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9

学院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志愿者在进行农夫山泉的义卖活动

志愿者在将进行物资捐赠

志愿者去老年大学慰问老年人

志愿者和老年人们在积极的互动

志愿者们为小朋友弹奏吉他

志愿者们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 外语学院志愿者以是以倡导和推动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是外语学院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政治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自从外语学院志愿者成立以来,在外语学院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调动了外语学院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立足校园,走进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2012年,依靠健全的组织建设,探索出一条培训、活动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12年4月28至5月2日外语学院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在自贡市檀木林体育馆举行了以“水与生命”为主题的为自贡市大安区新民镇杰克森关爱中心募捐的义卖活动,活动中每卖出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就能为关爱中心募集一元善款,外语学院志愿者们不畏烈日暴晒,积极售卖,五天的时间共为关爱中心募集善款1130元。5月27日上午外语学院志愿者们将募集到得善款买成各种学习、体育、生活用品送到了杰克森关爱中心,将各种物资交到了关爱中心负责人手中,给关爱中心的孤儿带去了一份关爱与温暖。在捐赠活动中志愿者们主动与孩子们做游戏、叫他们唱歌跳舞,真正做到了与孩子们互动、沟通。志愿者们的真诚与热情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杰克森关爱中心负责人以及农夫山泉公司都对外语学院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展现外语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学生志愿者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志愿者们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会了回报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经过积极参与前期的充分准备,外语学院志愿者也进行了“小脚印,爱随行”,前往杰克森关爱中心的活动。由于本次活动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报名积极,短短一周内报名参与这次活动的志愿者就多达一百多名,最后我们挑选了四十五名同学参与本次活动,剩下的同学在以后的周末将陆续前往杰克森关爱中心对小朋友们的学习进行学习辅导,本次志愿者活动将是一个长期的帮扶活动。志愿者为孩子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歌舞节目以及与孩子们互动玩游戏,我们无不为他(她)们天真温暖的笑脸所感动。由于这些孩子们几乎都是小学生与中学生,所以我们也为他(她)们带来了学习用具,为他(她)们辅导功课。听着他(她)们那一句句谢谢,我们无不为他(她)们的素质与涵养感到尊重。志愿者也询问杰克森关爱中心的院长孩子们的需求,希望能够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这些优秀的孩子。在短暂的三个小时的活动中,志愿者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依依惜别的眼神中,我们明白我们应该给他(她)们更多的关心。

在今年,我们的志愿者还去了老年大学,和老年大学的老人 们进行了交流和互动。这次的活动活动形式各种各样,有朗诵, 外语歌曲,拳术表演,舞蹈,服装秀等。其中双语朗诵诗歌,木 兰剑表演,小提琴演奏,英语歌演唱等都极具特色,展示出年轻 人与老人们的风采,深受大家的喜爱。活动最后大家一起欢快地 跳起锅庄,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流。活动结束后老人们很开心, 也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朝气,学习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丰 富了自己的生活。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老者们的活到老学到老的 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动力,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我们也从中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自己的 视野。

回首过去的工作,我们外语学院志愿者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们也有一些体会:

1.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志愿者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的社会响应;

2.积极争取外语学院党支部的支持是志愿者活动持续开展的保证。我们外语学院志愿者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他们多次参与志愿者行动为我们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健全机制,永葆志愿者活动的旺盛生命力;

5.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志愿者行动的良好氛围;

6.逐步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活动机制,积极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不断推动我们的工作;

学院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铜仁学院党建工作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 “党政军民学, 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1]。高校的党建工作要围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展开, 要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高度, 高校“党建+社会服务”的必要性是由党的宗旨、大学的功能及其办学定位决定的。

(一)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高校的党建工作也要围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党中央对党的建设做了全新部署, 首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目标, 新要求为当下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依据, 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为了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深入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型”政党的创建要求, 就应该做好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型党建工作, 努力提高党组织与党员的服务意识、服务素养和服务能力, 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教育。

(二) 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到2020年, 高等教育结构要更加合理, 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规范校办产业发展, 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2]。大学承担着发展科技、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三项职责与任务, 它的社会服务职能就是“通过传授知识、学术研究的基础活动, 将知识与技术进行加工经由不同的途径进行分析、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向社会提供知识、技术、科研与人才的支援, 它实质上是教学职能与科研职能的深化与延伸,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征”[3]。

(三) 铜仁学院的办学定位

2015年10月,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文件也拉开了大学应用转型的帷幕。在此背景下, 铜仁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开始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转型发展。铜仁学院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 围绕“2020年进入全国100所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行列, 2026年成功申建‘铜仁大学’的发展目标, 全力建设一流学科专业, 全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领军团队, 做到彰显特色优势建一流, 扎根黔东大地建一流, 深化开放合作建一流, 强化内涵发展建一流,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铜仁特色的建设之路”[4]。铜仁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 围绕“突出重点、狠抓质量、服务社会”的建设目标, 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二、铜仁学院党建工作调查问卷实施状况

我们的大学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 围绕“党建+社会服务”的党建主题, 针对铜仁学院党建工作的开展状况,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围绕调查内容、调查方案和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来实施。

(一)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在“党建+社会服务”视角下的高校党建研究问卷设计中, 针对“党建+社会服务”视角下铜仁学院的党建工作设计了十九个客观选择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十二个, 不定项选择题七个。单项选择题每个题目设置了四个答案, 不定项选择题设置了五至七个答案, 每个答案在设计时会按照意向程度逐步增加或者逐步递减, 为了保证调查的实效性, 又针对一些突出问题设计了一个开放的主观性问答题;为了保证调查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调查问题主要针对社会服务的理念、社会服务的制度、社会服务的方式、社会服务的队伍、社会服务的考核等方面进行设计。

(二) 调查方案的实施

一是问卷调查的时间。在文章的选题阶段, 为了确保选题的精确性, 在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15日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在文章的写作阶段, 随着论证的深入和研究的完善, 为了解决前期准备的遗留问题, 2018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又做了第二次调查问卷。

二是问卷调查的部门。教学部门有人文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和教育学院;非教学部门有科研处、教务处、保卫处、宣传部、组织部、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发规处和国学院。三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问卷调查前采取抽样访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四是调查问卷的回收状况。本次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00份, 回收问卷98份, 回收率98%, 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95份,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97%。

(三)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在有效回收的95份调查问卷中, 有26名学生党员参加了调查, 有69名教师党员参加了调查, 他们的基本信息如表1:

三、“党建+社会服务”视角下铜仁学院党建工作调查问卷分析

“党建+社会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就是通过党建工作的系统完善推动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目前, 铜仁学院的党建工作对学院的社会服务和转型发展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效, 调查问卷分析如下:

(一) “党建+社会服务”视角下铜仁学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

打铁还要自身硬, 学院党委加强自身建设、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内控机制, 有效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在理想信念、工作模式和组织队伍等方面取得多方面成效。一是党组织的社会服务理念逐渐增强。问卷调查中, 在回答“您认为党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重要”时, 58.4%的党员干部选择十分重要, 32.7%的党员干部认为比较重要。二是党组织的社会服务制度得到完善。学校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考核制度》、《党支部工作具体细则》等文件, 用规章制度的方式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建设层次, 提升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三是党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高。一方面, 学校通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推动了他们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学校通过绩效考核的举措也着力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四是社会服务队伍逐步壮大。提高服务能力,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要素, 学院党委加强服务队伍的管理和教育, 在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开展专题培训和主题党课, 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服务精神。

(二) “党建+社会服务”视角下铜仁学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 铜仁学院党建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社会服务的系统建设是一个完善的体系, 仅仅碎屑化的成果并不能整体提升综合的服务效果, 当下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失。

1. 社会服务的理念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服务理念, 仍然存在领导分配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的“管理”思想, 还不能很好的转变工作态度、树立服务意识。

问卷调查中, 在回答“如何树立党建的社会服务理念”时, 43.7%的党员干部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 只有24.8%的党员干部选择了“主动提升服务意识, 增加服务能力”。一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不关心组织活动、社会服务的参与度不高的现象,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 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还狭义的认为做好教学工作和做好科研工作就是最好的社会服务, 他们往往把社会服务的重心放在了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上, 对于工作之外的社会服务活动态度冷淡或者漠不关心。

2. 社会服务的能力问题

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 新时代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这也要求党组织成员要面对全新的挑战。从服务党员的角度来说, 当下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多, 基层党组织的数量也快速增长, 这迫切需要对新党员和新的基层组织加强组织管理和业务培训, 然而现有的组织队伍人手不足造成党建服务能力的弱化;从服务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 目前, 一些党建活动主题不鲜明, 不能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问卷调查显示, 在回答“您认为学校的党建活动是否有力地推动学校的社会服务”时, 只有52.5%的同志给予了肯定回答, 仍然还有近一半的同志持否定和不知道的态度。由此可知, 目前的组织队伍建设还需要完善, 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力度还有待加深、服务本领还有待增强。

3. 社会服务的方式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 在走访调研的党建活动中, 学生党支部的服务活动大都是去孤儿院看望孤儿、去养老院看望老人;教职工党支部的服务活动大都是去红色景点接受党性教育、到革命博物馆接受学习或者到基层慰问困难户。由此可知, 目前的党建工作, 服务活动缺乏新意, 服务的层次不高,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学校的转型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问卷调查还发现, 在党建工作中, 目前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服务方式还比较突出, 一些组织成员还不善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 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不善于在新的媒介平台开展服务工作, 个别同志还喜欢用行政管制或者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工作。对于现有的党建平台和服务载体, 服务信息的形式平淡、服务信息的内容单一、服务信息的更新滞后, 从而导致党建社会服务的实效性不高。

4. 社会服务的机制问题

社会服务的机制是为了推动党建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党建过程中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调查发现铜仁学院党建的社会服务建设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经费的不足, 部分学院的基层党组织还缺少一定的经费保障, 虽然学校有专门的党建经费划拨, 但是数量有限的经费限制了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欠缺科学的保障制度, 虽然党建的规章制度比较完善, 但是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职能与责任划分还比较模糊, 尤其在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中, 活动方案的随意性还比较大, 推诿责任的现象还存在。三是基础条件得不到满足, 调查发现还有个别教工党支部没有自我学习的固定场所, 还有大部分的学生党支部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 造成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学校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大大削弱。四是激励机制不完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然而良好的激励措施仍然可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服务激情。问卷调查发现, 在现行的机制下, 部分同志的服务热情得不到巩固, 部分支部的服务成绩不能在工作中得到肯定。

【相关链接】

铜仁学院, 位于“西部名城”贵州省铜仁市, 是一所省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摘要:以“党建+社会服务”视角下开展党建工作是铜仁学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论证了铜仁学院“党建+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问卷指出了:“党建+社会服务”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党建,社会服务,铜仁学院,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20.

[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2010-7-29.

[3]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1.

学院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 要】目前,我们正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因此,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让独立学院更好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学院的后勤管理是尤为重要的。目前,众多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还是比较落后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束缚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所以,如何改进现有管理模式,使其更好的为学院的发展服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 后勤管理 改革 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是从1999年开始在我国实行的一种新型的、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发展十分迅速,且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这一现象也给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后勤管理体系的相对落后无疑成了影响独立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的状况

“三服务、两育人”是独立学院后勤工作的重点,也是保障独立学院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在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张异军突起的同时也迎来了它的发展瓶颈,即相对落后的后勤管理。这是独立院校现阶段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

自我垄断服务方式、托管方式或者托管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现阶段我过独立学院所采取的主要后勤管理模式。自我垄断服务方式在大体上沿袭了“一户一校办后勤”的旧格局。它是一种由自身的后勤实体进行经营、管理,一切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全部都由学校自己承担和解决的管理模式。托管模式即需要独立学院和后勤服务试题签订相关合同,由学校来确定该学院后勤管理体系需要负责的托管范围、相应的服务标准、需要支付多少管理服务费用等的一种管理模式。托管和自我管理相结合模式是指独立学院的部分后勤服务项目交由该独立学院母体后勤服务实体进行管理,这些项目大都与学生生活十分密切,如水电、餐饮、学院绿化等。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特点

作为独立学院,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运行机制都与公办的普通高校有所区别,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体系也要与公办的普通高校有所区别,不能对公办高校的后勤管理体系生搬硬套,要充分的团结社会力量,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特色化后勤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特点有一下几点:

1.与社会同行业的交流不够密切、竞争不够充分。因为独立学院大多实行自我垄断的管理模式,与社会的交流比较欠缺,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无法很好的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

2.各个竞争主体不够平等。由于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竞争不够充分和彻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市场化竞争的平等性原则,造成了各个竞争主体的不平等。

3.后勤管理在管理观念上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冲突。现阶段,各个独立学院有两种后勤管理观念:一种是经营性观念,一种是福利性观念。这两种管理观念有诸多相悖之处,一种观念认为后勤管理模式要走经营、盈利路线,而福利性观念则认为后勤管理就是要为师生提供福利,带来服务的。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各个独立学院纷纷对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模式,社会化改革是独立学院改革主要趋势。社会化改革这一方向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下面几种模式可以为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社会企业投资与管理模式。即在学校后勤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与联系,完善竞争机制,促进各个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保证学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模式一改以前“一户一校办后勤”的旧格局,可以使学院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上,促进学院的规模化进程、提升学院的教学和招生能力,提高学院后勤管理服务水准和服务水平。

2.后勤托管式。是指学院利用银行贷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作为后勤设施的建设,然后通过招标法方式将学院后勤建设的项目托管给校外一些专业的、成熟的后勤服务企业来完成,并签订合同以控制项目的服务质量和价格等。这一模式,可以通过各个后勤服务企业的充分竞争,使得学院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来完成更好质量的后勤项目建设,减轻独立学院资金不足的状况。

3.联合模式。即通过高校之间的联合办后勤来达到取长补短的双赢管理模式。如湛江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师范学院三院校按联合办后勤的模式组建了湛江高等学校后勤集团。

4.集团化服务模式。即充分发挥政府的龙头作用,带头建立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和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

5.契约管理模式。即高校与从其内部分离出来的服务实体签订合约,使学校对后勤工作的管理模式从直接管理变成契约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工作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了更好的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以及满足师生日益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所以,后勤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独立学院的稳定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独立学院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加强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借鉴,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壮大。

參考文献

[1]龚守相,张国安.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型后勤服务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1,(3):34-36.

[2]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Z].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务组资料小组,2001:296.

[3]金海忠.突破-瓶颈.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调查(上)[N].浙江日报,2002-02-21.

[4]徐磊.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之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1).

[5]王新华,程从柱.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5).

学院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南阳理工学院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学院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 要:虚拟经营是企业适应多变需求与竞争环境的动态经营观的产物,它顺应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着传统经营方式不具备的诸多优势。文章在阐述独立学院必须树立经营学校理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将虚拟经营引入独立学院的背景及其可借鉴性,重点分析了虚拟经营对民办独立学院外部资源战略的重要启示,并提示了实施虚拟经营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虚拟经营 民办独立学院 外部资源战略 启示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在每个运营环节都处于最佳优势地位,这就需要把那些薄弱环节或劣势职能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组织,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弥补自身的劣势和不足,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虚拟经营。参与者合作的基础是双赢,组织主体的动因是借势或借力发展,其他组织提供自己优势职能的目的是获得额外利润。虚拟经营方式是20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上迅速兴起的,“虚拟经营”的概念由罗杰·内格尔等美国学者于1991年最早提出,它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它顺应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有着传统经营方式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因此现在全球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组织实施或效仿虚拟经营模式而获得成功。在我国,伴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独立学院树立“经营学校”理念,面向市场,根据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合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已成为其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虚拟经营的特点

1.节约资源。在虚拟经营时,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功能上,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又可以避免弱项功能影响组织的快速发展。

2.协同竞争。在虚拟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组合的,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风险共担,资源利益共享,是一种既有竞争,更注重双赢的合作关系。

3.高弹性化运作。虚拟经营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形成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高弹性运作方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所改变,往往就要解散旧的虚拟组织,组合新的虚拟组织,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二、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成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从适应社会深刻变化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审视,独立学院都将面对多重压力。一是来自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落后及面临发展瓶颈的困境;二是独立学院及其他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压力;三是公办高校强大的资源优势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推进带来的竞争压力;四是国外高校抢滩中国生源市场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国外教育产品的购买力日益增强带来的严峻挑战。

面对上述压力,独立学院应正确区分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不仅要重视管理问题,更要重视经营问题。一般来说,管理关乎效率和成本,而经营关乎生存和盈亏,制度、人才、内部激励属于管理范畴,经营问题包括市场、消费需求、行业环境等。管理与经营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说管理是如何把事情做对,那么经营就是如何选择对的事情去做,如果做的事情本身是错的,那么不管管理做得如何好,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经营大于管理,因为经营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经营学校应该成为独立学院的重要实践活动,学校要改变过去重管理轻经营的办学方式,构建有效的经营机制,把经营理念引入到学校定位、招生、筹资、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另外,面对竞争,独立学院不仅要对已有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还要从社会获取更多的资源。经营水平必须比管理水平更高,独立学院的持续竞争优势才能得到保证。

三、民办独立学院引入虚拟经营理念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生产社会化、全球化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生产力发展总趋势。社会生产最终将由孤立、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走向统一、大规模生产,这种社会化是所有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包括生产力(人力资源)、生产资料(包括资本货物和金融资产)、科学技术(包括专利等有形技术及生产经验、个人专门技能等无形技术)、土地、信息、经营管理(生产组织要素或企业家才能要素)的社会共享。

近年来,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为虚拟经营实现创造了契机。一是效率的提升从内部转移到寻求外部挖掘;二是价值活动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转为“强而精”,即从涵盖全能功能以求做大转为打造专精功能以求做强;三是为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结构更趋于柔性化、扁平化、虚拟化;四是完全竞争的观念逐渐被协同竞争所取代等等。

虚拟经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化资本,减少独立学院经营风险。独立学院若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运营,一般是筹资征地、兴建校舍和场地、购置设备、重金招聘各级人员,每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资本。而从社会总体来看,产品的产业周期呈越来越短的趋势,所以这些投入时时都要因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而贬值,直至沉淀和报废。面对这样的情况,虚拟经营可以将资本尽量以流动资产形式运转,因而减少资产的套牢风险。

高等教育的买方市场发展趋势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树立市场导向意识,构建柔性管理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期待着教育服务能够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表现在从对单一学制管理的屈从到对弹性化学制的追求,从被动接受学校统一制定的课程表和在校培养计划,到谋求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个性化的课程表和在校培养计划,从仅仅满足于在一个专业和学校范围内选课到要求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学校选课等等。过去人们很在意教育学历年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品质,传统的以固定时间地点和教育方法进行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个性化需要。独立学院要在未来发展中要对公办高校实现弯道超越,必须摒弃公办高校原有的那种管理科层制和教育服务批量生产的传统模式,以相对柔性的管理模式和快速反应能力来应对受教育者的消费需求。

四、虚拟经营在独立学院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一)虚拟经营对民办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可借鉴性

虚拟经营在组织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有形界限,联盟对象广泛,甚至包括竞争对手,联盟成员之间是独立的运营关系,每个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联盟与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动态的,参与者在一个没有产权关系的虚拟组织内组织资源、共享信息、开展运营。而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本多元化背景下,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一种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它是在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借助公立高校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设立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投资等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态势下,独立学院依托母体、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独立运作等特点,与虚拟经营对资源的大量节约、竞争模式的协同性、运作方式的高弹性化特点,都决定了虚拟经营对民办独立学院发展战略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二)虚拟经营模式对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几点启示

1.“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虚拟经营战略。独立学院一般没有国家财政支持,与公办高校相比,充分利用低附加值的外部资源,将内部资源集中在高附加值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上尤显重要。传统的发展思路,资本积累和集中至关重要,而现代经济资源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益普遍,人们发现往往持有所有权比使用权风险大得多,资源经营权越来越显得比所有权更实用、更有意义。比如对独立学院来讲,在筹资方面,利用银行信用借入信贷资金,一般要比吸收投入资本其成本和风险要小很多;又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社会科技进步越快,固定资产贬值风险越大,而且越是高精尖的设备越如此。只要能运用好经济资源,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资源究竟属于谁所有并不很重要。因此独立学院应当淡化所有权并强化使用权观念,对于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打破过去取得、保持其所有权的狭隘观念,以取得并充分利用使用权来实现实际效益的不断增长,以促进真正可持续发展。

2.“业务外包”的虚拟经营战略。业务外包(Outsourcing)就是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者完成。通过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将价值链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完全或部分外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特别是在组织结构上,完全不必照搬公办高校的模式,去追求完整齐全,更不必沿袭过去那种先搭班子,后铺摊子,到处招兵买马扩编制的外延型、粗放型发展模式,而只要强调精干高效,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流程再造”,在正式编制内仅保留若干核心职能机构和核心人员,将部分非核心功能外部化,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如:

(1)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培训、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制度设计与创新、机构整合流程再造、员工满意度调查、组织文化设计、劳动仲裁等等。

(2)后勤管理及其他正常教学活动之外的经营性、服务性项目的外包。鼓励建立在详尽的服务协议和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市场化运作。

(3)聘用部分兼职教师。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一般由专任教师、母体高校委派教师、社会外聘兼职教师三部分组成。保持一定比例兼职教师对满足管理的灵活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场的需要决定了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决定了学校课程的开设。学生需要开设的课程,如果专职教师满足不了,可以灵活地聘请兼职教师来上课,课程结束了,兼职教师也就自然“下岗”,而如果全部使用专任教师,即使他们的课程没有学生选了,要想解聘他们也并非易事。

(4)实践性教学的业务外包。相对与高校教师而言,将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地示范、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等外包给有资质的外部机构来进行,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5)心理素质培训、创业培训业务外包等等。由于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沉淀不足,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之外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如果缺乏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士,可以将这些业务外包。

3.“特许连锁”的虚拟经营战略。特许连锁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产品、商标、商号、经营模式、专利和专有技术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虚拟经营主体无需投入大量物质、货币资本,而只进行品牌或技术输出,无需承担被许可方经营失败的直接损失,既能凭知识产权取得可观的许可使用费收入,又能迅速扩大知名度。而且,参加连锁经营的单位越多、经营规模越大,特许者的市场地位、市场价值就越高。由此可知,进行特许连锁经营是握有专有知识产权、经营模式或先进技术的组织飞速扩张的一大法宝。

独立学院一方面可以有偿提供冠名权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用社会信用、专业品牌、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作为实现战略扩张和超额回报的低风险快速发展模式。

4.虚拟经营模式下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若干经济实体为了实现某些共同的战略目标,在平等、互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签订彼此交换关键资源、强项互补、共同开发产品和市场的协议。虚拟经营模式下战略联盟的最大特点是以共同的战略目标而不是以产权关系为基础。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能推动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寻求非产权关系的优势互补的价值联盟,这种联盟可以是校际合作,也可以是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盟。另外,国务院早在2003年372号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就明确了:“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这为独立学院办学走向国际联盟提供了政策依据。

5.虚拟经营模式下的“品牌战略”。虚拟经营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并不靠产权关系来维系,需要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才能完成经营过程,以致受他人制约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因此虚拟经营策略,要建立在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并通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这样才能有对资源的整合力量,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稳定,并能不断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入。独立学院从最初的二级学院发展至今已经历了10余年的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体高校“光环效应”的将逐渐减退,独立学院要确立核心竞争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品牌化经营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需求导向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应该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来决定。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学院,其学生的入学分数平均比普通本科低得多,其文化基础也相对薄弱,但这些差异不能简单地用高低、优劣来区分。社会的需求是多样的,高等教育层次中,已有的普通本科院校,专科院校、高职院校,已自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分工,以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培养方向,独立学院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客体的差异性,对自身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包括很多层面:如按类型定位,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实践型、实践型;按层次定位,可分为本科教育、专科教育、高职教育等;根据服务的地域、行业和层面,可以进行面向定位;依据社会的需要和可使用资源,可以进行规模定位等等。虚拟经营模式下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因为这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内部资源配置,同时也决定了学校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

(2)市场细分下差异化品牌的选择。独立学院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创造附加值最高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首先应当能显著提高运行效率,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另外还应当能实现受教育者所特别看重的价值。很显然,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相比在很多方面并不占优势,因此独立学院也在千方百计回避与公办高校竞争中的弱势,但却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独立学院内部的恶性竞争。例如,在专业设置上,许多独立学院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了短线专业、热门专业,却又导致了独立学院之间的专业趋同,据统计,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中开设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等热门专业的均超过了半数以上。

虚拟组织正是由于有效地整合了各个个体独特的优势,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从而获得了单个组织无法企及的利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虚拟组织中的个体如果不具备核心竞争优势,没有独到之处,就找不到愿意合作的伙伴,虚拟经营本身要求参与者必须具有各自不同的核心专长,相互之间才有战略联盟的吸引力,才能使虚拟组织中的每一项功能或流程尽可能最佳。因此,如何考察目前的和潜在的竞争者,保证品牌策略实现差异化,不求“第一”、但求“惟一”,是新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虚拟经营战略下,独立学院要确定自身的品牌特色,市场调研是前提,建立独特的期望形象和品牌坐标是目的。以此为原则的品牌定位可依照市场调查与细分、评估和选择目标市场、分析品牌差异的价值并明确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具体定位、传播已定位品牌信号等步骤施行。

(三)独立学院在实施虚拟经营策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与盈利性组织经营目标的区分。独立学院尽管可援引企业的经营模式,渗透市场理念,但是,学校教育作为“育人”活动,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独立学院作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其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追求最大限度地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行为技能,其经营目标与盈利性组织是根本不同的。

2.注意虚拟经营业务由直接控制变为间接控制后带来的经营风险,充分防范外协方失控的风险。在实施虚拟经营时,要注意“虚实结合”,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准确地判断和定位自身的核心能力,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以免受制于人。

3.组织文化的构建。虚拟经营在引入外部优势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外来文化的输入,因而各成员组织内部极易产生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消极抵触感,发生种种冲突,另外,虚拟组织临时性的特点,一方面带来灵活性的优势,但同时势必会伤害到组织成员的忠诚度以及统一持久的组织文化的建立。因此,独立学院在建设组织文化时,要注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同时,努力减少各种文化的摩擦并使之相互融合。

4.虚拟经营模式下核心竞争优势的保持。在虚拟经营模式下原本各自分散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的整合之后,虚拟经营主体便具有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随着竞争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出现削弱、甚至消退,所以还必须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不断地填充新的活力,使其保持可持续的领先优势。

参考文献:

[1] 叶永玲,王雷.虚拟经营的实践动因和理论依据[J].科技与管理,2003(5):76-78

[2] 叶莹莹,刘勤.虚拟经营:一种值得重视的资源组织形式[J].岭南学刊,2000(5):57-59

[3] 杨家栋.树立“经营学校”理念 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3-8

[4] 李钊.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应树立“经营学校”理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52-57

[5] 李金花.我国企业虚拟经营研究[D].郑州大学,2006

[6] 刘大勇.虚拟经营——21世纪企业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D].东北农业大学,2002

(作者简介:朱芳,江苏师范大学审计处副处长,曾任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财务部主任,会计师,中国矿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成本管理与控制 江苏徐州 221116)

(责编:若佳)

上一篇:医学院办公室工作计划下一篇:大学二级学院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