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的地位范文

2023-09-17

地理学科的地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述评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1]。在“中国知网”输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现有大量相关文献,本文从中选取了一部分。整理和分析资料,发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落实和评价三个方面。

1 内涵研究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出现“素质教育”,标志着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正式向素质教育迈进。李家清[2]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汤国荣[3]认为地理素养应是指一个人通过地理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经过凝练,2017年版新课标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2 培养研究

2.1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将课堂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田锋涛[4]以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例,反思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培养综合思维。刘雄[5]提出在辩论式教学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自由辩论。吕玥[6]提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通过情境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教学案例

案例探究式教学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当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7],地理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在讲授“地理环境整体性”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课前准备、激发兴趣、探索新知和拓展应用四部分,案例选择自然环境差别较大的两个地区—新疆和深圳,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2.3 课程资源

王影[8]提出教師在建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时,可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渗透乡土案例,从学生身边的地理入手,锻炼综合逻辑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孟勇[9]尝试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线,以乡土地理素材为载体,以活动为引导,初步探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策略。这些都为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开发新资源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 评价研究

2017版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用评价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知、思考和行动。

为测评学生综合地理思维,李家清[10]以SOLO理论为指导,以地理综合思维单元测试为例,比较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预设思维结构与实测结果的差异。刘桂侠[11]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微格教学中的视频作为分析对象,结合相关问卷调查,定量分析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落实地理学科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一定的参考。钟东娣[12]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活动中获得国家优质课称号的45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视频为研究对象,对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做出评价,总结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4.

[3] 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120.

[4] 田锋涛,雷蕾.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8):33.

[5] 刘雄,何红.在辩论式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9,(S1):56.

[6] 吕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9):42.

[7] 唐晶晶,康同杰.“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案例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J].地理教育,2019,(1):15.

[8] 王影,张胜前,杨东美.巧用乡土案例资源,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以人教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J].地理教学,2019,(21):26.

[9] 孟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8):31.

[10] 李家清,梁秀华,朱丹.核心素养背景下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习质量评价-以地理综合思维的单元测试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8):11.

[11] 刘桂侠,王建力,王勇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现状的定量分析-基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微格教学中视频的内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8):51.

[12] 钟东娣,朱雪梅.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的数字化评估[J].中下学数字化教学,2018,(6):21-24.

地理学科的地位范文第2篇

高效课堂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说、写、做,让学生展示、讨论、探究、交流,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我在实验班10

3、107班先试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展示—合作交流—总结”,课堂上教师基本不讲,课堂教学活动全由学生来完成,试图使课堂体现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学生对认知目标应付,抓不住重点,教学目标起不到指导学生自学的目的。学生自学带有盲目性,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和效果。学生展示的不到位,合作交流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这种状况,我思考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深入领会学习目标,使学生自学目标具体,避免出现盲目性,展示不到位时如何点拨的恰到好处,哪些知识点需要合作交流并使其有深度和广度。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实验班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为:出示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达标测试—总结七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上,当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题目和合作交流后都要展示学习成果,不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不恰当处教师点拨、引导并予以纠正,教师的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教学《中东地区》时,针对中东向西到欧洲的石油输出路线,学生提出有经过苏伊士运河近道,为什么还要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学生讨论交流后说法不一,这时学生急需知道原因,我便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运河,河道浅,大油轮不能通过”进行点拨,学生精力集中,听后恍然大悟,非常高兴;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享受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样是展示学习成果,“自学”后展示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磨练,实验班有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能力有所加强,由于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对自己更有信心,并且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如103班的王永福、杨发海、杨红丽、廖泽等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有很大进步。两个实验班在期末统测中的成绩与其他非实验班同类班级成绩相比明显超前,这说明在学生素质和考试成绩这两者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可以实现两者兼顾的。

我现在实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在摸索阶段,这还没有达到是真正的“高效”。如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把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我的课堂教学协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是个难题,也是一个摆在我眼前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参与,我探究,我不放弃。

地理学科的地位范文第3篇

2、浅议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3、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4、生本取向: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新形势下初中地理学科学困生转化措施分析

6、导学案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方法探究

7、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

8、“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地理课堂的改变及分析

9、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外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10、浅谈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1、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地图的应用

12、浅谈初中地理的有效性教学

13、论新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4、以生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15、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育策略

16、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有效性

17、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

18、初中地理教学中运行图像教学的策略

19、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

20、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1、基于核心素养水平进阶的“气候与生活”作业设计

22、基于学生性别差异的初中地理教学对策浅思

23、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景教学初探

24、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实践探讨

25、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26、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7、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8、刍议初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29、试析在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优化中双减理念的渗透

30、略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31、略谈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现状和对策

32、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

33、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图像教学

34、初中地理教学中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35、初中地理现代新媒体教学策略的设计及应用探讨

36、生本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37、浅谈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38、“双减”背景下探究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39、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40、如何优化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41、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开发

42、让初中地理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4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44、浅谈区域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45、当前形势下构建低碳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46、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

47、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48、初中地理地图导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49、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

地理学科的地位范文第4篇

旅游是人们为了游览、休假、娱乐、观光、运动等而离开隹所的外出活动, 众所周知, 旅游已成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旅游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经济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收入的增长, 闲暇时间和节假日的不断增多, 带来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节”。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这给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 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够, 特别对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了解更是很少。如何才能让人们了解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呢?笔者认为, 在我们的地理学科中专门有讲述旅游地理方面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 宣传介绍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 西部的省、区、市, 地域辽阔, 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发展前景可观, 加大宣传力度会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而我们地理学科是专门研究自然和人文现象的, 在地理学专业的教科书和相关的地理刊物中, 也不难看见有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地理知识的传递, 才能让人们了解到各旅游景点的分布和概况。下面就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我国的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 作些初探。

1 了解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

在我们的地理学科中, 如《中国经济地理学》中专门有一章是讲述旅游地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来有关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的内容, 不断收集相关资料, 利用课程学习、讲座、考察、报刊, 电视、网络等手段, 对广大公众宣传介绍西部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

1.1 名山奇峰令人神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西部地区多雪峰高山, 山川秀丽, 气候宜人, 环境幽美, 如:西岳华山、四川峨眉山、九寨沟、贵州梵净山、香格里拉等山脉, 还有8000m以上的高山均在西部有14座。它们以“雄、奇、险、秀、幽”而著称。横亘于我国西部的冰山雪峰, 为登山爱好者和探险家所向往, 这些千姿百态, 妩媚的崇山峻岭, 有的可观赏, 有的可避暑, 有的可访古, 有的可瞻仰, 有的可攀登, 堪称旅游疗养的好地方。

1.2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人陶醉

喀斯特地貌在广西、贵州、云南东部地区发育最典型, 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 如广西桂林阳朔, 誉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云南的路南石林, 四川西部黄龙寺的“石灰华”, 贵州的喀斯特瀑布黄果树大瀑布, 神奇的地下宫殿织金洞、龙宫, 号称世界上最美的峰林贵州兴义万峰林, 国家级风景区马岭峡谷等地貌, 造型优美, 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我们可利用地理学中这方面的内容, 再加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开展些宣传和教育, 让人们了解到西部地区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性和优势, 让人们真正认识西部地区, 从而扩大西部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发挥地理学科讲述旅游业的优势, 加大对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宣传力度, 扩大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力。

1.3 秀水胜景美在其中

西部地区有旅游价值的河流、湖泊、库塘秀水很多, 如长江、黄河中上游、怒江、雅鲁藏布江、珠江、乌江等, 水流湍急, 景色秀丽壮观, 令人神往。云南的滇池、洱海, 贵州的草海、红枫湖被称为高原上的明珠, 还有许多景色秀丽的人工水库, 多种多样的泉水, 令人流连忘返。

1.4 奇异的动植物资源让人目不瑕接

西部地区地形多样, 生物种类繁多, 保存有众多的奇花异木和珍禽异兽, 如大熊猫、大象等, 在西部地区的云南有美丽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贵州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中有活化石水杉、银杏, 有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珙桐等均有观赏价值。

2 鉴赏西部地区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

2.1 历史文物古迹

西部地区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 如云南的“元谋人”遗址, 是我国人类的重要发源地, 西藏的布达拉宫凝聚着藏汉人民的友谊和智慧的结晶, 丝绸明珠敦煌石窟中的莫高窟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举世罕见的艺术宝库。

2.2 多种革命纪念地

近百年来, 我国重大革命事件众多, 革命纪念地遍布西部各地, 如延安、遵义会议会址等, 对于人们凭吊革命先烈, 缅怀历史, 开展红色旅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会激励每一个旅游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向往美好的未来, 永往直前, 奋发向上的精神。

2.3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我国各民族人民的传统民间活动和风土人情, 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画卷。西部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各民族都有其自已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传统习惯、民族节日, 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 大理白族的三月街, 贵州苗族的四月八, 布依族的三月三等节日, 过节时还伴有歌舞, 节日期间到处是欢乐的海洋, 参加这些节日活动对旅游者来说既是躯除疲劳之际, 又是尽享快乐之时。

总之, 西部地区无论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来看都是十分的丰富, 再加上近些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改善, 给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从事地理学科教育的工作者, 应该应用地理学科中有讲述旅游业的优势,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等手段, 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 加强对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宣传力度, 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力, 使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投入, 同时提高人们对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认识,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旅馆、交通、餐馆、邮电通讯及地方工业的发展, 使旅游景区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 直接创汇创收。将会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地理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宣传人和义务兵, 为建设美好的西部, 实现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出力, 真正使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能成为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

摘要: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 是一种无烟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但人们对其了解甚少, 我们可以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 宣传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让人们真正了解西部, 这将对实现西部地区又好又快, 更好更快的发展, 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理学科优势,西部地区,宣传旅游业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的地位范文第5篇

摘要: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将各个财务指标有机联系,全面评价企业的各项能力,指导企业进行综合经营管理,但是随着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显示出其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杜邦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法,如以适应生态经济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率为核心指标、细化资产的概念、强调高负债的影响、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等。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更适应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能全面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关键词:杜邦分析法  可持续发展率  净经营资产  杠杆贡献率  现金流量

一、杜邦分析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里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改变。因此,在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时,企业往往采用杜邦分析体系对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分析。杜邦分析体系以权益报酬率为核心指标,反映了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表明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将权益报酬率指标进行分解,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则是反映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情况;权益乘数主要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杜邦分析体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以及各项财务分析指标间的结构关系,而且还可以查明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杜邦分析体系提供的上述财务信息,较好地解释了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为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指明方向,而且还为决策者优化经营结构和理财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益提供了基本思路。杜邦分析体系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系统、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大大节省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时间。

二、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不足

杜邦分析体系对于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十分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逐渐显示出一些不足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一)没有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

生态经济要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中不仅没有体现企业四大能力之一的发展能力指标,更没有反映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一些管理者为追求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追求短期效益,但短期高额利润后可能就隐藏着破产的风险。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态经济的要求,如何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缺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不适应生态经济发展要求。

(二)周转的资产概念模糊

资产按是否和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有关分为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一般能取得利息或利用多余现金投资的资产被称为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资产中除金融资产外剩余的就是经营资产,经营资产是企业的主要资产,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涉及的资产,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其周转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很大的影响。杜邦分析体系中主要指标之一的总资产周转率,在计算时用销售收入除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资产总额中并未扣除金融资产,这样金融资产也参与了周转,金融资产取得的是投资收益,经营资产最终获得销售收入,导致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分子分母不相匹配。另外,对于金融资产较为充裕的企业来说,金融资产会产生利息或现金红利,并不是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的成果,受大的金融环境影响波动性较大,因而计算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周转情况。如果一个企业金融资产所占比重较大,运用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三)没有强调高负债的风险

在杜邦分析体系中,权益乘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权益乘数与净资产收益率成正比,提高权益乘数可以提高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权益乘数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中负债所占的比重越高,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越高。如果企业的负债较多,权益乘数就高,相应的净资产收益率也高,但却没有对权益乘数增高的原因作进一步分析。如果负债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增加,表明企业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增强还是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需要进一步分析。另外,当企业负债较多时,引起财务杠杆上升,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但传统的杜邦分析法中权益乘数的提高仅反映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并没有反映企业高负债的负面影响。

(四)不能完全适应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需要

在国家进一步推进和鼓励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为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需不断提高其筹资能力,公司上市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很多,财务报表分析者要想通过众多的信息准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就必须对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重要的财务指标有: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利润和每股股利等,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没有反映这些指标,也没有将这些指标与其他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指标联系起来。这样杜邦分析法便无法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没有体现企业现金流量情况

现有杜邦分析体系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没有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杜邦分析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净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但是一个企业有净利润却不一定能拥有充裕的现金流量。净利润是企业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后的余额,表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的最终财务成果,但其是权责发生制下计量的结果。如果销售额和利润的上升是以增加应收账款和存货为代价的,将导致企业支付能力和变现能力的下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为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企业随时要为产品结构的调整、投资多元化等准备充足的现金。要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生成足够的现金流量,用以支付工资、偿还债务等。而在现有的杜邦分析体系下,财务分析者无法得到企业的现金流量来源、结构等重要信息,因而无法对企业经营资产的真实效率和创造现金的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在认识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推断企业未来财务发展趋势上可能产生偏颇。

(六)没有考虑成本习性的特点

成本在财务分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收入提高销售净利率,但根本途径是对成本进行控制,成本控制好坏应该作为销售净利率指标分析的重点。但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仅从财务会计的视角对成本进行分析,把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及其他支出综合计入成本费用总额,无法清晰地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分析问题视角较为单一。根据管理会计的理念,按成本习性可以把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种分类可以研究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产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可以为企业正确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控制方法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成本控制方法是针对不同的成本性质来说的,传统杜邦分析法简单将所有成本相加计算总成本,不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将按成本习性分类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纳入分析体系,更有利于吸收变动成本法下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和成本控制与分析,为企业决策、计划、控制提供帮助。

三、杜邦分析体系的改进

根据以上对杜邦分析法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对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改进,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一)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指标

随着生态经济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得以迅速发展,企业不仅要追求短期的自我生存,还要保持盈利的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对股东权益的一个最好的保障,而且会计核算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指标。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企业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这里的经营效率指的是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财务政策指的是股利支付率和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率=权益净利率×利润留存率,其中利润留存率=(净利润-现金股利)/净利润=1-股利支付率。将可持续增长率分解成权益净利率和利润留存率两个指标,既保留了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权益净利率,又增加了一个利润留存率指标,利润留存率表明企业的净利润有多少用于发放股利,有多少用于保留盈余和扩展经营。利润留存率越高,表明企业分红较少,较为重视发展的后劲,不会因分红过多导致现金流失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利润留存率太低,或者表明企业生产经营不顺利,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利润去弥补损失,或者是分红太多,发展潜力有限。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把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进行比较,当实际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意味着企业现金短缺,反之,意味着企业有多余现金。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管理者首先要判断这种差异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从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进行调整。可持续增长的思想,不是说企业的实际增长不可以高于或低于可持续增长率,而是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事先预计并且加以解决在超过或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所导致的财务问题。将可持续增长率引入杜邦分析体系,为管理者对企业增长进行控制提供一个衡量标准,有利于帮助管理者迅速找出企业潜在的问题。

(二)细化资产的概念

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由于把总资产划分为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二者产生的收益渠道不同,从而使杜邦分析体系中总资产周转率公式的分子、分母口径不一致,进而可能导致这一指标前后各期及不同企业之间因资产结构的不同失去可比性。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的总资产分成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剔除金融资产后单独考虑经营资产周转率。进一步而言,与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相对应的是经营负债、金融负债,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只从资产方面考虑了资产周转的速度,并没有考虑负债方面的原因,而债务需要用资产进行偿还,因此负债对资产运用效率的影响应从资产周转率中扣除。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使用净经营资产的概念,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不但考虑了负债对资产周转效率的影响,而且净经营资产所表现的是企业全部净投资资本。在引进净经营资产指标后,即可将权益净利率分解为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和杠杆贡献率两个指标,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其中净经营资产净利率表示企业全部净投资资本带来的增值,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指标的使用弥补了传统杜邦体系中总资产周转率分子分母口径不一致的不足,真实地反映了企业销售收入的来源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产的管理质量及利用效率。通过对该指标的横向或纵向对比,可以了解企业本年度及以前年度经营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变化,发现本企业与同类企业在经营资产利用上的差距,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提高经营资产的利用效率。

(三)强调高负债的负面影响

传统杜邦分析法中权益乘数的提高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正面影响,但也带来企业高负债的财务风险。为了使杜邦分析体系更好地反映企业高负债所承受的风险,需要将反映财务风险的指标“杠杆贡献率”引入杜邦分析体系中,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其中: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经营差异率表示每借入1元债务资本投资于经营资产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后剩余的部分,这部分剩余收益归股东所有,这个指标可以很好地衡量借款是否合理。如果经营差异率为正值,借款可以增加股东权益,而负值则会减少股东权益。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可以承担的税后借款利息上限,也就是说如果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满足不了筹资的利息,那带息负债的取得将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另外,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考虑了财务杠杆效应主要是由于固定的利息费用存在而产生的,由于经营负债不产生利息,所以在计算财务杠杆时将其剔除,净财务杠杆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由于有息负债的存在而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情况。加入杠杆贡献率使杜邦分析体系能更加完整地提供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杠杆贡献率很低时,说明企业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很高,企业财务风险较高,管理者应在良好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关注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醒管理者注意企业高负债所带来的风险。

(四)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

原有杜邦分析体系中,没有专门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不能对上市特有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在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中,利润留存率=1-股利支付率,再将股利支付率分解为每股股利和每股利润,即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利润×100%。股利支付率表明股份公司的净收益中有多少用于现金股利的分派,再配合比较分析公司历年的每股股利,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公司的股利分派情况,就单独的普通股投资者来讲,这一指标比每股净收益更直接体现当前利益。每股利润为公司获利能力的最后结果,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每股利润高代表着公司每单位资本额的获利能力高。由于每股利润指标是以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数作为分母所计算的比值,该指标可以用于投资者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业绩比较。

(五)引入现金流量指标

在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中引入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现金流量比净利润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由于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不属于企业经常发生的行为,所以引入现金流量的数据时,仅考虑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每股利润=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指数,其中现金指数=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利润,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经营现金净流量指标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计算的,很难进行人为的调节,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现金流。现金指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经济含义为企业1元净利润中有多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表明了企业收益的质量情况。现金指数越高,说明净利润中现金含量高,企业的回款能力强。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指标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的缺陷,将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也作为对企业综合分析的依据,使得企业在进行获利能力分析的同时,完善了对收益质量的评价,准确考核净资产真正创造的效益。

(六)考虑成本习性分析成本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仅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没有考虑管理会计相关指标,为更好地利用管理会计中的管理理念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把成本性态的相关概念引入杜邦分析体系。税后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税后利息费用/销售收入,再分解销售净利率,与管理会计相关指标联系,销售净利率=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1-所得税税率),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通过管理指标的引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管理会计的资料,结合本量利分析,从管理会计的视角,以成本习性为基础,针对不同习性的成本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弥补了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缺陷,丰富了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更充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内部管理提供了更多有用信息。J

参考文献:

1.荆新等.财务管理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地理学科的地位范文第6篇

在我国的实践中, 不同学术期刊在规定通讯作者的担任条件、排名顺序及人数等方面往往差异很大, 例如《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规定通讯作者必须具有高级职称且是本研究方向的学术指导人或导师, 而《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没有要求高级职称, 却规定一篇论文只可有一位通讯作者, 《西部医学》要求通讯作者应当提供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业务专长等详细情况, 并规定了通讯作者在作者中的排序, 而《江苏预防医学》仅需要通讯作者提供姓名、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 并且未对通讯作者的排序做强制规定。不同期刊对通讯作者的资格设置高低不同的“门槛”, 不仅反映出国内对通讯作者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分歧, 也影响到了他人对“通讯作者”这一角色的认识和判断。此外在科研评奖方面, 许多高校内部科研成果评奖中, 由于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励办法》 (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 中并未对通讯作者的获奖资格做出明确规定, 仅有“自然科学奖的主要完成人必须是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代表论著的作者”这一较为模糊的规定, 这使得不同高校之间对通讯作者是否具有获奖资格方面规定差异较大。有的高校认可通讯作者的参选资格, 并详细的规定了通讯作者在科研奖励中的评价标准, 也有的高校并不认可, 在它们的评奖对象中仅罗列了第一作者及其他合作作者而没有通讯作者。例如, 《武汉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第四条规定, 对SCI和SSCI收录的论文,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本校科研人员的, 给予科研奖励, 而《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2008年12月修订) 规定, SCI收录的论文中仅对第一作者提供奖励, 而没有通讯作者, 在《四川理工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试行) 》中, 则规定“合著论文的第一作者……如有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视为第一作者”, 满足其他要求即可提供奖励等。不同高校对通讯作者是否享有获奖资格不统一, 认可或不认可通讯作者参与科研成果评奖的问题, 从法学视角来看, 其实是通讯作者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作者”的问题, 因为只有通讯作者享有科研成果的著作权, 或对科研成果享有某些权利, 使本人与这篇论文产生某种“关联”, 才有参与科研成果的评奖的资格。通讯作者是否有著作权、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及其他合作作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对通讯作者能否参与科研成果评奖影响重大。如果不能弄清通讯作者的法律地位, 就无法回答上面的几个问题, 不仅无法保障通讯作者的正当权益, 也不利于学术成果的发展。

二、通讯作者概念的中外辨析

通讯作者最早出现于国外期刊, 后来才被国内期刊接受。随着现在合作论文的广泛出现, 与所有的合作作者一一协商会大大降低期刊编辑出版的效率。同时对于作者, 尤其是联系地址不固定的作者而言, 与编辑联系将会十分不便。此外编辑与作者的联系多是程序性事务, 如邮寄稿件、退稿修稿、校样和版面费通知等等, 如与每个合作作者分别联系就显得没必要而且也浪费了作者的时间。“通讯作者”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其英文通常以corresponding author或者correspondence author表示, 国外期刊一般将其理解为“从论文投稿到出版过程中负责与编辑进行联系、将联系的情况告知合作作者、参与了文章的把关并负责论文出版后回复读者咨询的作者”, 大多期刊并未对通讯作者的担任对象做严格的限定。而对于通讯作者是否应当对文章负责, 以及负怎样的责任不同期刊规定并不一致。以美国医学杂志《柳叶刀》 (The Lancet) 和计算机科学杂志《理论计算机科学》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为例, 前者在“作者声明”中要求通讯作者在“作者贡献和利益冲突声明的真实性以及文章的正确性, 并且文章的投稿和出版经其他合作作者一致通过”的保证上签名, 其责任意味不言而喻, 而后者的“作者声明”中并未对通讯作者做出任何责任规定, 仅要求其填写姓名、电子邮箱地址和联系方式, 除此之外, 再无其他提及通讯作者的地方。

国内期刊使用“通讯作者”这一概念的时间较晚, 据考察, 我国最早引起人们关注“通讯作者”这一概念的是邹承鲁院士, 他于1997年在《评审国内奖励必须坚持立足国内———论当前评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文中, 指出一些学者利用国内不熟悉、不了解通讯作者的机会, 将在国外学习时, 与国外通讯作者合作的成果当作自己的成果进行奖励申报的现象, 并提出通讯作者在师生合著文章当中正确适用的建议。邹承鲁认为, 结合当时的现实情况, 通讯作者应当是课题、项目的负责人或研究生的导师, 并且应当对文章负责。这么考虑的原因在于, 首先, 只有课题负责人才有能力就整体的研究成果与编辑或读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而其余作者往往只是参与到研究的一部分, 并不是主要的学术思想贡献者, 也并不负责项目总体设计, 无法胜任通讯作者这一角色。其次, 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文章, 由于研究生本身资历较浅, 工作单位不固定, 且往往缺乏投稿经验, 由其本人担任通讯作者与编辑部进行联系不仅不方便而且可能会使论文不容易被发表, 而导师往往在其研究领域享有一定权威, 而且工作单位稳定, 联系方式不容易发生变化, 和许多编辑部都有比较稳定的联系, 由导师担任通讯作者更为合适。再次, 研究生阶段撰写论文是非常重要的训练环节, 从搜集、阅读文献、了解研究背景和现状, 采集实验材料, 进行试验最后形成论文的过程中, 学生们不但学习了实验的技巧, 也对本学科的科学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期间导师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将导师标注为通讯作者既能起到监督、把关学生论文的作用, 也体现了对文章中导师贡献的认可。最后, 课题或项目负责人本身在课题管理方面负有组织管理、统摄全局的责任, 很多重大课题项目往往需要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学者、科研人员参与, 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单位和机构, 这就需要负责人从中联系和安排, 从课题的设计构思、项目申报到成果的最终确认都离不开其参与, 课题负责人享有较多权利自然也要承担很大责任, 负责人要对作为课题成果的论文负责, 就意味着通讯作者要对文章负责。总而言之, 邹承鲁作为我国最早提出应当注意“通讯作者”的学者, 对国内后续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影响很大, 他针对当时有人利用“通讯作者”进行挂名、冒名申报奖励的情况, 特别强调了通讯作者的责任。由于我国的科研管理和学术评价体系将课题档次、论文成果数量和期刊等级作为考核标准, 导致有人为了经济利益实施学术不端行为, 邹承鲁的建议对现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泛滥具有借鉴意义。虽然我国的“通讯作者”与国外“通讯作者”的内涵有一定差异, 但不能仅仅因为国内外“通讯作者”内涵不同就断定国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 而应该看到我国的科研和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 以及学术环境存在的不端行为, 我国“通讯作者”的概念应该在借鉴国外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理解, 其着眼点有两个, 一是通讯作者的联系、通讯功能, 二是通讯作者与其他作者的法律关系。由这两点出发, 才能更准确界定我国通讯作者的法律地位。

三、通讯作者的法律地位分析

通讯作者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作者”?在界定通讯作者的法律地位之前, 应当首先回答这一问题。如果通讯作者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作者”, 那么在科研成果上署名通讯作者的人其实质上只是通讯“联系人”, 而非通讯“作者”, 其既不享有作品的著作权, 也不能参与科研成果的评奖, 同时, 不当署名也不适用于通讯作者, 因为其本身不具备“作者”的法律地位, 无法构成冒名或搭车行为。如果通讯作者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作者”, 那么在存在合作作者的情况下, 通讯作者与其他作者的关系应当如何界定?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的贡献孰大?如何防范通讯作者的不当署名?既然作为作者享有著作权, 相应的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 那么通讯作者应当承担哪些责任?这些都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因此主体身份对通讯作者的法律地位影响重大。

仅从字面意义来看, 无论是中文“通讯作者”还是英文corresponding author, 都包含了作者 (author) 这个词汇, 这是否意味着通讯作者当然具有作者身份?笔者认为不能望文生义, 草率下结论。从通讯作者的功能来看, 其主要负责从论文投稿到出版过程中与编辑进行联系、将联系的情况告知合作作者、参与了文章的把关并负责论文出版后回复读者咨询的工作。而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其中“创作”的含义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通讯作者的功能里并不包含任何智力相关的活动, 如果仅仅从事了物质性的工作, 如搜集数据、资料, 而没有精神、智力上的贡献, 那么此人是不能成为作者的, 更不能成为通讯作者。然而在我国, 通讯作者往往是课题或者项目的负责人, 例如研究生导师, 而研究生是论文的实际完成人。一篇研究论文的完成离不开负责人对项目课题整体的思想贡献, 包括选定研究主题, 设计研究方式和过程, 获得资金项目立项, 甚至提供研究论文的具体思想观点。此外, 通讯作者负责与外界进行交流和联系, 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和质疑。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通讯作者对论文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和相关领域的深厚知识。没有参与到论文创作当中, 仅仅从事了某一项实验或数据分析是不可能胜任这一角色的。因此通讯作者应当是参与到论文创作过程中的人。根据以上的分析, 本人认为, 通讯作者作为论文的实际创作者之一, 应当与其他作者一样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具体的论文创作中, 根据其对论文的贡献大小不同, 享有的权利多寡不同。

摘要:通讯作者是目前学术界非常时兴的名词, 在论文发表、课题申报、科研统计、科研评奖等众多学术相关领域均会涉及这一称谓,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 导致其使用上比较混乱。在我国的实践中, 不同学术期刊在规定通讯作者的担任条件、排名顺序及人数等方面往往差异很大, 本文通过对通讯作者概念的国内外比较, 摸索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讯作者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作者,著作权,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1] Jaime A.Teixeira da Silva、Judit Dobránszki、Pham Thanh Van、William A.Payne, Corresponding Authors:Rule s, Responsibilities and Risks, AA-JPSB, 2013, 7 (Special Issue 1) , 16-20.

[2] 谢述初.关于科技论文的作者署名[J].编辑学报, 1991, 02:83-88.

[3] 汤建民.国内教育学科论文合著情况研究---1998-2007 CSSCI文献计量和作者合作图谱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05:55-60.

上一篇:土方合同范文下一篇:写马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