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2023-05-09

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稳定粮畜、控制

人口、强化科教、恢复生态、发展集乡”的思路平衡较快增长为重要任务,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取得较发成绩,人民生活持续持续改善。

一、2011据预测统计:上年增长12%元,增长10%;增长10%;建筑业收入增长10%;商饮业收入增长;其他收入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一)粮食生产扎实抓好农业科技样板,全面推广杂交玉米良种、套二”规范化种植、科技样板示范建设,积极发挥科技措施推动粮食增长的带动作用。万亩,推广杂交玉米良种

以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为根本战略,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

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282438万元,172万元,增长86万元,增长401万元,增长2704元,增

20113.2万公斤,种植地膜玉米

15%15%;工业收入10%;运输业收入10%;服务业收入23%;劳务输出8.4%。

,以保持经济

全面贯社会各项事业5877万元,比24万185万元,80万元,46万元,1117万元,增“二5.212.2万

年经济运行分析,其中农业收入万元,增长;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增长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

亩,马铃薯规范化种植2.6万亩,举办县乡村三级示范板样11000亩,实施百里玉米科技长廊1500亩。实现粮食产量7489吨,比去年664万公斤增12.7%,人均有粮409公斤,比去年365公斤增12%,农业收入实现1328万元,增5%。

(二)畜牧业生产

以大牲畜交易市场为载体,突出抓好动物防疫、黄牛冻改、生猪改良和种草养畜等重点工作,以琦鑫肉牛养殖场为示范点,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生猪和黄牛为主的牲畜出栏稳定增长。

万(头、匹、只)

3500亩,实施黄牛冻改

产值达2438

51.2%。

(三)劳务输出

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力度,

动力5016人,比去年

万元,比去年的

(四)其他行业

抓好建筑业、运输业、商饮业、服务业等行业,实现经济总收入994万元,比去年的

二、特色优势产业

2011年,全乡各类牲畜存栏,出栏6.975万(头、匹、只)1800头,改良生猪15%,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4560增10%,实现经济总收入万元增10%。865万元增129万元。2 5.705,人工种草3100窝;畜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1117万元,同比增101

51、全乡种植脱毒马铃薯2.6万亩;

2、种植2000亩;

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代形式,即将连环替代法中的计算某因素变动后的指标值以及将本次计算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这两步合并为一步,直接利用各因素的变动量(也称差额)来计算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资金习性:是指资金的变动同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因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均衡生产:是指出产成品或完成某些工作,在相等时间内,在数量上基本相等或稳定递增。

生产成套性分析:是指装配式企业生产各种所需的零部件与产成品配套的分析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质量不仅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过程质量、服务质量。

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消耗、劳动报酬以及有关费用支出

财务分析: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以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对报告期实现的各项财务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

可比产品:是指过去曾经生产过,产品成本资料齐全,可用于对比的产品

不可比产品:是指本年初次生产的新产品,或虽在过去曾经生产过,但产品成本资料不齐全的产品的成本。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货、应收款、预付款和可变现的有价证券等。

第一章

1、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与统计、财务管理等其他专业管理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研究企业总体的经济活动,并对其进行预测、控制、总结;后者则是研究企业某种职能管理活动。两者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同时,前者又离不开后者提供的资料,因而它与后者有密切联系。

2、经济活动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它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反应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经济指标。

3、生产过程是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一方面表现为具体劳动过程,即使用价值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抽象劳动过程,即价值形成过程。反映具体劳动成果的指标主要有品种、产量、和质量;反映抽象唠叨成果的指标主要有产值、销售收入等。

4、利润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5、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产过程、生产耗费过程、资金运动过程、信息运动过程,构成了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

6、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事物形态指标与价值形态指标相结合原则;运用辩证观点和系统分析观点的原则。

7、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以企业计划与实际活动对照检查;以企业经济活动资料作凭证;以调研资料作参考。

8、结构分析法有分组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ABC分析法等。

9、在运用连环替代法时要注意替代顺序:一般原则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再替代质量指标;同类指标中先替代基本指标,后替代从属指标。

第二章

1、一般来说,商品供求比率达到101%至104%,基本上能够实现当年平衡,略有结余。这样,要求社会商品购买力总额的增长速度,适当地小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即商品可供量)的增长速度,就可以做到留有余地。

2、恩格尔定律对研究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具有下列意义:

(1)揭示了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消费结构与生活贫富程度的相关关系。(2)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物支出数量的相关关系。(3)恩格尔系数实际上为研究消费结构提供方法论。

第三章

1、销售收入资金率法就是根据企业全部资金占用数额与商品销售额的比例关系,预测分析未来的全部资金需要

量。

2、资金成本的构成:(1)资金占用费是指企业支付给投资者的投资报酬。包括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报酬;(2)资金筹集费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发行费、承销费、银行手续费等。

3、由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称为权益资金。属于利润分配范畴。

4、企业想债权人借入的资金称为债务资金。属于经营费用范畴。

5、权益资金成本率可分为普通股资金成本率、优先股资金成本率和资产化留存收益资金成本率。

6、资本化留存收益资金成本率的留存收益指留存与企业的税后利润,包括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以及可用于分配但尚未分配的利润。当讲留存收益转为股东的再投资时,也就是留存收益的资本化。对于企业来说,留存收益资本化,不需经过资金市场,因而不需要筹集费用。

7、长期债务资金成本率可分为长期债务资金成本率、银行长期借款资金成本率。

8、长期债务资金的特点是:(1)投资报酬以利息形式支付;(2)利息率通常固定不变;(3)利息支出一般列入财务费用;(4)债务本金有确定的归还日期

9、使用长期债务资金时,其资金占用费就是利息的支出。

10、在筹资方案的分析比较中,主要的指标是资金成本率。

11、综合反映该方案总额的资金成本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

12、资金结构是指企业不同来源的长期资金之间的比例。

13、在企业筹资总额中,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

14、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的条件下,提高债务资金对权益资金的比重,权益资金收益率就能增大;反之,在期望投资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的情况下,若提高债务资金对权益资金的比重,权益资金收益率就会下降,这时企业增加债务资金便没有好处。

15、资金杠杆是使期望权益资金收益率变动的是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比值。

16、我国《公司法》中规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其累计总额(债务资金)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权益资金)的40%。

17、资金结构的优化,不仅应考虑资金杠杆的作用,而且还应考虑国家对资金结构的要求。

18、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即有多种使用的机会,但该资源用在某一方面后,就不能同时在另一方面使用而形成的损失。

19、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量。

20、对内资金投放方案的分析方法有多种,较常用的有非折现法和折现法。非折现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收益率法。折现法包括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及内含报酬率。

第四章

1、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损耗。

3、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包括:

(1)年限平均:又称为直线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平均分配折旧费用。每年计提的折旧是等额的。一般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相当均衡而不需考虑技术陈旧因素的情况,如房屋、铺筑的道路、储藏器、石油输送管道、栏栅等;

(2)工作量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能按工时总量计算的固定资产,一般适用于汽车以及精密仪器折旧的计提;

(3)加速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适用的前期多提折旧,而后逐渐递减的方法。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①年数总和法是按当年提的折旧额来乘以有效年数总和为基础的递减分数——折旧率。②双倍余额法:在双倍余额法下,最后两年应将其预计残值和清理费与固定资产摊余价值(即账面净值)平均摊销。

4、采用平均折旧法计算的平均利润率和净现值,均小于采用快速折旧法的计算。

5、流动资产的主要特征:(1)流动性;(2)短期性;(3)变现性;(4)波动性;

6、流动资产的分类:(1)按实物形态不同,可把流动资产划分为货币资产、存货、债权和有价证劵。(2)按其在周转过程中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生产性流动资产和流通性流动资产。

7、流动资产利用效果主要是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利用率两大指标。

第五章

1. (判断)什么情况下产品是否继续加工分析。分析时,一般只需考虑继续加工后,预期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

继续加工时所追加的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

2.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分析,只需考虑不同方案的预期成本。第一种情况是自制零部件,而不需追加专用设备,

则原使用的固定成本无需考虑,只考虑自制部件所发生的材料、运输费、保管费等变动成本;第二种情况是自制零部件,需追加专用设备,则必须考虑变动成本的追加的专属固定成本;第三种情况是自制零部件设备有其他途,若处购零部件,可将自制零部件设备移作他用,

3. 均衡生产,是指出产品或完成某些工作,在相等时间内,在数量上基本相等或稳定递增。均衡生产既是生产

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又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的需要条件。

4. 生产成套性分析是指装配式企业生产各种所需的零部件与产成品配套的分析

5.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质量不仅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过程质

量、服务质量

6. 反映产品质量的指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明产品平均技术性能或含量指标,另一种是表明合格产品中,产

品质量差别的等级

7. 反映产品等级率的指标,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产品品级率、产品平均等级、产品等级系数等

8. 品级率,反映某等级产品产量在合格品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一般来说,高等级产品所占比重增大,说明产品

质量提高。

9. 反映产品产量的指标有产品实物量、产品价值量和产品劳动量三种形式。

10. 产品价值量指标有三种,即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以及成品生产价值。

11. 工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12. 工业总产值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3.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活动的最终成果。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

“收入法”

14. 成品生产价值指企业本身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

部工业产品(半成品)价值合计。

第六章

1. 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消耗、劳动报酬以及有关费用

支出。

2. 产品成本主要是由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以及废品损失等组成

3. 企业生产的产品按其是否生产过,成本资料是否齐全,可分为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可比产品是指过去曾

经生产过,产品成本资料齐全,可用开对比的产品。对于可比产品成本,往往要求进行成本降低率和成本降低额的分析,从动态上反映产品成本水平的降低程度。不可比产品是指本年次生产的新产品,或虽在过曾经生产过,但产品成本资料不齐全的产品的成本。

4. 降低指标的测算步骤:1)计算上年全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2)确定计划各项成本项目占总成本比重。3)

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5. 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说明:1)测算由于材料消耗定额和材料价格变动而形成的节约 2)测处由劳动生

产率提高超过平均工资增长程度而形成的节约 3)测算由于产量增长超过制造费用增加而形成的节约 4)测算由于减少废品损失而形成的节约

6.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1)产量因素 2)产品单位成本 3)产品品种结构

7. 可比产品成本的分析,是以上年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本成本水平与上成本水平相

比的动态变化。

8. 可比产品成本影响因素:1)产量因素 2)产品单位成本3)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第七章

1. 商品采购批量的控制:1)经验判断法(a按商品供求状况确定购量 b按生产周期确定采购批量 c按商品合理

周转的要求确定采购批量 c按供货单位远近,确定采购批量) 2)定理分析法(a经济订货批量法 b费用平衡法)

2. ABC分类控制法:1)A类商品种少,占用资金比重大,是重要商品,应重点控制 2)B类商品一般控制 3)

C类商品采用较简便的办法加控制

第八章

1. 财务分析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以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对报告期实现的各项财务活动及其

成果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

2. 财务分析的必要性:进行财务分析,通过揭示和披露企业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了解企业经营理财成绩与问

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理财沿着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3.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1)比率分析法 2)趋势分析法 3)构成分析法

4. 比率分析法所运用的比率种类:1)由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项目所构成的比率 2)由损益表中有关项目所构成

的比率 3)由资产负债与损益表中的有关项目所构成的比率

5. 比率分析法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分:1)变现力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2)资产管理比率,主要有应

收账款回收期、固定资产增减或更新率、固定资产使用率、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占用率等;3)负俩与股东权益比率,主要有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率等 4)获利能比率,主要有各种利润率

6. 趋势分析法是比较各项目前后期的增减方向和幅度,以便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发展趋

势。

7.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形式有两种:1)采用比较财务报表(应用更广泛) 2)采用统计图形式

8. 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按其比较的内容可以分为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按其比较的形式可分为绝对金

额比较表和百分比比较表。

9.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静态报表。

10. 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在于:1)通过该表的资产项目,可以了解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的分布形

态和构成情况,分析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 2)通过该表的负债项目,可以了解企业负担的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数额以及偿还时间,将有关的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便可知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 3)通过该表的所有权益项目,可以了解企业投资者对本企业资产所拥有的权益总额,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进行对比,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 4)通过不同时期资产债表的横向对比分析和纵向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和财务发展趋势。

11. 资本结构比率是指债务、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长期偿债能力。

12. 企业各项资产的资金来源,一是债权人提供的,如银行借款、各项应付款等;二是企业投资者提供的,如企

业所有者投资于企业的资金和企业留存的利润。属于债权人的称负债,属于投资者的称所有者权盗。

13. 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债权人的

资金来对其资产进行融通以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的指标。

14.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他们希望资产债率越低越好。

15.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投资者关心的是全部资本盈利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

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投资者所得到利润就会加大。因此,从投资者的产场看,当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资产负俩率越高越好,否则反之。

16. 从经营管理者的立场看,只要不是盲目的借款,资产负债率越大越显得企业活力充沛、敢冒风险、富于进取。

17.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若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量且收益比较稳定,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还债能力较强,

则提高负债比率为佳。

18. 产权比率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投资者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19. 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同时也

表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20. 所有者权益比率是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简称权益比率

21. 周转比率(又称营运效率比率)是衡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

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22.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转速度的比率。是衡量企业销货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量的重要指标。

23. 造成存货周转速度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存货有问题,要么是货物受损,残次品较多,要么是产品已过时,

成为冷背滞销货,其变现的流动性大大减少,因此对这部分存货的帐面价值应作调整以真正反映其市场价值;二是企业急于扩大销售规模,使存货过分充足,偏离最佳存货水平,造成资金积压,成本增大。

24.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企业管理应收几款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较少,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

速度越快,流动资产营运状况越好,经营效率越高

25. 影响应收帐款周转率正确计算的因素有:1)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2)大量的销售使用现金支付3)年

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4)季节性经营

26. 流动资 产周转率越大,周转速度越快,相对节约流动资产,亦即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

延缓周转速度,则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27. 总资产周转率较大,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程度越高,企业投资所发挥的效率就越大,销售能力

越强

28. 损益表可分为四个部分:1)所映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过程;2)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3)反映

企业利润总额的形成过程4)反映企业净利润的形成过程

29. 销售净利率可分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可作进一步分析。

30.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31. 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该指标反映一定的成费

用耗费所带来收益的大少,其比值越高,收益就越好。

32. 资产净得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在增收节支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33. 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和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量的大小,资金占用量的

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日渐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经济法作为集法学与经济学于一体的高校教学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法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在阐述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传统经济法教学所存在的弊端,然后论述了翻转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最后总结了翻转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流程和步骤。

【关键词】翻转课堂经济法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应用价值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相融合的产物。翻转课堂的内涵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学生在微视频的辅助下,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其二,促进学生个体差异化和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反复多次地温习同一内容,以弥补自身的学习不足。

传统经济法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先教后学特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内化率较低

在传统经济法教学模式下,先教后学特点突出,经济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且忽视了对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具有抽象性特点的经济法理论知识,致使學生对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对经济法知识点的深层内涵仍然认识不到位。因此,该方法弱化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经济法知识来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2.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学设计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由于不同的学生主体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同,因此,经济法教师无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经济法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也无法依据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因此,因材施教成为传统经济法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3.教学过程保存率低,学生错过的课程无法自主进行补充

由于经济法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较多,且各个知识点之间又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如果学生在经济法学习过程中遗漏了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就有可能造成经济法知识的脱节,加之传统经济法课堂教学不能记录教学过程,学生无法对遗漏的知识进行自主补充。因此,传统模式下经济法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

翻转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分析

1.翻转课堂能够将经济法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堂外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经济法教学之中,一方面能够将经济法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能利用课前时间对经济法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初步训练;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来吸收、内化经济法知识。另一方面在经济法课堂教学课后,学生还能根据课上学习效果的反馈,自主进行知识点巩固和补充。

2.为经济法教师提供了更多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且增加了重难点讲解时间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经济法教师能够在授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从而让学生有了更多课前预习的机会。这样在真正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集中对经济法的重难点进行讲解,还有了充分的时间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在提高课堂活跃氛围的条件下,使学生积极学会独立思考。

3.学生可自主掌控经济法学习进度,为弥补自身不足创造了条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学习的机会。首先,学生在学习经济法微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自主进行学习进度的调控;其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个体能够根据视频后教师所提供的学习链接,进行资料查询和课后练习,从而拓展经济法知识空间;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来强化知识点记忆和应用。

4.经济法教学视频的设计能够突破传统教材内容的限制,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济法教师需要制作教学微视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精简,还要大量搜集网络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材教学的限制。另外,随着普法栏目剧和普法节目的增多,经济法教师可以多选取一些具有经济法教育意义的节目进行案例教学,从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翻转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和步骤

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前知识获取、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知识考评。具体的教学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经济法翻转课堂教学的目标

首先,在学生知识教育层面,要明确翻转课堂经济法教学的知识目标,如经济法知识点的概念、特点和原则等;其次,在学生能力培养层面,要以培养学生的经济法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具体目标;最后,在学生素质提升层面,要以提升学生守法、用法等素质为目标。

2.分析经济法目标学习群体的特征

确定完教学目标后,要对经济法学习主体的特征进行层次性分析,如学生现有经济法知识水平、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差异以及学习经济法的常见困惑等。

3.确定经济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微视频

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和跨越。其一要对经济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微视频进行精心设计,以确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其二要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引导性。

4.为学生设计和提供自主学习经济法的教学环境

首先,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经济法知识微视频前置到了课前,因此,微视频的设计最好以微课作为主要形式,方便学生能够进行移动学习;其次,积极鼓励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进行经济法知识的探讨和沟通;最后,可以结合小组学习模式来提高学习任务的完成效率。

5.对经济法教学效果进行课前和课中评估

经济法教师要重点对课前预习效果和课中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然后不断改进教学计划和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6.设计有效的经济法教学活动

首先,经济法教师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经济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其次,要在评估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以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知识内化吸收率。

7.加强学生间对经济法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反馈

首先,结合小组教学进行经济法教学,能够促进学生间对经济法学习成果的交流和沟通,以拓宽学生思维模式;其次,在交流形式上,可以采取辩论式、报告式或比赛式等形式。

8.对课堂所授经济法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由于翻转课堂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因此,经济法教师能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对难点、重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补充,从而强化学生理解。

9.对经济法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价

首先,要加强教师、学习小组和学生本人三方联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其次,既要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又要对学习计划安排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邵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为例》,《公民与法:法学版》2016年。

[2]吕继妍:《翻转课堂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营管理者》2015年。

[3]宋彪:《经济法: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张莉、陆岳松:《项目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以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

[5]郑翔、丁琪、李佩:《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

[6]李庆云:《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验经济 红色体育旅游 营销

前言

随着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对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偏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休闲时代,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使得红色旅游产品自身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将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置于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综合能力和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绝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例如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利巴雅,有一座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政治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自1997年被关闭,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如今,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游客们走过两层楼内阴暗的走廊,依次参观前克格勃监狱内部牢房,沿途可以感受到混合着血腥汗渍和悲惨过去的气息。如果额外消费,还可体验 “遭受虐待”,体验严刑拷打的感觉,参与模拟处决,体验被处死的感受,也可以在牢房内过夜,不喝水、不睡觉。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体验文化,就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对所经临的环境与过程,进行体会与感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学习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旅游者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产品中的各种体验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红色旅游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对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更真实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将会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和振奋民族精神,他们将会为革命老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红色旅游角度看,若旅游者可时常参与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红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红色旅游的文脉,充分展现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

主题展开。

二、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不足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工程。它融政治性、教育性、观赏性与一体,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是一项专项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红色旅游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可观性差。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中对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著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令旅游者难以尽兴。

2.时效性强。由于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内容的解说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吸引力差。

4.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学习考察,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三、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

1.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塑造。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培育红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红色旅游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红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如开发如“重走长征路”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2.注重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因此同类题材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在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景区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以高科技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如群马奔驰的蹄声、嘶鸣声、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通过高科技都是能艺术再现的,而且更逼真,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在纪念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以色列政府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场面,使参观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震撼。

3.为旅游者创造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经济中,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新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

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注重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在产品设计上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通过设计“四渡赤水”、“打游击战”等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利用多种旅游资源形成复式开发。由于组合型红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在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绿、古、蓝、俗、新相结合。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等拓展市场,如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文化)结合,红、蓝(海洋)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红、新(新都市风情)结合等等,形成优势互补,打造综合性产品,产生叠加吸引,从而参加旅游者的多重体验,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旭东:体验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

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1、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0年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新开工项目增速达81.1%,显示未来仍有大量在建投资项目支撑较快的投资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财政投资4875亿元之中仍有2000亿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资空间较大;其三,随着外需可能逐渐恢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奏效,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2、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政府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它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3、出口有望转负为正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求的不足,我们认为,2010年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5、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延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对于民生、

社会保障等领域会加大投入。2010年货币政策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年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预计2010年GDP增长将达到9%左右;2009年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33.1%的水平,2010年的投资增长速度仍将延续;从消费增长率来看,200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年将保持16%的水平,2010年的消费增长率将是温和上升趋势;进口增长率在2009年1—9月累计同比负20.4%,出口增长率负21.3%,但自8月份进出口已出现收窄趋势,2010年外贸情况会有所改善。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10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上一篇:原因分析报告下一篇:餐饮数据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