准备竞选演讲稿,向政教处教务处领导公开述职,最后由学校任命,因而选拔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拔出的学生干部素质也普遍较高。我们大胆放手让他们分工负责各项管理工作,并对五项常规(出勤、纪律、卫生、午间操、晚休)情况记录、张榜公布开展班级竞赛,且将各类材料及时上报政教处、教务处。我们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考察他们工作的得失,并且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进行褒扬,表扬有物质奖励,更注重精神激励。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工作。实践证明,他们逐渐形成了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具体到各班,班主任同样通过竞聘在本班学生中产生班委会,由学生自我选择、竞选参加,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在校团委、学生会带动下开展相应的工作。这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形成了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局面。

同样,激励教育也适用于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其实,“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我们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或进步,让他们真诚感受老师的关心。由他们自己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肯定他们的潜在智慧和能力,激励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用行动关心他们,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进行表扬。其次,大胆重用他们,让他们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学生感到老师既尊重他们,又信任他们,明白了老师是在尽力塑造他们,他们就会加强对自我的约束,逐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些好习惯。“自我教育”,使“后进生”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感觉,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于是积极主动改过,从而最终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变。

二、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级主题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各种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很好地相容、互助,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在自主活动中,他们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活动本身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可以极大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实现教育者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自信心的重要性》、《青春畅想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爱我学校爱我专业》、《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构建职校自我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依法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严格校风校纪,使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是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能力再强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想把独具个性的学生管理好,是很困难的,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学校自我管理模式。任何教育和管理的成败,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相对轻松,不需要事必躬亲;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实施。

我们已经制定了《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管理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借书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胸卡佩戴方案》、《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公寓卫生检查及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会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奖罚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德育量化考评细则》等规章制度。这使许多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学生自觉地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四、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竞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

我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选拔赛、“五四”文艺汇演、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书画展、专业技能展示等大型竞赛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百科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专业技能比武等各类比赛活动,并且,把各项竞赛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强化校纪观念和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持续开展的“活动”,赋予了学生强大的、持久的、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得到增强,自我教育达到了目的。

通过实践,我校常规管理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了自我教育的习惯,培养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在终生教育的历程中迈出了可喜可贺的一步,这对于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2篇

企业急需有理想、有道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职是培养这类实用性素质人才的基地,学生管理作为高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创新。

我觉得学生管理工作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工作中,即“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把学生当作教育主体,让教育服务于学生,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工作能力为主旨的理念。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应该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学院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吴超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3篇

近几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 大学生们思想活跃, 知识面宽, 多才多艺等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 但部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也暴露在大家面前:信仰缺失, 道德滑坡、依赖性较强, 缺乏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投机意识极强、功利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有些人稍有成绩, 便得意忘形;遭遇挫折, 却是灰心丧气。即便是失恋这类生活小事, 有时也无法承受, 或凶残报复, 或痛不欲生。颓唐、堕落、自杀的事件, 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陆续发生给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群体的评价蒙上了阴影。

2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原因

进入大学, 大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本应逐步走向成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许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太弱, 需要重新培养。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举步维艰、高等教育改革负面影响的冲击、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未能形成综合体系。

2.1 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举步维艰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许多变革仍然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 素质教育更是举步维艰。在许多中小学尚未妥善处理好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之前, 升学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能起到抑制或扼杀的作用。由于过于强调升学率, 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繁多的学习任务、变味的“兴趣班”, 长期而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得许多学生慢慢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育。最终应试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过大, 自己思考锻炼的机会减少, 碰到问题时难免束手无策。

2.2 高等教育改革负面影响的冲击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以及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在特定时期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稳健发展的同时, 也冲击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校招生“爆米花式”的扩招, 后勤社会化程度的继续提高, 高校内部有限的学生自我管理岗位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在激烈的竞争中, 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特别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冲击最大。另外, 部分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未能与时俱进, 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改革力度不大, 仍然注重于学生的表面服从、群体意识和整齐划一。把大学生当作中小学生严加防范、严格管理, 不利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2.3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当前, 生于80后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绝大部分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 从小到大, 操办了所有事务, 而对学生在校的综合能力不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家庭决策、家务劳动等方面, 家长们包揽过多, 极易使孩子成为家里可有可无的冷漠的旁观者。“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使得孩子从小在生活上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缺乏主见、缺少独立生存的技能, 依赖家长。

3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众所周知,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 这其中就包含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管理者首先要与时俱进, 转变传统教育管理观念和人才观念;其次, 精心搭建自我管理的平台, 指引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又快又好”地觉醒;再者, 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培养和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后, 要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其主导作用。

3.1 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 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和人才观念

当前, 社会发展日益多样化、全球化, 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具备竞争与合作能力、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及政治辨别能力等等。高等学校就要把“会做人, 会学习, 会做事, 会共处”, 尤其是“会生存”作为衡量成才的重要标准之一。相应地, 高校管理者就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新的管理观应该能反映大学生的合理需要, 引导他们养成和谐人格, 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可能的服务和帮助, 以实现管理育人的诉求”[1]。要抛弃学生是消极、被动的被管理者角色的刻板印象, 赋予大学生管理者的地位, 使他们成为管理的主体而非单纯客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 使他们在学业、就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更大的自我选择和管理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学、去做, 去拼。

3.2 精心搭建自我管理的平台, 指引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又快又好”地觉醒

大学生自我管理并不是意味着高校对大学生的放任不管, 而是要积极为他们营造氛围、搭建平台, 引导他们自我管理, 边引导边放手, 使学生逐步地能独当一面, 克服依赖心理, 树立独立意识,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不断完善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境界。

首先, 学校作为教育者, 要创造条件, 搭建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学校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要求, 注意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发挥其积极因素, 逐步健全学校的民主制度, 疏通民主渠道, 广开言路, 吸收高年级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的管理工作, 给他们压担子,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应尽力提供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和必要的场所、条件、经费, 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如学校可以聘任部分素质比较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 还可以成立一些专门的组织, 如公寓管理委员会、伙食管理委员会等等。学校在召开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会议时可以吸收部分学生代表参加, 一些管理部门还可聘请学生担任助理和秘书, 直接参加管理方面的工作, 这样, 不仅扩大了管理部门与学生的联系,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扩大了知识面, 增长了才干, 同时也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其次, 大学四年, 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后, 大多数学生已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和管理的规律亦有一定的认识。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 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日趋强烈, 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成为他们的内在要求, 而且当代大学生已清楚地认识到, 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 对人才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 因此, 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已成为大学生越来越加以重视的一项活动。因此, 学校就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 要通过各种形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发展等一系列激发自我管理意识的技能, 增强学生正确的自我管理意识, 由消极、被动、依赖、服从的角色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新形象。

3.3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培养和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所有自我管理都包括习惯方面的管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就要从自我习惯管理方面着手。众所周知, 习惯的养成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统筹安排, 循序渐进, 由近及远, 逐一击破。尤其开始时候更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另外, 在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中, 要时刻指导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 亲力亲为, 勇于实践, 勇挑重担。

3.4 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大学生自我管理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 离不开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如果对学生的自行活动不加引导, 任其自流, 势必造成学校教学秩序的混乱, 甚至出现无政府现象和自由化倾向, 影响高校的稳定[2]。可以说, 学生自我管理开展得越“开放、搞活”, 就越需要高质量、高效的学生工作队伍, 越需要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管理学生, 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

当然,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高等学校就能完成, 还需要家长、社会等其他一切成长环境的配合, 特别是家长和高校的动态联系——良好的信任沟通, 共同培养。

摘要: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文明成人、健康成才、和谐成功的基础。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大学生中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原因, 并就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

参考文献

[1] 慕容勋.“对话—体验—引导”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 2007 (3) :84~87.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4篇

自我管理是指活动主体独自管理自己, 以促进自身或所在团体有效地完成一项任务的行为。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监控活动。所谓自我监控就是某一活动主体为了使客观事物达到预定的目标, 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地、自觉地计划、监察、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2 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2.1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形式, 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科技与人文、物质与精神、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平衡和追求人格的更高境界,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自我管理的根本价值目标, 要想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充分发展和发挥大学生的本质力量, 必须客观分析现实生活中导致大学生的发展片面化的根源, 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才能, 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 提倡自我管理强调了对大学生的价值关怀, 突出大学生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 肯定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

自我管理的发生、发展及其深度、广度、成效, 首先受到社会教育、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受到大学生主体背景知识、情绪意志、认识理解力、自我调控力的制约。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和不成熟性, 要求我们大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观念、能力, 不断促使其展开、深入。以使之把潜在的自我管理需要、能力转化为现实的需要、能力;把低水平的需要、能力, 转化为高水平的需要、能力;把社会、时代对大学生之道德的要求, 转化为广大大学生完善自我的要求。

2.2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群体思政教育的需要

就大学生群体来说, 由于本来就存在个体差异。一方面, 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群体要求的相对统一性要求大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必须因人而异, 自我管理则充分体现了上述要求。另一方面, 来自外部的任何教育管理形式从本质上看都只是引导和启发行为, 最终必须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自觉行动和自律行为, 过于强调外界的给予, 则违背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亦难以形成大学生作为完善与发展主体的动力。

3 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 它使具体的管理操作“有法可依”。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校风、校纪、教风和学风建设,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同时, 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评价体系, 使每次的良好表现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褒奖和赞扬, 每次的错误失误都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激励, 从而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 激发出昂扬向上的动力, 逐步实现规范自觉的自我管理。

3.2 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体系

第一, 自我调适。自我调适是个体把握自己的一种调节方式, 是自教自律的一种动态方式, 是个体应对复杂、快速变化社会的内在调节器, 即思想、情绪、行为的自我调解, 以达到主动适应客观环境的目的。

第二, 自我强化。这是自我管理的核心, 自我强化, 主要是强化目标。自我管理的结果好与差, 直接与目标制定的科学与否有关。目标具有规定自我管理方向和诱发动因的二重作用。对一个人来说, 激发的力量是自身追求值的大小及对达到追求目标的理解决定的。要发挥目标由压力变成动力的激励作用。

第三, 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在既定目标下, 主体进行自我管理动机的激发, 从而促使自己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断努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目标和动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并指向于一定目标的。动机是一种比目标更为内在、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因素。

第四, 自我反馈。行为主体对行为的自我主动检查。没有自我检查的过程, 也就不可能更好地达到自我管理目标, 自我调适、自我激励也就失去了目标。反馈的内容可以是因事的, 也可以是因时的。反馈作用方向程度完全取决于行为主体的自我意识水平, 取决于他的道德责任感、荣誉感, 或者是取决于他的道德信念。自我反馈在自我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往往是外因教育所代替不了的。

3.3 通过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的, 以丰富课余生活, 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把那些积极参加群体活动, 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政治、心理素质的积极分子选为社团负责人, 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 使他们发挥组织管理能力, 进行工作创新, 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4 辅导员在构建体系的引导作用

直接的学生教育管理者, 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自身的优秀品德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灵, 用崇高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 用自己严谨、有序并富有创意的管理工作影响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另一方面, 辅导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广泛地学习和探索, 积累广博的知识, 丰富的经验往往能提高辅导员的感召力和管理能力。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管理, 从根本上来说, 是“发展性的自我管理”, 是在主体发展性思想指导下的自我管理, 即把思政教育当作主体人格的提升, 当作主体德性发展的过程。这种自我管理着眼于培养主体精神, 发展自己积极的个性品质, 强调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在积极的引导下, 自觉遵循道德目标, 对自己进行充满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的教育管理, 以满足自身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需要。

摘要:学生自我管理的新观念正是试图营造、创设一种民主环境, 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离开了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思政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存在的价值。鉴于大学生自我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 对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 并就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提出了一些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自我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杨芷英, 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

[2] 赵鹏.探索“学长辅导员”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9.

[3] 郭际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第5篇

1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近年来, 经过各类家长学校的普及和各种媒体的广泛参与, 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己经有了历史性的进步,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家长的教育能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想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素质, 笔者认为应当着力在明确教育重点、实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1.1 明确重点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 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 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 这样做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 对家长的指导还应当把重点放在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上。

1.1.1 帮助家长进行角色定位, 提高认识自身角色的能力

一些家长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辅导、陪伴或保障孩子的学习上。而对于教给孩子的基本生活常识、自理自律能力、日常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的本领等等则弃之不顾, 使得教孩子做人这个家长角色的重要功能萎缩了。因此, 家庭教育指导的首要任务是让家长明确自身的角色规范, 帮助家长把劲使在教育孩子的刀刃上, 而减少那些本应当孩子自己做而无端地耗费家长精力的事情。

1.1.2 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掌握教育规律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对象, 是独立的个体, 也是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社会成员。这是家长所应有的基本认识, 也是观念转变的前提。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 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 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社会的需要施以教育。

1.2 规范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

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 (

家庭教育是分散在每一个家庭进行的, 不像学校教育有统一的教育内容、规范的管理目标, 而且依家长的认识水平、教育能力的不同, 在实施教育中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强调对家长的指导, 不可能把所有的家长统一在一个模式上, 但就指导工作本身来说, 则存在着如何规范化的问题。而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使对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指导成为政府行为, 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实施方可落到实处。

1.2.1 指导网络的规范化

家长是一个松散的群体, 但每一个家庭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 每一个孩子都在特定的学校上学, 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各种传媒的影响。通过社区、学校、传媒, 自下而上的组织和几种教育力量的横向联合, 形成纵横交错的家长指导网络, 所有的家长都能包容其中, 受到直接的教育。

1.2.2 指导队伍规范化

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 家庭教育指导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队伍, 首先是理论研究队伍。搞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 是家庭教育工作上水平的必要前提。

1.2.3 指导内容规范化

即把对家长的教育纳入公民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组织有关专家对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不断更新、完善家长教育教材, 设置家长学校和家长自学的必修课, 保证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方面, 再辅以其他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

2 强化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此加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入性的特点, 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除了运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外, 更应当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

2.1 示范作用

西汉杨雄说:“教者, 人之模范一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 教书育人, 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 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 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 不断地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2.2 激励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 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少一点求全责备, 多一些欣赏赞美。

3 加强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1 为学生参与管理创造机会和条件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去培养与训练, 学校的大量管理活动是与学生直接有关的, 本身就要求学生参与管理。凡是学生能做到的事, 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而学生做不到的事, 教师应积极指导他们学着去做。

3.2 教师要当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导师和参谋

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并要为学生参与管理创造条件, 教师要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朋友, 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学生不会做的事, 老师要热情指导, 当好参谋, 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自我总结, 自我提高, 特别要充分发挥团、队、班委等学生组织的作用, 让学生在自己的集体组织中开展各种活动, 既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主人翁精神。

3.3 培养集体观念

鼓励学生在集体主义的目标下, 自我管理和成长, 通过集体思想、集体感情、集体意志的熏陶感染, 通过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 找到自己的定位, 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以集体规范作为参照, 自觉地按照“集体主义”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不断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过程, 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3.4 发挥身边的模范榜样作用

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 身边的榜样更是如此。因为学生觉得身边的榜样特别可感、可亲、可敬、可学, 因而也更具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 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

摘要:教育是根本,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源泉, 重视人才的教育, 尤其是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是新时代教育的研究方向。重视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 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管理下一篇:道路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