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2023-09-14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推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在科学发展观教育中,我对全区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初步调研,有几点看法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金融业发展基本上是排在前列的,银行业11家应该是区县之首,这些金融机构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够发挥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在工业、农业、民营、流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截止2008年10底,9家金融企业放贷款121亿元,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融资渠道过窄。国有银行贷款成为企业扩能和政府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国有银行随着商业化改革,调整了机构网点布局, “收缩农村”、“拓展城市”“区级行审批权限上划”,作用呈弱化现象。如此脆弱的输血管道是经不起风吹浪打的,资金链跟不上对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这是我们的致命伤。

(2)现有金融信贷机构体制、机制不畅,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和“三

- 1 -

农”贷款难。中小企业和“三农”具有最广泛的融资需求,是最庞大的市场主体。但其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中小企业是抵押能力低、管理不规范,农民是住房和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无法获得贷款权。这就好比通了主血管、毛细血管仍然不通。

(3)金融生态环境不良,影响金融业发展。一是诚信度不够。我区金融机构在剔除剥离和票据置换陈旧不良贷款后,200

7、2008两年不良贷款率超过10%的警戒线。二是政府、金融、企业三方缺乏沟通和联运机制,项目缺乏包装。三是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金融企业规避风险意识过于浓厚,开拓创新不足。

二、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打造金融强区

做好金融工作,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广泛。我区要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坚挺第一集团军的位置,必须打造金融强区,结合地方实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当前,金融业发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佳鼎盛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发展给了一系列政策。各种金融机构,如:外资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乡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基金、私募股权、保值、贴现、担保等机构竞相发展,各种新型业务:银团贷款、转让贷款、信用共同体、发行企业债券等信贷空间不断拓展,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繁荣发展地方金融业,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议考虑打造具有区域性金融中心特征的金融集聚区,确定一个地方专门招揽和吸引各种金融机构。政府可考虑给予租房补贴、税费减免、人员流动等相关政策,以较低的成本

换取较大的发展空间。(上海陆家嘴有490家银行,天津滨海新区注册的金融业也有六七十家。)

2、积极探索金融创新。金融改革和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首先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借鸡下蛋,借势求生。要组织专人研究跟综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的战略和步骤,拿来我用。如公司发展各种投资基金、企业基金。发行企业债券、短期债券。非上市公司之间公司柜台交易市场等。特别是第三条,将是天津发展的一大亮点。证券市场在沪深,股权市场在天津。所谓非上市公众公司柜台交易就是为未上市公司提供融资和股权转让的场外交易方式,形式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上市公司只是冰山一角,非上市公司众多,运作起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积极争取新型金融企业试点,如村镇银行、微型银行、兴农贷款公司、农村资金合作组织等,利用当前设立金融企业门槛低的时机,率先发展,超前运营,千方百计发展为三农和中小型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新型金融企业。再次,研究各金融企业业务创新的方法,探索与地方实际结合的平台,见缝插针,多取多得。总之,要按照“科学审慎”“风险可控”“非禁即入”的原则,不断研究和拓展新型融资领域,重点突破,产业集聚,繁荣我区金融业市场。

3、抓住重点,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针对地方的实际情况,我们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破解“三农”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以此催生民营和农村、农业的发展与繁荣。中小民营企业,得益于产权清晰,受制于产权封闭,要引导他们扩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天津已经成立了“股权基金协会”,有了直接融资平台。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未上市

企业股权,在企业的早期、成长期和扩展期将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培育企业成长性和提高企业价值,我们要研究如何与此对接,在直接融资上做活做好文章。

要关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成长速度很快,仅次于银行贷款投资和证券市场,是金融业发展的潮流,目前印尼力宝集团、宏迈生物基金均已在天津设立私募股权基金。

“三农”融资,除依靠金融创新外,区里要加速研究集体土地担保抵押办法,把资产盘活。

抓住了重点, 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解决了这两难,地方的发展将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4、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要做到金融强区,繁荣发展金融业,需要专门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如“咨询管理公司(帮助企业包装项目,整合资源)中介公司(帮助企业从金融机构中挑选对接目标)理财方式,软件开发中心,理财中心,银行电话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外包机构、仲裁中心、猎头公司、培训中心等。要随着金融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办法是:公司市场化运作,政府超前引导放松搞活。

三、着力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银政、银企关系。

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银政、银企关系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协调支持,有关部门引导推动、银行机构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四位一体“联动协作机制。

银政关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银行业发展要依赖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地方政府也要通过银行机构的有效资金投入来保证经

济社会健康发展。

要尽快建立组织机构,掌握金融业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及时调节和沟通。(如:2008年,全区存款总额220亿左右,贷款总额120亿左右,存贷比54%,贷款明显不到位)。要积极为企业和银行搭建沟通合作平台,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要关心金融业的发展,为他们的不良贷款和企业诚信度差等问题排忧解难。

银企关系-----合作共赢,要发展以诚信为基础,以市场为主导的互信、互利、互助、双赢的银企关系。银行要及时向企业通报最新信息,企业也要积极向银行反映真实情况,携起手来搞好风险防控,共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摘 要】最近,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产生,造成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逐渐的松懈,直接产生了金融危机。所以,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这些年来,国外每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对策,逐渐成为金融专家以及专业人员讨论的热点性内容,分析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走向提供了理性参考。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改革;中国金融业

一、引言

金融监管制度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金融产业的发展,是造成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因素。怎样准确的掌控与认识金融监督管控发展的走向,进行科学的金融监管系统的调控,有利于保证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和提升,对金融机构的进一步革新具有推进性的意义。

二、国际金融监管走向

1.实行综合监管模式

以往欧美的金融管控系统中具有许多的缺陷以及重复的地方。这是造成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因素。所以,金融革新需要注重对现实产生的缺陷与不足的补充,从而对金融行业实现综合性的监管模式。首先注意对外部市场的监督与管控。仅仅注重外部市场的监督与管控,并不助于实行全面性的监督与管控。要想实现全面的监督与管控就需要进行外部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其次要对金融监管部门的覆盖面进行逐步的完善与扩展。次要对资产的支持与其他金融行业的新生产品进行监督与管控。最后,综合增强每一个金融管控部门的协作能力。

2.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管

每一种监督管理改革办法都需要不断的扩展监督管控的区域,从而实现全面性的监管。比如,巴塞尔协议通过引入杠杆率监督管控标准把银行表外的业务包含在了风险资产的区域中;美、英以及欧盟等都对基金等一些银行纳入到了监督管控的范围中;英国提出新产品额监督管控办法,从而强化对金融新研发产品的监督与管控。

3.注重系统性风险监管

传统型的监督与管控将金融部门作为监督管控的对象,并不能够对整个金融行业实现全面的监督,要想实现全面的监管就需要将金融产品以及业务作为监督管理的内容,这也是将来金融监督管控发展的走向。因此,主要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国家都十分关注金融市场的安稳以及系统风险,表现出功能性监督管控引导。美国新成立的金融服务监控委员会监督系统性风险,增强了美联储稳定金融市场的能力。

4.强化国际金融监管

一个国家的金融业产生金融风险之后嫩巩固借助多种途径传播到别的国家和地区。目前金融监督管控的主体为国家,缺乏完善的国家性金融协调。在全新的金融监督管控系统革新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在试图实行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进行信息共享以及全球性危机预警系统。

三、我国金融业监管走向

1.注重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

对中国来说,金融市场的监督管控虽然已经实现了基本上的监管,可是缺乏专门性的监督管控。我国需要强化对金融产品以及金融部门的监督与管控,第一是对市场外部交易的产品进行监督管控,从而防范监督管控的漏洞。第二是进行监督管控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与管控。

2.注意防范金融业系统风险

因为现代金融制度的繁琐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业稳定的主要原因,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威胁性。金融危机直接证明了这一点。从中国的金融行业来讲,更需要创建金融风险监督管控模式,将金融部门的监督管控向着功能性监控的方法进行转化,促使每一个监督管控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有效的规避监管的漏洞,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确保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

3.注重金融创新,提高综合实力

监督管理部门假如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产品的监督欠缺,监督管理的强度差,就提高了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所以,国外的金融监督管理革新条例中将金融产品划入到了十分关键的地方。中国虽然金融创新发展仍然停留在最初的时期,可是也需要学习国外的经验以及教训,从根源上提高对产品的监控强度,在保证创新产品自由发展的条件下,严格防范风险的产生,积极主动的实行金融创新并不是要任其随意发展,不加以管理。需要在尊重金融市场的基础上,有效的预防风险,提高金融行业的综合实力。

4.注重金融机构的监管类别划分

国际上发展的金融监督管控思想对中国的金融监督管控机制的划分十分重要。开展全面性的监管,并不代表每一个被监管的对象都是实行统一的监督管控要求,按照金融的类别划分标准进行划分,采用专门的金融监管制度,有助于提升金融监督管控的水平。中国的金融监管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要进行创建的,采取多样性的金融监督管控办法,从而实现多等级监督管控。

四、结语

金融监督管控制度的革对全世界以及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创建金融监管体制系统,有助于保护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整体权益。经济系统以及金融系统的不断革新,是提升中国金融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方法。我们需要确保金融系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进行有效的预防,更好的防范金融系统的风险。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一样的,在分析国外经济危机的基础上,学习国外金融监管制度的方法,创建中国独特性的金融监督管控系统,有助于中国金融行业顺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鄢莉.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分析[J]. 价值工程. 2015(02)

[2] 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J]. 金融世界. 2011(10)

[3] 艾尚乐.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思考[J]. 开放导报. 2012(04)

[4] 徐火军.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J].北方经贸. 2012(10)

作者简介:

王智芳(1995—),女,汉族,陕西西安,大学本科,就读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随着金融市场在现代社会的关注度增加,金融市场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民间金融组织,此类金融组织的发展,同样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金融从本质上同样是以经济流通为生存方式的一種组织,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实际上其发展的过程中容易遭受到较大的风险,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如此本文将研究民间金融组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古代就存在着许多民间金融组织,例如钱庄、当铺一类,其本身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现代来看,民间金融组织的规模巨大,作为经营行业必然存在着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但是民间金融组织不受金融监管体系的管制,其运行的模式、收益的高低就必然有着细微的差别,如大多数情况下其风险的大小、风险的种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民间金融组织特点概述

现代的民间金融组织存在规模庞大、产品种类全面、经营各异的特点。因为民间金融组织,不被金融监管体系管制,所以其在种类属性上属于普通的民营产业,如此使得其发展的限制偏低,进而导致了大规模的发展;大规模的发展中,必然会涉及到金融当中的多种产品,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涉及全面产品种类;同样是以大规模为基础,民间金融组织在限制较低的前提下,其本身的管制方式,是基于企业所属人或者其他高层管理的个人意愿来制定的,所以其经营会“因人而异”。

此外,民间金融组织还存在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即风险较大。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民间金融的限制力度较小,导致其整体内部存在一定的不规范行为,从而致使风险增大。在经济体系的层面上来说,通过正规的金融组织运行,确实能够使经济体系的水平提高,但在实际的角度上,要实现经济体系水平的提高,必然需要建立在风险较低的前提下。所以民间金融组织因为自身风险过大的特点,单个的组织所产生的经济体系水平提升的效益相对较弱。

二、民间金融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概述

(一)民间金融的发展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

民间金融的大规模发展,其最基础的动机在于市场的需求。在我国由国家成立的金融组织相对较少,只存在于天津、深圳两地,而金融市场的需求,在规模与增长速度方面都太大,仅靠这两个金融组织,是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的,这样就造成了巨大的需求空缺现象。如此巨大的需求空缺,就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加之没有相应的管制体系,从而促成民间金融的建设。

由上述可见,市场的需求就代表了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大规模的民间金融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市场需求,如此证实了民间金融组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在大规模的民间金融的前提下,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加大进入金融市场的资金,最终提高整体经济的水平发展。

(二)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联系

民间金融组织在自身的规模不断壮大之下,其所接收的资金流量就会越大,但基于没有严格的管制体系约束,这样的发展面临这巨大的风险。假设在没有风险的前提下,当民间金融组织接收到大量的资金,通过运转能够使资金增加,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但实际上因为巨大风险的存在,当民间金融组织接收到资金之后,其面临着大概率的资金亏空风险,如此不但没有实现经济的提高,反而使经济的增长被削弱。这样的实际联系,说明了民间金融组织,虽然具备提高经济增长的功能,但其运作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因素爆发那么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民间金融与金融市场秩序的联系

民间金融在当代的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其既然涉及金融,就应当依照相应的金融市场秩序进行发展。而实际上现代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因民间金融的运行存在较强的隐蔽性,从而无法针对性的管制民间金融运行。如此在民间金融自身的发展之下,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合规范的行为,致使金融市场秩序出现混乱。当金融市场出现混乱时,在金融用户的角度上,很容易形成负面的言论、理解等,使得金融用于对金融市场的信任度降低,导致金融市场的经济流通流量降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四)民间金融与国家税收之间的联系

如果是正规金融组织,其经验的同时都必须要依照法律,向国家缴纳相应的税收。但民间金融的运行,往往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不在工商局注册、运行较为隐蔽、资金来往没有票据等等,这些不规范的因素,都将导致国家征税部门的征税工作受到了阻碍。在此前提下,国家的税收出现了巨大的流失,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同时这些流失的税收,都被不规范的民营金融组织纳入囊中,使得金融市场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再次对经济体系增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民间金融组织的风险特性

(一)区域性风险特性

大多数民间金融的个体规模不会太大,所以其用户、经济的来源主要就在于企业所处的地区之内,依靠人际关系、客户信任度发展。基于此当风险爆发,其带来的影响也就只能涉及到地区之内的金融用户。举例而言,假设某个城市内的民间金融组织,在经营的若干时间中累积到了100个当地的用户,而突然某一天干金融组织违约或者倒闭,那么其造成的损失,就会直接体现在这100个当地用户的身上,如此证实了风险的区域性。

(二)“羊群效应”风险特性

在民间金融组织与金融用户的联系当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度,而信任度会受到两者之间的全面因素的影响,一旦某一个因素出现不足,就会造成信任度的降低。基于此,许多民间金融组织为了维护、增加客户,会对整体的服务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最大限度地使信任度饱满,如此在高信任度的前提下,用户可能会将民间金融组织的信息传播出去,表示对自己所信任的民间金融表示赞赏,从而带动更多的金融用户加入民间金融组织,这也就是“羊群效应”的形成。

但民间金融无论信任度如何,其自身所存在的巨大风险是不会改变的,如此当“羊群效应”形成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风险突然爆发那么所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的运行体系都带来影响,从而出现类似“金融危机”等重大的恶劣现象。

(三)可控性较强

民间个体的金融组织其规模在如何发展,也难以超越正規的金融组织,如此在民间个体金融组织爆发风险的时候,在大角度上风险的规模相对较小,能够及时的依靠地方政府或国家力量尽快的将其控制,使其产生的影响难以扩大。虽然风险的规模小,可以通过政府的措施进行及时的控制,但对于用户个人而言,此类影响还是具有可能发展成难以承受规模的风险可能性的,如此在进入民间金融组织时,必须要小心谨慎。

四、民间金融组织风险分类

(一)民间金融组织法律风险

首先在正规的金融组织视角上来看,当正规金融组织做出违约的举动时,被违约方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条例来保护自己,从中得到一个合理的处理结果。但在民间金融组织做出违约举动时基于其隐蔽性、难以管制性,被违约方很难通过法律进行处理,使得其必须承受不合理的损失。民间金融组织如果不在工商局注册在案,其本身就是一种非法成立的组织机构,当其无法经营时,很可能会因为巨大的债务而做出逃避的行为,此时即使利用法律手段将法人找回,基于没有注册在案的前提,法人如果不承认,那么就很难采取法律措施。

(二)民间金融政策风险

国家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制时,不时地会对政策进行改动,以此形成市场调节的作用,而这些政策虽然不会直接对民间金融组织产生影响,但会对金融产品造成巨大的影响。以货币为例,当某个民间金融组织开始主营某种货币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定客户规模,而此时假设国家政策出现改动,导致该货币直接贬值,那么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民间金融不确定形式风险

现代民间金融组织的形式、经营产品、规模、理念、组织架构等方面,互相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有因为法制的管理制度无法实际的落实,进而产生了多种形式、类型的不确定形式风险。不确定形式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力可大可小,但始终都属于不利的影响范畴,如此这样的风险必然会是民间金融组织存在巨大的不稳定性,对于金融用户而言,其进入其中的资金同样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下,随时可能遭受风险的侵蚀。

(四)民间金融信用风险

基于民间金融组织的种种不足,可能会对大批金融用户造成亏损,如此在用户的角度上,其极有可能直接对整个金融市场都保佑不信任的状态,由此可见这样的发展趋势,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任何形式的金融组织而言,其经营的基本就在于用户的信任,如此在民间金融组织的影响下,用户的信任度逐渐降低,进而造成了巨大的发展阻力,在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此发展阻力同样存在。

五、结语

从实际上来看民间金融组织存在着风险巨大、变动性强、不稳定性强等特点,使得其带动经济发展效应的能力往往难以发挥,无法实现理论的意义。由此可以证实,民间金融组织与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联系,但目前民间金融组织,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弊大于利。(作者单位为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武昌支行)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摘 要:农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连续十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三农”的重要性。现阶段,宁夏提出了“金融富区”长远战略,这将推进宁夏农村金融发展,对宁夏农村经济的稳步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互动发展

一、宁夏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值逐步增加,特色产业格局初步显现。近年来,宁夏农村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85.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30.0亿元。宁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由1990年的2655(千克/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4658(千克/公顷),说明农业效率逐步上升。特别是特色农业、清真产业等发展的路径越来越宽,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如中宁枸杞、灵武长枣、清真牛羊肉、西吉马铃薯、中卫硒砂瓜等。农民也依托特色产业、现代化农业进程,可支配收入也从2005年的2509元增加到2012年的6931元,提高了近三倍。

(二)农业逐步走向机械化、规模化。宁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增加,农业效率逐步上升,而最明显提升效率的方法为某些地方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宁夏绝大部分种植业家庭农场实现了耕、种、收、脱、运、储、销的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0%。

二、宁夏金融深化状况分析

(一)金融机构数量、资产总额有所增多。宁夏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银行业运行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金融市场融资功能显著提升。2007年,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1076个,总资产1544亿元,到2013年,金融机构增加到1201个,资产总额达5764亿元。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也从367增加到405个,资产总额从283亿元增加到1296亿元,即机构数量相对城镇银行增幅较小,资产总额增幅也较小。

(二)金融扶贫多措并举,特色鲜明。截止2013年末,宁夏贫困人口达100人,其中南部山区7县的贫困人数占全区贫困人口总人数的70%以上。自2012年以来,宁夏启动中南部山区贫困人口扶贫工程,如贫困村“千村信贷”发放贷款2.0亿元,受助农户7163户。

(三)新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信贷模式多样化。宁夏新型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加,贷款额度也呈上升趋势,截止2011年末,新型金融机构数由2007年的42家,增长到557家;贷款额度也从2007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4.2亿元。同时,宁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推出了适合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模式,如全国首创的 “资金+农户+市场” 掌政模式、“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全民创业者”的三点一线贷款直通车模式等。

三、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农村金融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程度分析。宁夏提出了“金融富区”的长远战略,那么宁夏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本研究选取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农村经济的增长情况,选取金融资金聚集率、金融资金转化率、金融资金应用效率作为金融指标,建立计量模型。

一般而言,GDP直接反应农村经济的增长,而人均GDP比总GDP更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由于数据统计限制,所以本研究依据学术界的普遍方法,用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农村经济的增长情况(Y)。同时,本研究将农业存款与宁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作为反映宁夏农村金融资金集聚效率的指标(X1);宁夏农业贷款额与宁夏农业存款额的比率来描述宁夏农村金融资金转化率(X2);宁夏农林牧副产值增量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表示金融资金应用效率(X3)。

运用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指标数据,运用STATA软件进行模型估计,在分析拟合优度、T检验和F检验的基础上,得方程:y=-0.818+0.167x1-0.011x2+0.557x3+u

从模型可以看出,表示农村金融的三个指标对农村经济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投资投向效率对经济的影响最显著,即投资投向效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村经济将增加0.557个单位的产出。说明宁夏农村金融在需要资金量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效率,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二)金融业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分析。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部门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投入与产出联系,金融业发展需要直接消耗其他产业产品,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文章运用宁夏投入产出表①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来分析两者关系。直接消耗系数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完全消耗系数指第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

计算数据结果表明,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自身的价值量最大,其次是食品制造业、化学工业等,而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08,在42部门中排名第七;完全消耗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呈现相似的特征,对金融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0.027,在42部门中排名第十一。说明农业与自身、食品制造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联系较紧密,对这些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反过来,这些产业对农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也较明显。

从金融业来看,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价值量较大的是工业、现代服务业等,而对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完全消耗系数为0.029,都相对较小。说明金融业与工业、现代服务业的联系紧密,对这些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很小。这也说明,现阶段宁夏金融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较小,不足以拉动农业的发展。

四、总结

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关系,但是从消耗系数来看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良性互动作用,即存在“门槛效应”。那么,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找到有效发展路径。

宁夏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对资金的需求较迫切,需求面广,如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道路建设、村镇医院建设改造,甚至是龙头企业和城镇建设等,所以需要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提供便利、快捷、贴近“三农”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咨询、涉农理财业务、农业保险业务、贷款担保业务等,加大力度整合资源,使资金得到有效供给、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收入。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石,只有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能形成一定的剩余资本,才能有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和持续作用的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能源、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等,从不同角度的农业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金融机构扩大投资区域、指明投资方向,以便金融能够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0 (4)

[2] 侯宝林,翁海晶.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 (7)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意见》是一个统括首都金融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文件。《意见》提出了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共包含十个方面47项工作重点,不仅对今后一个时期内首都金融产业如何发展作了详尽的部署,涵盖了环境优化、布局规划、要素聚集、市场建设4个方面内容,同时也对金融产业如何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安排,包括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金融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社会民生、金融服务区域经济、金融服务奥运6个方面。

一、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

《意见》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这既是对长期以来金融业在我国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确认,也是对未来首都金融业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北京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部门、一行三会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我国各主要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拥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大量国内外优秀会计、法律、评估、评级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因而是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二)北京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007年北京市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7000美元,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也把大力发展以金融、信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三)金融业已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7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26.3亿元,占全市GDP的12.5%,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产业。2007年金融业对北京经济贡献率为10.1%。

(四)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选择辐射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立国家或区域性金融中心”。《意见》是北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二、《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北京具备发展现代金融业的独特优势,金融业也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对于发挥首都总部经济优势、科技文化优势,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服务好中小企业、服务好“三农”、服务好民生、服务好奥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首都金融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并已进入一个重要的上升发展时期。在全国大力发展服务业、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一行三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形势下,制定并发布《意见》,确有必要,恰当其时。

三、《意见》起草的背景

一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选择辐射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立国家或区域性金融中心”;“增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等。《意见》旨在落实国务院对发展金融业的要求,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业支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有利于实现首都环境最优化、资源节约化、就业人口高端化。目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大约束,环境总约束、资源硬约束、人口紧约束,发展金融业有利于占据信息高端、产业高地,形成经济增长极。

三是首都金融产业良好的发展状况为《意见》的出台奠定了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近年来,首都金融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金融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金融创新能力日趋增强,金融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当前,首都金融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并已进入一个重要的上升发展时期,《意见》的出台能够进一步推动首都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发挥金融对首都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四、《意见》的总体框架

《意见》分为十个方面47项内容,其中,就金融产业自身发展而言,主要从环境、布局、机构和市场等四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意见。就金融服务经济发展而言,主要从金融支农、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服务社会民生、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奥运六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金融发展环境方面。《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努力为首都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发展金融业不同金融监管部门,也不同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不是地方政府办金融,而是通过地方政府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金融监管环境、金融政策环境、金融信息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金融中介服务环境、金融安全环境和金融开放环境等八个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金融发展规划布局方面,提出了“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三是持续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

四是投融资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六类市场。一是积极利用主板市场、债券市场,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积极利用创业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四是积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五是积极促进商品交易中心在京发展。六是积极推动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另外,还积极支持重点工程项目融资。

五是继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通过建立“农贷、农银、农保、农担、农投、农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创新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产品和体制机制。

六是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吸引和带动各类资金流向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促进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节能减排环保产业、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增强金融服务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七是加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融资服务支持体系和信用担保支持体系,设立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北京市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

八是提升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的水平。《意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和刘淇书记提出的“五无”要求,提出了加大金融对教育、就业和社保、医疗、养老、政策性住房等五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推进一卡通、一网通、一费通工程,解决居民缴费难的问题,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九是提升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一是促进区县合作发展;二是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建立京津冀、环渤海地方政府金融合作机制,为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十是提升金融服务奥运的水平。主要从着力加强奥运金融服务和着力做好奥运金融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提供主体化、高质量金融服务。

五、《意见》的特点

(一)《意见》制定过程突出四个结合、三个注重。

四个结合是指,将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市场推进与政策支持相结合。三个注重是指注重长远、注重发展、注重创新。

(二)提出要形成一系列创新发展机制。

在协调发展方面提出5项机制。包括:构建金融监管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良好政府服务支持机制、促进金融功能区发展的财政支持协调机制、银政企沟通机制、“政府部门信用管理、信用组织市场运作、行业组织自律”三方面有机结合的信用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监管与发展合作方面提出5项机制。包括:金融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机制。

在金融支持首都经济发展方面提出5项机制。包括:促进企业上市联动机制、金融支农联合工作机制、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让的保险保障机制、文化创意产业信贷快速审批机制、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

(三)把金融支持社会民生作为金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精神、刘淇同志提出的“五无”精神,《意见》在教育、就业和社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性住房、个性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金融对社会民生的支持力度。

(四)搭建6大政策性平台。

《意见》中提出6项政策措施,为本市投融资体系建设搭建了6大政策性平台,体现了政府意图的传导机制、公共财政的导向机制,放大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杠杆机制。其中,1个政策性保险平台;3大政策性投资平台,农投、创投、产业投资(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购重组和节能减排基金);2大融资平台,中关村科技银行、市再担保公司。

(五)实施4个关于金融创新的探索。

一是,积极探索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如获批准,将有利于首都金融产业创新发展。包括设立中关村科技银行和在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基础上,建立场外交易市场。二是,探索期货等衍生性金融市场。当前,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京蓬勃发展,为我市探索设立期货交易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探索设立碳交易所的可行性。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建立碳交易平台进行试点,为企业利用国外资金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奠定基础。四是,探索发展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政项目收益债券的可行性,即市政债的可行性。

(六)重点支持7个交易市场的发展。

《意见》提出,发挥首都优势,支持北京产权交易所、全国知识产权市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北京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技术交易中心、全国棉花电子交易市场、北京石油交易所发展。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现已形成了国有产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知识产权交易、企业投融资服务等四大业务板块,2007年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4532项,成交额643.7亿元;北京技术交易中心,2007年成交技术合同50972项,成交额882.56亿元;北京艺术品交易中心,2007年拍卖总成交额达104亿元等等。这些重要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将为探索期货等衍生性金融市场的培育创造条件。

(七)突出首都金融地位,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意见》强调了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的地位。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快速发展的特大城市,具有独一无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已初步完善,金融产业实力雄厚、发展迅速,北京已经具备成为国家金融中心的条件。

同时,《意见》也提出要强化首都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加大区域金融合作的力度,增强首都金融的区域辐射能力,充分发挥金融在区域资本要素流动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幅度提升京津冀核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竞争力。

六、“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金融业空间总体布局

《意见》首次对首都金融总体空间布局进行了规划,提出了“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空间布局。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在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总部经济的龙头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强金融功能区的功能集聚、政策集合、服务集成、人才集中,不断改善金融功能区环境建设,促进高端金融元素进一步聚集,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辐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目前首都金融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金融街为中心,向东沿长安街-东二环-CBD一线辐射与聚集,向北沿西二环-西直门商圈-中关村一线辐射与聚集,向南沿西二环-菜户营-丽泽一线辐射与聚集,金融后台服务区相环绕的空间格局。

此次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空间布局概念,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首都金融空间布局和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功能布局体系。

(一)“一主”是指金融街作为首都金融主中心区,增强其总部金融功能。

目前,金融街占地1.18平方公里,是本市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在此聚集了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及众多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和国企总部,是本市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度最高、税收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本市乃至全国一平方公里高端产业最聚集、创造价值最大的区域。

《意见》提出,金融街作为首都金融主中心区,将进一步增强其总部金融功能。下一步将通过重点推动金融街规划区域拓展工作,拓展金融街发展空间;不断改善金融街的软硬件环境,加快金融街办公和生活环境建设、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组织工作,完善地下交通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降低金融企业入驻和运营成本等措施,进一步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提高金融街的金融聚集度和辐射力。进一步发挥金融家俱乐部的作用,加强金融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北京金融街与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金融街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二)“一副”是指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首都金融副中心区,增强其国际金融功能。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作为进入中国的世界500强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的首选区域之一,汇聚了众多国际知名的外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构筑起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CBD及周边地区汇集了北京市80%以上的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本市国际金融资源最集中的区域。

《意见》提出,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首都金融副中心区,将进一步增强其国际金融功能,增强其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地位。发挥朝阳区使馆、跨国公司、国际学校聚集的优势,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核心区建设,提供适合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办公环境,提供针对国际金融从业人员聚集区的特色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法人和代表处、交易所代表机构、中介机构聚集,集中承载国际金融元素,形成国际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

(三)“三新”是指海淀中关村西区作为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增强其科技金融功能。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作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增强其产业金融功能。丰台丽泽商务区作为新兴金融功能区,将其建设成为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新空间。

目前,海淀中关村地区和西直门商圈地区已聚集相当数量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机构新的聚集区。《意见》将海淀中关村西区作为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将有助于发挥海淀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聚集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综合优势和区域特点,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水平。同时加强海淀中关村地区和西直门商圈金融机构聚集区域的布局和建设,不断吸引产业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股权投资机构聚集发展,增强首都金融的科技金融功能。

借助突出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在总部经济的强劲支撑下,东二环交通商务区正在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金融机构聚集趋势日益显现。《意见》将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作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将借助东二环区位交通优势和大型企业集团聚集优势,不断集聚金融机构的地区性总部和区域性营业机构入驻.

丽泽商务核心区地处城市功能核心区的西南部,位于西

二、三环路之间,以丽泽路为主线,东起菜户营桥,西至丽泽桥,南起丰草河,北至宣武区红莲南路,规划总用地面积4.36平方公里。该地区距金融街仅5公里,全程无红绿灯;距北京西站和南站分别仅1.8公里和2.6公里,区位和交通优势显著。《意见》将丰台丽泽商务区作为新兴金融功能区,就是要充分利用丽泽商务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集中成片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为首都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性承载空间,进一步拓展提升首都金融服务功能。按照加强规划,整体开发,突出功能,与其他金融功能区形成功能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格局的开发建设思路,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将丽泽商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首都金融发展新空间和新兴金融机构聚集区。

(四)“四后台”是指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西城德胜作为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增强金融后台服务功能。

为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优化首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首都金融后台服务区建设,健全和完善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本市金融后台服务能力,2007年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首都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朝阳金盏金融服务区、海淀稻香湖金融服务区、通州新城金融服务区、西城德胜科技园金融服务区为四个重点规划建设的金融后台服务区,主要是聚集金融后台机构,发挥其后台园区服务功能。目前,金融后台服务区建设正在顺利推进。

此次《意见》的颁布实施,将重点从规划编制、进出设施建设、金融后台机构吸引和加大园区宣传等方面加快推进金融后台服务区建设。主要是加快推进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完成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征地拆迁和土地开发工作,推进西城德胜金融后台服务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市、区两级政府对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及其周边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道路、公用设施及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建立共享型服务平台和载体,为金融企业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专业化、特性化、综合化的一站式服务。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项目在京建设,并作为重点工程予以支持。加大对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国内外宣传推介力度,完成园区示范工程建设。

七、持续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

聚集金融机构方面主要提出聚集四类金融机构,即外资金融机构、新设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

聚集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是积极支持外资银行在京设立子银行。鼓励和吸引外资金融企业在京设立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聚集新设金融机构主要是鼓励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京投资设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期货经纪等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聚集新型金融机构主要是进一步在京聚集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住房金融、专业货币兑换、货币经纪、券商直投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创新发展。支持证券金融公司在京发展。支持交易机构在京建立远程路演中心和远程开市中心。聚集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主要是支持国内外大型企业在京设立和发展财务公司,聚集金融控股公司和国内外各类金融行业协会总部及地区分部。

在聚集金融人才方面,一是提出完善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研究吸引金融人才并促进其在京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加大对金融高端人才、金融急需人才的吸引聚集力度。二是健全完善首都金融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加强金融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加强首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三是搭建金融人才服务平台,设立金融人才服务中心,为金融人才在京聚集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培训、生活等全方位服务。

八、持续强化投融资市场体系建设

(一)本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截至2007年底,北京地区在境内和香港上市的企业共有139家。北京地区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20.4万亿元,占全国A股总市值的53.4%。中关村科技园区境外上市公司已达53家(含在境外注册的公司)。

(二)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取得进展,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筹集了低成本资金。

2007年,北京地区企业共获准发行企业债券1150.1亿元,其中,市属企业获准发行企业债券34.1亿元。进一步创新企业债券发行方式,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发债3.1亿元,此举属全国首创,拓宽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为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是落实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截至2008年3月,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园区企业累计已达28家。

(四)产权交易实现快速发展。

北京产权交易所积极创新交易品种、拓展服务领域,形成了国有产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知识产权交易、企业投融资服务等四大业务板块,初步形成了一个服务各类产权有序流转的综合性产权市场平台。

(五)北京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市场。

北京已经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最大市场。据有关研究机构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北京占全国投资案例的28%,北京地区获13.3亿美元投资,几乎占全国投资总额的50%。

九、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意见》指出,本市要建立金融支农联合工作机制,整合金融支农资源,在“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农业投资、农业担保、农村信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使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三农”。

(一)加大农村信贷扶持力度。

1.鼓励引导银行机构支持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回流农村的力度。

2.发挥银行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强化其为“三农”服务功能。

3.建立农业贷款绿色通道,促进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

4.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5.各金融机构积极为农民工提供特色银行卡服务。

(二)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

1.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动建立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机制,研究建立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2.通过政府扶持,创造良好环境,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小额保险工作。

(三)加大政策性农业投资和担保力度。

本市将研究设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搭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按照《意见》的要求,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担保公司负责投资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支持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引导资本下乡,聚集各类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力度。

1.进一步发挥征信系统作用,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2.推进“三信工程”建设,加大评定力度,扩大评定范围。

3.降低农户小额信用不良贷款。

十、加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完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1.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搭建投资基金服务平台,推进创业期中小企业股权融资。

2.以创业板为突破口,推进成熟期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3.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发债模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4.积极建立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服务机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二)完善信用担保支持体系。

1.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搭建间接融资服务平台,切实促进解决成长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

2.设立政策性再担保机构,为本市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分险服务。

一、加强区域金融一体化

《意见》指出,要促进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推进区域间金融服务市场建设和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支持首都金融企业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京津沪渝产权交易机构共建统一交易制度体系,实现共赢发展。建立京津冀、环渤海地方政府金融合作机制,为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意见》明确了北京在促进区域金融合作中发挥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实现。

十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奥运水平

上一篇:煤炭企业下一篇:涉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