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5-21

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遵循培养会计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的目标。本文阐述了会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并对现行高职会计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 企业实践 教学改革

作为高职院校,其特点是“职业性、技能性及应用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以使培养出的毕业生既会动脑,更能动手,能否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师资素质提高和现行教学改革是关键。

笔者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任教师,虽然过去也曾经下过现场参加企业会计实习,对会计的基本实操也有所掌握,但近年来我国会计与西方会计接轨的改革进程逐渐加快,自觉本人的专业继续教育有所落后,深感自身的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都亟待提高与完善。另外,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主要偏重会计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虽意识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本人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而感觉力不从心。为改善这一状况,笔者陆续联系到几家大中型公司的审计处、财务处进行实践,期间跟随审计处的同志到各公司的几个直属或下属单位开展审计工作,还在某集团公司财务处从事了为期半年的会计工作,由最简单的装订凭证、填写支票等业务做起,到逐渐复杂的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制、会计帐簿的登记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全面熟练了会计账务处理及审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经过本次实践,我一方面加强了与实践单位的联络与沟通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会计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和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除补充了会计、审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外,正好赶上了某公司会计核算软件版本升级的时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感觉到自身的理论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深刻体会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为将来的授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案例,也为今后的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会计专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几个月的顶岗实践,笔者感觉到获益非浅,倍受启发,深感现行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下文就此略作探讨。

一、强化诚信教育

会计作为企业经营效益的核算、监督和管理中心,把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在记帐、算帐及报账过程中会计人员除应具备较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外,在思想道德上的要求也极为严谨,否则极易违反财经纪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例如,在这次会计实践中笔者就耳濡目染了不少会计人员因贪图小利而自毁前程的事例。所以在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中,笔者认为应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因为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由会计人员担当的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会计职业道德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就读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进入会计领域从事会计或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工作,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力量。在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和职业情操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仅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次上,未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上,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影响了会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导致目前社会上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层出不穷,严重干扰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在本次会计电算化教学计划的编制中,我们除设置了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及技能课外,还将原来的专业选修课《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转变为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使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为在以后的会计职业生涯中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奠定基础。

二、积极推进双证办学

笔者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单位对招聘会计岗位人员的首要要求为实用型会计人才,即强调招收的会计人员除了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熟悉,聘用后能很快上手开展工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按理在这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实际并非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行高职教育在对学生实操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缺陷。这启示我们在以后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结合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我们在编制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时,对一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如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就业要求,遵循重实用技术、轻理论讲解的原则,在精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企业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这一实训课程增加了一周的学时,即由原来的两周学时改为了三周学时,加大了实训课程的力度;另一方面为满足高职毕业生双证或多证的就业要求,增设了为时一周课时的《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与考证》课程,要求100%的本专业学生参加省或市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统一考试,并于毕业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今年上半年对我校会计电算化06级的学生实施这一计划后,很受学生欢迎,绝大部分学生反映这既大大加强了其会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因为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而对将来的就业前景充满了信心。

三、强化动手能力,突出实践教学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设置了校内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课程,这两门课程覆盖的会计知识及能力操作非常全面,经过实训能使学生达到将来上岗的基本要求。至于校外实习实训,经过调查,基于各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均具有更新慢、需求少及经营状况保密性强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训不能像某些专业要求那样由学校统一联系组织到某个企业单位进行集体实习,笔者建议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其一,在第一、第二学年,可创造机会带学生到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审计人员进行现场业务讲解和演示,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在第六个学期时,由学校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单位并分散签约成为各个单位的会计实习生,这样,学生既可以踏踏实实地进行会计岗位的实习,还可以尽早取得一定的报酬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以致于毕业时就已经具有熟练的会计工作能力,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还能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参加工作了。这种毕业实习的模式经过多届学生的实践证明相当可行,笔者认为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把毕业实习课程定为第三学年,即将毕业实习时间由现在的半年延长至一年,这样对加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为有效。

四、优化课程与教学模式

传统的会计教学一般采用“利用账户结构讲解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照本宣科式的理论传授,虽然也能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但在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方面还做得不够,导致会计教学不能有效地满足越来越高的企业会计的需要。这次实践笔者发现各企业的经济特色虽五花八门,但紧贴当地市场经济是一大时尚,感觉到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一些有市场特色的课程或讲座,例如可增设投资理财、企业特色、点钞等实用课程,还可定期聘请企业单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经理级管理人员或会计中高级人员来校给专业教师及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报告,以提高会计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视野及今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是培养一批专业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一般层次的会计人员。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的知识结构非常关键,要求专业教师既精通专业理论,又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状况来看,大多会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学校任教,可想而知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他们进入高职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极少能抽出时间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致于形成“大部分会计教师理论修行得道,实践能力却残缺不全”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教学质量。为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采取优厚的待遇引进企业一线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特别是有着丰富现场工作经验的中高级职称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对现有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除注重学历学位的提升外,更应加强其从业资格和职业培训的管理,即要注重会计专业教师“双师型”的培养,一方面督促和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进行本专业的现场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考试取得相同或相关专业的一、两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专业可取得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并参加相应的后续教育(学校应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对具有“双师型”认定资格的教师在职称、职务晋升及工资奖金待遇方面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 教师,为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实现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刻不容缓,改革现状也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的改进与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一定会出现一个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来爱梅,对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性教学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

2.王卫东,浅谈职业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的改进,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

3.陈美荣,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于燕,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今日湖北,2007,(4).□

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技术创新的较量,由此引起社会各界对企业创新的研究。然而,既有研究较少涉及企业创新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基于代理理论和乘务员理论,进一步探讨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外部审计质量逐渐提高,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却削弱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效应,意味着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不利于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研究为企业创新与两职合一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联合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人们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企业创新;两职合一;外部审计质量;风险导向审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on External Audit Qual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wo-Post Leadership Structure

XU Jing,DUAN Linlin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02,China)

Key words:enterprise innovation;two-post in one;external audit quality;risk-oriented audit;two-stage least square method

0 引言

市場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资源利用率不高让企业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研究与开发(R&D)投入是企业培育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我国为了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且《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幅度提高社会的研发投入水平,从而实现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1]。《纲要》的出台激励了企业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以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为我国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以及实现重点行业领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创新能力也因此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自21世纪以来,美国上市公司(如安然、世通)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激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强烈不满(葛家澍和黄世忠,2002)[2]。事后,各国相关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整治证券市场秩序的政策,以恢复经济市场的合法合规性运营,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用于衡量审计报告结果的好坏,代表了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并对其进行披露的可能性(沈晖,2018)[3]。为了将社会时代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审计质量需求相结合,学术界和实践界开始演进传统审计方法,最终形成了高效率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是以系统管理论和战略管理论为基础,对传统审计方法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经营风险基础审计”和“战略系统审计”新思维,这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近年来,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学術界各领域的关注,相关准则制定机构也开始编制关于注册会计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审计的制度,例如,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那么,该制度的颁布是否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力度,进而出现企业创新活动影响外部审计质量?此外,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是否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贡献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以企业创新活动为切入点,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不仅拓展了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也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供了实证证据;第二,通过引入调节变量——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三,研究结论提醒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在审计环节中,不应忽视企业创新活动等战略决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同时,为相关准则制定机构编制和实施有关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准则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内部审计方面,从审计质量视角出发,MAZLINA和ZULKIFFLE(2015)基于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背景,对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司执行严谨的内部审计程序能够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而可以让外部审计师更依赖于内部审计结果,最终会降低审计费用[4]。ROBERT和BUSHMAN(2001)则研究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审计质量越能得到保障[5]。国内学者黎仁华(2013)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公司治理层面切入,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能够显著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而国有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以及监事会召开次数对内部审计质量却没有显著性影响,并且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可以提高公司内部审计质量[6]。还有学者通过一项关于内部审计需求的问卷调查,阐述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领导重视程度及审计人员素质均能够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王兵和刘力云,2015)[7]。从内部审计的监督等职能视角出发,LIN等(2010)探讨了214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披露企业重大缺陷方面所发挥的职能。研究表明,较高的审计质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8]。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及其在公司的组织地位,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部门之间普遍存在冲突,这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鉴于此,梅丹(2018)以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相对全面的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冲突理论,分析了内部审计跨部门冲突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隶属于董事会或管理层以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有利于发挥其监督或咨询职能[9]。

针对外部审计方面,JOSEPH和

WONG(2005)从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视角,以8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代理冲突严重的企业更有动机去聘用国际前五大审计机构,这意味着外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0]。刘行健和王开田(2014)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的出台和实际转制两个层面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实际转制的前后两年并没有观察到审计质量的提高,而是从政策出台层面观察到审计质量有系统性的提高,这表明事务所的转制可以改善审计质量,不过审计质量是在实际转制之前就得到了改善[11]。依据规模大小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排名,张旺峰(2018)研究发现,在位居前十的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的延长,能够增加其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12]。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经营风险,审计师会借助媒体对公司的负面报道获取更具相关性的风险感知信息,进而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史元,朱晓琳,杨皓,2019)[13]。此外,由于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制约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因此企业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若存在严重的代理冲突问题,则会增加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且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会加剧(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14]。随后,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韩洪灵和陈汉文(2008)从审计收费视角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增加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的需求,但当企业为国有控股时,会削弱其对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15]。

通过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重点,主要从被审计单位及其治理结构、审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个体)等方面展开探讨。然而,目前从企业创新视角出发,检验其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较少有文献通过实证研究法来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相比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会计师事务所更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审计结果一定程度上更值得信赖。综合上述分析,利用我国2013—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考虑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可能会给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带来影响,便将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原有实证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致使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主体,而是成为了一个与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体系(ZEFF,2003)[16]。全球化竞争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且促进了优质企业借助内外部环境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通过财务报表得以体现,最终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对报表的审计风险。通常情况下,经营风险高的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误导性陈述的动机较强,这会增加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为了尽可能规避审计风险,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审计人员会系统性、多方位地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战略风险。

创新活动是现代企业日常经营模式中的核心部分,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力。但是,创新活动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的特征,创新产品低产出率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郭安苹和叶春明,2016)[17],同时也增加了审计人员被起诉的风险。因此,由系统管理论和战略管理论可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和相关政策制度的背景下,为了增加对审计风险的敏感度,审计人员可能比原先更加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项目,从而更加谨慎地对企业创新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此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均发现,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利用研发投入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例如,LANDRY和

CALLIMACI(2003)以加拿大437家高科技和生物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在1997—1999年的研发支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会利用研发支出项目费用化或资本化的选择权,达到融资和操纵收入的目的[18];我国学者李华(2016)基于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通过实证研究法也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19]。一般而言,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能够影响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从而增加了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方小芳等,2012)[20]。依据相关的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员在面临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实施一系列更加严谨的审计程序,例如,实施特定审计程序或扩大审计范围,这些审计工作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力度,而且增加了对被审计单位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最终均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外部审计质量越高。

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引发了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为了有效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用于经营运作的治理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基于理性人的利己主义假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所有者利益进行在职消费等不道德行为(JENSEN和MECKLING,1976)[21],而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可以缓解此类代理冲突。这是因为,公司董事会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和考核总经理的绩效,两职分离会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牵制力度和监督力度,而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会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致使内部审计质量较低,不利于外部审计工作借鉴内部审计的结果。鉴于此,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当对具有两职合一领导结构的企业的研发投入项目进行审计时,外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会加大审计力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提出研究假设2a。

假设2a:在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中,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会增强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

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乘务员理论认为,公司代理者与委托者的目标趋于一致,代理者不仅不会侵害公司利益,反而会努力经营公司,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自我价值(DONALDSON和

DAVIS,1991)[22]。因此,公司代理者是值得信赖的,其并非仅是单纯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相比于两职分离的领导结构而言,两职合一更能够加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权威性,缓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意见冲突,从而实现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模式,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外部审计人员也会因此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外部审计质量有所下降。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提出2a的竞争性假设2b。

假设2b:在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中,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会削弱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获得的初始样本进行了以下筛选:①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②剔除ST、*ST等特殊处理的公司;③剔除数据中存有异常值的公司;④剔除数据信息缺失的公司。经过上述处理后,最终得到10 169个样本观测值。为了避免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首尾1%的Winsorize处理。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并采用Excel和Stata 14.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变量定义

3.2.1 被解释变量为外部审计质量

既有相关研究中,被解释变量较为常用的衡量指标有3个分别为审计费用、盈余质量和审计意见。借鉴谭楚月和段宏(2014)[23]的做法,选取审计费用作为外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3.2.2 解释变量为企业创新

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已授权的专利申请数量),考虑到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及周期长的特点,借鉴伍虹儒(2020)[24]的思想,選择将年度期间内实现的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控制变量的选取及变量计算方法的详细情况见表1。

3.3 模型设计

通过模型(1)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1。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及其与解释变量的交互项构成模型(2),借助模型(2)检验竞争性假设2a和2b。

AQi,t=β0+β1Lnnoi,t+β2Sizei,t+β3Debti,t+

β4Roai,t+β5CFOi,t

+β6Complei,t+∑Year+∑Ind+εi,t

(1)

AQi,t=β0+β1Lnnoi,t+

β2Duali,t+β3Lnnoi,t×Duali,t+

β4

Sizei,t+β5Debti,t+

β6Roai,t+β7CFOi,t

+β8Complei,t+∑Year+∑Ind+εi,t

(2)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外部审计质量(AQ)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138,0.28,标准差为1.847,可知不同企业间的外部审计质量差异较大,其均值、中位数分别是1.361,0.85,总体而言外部审计质量高于中等水平,这表明我国企业的外部审计质量较高。企业创新(Lnno)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6.791,0,这是取自然对数后得到的结果,表明企业之间创新能力相差悬殊,均值、中位数分别是2.754,2.708,可看出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接近于中等水平。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Dual)的均值约为0.29,表明我国约有29%的A股上市公司存在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

4.2 相关性分析

为了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自相关性问题,对主要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大多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除了外部审计质量与公司规模及其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相关系数、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及其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05之外,其他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不超过0.5,初步认定模型的各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时基本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另外,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初步推断:①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支持;②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可以推测两职合一对上述两者均有抑制作用。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还需要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

4.3 多元回归分析

借助两个模型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验证假设。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分别见表4对应的模型(1)和模型(2)所在列。由模型(1)可知,解释变量企业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059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外部审计质量越高,假设1得到验证。意味着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背景下,审计人员为了较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经营战略风险,往往会对企业开展的研发投入项目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再次验证了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0.071,P<0.01)。此外,企业创新与调节变量两职合一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是-0.046,与主效应系数方向相反,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假设2b得到验证。表明当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能够加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权威性,实现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模式,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执行的有效性。外部审计人员也会因此借鉴企业的内审结果,减少了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导致外部审计质量的下降。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经营现金流、企业经营业务的复杂度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余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基本上与既有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4.4 稳健性检验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任程度。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可以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促使利益相关者更加信赖企业,从而有利于企业通过向外界融资来开展创新活动,这表明外部审计质量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干扰。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影响,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稳健性检验。参考已有研究,选取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RP)作为企业创新的工具变量。为了判断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否恰当,进一步检验其有效性。结果表明,Partial R2只有0.042,但是F统计量为29.68(大于10),并且F统计量的P值为0.000 0,可拒绝“存在弱工具变量”假设,说明将研发人员数量作为工具变量是有效的,限于篇幅,省略了对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的结果。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步骤是,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回归,然后取其拟合值作为第二阶段回归的自变量,两阶段回归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模型(1)和(2)在第二阶段的回归中,企业创新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有促进作用,假设1仍然成立;模型(2)的第二阶段回归结果中,企业创新与两职合一的交互项系数为-0.111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假设2b仍成立。上述两阶段的回归结果表明,主体研究部分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5 结语

以我国10 169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外部审计质量。这是因为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了尽可能地规避审计风险,外部审计人员对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进行审计时会实施一系列更为严谨的审计程序,提高识别公司重大错报的概率;第二,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削弱了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符合乘务员理论的预期。第三,针对企业创新、兩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主体研究部分的结论仍然成立,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第四,现代资本市场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并且企业创新战略能够影响外部审计质量。因此,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创新战略等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从而准确评估企业经营风险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第五,审计人员除了考虑创新战略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外,还需考察内外部治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第六,为企业研发投入项目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目前我国已颁布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审计的规定,但缺乏有关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准则。因此,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研发投入项目审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2006-02-09.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2]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J].会计研究,2002(02):3-11,65.

[3]沈晖.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衡量标准分析[J].财会学习,2018(13):165.

[4]MAZLINA M.Z,MAHBUB Z,ZULKIFFLEE M.The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quality and internal audit contribution to external audit on audit fe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15,19(03):289-301.

[5]ROBERT M,BUSHMAN,SMITH A J.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2(01):497-505.[6]黎仁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深市A股截止到2009年年末的数据[J].会计之友,2013(25):25-31.

[7]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会计研究,2015(02):73-78,94.

[8]LIN S,PIZZINI M,VARGUS M E,et al.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6(01):287-323.

[9]梅丹.機构设置、沟通与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基于内部审计冲突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8(05):66-75.

[10]JOSEPHP H F,WONG T J.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3(01):35-72.

[11]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88-94,96.

[12]张旺峰.事务所规模、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J].财会月刊,2018(02):135-142.

[13]史元,朱晓琳,杨皓.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J].金融发展研究,2019(04):71-78.

[14]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代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科学,2006(02):72-82.

[15]韩洪灵,陈汉文.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08(01):61-66.

[16]ZEFF S A.How the US accounting profession got where it is today: part Ⅱ[J].Accounting Horizons,2003(04):267-286.

[17]郭安苹,叶春明.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投入与资本结构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6):601-606.

[18]LANDRY S,CALLIMACI A.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ncentives and cross:listing status o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R & D spend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 Taxation,2003,12(02):131.

[19]李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选择研究——来自A股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07):179-184.

[20]方小芳,周立平,石文龙.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06):632-634,638.

[21]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04):305-360.

[22]DONALDSON L,DAVIS J H.Stewardship theory or agency theory:CEO governance and shareholder returns[J].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6(01): 49-64.

[23]谭楚月,段宏.审计质量只能替代吗?——来自实证研究的结论分析[J].会计研究,2014(07):89-95,97.

[24]伍虹儒.政府R&D支持、企业创新资金对其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2):119-125.

(责任编辑:王 强)

收稿日期:

2020-07-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自媒体时代‘微平台’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16BGL072)

作者简介:

徐 静(1978—),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理论、资本市场会计的研究工作。

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儒学是一个外延极广而内涵较为明确的概念。它是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的儒家思想[1];宽泛而言,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学问和研究都可以称为儒学。儒学从其当前的存在形态来说,主要包括学术儒学、文化儒学以及民间儒学。所谓学术儒学是指“对传统儒学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儒学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来梳理儒学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阐发儒家的各种思想”[2];文化儒学探讨的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民间儒学则是儒学在民间的文化表现,如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书院、学堂以及各种儒家启蒙读物等。本文侧重于对2020年学者关于儒学的前两种形态(学术儒学和文化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做一梳理。

一、儒学的思想阐发与体系建构

《儒家文学史纲》,黄玉顺 著,海天出版社,2020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儒家伦理》,田宁 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20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张昭炜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理学视域下的人性善恶论新探》,徐波 著,上海三联书店,2019

《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杨泽波 著,商务印书馆,2020

《生活儒学:面向现代生活的儒学》,黄玉顺 著,济南出版社,2020

《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涂可国 著,济南出版社,2020

儒学的发展需要不同时代的研究者对儒学思想进行不断的阐释。当前学术界对儒学的阐释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从新的视角进行思想阐发,二是从形而上方面进行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思想阐发而言,2020年关于儒学研究的新著阐发的视角日益新颖。如黄玉顺先生的《儒家文学史纲》一书从儒学与文学的交叉视域,提出一种“儒家文学”。所谓儒家文学包括儒家美学、儒家文论、儒家的文学创作以及儒家的文学批评。该书对儒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从理论和历史两方面做了分析。从理论上说,儒家文学涉及三方面:“儒学的审美德性论”“儒学的审美活动论”“儒学的审美教化论”。从历史上的各种形态来说,儒家文学包括先秦时代的儒家文学、经学时代的儒家文学、玄学佛学时代的儒家文学、理学时代的儒家文学、近代以来的儒家文学。

相较于黄玉顺先生对儒学与文学纲领式的交叉研究,《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儒家伦理》一书则是从具体的文学样态来阐发儒学的思想。清代的文言小说以小说创作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展现清代儒学伦理的民间生活化样态,由此娱乐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清代儒学伦理的内涵与特点。作者认为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儒家伦理具有普世包容性,涵摄了佛道和民间信仰等伦理。与此同时,小说的故事情节最终都指向儒家的伦理精神。

张昭炜先生的《中国儒学缄默维度》从“缄默”的维度来考察中国儒学。他认为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道体方面来说,缄默维度关联的儒学道体并非现成的,而是需要功夫才能显现;二是从功夫来说,功夫就是道体,随着功夫的深入,道体呈现“出动而趋静”“静极而真动”“真动而生生”三种不同的形态;三是从境界来说,缄默维度以显性方式表达就是“生生春意”的气象。中国儒学缄默维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孔子之前,其代表性的观点有《周易》的“向晦入宴息”、尧之“安安”、唐虞十六字心传、文王的“於穆不已”“於乎不显”等。第二阶段是孔子到扬雄,如孔颜默会、言子雅言、孟子养夜气、扬雄“藏心于渊”等;第三阶段是从周敦颐到方以智,主要有周敦颐“中养澄静源”、朱熹“木晦于根,春容晔敷”、王阳明“九声四气宣天机”等。张昭炜先生从这些阶段的个案中寻求普遍规律,从而揭示缄默维度中的至善、大美境界,以及由此洋溢的盎然生机气象。通过这样一种诠释进路,他拓展了传统观点中“儒者”概念的范畴,将如屈原、庄子、文天祥等人纳入其中。

徐波先生的《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理学视域下的人性善恶论新探》聚焦儒学的人性善恶论。其特色在于以孟告之辩中的湍水之喻作为引子,将重点聚焦宋明儒者在继承和发展先秦儒学人性论的过程中所凸显出的不同理论范式与解释框架。在新著中,徐波还对牟宗三的“三系论”做了修正。最后他以刘宗周那里所彰显的“幽暗意识”为楔子,对儒家人性论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就理论体系的建构来说,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杨泽波先生的“儒家生生伦理学”。在《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中,杨先生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体用问题和性善与性恶、心学与理学的关系问题。这样一个儒家生生伦理学的体系的建构关键在于从内觉发现智性、欲性、仁性这三种能力。智性是内觉的知觉功能,包括学习和认知的能力。欲性则关乎人的物质利欲,它保障人在物质层面的生存。而仁性作为内觉的对象,是建基于生长倾向之上的伦理心境,如孔子的“仁”、孟子的“良心”。

其次是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在《生活儒学:面向现代生活的儒学》中,黄先生指出,生活儒学就是“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所谓生活本身,就是“我们的一切的一切,无不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从方法论上来说,生活儒学的建构方法是“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它的特点在于注重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的生活渊源。从思想系统的建构内容上来说,生活儒学包括三个观念层级的建构:“存在者或者生活层级的生活感悟”“形而上存在者层级的本体论建构(变易本体论)”“形而下存在者层级的伦理学建构(中国正义论)”。

再次是涂可国先生的社会儒学。他在《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一书中对当前儒学研究中的各种儒学面向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一种“多元一體的社会儒学”。涂先生将社会儒学分为三方面:作为思想内容的社会儒学、作为功能实现的社会儒学和作为存在形态的社会儒学。作为思想内容的儒学是“由儒家或儒学研究者对社会及其各个层面问题进行探讨所建构起来的儒学形态”,它是“有关社会的思想学说”。由此社会儒学进一步可分为人类儒学(包括人生儒学、心性儒学、身体儒学)、文化儒学以及狭义的社会儒学。作为功能实现的社会儒学,其功能主要有社会激励功能、社会规范功能、社会教化功能、社会奖惩功能。作为一种存在形态,社会儒学主要涉及社会不同的领域:融入社会文化领域、社会经济领域、社会政治领域、社会生活领域。这种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的建构机制主要是“六化”:政治化、人文化、大众化、现代化、世俗化、全球化。涂可国认为这样一种社会儒学的意义在于推动儒学的结构优化、整合统一和经世致用。

概言之,2020年学术界儒学研究在阐发方面出现了不少新的视角,如儒学与文学的交叉视角、中国儒学的缄默之维等。在儒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建构上,一些新的理论体系不断被提出和完善,如儒家生生伦理学、生活儒学、社会儒学等。

二、儒学的现代应用

《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陈来 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

《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陈来 著,中华书局,2020

《共同体:人类命运中国经验》,牟钟鉴 著,济南出版社,2020

《儒学的时代担当》,朱贻庭、施炎平 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20

《儒学与世界文化秩序变革》,安乐哲 著,济南出版社,2020

《儒家文化与会计审计行为》,杜兴强 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

《儒家思想能促进企业创新吗?》,郑称德、钟海连 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儒学并非博物馆中的“死物”,而是我们现代生活中赖以存在的“活的观念”。这种“活的观念”之“活”要求我们在儒学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发挥其现代价值。“应用”可析为应用什么和如何应用的问题。就“应用”什么而言,这涉及儒学的现代价值是什么。陈来先生在《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一书中指出,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以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内涵为基础的。这些优秀内涵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德尚义等;作为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深层动力和总体精神的民族精神,主要有“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等。但不可止于此,我们需要将之转化为现代价值。如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要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民为邦本、礼法合治、居安思危等智慧可以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而“和而不同”等精神的挖掘和阐发,则有利于我们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冲突等问题。

牟钟鉴先生在《共同体:人类命运中国经验》中指出,儒学在中国治理中的经验主要包括黄帝尧舜之道确立了民本、重德、贵和、创新的中华发展方向;孔孟阐发仁者爱人、义者利人的做人治国之道等。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成就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重要智慧包括“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等。

其次是如何应用,即儒学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现代价值。陈来先生在《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中指出:民族复兴需要发挥儒学的时代作用。儒家的当代使命是开拓出辩证吸收西方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哲学,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儒学对现代化的作用不是工具意义上的助推作用,而是发挥坚持倡导与现代化市场经济相补充、相制约的伦理价值和世界观的作用:比如,儒学强调社会和谐;相较于富有,儒学更重视公平和平等。此外,儒学注重伦理秩序的建构和人格涵养的提升,这也是儒学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发挥其作用的點。

朱贻庭和施炎平等先生主编的《儒学的时代担当》提出儒学的担当精神。此文集主要包括三部分:担当、诚信和传承。担当的核心就是责任感。儒学的担当观念是以“忧患意识”与“世道担当”为主要内涵,它体现了儒学的精神性和实践性。担当以信为先,以诚为理论依据,因此讲担当则必讲诚信。在该著作的最后一部分中,主要论述儒家精神的传承问题。他们认为儒学精神是在反思中传承的,并为中华复兴提供重要的价值资源。

安乐哲先生的《儒学与世界文化秩序变革》围绕如何以儒家角色伦理学来克服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所带来的问题展开。他认为,个人主义不仅“不能使我们很好地理解家庭和社群的共同生活”,而且“与作为经验事实的这种共同生活形成紧张对立”。而儒家角色伦理学从特定时代条件出发,概括应对天时人事的实践经验。对于儒家而言,家庭、宇宙的意义体现和依赖于家庭、社群成员等角色的良好修为。儒者通过孝悌、乐群等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儒家的普世智慧。

杜兴强先生的《儒家文化与会计审计行为》就儒学如何影响会计审计领域做了细致的研究。他重点分析了儒学中的亲亲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审计行为的影响和“论资排辈”的儒家观念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此外,他还讨论了儒家文化与大股东资金占用、女性董事、公司环境治理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郑称德与钟海连合著的《儒家思想能促进企业创新吗?》一书以新儒商儒家价值观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选取了以儒家价值观为经营理念的国有企业“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为应用案例,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角度,具体探讨了儒家价值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影响进路。他认为,儒家价值观在企业中通过以战略型CSR项目为实施载体,能够催生企业在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这本书的特点是在企业战略层面表明儒家思想能够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深化了对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的交叉探索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儒学的现代应用日益广泛和细致。儒学的应用,其内涵在现代语境中,依现实需求而呈现出新形态。其应用外延日益广泛,涉及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

三、儒学的地域化发展

《新加坡儒学史》,严春宝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文明互鉴境域中的夏威夷儒学》,安乐哲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孔子与杜威:跨时空的镜鉴》,安乐哲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琉球王国:儒家文化十二讲》,孙晓光、田梦杰、张赫名 编著,新华出版社,2020

《河东儒学发展史》,姚文永 著,三晋出版社,2020

《崂山儒学源流》,寿杨宾 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0

2020年关于儒学的新著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有关儒学的地域化研究。儒学的发展既是一个在时间中的历史展开,也是一个在空间中地域化的过程。从历史上看,儒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所谓的“关学”“洛学”等,特别是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按照地域来划分王学的发展脉络,这些都体现了儒学的地域化发展的倾向。近些年也有“徽学”“闽学”“江南儒学”等提法,而儒学研究也呈现出地域化的倾向。

严春宝先生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对新加坡历史上有关儒学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主要儒学组织机构等予以尽可能详尽的记录与研究,力图展现新加坡儒学传承的历史全貌。[3]他将新加坡儒学史分为几个阶段:1877年之前,这是新加坡儒学的早期传播;1877—1942年为战前时期的新加坡儒学;1945—1965年为战后至独立前的新加坡儒学;1965年至今为新加坡独立后的儒学。新加坡早期儒学之发端是通过移民的方式来完成的,早期传播主要局限于日常生活及行为方式方面对儒家传统的继承,由此儒学演变为峇峇文化。战前时期的新加坡儒学是在清朝设立的驻新加坡领事的保护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由生活方式生发出有地域特色的儒家文化。这一时期保护和推动新加坡儒学发展的领事主要包括左秉隆和黄遵宪。左秉隆的贡献在于倡设义塾、开设文会以及主推英语雄辩会;黄遵宪延左秉隆旧法,重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如忠君、孝顺、贞节等,代表性人物有林文庆和邱菽园。林文庆的儒学思想表现为四方面的特征:强烈的批判意识;对儒学相关的重要概念的清晰界定;对儒学重要原理的逻辑推理与分析;具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此外,林文庆还领导了1899—1911年新马孔教复兴运动。而邱菽园对新加坡儒学的贡献在于设立文社学会、创办报纸和改编并出版儒学读本《千字文》等。战后至独立前的新加坡儒学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传播儒学机构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华校和南洋大学的兴衰。新加坡独立后,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李光耀推动“儒家伦理”课程,实行“儒家伦理”教育。严春宝认为,随着“儒家伦理”课程悄然结束,走下历史舞台,新加坡儒学呈现削弱的态势。不过只要华文和华语在新加坡尚存,则儒家传统在新加坡就不可能彻底消失。

安乐哲先生提出了“夏威夷儒学”。夏威夷儒学主要是执教于夏威夷大学的学者对儒学的研究,以安乐哲等为代表。夏威夷儒学是一种在中西对话基础上的世界儒学,其特点正如《文明互鉴境域中的夏威夷儒学》一书的书名中所提到的那样,是基于“文明互鉴”的境域。此书涉及中西方伦理学的不同思维和视野、发展中的世界儒学、活的传统、家庭关系、宗教与宗教感、文化与语言等内容。在这些部分中,安乐哲不仅对当前学界所提出的进化儒学、进步儒学、现代儒学以及世界儒学等概念做了系统讨论,而且将儒家伦理思想特别是儒家角色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康德义务伦理学、西方功利主义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等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他通过儒家角色伦理学的建构,对中国儒学传统中的家庭观念、礼学以及以人为中心的宗教感做了新的解释。在《孔子与杜威:跨时空的镜鉴》中,安乐哲则将孔子的思想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做了具体的比较,他认为儒家的宗教性是一种实用、以人为本的宗教性,具有实用主义的意蕴。

孙晓光等编著的《琉球王国:儒家文化十二讲》主要是討论儒家文化在琉球的历史发展。明清以来,琉球通过政治册封、朝贡贸易、闽人移民以及派遣留学生等途径,积极吸纳儒家文化。它对儒家文化的吸收表现在琉球的学校教育、文学艺术、宗族观念、生产科技等各方面。具体而言,如在服饰上,琉球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带有浓郁儒风的琉球衣冠服饰制度。琉球的谕祭、册封仪式展现了忠、孝、伦、礼之道,并形成了一套以中国儒家礼乐文化为载体的即位体系。琉球建有孔庙,并培养出儒学大师陈顺则、政治家蔡温。他们都以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和教化民众。

姚文永的《河东儒学发展史》则是研究儒学在河东地区的发展。河东主要是指今天山西的西南部。河东儒学主要是指历史上在这一地区成长起来的儒家学者及其儒学思想。作者在该著作中从河东这一地域的文化特点出发,重点探讨了尧、舜、禹、子夏、荀子、王通、孙复、司马光、薛瑄等儒家学者及其思想,由此描述出河东地区儒学发展的脉络,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寿杨宾的《崂山儒学源流》所研究的地域儒学,其范围则更小,主要是崂山(今天的青岛市崂山区)这一地域的儒学发展。该书讨论了崂山地区儒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崂山的儒学教育、崂山的书院、儒者在崂山地区的活动、崂山地区的儒者(如郑玄)及其著作,以及崂山地区有关儒家的碑记等内容。

就儒学的地域化研究来说,从空间上看,它既包括国内的地区,也涉及海外。作为儒学的地域化研究,它不仅是儒学在某一地域的发展,同时也涉及某一地域的儒学。也就是说,儒学的地域化包含着双重内涵:“儒学在某地域”与“某地域的儒学”。“儒学在某地域”意味着儒学与地域之间是一种外在的空间关系,这种外在的空间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为地方的儒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某地域的儒学”则隐含着儒学与地域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所属关系,该儒学具有该地域的明显特色。上述几本新著虽在这两方面各有偏重,但它们实际上都兼具这两方面的内涵。

纵观2020年出版的儒学相关研究著作,儒学在稳步推进并呈现新的特点。在儒学研究的阐释之维中,既有如从缄默等新的阐发视角来阐释儒学,又有如用儒家生生伦理学、生活儒学、社会儒学等新的儒学理论来建构儒学体系。在儒学的现代应用中,学者既注重儒学的宏观价值和意义,如儒学对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意义,也注意到其在经济生活中,如会计审计、企业管理等活动中,较为具体的应用。在儒学的地域化研究中,其研究不断转深转广,从国内扩展到海外,从大地域到小地方。地方性的儒学资源研究日益丰富。一句话,这些儒学研究著作进一步展现了当代儒学发展的理论深度、现实关怀以及地域特色。

注释

[1]杨国荣.何为儒学?——儒学的内核及其多重向度[J].文史哲,2018(5).

[2]陈来.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M].北京:中华书局,2020:12.

[3]严春宝.新加坡儒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 魏建宇)

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应运而生,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常见的活动之一。现代会计审计工作采用了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和分析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步。本文在此背景下详细阐述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对策

一、企业会计审计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意义

会计审计可以看作是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其主要工作就是利用专业的审计方法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会计审计工作能够使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流程更加细化和规范化,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其次,会计审计工作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并进行改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会计审计工作可以加强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最后,会计审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提高企业发展战略和各种策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管理问题,因此会计审计工作也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会计审计工作显然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这就导致会计审计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无法达到企业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效果,出现各种管理问题。同时,由于我国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时间较短,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没有相关的案例和经验作为参考,导致在实际会计审计工作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且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不具备非常专业的基础知识,这就有可能存在一些操作失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我国很多企业没有设置完善的会计审计组织机构,使得机构的权威性缺失,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阻碍,无法完成会计审计工作。比如很多企业的会计审计机构都是简单的几个财务工作人员组成的,根本不具有稳定性,企业的政策随时都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流动,导致会计审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二)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企业进行审计工作的人员都是在财务相关部门的内部调动产生的,虽然这部分工作人员具有较长的工作年限和较多的财务工作经验,但是审计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审计工作进行系统的学习。而现在很多企业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并没有达到工作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不够熟练,容易出现各种操作失误的现象,导致会计审计工作缺乏效率,不能达到良好的审计效果。

(三)会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可以成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很多企业从事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内部调动中产生的,与原来部门存在较多的业务联系,而企业的会计审计部门也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其人员配置和升迁都会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部分股东的牵制,因此,会计审计部门并没有很好的独立性。而会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就会导致企业审计工作形同虚设,无法有效的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进行监管,在一定程度是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没有健全的会计审计体系和科学的会计审计方法

企业的会计审计体系是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审计体系并不是很完善,阻碍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很多企业无法将审计和管理进行有效区分,甚至在职责上出现较多的重合现象,导致会计审计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能正常进行,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审计意识不够强,没有专业化的审计队伍;其次,很多企业的会计审计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手段过于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比如,很多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还由人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这不仅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没有较高的精确性,并且具有较高的主观性,不利于会计审计水平的提高。

三、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会计审计组织机构

企业应该重视会计审计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立,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更加高层次的审计机构。首先,应该在股东大会下成立企业的监事会,并对相应的工作和人员进行审核,形成自上而下的层级和管理机制,审核通过方能进行相应的会计审计工作;其次,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负责对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的具体审计工作,并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及时发现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加大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

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首先,企业应该从招聘入手,可以选拔优秀的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生,为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注入新鲜血液,更新原有的会计审计知识,提高企业对于新形势的适应程度;其次,企业应该加大对于现有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可以请资深的会计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开设相关课程,定期对于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企业可以针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审计部门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有力监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企业应该强调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将其设在企业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使企业的管理者无法干预会计审计工作,保证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其次,企业应该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企业董事会应该积极开展会计审计工作交流会,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健全会计审计体系和会计审计方法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会计审计体系,对于会计审计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区分,明晰各个工作的责任,保证会计审计部门和管理部门发挥出自己的职能;其次,企业应该对于会计审计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其对于现阶段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企业可以通过采用计算机系统对于会计审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细化会计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现有技术与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发挥各个方法的长处,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发挥出对于企业的监管作用,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赤峰元易生物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支慧.浅议现代经营理念下企业的会计审计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2] 刘盛瑜.浅析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5(13):55-56.

[3] 徐洋博.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238-238.

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注册会计审计风险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注册会计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一是增加审计程序、二是顾客选择、三是建立危险意识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四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务实加强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并提供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关于注册会计师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会计师审计面临的一些风险问题,并减少这样的风险发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注册会计审计风险现状分析概述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概述

关于审计风险的重要性,IAS第25号定期定义“导入和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风险管理和管理不足。这些都是相关的财务信息,是“风险”的财产,有谁不注意就不太合适。有三个控制因素,最主要的风险是确定领导层的冒险性。在下面的情况下,您可以在账户中对报表进行存查或者查到空白处在这一点上,它是不同的。风险仅发生在预算类别或交易或其他类别。预算和事务,但没有足够的控制。反作用的风险是可能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控制,一个党或交易,或跳过的情况下,預算或交易类别或其他帐户或交易类别,高优先级或通行证,导致实质性审计无法发现的重大违规或遗漏。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问题表现

1.注册会计师素质较低

审核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两种。这两个因素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变量。注册会计师应该认真评估,一般来说,通过考试的人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企业内部制度局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数据收集上的错误和某些企业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因此,企业中的会计报表如果不准确,注册会计师的报表与实际不同,这样提出的审计意见一定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复核风险显著增加。

3.审计行业制度不完善

审计行业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我国会计公司的管理体制和不正当竞争对审计行业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低价竞争,高价回扣。在一些行政部门的参与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不平等竞争的恶劣环境。

三、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增加审计程序,降低内在风险

审计公司知道公司的会计机构可以移存经营风险,应根据监查机关的迁移计划降低预想的危险水平。需要经验丰富的检察员来进行选择,确保有效的程序。对于监查程序和监查业务文件,三个层面建立严格制度,减少风险,确保总体失效危险,合理降低。

(二)顾客选择

评委必须通过管制和防范风险进行有效的解雇者选择。顾客的品质是面对登记会计师剪刀试验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客户选择是防止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为了了解顾客意图的品质,顾客的精神成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

(三)建立危险意识,严格遵守职业规范

审查风险可以被识别,估计,评估,控制。虽然不能准确确认风险何时发生的结果,但审理师。防范风险概念是确定了适当的风险概念,强化风险意识。许多内部和外部事务对我们来说,危险意识不足会导致一定的风险,我们在监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

(四)建立危险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师行业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会计师监查失败事例正在增加。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界限风险越来越严重,目前我们会计公司的会计公司对风险进行了禁止出题。但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在经济补偿过程中他们无法承受领先的补偿。因此,有必要建立风险保险制度。

(五)加强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

企业要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并且实行高度的否决权制度。注册会计师注册制度和法定审计师否决权制度,从质量和风险因素入手,引入不同的定期评价。提高各级审计质量的方法和奖惩。审计风险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了解委托的实体以及行业的生产和活动,这就需要对资产进行专业化和分组。

四、结语

风险是包罗万象的。它与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共存。从公司成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风险,这是每个公司和注册会计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目前,审计风险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因此,要加快对审计风险与保险制度的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的审计风险的建设,从而更好的防范风险。(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上一篇:审计认识论文下一篇:审计风险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