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2-10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焦点问题。根据供给侧改革理念,针对当前江苏省设施农业生产供给现状,从生产规划、设施与装备、经营主体、产品流通等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设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基本思路,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设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设施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方法,按照动植物生产发育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将完全顺应自然状态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改造为能够逐步摆脱或完全摆脱自然束缚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1]。由于设施农业收入较高且效益较好,得到各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和欢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也面临劳动力紧张、市场风险大、投资高、经营主体弱等发展难题和瓶颈,需要破解和克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3]。为此,根据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遇到的问题,对设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1 江苏省设施农业生产供给现状

江苏省设施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设施面积已达到75.73万hm2(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4年统计数据),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6.5%,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带动了城乡劳动力就业,保障了城市蔬菜果品的供应,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低成本要素、高投入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经济总需求不断萎缩,结构性产能过剩,社会消费结构和社会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4],设施农业也遇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提升、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新挑战[5],表现出需求萎缩,农产品局部销售难等现象。从生产供给角度观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忽多忽少,价格忽高忽低,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设施类型、栽培制度、作物种类、栽培技术等缺乏区域特点,比较优势不明显[6]。二是设施结构不合理。苏北日光温室采用山东寿光下挖式温室结构,墙体最厚处近5 m,门较窄,内部空间低矮,不便于机械操作,苏中、苏南的塑料大棚仍以造价低的6 m宽大棚为主,肩高均低于1.5 m,不便于机械操作。目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在对江苏省现代农业设施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江苏省气候特点,正在开展适合江苏省特点的主动蓄热型日光温室和大跨度塑料大棚结构研究。三是农机装备少,机械化水平低。主要有微耕机和小四轮拖拉机、喷雾机等,许多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颁布实施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计算,目前江苏省设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为16.1%,从各环节看,机耕水平较高,其后依次分别是灌溉施肥环节、环境调控环节、种植环节、采运环节[7]。四是流通环节多,损耗大。各地农民农产品主要依靠菜贩到田间地头收购,必须经过批发市场、城市农贸市场、超市才能到达消费者,农产品丰收时,菜贩压价严重,造成局部产品过剩,部分农产品烂在田中,无人采收。五是生产规模小,劳动者年龄大、文化低。据调研,当前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主体仍以单个家庭生产经营为主,临时雇用一些短工,面积一般在3 000~30 000 m2之间,规模较小,劳动者年龄大、观念落后、没有能力和意愿投资农机装备,生产效率较低,规模较大、有投资设施装备能力和意愿的种田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仍然较少。

以上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江苏省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档升级,迫切需要转换思路,通过供给侧改革来破解难题。

2 江苏省设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

供给是相对需求来说的,新供给经济学在总结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提出理性的供给管理,在肯定需求管理重要意义和实践贡献的基础上加入对供给管理的重视和强调,并加入了在制度经济学思想指导下的对制度供给层面更具系统化特征的思考[8]。在新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江苏省设施农业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有3个方面。

2.1 制度创新

从本质上说,供给侧改革的制度创新就是要提供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制度创新以释放制度红利[9]。通过对涉及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产权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价格制度等的改革,降低设施农业发展的制度成本,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提高要素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扩大资源优化配置空间,为设施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2.2 技术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设施农业生产注入活力是供给侧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土地、劳动力、农资等要素投入边际效率大幅递减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可以引进、研发设施农业专用品种、专业技术和装备,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2.3 结构调整

要改变传统小而散的生产方式,以生产基地专业化、生产方式集约化、产品质量可溯化及产业功能多元化为方向,对高效设施农业提檔升级[10]。同时,推进农产品产加销紧密衔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整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3 江苏省设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

3.1 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首先,要推进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土地流转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制度基础,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11]。其次,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允许农民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为农民生产提供低成本资金保障。再次,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增加农民抗风险能力[12],提高农民持续生产能力和加大投资的勇气。

3.2 推进技术创新,激发农业生产全要素活力

在技术层面,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13-15]。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在适合于江苏省地域特点的设施结构、农机装备、智能控制、生态环保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可复制的农机农艺融合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尽快形成江苏省设施农业主栽品种机械化栽培技术标准。其次,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机构提供支持,鼓励农民购买设施农业专用机械开展经营服务活动,提高农机效率,进而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效率。再次,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院所和设施农业装备生产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

3.3 推进农业规划,引导设施农业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要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16]和《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等设施农业相关规划的基础上,以江苏省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为抓手,强化绿色蔬菜园艺生产基地建设,突出生产设施化、技术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进而建立生产基地种植信息、品种信息、产品价格信息和生产设施、良种、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生育障碍调控、灾害性天气预防等生产技术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发布的平台体系,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同时,根据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特点,对各地最适合使用的设施、最适合的品种、栽培时间、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确定各区域最具比较优势的种值模式,结合品牌推广,建设一定数量类似淮安红椒的设施农产品品牌,并主动对外发布生产面积、上市时间等信息,一方面引导本地农民生产,另一方面也引导外地农民错位生产,避免集中上市供应,防止恶性竞争,推动全国设施农业生产总体有序。

3.4 推进职业培训,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目前,设施农业生产者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且以女性居多,这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因此,要培养大批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实施生产持证许可制度,可以率先对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的农民试点实行培训持证许可制度,限制不具备资格的人员从事大规模设施农业生产,这样可减少生产风险,减少经营失败案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吸引高素质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

3.5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农产品流通

传统的产地批发市场、大型销地批发市场、城市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的农产品销售流程环节多、损耗大,生产者为价格低抱怨,城市消费者为价格高也抱怨,因此,要在传统流通渠道基础上,建设蔬菜果品冷链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加快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下乡双向流通格局,缩短农产品流转时间,降低流通成本,使农民和市民共赢。同时,也要规范发展早市、晚市和周末农贸市场,为流动菜贩、直销菜农、果农提供便利,防止农民产品无处销、烂在地里的极端情况出现。

3.6 推进产品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要率先在全省各地“菜篮子”工程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限量安全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大面积采用防虫网、黏虫色板、杀虫灯、性诱剂、膜下滴灌等物理、生物防控病虫害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5项制度,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江苏省形成若干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

4 江苏省设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政策建议

4.1 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强化结构调整的科技支撑

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投入,要在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支撑计划等涉农创新资金中重点倾斜,在设施结构、环境控制、设施专用机具等方面引进、研发、集成新技术,形成江苏省设施农业主栽品种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

4.2 健全农机具购买补贴政策,提高设施农业机械普及率

目前,江苏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除了配套农机具少的原因外,设施农业配套机具相对成本较高是主要原因,建议提高设施农业专业机具的财政补贴比例,增加补贴目录的种类,加大农业补贴力度[17]。

4.3 加快农机补贴到位速度,保护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

由于农民经济实力弱,往往借钱购买农机具,存在较大借贷压力,农机补贴到位慢会极大削弱他们的购机积极性。因此,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机补贴程序,限定补贴到位时间。

参考文献:

[1]杜华章. 江苏设施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与对策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9):952-958.

[2]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 人民日报,2016-03-1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2016-01-27.

[4]杨家宁. 供给侧改革的认知框架与动力机制[J]. 理论界,2016(2):59-64.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EB/OL]. (2015-08-07)[2016-03-1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07/content_10057.htm.

[6]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5—2020年)[EB/OL]. (2015-02-16)[2016-03-19]. http://www.zzys.moa.gov.cn/dongtai1/201502/t20150216_4413052.htm.

[7]朱方林. 江苏提高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研究[J]. 农业决策参考,2016(2):1-6.

[8]賈 康,苏京春. 探析 “供给侧” 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 “否定之否定”——对 “供给侧” 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J]. 财政研究,2014 (8):2-16.

[9]邓 磊,杜 爽.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 (12):18-20.

[10]易中懿. 开放背景下如何推进江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 农业决策参考,2016(1):1-6.

[11]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的意见[EB/OL]. (2015-08-08)[2016-03-19]. http://www.jiangsu.gov.cn/zwfw/lstd/nm/zcfg/201602/t20160226_422613.html.

[12]毛 政,兰 勇,周孟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供给改革探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9-14.

[13]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经济问题,2016 (2):12-17.

[14]林 远,梁 倩.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产要素[N]. 经济参考报,2015-11-30.

[15]马艳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J]. 甘肃金融,2016(2):7-9.

[16]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2012-02-22)[2016-03-19]. 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201202/t20120222_2487077.htm.

[17]杨景元. 欧盟,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发展历程及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J]. 黑龙江粮食,2016(1):5-8.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饮食与健康》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一定的饮食卫生常识

2. 引导学生检查在积极的饮食习惯,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伤害,掌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

3. 在调查、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他们树立关注饮食健康、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谈话(课件提供故事图片、教师讲述、学生观察):南太平洋岛国——瑙鲁,面积仅十几平方千米,人口仅6000人左右,这座岛上有取之不尽的鸟粪,这些上等有机肥,每年出口可赚取上亿美元的外汇。丰厚的收入使到过居民过着富裕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吃穿无忧的国家里,高血压、心血管、中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居世界首位,人的寿命平均不到50岁

2.提问:同学们猜一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瑙鲁人没有好的饮食习惯。看来饮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我们一起研究《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学习活动一:交流自己的饮食习惯,探究习惯的优劣

1.谈话:我们都知道,食物我是我们生存的条件,也是健康的保证,你能说一说平时你都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哪些食物?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组讨论

(1)如果你喜欢吃的食物就天天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这种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周围朋友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4.教师小结:不错,人的生长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由各种营养物质提供的,它们就存在我们日常的各种食物中,所以不能偏食、挑食,也不能暴饮暴食

5、活动二:研讨洋快餐的利与弊

1.谈话:你们吃过洋快餐吗?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能常吃吗?为什么喜欢吃洋快餐呢?

2.学生交流

3.提问:你能根据你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常食洋快餐对我们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影响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教师小结:花花绿绿的洋快餐口味确实鲜美,但是常吃会导致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常吃洋快餐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

活动三:调查生活中的“垃圾”食品

1.谈话:你知道这些食物中,哪些食物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食用它们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怎样做可以使

我们免受这些食物的伤害?请根据你课前的调查,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汇总记录后选出发言人在班级交流

4.小组讨论

5.班级汇报

6.教师小结:看来,原本在我们生活中不应该存在垃圾食品,而有些商家或我们自己满足我们的“食欲”,而在食品中添加了许多不宜添加的化学物质,使得原本有营养的食物变成了“垃圾”食品,从而危害到我们身体健康

活动四:了解不当的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的方法对健康的影响

1.谈话:生活中我们的家人及朋友在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时常常有如下的现象,请同学们根据你的了解谈谈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生活中你还发现人们的那些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的做法会使食物成为我们健康的杀手?请同学讨论后,将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讨论

5.小组汇报

6.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以列举实例的方式交流了很多不当的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的方法对健康的危害。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科学饮食常识,另外也要做到饭前洗手、正确使用餐具、进餐不说笑等,要注意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活动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1. 谈话:科学饮食很重要,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我们的一日三餐、保证我们身体发育每天所需要的营养,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成长。请同学们根据你多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我们的一日三餐,并为自己或家人制作一份科学、合理的三餐计划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案例研讨

1.谈话:生活中许多人不注意饮食小节问题,例如常有人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下做法存在哪些饮食卫生问题,这些同学的做法会对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呢,原因是什么?

2.学生分析

3.教师小结:看来饮食安全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重视食品卫生问题,而且要重视饮食习惯和行为的细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四.课外实践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共服务;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对策

随着服务型社会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各行业发展新的价值走向与重要机遇。高校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服务型社会的大潮中去。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高校档案馆更应该发挥其公共服务的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不断提升,并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但是从公共服务视角来研讨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问题却显得不足。在实践进行中,很多高校从公共服务视角推进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探索得不多。因此,从公共服务视角探索高校档案馆信息化的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公共服务与高校档案馆信息化的关系

为社会、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坚定选择,这为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价值走向和发展契机。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其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师生。

1.公共服务是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纸质化办公到现代的电子化办公,高校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方式也逐渐由机械化转为智能化,它从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给高校档案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更彻底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同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档案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元,高校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智能也能进一步拓宽。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就强调要着力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其中,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包含了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助力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些都说明了公共服务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校档案信息化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建设电子档案等。可以看出,高校档案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首先,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拓宽公共服務渠道。在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下,公众可以通过网页、APP、微信等多种渠道享受档案服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服务场景。其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能够丰富服务方式。传统高校档案馆提供的公共服务较为单一,通常包含档案信息的提供和展示,在信息化服务体系下,能够实现如VR展览、个性化档案推送等各种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因此,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与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公共服务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和发展趋势,而另一方面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二者缺一不可。

二、从公共服务视角审视目前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馆作为一所高校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其信息化建设应积极为提升学校服务师生、服务社会而努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信息安全遭受威胁、服务意识匮乏等方面不足的地方,影响了其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

1.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公共服务需求脱节。目前,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注重的还是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即数字档案建设、线上归档等等,其基础设施和系统软件的搭建也是为了管理工作服务的,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拓展空间较少,如用户反馈体系、用户数据库体系的搭建都较为薄弱。尽管近年来不少高校档案馆通过信息化建设拓展公共服务智能,但社会知晓率低,档案馆网站的信息量和服务不接地气,公共服务能力难以发挥。目前高校的档案利用服务还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公众的档案需求,严重制约了高校档案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价值。

2.信息安全遭受威胁。档案具有保密性特点,尤其是高校档案馆涉及大量学生个人信息、科研资料等,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更要注重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遭受威胁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首先就是信息安全意识的淡薄。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档案公共服务现状来看,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多所高校官网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这些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未对其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做出必要处理。针对此情况,教育部已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对于公式内容中的敏感信息要进行删除,但部分高校官网仍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信息安全意识的淡薄,极易造成公众个人利益的损失,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的公信力,不利于高校档案公共服务的开展。其次,高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较弱。高校档案馆进行公共服务,势必要将互联网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仅限于校内网络,这也给高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7年5月,因Windows漏洞而导致的勒索蠕虫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高校成为重灾区,大量毕业生个人信息泄露、科研材料加密。而在公共服务中,高校面向的对象更为广阔,面临的网络状况也更加复杂,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障信息安全,就成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急于解决的问题。

3.缺乏服务意识。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要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与社会大众,这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但是目前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档案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与公共服务的要求存在落差。对于档案工作来说,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就能够满足,而公共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拓展对信息素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顺畅地处理工作,还要能够支撑起服务体系来,如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开展个性化档案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档案服务的实时分析等等。

三、适应公共服务发展的要求,提升高校档案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针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公共服务与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性,高校应该主动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置于公共服务视角进行构思与发展,从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内容、方式、主体和保障考核等方面注入公共服务的要求,力求档案馆信息化与公共服务互动共赢发展,全面提升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1.需求导向,增强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搭建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档案公共服务与档案信息化的无障碍链接。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并推进其与公共服务的融合,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信息化的基础上,探索技术与公共服务融合下的各个公共服务细分领域,如档案个性化服务、档案智能索引等等。其次,要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搭建现代化档案共享平台并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现系统优势。最后,在信息化建设时注重服务渠道的拓宽,完善线上和线下档案服务工作的信息同步和融合,进行全渠道的档案服务,微信、微博、移动APP、网页端同步提供服务,根据各渠道的特性制订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完善整体的档案服务体系。

2.注重信息安全,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为保证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要提升信息安全意识。针对公共服务下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威胁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明确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的责任划分,及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大范围信息安全事件要预先防护,弥补漏洞。二是在軟硬件方面做好更新维护工作,及时弥补系统漏洞,定时查杀病毒,对于个人移动存储设备连接档案存储硬件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还要做好档案备份工作,防止文件丢失。三是要做好硬件的防护工作,地震多发区要注重硬件的抗震性能,南方地区则要做好硬件设备的防潮工作,以防文件损坏、丢失。

3.提升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方式。第一,要抓住高校档案馆公共服务的重点,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核心,让档案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第二,要平衡档案保密性与时效性的关系。一般来说,档案保密性与时间成反比,且保密性随着时间的推进递减。对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到高校档案馆保密的时效性,以此为依据充分发挥其价值,让更多丰富的档案内容为公众所用。第三,要树立竞争意识,充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市场化的趋势,开发更适应人民和社会需求的档案服务。第四,要创新管理方式,高校档案馆管理方式创新,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创新,更要从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上进行融合创新。采取扁平化管理的方式,简化档案收集、归档、查阅、共享的流程,它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等级式管理的“层次重叠、冗员多、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弊端,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提高了决策效率。

总之,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学校、档案部门、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协作,更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探索与实践。高校转型发展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大力开展为其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诸多的新机遇、新思路。目前重要的是,高校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新常态,将公共服务的要求融于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主体、内容、方式和考核保障之中,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不断改革创新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力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与信息化建设形成一种互动共赢的发展态势。当然,将公共服务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其他要求一起结合来研究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应该能够有更多的对策构思,理应成为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编辑:郭裕嘉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政府、社会、公民三维度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从年初元旦上海踩踏伤亡事件、长江沉船事件,到此起彼伏的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再到天津港8·12重大火灾事故,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何提高政府的应急应变能力,切实担负起公共安全管理的责任;如何明确公民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的权利义务,切实保障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如何加强公众参与、社会协同,共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我们,正面临着重新审视城市公共安全的现代化管理的时刻。为此,本刊围绕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从政府责任、社会协同、公民权利义务三个维度,约请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同志进行探讨。

作者:凌燕

公共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2021上海《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电视台播放的《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看完讲座后,我对于安全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片中从避震、火灾、交通事故、水灾等各方面使我懂得了面对突发事件与灾难时应如何自救和紧急避险。

一:避震

家庭避震:地震时,应选择室内坚固的地方躲避,如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地震时应蹲下手把坚固物体,如桌腿;地震时保护好头部、颈部、同时应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地震时不要站在窗边、阳台下;不要跳楼,不要随意点燃明火。

学校避震:如果在上课时发生地震,应迅速躲在自己书桌底下,抱头;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躲在外墙边,不要跳楼;地震过后由老师有组织疏散到空旷地方去。地震时如果在操场时,应保持原地不动,千万不要往教室跑。

二:水灾

溺水是青少年头号杀手,其死亡率占三分之一。不要私自到河边、池塘去玩耍。

游泳前要做到游泳四不要:

1,没有家长的带领,小孩不能偷偷的去游泳。

2,不能去控制不了水情偏僻的地方游泳。

3,为防止下水后手脚不抽筋,下水前应活动好身体。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在没有大人安全措施情况下,不能参加比赛。

三:交通安全。

减少车祸对我们的侵害,行走时的安全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走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时靠右边行走。

2,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走天桥、地下通道。

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

4,不钻,不跨越交通隔离设施。

5,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不疯打闹,不追车。

6,不要边走路边看书。

7,夜行时,尽量选择穿浅色衣帽和有路灯的地方横穿马路。

四: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常识。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发生火势危险时,,当机立断披上湿的被褥或衣物,朝安全出口冲出去。

3,穿过浓烟时,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要捂住口鼻。

4,发生火灾时,千万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我知道了在任何一件事情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021上海《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小学生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对小学生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任何一个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的缺失都难逃其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更要时刻处处警钟长鸣。

让我真的了解了很多安全教育的知识,跟大家一起分享: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

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8、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生命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而是盛载祸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将它变成什么。我期待,《开学第一课》能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安全教育的常态,迅速扭转只注重校内安全而罔顾校外安全的错误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2021上海《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生命对于人类的确可贵。可人类的生命又是很脆弱的,经不起任何一点点的伤害,经不起一点点风吹雨打,经不起一件件、一桩桩交通事故。因为这一切都有可能造成生命的残缺或终止。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安全出行,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生命是宝贵的,但现实生活中,无数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安全很重要。例如:新闻报道深圳市的光明新区公明水果市场,前段时间,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事件,烧死了二十多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这场火灾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如果人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也许就不会引起这场火灾。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时,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时时讲安全呢?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不注意交通安全,鲁莽行事,司机驾驶着汽车一跃而过,在那飞奔的过程中,留下了什么,只留下飘扬的尘埃吗?你是否看到身后隐藏着巨大的恐惧和伤感;喝醉的司机在“晨曦”的朦胧中颠着,昏昏沉沉中,没有任何思想的你,怎能冒如此之险呢。当我看见“司机一滴酒,亲人一行泪”的标语时,我为你们的无知感到惭愧,难道在你们心中,它就是一张白纸吗?只代表空虚吗?这使我陷入了沉思!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也是一个不可疏忽的话题,更是一个至关重大的话题。无论是谁,都要珍爱生命,切不可拿生命开玩笑。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安全的隐患,而大多数人都是杞人忧天,其实,正是因为这些小问题,才一步一步构成了我们人生安全的威胁,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如果不去关注这些小问题,又怎能让自己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并认真及时的排除隐患。

安全,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成千上万生命的起源。人的生命千金难买,只要我们认真看待就不会丢失。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将最美好的年华,葬送于安全手上,那该是多么的不值啊!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时时刻刻谨记安全的重要性。把安全带回家,让快乐永随我们。

2021上海《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现在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难道他们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吗?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这样一个庞大的运输体系必定需要一部合理的法规来调控,才能正常运作。这便是《交通法规》,一部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实际行动维护的法规。

除了我们自己要注意“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骑车带人”等基本的交通法规外,还应提醒自己的父母安全驾车。

一部指导安全行车的《交通法规》并不是一纸简单的文字规定,它是人们从长期的交通实践中由几代人乃至数十代人的经验与血的教训中孕育而成,是指导每个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宝贵财富,从广义上说,《交通法规》是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宝贵财富。有一句交通安全宣传语说得好:“交通法规生命之友”。《交通法规》的作用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比如:在交叉路口,为了保证各方行经路口的车辆都能有序地安全通过,防止拥挤、堵塞、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在路口设置红绿灯及相关信号设施。红灯是危险的信号,红灯是“鲜血”的象征、“死亡”的招唤,应该在我们的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红灯面前我们应该坚决地STOP。只有绿灯才能带领我们进入安全的坦途,绿灯象征着“生命”与“平安”。我们要牢记: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

愿我们共同的努力,可以使交通更通畅,生活更安全。

2021上海《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很多人都会知道,当一个农民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他会默默无闻地忙着播种收割;当一个医生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他会急着去救治躺在医院的病人;当一个老师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他会认认真真地教育每一个学生,赋予每一个学生,这才是尽职尽责,而当一个在路上行走或开车的人,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会想起什么呢?

在听过《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后,让我对人身安全又了更多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可以让它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失去,这样很不值得。

我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各种机床打交道是免不了的,当然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便会“围绕”在我身边。还记得在刘老师的讲座中,刘老师给我们看过的图片,那些手指断掉,手掌被冲掉的人比比皆是。其实,操作机床固然危险,但是我认为只要自己注意,专心,不在操作机床的同时做别的事情,不一心二用,这些事故便是可以避免的。

还有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人,过马路从不看红绿灯,只为图自己一时之快,便无视交通规则。试想,很多交通事故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还记得自己多次在过马路时被差点撞到自己的出租车司机骂“找死”的事情,其实就是因为自己闯红灯,而当时还并不是时间紧急,只是懒得等而已。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再想起那些事来,突然就觉得有些后怕。好像自己当时还是蛮幸运的。但是我期待这样的幸运发生,但我更期待自己不需要再期待这样的幸运!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遵守相应的法则。做好自己,造福社会。

上一篇:儿童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职工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