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18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日益落实,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的今天,高速公路的发展壮大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只有让高速公路事业在我国发展壮大,才能够让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国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才能够让市场足够满足人民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而要使公路事业发展壮大,就必须从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抓起。本文将就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速公路 通信系统 管理 维护

1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是贯通了整个高速公路工程的。而高速公路事业,则是衔接着各地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的一个关键点。只有做好了高速公路事业,才能够使经济的市场化得到更进一步的落实,才能让“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国策不流于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趋于性的竞争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让高速公路事业发展壮大起来,已经是国家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举措了。要想做好高速公路事业,让高速公路事业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让其系统更为完备。而要让其系统更为完备,就必须从其通信系统开始抓起。由于高速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也渐趋高压化了,这就给高速公路带来了许多的不定性因素,其通信系统即使在整个公路工程完工后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在投入使用后,也往往会因为各方各面的原因而造成一定的损伤。这就奠定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管理与维护的重要地位。只有做到合理、精准、实时地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质量,才能够让高速公路更为贴近人们的需求,才能够让高速公路的整个系统更加完备。

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管理与维护措施

通信维护是通信管理最重要的内容。通信系统的设备构成较为复杂,各种设备的具体维护内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给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注重维护工作的科学性,认认真真地做好维护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通信畅通就有保证。

2.1 高速公路专用通信网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尽快联网,为信息化打好基础

我们应该认识到要使高速公路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作用,高速公路必须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水平,而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基础就是完整、可靠的通信网络,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是分段建设,通信系统未形成网络,不利于今后的联网,因此高速公路专用通信联网势在必行,在建设前期,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分步实施,区域联网、跨区域联网、跨行业联网,为交通信息化打好基础。

2.2 对已建高速公路应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对新建高速公路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在世界上史无前例,但道路信息化水平不高,现阶段交通量也不大,利用率较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量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为了发挥高速公路的优势和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对已建高速公路进行改造,挖掘潜能,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并对新建高速公路要充分考慮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按需建设、分步实施。

2.3 按实际需求考虑高速公路通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建设

交通管理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应高瞻远瞩。建议部主管部门及时制定交通信息化有关技术、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标准和规范,一切有依有据。可委托部通信中心联合部属科研院及相关企业及时制定和修订相关规则,组织相关专题研讨会,为制定政策等献计献策,提供有力依据;按实际需求考虑高速公路通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建设。另建议主管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投入,重点在智能交通的相关研究、产业化、建设的招投标管理,市场准入制的落实和监督,质量与安全的结合,信用评估制的实施等,使之良性竞争促发展,让基础设施真正发挥投资效益,质量更上新台阶。

3 结语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为了满足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为了实现高速公路“高效、快速、安全”这一目标提供必要保障。而如何使整个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不仅决定于系统各项设备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我们对维护管理工作的认识、方法、力度和水平。现代化维护管理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占用人员多,因此,我们在日常维护管理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维护管理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加以解决改进,充分发挥系统本身的优势,更好的为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超忠.浅谈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的管理[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3-07-11.

[2]单洪海,马春凤,魏红素.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09-05.

[3]王教宏.浅析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现代化维护管理[J].工程技术,2010-10-25.

作者简介:胡凯峰(1981-),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机电、通信)。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通信行业背景,并在分析目前通信企业的预算管理的内涵、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采取的改善对策,从预算管理体系、人员专业水平及管理方法等多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对通信企业如何完善预算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通信运营企业;预算管理;管理体系;人员专业水平;管理方法 文献标识码:A

当中国通信行业还是“政企一体制”管理体制的时候,通信运营企业对预算管理几乎没有概念,很少关注市场需求,而是根据往年的数据进行稍许提高来制定预算目标。随着通信行业进行了重组改建,原有垄断格局的打破,现在形成了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互相竞争模式,加上网络3G技术的突破,使得预算管理逐渐建立。预算管理是通过将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行预先分解安排来指导企业内部合理运作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而面对通信运营行业重组改建与市场经济竞争的双重冲击下,过去老旧的预算管理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通信企业必须突破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才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与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下面本文就中国通信运营企业当下预算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几点改进建议,以便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完善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预算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1.1 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是依据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内各部门、单位进行相应的预算规划,分配、控制、协调、考核其财务与非财务资源,通过对部门或单位经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业绩的考核与评估来确保企业达成最终目标的一系列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关键的环节,在合理的预算制定下,各部门按照计划有序地完成目标,将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最终实现盈利。它主要涉及对经营预算、战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等方面的管理。

1.2 预算管理的作用

预算管理的作用体现在:第一,有利于协调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第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调控能力,使企业实现过程的可控,防止因为过程产生的失误导致不满意的结果;第三,有利于企业通过量化的预算目标来进行管理与考核;第四,有利于各部门明确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将目标细分与责任到人,增加目标的可实现性;第五,有利于明确企业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实力。

2 通信企业内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

2.1 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第一,企业把预算管理划分到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进行编制与监控,一般没有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而且公司并没有赋予财务部门那么多的管理权限,这就使得预算管理无法推行;第二,预算管理体系不规范,没有建立相应的执行标准、考核标准、规章制度等,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第三,没有相应的审核、监督机构,使得预算工作中的违规违法现象屡有发生,如超出预算开支、预算分析不准确等问题无法

解决。

2.2 编制时间成本过高

由于通信业的运营企业均为全国性质的集团公司,其内部部门与组织框架比较复杂,所以本行业的预算编制比其他行业要更为复杂,再加上没有引进专业的编制人员与科学的编制方法,使得编制的工作效率极低。一般都是由年目标进行月度的分解,等到编制结果出来时,已经过了大半个月,预算编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更没有了执行的意义。

2.3 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培养不足,很多都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进行预算编制,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财务预算的流程、方法、实施及目的都缺乏认识,阻碍预算管理正常、有效执行。譬如管理人员仅对预算值同执行结果简单比对,没有深入地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就得不出或者得出错误的指导意见,完全失去了预算应有的监控调整作用。

2.4 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

随着通信业的管理与组织框架的改革,预算管理并没有相应进行变动,而是依照传统模式进行管理,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将预算的目的曲解化,同时,管理者和企业高层也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及意识。

3 应采取的改善对策

3.1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由于通信运营企业通常都是总公司统领各地方公司,所以建议以总公司为基准,向各分公司逐步辐射执行。首先,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合理设置岗位,而且高层也要配合预算部门工作的推进,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方便其协调、处理管理工作。然后,需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监查制度、执行标准、考核标准等,让预算工作者有章可循,消除预算制度不规范或者形同虚设的情况,通过监查减少预算人员违法、违规现象,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使预算管理正常发挥作用,如考虑到通信行业提供的产品都是无实物形态,所以在进行预算之前,必须明确产品统计时的计量单位,才能确保数据的统一与准确。最后,需减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财务人员工作的干预,通信运营企业很多都是自行上报的方式来进行预算,以领导决定一切,必须改变此类做法。

3.2 提升预算人员专业水平

首先,企业要加强相应的岗位培训,通过总公司组织或者是各分公司自己开展,从理论与操作两方面同时入手,及时获取最先进的金融分析、财务会计、统计管理、计算机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可以通过大力引进优秀的预算人才和管理人才,快速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的整体实力。其次,企业需制定预算人员考核制度,将不具备岗位要求的人员进行调岗或者辞退,增加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让他们有主动学习提升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在工作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最后,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预算人员提出好的改革建议,分享高效的工作经验,由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3.3 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由于通信行业分布极广,分支机构更是多达几千家,如果要逐级进行预算工作量大而且时间紧迫,这就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预算的编制方法、组织体系、审批权限等管理办法或者是软件系统。例如引进“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通过分析总公司的目标与近期规划,设立包含关键考评指标的整体计分卡,然后将总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分公司以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单位内,之后每个员工再通过对自己部门的计分卡来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卡,从而实现整体目标的方法。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方便统一管理,管理者只需要将所需的指标准确的设定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预算管理作为我国通信运营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升通信企业的竞争力,还能使其更快地适应企业重组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虽然目前通信运营行业内预算管理系统还未成熟,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只有认清与正视这些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用,更快地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林玉辉.基于移动通信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1(9).

[2] 车培荣,魏苏娟,侯锐.通信运营企业预算松弛现状及相关问题调查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0,1(12).

[3] 胡伟.浅谈通信运营企业预算管理[J].价值工程,2011,1(27).

[4] 曲晓丽.基于移动通信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1(9).

(责任编辑:王 波)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介绍了云南省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的建设情况、实际工作频率的选择依据,并以景谷6.6级地震为例详细说明了该系统的应用模式。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经历了多次地震应急的考验,在震区通信中断时确实能够提供最后的通信保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地震应急通信;短波通信;频率选择;景谷6.6级地震

0 引言

短波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它利用波长在10~100 m、频率范围3~30 MHz的电波作为载体。短波通信主要依靠火气电离层反射电波,是一种远程通信手段。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技术不断涌现,短波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相对于其他通信技术,短波通信有3个重要特点:(1)抗毁能力强,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和战争时,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2)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小,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不可或缺(张毓丰,邓民宪,2005);(3)运行成本低,除需购置短波设备外,无其他费用支出(李立凤等,2002)。

云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省份,仅2014年就发生6级以上地震3次、5~6级地震5次。同时,云南省90%的国土面积为高海拔山区,高山峡谷相问分布,交通和通信设施基础薄弱。地震发生后,震区现有通信系统极易中断,如2012年9月7日彝良5.7级地震、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中极震区通信全部中断。基于这种情况,为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云南省地震局规划建设了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段锋,2010;赵恒等,2012)。

1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系统依靠无线电波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图1)。常见的电波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地波传播,一种是天波传播(陈丽慧,2009)。地波,又称地表面波,指沿人地表面传播的电波。地波不受气候影响,主要取决于地面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逐渐被大地吸收,因而传播距离短。短波近距离通信主要利用地波,通信距离在20 km左右。

天波是指在高空中传播,经过大气电离层反射返回地面的电波。天波易受天气、电子浓度等因素影响。短波远距离通信利用天波,通信距离可达几千千米。在实际地震应急时,应急短波通信系统主要使用天波进行通信。

2 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建设

云南省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由云南省地震局统一规划建设并管理运维,主要功能是在震区通信系统巾断时提供通信保障。根据应用需求,云南省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建设:固定短波和车载短波通信系统(宋立军等,2009)。通过设置相同的通信频率,两个短波通信子系统组成一个短波通信网发挥作用。

2.1 固定短波通信系统

目前,固定短波通信系统已建设同定短波电台116个。其中,省地震局电台基站1个,州(市)地震局电台16个,直属地震台电台11个,县地震局电台88个(表1)。云南省共有各级地震局及直属地震台等地震部门151个,其中省级地震局1个,州(市)级地震局16个,县级地震局129个,直属地震台15个。同定短波通信系统建设工作将继续推进,计划覆盖云南省所有地震部门。

所有已建设完成的固定电台中,以省局基站为中心台,负责管理州(市)地震局和直属地震台电台;州(市)地震局电台管理所属县地震局电台(图2)。为确保通信效果,所有电台均采用高增益三线基站天线,并采用水平方式架设(牛峰等,2000)。每套短波基站都配置了大容量蓄电池,以确保地震发生时系统的供电保障。

固定短波通信系统共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日常模式。无地震发生时,系统处于日常模式。所有短波电台每周都将启动进行联通测试,检测设备和信道工作状况,积累使用经验。另一种是应急模式。地震发生后,震区及附近区域电台迅速启动进入应急模式,第一时间与省局基站联通启动灾情速报,主动汇报地震有感范围、灾害损失情况等。省局基站获取震情信息后,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指挥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2.2 车载短波通信系统

车载短波通信系统又称为地震现场灾害调查短波通信保障系统。

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应急工作要求,地震发生后现场工作队要立即赶赴灾区开展应急工作。考虑到震区通信情况无法确定,云南省地震局设计并建设了车载短波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由现场指挥基站、车载短波电台、单人背负短波电台和超短波手持台组成,通过短波和超短波信道组网,用于实现现场指挥部与后方指挥部之间、现场工作队与现场指挥部之间、工作队各车载电台之间以及工作人员与车载电台之问的通信联络(图3)。

目前,车载短波和超短波通信系统共建设有各类短波和超短波电台140个,其中,现场指挥短波基站1个,超短波基站1个,车载短波电台36套,单人背负短波电台2套,超短波手持台100个(表2)。组成的短波通信网能够覆盖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区域,提供通信保障。

现场指挥基站由现场工作队到达地震灾区后选址架设。基站选用澳大利亚柯顿NGT-SR短波电台和28M高增益三线基站天线。现场基站支持最远通信距离大于1000 km,在完全覆盖地震灾区的同时,能够与省内多数固定和车载短波通信系统进行通信。

车载短波电台(图4)选用柯顿NGT-SR电台和9350自动调谐鞭状车载天线,安装在越野性能较好的汽车上,电台由汽车自带12 V蓄电池供电。地震发生后,36套车载电台由现场指挥基站统一协调管理,第一时间赶赴震区不同地点分散分布,组成现场车载短波通信网。

为了克服鞭状天线的短波盲区,系统还配置了多套无盲区半环车载短波天线。

背负电台和手持台作为车载电台的延伸,主要用于道路中断时由工作人员携带步行进入指定区域的保障通信。背负电台重量轻、功率大、便于携带,通信距离约20 km。超短波手持台适用视距通话,通信距离1~3 km,在灾区携带和使用方便,除了对讲功能,手持台通过车载的短波/超短波异频转接设备,可以方便地实现远程通信。

3 短波电台T作频率选择

在短波电台发射功率、天线架设、天气气候等因素确定的情况下,电台工作频率成为决定通信质量的唯一可控因素。因此,为短波通信系统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十分关键。

3.1 地波通信频率要求

地波在传播过程巾与火地产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随电波传播而形成地电流。由于人地存在电阻,地电流通过时要消耗能量,进而造成大地对地波的吸收。地电阻是变化的,其大小与电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电阻越火,大地对电波的吸收作用愈强。同时还要考虑到,地波的传播距离与频率成正比。鉴于以上情况,短波电台利用地波传播方式进行通信时选用的频率不要过高或过低。正常情况下,地波传播适宜频率一般为1.5~5 MHz(牛峰等,1997)。

3.2 天波通信频率要求

利用天波传播进行远距离通信是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天波传播方式依靠火气电离层折射,与电离层电子密度有直接关系。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大小随日照强弱变化(赵晖等,2001)。这就决定了为取得良好的通信效果,短波通信采用的工作频率也要随电离层变化而改变。一般说来,选择天波传播频率要考虑以下原则:

(1)低于最高可用频率

最高可用频率是指在实际通信中,能够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电波的最高频率。通信频率不得高于最高可用频率,否则电波将穿过电离层。最高可用频率与电子密度和通信距离有关,电子密度越人、通信距离越远,最高可用频率越高。考虑到电离层电子密度是随时变化的,最佳频率应适当低于最高可用频率。一般来说,最佳频率应当低于最高可用频率10%~20%。这里我们取最高可用频率的85%为最佳频率(张太福,韩宇,2013)。

根据理论计算和日常工作经验,我们列出了云南省不同通信距离在不同时段的最高刻用频率(表3),并计算出最佳工作频率。限于测试条件,表中所列工作频率并非确定的频率,而是在此频率附近可以上下浮动。

(2)一日之内适时更改频率

观察表3我们可以发现,某一频率在某一时段可以作为最佳工作频率,在另一时段就可能超过了最高可用频率。因此,在一昼夜内最佳T作频率应当是变化的。通常实际工作中,选用两个频率分别作为日频和夜频,一昼夜变换1~2次。频率变换一般在电子密度变化剧烈的黎明和黄昏时刻适时进行。

3.3 实际工作频率选择

实际工作频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非技术因素。根据《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频率实行统一划分和分配,设置和使用无线电台应当报请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批。

综合考虑地波、天波传播通信频率的要求,以及国家对无线电频率的管理规定,云南省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共选择6个实际工作频率(表4),并已全部通过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批。

在2014年4月sH永善5.3级地震、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等多次地震的应急过程中,我们对以上工作频率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选频率能够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候因素,在实际地震应急通信时通信效果,尤其是远距离通信效果良好,发挥了通信保障作用。

4 短波通信系统在景谷6.6级地震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景谷6.6级地震详细介绍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的工作模式(赵恒等,2007)。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是云南地区2000年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因震区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好、人口密度低,以及植被茂密等原因,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小。当地通信系统、供电系统虽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经过紧急修复很快恢复正常。为了在地震应急环境中检验短波通信系统的实际作用,我们按照应急预案紧急启动了短波通信系统。

4.1 后方基站指挥阶段

普洱市景谷县距昆明约500 km,应急车辆到达景谷6.6级地震现场需要6个小时。在6小时之内,现场指挥基站尚未架设,省局基站承担整个短波通信系统的指挥功能,此阶段为后方基站指挥阶段。

(1)应急响应。景谷6.6级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立即启动。省局短波基站、震区及周边市县地震局电台迅速开机。8套车载短波电台、2个背负电台以及40个手持台随现场工作队第一时间赶赴震区。在现场工作队到达灾区前,省局基站作为指挥巾枢,负责协调所有电台通信。

(2)信息收集与反馈。震区及周边市县地震局电台要迅速收集当地的地震灾情、震感范围、通信、电力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损坏信息,初步整理后及时上报省局基站。此次地震应急过程中,普洱市局、临沧市局、德宏州局和景谷县局等电台第一时间开机上报了灾情信息。省局基站分类整理所有电台报送信息,并及时上报后方应急指挥部。同时,省局基站与行进中的所有车载电台保持联络,将收集到的灾情信息反馈给各车载电台。车载电台根据反馈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以备到达灾区后立即开展工作。

4.2 现场基站指挥阶段

到达景谷灾区后,现场工作队立即开始架设现场指挥基站。为保障通信效果,高增益三线基站天线应架设在高处。实地考察后,现场工作队将基站天线以水平架设方式安装在离地约15 m的楼顶。架设完成后,现场指挥基站开始接替省局基站承担整个短波通信系统的指挥功能。短波通信系统进入现场基站指挥阶段。

(1)指挥移交。现场基站架设完成需要进行联通测试,确保短波对灾区的覆盖。现场基站先后与省局基站、市县局电台、车载电台进行通信,明确通知各电台,系统指挥中枢已变更为现场基站。

(2)应急指挥。现场基站指挥8套车载电台进入灾区不同区域,搭建覆盖灾区的短波通信网络。车载电台主要进行灾害损失调查工作,包括民房、公用基础设施、重大生命线工程损坏情况,以及地震监测、强震监测仪器的运转情况。对于车辆不能到达区域,工作人员将携带背负电台和手持台步行进入。在应急工作期间,现场短波基站全时开机值守,实时跟踪各车载电台、背负电台的调查进展,并随时传达现场指挥部命令。

由于车载电台所配鞭状天线存在物理盲区,车载电台之间通信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现场基站还将负责车载电台之间的通信中转。

(3)功能测试。现场应急工作后期,现场基站将组织全网络测试,完善短波通信系统功能。现场基站每日上午、下午两次定时与省局基站和全省州、市局电台进行联通测试。测试不同距离、不同时段、不同频率的通信效果,积累实际使用经验。

5 结语

根据四川雅安7.0级、云南鲁甸6.5级等多次地震的实践经验,短波通信作为最后的通信保障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云南省地震应急短波通信系统白建设以来经历了彝良5.7、5.6级、鲁甸6.5级、景谷6.6级等多次地震的现场应急工作考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建设和完善,该系统能够为云南防震减灾事业、为最人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通信工程管理;应用;问题;优化措施

0 引言

目前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使人们的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和便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通信工程的建设是发挥通信技术,满足人们通信需求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也必须做好通信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社会。将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满足通信工程的建设需要,使通信工程施工管理更加的高效、快捷,保证通信工程高质量的竣工。

1 项目管理法在通信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1 项目管理法概述

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其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建设工程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协调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资源,实现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管理方法具体包含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内容,使工程建设满足建设质量、功能性、经济性的需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根本建设目标。项目管理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并且具有动态管理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

1.2 项目管理法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通信工程在我国发展迅速,其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通信工程建设存在一些较大的难点:一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使通信工程建设跨度非常的大,通信网络体系覆盖面积十分地广,给通信工程建设带来很多的难题。二是,我国的人口分布受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十分不均匀,致使通信网点不聚集,通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网点有序串联,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打破地质条件的限制,还要考虑工程建设成本,这也加大了通信工程管理的难度。同时这也要求在通信工程建设的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管理方法,保证通信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有序性,使建设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将项目管理法应用到通信工程管理中,有效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使通信工程建设更加的科学化、有序化,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项目管理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贯穿于通信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从通信工程建设前期的组织规划工作、工程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以及工程竣工后的总结和评价,项目管理都参与其中,指导通信工程建设更加的科学化、专业化,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使工程建设管理更加的全面、科学有效。同时,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注重工程项目本身的质量性和经济性,还加强了对通信工程周边环境的管理,实现通行工程的持续化发展。

2 项目管理法在通信工程管理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2.1 通信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因素

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直接涉及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也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通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技术因素、材料因素、资金因素等的影响,使工程进度管理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影响通信过程的建设进度。并且一些通信工程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与其他的工程建设存在交叉的部分,其工程协调管理难度加大,因此还需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保证通信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2 通信工程项目远程管理影响因素

上文中已经明确提出,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具有地域跨度大的特点,因此在通信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远程管理项目。远程通信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建设团队之间的良好沟通,还可以有效保障通信建设队伍的凝聚力,提高工程工程建设的效率。反之,在远程通信过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将会影响项目管理措施的落实,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将无法有效完成,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项目的有效性。因此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远程项目管理,保证管理的动态性、有效性。

2.3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通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制约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使项目管理的进度、成本、质量等都大受影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部分,如果不能及时地把控工程中的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将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中,及时有效地防范项目风险,为工程建设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

3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3.1 科学地进行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选取

首先,要在进行现代管理模式选择之前,对通信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通信工程领域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使通信工程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方案的调整。要正确地进行项目管理特点的分析,使通信工程的项目能够得到更好地承包处理。也可以使用代理项目的方法对项目当中的部分因素进行处理,使项目的全部质量能够得到完整的发挥。要根据通信工程的建设需要,对现代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案进行设计,可以按照工程的建设流程和不同建设步骤的工作量特点,对现代管理模式实施选取,使通信工程的施工可以获得与之相对应的现代管理模式的支持。在进行辅助性管理工作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代管理模式模型的研究,根据模型的特点,对现代管理模式的辅助措施进行设计,使辅助性措施能够更高水平上适应现代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

3.2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评价体系

完善的项目管理评价体系能够保证通信工程建设在实施当中能够及时进行信息的有效反馈,对于当前的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有充分的掌握和把控。施工中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价,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正,采取有力措施对施工中出现的缺点进行改正,以求取得良好的监督检查作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项目管理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

3.3 强化风险管理

为了更好地把控通信建设工程中的风险因素,在正式施工之前,根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全面分析其中的不确定内容,并且对运行风险较大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提出防范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还要制定风险预防机制、工程应急机制,合理、有效地规避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实行风险转移政策,这也是工程项目建设之初最主要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将合同责任以及风险转嫁给业主方,减少经济风险。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通信工程防范措施,并且依据通信工程的建设实际,合理调整风险防控措施,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通信工程建设风险防控能力,保证通信工程的持续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通信技术的有效利用离不开通信工程的有效建设,并且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保证通信工程建设的科学性、高效性,必须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全面性,而项目管理法的应用满足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性、功能性以及社会性的需求,符合通信过程的建设实际。但是由于项目管理方法在通信工程中的时间还较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方法,使管理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通信过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云凤.通信建设项目管理漫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2):60-63.

[2] 谢建强.通信建设工程的施工方项目管理浅析[J].电子制作,2013(13):287-287.

[3] 李蒙潇.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11-11.

[4] 谢健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1749-1749.

通信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行业的相互渗透,各企业为了在发展中实现更多信息通信的增值服务,逐步将通信技术向应用层扩展延伸,信息技术向传输层延伸,逐步的扩展与延伸模糊了通信与信息之间的界限,逐步实现了通信与信息的交互融合。目前,通信与信息的融合在电网业务中尤为明显。由于电力系统中的通信业务主要依赖于各基础设备间的联通及信息的交流,融合的信息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基础设施与通信系统的连通,而构建一个相互融合 的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具有跨时代意义,它打破了传统的系统模式,实现高效并可靠互相涵盖的通信交流平台,实现了网络服务的实时性,还提高了各设备间的通信效率。实施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融合已成为电网信息通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电力信息;电力通信;网络融合

近年来我国电力信息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给人们创造了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但随着人们对电力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需求具有保障性的电力系统,能够保证供电的安全和合理性。对于目前的信息通信产业来讲,促进电力信息的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的融合,使信息产业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语音和数据的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控制,实现安全、可靠并且高效的电网为目标。通过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相融合,可以实现更方便的业务应用,对电网系统来说,可以确保服务质量。电力通信在电网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各环节的范围分布比较广,通过电力通信系统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的实时传输,保障用电数据的真实性,确保供电的合理分布。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有效地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相融合,给电力系统创造更大的受力,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是电网企业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有效地结合进行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为电网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利益,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实施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融合已成为电网信息通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力通信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电力通信技术在现代供电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电力通信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输送以及配送和使用等诸多环节,并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电网的特殊性質,覆盖面积非常广,并且输电环节众多,输电的环节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具有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电力通信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输电的主要保障。因为电力通信在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保证商业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电网管理和服务的高效性。通过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巧妙地融合,可以实现电网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电力系统中的信息通信融合技术实现了网络的融合,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各终端的连通,不仅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还可以重复利用设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融合技术涵盖了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优点,很好的将通信的特点融入到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的机制在于建立统一的通信调度、运行、维护支撑技术平台,实现业务的全面监控调度管理,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信息与通信的技术融合实现了电网的资源共享及集约化管理,推动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运用。

随着我国电网企业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在电网企业中很好的发挥出网络整体效益,满足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是我国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化电力企业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的电网企业中,通信系统提出“十一五”规划,其中明确指出,通信系统应该扩大数据网络范围,实现我国电网公司数据信息统一化管理,实现通信网络一体化标准。

二、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经济环境因素

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企业逐渐认识到电力通信必须要融合信息化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对于信息服务来说,必须以快速的通信网络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化发展。所以,从经济环境角度来看,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相融合可以推动集约化发展,增加精益化管理,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趋向于网络化发展,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的融合可以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通过网络来完成,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同时也改善了传统的经济增长趋势。

2.降低投资成本,实现较少的运营和维护的资金。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简化的网络结构,从而降低投资成本,使多种不同的业务能够同时承载在同一个网络结构中,推动技术的发展。

三、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文化环境因素

随着通信方式的不断完善,能够使用户随时随地的获得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并且通过信息网络的生产方式以及工作方式构成信息化社会体系。随着电网系统自身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融合了大部分的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应用,有效的满足电力企业员工统一服务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先行网络环境的使用。

1.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壮大,电力企业本着为人们服务的原则,应用电力通信方便服务员工,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实现快捷的工作方式,使员工的工作更加方便,并且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融合,为员工提供多种服务,以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2.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和协同性。网络的融合与企业应用整合可以实现我国现代化电子商务的需求以及移动办公的需要。利用网络的数据融合可以实现企业信息通信的应用,使员工的工作更具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操作,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操作,实现现代信息化操作功能。

四、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技术环境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的情况下,利用Internet的信息化业务管理内容将越来越广泛。通过新型技术的不断引入,促进了多种业务以及技术的统一应用,是我国电网企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的融合,同时也需要一些技术的支持,对于技术环境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业务融合、核心网技术融合、接入网技术融合、软交换技术融合等。

1.核心网技术融合。通过IP/MPLS技术为基础,建立核心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拓展性以及低延时性,提高带宽的可利用率,同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接入网技术融合。随着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在全网宽带化不够完善。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融合,利用Internet以及WLAN等通信条件进行多元化的宽带介入。对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今后的光纤接入网以及无源光网将更大程度的满足发展需求。

3.软交换技术融合。通过通信系统的结合,实现通信与信息有效的融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并且也避免了不同介质传递信息的复杂环节,可以更方便的利用网络实现电力信息化的业务管理。提高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端口,更好的支持语音和数据的业务,从而是电力通信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对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会改,张立新,张保亮.浅析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建设思路[J].河北企业,2012,(6):100.

[2]聂正璞,万莹.信息通信融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15(3):52-53.

上一篇:无线通信毕业论文下一篇:通信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