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论文范文

2023-05-24

金融实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资源;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志码:A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简要回顾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戈德史密斯、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等人开创了对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戈德史密斯最早尝试并倡导了金融发展理论研究,他认为:“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成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共同构成一国的金融结构,而金融发展就是一国金融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金融相关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他的理论为后来的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Deregulation)提供了指导。然而,在此理论指导下的金融自由化实践却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金融资产不论是总量还是与GDP的比率都有快速增长,但这并没反映各国金融发展的真实程度。事实上,当时拉美和东亚一些国家为了处理金融问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而严重的金融问题更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充其量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量性金融发展观。可见,戈氏金融结构论的缺陷在于:(1)对金融结构的界定存在偏差,有以偏概全之嫌,即用金融结构的特殊情况,也就是用金融资产的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值代替金融结构一般,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其他表现。事实上,金融结构按商业性与政策性来划分,有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按融资方式来划分,有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按金融产品对象来划分,有银行、保险和证券,等等。(2)只重视数量的发展而忽视质量的发展,其结果是金融资产在总量上虽然迅速增加,而质量却存在着巨大隐患。

爱德华·肖摒弃了新古典理论,提出了“金融抑制(financial depression)”和“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的思想。他认为一国的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刺激、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因此,要摒弃金融抑制而采取金融深化。同时,罗纳德·麦金农也对新古典理论进行修正,从另一角度阐述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他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的根源之一是实际利率的金融抑制,指出实际利率使货币与实物资产存有“互补”和“替代”关系,适度的实际利率有助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过分地长期依赖外国资本,必须而且可以通过金融自由化求得资金上的“自助”。但是,作为对戈德史密斯“金融发展”观念的深化,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的这两个概念尽管突出了金融制度与金融政策在金融自身发展以及促进或抑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专注于制度和政策因素的作用,肖和麦金农关于“金融发展”的理解只是在内容上补充了戈德史密斯的观念,其自身同样是不完备的。另外,他们片面强调金融自由化的作用,而没有具体分析解除各种管制措施的环境、条件和顺序,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经验教训也使他们的理论受到了实践的挑战。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金融发展或深化理论的内在缺陷,即事实上他们假设“制度”是可以脱离一国特定的社会背景而平移或简单输入。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意识到了金融抑制模型的诸多缺陷,同时深知基于这些模型提出的政策主张过于激进(如对发展中经济体或转型经济来说,金融自由化是不现实的)。他们直接利用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的最新成就,把内生增长和内生金融中介体(或金融市场)纳入金融发展模型中,摒弃了六七十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从效用函数入手,建立了各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uncertainty)(偏好冲击、流动性冲击)、不对称信息(information asymmetrical)(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督成本(auditing cost)(有成本的状态证实)等,对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做出了规范意义的解释。帕特里克提出“金融供给论”和“金融需求论”;斯蒂格利茨等从信息不完全出发提出“金融约束论”,以莱文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则从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之间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了金融因素的作用。但总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虽然构造了许多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数学模型并用来具体分析金融的作用机制,但它们过于集中地强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对金融中介体研究集中于银行和股票市场,忽视对投资银行、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中介体作用的研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也只是集中于银行和股票市场,未关注其他中介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没能很好地解释与预测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许多国家(地区)接连爆发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133个国家和地区——即大约3/4的IMF成员国都经历了程度不同的金融困难。90年代末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极大地破坏了危机发生国(地区)的经济运行秩序,使其经济增长的进程突然中断,一些国家经济和金融的波动还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然而,上述金融发展理论在面对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时却显得有点捉襟见肘。当然,金融体系的种种缺陷并不一定是这次亚洲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或唯一原因,但由于危机的爆发首先从金融体系陷入困境开始,而且不加节制的金融扩张也确实在危机的累积过程中发挥了消极的作用,因而反思金融发展理论在发挥理论解说和预言功能时的“失常”,对于总结经验教训、摸索金融发展规律无疑非常必要。

(一)理论范式

上世纪末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实际上反映了金融学的危机,它表明当代金融学的发展滞后于实际金融活动的发展,因而表现出了理论对经验现实的不适应。换句话说,金融学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解释和预言的功能,是金融危机产生的理论根源。经济学、金融学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都充分表明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迫切要求往往是其实现超越和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与契机。这一方面是经济、金融实践科学的性质决定了经济、金融理论随实践改变而改变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学、金融学在自成体系的同时,具有了自身的惯性发展轨道,其对传统范式的维护是经济学、金融学沿着此惯性轨道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当代金融发展理论要摆脱危机、继续前进并对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承担应有的理论解说和实践指导作用,突破、调整乃至超越既定范式就是其在新形势下自我更新的首要任务。

(二)分析方法

金融学的实证化趋势使其成为一门分析的科学,但是理论实证与经验实证的分裂也导致其逐渐演变出迄今越来越明显的工具性与技术性倾向,而这种倾向实际上是一种“建构理性”(construction ration)崇拜。建构理性满足于思想试验的结果去检验现实经济、金融,而没有觉察到最近几十年来金融的迅速发展和急剧演变:金融已不再简单地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资金运动的信用中介,将金融仅仅解释为货币、资金的融通或借贷关系不仅不再公允,而且具有相当的片面性;金融也不再单纯地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或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一种工具或杠杠,而应成为经济的核心,甚至成为经济本身。因此,当代金融发展理论一方面表现出在形式论证上的严谨和完美,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在实践解释上的苍白与无力。

(三)政策涵义

一定时期的经济、金融理论在其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现实政策涵义,反观传统金融发展理论不难发现:由于戈德史密斯将金融发展等同于金融结构的变化,并用金融相关率来评价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其现实意义上的金融发展就只是包含金融资产、金融结构等要素的特定金融结构的变化,其实质就是量性的增长;而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即放松对利率和金融机构的管制,其实质也就是金融自由化。20世纪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频繁发生的危机表明,量性增长并不能带来金融整体效率和功能的提高,金融自由化也存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二者共同的缺陷就在于无法保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当代金融的实践发展迫切需要具有一定预言和解释力的理论来指导。

三、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1998年5月,中国学者白钦先在“面向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郑重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施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2001年《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框架的构建,而其之所以可视为金融发展理论的可能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

(一)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范围

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部分,金融发展理论主要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则认为发展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世界性问题,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需要发展,发展绝不仅意味着传统金融发展理论所界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机构等金融结构诸要素的增长,还包括随之出现的金融体制的变迁,以及金融活动与变化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程度的提高。新的金融发展观把金融与经济的运行结合起来,特别是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金融体系的发展与深化问题,即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回答了世界各国金融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

上世纪世界各国金融发展可持续性问题异常突出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又紧密相关。主要是许多国家没有意识到金融是一国最基本的稀缺战略性资源,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可扩张性、高流动性等特征,如果合理配置,金融就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如果配置不当,就会产生金融动荡和危机,影响和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稳定。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表明,造成金融发展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和放任开发,而六七十年代,许多政府对金融资源过度的干预和管制又成为金融发展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八九十年代金融自由化政策本是对之前政府过度干预和管制金融资源的一种纠正,但从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相对落后国家金融发展可持续受到严峻挑战来看,其原因又恰恰在于不适度和不适时的金融资源开发政策。

(三)建立了一种现代、广义和动态的金融资源观

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都将资本或资金简单地视为一种生产要素(production factor),实质上,这是一种较为原始与静态的金融资源观。它意味着将与资本或资金紧密相关的其他金融要素排除在外,而没有这些要素与资本或资金的有机结合,资本或资金就是悬空的、被动的、抽象的、甚至不可理解和难以捉摸的纯价值凝结或累积。在金融经济时代,这种观点已远远不能完整、科学地概括出当代金融的全部内涵和巨大功能。各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历史与实践,特别是上世纪末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现代金融活动不但保持和深化了传统的中介作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衍生成为一种不依赖于真实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独立行为或独立存在,金融已不局限于资本或资金的借贷功能,而是更广泛、更深刻地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引导、渗透、激发和扩散作用。因此,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态势下,尤有必要揭示金融的内在资源属性,突显它的战略性、脆弱性、中介性、社会性和层次性,透彻理解它既是资源配置的对象,同时又是配置其他资源的方式或手段。

(四)树立了一种全新的金融资源效率观

金融资源效率观作为对传统金融效率视角的根本转换,主要体现在:(1)新金融效率观把金融作为主导因素,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来考察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对传统效率观(强调实物)视角的根本转换,为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找出了可能的主因——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目标函数是金融效率的提高,由此带来金融稳定以及金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借鉴金融约束论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金融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和金融资源的脆弱性;(3)金融效率是质和量的统一,强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金融效率高低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适应与协调程度;(4)金融效率包含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从而通过提高金融效率和降低金融脆弱性来推动金融稳定,进而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金融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此框架下研究金融效率,可以借鉴更多跨学科的成果。

(五)倡导了从货币分析到金融分析、从孤立分析到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崇尚货币分析,但从金融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虚拟性、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脱离传统轨道运行的推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新一轮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等现实情况来看,现代经济学的货币分析已不可能涵盖和有效地解释日益复杂的金融过程(货币及其作用只是其一部分)及其对真实经济的影响。由此,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分析视角——金融分析,即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与金融有关的各种经济关系,它既是货币分析的逻辑延伸,更是对货币分析的拓展和超越。另外,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理论演变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严重缺陷就是理论研究的预设背景过于狭窄和单一,研究者通常都是严格限定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愿拓展视角以联系领域之外的变化和发展。这种孤立主义的研究传统,不仅制约了经济学的进步,更使经济学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乏善可陈,经济学家们则被嘲笑为“迷惘的预言家”(lost prophets)。而金融可持续理论既涉及金融本身的发展,又对金融相关的经济过程加以关照。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隐含在背后的金融分析是对关联主义的研究方法的鼓励和肯定。

四、小结

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诞生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质是一个宏观的、高度哲学概括的金融理论,它的研究基础是金融资源论,研究对象是金融资源配置,研究方法是金融分析,研究目的是促进金融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创新之处在于注重发展且强调可持续,而其全新的研究视角以及敢于冲破传统经济、金融学理论固有的范式和禁锢则是对金融发展理论的有益尝试。因为理论研究就是如此,当现有的理论陷入困境,就应改变观察角度,重新审视所考察的对象本身,最后,或者否定原来的错误认识,或者完善原来不完全的认识,直至重新定位基础概念,使得它更有助于理解问题本身。不过,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正如其倡导者自己所言,其体系的严密性、理论深度等方面还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也远未实现精密地论证和深刻地阐发,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Goldsmith, R.W (1969),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 Gurley,J. and E. Shaw,(1960), 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3] King, Robert G. and Ross Levine(1993),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08, pp717-737.

[4] Levine, Ross, and Sara Zervos (1998), Stock Markets, Banks,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8,

pp537-558.

[5] Patrick,H,T.(1966),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4(2,January):174-189.

[6] Stiglitz, J.E. (1994),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ial Markets,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8.

[7] 白钦先,丁志杰.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98(5).

[8] 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9] 沈军.新金融发展理论的构建与中国效率型金融变革[J].财经科学,2006(7).

[责任编辑 张 凌]

金融实务论文范文第2篇

2、超越巴塞尔Ⅲ:中国银行业的卓越绩效之路

3、对赌协议在中国的适用性

4、银行住房贷款动力因何不足

5、采掘业创造国资系统一半EVA值——2011年国资EVA排行榜

6、借鉴日本看中国人口红利

7、亚洲债券:低息环境中的价值

8、Hugh Hendry:做个橡皮泥对冲基金经理

9、美元强弱转换与全球经济格局演变

10、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诉讼机制:美国经验与中国选择

11、有必要加息抑制通胀等

12、金融实务中宣布债权提前到期的法律分析

13、Ray Dalio:去杠杆化的必由之路

14、次贷MBSABSCDO和CDS关系的一个实例

15、处置效应的危害及防范

16、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机制初步形成

17、引发危机的多米诺效应

18、从波普尔哲学思想看投资实践

19、国际资本监管改革路径

20、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信用评级需求

21、高职《供应链金融实务》 PBL 教学法的应用及实证分析

22、旱情或导致5月份通胀率高于5%等十则

23、晨星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半年报

24、系统性风险与危机轮回

25、美国反虚假陈述的监管规则

26、通胀另一面:非食品类价格

27、巴菲特偏爱老年经理人

28、我国金融实务中票据遗失的救济对策

29、风险加总方法改进及监管启示

30、中国资本监管改革必须与银行业市场化同步推进

31、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风险因素

32、金融实务技能融入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探索

33、清盘基金数量超去年同期

34、清洁能源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

35、提高金融实务模拟课堂积极性的方法探讨

36、政策超调下的组合处方

37、民营PE:平安复星领衔

38、《财经.金融实务》

39、美日两国海外利益维护与拓展的经验教训

40、Jim Grant:美联储让人哭笑不得

41、金融产品法律监管的优化思路

42、如何提高银行客户忠诚度

43、脑科学对基金经理的八个启示

44、Howard Marks:投资中“人”的因素

45、防范国际投机资本冲击中国金融市场

46、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0月)评价

47、逃避式灵性修持的陷阱

48、利率市场化预期压低银行股估值

49、金融危机背后的“美国往事”

金融实务论文范文第3篇

实务操作视频课程讲解A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461137-1-1.html

实务操作视频课程讲解B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461138-1-1.html

实务操作视频课程讲解C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466629-1-1.html

实务操作视频课程讲解D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466632-1-1.html

实务操作视频课程讲解E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469818-1-1.html

实务操作视频课程讲解F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469819-1-1.html

实务操作视频课程讲解G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469820-1-1.html

知识点1: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计算原理

一、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计算原理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额相当于商品价值C+V+M中的V+M部分。

根据增值税的定义,增值税额应为“增值额×税率”计算而来。但在实务中,一般是用间接法进行计算,即先计算出应税货物的整体税负,然后从整体税负中扣除法定的外购货物已纳税款。这样计算的结果就相当于“增值额×税率”,只是这种方法在实务中更易操作一些,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例如:生产企业将40元的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为80元,以130元的价格售出。

在这个过程中,货物增值了两次,第一个增值额是80-40=40元,第二个增值额是130-80=50元,共增值90元。根据增值税的定义计算的增值税额为(40+50)×17%=15.3 元。按照间接法计算的增值税额=130×17%-40×17%=15.3元。

因此,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注意:增值税是价外税,如果取得的是价税合计,则应该用“价税合计数÷(1+增值税税率)”来换算成不含税价,再用不含税价乘以税率计算增值税额。

知识点2:征税范围

二、征税范围

在实务中,准确把握增值税征税范围,关键是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区分开来。

(一)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或进口的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都应该计算缴纳增值税。

1.货物指除了土地、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等不动产之外的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

例如:生产企业销售自己生产的水杯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需要缴纳增值税,而销售办公楼则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不征收纳增值税。

会计实务:在会计上,一般纳税人销售产品,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进口货物

企业进口货物时,作为购入方要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

例如:某企业进口一批商品,价格折合人民币30000元,包装费2000元,支付卖方佣金1000元,进口运费和保险费3000元,关税税率5%。

进口关税完税价格=30000+2000+1000+3000=36 000(元)

进口关税=36000×5%=1 800(元)

进口增值税=(36000+1800) ×17%=6 426(元)

会计实务:一般纳税人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提供加工劳务是指受托加工货物,受托方要就收取的加工费计算增值税额。

加工劳务是有偿加工劳务,本单位职工为本单位所提供的加工劳务不属增值税征税范围。

修理修配劳务也是指有偿修理修配增值税应税货物。例如,修理汽车的劳务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而修理大桥不属增值税征税范围。本单位职工为本单位提供的修理修配劳务不属增值税征税范围。

会计实务:企业提供增值税的应税劳务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在确定增值税征税范围时,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增值税和营业税各自的征税范围。

因增值税和营业税都是对货物和劳务的流转额征税,在实务中极易混淆,总结如下:

有形动产和与有形动产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收增值税;

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外的其他劳务征收营业税。

思考题:一家公司专门从事外送快餐业务,应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

(二)对视同销售行为的征税规定

一般纳税人的有些行为本不属于有偿让货物的销售业务,但为了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不致因发生下列行为而使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也为了避免因发生下列行为而使货物销售税收负担不平衡,防止利用下列行为逃避纳税义务,税法规定要视同销售计征增值税。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委托方)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收到代销清单或代销款时。若均未收到,则于发货后满180天时计算缴纳增值税。

会计实务:在发生纳税义务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例如:A公司委托B公司销售商品100件,双方签订的协议价格200元/件,该商品成本为120元/件,增值税率17%。B企业将该批商品以每件200 元的价格对外销售,共取得价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A企业按照10%付给B企业手续费,并在B企业交来代销清单时开给B企业同样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于这项业务,A企业应在收到代销清单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20000×17%=3400元。

借:应收账款

23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2.销售代销货物(受托方)

售出时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取得委托方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受托方收取的代销手续费,不交纳增值税,而应按“服务业”税目5%的税率交营业税。

例如:某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为甲公司代销货物,按零售价以10%收取手续费10000元,尚未收到甲公司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该商业企业代销业务应纳增值税为:

零售价=10000÷10%=100 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1+17%)×17%=14 529.91(元)

应纳营业税=10000×5%=500(元)

如果收到甲公司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14529.91元。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应付账款

85 470.0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 529.91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 529.91

贷:应付账款

14 529.91

3.总分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之间移送货物用于销售的,移送当天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

例如:位于北京的总机构向天津的分支机构移送一批货物,总机构的税务处理就应该是对于移送货物作为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分支机构对于接收的货物计算进项税额。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对于这样的业务,在实务中要正确区分视同销售与不得抵扣进项税的情形。另外,注意在计算销项税额时不能以成本作为计税基数,而是要以计税价格进行计算。

例如:某企业将自己生产的水泥用于办公楼建造工程,水泥的成本68000元,价格为100000元,增值税率17%,则此项业务属于视同销售业务,需要计算销项税。

销项税额=100000×17%=17000元。

借:在建工程

85 000

贷:库存商品

6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如果这批水泥不是企业自产的,而外购的,则将其用于在建工程,就不能作为视同销售处理,而是进项税额转出。假如上述水泥进价68000元,用于在建工程项目,则税务处理应为:进项税额转出=68000×17%=11560(元)。

借:在建工程

79 560

贷:库存商品

6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1 560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例如:某企业将自己生产的空调作为节日福利发给200名职工,其中生产工人170人,管理人员30人。每台空调的生产成本1000元,计税价格1400元,则企业需要将此项业务视同销售处理,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170×1400×17%+30×1400×17%=476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

327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7 600

另外,分摊职工工资的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78 460

管理费用

49 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27 600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例如:某企业将购买的一批货物投资给A公司,这批货物的进价80000元,计税价格100000元,则企业应将此项业务作为视同销售处理,计算增值税销项。

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17%=17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在实务中,报税人员往往会把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的业务相混淆。我们来总结这一部分税务处理的规律:

(1)自产和委托加工的货物不管是向外部移送,还是内部使用,均视同销售进行处理,计算销项税额。

(2)外购的货物:如果是向企业外部移送,视同销售处理;如果是内部使用,其进项不允许抵扣,已抵扣的,要将进项转出。

例如:某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本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万元(不含税价),其成本为80万元。将一批售价为19.8万元的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在建工程,其成本为18万元。用一批自产产品对外投资,其成本为18万元,双方协商不含税价为20万元。用一批自产产品对外捐赠,成本5万元,不含税平均售价为 5.5万元。零售一批库存积压物资,成本为5.4万元,取得零售收入7.02万元。

处理如下:

(1)销售产品:

销项税=100×17%=17(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 000

贷:库存商品

800 000

(2)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213 660

贷:库存商品

1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3 660

(3)用自产产品对外投资:

销项税额=20×17%=3.4(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234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000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000

贷:库存商品

180 000

(4)对外捐赠:

销项税额=5.5×17%=0.935(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64 3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 350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5)零售产品:

销项税额=7.02/ (1+17%)×17%=1.02(万元)

借:银行存款

70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 200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4 000

贷:库存商品

54 000

上述销项税额合计=17+3.366+3.4+0.935+1.02=25.721(万元)

知识点3:混合销售及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增值税处理

(三)混合销售及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增值税处理

1.混合销售行为

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同时涉及非应税劳务(即应征营业税的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

税务处理:混合销售原则上依据纳税人的营业主业判断是征增值税,还是征营业税。属于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只征增值税。其销售额应为货物的价款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数,该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应视同含税销售额处理,且该混合销售行为涉及的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所用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凡符合规定的,在计算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时,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例如:家具厂销售家具30000元,同时送货上门,并单独收取1000元运费,则家具厂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30000+1000 / (1+17%)]×17%=5245.3(元)

从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增值税混合销售业务的特点:

(1) 此企业的主业是销售业务

(2) 送货业务从属于销售业务

(3) 货款和运费向同一方收取

总结: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应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例如:商场销售对于所售商品送货上门,为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

特殊规定:

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1)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2.兼营非应税劳务

增值税纳税人在销售应税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非应税劳务(即营业税规定的各项劳务),且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从属关系,这种经营活动就称为兼营非应税劳务。

兼营非应税劳务原则上依据纳税人的核算情况判定:

(1)分别核算的,对销售货物和提供非应税劳务分别计算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2)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销售额: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例如:某汽车制造厂(一般纳税人)购进原材料,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600万元,税款102万元,材料已入库,货款已付。销售汽车取得不含税收入 1000万元,增值税170万元,同时收取运费35.1万元,已存入银行。兼营汽车租赁业务取得收入30万元(单独核算),已将款项存入银行。

分析:汽车制造厂销售汽车同时收取运费,是增值税的混合销售业务,应一并征收增值税。租赁汽车业能单独核算租赁收入,属兼营业务,应征收营业税。

销项税额=170+35.1 /1.17×17%=175.1(万元 )

营业税=30×5%=1.5(万元)

与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6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0

贷:银行存款

7020000

借:银行存款

120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51000

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0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5000

知识点4:增值税优惠政策

(四)《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2)避孕药品和用具;

(3)古旧图书,是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6)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7)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五)其他与增值税免税有关的规定

(1)销售下列自产货物免征增值税:

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符合标准的翻新轮胎;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

(2)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的劳务。

(3)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自产货物: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热力;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

(4)销售下列自产货物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

以退役军用发射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对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生产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副产品;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钙、沼气;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的热力;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5)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6)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粘土实心砖、瓦,一律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不得采取简易办法征收。

(7)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应当依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

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2010年底前实行先征后退政策。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09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70%比例退还纳税人,对其2010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50%的比例退回。

(8)除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外,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增值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的,不征收增值税。

(9)转让企业全部产权转让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

(10)黄金生产和经营单位销售黄金(不包括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含伴生金),免征增值税;进口黄金(含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通过黄金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持有黄金交易所开具的<黄金交易结算凭证>),未发生实物交割的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的,由税务机关按照实际成交价格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纳税人不通过黄金交易所销售的标准黄金不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11)对从事热力、电力、燃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增值税纳税人收取的一次性费用,凡与货物销售数量有直接关系的,征收增值税;凡与货物销售数量无直接关系的,不征收增值税。

(12)至2010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

至2010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按17%税率征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集成电路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例如:软件开发企业2009年9月销售额(不含税)为100万元,计算出当月应交增值税为15万元,则其实际税负15 /100=15%,按规定超出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也就是应退税额=15-100×3%=12(万元)。

(13)纳税人销售软件产品并随同销售一并收取的软件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应按照增值税混合销售的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并可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对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按期或按次收取的维护、技术服务费、培训费等不征收增值税。

纳税人受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受托方的征收增值税,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属于双方共同拥有的不征收增值税。

(14)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自行购买纸张,印刷有统一刊号(CN)以及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图书、报纸和杂志,按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

印刷厂印图书、报纸、杂志和书报,分为两种情况:

①纸张是印刷厂提供,税率为13%;

②纸张由出版单位提供,税率为17%。

(15)对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的粮食免征增值税。

(16)纳税人生产销售、批发、零售有机化肥免征增值税。

(17)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免征增值税。对血站供应给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免征增值税。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按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卫生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

知识点3:混合销售及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增值税处理

(三)混合销售及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增值税处理

1.混合销售行为

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同时涉及非应税劳务(即应征营业税的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

税务处理:混合销售原则上依据纳税人的营业主业判断是征增值税,还是征营业税。属于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只征增值税。其销售额应为货物的价款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数,该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应视同含税销售额处理,且该混合销售行为涉及的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所用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凡符合规定的,在计算混合销售行为增值税时,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例如:家具厂销售家具30000元,同时送货上门,并单独收取1000元运费,则家具厂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30000+1000 / (1+17%)]×17%=5245.3(元)

从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增值税混合销售业务的特点:

(1) 此企业的主业是销售业务

(2) 送货业务从属于销售业务

(3) 货款和运费向同一方收取

总结: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应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例如:商场销售对于所售商品送货上门,为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

特殊规定:

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1)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2.兼营非应税劳务

增值税纳税人在销售应税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非应税劳务(即营业税规定的各项劳务),且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从属关系,这种经营活动就称为兼营非应税劳务。

兼营非应税劳务原则上依据纳税人的核算情况判定:

(1)分别核算的,对销售货物和提供非应税劳务分别计算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2)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销售额: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例如:某汽车制造厂(一般纳税人)购进原材料,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600万元,税款102万元,材料已入库,货款已付。销售汽车取得不含税收入 1000万元,增值税170万元,同时收取运费35.1万元,已存入银行。兼营汽车租赁业务取得收入30万元(单独核算),已将款项存入银行。

分析:汽车制造厂销售汽车同时收取运费,是增值税的混合销售业务,应一并征收增值税。租赁汽车业能单独核算租赁收入,属兼营业务,应征收营业税。

销项税额=170+35.1 /1.17×17%=175.1(万元 )

营业税=30×5%=1.5(万元)

与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6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0

贷:银行存款

7020000

借:银行存款

120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51000

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0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5000

知识点4:增值税优惠政策

(四)《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2)避孕药品和用具;

(3)古旧图书,是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6)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7)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五)其他与增值税免税有关的规定

(1)销售下列自产货物免征增值税:

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符合标准的翻新轮胎;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

(2)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的劳务。

(3)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自产货物: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热力;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

(4)销售下列自产货物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

以退役军用发射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对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生产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副产品;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钙、沼气;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的热力;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5)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6)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粘土实心砖、瓦,一律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不得采取简易办法征收。

(7)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应当依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

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2010年底前实行先征后退政策。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09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70%比例退还纳税人,对其2010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50%的比例退回。

(8)除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外,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增值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的,不征收增值税。

(9)转让企业全部产权转让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

(10)黄金生产和经营单位销售黄金(不包括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含伴生金),免征增值税;进口黄金(含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通过黄金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持有黄金交易所开具的<黄金交易结算凭证>),未发生实物交割的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的,由税务机关按照实际成交价格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纳税人不通过黄金交易所销售的标准黄金不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11)对从事热力、电力、燃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增值税纳税人收取的一次性费用,凡与货物销售数量有直接关系的,征收增值税;凡与货物销售数量无直接关系的,不征收增值税。

(12)至2010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

至2010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按17%税率征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集成电路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例如:软件开发企业2009年9月销售额(不含税)为100万元,计算出当月应交增值税为15万元,则其实际税负15 /100=15%,按规定超出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也就是应退税额=15-100×3%=12(万元)。

(13)纳税人销售软件产品并随同销售一并收取的软件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应按照增值税混合销售的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并可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对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按期或按次收取的维护、技术服务费、培训费等不征收增值税。

纳税人受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受托方的征收增值税,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属于双方共同拥有的不征收增值税。

(14)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自行购买纸张,印刷有统一刊号(CN)以及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图书、报纸和杂志,按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

印刷厂印图书、报纸、杂志和书报,分为两种情况:

①纸张是印刷厂提供,税率为13%;

②纸张由出版单位提供,税率为17%。

(15)对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的粮食免征增值税。

(16)纳税人生产销售、批发、零售有机化肥免征增值税。

金融实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产生背景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既包括内部管理不善、人为损害的风险,也包括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风险,同时包括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风险。诸多方面的风险导致企业的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稍有不慎,就会遭到风险袭击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避免风险损失的发生,企业管理层必须以一种战略的眼光观察、管理自己的企业及其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2001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6年6月15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易仁萍在浙江省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调研时指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好的进程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内部审计要在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2006年6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介绍内部审计工作情况时指出:内部审计正处于从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主的审计模式转变。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赋予了它新的使命。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站在企业特有的高度上,自然而然应成为各种风险的强有力防线。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风险管理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二、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既可以从企业的总体来认识,也可以从一个单独的部门角度认识,它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过程共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阶段。

(二)风险管理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的,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现代管理审计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审计活动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

1.审计内容和思路发生转变

内部审计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审计内容和思路发生重大转变。账项基础审计是对具体交易事项进行审查测试;制度基础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符合性测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和测试。

2.内部审计职能发生转变

传统的内部审计职能主要是以后监督为主;风险管理审计职能是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事前的评估和防范,强调确认风险并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3.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方法更加科学、先进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利用战略和目标分析的结论,确定关键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还广泛运用数学分析、统计分析和计算机等技术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4.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更加明确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降低和防范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价值,协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层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三、风险管理审计步骤

内部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是在其他部门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应实施以下步骤:

1.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阶段,是根据企业目标、战略规划等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也就是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正确识别风险将为成功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风险。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生产流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因果分析、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

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审计人员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了解各种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确定这些风险将会对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产生多大的影响,即评估已识别的风险,估测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时重点关注两个要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审计人员对风险的评估一般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定性方法,是指运用定性术语评估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定量方法,是指运用数量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以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

3.风险应对阶段,是风险管理的第三阶段,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识别和估价风险之后,进入风险应对阶段。在风险应对是指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在风险应对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不合理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一般来讲,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包括避免风险、分散风险、风险分担(包括保险方式和非保险方式)。

4.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指企业实施一项方案的风险导致损失的概率和可能产生损失的幅度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企业愿意承担,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

在风险控制活动中,企业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来选择应对措施,对于有回报的风险,可以采取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的办法。在采取接受风险时,要考虑风险与回报的关系,尽可能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到可以接受程度。

一般而言,为了控制经营风险,企业要设计业务控制程序来限制、降低风险,内审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时,应测试这些控制程序是否得以有效执行。针对有回报的风险应对措施,要分析和评价风险回报的合理性、减少风险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采取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所要承担的风险程度。

四、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需具备的条件

(一)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公司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公司内审部门,不能把内部审计部门当做“摆设”、“消防员”,对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审计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独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审计资源。

(二)审计机构的内部审计职能更新

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实现观念更新,将工作职能从传统监督职能、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延伸到规避企业风险的管理审计职能。制定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规范,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及相应的审计工作操作指南等。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充分考虑管理层的经营方针、目标和工作重心,使年度工作计划与企业最高层的战略风险一致,具体审计计划与具体经营风险相一致,从独立客观的视角为公司管理层评价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针对发现的漏洞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防范企业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准备。

审计机构应加强沟通与宣传,与管理当局保持密切联系,参加管理当局的重要会议和有关研讨活动,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情况,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风险管理审计涉及企业整体和职能部门两个层面,既要求审计人员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的风险,同时又应该熟悉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具备洞察具体经营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内审人员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科学等相关知识;既要了解产品特点、行业背景,又要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内审人员要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和学习能力,努力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技能。王光远教授曾形象地称,“做内部审计,既应有书生之见,也应有头衔之见、街头之见。”

其次,内审人员应该具有较强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逻辑、综合思维能力,对审计事项能够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对问题有较强的宏观把握和驾驭能力;与管理层、相关业务部门、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取得理解和信任,树立审计部门的形象与威信;具有客观公正的心态;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集体性,明确自己所承担角色和任务,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内部审计的新课题。内部审计人员肩负着历史重任,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有意识地推动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 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金融实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审计实务教学需要跟上时代的进步。现有的审计实务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理念,达不到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文章通过对审计实务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审计实物教学中存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审计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审计实务专业现状

在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5—2016年)》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生源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危机感,因为近些年来的计划生育,导致了在高考中的生源出现了不足的现象,另外,因为中国大学的扩招政策仍在实行,所以在各个高校的生源储备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在对北京的部分本科院校进行的调查中,对于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采访,这些学生多数在被录取前对审计实务专业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不知道审计实务专业是做什么的,所以在审计实务专业上的考生生源就相对较少。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在审计实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了相当多的问题。

2审计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审计实务专业的教材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来进行编撰的,对于这些开展审计实务专业的学校来说,基本上都是比较侧重学生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从目前的教学发展来看,审计实务专业的教材选用的实例缺乏相关的逻辑关系,这些案例缺乏一条贯穿的主线,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而且这些审计实务知识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它们在内容上划分过细,知识点往往分散于教材中,不易总结,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使得学生对于审计判断能力较弱。在教材的编订上,没有根据审计实务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而且对于审计理论也没有依据渐进的理念进行培训。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审计实务专业教材大多数都是给出比较大型的案例,对于这些刚刚接触审计实务案例的学生来说无法得到有效的理解,不能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

(1)对于审计实务课程不注重规划。审计实务课程是基于审计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进行设置的,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开展上,因为受到现有教材合适性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审计实务课堂是枯燥无聊的。除此之外,一些审计实务教师也缺乏相关的审计实践,没有自身的审计经验,导致在课堂上不能将案例与自身的经验结合起来,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地步,所以,他们的审计实务课堂讲授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使得审计实务教学质量满足不了教学目的的需要。与一般的经济类专业相比,审计实务专业需要的教师质量要求更高,需要他们拥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没有实际的专业本领,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不能独立开展审计实务研究,所以,对于审计实务教学,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课程设置,将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至审计实务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对审计实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审计实务教学缺乏创新。在当前的审计实务教学中,还是與其他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利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此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审计实务教学,此种方法是将教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在了书本上,对于学生是将审计实务教学知识灌输进大脑中,因为审计实务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真实案例,这就不能展现出生动性,不能把这些案例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形成那种真实的意境。对于学生在经过传统知识灌输后,在走出课堂进入社会中,并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至现实的问题中,本来属于应用型的知识变成了理论,所以这就又使得学生提不高对审计实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审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大大地降低。

(3)审计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简单。在审计实务课程的考核程度上,有相当多的学校对此并不重视,仍然采用书本知识闭卷的形式,这就使得学生的真实能力不能得到检验,卷面知识考核只是将学生对于审计实务知识记忆了下来,并不能表现出审计实务知识的应用能力,本来审计实务专业培养的就是应用型人才,是让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能够将专业的审计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所以需要对审计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使得学生可以在走出校门后,能够独立处理现实中面临的问题。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将学生的全面素质展现出來,这是片面的,这样不仅满足不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对于学生学习审计实务知识的环境也起到了相当不好的作用。

3审计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对于开展审计实务专业的高校来说,培养审计实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在审计实务专业学生掌握审计实务知识能力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审计实务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审计工作。

31对审计实务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在根据实际需要的审计实务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审计实务教材中落后、满足不了需要的知识进行删减或替换,将审计实务工作中一些最先进的知识与经验案例引入审计实务教材,在对审计实务工作的最新动态进行呈现,通过教材向同学们展现,使得同学们可以了解最新的审计知识,学习相关的经验。在教材上需要每年进行编订,在审计实务教学内容上不断地更新,再对最新的知识进行传授,这些最新的知识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培养的需要,而且对于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32建立相应的审计教学体系

在审计实务知识的教授中,因为其实际应用的需要,需要在课程中添加大量的案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课时所占比例可以适当地提高。通过这些审计实务的案例,可以对审计实务专业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还可以为他们未进入社会前就积累了基础,使得审计实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得心应手。在审计实务理论课程进行的同时,可以适度地添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把审计实务知识理论与实践并抓,以理论促实际,以实际更好地理解理论。在相应的理论课程结束后,可以相应地进行模拟实训,实训的目的是与审计实务时间课程目的一致的,在实训上可以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在校外实训就是与相关的会计事务所相联系,让学生可以适当地提前了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内容,锻炼其实践能力。

33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利用小组讨论,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与人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学校中就需要对审计实务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进行培养,在学生的合作能力上,如果没有此能力,审计工作就不得到展开。通过建立相应的合作小组,在审计实务知识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对审计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对审计实务的教学效果也有相当好的影响。

将现实案例掺糅进审计实务教学中。通过对相关的审计实务案例,去对相应的审计实务理论知识进行解析,把比较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处理,使得理论变成现实问题,通过实例分析就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审计实务知识。比如将《审计案例》一书与审计实务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每一项具体知识中,都列举出来几个例子,并通过相关的视频和图画,使得学生对审计实务知识产生兴趣。

34运用现代化的审计实务教学手段

在上述的办法中,都可以与现代化手段进行结合去进行审计实务教学工作。在现代的知识理论体系中,多媒体等工具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去对审计实务案例进行更真实的还原,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基础上,激发审计实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审计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加深审计实务专业学生对于审计实务知识的影响和理解,使得审计实务教学课堂更充满活跃气氛。

参考文献:

[1]杜保宣《审计实务》的实践教学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5(36).

[2]李华荣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15(1).

[3]高丽燕审计实务探究性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5(25).

[作者简介]牛玉英,硕士研究生,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讲师。

上一篇:金融生活论文下一篇:金融期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