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18

航空航天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作为航空航天类高校思政教育的载体,航空文化育人功能明显。新时期必须做好航空文化的教育渗透,从价值引导到斗志凝聚,从激励探索到文化教化,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多维度发挥,实现优秀航空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文章提出航空文化具有凝聚学生斗志、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指导学生创新发展等作用。

关键词:航空文化;高校;育人功能

文化发展的意义除了传承与记载,更多的是教育教化。文化承载着知识传承的责任,也带动教育的深入。航空文化特定的航空标签,使得其与航空航天高校教育融合更为密切。将航空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中,特别是航空院校中,在航空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航空文化的传承,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航空专业人才的培养。航空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功不可没,因此,航空航天类高校应该积极致力于航空文化的课堂融入和校园推广。

一、航空文化与航空航天高校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航空文化与航空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航空文化是航空航天高校教育的基本内容,起到灵魂指引的积极作用。航空文化传递的是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力更生及科技创新等精神,这些都是航空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只有接受航空文化的熏陶,才能奉献自我,报效祖国。在航空文化的教育洗礼中,感受航空前辈的航空情怀和人格魅力,激发其爱国情感,也推动航空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航空文化的高校传播也使得航空文化深入人心,起到航空航天高校教育宣传的作用。航空航天类高校建设与航空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航空航天类高校作为航空人员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才大本营和科研指导基地[1]。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使得人才培养的导向更为明确,而借助教育传播,也带动了航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航空文化与航空航天高校教育有着内在关联。航空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在航空航天类高校中贯彻渗透。

二、航空文化在航空航天类高校中的育人作用

1.价值引导的积极作用。任何社会中,要想确保社会的稳定,必须确保统治阶层思想文化占据主导。思想理念对行为判断的影响是决定性的[2]。当前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思想冲击碰撞,也不乏一些腐朽错误思想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冲击,因此主流文化必须明确且起到实实在在的导向指引作用。而航空文化作为专业领域的主流文化,其教育导向功能十分明显。高校教育中基于航空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规范行为,知行统一,服务奉献社会。航空事业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保护群众不受欺辱。在几十年的航空建设中,一代代航空人的光辉事迹给予高校学生深深的精神启迪与鼓舞。吴大观等人用自己的奉献精神,点燃了航空事业腾飞的火把,实现了搏击长空、探索世界的梦想。而航空事业的稳定发展,也带动国防安全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航空航天类高校中,必须加大航空发展光辉历程的介绍,加强航空英雄人物的宣讲,让高校学生受到感染,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与专业选择,自觉树立航空报国意识。而这种导向作用也体现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从思想到行动,在航空文化的熏陶中,学生自觉与消极思想作斗争,带动优秀品格的塑造,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2.航空文化凝聚学生斗志。航空文化是历史文化底蕴积淀的结果,长期的文化洗礼和实践验证,使其具备文化凝聚功能,而这份凝聚力在航空航天高校教育中的渗透与贯彻,会带动学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提升学生对学校、对专业、对航空事业的归属感,提升其专业学习的自豪感与认同感。航空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几代人努力及心血凝聚的结果[3]。航空文化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其凝聚作用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事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也形成了更具航空特色的文化。但从航空事业的发展来看,其也具有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协调度高的特殊要求。航空科研的推进或者航空创新发明都需要团队作战,需要部门间的协作,而团队协作最为核心的就是凝聚力强。只有足够凝聚人心和力量,才能让航空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前景更广阔。反过来,凝聚力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在航空航天类高校中弘扬航空文化,提升团队凝聚力,也使得高校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自我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实现精神的升华。航空文化的凝聚作用,使得大家协同作战,保持十足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探索热情,团队励精图治,协作奋战,实现航空事业探索中一个个难题的突破,再创航空发展的新辉煌。

3.航空文化激励学生勇于探索。航空文化是基于航空探索实践而丰富发展的,航空探索本身就是充满航空探索热情,积极进取的实践过程。而将航空文化渗透到航空航天类高校中,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挖掘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激励鼓舞。对于航空航天类高校来说,航空文化主题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4]。多数学生选择航空院校本身对航空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渴望学习获取更多的航空知识,也渴望在航空领域有所作为。航空航天类高校在教育办学中也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学习与进取提升的氛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航空探索学习欲望。通过航空发展历程的讲解,航空创新技术的解读,航空先辈的英勇事迹,引发高校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激发其进取拼搏精神。在明确我国航空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航空理想。而航空文化的激励作用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航空文化的教育渗透融入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航空文化也带有党的政治信念教育优势,在理想的召唤下,在航空事业的探索中,航空文化代代传承,指引高校学生前进。航空航天类高校学生承载着航空事业发展的希望,也是国家和民族繁荣振兴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发挥航空文化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政治使命,做好专业学习,做好航空探索实践。[5]

4.航空文化指导学生创新发展。航空事业是不断发展的,创新突破是不变的旋律。而创新突破精神也内化为航空文化的一部分,对航空航天类高校学生起到创新指引的积极作用,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品质。在航空文化的感染下,在航空事业历程的解读学习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实现其科学带动及创新指引的积极作用。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而当代大学生较为缺乏的就是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借助航空文化,在航空航天类高校的日常教学、实验和生活中加以培养,实现航空文化精神内涵的渗透,也带动高校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邓小平的科学论断也再次证明创新的必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得益于创新思维和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经济发展,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航空文化教育对航空专业学生也提出创新及科学精神培育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发展活力,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完善自我。坚持航空文化的创新特点,传承航空先辈们的创新品质,加强与航空教育的整合,要不断在学习中强化创新能力,努力成为我国航空事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三、总结

高校作为优秀文化的领导者与传承者,应该充分重视优秀文化的育人价值。航空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体现,是科技文明进步的折射。航空航天类高校引入航空文化,实现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发挥文化育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更加有助于优秀航空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师生对航空文化的自信,最终实现航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朋涛,周建华.航空文化在航空类高校的育人功能浅析[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7,35(2):83-87.

[2]陈浩宇.美學中的思想性问题[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69-71.

[3]周彩虹,周浩,高得伦.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及主要对策——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3):41-44.

[4]林海森.论航空航天主题教育与学风建设的辩证关系[J].科学时代,2013,(7).

[5]林杨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Aviation Culture in Aerospace Universities

ZHAO Dan-hui,YAN Xu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Key words:aviation culture;universities;educational function

航空航天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印度LCA“光辉”战斗机计划于2013年正式服役 该机将在完成2013年2月的演习试验飞行后,通过最后的作战服役验收,其首个中队将在班加罗尔部署。到2012年3月,LCA已完成了超过1816次试验飞行,最大飞行速度超过M1.4,其初始作战验收—1(IOC—1)于2011年1月完成。据印度国防部称,“光辉”战斗机已开展武器试验,包括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飞行。今年年初,该机还进行了多种传感器试验。“光辉”项目目前共完成了1903次飞行,总计1120小时。LCA的设计与研制项目由印度航空研制局领导,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为主承包商。截至目前,印度政府为该研制项目批复了1184.5亿卢比(约合21亿美元),其中已花费了505.1亿卢比。 (国)

澳大利亚决定将12架F/A—18F战斗机改装为EA—18G电子战飞机 这将使该国成为除美国之外唯一使用“咆哮者”飞机的国家。EA—18G将赋予澳国防军干扰敌空基和陆基雷达与通信系统的能力,并将为皇家澳大利亚空军(RAAF)执行作战支援任务提供压制电磁威胁的选择。除此之外,EA—18G还可用于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够支持从撤退到大规模作战在内的所有国防使命任务。澳大利亚将通过美国政府的“对外军售”(FMS)渠道购买12架份EA—18G飞机的电子战系统。该项目的总测算费用为15亿澳元(约合14.4亿美元),包括了订购改装组件、支持设备/系统、备件、训练服务和初步训练系统的费用。按计划,RAAF的EA—18G飞机将从2018年开始服役。 (国)

美国空军透露F—16战斗机延寿及升级计划的细节 美国空军计划对现役约300架第40、42、50和52批次的F—16战斗机进行延寿和升级,以此作为其F—35A战斗机足量服役之前的过渡。这项工作将分成两个项目实施,即“服役寿命延长计划”(SLEP)和“战斗航电系统程序扩展组件”(CAPES)项目。F—16的结构寿命被设计为8000飞行小时,SLEP项目将把该机的寿命延长至10000~12000飞行小时。CAPES项目将对F—16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改动,包括换装1部有源相控阵雷达、1套由丹麦特玛公司提供的ALQ—213电子战系统、1套综合广播系统(IBS)和1台中央显示器单元(CDU)。为了将这些加换装的设备与该型机现有的航电系统集成到一起,还将采用1套新的作战飞行程序。

美国空军已选择了洛·马公司作为其F—16延寿及升级工作的总承包商,后者正在按照前者授予的一份合同对此进行研究。按计划,美国空军将在2017财年采购首架份改装组件,2018财年开始安装,此后将进行研制试验和作战试验。2014至2015年左右,改装需要的组件将在一个软件集成实验室开始地面试验,如取得成功,2016年将开始研制试飞,2017年投产。 (国)

瑞典与瑞士将联合采购新一代“鹰狮”战机 在与瑞士达成联合研发、采办和使用下一代“鹰狮”协议后,瑞典计划购买40~60架JAS 39E/F战斗机,瑞士计划购买22架,预计在2023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瑞典已拥有100架JAS 39C/D战机,这些战机能够在2020至2030年前满足瑞典的需求。瑞典国防部长称,该国曾考虑从其他国家购买新型战机,但分析表明,与瑞士合作采购下一代“鹰狮”是最好的选择。购买该型战机还将推进瑞典的研发、出口和维持国防相关的工作岗位。 (国)

巴基斯坦计划采购先进武装直升机 由于缺乏性能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巴基斯坦军方在与阿富汗接壤的部落区进行围剿塔利班行动时遇到很大阻力。加之美国故意在重要装备销售上“卡脖子”,伊斯兰堡正考虑从俄罗斯引进包括新型武装直升机在内的相关装备。俄罗斯曾向巴陆军出口米—17运输直升机,但巴军之前并没有从俄罗斯购买专用武装直升机的计划。据巴基斯坦防务专家哈里斯·汗透露,巴军方对俄制米—28N“夜空猎手”武装直升机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稳妥起见,巴军方也表示希望引进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TAI)生产的T—129武装直升机,以取代装备多年的美制AH—1F“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但TAI的发言人强调,T—129不可能在2015年之前交付,且该机将优先确保土国内订单,其出口还需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批准。 (国)

海 军 舰 艇

韩国海军第3艘“宙斯盾”驱逐舰服役 该舰被命名为“西厓柳成龙”号,再经过9个月的测试训练,计划于2013年中期实战部署。韩海军表示,“西厓柳成龙”舰的实战部署将强化海军海上机动部队的战略能力。该舰的总造价高达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7亿元),占韩国一年国防预算的4%。韩国目前已拥有2艘“宙斯盾”驱逐舰,分别是“世宗大王”号和“栗谷李珥”号。韩国军方最近有人指出,韩国应当确保拥有6~8艘“宙斯盾”舰,以打造战略机动舰队。此外,韩国《国防改革基本计划(2012—2030)》也确定进一步增强海军力量,在2015年创建济州海军基地和潜艇司令部,参与联合国维和以及拱卫韩国海洋领土主权。 (志)

俄罗斯将研发与“宙斯盾”匹敌的导弹防御系统 一名俄罗斯高级国防工业官员近日表示,俄罗斯准备启动一项类似于美国“宙斯盾”的海基导弹防御项目。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国家国防合同部的负责人谢尔莫夫表示,开发新型导弹防御系统的任务已经分配给了国防工业部门。他表示,“宙斯盾”系统的模拟工作目前正在由PVO阿尔玛兹—安泰公司下属公司负责具体执行。 (志)

俄罗斯第4艘21631型轻护舰铺设龙骨 该舰被命名为“格拉吉·斯维亚日斯克”号,其铺设龙骨庆祝仪式于2012年8月29日在俄罗斯泽廖诺多利斯克造船厂举行。21631型轻护舰装备了最新的雷达系统、导弹、舰炮武器和防空武器系统,其排水量几乎是21630型的两倍,舰长75米,宽11米,吃水2.5米,标准排水量949吨,航速25节。该级舰计划建造5艘。 (志)

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艘45型驱逐舰“邓肯”号首次海试 英国皇家海军第6艘也是最后一艘45型“勇敢”级防空驱逐舰“邓肯”号已于8月31日离开船厂,在苏格兰西海岸开始第一阶段的海试。在为期三周的海试中,BAE系统公司建造的“邓肯”号将对其动力和推进系统进行演示验证。45型驱逐舰的前3艘舰已经在皇家海军服役,第4艘也已经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在舰队执行任务。第5艘已经成功完成第二阶段和最后阶段的海试,将于2013年早些时候开始服役。而排水量为7500吨的“邓肯”号驱逐舰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服役。 (志)

越南向俄罗斯采购的首艘“基洛”级636型潜艇下水 该艇是越南订购的6艘潜艇中的首艇。2009年12月,越南总理阮晋勇宣布双方签署了6艘潜艇采购合同,价值近20亿美元。俄方相关人士表示,首艇在下水后很快将进行海试,计划于2012年年底交付越南。全部6艘潜艇将于2016年前交付。 (志)

地 面 车 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继续研制JLTV联合轻型战术车 该公司已从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获得价值6500万美元的工程制造与发展合同,继续研制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该公司在已通过了政府测试的样车基础上进行优化,保留了样车的防护性能、机动能力、可运输性以及可靠性,显著降低了车辆的重量和成本。

根据合同,该公司将在12~14个月内交付22辆样车,并进行为期27个月的性能测试。主要型号包括运送方舱型 (JLTV—UTL),2座;通用型(JLTV—GP),4座,可携带士兵、弹药和少量给养。

该样车使用价格更低的材料,燃油效率更高,后勤支援成本也更低,因此其可负担能力更强。该车提高了人员安全性,达到并超过了目前服役的防地雷车的防高爆冲击的标准。并且,该车已经证明可以由直升机吊运。 (励)

美国海军陆战队将测试AMV8×8人员输送车 为此,已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350万美元合同,目的是测试和验证该公司的“浩劫”8×8运输车,时间为8个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在两栖车辆测试场验证该车两栖作战性能,并评估该车的防护性能。

该公司的“浩劫” 8×8人员输送车由帕特里亚地面系统公司的8×8装甲模块车发展而来,后者已装备欧洲6个国家,并被部署在阿富汗。 (励)

俄罗斯伞降部队使用新型120毫米迫击炮进行实弹演习 来自俄罗斯南部军区的空中突击旅操作新型120毫米半自动迫击炮进行实弹发射,共实施了30次发射,射程在800~8000米。

该迫击炮名为“诺娜”—M1,为120毫米后膛装填线膛牵引迫击炮,具备高精度和高射速特点,使用高爆迫击炮弹。该炮可由运输机用伞降平台空投,编有5人炮班。该炮可使用现有的120毫米线膛炮炮弹,能够摧毁200~12000米距离上的目标。该旅自2011年年底接收该迫击炮。 (励)

印度将与俄罗斯联合生产“龙卷风”火箭炮弹药 军械厂委员会已签署成立合资公司的谅解备忘录。根据两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合资公司用从俄罗斯获得的技术生产5种型号的“龙卷风”火箭弹。该火箭弹的技术更加先进,射程达到了70~80千米。在实现“龙卷风”火箭弹国产化之后,印度生产先进火箭炮系统的水平将达到新的高度。 (励)

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订购2门Mk110舰炮 BAE系统公司已经获得2000万美元的合同,为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提供2门57毫米Mk 110 MOD 0舰炮。该炮将作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和海军训练设施,训练水兵操炮及维修技能。

该炮目前已装备到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海岸巡逻艇以及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上,系统的射速为220发/分钟,射程达到17千米,该炮为全自动炮,能够迅速在不同类型弹药间选择。该公司计划在2014年12月交付这2门火炮,并将在之后的3年内提供工程支持。 (励)

弹药及电子

“杰达姆”—ER增程制导炸弹完成首次实弹测试 该制导炸弹使用了附加增程弹翼,射程是普通“杰达姆”炸弹的3倍,试验中达到40千米。

“杰达姆”—ER由波音公司与澳大利亚共和公司联合研制,弹重227千克,特点是使用模块弹翼折叠组件,飞行时可打开。除此之外,该弹还使用激光导引头。在澳大利亚共和公司的能力和技术演示计划中,该弹翼是首次综合“杰达姆”炸弹上。

根据2011年签署的合同,首先由波音公司为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生产和综合JDAM—ER弹翼组件,之后该弹翼将在澳大利亚生产,后者的首次交付时间为2015年年初。 (云)

美国海军开始JSOW C—1联合防区外武器的综合测试 在测试中,海军设置了两个移动舰船作为目标(一大和一小)。海军的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机携带JSOW C—1导弹,在发射武器之前,该机首先瞄准了小型舰船,并将武器的控制权交给了第二架“超级大黄蜂”。在第一架飞机发射导弹后,第二架飞机负责控制导弹飞向90千米外做机动行驶的小型舰船。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第二架飞机又控制导弹重新瞄准了同样做机动行驶的大型舰船。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将追踪信息和炸弹指示状态信息回传给控制飞机,并成功命中大型舰船。测试试验验证了JSOW C—1具备控制、更新数据、重新瞄准目标的独特能力。

JSOW C—1计划在2013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云)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继续为美国陆军生产“萨德”武器系统部件 该公司已经获得1.5亿美元合同,为美国陆军生产“萨德”末端高空区域防御武器系统的发射车、火控及通信设备。

根据合同,该公司将生产12辆导弹发射车、2部火控和通信设备以及相关的支援设备。这些发射车有6辆将装备第5“萨德”导弹连,另外,第1和第2“萨德”导弹连各获得3部发射车。美陆军的所有“萨德”导弹连将达到每连有6部发射车的标准配置。设备交付的完成时间定于2015年。 (云)

F—35B首次完成机载武器分离测试 在测试中,编号为BF—3的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机在1280米高度、以740千米/时的速度进行了454公斤GBU—32“杰达姆”制导炸弹的分离试验。测试检验了武器从携载系统分离动作是否正确,以及从飞机分离后的飞离弹道。测试中,飞机及地面设施监视系统收集了试验数据。

这是F—35B飞机首次从内置武器舱实施武器分离试验,同时也是各型F—35首次实施的机载武器分离试验。这标志着F—35已经开始验证部署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以及飞行员与空中或地面的敌人交战的能力。 (云)

德国订购RBS15 Mk3反舰导弹 合同金额为2486万美元,另包括1228万美元的备选合同。计划在2014年到2016年交付。该导弹由萨伯公司研制,为重型面对面导弹,射程超过200千米,并可以攻击地面目标。 (云)

“米兹”多功能火控雷达完成综合与测试 “米兹”多功能雷达(MFCR)首次与“米兹”管理车及发射车完成综合,并在意大利的某空军基地进行测试。

一系列综合测试显示,“米兹”战术作战中心能够控制MFCR雷达与发射车协调工作,前者演示了一些关键的功能,包括360°目标捕获与追踪。MFCR目前已经空运至白沙导弹靶场,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拦截试验。

MFCR为X波段、固态相控阵雷达,使用部件级收发模块,具备精确追踪、宽频带识别及分类的能力。为了能够快速部署,MFCR可提供火控和临时监视能力,直到监视雷达加入网络为止。MFCR使用主波束进行上、下行链路的导弹通信,采用敌我识别和分类的能力更强的、先进的模式5敌我识别子系统。MFCR具备即插即战的功能。 (云)

俄罗斯PAK FA隐身战机测试新的X波段雷达 该雷达为机载主动相控阵雷达,安装在T—50—3样机上。在地面和飞行测试中,该雷达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优于俄罗斯现役的最先进的雷达。另外经证实,新型隐身飞机的光学通道测试也已经开始。

该雷达由提赫米诺夫科学研究所研制,基于AFAR雷达,后者在俄罗斯首次采用新的作战模式。它增加了目标探测的距离,可同时进行空空、空地以及对单个或机群目标识别和分类模式作战。并且该雷达在确保通信和电子对抗的同时可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同时攻击多个目标。(云)

美国陆军订购13000多部新型电台 通用动力C4系统公司已获得订购合同,合同金额为5390万美元,为美国陆军提供联合战术电台系统(JTRS)的手持式、单人携带的、小型组件(HMS)AN/PRC—154电台及附件。根据陆军的这项“能力部件”13计划,陆军将购买JTRS HMS AN/PRC—154“步枪手”和AN/PRC—155“曼派克”网络电台,并将于2012年10月交付给步兵旅作战小组。该计划将为士兵装备整套的网络部件、相关的设备和软件,使网络语音和数据传输能力达到战术的边缘,甚至是部队在战场上移动时。

AN/PRC—154使士兵在战场上能够进行移动语音、视频以及数据通信。AN/PRC—155是唯一成功演示了所有3种转换生成的政府波形的JTRS电台。这些波形包括:士兵电台波形、宽带网络波形、移动用户目标系统卫星通信波形。该电台能够与传统电台互操作。 (云)

轻 武 器

康斯堡公司获得美国陆军下一阶段通用遥控武器站合同 从而继续为美国陆军提供M153通用遥控武器站(CROWS)及相关技术保障服务。该框架协议为期5年,价值达9.7亿美元。康斯堡公司已获得该框架协议下的第一笔订单,金额为910万美元。自2007年起,康斯堡公司就开始为美国陆军通用遥控武器站项目提供遥控武器站。M153是美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多的武器站,已达一万余套。除美国外,康斯堡公司还为其他16个国家提供遥控武器站。康斯堡公司称,该框架协议的签订表明美国陆军对M153的信赖,也证明M153是一种高效的遥控武器站。 (志)

美国陆军推出紧凑型M110半自动狙击步枪 与M110半自动狙击系统相比,该枪更短、重量更轻。4年前,M110半自动狙击系统开始装备美国陆军,首次实战是在伊拉克战场,之后还部署到阿富汗。紧凑型M110半自动狙击系统采用折叠枪托和可拆卸式消焰器,以使全枪长缩短到910毫米,空枪质量减轻到4.1千克,可满足步兵部队中狙击手对紧凑型狙击步枪的需求,而非专业狙击分队。 (志)

美军为“鱼鹰”倾转旋翼机装配新型6管航空机枪 近日,美国第24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为其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配装射速高达3000发/分的新型航空机枪,并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这种新型航空机枪是GAU—17式“米尼冈”7.62毫米航空机枪的变型,可安装在机腹位置。GAU—17航空机枪的射程超过1500米,通过使用安装在飞机内部类似视频游戏的界面进行遥控操作。而之前美军通常将该武器系统安装在机身斜后方,使得炮手的视线和射界都受到了限制。 (志)

航空航天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美国自实施技术出口管制以来,不断限制中国高新技术贸易发展。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政后期,美国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受此影响,中国高新技术贸易面临核心技术获取难度大、国际合作门槛高等问题。为此,应从创建跨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强化新出口管制法应用、构建基于RCEP的新合作模式、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模式等方面着手,推动高新技术贸易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出口管制;高新技术;新动向;贸易制裁

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历了井喷式发展,有赶超美国之势。而美国利用技术出口管制打压中国高新技术贸易的行径已不是首次。早在2018年,美国就针对出口至中国的电子、通信、传感器等高新技术产品实施管制措施,并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不合理打压。随后,美国一直致力于更新和调整技术出口管制条例。2020年2月,美国政府将“地理空间图像自动分析软件”列入管制范围,这一更新是首次针对具体高新技术领域发起的专项管制。2020年4月,美国再一次宣布更新技术出口管制条例,阻止军用武器、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品销往中国。此次技术出口管制还要求美国企业出口到中国的所有产品与技术需征得美国政府同意,这一举动无疑对中国高新技术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一、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新动向

(一)技术出口管制领域持续扩容

中美经贸交恶以来,美国多次非特指地扩大技术出口管制的范畴。2018年,计算机、通信、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被美国纳入出口管制清单。2019年,AI技术、量子计算、芯片技术、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的前沿高新技术也进入美国的管制清单。2020年1-6月,为防止核心技术落入与本国竞争的国家,美国先后增加对本国半导体、传感器、数控工具、军民两用及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同年9月,美国又将仪器、机械、材料加工、激光等技术纳入到出口管制名单。同年12月,美国将以5G为核心的通信技术、安防技术、声纹技术以及其他监测电信服务的软件技术纳入出口管制“黑名单”(详见表1)。由此看来,美国技术出口管制范围正不断扩大,加大中国及其他国家获取美国技术难度。

(二)技术出口管制申报要求显著抬高

在技术出口管制不断更新变化过程中,美国政府逐步抬高技术出口的申报要求。2019年之前,美国对价值低于2500美元的出口货物免于进行EEI备案(需要出口许可证的产品除外)。其中,一些作为民用的技术如集成电路、电信设备与雷达也无需进行备案,对于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且不利于本国产业发展的技术,在进行EEI备案时也可免于填报ECCN编码。而在2019年12月,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要求凡是出口到中国、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的技术,无论价值高低,不管是民用或军用,都需进行EEI备案。除非该项技术符合国际组织、国际公约的许可证例外规定,才可免于备案与编码。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要求即使出口的物项不需要任何许可证,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必须填报正确的ECCN编码。美国政府这一行为使得技术出口管制更为自由,可以随时对中国、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等国的技术进出口进行打压,进一步提高美国对于技术出口管制的申报要求。

(三)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逐渐加严

美国政府特别是特朗普后期对于技术出口管制的审查力度逐渐严格,主要表现在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升级两方面。2018年3月,《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将现有管制条例纳入其中,并未特别针对某项技术展开审查。同年9月,特朗普政府将《出口管制条例》与《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相结合,形成双重审查体系,加严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该体系特别要求总统部、商务部、国务院与能源部等联合识别美国技术出口,加大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2019年,特朗普政府将《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正式纳入法律范畴。该法不仅新增技术出口管制范围,还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对该技术的出口、再出口或转让建立专门管制要求。一旦发现出口的技术存在潜在危险,必须第一时间叫停。这反映出修订后的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加大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此外,2020年4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发布新规,要求将威胁国家安全的相关产品加强出口管理,并对出口到特定目的地的产品加强备案与许可证监管。由此足以看出,美国针对技术出口管制的法律法规不断升级,表明特朗普后期对于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趋渐严格。

二、中国高新技术贸易受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新规的影响

(一)加大产品核心技术获取难度

美国出台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全方位对华实施技术封锁,限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美国先进技术与新兴技术。期间,美国加大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关键技术”的审查,新增禁止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2019年美国新增对“新兴技术”出口管制,继续加大技术出口管制力度,并在相关条款中指明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做出限制。且《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明确提到,禁止美国所有政府部门使用华为、中兴等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2020年9月15日,美国正式公布芯片禁令,表明任何使用本国技术与设备的企业未经允许,禁止向华为出口芯片。在航天航空相关技术产品方面,美国再次加大该技术获取难度,禁止相关核心技术出口中国。截至2019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航空航天产品比例为60%(图1)。

(二)阻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贸易活动

由于美国不断扩大技术出口管制领域,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贸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限制。2018年8月1日,美国工业安全局(英文简称BIS)颁布《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簡称ECRA)。随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态度愈发强硬,不断从高科技人才、学术交流及签证方面阻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与美国展开贸易往来活动。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巨大成效,导致美国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高新技术贸易的打压力度。2019年5月15日,美国政府正式授权签署《确保信息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安全》行政法案,明令禁止美国高新技术企业使用影响本国安全的通信技术服务。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59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由此中芯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此举不仅造成公司内部长期运营受阻,还对10nm以下先进工艺研发产生重大阻碍。而且,美国作为科技强国一直以输出者身份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但其接二连三的技术管制措施严重阻滞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正常对外贸易活动。

(三)提高技术研发国际合作门槛

伴随中国科研技术突破与国际地位提高,技术研发合作门槛逐渐成为国际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研发的新借口与新动向,严重挤压中国与他国高新技术贸易的合作空间。为加大技术出口管制力度,美国联合其他发达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该协定提高了军用物品、技术转让的监督与控制能力,导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与他国合作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高新技术研发国际合作的典型性门槛。早在1996年,《瓦森纳协定》签署后虽未对中国参与国际技术研发有过多限制,但中国也无法直接获取国外先进的军事技术。伴随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政府开始试图利用该协定制约中国高新技术贸易。2018年4月6日,美国利用《瓦森纳协定》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兴通讯开展半导体业务合作。此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多次修改该法令,使其逐渐成为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管制的“指导性文件”。2021年初,为遏制中国AI与半导体科技的强势发展劲头,美国再度联合他国重启《瓦森纳协议》。其中,尼康、ASML、Applied Materials、佳能、泛林半导体这些关键技术产品供应源将正式被冻结,这使得中国参与国际半导体研发再次遭到阻碍,大大提高技术研发国际合作门槛,进而对中国高新技术贸易形成“锁喉”之势。

(四)冲击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

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设计与核心技术研发等环节,而核心技术研发是其中最重要环节之一。一旦产业链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产品产业链及产业链上的国家。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冲击本土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美国针对中国实施的技术出口管制从源头上切断核心技术与产品的供应,使得中国部分主营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例如,以出口较多的华为手机为例,其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芯片、存储器及其他零部件的生產与进口。以上部分产品需从美国进口,而美国限制了芯片及其他核心产品出口至中国,这使得中国手机生产陷入瓶颈,严重冲击了该产品产业链,极大阻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冲击在华投资建厂的国外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近年来,诸多海外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以利用中国资源促进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由于美国技术出口管制,部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企业不得不进行迁移,以避免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对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造成影响。例如,在中国投资建厂的英国巴威尔企业,由于受限于美国技术出口管制,企业无法获取一些产品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只能将生产线迁往不受限制地俄罗斯。由此看来,美国技术出口管制会冲击本土与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不利于中国高新技术贸易的稳定发展。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一)创建跨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

为突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高新技术“锁喉”危机,中国高新技术行业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创建跨境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中心,以在“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展开重点攻关。首先,整合国内外双渠道技术资源。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应立足于自身资源,重点选取“一带一路”沿线技术实力较强国家,整合双边技术、综合服务、设备等资源,为构建海外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奠定基础。其次,构建跨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在资源集聚基础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可增加国外技术专利申请量,以团体模式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最终建立专属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孵化中心。最后,完善孵化中心高新技术服务体系。在跨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内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应与海外企业联合,就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研发与技术认证等环节提供点对点帮扶,保障企业在技术研发后及时获得有效认证,提升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国际认可度。综上,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球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可以促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外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打破美国对华产品核心技术的封锁与管制。

(二)强化新出口管制法应用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虽严重阻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但也倒逼中国更加重视技术自主自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避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受制于人,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身研发与创新能力,进而同其他国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技术外贸合作关系。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并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出口管制工作开始得到强有力法律支撑,这极大维护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贸易的安全与利益。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新出口管制法应用,保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顺利开展海外贸易。一方面,海关部门应不断创新完善区域内技术出口管制法律条款,减轻当地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针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管制,财政部门要对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保证中国与他国高新技术企业间正常贸易往来。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可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专项补贴措施,增设多种奖励项目激励企业、个人积极投入中国高新技术创新发展当中,为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贸易保驾护航。

(三)构建基于RCEP的新合作模式

2020年11月15日,中国、东盟十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简称RCEP)。基于此,针对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的高合作门槛,中国要通过RCEP不断创新与他国高新技术合作的新模式,以突破发达国家带来的高新技术枷锁。首先,加快构建基于RCEP的“经济区域化+X”合作模式。RCEP作为经济体量较大的区域经济制度,在市场空间、规则方面将会吸收更多成员加入,由此应不断积极拓展中国与他国展开高新技术研发合作的新路径与新渠道。其次,创新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系统。RCEP不仅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区域经济伙伴间的联系,还促使中国加速自我调整及不断对接国际规则规范,为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合作与竞争形成新优势。最后,构建中国与他国间双边关税减让合作模式。例如,RCEP的最终签署促成中国与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合作模式,这对于保证中日双边经济关系、加速高新技术贸易合作提供重要基础作用。

(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模式

“链长制”是指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其他部门负责配合,协同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模式。2021年3月,重庆高新区按照“链长制”实施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设计,使其成为全国一流高新技术领军企业。面对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产品产业链。第一,升级链。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把当前的产业链进行升级,即由中低端向高端升级,由低附加值阶段向高附加值阶段升级。具体而言,高新技术企业应不断升级加工制造设备,吸引大量关键人才,为关键零部件与中间产品生产奠定基础。第二,防断链。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要想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需要在关键产品与环节上与发达国家实现精准合作,并尽早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国产化,防止产业链出现断链现象。第三,补短链、强长链。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部分产业链与供应链存在短板,且依赖国外的情况较为严重。为此,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应尽快补齐短板,在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同时,提高既有产能、质量与技术水平,争取在补短链的同时把我国的长链做好加强。第四,建新链。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应通过引进外资或贸易转让等方式加入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构建属于自己主导的产业链,加强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的供需。

参考文献:

[1]周原.欧美贸易救济调查新动向对我国3C企业对外经贸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20(5):44-47.

[2]搜狐网.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将发生三大变革,军民两用清单调整越来越常态化. [EB/OL].https://www.sohu.com/a/242934414 _284463.[2018-07-24].

[3]由军强.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改革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20(5):20-23.

[4]搜狐网.美国出口管制体系概览.[EB/OL].https://www.sohu.com /a/280637550_693202.[2018-12- 09].

航空航天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美国南部地区高等教育概况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管辖范围覆盖美国南部地区(Southern United states,American South,简称“美南地区”)8个州(包括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俄克拉荷马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和1个联邦领地波多黎各。其中,得克萨斯州是资源和教育大州,佛罗里达州和佐治亚州经济较为活跃,教育也比较发达。休斯敦一达拉斯一奥斯汀三角地带坐落着得州医学中心、莱斯大学、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南卫理公会大学和得州农工大学:亚特兰大地区汇集着艾莫蕾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佐治亚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美国国家疾病预控中心、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美国《高等教育周刊》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区所辖地区共有高校839所,其中得克萨斯州214所,佛罗里达州174所,佐治亚州134所,路易斯安那州86所,亚拉巴马州65所,俄克拉荷马州57所,阿肯色州49所,密西西比州41所,波多黎各19所。

根据201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大学排行榜,进入美国大学排名的197所大学中,有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区大学30所,依次为莱斯大学(17位)、艾莫蕾大学(20位)、佐治亚理工学院(35位)、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45位)、迈阿密大学(47位)、杜兰大学(5l位)、佛罗里达大学(53位)、南卫理公会大学(56位)、佐治亚大学(56位)、得州农工大学(63位)、贝勒大学/亚拉巴马大学(79位)、奥本大学(85位)、陶萨大学(93位)、得州基督教大学(99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萨姆佛德大学(104位)、俄克拉荷马大学(11l位)、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124位)、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阿肯色大学(132位)、密西西比大学/得州大学达拉斯分校(143位)、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151位)、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得州理工大学(159位)、中佛罗里达大学/亚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179位)、南佛罗里达大学(183位)。

美南地区多所大学都在全美大学专业排行中领先,如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化工、土木工程、环境与卫生、教育管理与监督等30余个专业中名列全美前10名,其中石油工程、财会、档案与遗产专业名列全美排名第一:佐治亚理工大学有生物医学、航天航空、环境与卫生等十余个专业名列全美专业排名前10名,其中工程与制造专业全美排名第一;得州农业大学有石油工程、工业与制造、航空航天等近十个专业进入全美专业排名前10名。

设在休斯敦的得州医学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联合体,其中得州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得州大学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贝勒医学院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医学研究机构。得州医学中心的许多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如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学、分子生物学儿科等。这里诞生了许多美国和世界第一:美国和世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分别于1 968年和1969年在这里完成;世界上第一个空中急救中心在这里诞生,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空中急救中心;钻-60系统开创了放疗的先河。

二、美南地区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美南地区大多为石油化工和农业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和稳定,泡沫经济较少。该地区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也呈现出注重实效和相对稳定的特点。尤其是较为开放的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和佐治亚州,与中国开展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比较活跃。

1.美南地区与中国的主要教育合作项目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门户开放》最新数据统计,2009-2010年度,在美国持F-I签证(全时学习的外籍学生的非移民签证)的中国学生为127628名,其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区有中国学生17580名,约占1/7。领区中国学生在各州的分布如下:得克萨斯州7132名,佛罗里达州3358名,佐治亚州2590名,亚拉巴马州1446名,路易斯安那州1175名,俄克拉荷马州947名,密西西比州537名,阿肯色州395名。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区大多数高校与中国院校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如杜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地湿地研究,莱斯大学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中美环发中心,佐治亚理工学院、艾莫雷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建工学院,俄克拉荷马大学与云南大学合作,密西西比大学与青岛大学合作开展语言培训项目等。其中,合作时间长、涉及领域广和投入力度较大的有以下几所大学。

(1)莱斯大学

莱斯大学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的中美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简称“中美环发中心”)于2007年3月在莱斯大学正式成立;2008年3月,中美环发中心在南开大学成立。作为中美两国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工业、企业之间联系和交流的平台,中美环发中心成立以来,在中美两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双方合作申请课题和项目10余项,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换学生十几人。

莱斯大学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大学量子物质国际合作中心。2006年10月,美国菜斯大学与浙江大学在杭州联合召开量子物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7月,双方校长在杭州签署合作成立杭州量子物质国际合作中心备忘录;2008年10月,浙江大学量子物质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一个以增强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机构,每年资助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学家在浙江大学进行科研工作,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2)佐治亚理工学院

佐治亚理工学院/艾莫雷大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工学院。2006年2月,北京大学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亚特兰大签署了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意向书;同年底,佐治亚理工与艾莫雷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与成立不久的北大生物医学工程系举办联席教授会议,商讨建立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意向;2009年8月,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材料系与北京大学商讨建立纳米材料系的意向。2009年秋季入学时,两地三校的生物医学工程系有10名学生同时开始攻读三校的联合博士学位。

佐治亚理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于2006年5月合作开设双硕士学位教育合作项目。此项目面向上海交大在读硕士生和拟申请上海交大研究生的学生,对专业没有要求。在满足上海交大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学位要求后,学生将获得上海交大的硕士学位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工业工程专业(物流方向)硕士学位。另外,佐治亚理工学院与上海交大合作举办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双硕士研究生项目2010年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每期招收50名学生。

(3)杜兰大学

杜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进行湿地研究。2008年12月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双方七对绿色合作伙伴签署了《关于建立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书》。华东师范大学与杜兰大学的湿

地研究是其中之一,两校的合作被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称作中美合作的范例。

1997年,杜兰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美中能源环境技术中心,该中心由美国能源部、环境保护署和中国科技部资助。中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美国清洁能源技术的竞争力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并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来保护地区和全球的环境,尤其是发电、输电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煤技术,它通过高效的、负责任的能源生产和应用来促进环境的改善,减少中国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并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4)佐治亚大学

佐治亚大学与无锡疾病预控中心合建公共卫生国际合作中心。2008年12月,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无锡疾病预控中心双方负责人就教育培训、科研合作等事宜进行磋商,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2009年10月,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互派专业人员,开展科研合作。

此外,得州农工大学中美关系研讨会于2003年由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发起,现在已经举办四届,每届都有上百名政府官员、高校、企业及军事部门的领导出席,为两国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乃至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一莱斯大学领导高级研修班于2007年在莱斯大学举办。该班25名成员都是中国“985工程”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和国内有关部局的领导。中美双方围绕大学的使命、定位、发展战略、校长的职能、师资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以及资金筹措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许多领域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除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外,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

区不少中学也与中国建立了联系。休斯敦与北京海淀区

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其中包括休斯敦最有名的私立圣约

翰高中和公立布莱尔高中。休斯敦的拉玛高中与大连二

十四中建立并保持着二十几年的交流关系。休斯敦的西

界高中与黑龙江省建立了合作关系。俄克拉荷马与四川

的6所中学建立了姊妹关系。四川与休斯敦国际友人组

织建立了中学生交流关系,四川每年选派300多名初高

中学生赴美进行三周的夏令营活动。

2010年,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区十几位美国大学校长访华,其中包括佐治亚理工学院校长彼得森、艾莫蕾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刘易斯、杜兰大学前任校长柯利、佐治亚州立大学校长贝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校长罗森博格、休斯敦大学校长科特尔。

2.汉语教学与孔子学院建设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区已经有孔子学院11所,依建立先后分别是俄克拉荷马大学、中阿肯色大学、得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南佛罗里达大学、特洛伊大学、得州农工大学、亚特兰大、肯尼索州立大学、得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达德学院和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杜兰大学、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南部大学联盟、厄尔帕索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已经申报孔子学院。

在今年举办的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领区推荐的选手魏柯和沙若龙均获得各比赛一等奖。

四、美南地区与中国教育合作交流

面临的挑战建设

1.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美关系的深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地位的提升,美南地区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合作愿望都在加强,也可以说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然而,美南地区和中国的教育交流还存在一些困难。由于传统和地缘因素,有些州或者说有些院校仍然对文化传统有依赖关系的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交流比较积极和活跃,如佛罗里达州与古巴的交流,得克萨斯州与墨西哥的交流,路易斯安那州与法国的交流;美国政府也在逐步加大在教育中的参与力度,利用交流合作项目推动与中东、南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交流,弥补自身的不足,寻求一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制衡中国的发展:另外,有些地方院校只关心学校与区域的发展与联系,对国际交流和外界不关心。

2.对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建议

中国逐步从一个教育输出国转变为教育输入国,我们应当未雨绸缪,作好准备,加强宣传力度,吸引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在中美教育合作与交流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方面,美国的特色是小政府、大社会,美国的大学本身就是—个社会,与国内和国外甚至国际机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和联系,也是一些机构投资和发展的舞台。我们建议,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专长,拨出专款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院校与美国高校建立长期合作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科发展,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第二.在与美国的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方面,美国中小学教育近年来借鉴中国和亚洲等国的长处,对数学和科学教育进行了一些列课程和师资改革;美国的著名私立院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方式,是培养美国精英的摇篮。我们建议设立中小学项目基金,重点支持国内中小学跟国外著名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项目,提升我国的中小学办学理念和方式;同时,鼓励有能力的中,_、学到国外办学或办双语学校。

(作者单位: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教育组)

编辑 张力玮

航空航天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高校定向运动的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实践,可以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创新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引导下,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途径。

定向运动是一项集智能与体能于一体的时尚运动,在国际上被称为“智者”的运动。定向运动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扩展,把原有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中,从而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的格式,这不仅符合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能有效地将课堂学习与课外相结合,提高体育锻炼效率,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1]。

本文通过对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探索出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作用,使定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完整,功能更完备。

一、定向运动课程的课程设计

(一)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和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五个模块来呈现,即理论模块、校园定向模块、百米定向模块、团队定向模块、积分定向模块。

课外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参加各类定向教学比赛、网络课堂来实现。

(二)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采用分班与合班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课外自主学习采用网上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网络课堂为学生开展定向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外参加各种定向比赛,锻炼体能,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欣赏高水平的定向比赛,拓展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教师进行互动。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本研究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在定向运动选项课班随机抽取120名学生(其中女生50人)作为实验组,在不同公共体育选项课中随机抽取篮球、乒乓球、健美操、散手选项课的学生120人(其中女生50人)作为对照组。实验时间为16周。实验开始时间为本学期的第一周,结束时间为本学期的最后一周。第一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实際情况,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调查问卷,确保问卷的回收率达到百分之百。

(二)实验工具

采用身体测量法,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50米跑、立定跳远、体前屈测试等作为学生身体素质指标。

采用毛建荣(2003)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该量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的,包括八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由不同的问题项目组成:行为习惯(10)、目标态度(12)、行为认知(7)、情感体验(10)、主观标准(7)、行为控制感(8)、行为态度(8)、行为意向(8),整个量表由70个项目组成。《锻炼态度量表》每个项目采用1—5分进行统计,得分最高,说明该指标效果越好,量表能够较好地反映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三)实验方法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了解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初始状况,同时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两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初始水平。

实验中,实验组在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向运动课程的学习,对照组进行篮球、乒乓球、健美操、散手的常规学习。

实验结束后,再次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测查,并进行身体素质测试。

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和Excel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均进行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50米跑、立定跳远、体前屈测试等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无明显差异。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填写的《锻炼态度量表》数据显示,无明显差异。

(三)通过对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均有一定的提高。

1.实验后实验组的男女生除体前屈测试,1000米(女生800米)、50米跑、立定跳远三项测试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1000米(女生800米)测试结果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在实验前后比较有明显提高,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定向运动课程对于学生的耐力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2.实验后对照组的男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的指标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提高的幅度远远低于实验组的成绩。

(四)通过学生《锻炼态度量表》数据分析,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测试结果表明,定向运动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喜爱体育课的程度、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课外关注和课外自主体育学习的程度,并能有效降低厌恶体育学习的程度。

四、讨论与分析

(一)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把传统的、严肃的课堂变成活跃的、互动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个性,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微信平台、网络平台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更新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微信平台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形成交互式学习。网络课堂上展现的各种多媒体内容将会增强学生感官的效应,可以将以往形式单一、直线展开的体育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

(三)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社团活动、定向运动比赛、网络平台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练、赛融为一体,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锻炼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将课外活动评价也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体育成绩的稳定提升,也可实现学生体育能力的持续增长,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郭孝平.定向运动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

[2]奚明秋.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01).

[3]张惠红.“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单位:赵晓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赵磊 沈阳市童晖小学)

上一篇:航空航天科技论文下一篇:航空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