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范文

2023-03-21

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    地理教学    运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40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來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总结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高中地理规律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地位,加上本身具有的难度信性,对于高中地理规律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地理规律的概念和内容出发,发现目前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相关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地理规律;有效教学

一、引言

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课堂的有效教学收到限制,而地理规律教学和学习本身具有难度,想要实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的素质有一定要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地理规律的学习是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如何實现对高中地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及基本内容

1.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地理规律作为高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之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内容。总的来说,地理規律是揭露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对于地理事物与现象的一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原理性知识,处于概念和推理的高级阶段。

2.高中地理规律基本内容。高中地理规律可大致分为地理演变规律、地理分布规律和地理关联规律三类。地理演变规律又可分为节律性、过程性和循环性三种。节律性地理演变规律反映了地理事物在时间上的规律变化,比如风带气压带的移动;过程性规律是指地理事物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的变化过程的规律,比如山地谷底的形成过程;循环性规律是指各项地理要素不断循环构成循环运动的过程,比如水的循环。地理分布规律是指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地理关联规律是指个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三、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科学的地理规律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对于地理规律的理解,不少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把握地理规律的重要性,单凭自身经验进行教学,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学行为,教师的观念不更新,反而让地理规律成为学习者死记硬背的对象,加之大量的习题来记忆理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让学习者掌握地理规律的真谛,也会打击他们对地理规律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对地理规律的认知。

2. 地理规律教学死板,少与生活相联系。由于地理规律自身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教师的有效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是总的来说,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地理规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呈现知识结构和内容,而忽视与生活的联系,地理规律知识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和学习者的认知产生冲突,因此分析案例,从日常生活入手,更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在忽视地理规律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教师对于地理规律的扩展迁移也不够,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反而,教师应该提供多元化的科学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激起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热情。

3.进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可操作性。地理规律是反应自然事物的知识,是通过户外的考察、观测等方法推理出来的。而告终地理教师通常会择在室内进行教授、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选择户外考察、观测,田野调查的比较少,反映了高中地理教学形式的单一特点。适当的户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增强操作能力和地理考察、观测、实验等专业技能培养,激发兴趣,自发地完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4.教学工具及手段单一。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依赖于通过多媒体演示来进行地理规律教学,多媒体在呈现规律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教师使用的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图片的呈现,反而没有充分显示出现代媒体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上的优势。但也有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则是完全使用板书板画进行教学,不可否认的是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实际上,在教学效果上,多媒体的呈现清晰明了,教师板书能让学生跟着老师思路放慢速度进行思考推理,两者各有优势,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两者的结合使用。

四、高中地理规律有效教学策略

1.使用多样化教学辅助手段,创设规律推导环境。对于地理规律的理解,最关键的在于其中的逻辑推导过程,这是学习者掌握规律理解规律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板书板画、模拟实验等等,创设规律推导情境,比如使用多媒体直观的展现现象产生的过程,并且可以进行重复演示播放,使用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控制实验过程,利用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使用板书板画能够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梳理推导过程。这些手段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教师要进行合理地搭配选择。

2.规律教学游戏化,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地理规律知识在强调逻辑推导的同时,也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必须放在具体的案例中才较容易理解,而游戏一般就是放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总是很高,因此,利用游戏,创设具体的地理规律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寓教于乐,还能以小见大地反应问题,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的呈现推导过程 让学生主动地加入进来。

3.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如何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地理规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得难理解枯燥的地理规律从一开始就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设置悬念和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切实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增加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导致各地气候差异的知识,可以从本地的气候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总结本地气候的季节特点,再解释气压带风带移动导致形成此类特点的原因,掌握原因后,再去分析其他典型气候的形成原因,有了对本地气候的切身感受分析之后,再去探讨原因和其他气候就变肥容易接受的多。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中心的观念。在地理规律教学过程中,课堂中占绝大部分时间的是教师的讲解,明显可以看出教师的中心地位,但课堂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占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也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自觉性,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户外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实践的成功,他们自然而然会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相反,他们也会用实践去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过程。

五、结语

高中地理规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规律教学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与之而来的是我们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更新与转变,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艾何. 高中地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彭友斌. 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王莹. 高中自然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4]王妍.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5]易桂芳. 高中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6]栾春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成功(教育),2011,(08):183-184.

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自然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是很大的一个版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性很有帮助。课本中自然地理内容的分布有着一些规律,自然地理的占比也有合理的设计。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前很有必要对于这些因素都进行分析,要明确自然地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让知识教学的效率有保障。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要点一般来说都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要点和日常生活也十分贴近。在进行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很有必要对于课本中这部分内容的分布规律、占比以及知识的特点展开剖析,这会让教师进一步明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且明确相应的教学方向,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一、把握自然地理在课本中分布的层次性

课本中自然地理内容的知识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层次性,知识间的关联十分紧密,知识的理解难度也会由浅入深的展开。教师在分析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时首先很有必要对于课本中这部分素材分布的层次性有良好把握,在此基础上再来从大的方向上制定教学方案,然后再来将方案进一步细化,让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地理内容分布的层次性,这会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理解这些知识要点,并且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良好构建。

学生在了解了宏观的宇宙环境知识后,逐步接触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及其地球周边的宇宙环境,再接着熟悉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具体来说,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就是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研究某一区域内这些要素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的变化规律。人类再根据这些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这是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的基本轮廓,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几个基本层次。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层面对于这些内容有一个概念上的认识,这会给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应的知识打下好的基础,并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充分理解与吸收。

二、把握自然地理在课本中分布的比例

教师还要进一步把握这部分内容在课本中的分布比例,这也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整体来看,自然地理部分在课本中的占比是很大的,很多知识点都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首先梳理这些内容,结合知识的分布方式、占比以及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这样才能够让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学生在知识的吸收上也会更容易。

比如,《区域经济发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了介绍我国经济地带和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及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多项工程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及工程建设造成的各种影响及对策等内容外,其他都是涉及自然地理内容,从现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分布来看,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分布比例大。由此可知,自然地理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结合前面学生已经形成的对于自然地理的基本认识,以及已经具备的一些理论基础,来有针对性的理解与分析这些内容,这会让学过的理论知识的功效有所体现,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更容易得到良好构建。

三、加强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掌握

自然地理在高中课本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这部分内容并不太难,但是对于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来说效用却非常明显。某种程度来说,自然地理知识是学生分析各种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托,也是学生在分析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时的基础。教师要加强对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有更好的掌握程度,这会让学生分析各类问题以及体会其他知识要点时都更顺畅。

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布较为合理,比较符合人类生产、生活实际,是根据人们的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的改变来编排的,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地理学的发展,引导了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用另一种眼光来认识世界。教师要把握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分布的层次性以及分布的一些一般规律,结合这些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会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知识的掌握更充分。

结语

自然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理论基础,让学生在分析和解答各类复杂问题时可以有的理论依据。教师要充分分析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的分布规律,把握这部分内容分布的特点,并且剖析出最为合适的自然地理知识的授课方式。这会促进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上更充分,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吸收更透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以自然地理为依托更好的分析各类其他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莹. 高中自然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5.

[2] 易桂芳. 高中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3] 李宏伟. 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1 (1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

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破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已是现代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物理与地理是两门比较密切的学科,深刻理解某些地理问题离不开物理知识;同样,地理知识又能为某些物理规律提供背景材料。以下引例说明物理教学与地理知识的紧密联系。

一、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地理问题能讲得透

例1:当在地球某处看到日全食时,请问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哪些地区能看到日偏食?哪些地区能看到日环食?当在地球上某处看到月全食时,请问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月偏食?

在地理课上要回答这一问题好像有点无从下手,如果我们从物理角度来分析一下会使问题变得容易理解。日食、月食的发生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日食是地球进入太阳照射下月球的影子中产生的光现象。图a为发生日食的光路图。月球后面的阴影区中(1)是本影区,即一点太阳光也照不到;(2)区为半影区,只有部分太阳光能照到;(3)区为伪本影区,太阳光的一部分(外环部分)能照到。根据光路可逆知道,若地球上的人进入(1)区,则一点也看不到太阳光,即发生了日全食,进入(2)区的人能看到一部分太阳光,即发生了日偏食,进入(3)区的人能看到太阳的外环光,即发生了日环食。

月食是月球进入太阳照射下地球的影子中产生的光现象。图b为发生月食的光路图,地球的本影区、半影区、伪本影区与图a类似。当月球进入半影区(或一部分进入半影区、一部分进入本影区)时,则只有一部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即发生了月偏食;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才出现月全食;因月球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区(这一点可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距离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上得到证明),所以不可能出现只有外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的情况。

二、掌握地理知识对解决物理问题有帮助

例2:有一架飞机从南昌昌北机场出发向北飞1000km,接着又向西飞1000km,向南飞1000km,向东飞1000km。问这架飞机此时处在什么位置?

A.就在出发点

B.在出发点东面

C.在出发点西面

D.无法确定

分析:如果脱离地理知识纯粹从物理角度考虑,上题就会很容易选择答案(A),导致错误。如果利用地理知识加以分析,要考虑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上题不难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3: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射的一颗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40°。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视为常量)和光速c,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这道题体现了物理学科与地理学科、数学学科的综合,是各科知识有机的交叉,让物理与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性运用。如果学生对东经98°和北纬40°的地理知识不熟悉,就很难做出地心、嘉峪关、同步卫星之间的关系图,也就无法完整解答这一问题。

三、地理知识和物理知识的和谐统一

例4:指南针的南极为什么会指向地理位置的南方?我们知道,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指南针的南极指向的是地理的位置的南方。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实验方法首先测出了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760mm汞柱高。我们知道,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为什么把当地测得的760mm汞柱称为标准大气压的值?难道在当时不能测得更大的数值吗?其实从地理书中已经知道,意大利几乎位于海平面,在当地测得的数值就是最大值,就这个数值定为标准大气压的值。

教学实践证明,各学科之间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不应出现过早的文理分科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教研室)

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引言: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系统并不陌生,在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系统,专家决策系统在时刻不停的为人们提供规划,管理,决策和事务处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80%以上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正是这种以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国内外 GIS 入门教育现状

GIS 刚出现时就逐步向人们普及 GIS 基础知识和教育,1994年,美国制定了“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开始了对于 GIS 基础教育的肯定。随后便召开了首届 GIS 在教育上应用的会议,着手实施Mapping Our City计划,该计划试图利用 GIS 技术,引导学生借助GIS 技术将这些问题可视化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在青少年中普及 GIS 知识,同时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双重目的。20 世纪 90 年代初, 英国的地理信息协会的年会专刊中,已经有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讨论将 GIS 引入学校教育。如今,英国中小学各个不同年级的地理课程中,都已开展不同程度的 GIS 教育。

2017年4月,我国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地理中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作为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一个考点。国内很多地理工作者,长期以来大声呼吁,在将GIS教学纳入中学地理教学中,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汤国安教授及其所在江苏省理事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高中地理骨干老师进行GIS培训,希望能将 GIS 教学在高中开展起来。但由于高考的压力,进行GIS 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又较多,加上软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在学校很难开展。

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次的高考改革中,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突出四大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方案,尊重自然规律,科学的发展观是人地协调基础,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同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要考虑到地理事象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2、从“空间-区域”的维度探寻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潜在空间秩序、空间规律是区域认知的基本意涵。地理信息系统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三语言。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就是区域认知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过程中(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让学生对区域认知理解更加深入。

3.“地理实践力”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为动力,其中重要一项是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 GIS 技术处理现实的各种热点问题,正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强项所在。在中学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可以成为充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地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中学生要有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课的学习经历,在学校通过社团课的形式,基于兴趣小组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利用免费的ArcView软件,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本课程主要能项目教学,完成一个小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其具备简单的显示,查询,输出的功能,最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之后,自主建立一个信息系统。

1.项目内容

江苏省13个大市的人口,土地,经济的信息查询系统。

2.实施过程

(1)收集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数据。

(2)利用ArcView软件完成13个大市地图数据的数字化,并且精度要达区县级。这个过程用时较长,学生要熟悉软件过程,操作建立地理空间数据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己制作地理信息系统作准备。

(3)收集各个区县的人口、土地类型、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第三产业的产值,并将数据数字化,制作成属性数据,并且与空间数据相关联,形成信息系统。

(4)对信息进行简单查询,输入为各种专题地图和统计图表。至此项目完成。

(5)学生自主建立信息统计(如方言系统、美食系统,气候系统等)

3.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相结合。以平时的出勤和操作的完成情况,记录平时成绩占50%,最终完成了项目作为终端评价的占20%,自建信息系统占30%。

四、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设计之一

1. ArcView软件简介,ArcView是美国ESRI的GIS产品,是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典型代表,可以在桌面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属性和空间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三维分析,使原来极为专业的地理系统软件,变以相当普遍实用的应用软件,普通的消费者也可以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通识的学习。

2.以地理实践教学的入门课为例。

【教学目标】

(1)熟悉ArcView软件。

(2)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学会新建自己的地图数据。

(3)学会简单的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并进行简单查询。

【教学重点】

(1)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进行地理坐标配准

(2)学会简单的栅格图数字化,建立空间数据库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熟悉ArcView软件,学生打开软件,建立工程项目和工程文件所在文件夹和设置临时文件。项目是ArcView处理和操作的基本对象,在ArcView中用户只能对项目进行相关操作。项目通过项目工程文件进行项目管理和操作,主要包括视图(View)、表格、图表、图版和脚本。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四个,脚本涉及到计算机编程,对中学生能要求太高。

2)学生学会加载矢量数据,ArcView的Shape文件,是这ArcView的特有有数据格式,用于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Shape文件一般是通过绘图操作即普通图纸的数字化过程,逐步建立的。本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的数字化,建立正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让学生体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和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学生在视图中加载Shape文件。

3)学生学会新建自习的 Shape 文件, Shape 文件文件的主要类型有点(points)表示点状数据,如城市、港口,采样点等,主要记录点状数据的位置数据。线状数据(arcs),如道路,河流,航线等和面状数据(多边形 polygons)表达由指定边界封闭起来的区域。首先在主题中新建主题,出现类型窗口, 选择相应的类型,并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4)表格数据的操作,简单的查询和排序。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熟悉 ArcView 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和数据查询输出。以软件操作为主,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和英语能力各有不同,在上课过程表现不同。有的同学很快上手,有的同学则比较困难。在后面社团课选人的时候需要酌情考虑。

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阶段,学生们表现出对地理信息系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表格的操作,简單的查询。不同的学生输出了自己喜欢的格式,还有的同学利用现有的数据查询世界人口,查找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在地图上显示。还有的同学为了达到想要的显示结果,主要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停的进行软件操作上的尝试,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图书论文下一篇:中学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