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帮教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23-06-25

安置帮教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是从思想上帮教。定期上门了解帮教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通过谈心、赠阅书籍、参于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重新走上正常人的生活轨道。

二是从政策上帮教。通过相关政策和技术扶持,帮助回归人员自立自强,重新做人。对有劳动能力要求外出务工的人员,主动为他们提供介绍和服务,进行劳务安置。

三是从法律上帮教。豆村司法所和法律援助中心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对象给予法律救助。

四是从物质上帮教。即通过政策、技术、资金扶持和帮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创业和解决生活困难。

五是从感情上帮教。通过频繁的接触,与帮教人员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世上有真爱,人间有温暖,重新树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下面就今年帮教典型事例跟大家交流学习。 薛梅梅帮教事迹简况

薛梅梅,女,出生于1967年7月21日,豆村镇新庄村人。2007年10月,因经常参于“法轮功”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薛梅梅入狱后,其外出打工的丈夫,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陷入了悲痛之中,一时难以接受。当时正值适龄青年应征入伍,薛梅梅的大儿子响应号召,积极要求参军,其它条件均合格,因母亲的原因未能最终入伍。这一件事,使这一家人的情绪更为恶化。薛梅梅的丈夫提出,为了不影响儿子们的前途,坚决要与妻子离婚。面对此种状况,豆村司法所干警提前介入,前后10余次深入新庄村,耐心地与薛梅梅的家人释疑解惑,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比照,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一者薛梅梅的刑期并不长,还可争取减刑;二者这次事件的影响有限,并不能真正左右子女们的前途;三者原配夫妻,共同的子女,共同的利益,离婚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最终,薛梅梅的家人开始面对现实,父子三人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要以积极的态度坚强生活,要以血浓于水的关爱来感化、拯救陷入迷途的亲人。此后,薛梅梅的家人坚持每月一次的探望。薛梅梅在痛定思痛后,欣慰地看到亲人并没有抛弃她,由此彻底认清了“法轮功”的邪恶本质,重新树立了回归家庭的信心。经过不懈的努力,薛梅梅在服刑期间表现越来越好,最终得到人民的谅解,法律的宽容,于2010年9月24日提前一月出狱。

薛梅梅提前出狱,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是事情远没有想像的那样顺利。经过我所详细了解,薛梅梅出狱后,并没有放下思想上的沉重负担。她觉得自己坐过牢,不敢出门,怕人说三道四,在街坊领居们面前抬不起头,家庭经济条件又很差,所以导致思想非常消极,整天闷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不说话,亲戚邻居劝而不听。

面对这种情况,豆村司法所再一次深入新庄村,在村干部的配合下,从思想、政策、法律、物质、感情五个方面入手,使这个饱经忧患的家庭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是司法所的同志低调介入,在不给当事人造成精神压力的前提下,进行思想帮教。主要做法是循序见进,旁敲侧击地与当事人谈心,使她觉得自已并没有什么不可见人的污点。赠阅她一些娱乐性强的报刊读物,转移注意力。让村干部出面,组织亲友串门,让其丈夫、父母规劝、鼓励薛梅梅走出思想困境,融于社会,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二是从政策出发,从民政、耕地、住房、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当事人照顾,在她心理最为脆弱的时候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三是持续跟进,赠与当事人法律方面的书籍,从法律的角度使她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拥有着公民所有权利的,属于社会的人。四是从物质上关怀,针对其家庭经济上的困难,经常上门送面、送油、送衣服被褥等,使她切切实实感觉到党和政府对的关爱。五是司法所干警的长期接触,已经与薜梅梅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平等的朋友关系,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薛梅梅对接受安置帮教工作增加了新的认识,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可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薛梅梅回家近两个月了,现在已经正常融于社会,和街坊领居也是有说有笑,还经常凑在一起打打牌,心态已经正常回归社会,当我们问她现在如何看待“法轮功”时,她笑着说:“谁没有犯糊涂的时候?我现在算是明白了,那些东西根本是在骗人,以后要是见了,一定第一个向你们举报。”11月11日镇政府将举办蔬菜大棚知识培训,薛梅梅和她丈夫已经报了名,他们信心十足,表示以后不出去打工了,要在这个产业上发展。两个儿子还在读书,看不出这次事件对他们的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安置帮教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社区矫正工作

为健全社会服刑人员监督治理机制,提高非监禁刑罪犯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确保社会长治久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今年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抓好社区矫正工作。

(一)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机制。年初调整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有条不絮地开展。

(二)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摸底调查工作。今年开展了4次对我辖区社区矫正对象的摸底调查工作。到目前为止,我辖区社区矫正对象37人。社区矫正对象为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三)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档案工作。我所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信息建档工作,按照一人一个档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信息档案,并将矫正人员所有信息上传到“江苏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司法所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如皋市社区矫正网上执行平台”,对我辖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认真抓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控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对社区矫正人员签订帮教、监护协议,听取思想汇报,对重点人员进行排查监控,及时掌握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人员去向,对部分人员实施了GPS定位系统的管理。到目前为止我辖区的社区矫正人员没有脱管、漏管,没有从新犯罪,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

二、安置帮教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使我辖区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及时调整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接待工作站,明确了职责,使安置帮教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将2007年至今年回归的“两劳”人员信息资料进行登记造册,进一步规范了我区“两劳”回归人员信息资料。

(二)加强衔接,掌握动态。今年来,我区安置帮教办公室收到监狱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13人,收到通知后立即进行登记造册,及时通知村(居)委会和家属,并与派出所联系,将其纳入重点人口管理。实行无缝对接,针对“三无”人员,去监狱接回,今年已到监狱接回2名刑释解教人员,目前在册36名刑满释放人员。为预防和减少“两劳”人员的脱管、漏管现象,司法所及时向公安派出所、村(居)随时了解掌握“两劳”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情况,并多次走访安置帮教对象所在的村居、家庭等,了解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

(三)增添措施,做好安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年来,“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都由司法所接待,登记造册,并建立了个人档案。确保“两劳”人员安置帮教情况家底清,进行跟踪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罪过,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生活上一样关心,让全社会对刑释解教人员伸出温暖之手。对我辖区回归的“两劳”人员13人均进行了帮教,今年有8人顺利的解除了帮教。

(四)创新机制,加强帮教。2011年初,司法所开展了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帮教安置对象送温暖活动。司法干警走访了安置帮教对象家庭,了解了生产和生活状况,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起到良好效果。关心服刑人员的家庭,积极协调解决服刑人员生产生活困难,促使其安心改造。

安置帮教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二、一人一档制度。对每一个安置帮教对象建立专档,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必须对每次安置帮教工作、安置帮教效果、安置帮教人员表现等进行记录并归档;

三、月访、季访制度。根据安置帮教对象的不同情况制定每个安置帮教对象的月访、季访计划,做到及时掌握安置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就业状况、生活状况,以采取针对性的安置帮教措施;

四、三级安置帮教体系制度。建立家庭、村(居)委、司法所三级安置帮教体系,做到信息畅通、分工协作、分析研究、总结交流、反应迅速;

安置帮教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我局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力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本月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

从2007年至今接收刑释解教人员总数271名(2012年1月内增加人员15名,刑满人员5名)、重点帮教对象42名。落实责任田对象141名、享受低保对象40名、解决宅基地对象17名、解决贷款18名、享受安居房60名、其中14名人员现实表现差。脱管人员41名、其中接到释放通知书其人没回原籍数7名、接受帮教后外出人员数34名、接受帮教后外出人员中去向明24名、去向不明10名。 (2)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2010年1月成立县社区矫正办公室,工作人员3名。自2010年以来全县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79名,解除矫正对象12名,现实际在人67名。其中缓刑34名,暂予监外执行23 名,剥夺政治权利6名,假释2名、管制2名。

二、做法与成效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方面,一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二是帮教工作前移,对无亲人关心的服刑人员,我局主动与监所对接,前往慰问、帮教。三是建立“五访五帮”不定期走访制度。通过经常走访,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四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典型的宣传工作,帮助其他刑释解教人员重塑对生活的信心,激发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通过有效的服务,全县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建档率、生活补助发放率、接送经费发放率均达到100%,安置率达95%,确保了辖区的社会稳定。

1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服务方面。

1.成立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导和协调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司法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乡镇主要领导或分管政法综治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综治办、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财政所、民政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司法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村(居)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村(居)书记任领导小组工作主任,主要协助抓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和帮助教育。

2.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一)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制定我县的社区矫正相关制度作了细化和完善,重点解决了矫正对象衔接、矫正执行、管理监督、考核奖惩、期满解除矫正等环节和各成员单位职责的明确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并在实践中构筑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社区矫正工作“五上墙”。为使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扩大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知晓面,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统一了全县社区矫正办公室的工作制度,并将相关内容上墙,即工作流程上墙,工作职责上墙,任务上墙,纪律上墙,领导组织机构上墙,便于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知晓社区矫正工作。

(三)统一安排部署,顺利完成社区矫正对象移交工作。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启动后,各乡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调查摸底。截止目前全县14个乡镇完成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移交工作。

(四)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扩大社区矫正的影响和广大群众的知晓率。社区矫正还是一项新的工作,一项新的任务,一个新的课题,全社会和广大群众还比较陌生,为扩大知晓率,使社会各界和基层干部群众认识、理解、参与和支持,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对社区矫正工作大力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县社区矫正办公室和各乡镇发放社区矫正宣传

2 资料1000余份。

(五)抓好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宣传教育、关爱帮助。对于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主要抓了全县统一了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工作台帐,规范了社区矫正的各种法律文书,规范了社区矫正的工作台帐。各乡镇社区矫正办公室狠抓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

社区矫正对象进入矫正环节后,各乡镇社区矫正办公室对辖区矫正对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到对象家中和所在社区进行走访,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犯罪事实、家庭背景、思想状况等,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谈话,告知相关权利和义务以及在社区矫正期间应该遵守的相关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分类管理,为每个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了规范的“一人一档”档案,明确了矫正责任人,确立了监护人,签订了帮教协议,制定了矫正方案。重大节假日必须上门走访、矫正对象思想波动时必须过问、矫正对象本人及家庭出现困难时必须在政策范围内帮困解难。一思想汇报,一个月一谈话教育,一个月一集中教育,一个月组织一次公益劳动,使其牢固树立和强化其服刑意识,有利于社区矫正期间的矫正管理。

对请假、外出务工的社区矫正对象,一方面和务工当地的社区矫正部门取得联系,请当地社区矫正部门代为监管;另一方面要求外出务工的社区矫正对象按时通过电话和书信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脱管、漏管现象。

认真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我县社区矫正办公室认真开展此项工作,在接到各地法院、监狱进行审前社会调查的委托函后,及时通知乡镇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各乡镇社区矫正办公室按照规定到该罪犯的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进行调查走访,经过全面深入的了解情况后,报经乡镇(办)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能否判处非监禁刑的意见和建议,经审前社会调查人签名,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签署意见后,再报县社区矫正办公室,县社区矫正办公室按照要求进行严格审查,按程序完成后转报监狱、法院。

3

三、存在问题

当前,特殊人群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二难”。

(一)管理难。一是一些社区服刑人员服刑意识不强,对于自身身份认识不明确,特别是部分剥夺政治权利社区服刑人员较难管理;二是县、乡镇两级社区矫正工作力量不足,一兼多职、安排非本职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司法行政机关没有矫正强制权,不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

(二)就业、创业难。当前,特殊人群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引导、自谋职业、落实责任田等措施能够满足基本的就业需求,特殊人群申请较好的就业时往往存在职业歧视、身份歧视,不利于社会接纳特殊人群;此外,对于当前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创业需求,会遇到平台弱、优惠少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规划

1.创新发展衔接工作机制,协调公、检法等部门建立衔接情况月报送核对制度,细化社区服刑人员入解矫操作流程,促使社区服刑人员、法律文书及时移交“双到位”;

2、创新发展监管工作机制,创新发展评估工作机制,规范审前调查、假释环境评价工作程序;对社区服刑人员申请离开居住地外出务工的,严格外出管理。

安置帮教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社区矫正工作

(一)构建组织体系,建立工作队伍

为了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上级司法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工委副书记总负责,司法所有关人员落实日常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格局、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使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二)形成工作机制,制定制度体系

根据社区矫正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定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积极创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体系,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街、居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建立了接收、管理、教育制度、考核及奖惩制度,对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开展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矫正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规范日常管理、档案和台帐工作,保障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运作。通过这些规范化建设,对目前所有在册的矫正对象实现“一人一档”的规范化管理。

(三)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规定

&

针对每位社区矫正对象,制定矫正方案,督促每位社区矫正对象每月交纳一份思想汇报,每月举行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等活动。加强了对矫正对象的动态考察和管理,定期找矫正对象谈话教育,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对长期在外务工、学习的矫正对象,在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的同时,定期进行联系,并委托其去所在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其进行了跟踪考察。我们司法所、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开展了社会矫正对象集中教育与公益劳动,使矫正对象接受再教育,深刻反省。

&

认真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奖惩的有关规定,实行了矫正对象计分考核,对违反规定、不履行义务的矫正对象,通过提出不同层次的司法建议,给予必要的惩处;对严格遵守规定、有立功表现的矫正对象,则准备通过提出司法建议予以适当的减刑。

&

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对象考察期的规定,及时充实完善社区矫正对象的档案资料,按时办理了矫正手续和转为安置帮教对象的后续帮教工作。

(四)以人为本分类管理,确保改造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实行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矫正,体现“以人为本、矫正为本”理念。一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另一方面认真结合个案特征,踏踏实实做好矫正工作。

根据每位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性质、工作生活与社会表现,制定矫正方案,并由司法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负责人组成的矫正工作小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矫正出实效,积极预防和减少了脱管、重新犯罪的发生。

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以提高矫正质量为中心,坚持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充分调动矫正对象自身积极性,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因“人”施“矫”,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矫正对象。在认真走访的基础上,根据矫正对象不同犯罪原因、性格类型、家庭情况、就业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管理和行为引导。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用真情感化矫正对象。对矫正对象每月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近期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如对认罪态度较好,主观恶性不大,易于矫正的矫正对象,对他们则实行人性化帮教措施,给他们更多的信任和鼓励,增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对主观恶性较深的矫正对象,除各项监管措施要严格落实外,还必须注重从思想深处进行教育和感化,列为教育矫正重点。

二、安置帮教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层层落实安置帮教工作责任。

紧紧围绕街道“保稳定、抓经济、促发展”的工作重心,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加强领导入手,通过“两个落实”,形成有序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一是组织机构健全,街道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由街道主任总负责,司法所有关人员落实日常具体工作,并在街道10个社区居委会也相应成立了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帮教网络。二是落实责任。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考核内容,签订责任书,明确具体责任、目标。

(二)把好“三道关口”,确保安置帮教工作步步推进。

1、把好衔接关。为做好回归人员的接待工作,防止其处于失控状态,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力把衔接关,重点做到“四个及时”:一是及时造册建档。收到监所寄发的通知书和区司法局通知后,我们随即着手做好帮教准备工作。对辖区内帮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再将通知分发到各社区,防止人员脱管、漏管。各社区接到通知后要进行详细的登记,为以后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供资料、打基础;二是及时确定安置帮教责任。帮教人员对帮教对象定措施、定方法、定制度,使帮教对象不失控;三是及时家访。帮教人员回社区后,帮教小组随即指派帮教人员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四是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定期对帮教对象进行访谈,给其宣传讲解国家法律法规,开展法制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

2、把好安置关。为了使帮教人员“安其身”,根据实际情况,对回家后无依无靠、无生活条件的人员,在政策范围内,我们将其划入低保救济的范围,2010年,共有11名安置帮教对象在领低保救济,对60名帮教对象进行了就业指导,对36名对象进行了就业技能培训。

3、把好帮教关。帮教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怀,街道帮教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帮教氛围。首先是结对帮教,即一名帮教干部对一名回归人员进行帮教;其次是重点帮教,积极向回归人员宣讲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谈心活动,特别是做好重点回归人员帮教工作,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抵触情绪;再次是亲情帮教,在帮教过程坚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真情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说服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取信他们,鼓励他们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三)落实“三条措施”,提高刑释解教人员的生存能力

1、更新观念。充分理解和尊重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劳动就业权利,做到不歧视、不嫌弃、不纠缠旧罪过,本着接纳的原则,关心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刑释解教人员立足社会自我发展的能力。另外,重视全社会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大宣传,让回归人员同正常社会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不但转变了社会各界对刑释人员的看法,还使回归人员重拾生活工作的信心与勇气。

2、信息畅通。针对刑释解教人员长期在监所改造、教育,对国家、地区的有关就业政策、市场信息等了解掌握仍停留在进监所前的状况,我们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为回归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经商渠道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确保他们找对路、找准路。

3、技术扶持。对有需要的刑释人员,我们积极提供信息,介绍其到相应的单位、组织去学习实用技术和相关知识,使有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

(四)强化“四项管理”,减少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

回归人员的心态一般都存在一定缺陷,容易与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自己生活也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不能真正融入社会,为杜绝他们思想行为上的重复犯罪现象,我们在加强思想教育、化解消极心态和安置落实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这一部分人员的跟踪监督管理工作。

1、实施规范管理。明确有关工作机构的职责、制度和要求,要求各社区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人员基本信息登记表、安置帮教工作回访记录等,形成严格的动态管理机制。并且把刑释解教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的程序、职责、任务及帮教措施打印上墙,并明确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具体负责人,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2、落实排查专项管理。我们组织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以掌握了解基本情况为主的摸排管理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回归人员的情况。

3、突出重点管理。对吸毒、抢劫、未成年等重点管理对象,结合节日突出性、阶段性的综治工作,做到每次必查,每查必摸清底细,不使这部分人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4、抓好回访管理。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回访排查专项活动,要求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全部排查、回访,搞清每个刑释解教人员近年来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和存在问题。今年,为确保上海世博的顺利进行,根据上级司法部门的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回访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司法所在春节、两节两会、国庆等特殊期间都开展排查,并与部分人员进行了个别谈话,了解其遵纪守规情况、思想心理情况和道德行为表现情况,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今年的工作打算。通过教育及谈话,及时掌握这部分人员思想动态和外出情况,为辖区的稳定工作打下基础。我们将在街道政府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做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使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真正回归社会,重新扬起生活之帆。

卸甲甸司法所

上一篇:招商引资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爱国卫生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