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2024-03-19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正所谓:“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班级管理,需要我们的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更需要我们的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如果我们将小组学习活动这项教育教学常规做实、做深、做透的话,学生将会在合作共赢中快乐学习、在自主管理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组 自主管理 合作学习 评价机制

走到课堂改进的拐点,前进的号角催生着智慧;回顾课堂改进的历程,成长的收获激发着热情。课堂改进,让自主管理的档次拾级而上,让合作学习的实效水涨船高。登高必自卑,只有历经凝神聚力的筹划、扎扎实实的推进,才能收获“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在此,我结合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

一、自主管理是合作学习的基石

小组自主管理既要抛弃“各扫门前雪”式的意识,又要树立“我很重要”的思想。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为团队增砖添瓦的责任,每一个民主推选的纪律组长都肩负着矫正方向、激发动力的使命。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就必须做好纪律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是选拔纪律组长的参考标准。此时,学生鉴识组长的能力非同一般,超出预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组员的选择,给予组长真诚的信任和指导。毕竟,每一个组员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在“船长”的带领下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实际上,我们的学生颇具慧眼,总能让出类拔萃的班干部脱颖而出。正是这些纪律组长的恪尽职守,用心服务,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才成就了优秀的团队。

二、课堂反馈是合作学习的抓手

课堂,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着眼有效课堂,永远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课堂反馈,无疑是课堂改进的有效抓手。之于老师,有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设计的创新。像语文课《唐诗宋词选读》的诵读进行小组的捆绑式评价,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每个组员都跃跃欲试;像英语课的课前演讲,进行个人与小组相挂钩的星级评价体系,或读或背,等级量化。这些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既激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

然而,课堂反馈是一项繁琐、持久的工程,需要每一位同学的苦心经营,尤其需要学习组长的运筹帷幄、课代表的准确记录和学习委员的及时反馈。学习组长在课堂负责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在课后负责作业的认真检查和反馈;课代表及时和学科老师协调、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动向、新思路;学习委员负责每天的个人反馈和整体评价。如此,长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催生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成就班级综合实力的的扶摇直上,也才能打造出鲜亮光彩的班级品牌。

三、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适合学生特点和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没有科学评价方案的保驾护航,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声音,需要真正地传达学生的期待。在方案制定之前,我和班委、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值日组长以及舍长进行座谈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期待,把握规则的制定走向。第一步,在主题班会课上,我将评价方案制定的原则和范围进行定位,然后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达成自主管理的共识,制定《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细则》;第二步,班级事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制定《班级常规活动责任分工表》;第三步,试行稿以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完善,小组定期修改、调整,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注入学生的新期待,也不断为小组的评价体系注入新活力。如此,方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畅通无阻。

四、及时落实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班级无小事,事事要挂心。生活和学习常规的反馈,事关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组员的定位,需要及时、客观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毕竟,反馈就是督促,评价就是导向。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汇总,一月一检阅,形成常态的课堂改进的有效助推力。

每天的小班会时段,组织委员反馈一天的生活常规量化情况,班长点评一天的纪律、卫生状况,学习委员反馈一天的学习常规量化情况,副班长点评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反馈,有点评,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定位。得失寸心知,学生自然会有所心动,有所行动。

每周五自习课,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的三驾马车组织班委进行一周班级事务的梳理和总结。在班委例会上,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聆听其他班委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或激励,或鞭策,形成班级的一周行动指南。

一月一检阅,既要检阅每个小组的收获,也要检阅每个同学的成长。小组的收获将作为小组座次定位的参考,而个人的收获将会走进每个同学的成长档案,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这样,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在每一天都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今天我要做得更好”。

班级的课堂改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以自主管理为基石,以课堂反馈为抓手,以课堂评价为保障,以及时落实为动力,开足马力,全力推进。我想,唯有借着课堂改进的东风扬帆远航,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才能将班级建设得更出类拔萃!

(作者单位:泰安长城中学)编辑/张俊英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抑。通过对大学生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因素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学生动力、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应将现代教育手段及教育理念应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中,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因素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教”与“学”严重脱节,致使学习方法片面单一,缺乏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同时,当下的大学普遍实行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大学生活的自由散漫导致学生目标缺失,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致使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不能适应岗位工作。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大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研究证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自我发展、自我力量增强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国内外众多教育者也对自主学习的理论背景、影响自主学习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做过系统的阐述,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普遍欠缺,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或消极等待,或袖手旁观。究其背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是什么?是社会因素、政治因素还是学生自身因素?本研究旨在找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构建当代大学生自主式的学习模式,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①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及个别访谈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采用“四选一或者三选一”的模式。②调查对象。采用2009~2010级学生为调查访问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及统计分析方法,设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素缺乏调查分析,调查学生人数138人,其中2009级学生75人,2010级学生63人。

2.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包含三大部分:①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涉及学生自身及对课程影响的因素。②课堂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主要涉及学生对课堂效果、教师的教与学以及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③教师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调查问卷采用“四选一或者三选一”的模式。调查目的是找出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問卷调查。①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原因。学习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通过学习动力对学生自主学习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学习动力对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很大的有81人,占到58.8%,而认为没有影响的只有4人,占到2.9%,其他的认为学习动力对自主学习可有可无的占38.2%。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原因中“对课程不感兴趣”的有49人,占35.3%;“教师讲课激情不够”的占8.8%;“教科书不适用”的占55.9%。从对个别学生进行“学生自身是否存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访谈得出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的结论,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占76.5%,“自身因素”仅占14.7%,而因为教材因素的占8.8%。从以上结果可以分析得出,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教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②课堂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课堂,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138名学生“对待课堂教学态度”的调查可知,选“非常喜欢上课,课前积极做准备工作,课上积极参与”的占52.9%;选“兴趣不大,不会积极准备,但上课较认真”的占44.1%;选“不喜欢上课,上课不认真,对老师也有意见”的仅占3%。同时又对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认为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占29.4%;师生互动,以教师启发为主的占38.2%;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占32.4%。何种课堂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发现,有32.4%的学生认为发讲义,学生按要求自习完成,而有67.6%的同学认为印发自主学习安排表,提供预习方法和问题提示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对“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的问卷中,选择“教师准备充分,讲解到位,学习起来省时省力”的占23.5%;选择“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讲课及讨论等形式教学活动”的占61.8%;选择“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感到学习快乐”的占14.7%。对“你认为哪种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占32.4%;“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积极参与”的占58.8%;“教师教,学生学”的占8.8%。③教师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因素之一,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刻板性和固定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教育技术、课堂管理模式。而这一切来源于教师的教,因此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增强。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78.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采用现代教学理念,虚心征求学生意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21.7%的学生认为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征求学生意见,做到教师教学生听。在教学手段上,88.8%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工具,尤其是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而仅有11.2%的学生认为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偶尔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76.5%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知识应丰富,要创设情境,能反映最新的信息,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而20.6%的学生认为应该以教材为主,有时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还有2.9%的学生认为讲授内容和举例相结合,无所谓是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安排方面,70.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循序渐进,有层次、有创新的安排;而23.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安排,偶尔有创新即可;仅有5.9%的学生认为无需安排。对学生与教师关系方面,20.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教,学生是学;79.4%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个别同学进行访谈,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26.5%的学生选择不知道;64.7%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因素,包括学生心理因素、学习方法因素及情感因素等;而8.8%的学生认为是外在因素,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三、结论与思考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重点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对于影响自主学习因素,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如程世宏[3]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相关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的因素有:成就目标、任务价值、自我意志、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感、自我归因等,客观因素包括:教育者、学习策略、物质环境、时间与社会环境等。从第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动力是影响自主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面,必须从宏观上把握。从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因素調查中也发现了教材因素,这个客观因素仅占了8.8%,而自身因素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第二方面调查结果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也很重要,有效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反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活动在教师安排下,机械地按程序进行,无法培养出学生创新能力及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乐于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以上结果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手段应该成为现代教学的先进手段。当下教师教育强调教师教、学生听,教学方法如果不能够与实际相结合,而是照本宣科,结果就是许多的学生为完成学分任务、应付考试而听课,根本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自我意识、自我的学习动力等内部因素,也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4,5]。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时,应将学生自主能力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在教与学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同时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将现代教育手段及教育理念应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程世禄,龚由志.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81-84.

[2]孟庆莉,陈宗琦,王克祥.调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教学工作新模式[J].高校讲坛,2009,(17):125-126.

[3]程世宏.试论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因素[J].基础教育研究,2002,(4):24-26.

[4]侯玫.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及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5]曹盛华.自主学习理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设科版),2011,27(5):179-181.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规划课题《“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科研成果,课题立项编号:

GDXKT2485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要求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中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文章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标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历经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有效应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积极地通过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课前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合作效率

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合作探究效果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可通过设计导学案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其在预习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中的重难点以及疑点等。学生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才能在课堂中听课更具针对性,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对导学案的批改,教师能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将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可利用讲授新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反馈,并将其在课堂中呈现,实现针对性教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并不成熟,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动机,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度[1]。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材料,或利用实验演示、游戏表演、实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人在死海水面上躺着看书;潜水艇在水中自由上升下降;用完的牙膏外壳能漂浮在水面上,但是卷成一团之后却沉入水底;盛着清水的杯子中放入一个鸡蛋,其会慢慢沉入杯底,但如果往杯子中放盐,鸡蛋则会浮上水面等等。面对这些情境,学生探究的欲望不仅被调动起来,同时他们也会产生为什么浮力会有如此大的威力?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一系列疑问。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使其逐步形成敢想、敢问的好习惯。而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表现。

三、引导猜想,拟订方案

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将其科学划分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2]。首先要引导各个小组围绕问题进行猜想,或将学生预习中的汇总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围绕问题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探讨,有的学生认为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以及物体处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然后,各个小组根据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探究的意向,制定操作计划,设计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拟定最终探究方案。合作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活动空间,他们在思维发散和碰撞中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

四、分工合作,实验探究

各个小组在确定方案之后,根据实际需求领取实验器材,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观察、记录等各个步骤做好明确分工,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实验[3]。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探索的氛围,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做什么、有哪些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等等。同时要观察学生探究的方法,对学生的创新举措给予鼓励。例如,在测量液体密度中,有的学生先用量筒测体积然后再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虽然都能达到目的,但是其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则存在较大的不同。再例如,在“物體沉浮条件”中,要求学生想办法将鸡蛋从水中浮起来,有的学生是往水里加盐,有的学生是先放盐然后加水。通过对细节的观察,教师往往能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与学生一起分析哪种方法使实验效果更好,所测数据误差更少等等。也就是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严谨的态度。

五、成果评价,总结反馈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也乐于向教师展示自己。但由于其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学生往往会存在急于求成,得出真伪并存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其研究的结果进行加工整理。首先,教师可以让小组代表将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意见,让全体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需要因势利导,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使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引导实验错误的小组重新实验,使其在新的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结论,并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另外,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挫折,对有创新思想和方法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六、总结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其当作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不断地推动物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发挥教师组织、引导、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形成科学的学习观。

参考文献:

[1]朱文莲.浅析初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

[2]朱文莲.“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

[3]袁坤.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实验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开初级中学528300)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教育部审时度势,根据国家“十五”规划提出的基础教育战略目标和基础教育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措施。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指出:“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甚至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混为一谈。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类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改革,这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

作为“研究型”教师,我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终于找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清苑中学)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是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化学众多教学模式中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具有概括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诸多模式中构建和谐化学课堂最具优势和最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苏教版新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也确切告诫我们,该功能栏目的编写理念是: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1]

一、“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以学生能够发展为目标的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探究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即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首先,从需要解决什么到怎样解决问题,都尽量通过实验来展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化学奥秘。

其次,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是思维方法,是科学品质的培养。

最后,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的形成”三者的统一。

科学的探究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四、案例说明:

(一)引入:播放铝条加热的实验录像

引导学生发现铝条熔化但不下滴,引出氧化铝。

归纳知识点:铝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二)探究活动设计

1.讨论

氧化铝属于什么氧化物?用反应来证明你的观点?

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2.讨论

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几种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案: AlCl

3、NaOH溶液、氨水、盐酸。

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出方案:

①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②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由氢氧化铝的组成分析反应物所应提供的微粒。

3.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氢氧化铝方案。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2: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氨水至过量。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以及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的事实。

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式。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客观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并由此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归纳:铝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用铝盐与弱碱溶液(氨水)反应来制备氢氧化铝。

(2)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设问: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它能否跟强酸反应。

小组实验:往实验2所制备的氢氧化铝沉淀中滴加盐酸。

记录学生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氢氧化铝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

(3)探究实验三:能否用偏铝酸盐制备氢氧化铝?

方案3: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方案4:往实验1所得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直至过量

学生活动:经过小组讨论和回顾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反应过程得出方案3;分组进行方案4的实验

记录: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知识归纳:

本课总结:制备氢氧化铝的四种方案.并由四种方案的反应式归纳出Al3+、Al(OH)

3、AlO2-三种微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重点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进一步深化拓展,得出各微粒间转化关系,使知识更系统化。偏铝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来制备氢氧化铝。

五、结束语

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与教科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教学中还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实现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世存.《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3月

上一篇:跨文化教育论文下一篇:资料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