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士论文范文

2023-03-12

会计学士论文范文第1篇

一、欧洲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数量

8年激增50倍

被誉为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专业知识中心、联络平台和资源中心的欧洲国际教育协会与欧洲留学信息平台StudyPortals共同开展了关于欧洲国家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研究。《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报告由欧洲国际教育协会政策官员安娜-马林桑德斯卓姆(Anna-MalinSandstr?觟m)和StudyPortals教育情报专家卡门·尼根那(Carmen Neghina)共同撰写。这项研究报告是基于StudyPortals涵盖欧洲高等教育区19个国家高校的本科学位数据库以及欧洲国际教育协会对6个欧洲国家高教领域专业人士的采访而成。报告撰写者称,这是第一项针对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在欧洲大陆是否正在经历与英语授课硕士课程类似的发展轨迹,以及是否正有助于提升国际化的综合性研究。

研究报告称,过去八年来,欧洲大陆19个国家大学所提供的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数量猛增了50倍。在这些国家,此类课程数量从2009年时的55个增加到现在的2900个。欧洲大陆各国所提供的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数量各不相同,提供此类课程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545个),占本研究涉及的此类课程总数的近1/5,而荷兰、西班牙和德国的高校分别拥有317个、241个和225个。德国提供此类课程的大学数量最多,共有69所。

提供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比例最高的是瑞士和荷兰两国的大学,分别高达100%和76%,其次则是丹麦、芬兰和瑞典三国的大学。在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里,超过1/4(26%)为商业和管理专业,社会科学(15%)和工程与技术(14%)专业也受到学生们的青睐。无论是在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数量还是在此类课程在本国高校发展速度方面,荷兰都居于领先地位。相比之下,罗马尼亚、法国、波兰、意大利、土耳其和德国的高校提供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比例则较低。该报告称,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在欧洲大陆刚刚出现的时候,通常只是所在国母语讲授课程的翻译而已,现在则已发展成为满足多样化学生群体需求的独特课程,而且成为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之后一种范围更大的国际化趋势的组成部分。该项报告认为,这种发展趋势是跟随英语授课硕士课程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而出现的。

二、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

的益处、挑战和影响

该项报告还探讨了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给欧洲大陆高校和国家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影响。报告指出,在每一所高校里,并非所有的英語授课学士学位课程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们的需要,因为“许多人都在跟英语语言和教职员工的国际教学技能“做斗争”,显示这个领域(国际教学技能)需要额外的培训。”许多教室也“依旧缺乏多样性,从而限制了国际环境以及学习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潜力。”

而一些接受采访的专业人士称,提供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主要原因是推进高校国际化、使得高校更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帮助学生为全球化的世界做好准备以及应对人口结构转变。报告作者指出:“这些高校在实现某些目标方面看来已取得了进展,它们现在貌似变得更加国际化,而且招收和招聘了数量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员,这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学习环境的国际化。”

各国竞相提供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五个最常见的原因中有三个——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吸引国际人才以及使当地的学生为全球化的世界做好准备——与推进欧洲大陆各国高校国际化的最主要原因相互呼应。根据《欧洲国际教育协会晴雨表:欧洲的国际化》(the EAIE Barometer: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Europe)报告,推进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帮助学生们为全球化的世界做准备(第二个最重要的原因)、吸引数量更多的国际学生(第三个最重要的原因)以及提升竞争力(第六个最重要的原因)。

不过,按照《欧洲国际教育协会晴雨表:欧洲的国际化》的说法,国际化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各个高校所提供的教育的总体质量,这点只是在对某些人士的采访里被提及和被强调。一些受访者说,教育质量由于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引入有所提高,而其他一些受访者则对相关教育的质量提出了质疑。研究报告的作者们据此指出,这表明这一领域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另一个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领域是国际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以及在教室中的主动融入。一些受访者指出,虽然他们的高校拥有国际学生,但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教室中都不会自发产生国际体验。

三、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发展前景

在询问有关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在欧洲大陆各国的发展前景时,有两种意见较为突出。首先,受访者们都预测对于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需求量将会增加,而且欧洲各国大学将提供数量更多、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此类课程。第二,他们都意识到,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大学需要明确自身英语授课方面的长项。

该项研究报告中所提到的其他趋势包括:在本科阶段所提供的联合和双学位课程的增加、双语教育以及更加多样化的学生流动性,尤其鉴于目前政治形势的发展,学生的流动性有可能从英美世界这个中心转移出去,该项报告说:“因此似乎未来有可能会给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带来量变和质变,同时,正如有关使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问题方面的辩论及其对一国的语言以及教育质量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所表明的,当它们达到足够数量时,人们可预期对于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价值的讨论将会增加。”

安娜-马林桑德斯卓姆说,所有接受采访的高教领域人士都预测,在他们的国家,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数量会持续增加,她说:“数据也表明,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数量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在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国家里,提供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的高校数量还不到高校总数的一半。同时,在所有这些国家,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在英语授课课程总数里所占的比例不到1/3。”该项报告指出,人们应该将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看作“一种国际化以及提高毕业生们学习结果的机制”。不过,一些高教界人士对英语授课学士学位课程数量激增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在荷兰,高等教育监督机构“更优教育”(Beter Onderwijs Nederland)的成员杰拉德·佛豪夫(Gerard Verhoef)指出,这种趋势意味着荷兰语在该国的地位受到威胁。“更优教育”致力于提高荷兰教育水平,并且已发起了一项请愿活动,要求荷兰的教育部门采用荷兰语,除非有使用另外一种(国际化的)语言进行教学的明显需要。佛豪夫说:“学生们互访对方国家的原因之一是文化交流,如果这些外国学生进入一种全球性泡沫的话,那么就不存在任何文化交流。”

(文章系译者根据英国大学世界新闻网2017年10月7日的报道和《泰晤士报》2017年9月14日的报道内容综合编译)

编辑 王昕 校对 许方舟

会计学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 学士学位 处分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对高校本科毕业生是否同时拥有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越来越重视。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规定不聘用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因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而与学校产生纠纷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者。

例一、某大学学生在学校课程考试过程中作弊,学校给予该学生留校察看处分。毕业前,由于该生认真悔过自新,表现良好,留校察看处分被撤销,课程也重修通过。但学校在毕业资格审查时,根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仅发放其毕业证书,而取消其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于是,该学生向法院起诉学校,受理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因此判决要求学校一方重新对其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

例二、某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一名学生,因违反学校校纪处分规定,被学校处以留校察看一年的校纪处分,在处分期间,该学生能较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未再出现新的违反校纪现象,因此学校在学生留校察看期限届满后,解除了对这名学生的处分。然而在毕业资格审查时,学生所在学院依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对这名学生做出不授予学士学位的毕业资审结论,并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报送,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学士学位评定会议,评定学士学位授予情况,与会委员依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一致通过了不授予该生学士学位的决定。因此毕业时这名学生仅获得毕业证书,而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该生不认可这个结果,将学校告上法庭,受理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本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据此法院认为学校制定的《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具有法律依据,学校以该学生受过留校察看处分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合法,于是,法院驳回了这名学生的诉讼申请,判决维持学校不授予这名学生学士学位的决定。

例三、某报纸曾经刊登过两篇有关大学毕业生状告学校的文章,都是要求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的。这两个案例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因在校期间代替同学考试受到校纪处分,根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在校期间,因违反纪律受到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不授予学士学位,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两位没有拿到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不认可这个结论,认为自己虽然犯过错误,但之后认真学习并悔改,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通过以后的努力达到了学校专业培養方案的要求,拿到了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证明自己已经达到了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学术标准,学校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授予其学士学位。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就高校普遍性而言,虽然到目前为止,因受处分拿不到学士学位而将学校告上法庭的学生占比较少,但每年因处分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及家长找学校理论的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年来,各高校的学十学位授予一直与处分密切相关。每年毕业季,都有学生因为处分被学校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有些学生会不服。那么,处分该不该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如何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怎样公平合理地让学生心服口服地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是需要探讨与分析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结合国家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与多所高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对如何处理学士学位授予与处分关系进行探析。

一、解决高校自主制定学位授予细则产生的问题,使相关条款在使用时和谐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根据这一条款规定,学士学位授予是学术范畴的行为,与处分无关,这也是有些案例学生能够胜诉的依据之一。第二十五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本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学位工作细则。据调查发现,各高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本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办法中规定,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行政处分,不能授予学士学位。这条规定是有些案例法院判决高校胜诉的法律依据。本来并无矛盾的两条规定,在使用中由于高校自主制定的学位授予细则产生了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是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有待在以后的修订中考虑并解决允许高校自主制定学位授予细则而产生的问题,使相关条款在使用时和谐统一。

二、通过提高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给予学生改过自新机会。

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学生影响深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一生,其命运可能因此而改变。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在制定学士学位授予制度时应该慎之又慎。诚然,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应该受到惩处,但以此作为不授予学生学士学位的依据未必能取得好的教育培养效果。学校制定的学士学位授予办法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对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应该严于国家法律法规,处分不应该重于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应该将国家法律在操作程序上予以细化,避免在实体法定权利上进行创设。学校为严肃校纪,保证教育质量,可以规定因处分取消其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但也应该给予学生悔改后能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机会。

首先,高校授予的学士学位是一个学术水平标志,表明学生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违纪处分原因多种多样,并不一定是学术原因,比如在校园内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扰乱校园、课堂、食堂等公共场所秩序,致使教学、科研、校园日常事务等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等等。以上行为按校纪校规均会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这些处分均与学生学术水平无关。所以,既然学士学位是一个学术水平的象征,那么类似以上这种与学术水平无关的违纪处分是否有必要挂钩学士学位授予有必要探析。

其次,高校学士学位授予都有一个学术要求标准,学士学位授予首先要达到本科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要求,且对于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平均分或平均学分绩点及外语水平也有要求,各高校普遍规定,要求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及以上,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要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以上所述这些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是对于正常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授予要求。那么对于在校期间因考试作弊等学术不诚信行为,而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在校学生,可以考虑适度提高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要求,比如,可以规定因考试作弊等学术不诚信行为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在校本科生,从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至毕业时无再次考试作弊或其他学术不诚信行为,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及以上,可以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或报考硕士研究生,达到全国硕士生统一录取标准,提供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可以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既通过校纪校规教育了学生,维护了高校的管理秩序,保证了教学质量,又给了学生一个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学士学位的机会。加深学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以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促使学生学术水平获得提升。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学生违法违纪本质上是思想品德问题,因此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人才培养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方位培养教育中,“德”字排在第一位,“德”字是核心,“德”字是基础。作为人才培养前沿阵地的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在课程教育中进行。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贯穿教育的整体过程。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课程教育是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将立德树人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三是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四是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作为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充分运用每一门课程,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起到重要的教育与引领作用,减少乃至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避免学生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四、重视并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防止将来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从多年教学管理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对于处分会影响学士学位授予并不是很清楚,意识不到处分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加强新生的人学教育,使学生对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规定从人学开始就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非常重要。各高校在新生人学时都会发给学生一本《学生手册》,手册里汇集了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成绩管理规定、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等多项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会认真阅读学习,甚至有学生直到毕业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时才想起看规定。各高校在新生人学后都会对新生进行人学教育培训,组织新生座谈会,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但因培训时间的限制,往往侧重于课程学习方面的培训,比如,如何选课等。对于毕业时才会涉及的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往往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学习,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疏于对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学习,导致毕业时才了解清楚学士学位授予要求。在新生人学教育时应增加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培训时长与内容,使学生充分知晓学士学位授予的标准要求,使学生从人学开始就充分知晓学士学位授予与处分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五、加强学生申诉管理,规范听证制度程序,维护学生合法權益。

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申诉办法,但在具体执行上应进一步加强与规范。首先,作为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主体,各高校在听证程序的具体执行上并未引起重视,听证会随意性比较强,没有制定统一的操作细则与流程,导致听证会流于形式的成分较大。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听证会制度的细则与操作流程,是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保证。其次,听证会一般规定有教务处、学生处、院长办公室、纪检监察处、招生就业处、学生所在系办公室、校法律顾问、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看似涉及面很广,但对听证人员的遴选标准并无要求,对听证会各类人员比例无规定.难以保证听证的公平、公正。确定听证人员遴选条件.遴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又对高校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员进行听证是高质量听证的保证。最后,重视听证结果,避免听证流于形式。目前,各高校在对学生做出处理之前,基本都能按申诉管理规定给予学生申诉听证的机会,只要学生要求听证,听证会就能按规定举行,但也存在听证与处理弱相关现象,听证结果难以对行政处理产生影响,导致听证流于形式。对听证结果进行认真的梳理与讨论,加强对听证结果的重视运用,才能让听证结果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保证处罚程度更加合理,在维护高校校纪校规管理的同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仙保.高校处分违纪学生的法律问题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5-18.

[2]单林波.高校学生管理引入处分听证程序的法律思考[J].高教探索,2018(12):10-13.

[3]秦惠民.《学位条例》的“立”“释”“修”——略论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历史与发展[J].学位研究生教育,2019(8):1-7.

[4]曾审审.高校与学生纠纷解决的法律探析——学术道德是否应纳入学位的授予标准[J].学理论,2014(32):87-88.

[5]于志刚.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与品行标准——以因违纪处分剥夺学位资格的诉讼纷争为切入点[J].政法论坛,2016(5):83-96.

会计学士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在读的成人本科学生,了解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的现状,分析当前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中思想认识、学位外语、学位课程、毕业论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率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授予:对策

本论文建立在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课题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学者研究成果之后,课题组成员从5个维度编制了调查问卷,分别是:基本信息、学位外语、学位课程、学位管理、授予质量。选取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3所高校成人教育在读的本科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共发放460份,回收问卷46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49份,有效率97.61%。

一、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调查现状

云南省结合本省实际,于2002年制定了《云南省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实施办法》,以确保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质量,并于2005年对此办法作出了部分修订及补充。

《办法》中规定达到下列条件者,才可授予学士学位: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完成本科教学内容;

(2)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含学士学位课程),经审核准予毕业;

(3)通过规定的学位外语考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达到本科教学计划应有的各项要求,且平均成绩优良,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下面就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论文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统计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的总体状况较好。云南省成人教育学士学位授予门槛较高,对学位申请者的资格审查也比较严格。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有305人认为学校对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申请者的资格审查非常严格或严格,占调查总人数的67.93%。有222人認为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的标准非常高或比较高,占49.43%。有228人认为学校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略有提高或明显提高了,占总人数的50.77%。有239人认为学位获取的难度略有提高或明显提高了,占总人数的53.23%。有386人认为学位外语考试偏难或难,占总人数的85.96%。这可能是因为2004年后,学位外语由云南省学位办统一命题和组织考试,对学位外语要求提高了,学位外语的难度有所加大。

虽然随着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本科教育的高度重视,云南省也加快了本科教育的发展。但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率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省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率是非常低的!云南省2007年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15040人,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为1066人,授予率为7.09%; 2008年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15205人,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为1109人,授予率为7.29%;2009年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20193人,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为1345人,授予率为6.66%(见图1)

从云南省各高校授予成人学士学位的人数来看,主要以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授予的成人学士学位人数居多,基本上占到云南省成人授予学士学位人数的60%以上。可见,云南省各高校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二、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学士学位不重视

成人学员对学士学位的重视是不够的。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学历要求,拿到毕业证书,只要不影响在单位评职晋级就行,而对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并不在乎,学位意识淡薄,获取学士学位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思想意识导致他们对学士学位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学士学位教育的质量。根据收回的449份调查问卷分析:有88人,不愿意申请学士学位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2.77%。有166人申请学士学位的原因是工作需要、或是追求文凭、评定职称等其它原因。

(二)学员外语基础差,学位外语合格率低

调查结果显示,有29人专科时过了英语四级,占6.46%仅有5人过了英语六级,占1.11%;通过其它外语水平考试的有147人,占32.74%;英语没有过级的有268人,占到59.69%之多。在对学位外语考试难度的调查中,有248人认为目前学士学位外语考试难,占55,23%;有138人认为目前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偏难,占30.73%;仅有63人认为目前学士学位外语考试难度一般,占14.03%;没有一个人认为目前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容易的。在影响获得学士学位的主要因素中,有370人大学英语水平没有达到要求,占到了82.41%。可见,学位外语已成为获取学士学位的最大障碍。

从云南省教育厅对历年学位外语过级率的统计来看,2007年学位外语平均过级率是33.96%,其中英语合格率是32.37%,日语合格率是46.96%,法语合格率是49.54%。2008年学位外语平均过级率是33.04%,其中英语合格率是32.77%,日语合格率是37.66%,法语合格率是33.95%。2009年学位外语平均过级率是43.62%,其中英语合格率是43.71%,日语合格率是42.36%,法语合格率是42.24%。2010年学位外语平均过级率是36.94%,其中英语合格率是36.63%,日语合格率是37.60%,法语合格率是49.00%(见图2)。

总体说来,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语考试的合格率非常低。一方面,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其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学生本身的外语基础比较差;另一方面,学位外语考试自2004年改革后难度有所加大,对于本身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了。在问及影响学位外语成绩的主要原因时,有328人认为是自身外语水平不高,占总人数的73.05%;有212人认为是英语教学针对性不强,占总人数的47.22%有152人认为是没有相关的教材及辅导材料,占总人数的33.85%;有133人认为是自己没有努力,占总人数的29.62%。

(三)学位课程设置不统一,平均成绩要求不高

学位课程的设置及学习成绩是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的重要方面。云南省学位课程的设置有不合理的一面,虽然各高校在成人教育本科教学上设置了成人教育本科学士学位课程,但相同专业的学士学位课程设置可能不一致,所以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授课学时、教学要求、师资配备、实验安排、教材选

用等各方面的差距较大。这就难免会出现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标准掌握不统一,审核要求不严格,甚至降低授予学士学位要求等现象。学位课程成绩要求偏低,显然会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质量。

根据调查的结果统计,有243人所在的学校没有统一设置的成人学士学位课程,占到了54.12%。在学位课程的要求上,有86人所在的学校对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没有要求,占19.15%;有162人所在的学校对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在60—70分,占36.08%;有154人所在的学校对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在70—80分,占34.30%;有47人所在的学校对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在80分以上,仅占10.47%。可见,多数学校对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并不高,仅有少数的10.47%对学位课程的要求在80分以上。

(四)毕业论文要求不高,毕业论文质量一般

根据调查,在毕业论文要求方面,有41人所在的学校对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没有要求,占1O.24%,有209人所在的学校对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合格就行,占46.55%;有142人所在的学校对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要达到良好,占31.63%;有52人所在的学校对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优秀,仅占11.58%。影响获得学士学位的主要因素是毕业论文(设计)没有达到要求有89人,仅占19.82%。而且大多数毕业论文都是在理论上空谈,没有实证调查。引用的部分多,独立思考的少。

(五)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授予标准不够健全

云南省成人本科教育的一些配套的相关政策、规定还在进一步完善中。高校在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方面没有全面的、系统的、规范的详细工作规程和实施细则,遇到问题往往无章可循。有些学校制定的成人学士学位规章,对学士学位具备的条件和标准解释的不够详细。少数学校的学士学位工作规章和实施细则内容陈旧,有些规定不再适应当前形势下学士学位管理工作的需要。由于管理机制方面的不完善,必将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质量不高。

在授予标准方面,云南省贯彻“择优授予,宁缺勿滥”的原则。但成人学生年龄较大,要处理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庭等诸多矛盾,因此要成教學士学位达到全日制本科生的学位授予标准其实是不现实的,也很难做到。但为了追求学士学位授予率的提高,有些学校在授予学士学位时人为放宽或降低授予标准,以“达标”代替“优秀”的情况也是有的。这样势必导致整个云南省成人学士学位授予质量参差不齐,良莠都有。另外,有些标准很难量化,还有平均成绩优良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没有细化。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掌握,提出的标准与要求也就参差不齐,并不完全一致。

根据调查的结果统计,关于当前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249人认为各高校授予质量参差不齐,占55.46%;认为现有国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够健全的有232人,占51.67%;有216人认为学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管理不科学,占总人数的48.11%;认为监控体系不健全的有184人,占40.98%。有214人对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的申请条件不太熟悉,占47.66%;有129人不熟悉,占28.73%。绝大多数人对学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的申请条件不太熟悉或者不熟悉,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或是对申请条件规定得还不够细致。

三、提高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对策

(一)重视和加强学士学位教育,强化学士学位意识

云南省高校应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士学位教育,强化学位意识。为此,可以在学生入学时,宣传和组织学生学习学位授予标准、办法等规定,增强学生的学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计划中规定专业课或专业主干课的重视,强调这些课程作为学士学位课程,学位授予条件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要使学生了解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称号或学术性荣誉称号,学位的获得是对个人在学术及科研上获得的成绩的认可,使学员对获得学士学位有一种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确保学位授予的严肃性,保证学位授予的质量。

(二)加强学位外语课程教学,改革学位外语考试制度

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加大外语教学学时,针对外语考试的内容加强训练并强调课堂辅导。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做些改革,使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感兴趣,而不觉得是负担。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英语。比如可以利用假期举办外语补习班,多开办一些与外语考试有关的讲座或辅导,设立一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学习外语。目前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获取的最大障碍不是学位课程,不是学位论文,不是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达标,而主要是因为外语考试不合格,这是个怪圈。一方面,只要是考试,它就有技巧和规律性。针对学位外语考试,学校要建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资源,以音、文、图、像等媒体信息整合后传到网上,建立一个学位外语考试的资源库给学生提供。另一方面,现行的学位外语考试制度是否有不全理的一面,值得有关部门深入思考,作出一些适当的改革。

(三)设置统一的学位课程,加强学位课程建设

云南省的成人高等教育应遵循《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分专业大类学位主干课程指导性目录》,在本科各专业中优化整合教学计划,设计系列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对于相同专业的成人学士学位课程设置要一致,教学培养目标要求要统一,并充分体现出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学士学位课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人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校应划拨专项经费,把学士学位课程作为校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深化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成教特色;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学士学位课程的教学任务。各高校应争取将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另外,学士学位课程考试是检验成人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因而,要认真做好试卷命题工作,并严格考试纪律,杜绝作弊歪风;试卷评分要客观公正,真正挑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授予其学士学位,以提高成人学士学位授予质量。

(四)重视学位论文写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学生应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写学位论文的重要性,指导教师要加强学位论文的指导,严格把关。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一定要规范认真;指导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定期检查;学校一定要规范管理选题、开题、答辩、成绩评定等诸环节,确保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质量。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水平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二是毕业论文的实际成绩还应说明学生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基

本能力。学校应制定出对毕业论文的明确规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时间安排、答辩与成绩评定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由高校部成立学科专家组进行评审,严格审查。对评审未通过的学位论文,不允许参加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免授学士学位。为了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要对评分标准作详细的规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组织评选出优秀学位论文或优秀导师,并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五)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授予标准

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细化操作办法,规范学位管理,尽快从省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行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出发,制定一套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规范的、可操作性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制度及实施细则,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各高校要对现在的学位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善,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配合。同时要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还必须有强烈的法制观念,熟悉并认真执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基础上,针对成人学士学位的特点,以及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一个标准相对统一、内容全面翔实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去严格要求,在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对学位管理各个环节的监控,学位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操作中的漏洞,决不降低标准,影响授予质量。另外要完善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使得成人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确保学士学位授予质量。通过成立社会中介组织,对成人学士学位授予质量进行评估与监督,对获得成人学士学位的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追踪评价。

参考文献

[1]余美月,申屠禮明.成人本科学士学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2]钟春敏,陈祖兴,学士学位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1).

[3]李傻良,王救文,新升本科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4}刘亚超,刘文奎,谭洪波.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5]邵春胜.浅议高校学士学位管理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6]黄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水平的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王红军]

会计学士论文范文第4篇

2、浅谈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互联网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

4、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5、关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多元化的研究策略

6、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

7、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8、探究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体验

9、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分析

10、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实践

11、汉语言文学教学促进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1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探讨

1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4、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

15、探讨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

16、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

17、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18、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19、汉语言文学教学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20、汉语言文学:习育人长技,做优秀园丁

21、网络语言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探析

22、关于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

23、关于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

24、创新创业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渗透

25、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26、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改探析

27、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现代教育思想下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

29、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30、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研究

31、浅析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32、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思路分析

33、微课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应用研究

34、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研究

35、汉语言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作用的探索

36、新文科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7、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浅析

38、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39、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中传统文化的弘扬

40、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究

41、新形势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分析

42、汉语言文学专业“研读”类课程群的建设与探索

43、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44、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探讨

45、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6、论初中汉语言文学教育

47、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48、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分析

49、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析

会计学士论文范文第5篇

1 国内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困境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 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1]诸多研究表明,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中, 大学生就业能力于社会需求脱节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普通本科教育中,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是结构性的。

由于高等教育学术传统的强大惯性,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仍然是以提高学生学术水平为主要目标, 重知识传授而轻就业能力培养的局面难以改变。尽管目前大学生普遍进行了社会实践的活动, 为提高就业能力努力获取各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 但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大学毕业生一般需要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 而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到岗适应期只有2~3个月;同时, 企业对已招收的大学生感到“满意”的仅11.93%, “一般”的则高达77.84%;在企业人士看来, 大学生首先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2]这反映出目前普通本科教育在就业能力方面的训练是不系统、不充分的。倡导普通本科教育向职业化方向转型也不可取。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偏重专门技能培养, 而忽视就业能力中至为重要的知识拓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只是走回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老路, 甚至有可能极大地削弱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 简单地通过扩大硕士 (包括专业硕士) 、博士教育也很难解决问题。除了延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爆发之外, 只会进一步加深过度教育的问题, 降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同时也无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这种结构性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结构性的改革创新措施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必须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不同于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的高级应用型教育, 而开展以培训专业学士为核心的学士后教育就是其中比较理想的方案。

2 以培养专业学士为核心的学士后教育及特点

专业学士是专业学位的一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 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在美国、欧洲等国家专业学士学位 (有的研究也翻译成职业学士学位) 制度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

以培养专业学士为核心的学士后教育是为大学本科毕业生 (学士) 提供的、旨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形式。最为近似例子就是在发达国家的学士后教师教育制度, 如在美国, 学士后教师教育主要有“4+1”和“4+2”两种模式, 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与任教学科教育的基础上, 到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生院进行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3]在我国军事教育领域, 2003年以来, 全面实施了“4+1”模式的教育, 即在本科学历教育基础上开展任职教育, 在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这些例子说明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学士后教育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

以培养专业学士为核心的学士后教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 它是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的。类似于职业教育, 学士后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社会职业布局相适应, 与相关的行业协会对职业资格的认证相挂钩, 而且要建立灵活调整的机制。第二, 它是以普通本科教育为基础的, 因此区别于高职、高专培养的一般职业技能型人才, 也有别于专业硕士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一种学位授予的教育形式, 要有制度性的保障, 也要有自身质量的控制。第三,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学士后教育是实践性的。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 大学生才可能提高其就业能力。因此, 学士后教育必须依托社会的企事业来组织实施, 如在企事业单位设立“学士后流动站”等。

3 当前形势下实施学士后教育的基本设想

当前,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 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形势下, 建立以培训专业学士为核心的学士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有效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同时, 也可以避免被动扩大硕、博士教育规模, 通过片面提高学历层次解决就业问题。在实施过程中,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设想供参考。

第一, 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建立完善而有弹性的学士后教育运行机制。首先是要立法。对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来说, 学士后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虽然有一定立法依据, 但需要有执行的细则。如专业学士可以依据照《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制定相关的执行细则。其次, 要建立专业学士的专业体系。必须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和学位。如, 可以根据学校等事业单位招聘教师的需要, 设立教育专业学士等;根据建筑业的需要设立房地产评估专业学士、工程造价专业学士、物业管理专业学士等。第三, 要建立规范但有弹性的管理机制。政府要设立相关的部门或委托相关的组织对学士后教育进行研究和管理, 从而确保学士后教育的健康发展, 比如说, 山东的经验就是通过共青团省委在企事业单位设立学士后流动站开展的。在管理上要把权力充分下发, 在办学经营、招生、学制等方面赋予有关单位充分的自主权。从已有的经验看, 学士后教育的入学可以在大学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组织, 学制以一年为宜。

第二, 参考德国“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模式, 依托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培训基地。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是指学生的职业培训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在职业学校接受文化理论课程培训。在“双元制”的企业培训阶段, 企业必须给在企业进行培训的学生支付培训津贴。学生必须纳人社会福利范畴 (如医疗, 养老, 失业, 事故, 护理) , 如果学生在结束学习后没有找到工作, 有权申请失业救济金。[4]考虑到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实际欠缺之处, 学习“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模式是有其现实意义的。通过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设立“学士后流动站”, 设立实习生工作岗位, 为学士后教育提供实训环境。在理想的情况下, 这些单位也可以成为学生未来就业的单位。山东的“学士后流动站”, 3年来共吸纳近2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站工作, 缓冲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缓解了社会矛盾, 充分说明依托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学士后教育是可行的。

第三, 依托行业协会严格考核认证体系, 确保学士后教育的整体质量。学士后教育的质量核心在专业学士学位的授予。在包括专业硕士乃至硕士文凭的含金量都受到质疑的今天, 一定有不少人对专业学士的学位含金量产生疑问。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是依托行业协会组织考核认证工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法规精神, 设立由相关行业企业主代表、工会代表和教育实施机构代表等组成的考试和学位评定委员会, 依据学生在学士后教育阶段的表现, 通过面试结合笔试, 甚至是现场工作等方式, 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决定是否授予其专业学士学位。

摘要:由于在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是结构性的, 有必要建立以培养专业学士为核心的学士后教育制度, 创新地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对专业学士、学士后制度等概念以及内涵进行分析, 探讨了以培养专业学士为核心的学士后教育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学士后教育,专业学士,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肖云, 杜毅, 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 2007 (6) :130~133.

[2] 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武昌: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8 (12) :37~41.

[3] 徐今雅.发达国家学士后教师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3 (3) :75~78.

上一篇:实证会计论文下一篇:会计实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