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范文

2024-04-03

住宅设计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的住宅建设蓬勃发展, 各种各样的住宅如雨后春笋般都冒了出来。大家为了争占市场难免会出现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而影响了使用的舒适和安全。所以住宅设计应始终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家庭居住行为方式为依据, 合理组织室内空间, 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努力完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尽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需要。这就要求对住宅设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 来衡量各种类型的住宅。评价的基本要点如下。

对住宅设计方案评价, 要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属的价值计算方法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只有将方案价值表现为指标数据形式时, 才具有可比性, 可行性与准确性。

按照系统观点, 对住宅设计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如下。

1.1 目标决定内容

设计方案的价值内容由设计优化目标决定。如住宅设计方案的适用、经济、美观等优化目标就构成了评价内容要求。

1.2 多元化原则

由于评价内容要求的多元性质, 评价方法必须是综合的、系统的。这种综合性表现在对住宅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时、不能只考虑单一的、孤立的价值指标。

1.3 平衡原则

综合评价设计方案时, 要按照多目标的优化要求、平衡各种价值指标之间的数据关系。

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不仅打破了建筑师设计的住宅方案停留在开发商提供资料和脑海构思的框框中, 还为其设计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为今后的住宅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由于评价内容要求的多元性质, 评价方法必须是综合的、系统的。这种综合性表现在对户型单元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时、不能只考虑单一的、孤立的价值指标。综合评价设计方案时, 要按照多目标的优化要求、平衡各种价值指标之间的数据关系。

2 住宅设计方案评价指标

我国在住宅设计中的最终目标是让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即城市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三者的利益在某个点上取得平衡, 以实现他们的最大共同利益。因此, 在评价住宅设计的过程中, 这三方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经过上文分析和对相关研究, 目前评价住宅设计方案的主要指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2.1 配套设施性能

居住区配套设施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住户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 对居住区配套设施进行功能展开后可以得到配套设施的基本配置要素有22项, 分别属于公共建筑、市政设施、道路配套设施和绿化及相关设施。其中公共建筑配套设施项目中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金融邮电设施、市政公用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和人防设施等;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包含给排水管线、燃气管线、热力管线、电力通讯电缆等项;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包括道路规划及公共交通组织、道路基本参数设计、道路与住宅楼的位置关系和路面基本情况;绿化及相关设施项目包括公共绿地设计、宅间绿化设计、道路绿化及绿化小品。

2.2 环境协调性

居住区应同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其中包括建筑物的造型立面, 色彩, 建筑风格与相邻的建筑相互协调一致。同时还应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节约能源的材料的应用, 设计时对资源节约的考虑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新建的住宅区应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3 居住适用性

人的一生很长时间都是在自己居住的“家”中度过的, 适用是居住建筑的最基本的要求, 即应能满足现代居住生活行为和现代居住心理要求。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套内布局的合理性、各房间尺寸面积恰当合理、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明确合理等。

2.4 科技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 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在住宅设计中应推广使用最新科技成果, 推进智能化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安全防范系统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以推进物业管理的现代化。

2.5 美学性质

住宅区首先应从规划开始就要体现整体的和谐美, 包括造型和色彩以及功能的和谐。就单栋建筑而言, 立面造型、整体的风格和尺度又要体现其独特的个性。除此之外, 住宅设计商应体现结构与形式美的统一, 赋予居住区以相应的文化内涵。

2.6 技术经济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使设计人员做到在最经济的成本下, 设计建造出最大限度符合前5项指标的居住区。其中包括单位面积造价、建筑容积率等因素。

3 住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简介

3.1 评分法

首先对每个评价因素订出评价标值。这些标值对专家和评价因素的主观评价实行了量化, 可以是五分制, 十分制或百分制。分别对不同住宅设计方案的的不同评价因素的评分专家分别给出对不同方案的各评价因素的评分值。

有了各方案的各评价因素评分后, 就可以得出各方案的总评分值。总评分值的计算也有多种方法, 有加和评分法、乘积评分法和加乘评分法。

(1) 加和评分法。

加和评分法就是把每个方案, 例如第j个方案所以评价因素的得分值加起来算做该方案的评分总值, 求出各方案的评分总值后, 按大小排列, 分出优劣。

(2) 乘积评分法。

乘积评分法就是把每个方案, 所有评价因素的得分值连乘起来, 算做该方案的评分总值, 然后按照各方案评分总值高低进行排序。

(3) 加乘法。

将各评价因素按照性质分成若干小组, 首先计算各组内各评价因素得分之和, 然后将各小组各因素评分之和连乘便得到该方案的评分总值, 然后按照各方案评分总值高低进行排序。

3.2 加权评分法

加权评分是评分法的延伸, 根据各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相应的权重, 对各评价因素根据事先制定出的评价标值进行评分。将每个方案中各评价因素的得分分数乘以该因素的相应权重, 得到各方案的评价总得分, 然后根据得分高低进行优劣排序。

3.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一种多方案多评价因素的评价方法, 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匹兹堡大学教授Thomas.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简明有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AHP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评价因素难以量化且结构复杂的评价问题。AHP法的基本做法是, 首先把评价因素分解成若干层次, 接着自上而下对各层次的诸评价因素两两评价, 即可得到诸系统方案的优劣顺序, 供决策者决策时参照。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 福利房已经成为历史。住房已经全面商品化, 个人购房需求日益增长, 对住宅设计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住宅设计水平有待更进一步提高。影响住宅设计满意度的因素非常复杂, 而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对住宅设计的评价工作更有待于科学化、系统化。本文简单介绍了管理学中常用的决策方法, 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但由于时间仓促, 所作工作依然十分肤浅,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疏漏之处更是在所难免, 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以便今后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住宅市场的高速发展, 对住宅设计方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提出了住宅设计方案评价的原则以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并简要介绍了常用的住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住宅设计范文第2篇

及对策建议思考

在当今形势下,发挥人才作用迫在眉睫。高层次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加之目前高层次人才环境仍处在混沌停滞状态,怎么能有效做到“引进来”“留下来”就成为重中之重。而文章就从人才的引进、培养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工作中的发挥。

人才是强国兴邦之基,要秉持民族强盛、国家兴旺,就要聚天下英才以用之。医院之间的竞争力究其根源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与那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相比,我们医院面临财政基础薄弱且实力一般的问题,也就给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带来了困难。因此,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通过确定医院中期乃至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并在思政工作上研究高层次人才实践中的应用以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使医院成为人才的“聚宝盆”,为医院更好更强发展集聚力量。

一、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

(一)高层次人才短缺且流失严重

作为医院,人才结构最优化应呈现“金字塔”型,最底部最多为初级职称及未聘人员,中间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最顶层为高层次人才。但目前大多数状况是顶层断层,人才严重短缺并且易流失。造成结构破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才的归属感弱,对环境及预期值不符,空间发展受阻,受重用程度与预想不匹配,因此导致很多离职现象;其次,专业技术人才对薪酬往往预期比较高,医学人才本身培养成本不低,时间与金钱效益都很高,达不到心理设想则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第三,招聘门槛高,加上招聘时间滞后和招聘机制固化,易让人才已经有所选择而错失。

(二)缺乏良好人才引进与薪酬激励体系

公立医院在人才引进与薪酬激励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我们医院正处于发展期,基础及财政职称处于薄弱状态,因此薪酬待遇很难符合人才的预期目标。由于很多人才刚进入一个新平台,会出现短期不适应状况,导致短期内没有作为,带来不了效益,而报酬又需要跟上,因此增加了医院额外的负担。同时医院的考核体系及标准设定也易出现不合理之处,使得人才的积极性和才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三)引进人才不够科学,发展易滞后

信息的不对称及筛选方式单一,导致高层次人才的选择仍处于表面,医院更注重学历、职称以及履历情况、工作经历等,而缺乏相应专业技能的考核使得真实业务水平无法展示。此外医院缺乏引进人才的梯度,应建立合理的岗位需求与梯度阶梯,方便引进人才,减缩引进步骤,更好更快将人才引入到医院这一发展平台中来。

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稳定

医院应当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高层次人才,并且对于医院需要的人才进行有效甄别,从根源上维持人才队伍建设。

(一)实行梯度选拔机制,达成有效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的良性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在最大程度上营造宽松良好氛围对于人才至关重要。而选拔机制不止在于优化人才队伍,更应分年龄、分层次进行人才引进的创新,在选拔上大胆用人,开发创造力、积极力,并面向全社会去推进选拔。

(二)创新培养机制,提升医学创新人才创新能力

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创新人才与国际接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诚邀特聘专家、合作育才,与国外著名医学机构及医院长期交流合作,以激发高层次人才接触新鲜资源、打开合作长路,全面提升素质,并学习先进理念与医学技术,把专业精髓专业知识“引进来”,提高整體高层次发展水平。

申请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医学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应通过各项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帮助,充分发挥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的创新能力,大力申请课题、科研项目,使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得以发展锻炼与提高。

推行岗位竞聘破格选拔,增加创新人才投入时间。可通过设置岗位晋升渠道,破格选拔优秀人才,经过岗位设置、个人申报、公开答辩、民主测评、专家评议等程序产生竞选对象,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才,并以此创造出浓烈氛围,提高人才的主动性、创新性。

(三)落实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人才良好氛围

以积极的人文氛围来激励人才。学习型人文环境在医院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医院整体都呈现上进蓬勃、朝气争取的状态才能使医院往更好的走向发展。而人才在这种氛围下会产生自豪感、争创感,对医院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

以公正公开的奖励来激励人才。可专门分拨出基金,分类别对有重大医疗成果、科技创新、项目引进的人才给予奖励;并可按比例配备部分研究基金供申请课题经费投入,对突出表现者给予物质奖励,而对于经常性出现失误过错的科室和个人,采取扣罚部分奖金及补贴的方式。并坚持从细从精具体化评分细则,具体化到专业技术能力、满意服务度、论文、课题、专利、著作等奖励标准,整个过程中注重公开、公正、透明,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思政工作在高层次人才实践中的应用

(一)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精神激励挂钩

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激励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需求偏低,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上讲,精神激励也至关重要。而在薪酬待遇公平的情况下,精神激励作用就凸显出来,应该从职称晋升、出国深造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有所侧重,让人才参与更多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工作。领导、同事之间的互相关怀以及信赖也能全方位激发高层次的自主性。根据高级医学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选择适当的激励政策,方式和强度力求科学、实际、合理、中等。例如可以选择综合医院的一些高级人才的访谈,并结合文献综述、政策研究等方式将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激励挂钩。高级医学人才有以下需求。一是引入需求,例如慷慨的待遇和条件,政策支持和倾斜;第二是培训需求,例如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教学能力的发展;第三是对环境的需求,例如良好的学术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等。

(二)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与管理合作联系

我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都有研究生在我院培养,并由专业医学人才担任教师任务,除此之外,我院也积极采取各种形式,与其他医院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交流并合作,并召开各种学术交流会议,让各界医学人才参与其中,在互相合作中增进交流,确保医院水平达到比较前沿的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科的育人环境,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在科研活动中,医院应注重把握主攻方向,围绕研究热点,在组织申报及院内设立项目时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让高层次人才在充分参与科研活动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高层次人才工作应与精神文化、人才培养相关联

住宅设计范文第3篇

1、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理念

在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以人为主, 根据人们的需求, 对住宅建筑工程的功能和使用性能进行不断丰富。另外, 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不仅需要以人为主, 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主要是展现建筑工程的美观性, 具体内容如下

1.1 以人为本

住宅建筑工程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在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以人为本, 并且对建筑工程的形体、景观设计、建筑设备、电气设备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 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 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从智能化、节能等方出发, 以此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性能。

1.2 艺术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在外观设计方面逐渐会形成一个主题和体系, 将传统单一的设计形式, 进行一定的改变和丰富, 形成多元化、系统化的设计模式[2]。另外, 在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周围的景观作为设计的重点, 赋予一定的文化艺术感, 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住宅建筑工程外观的美观性, 也保证了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2、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

就以海南珊瑚宫殿项目为例, 该项工程位于海南清水湾赤岭风景区, 并且项目总占地1100亩, 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总占地177亩, 建筑面积13万㎡, 建筑风格为西班牙地中海为主。同时, 本项目一期包含2栋高层公寓, 以及43栋独栋别墅, 公寓主要是呈现Y型分布, 结构布局相对较为合理, 户型面积为50㎡~300㎡。另外, 在设计的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别墅的朝向和景观都是好的, 并且与公寓区域都会保持相应的私密性。

2.1 空间功能设计

空间功能是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的一项重点内容, 合理、科学的利用住宅建筑空间可以加强住宅建筑工程的使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1可以将住宅建筑工程公共活动空间和个人所需比较私密性空间进行分离, 例如:卧室、书房等方面。同时, 住宅建筑工程功能空间可变形态设计的过程在好, 需要对不同空间单元进行有效的组合, 一定要科学、合理划分公共、私密等空间活动区域, 以此保证住宅建筑工程空间功能具有一定的层次感。

2.1.2针对起居空间、餐饮空间、就寝空间、生活卫生空间等方面, 在分离以后基于相关理论, 进行重新组合, 这样可以保证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的完整性。

2.2 平面设计

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 美观性、使用需求、建筑结构等方面, 产生了很大差异, 并且人们对空间的使用以及布局等方面, 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平面布局多样化, 还要保证住宅建筑工程平面布局的可变性和差异性,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 同一类的使用空间的平面布局形状可以处于相同的状态, 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平面布局需要具有一定特点, 例如:玄关、卫生间、厨房灯等方面。但是, 在设计的过程中, 平面布局组合的一定要具有可变性, 这样主要是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特点, 以此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工程的需求。

另外, 除了住宅单独一套的内部的可变性, 还可以大胆地寻求一套与另一套之间, 或者一层与另一层之间的联系, 例如:可拆卸的墙体、楼板等方面, 以此体现了住宅建筑工程多样性的特点。

2.3 景观设计

其实, 在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的过程中, 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 景观设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在心理上的需求, 也为建筑工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 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从以下几点展开。

2.3.1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中景观设计不能局限于室外设计, 还需要将室内设计作为重点, 例如:居室内的私密性、安全感、亲切感等, 居住环境的艺术品位、亲近白然的程度等方面。同时, 针对室内设计一定要统一, 也就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是在某些方面又要存在区别。

2.3.2针对公共领域设计, 一定要基于自然环境之上, 构建绿化、休息等公共活动空间, 这样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但是, 在绿化设计的过程中, 不能过于注重绿化的, 面积, 并且将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保证住宅建筑工程绿化设计就有一定的层次感。同时, 需要根据季节的不同, 对植物颜色进行搭配, 并且可以设置一些小装饰, 展现出住宅建筑工程区域的人文气息。

3、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价值分析

3.1一般情况下, 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主要是通过固定结构和多个可变构件来实现的, 这样不管是在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都会产生变化, 并且使用价值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2 可变住宅建筑工程属于一种特殊建筑工程结构, 不仅具有形态运动美以外, 在静止的状态下, 还有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3.3可变形态住宅建筑工程的功能较为丰富, 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还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 给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和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简要明确了住宅建筑工程可变形态设计理念, 并且基于设计理念, 从空间功能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对建筑设计中住宅的可变形态问题的相关内容, 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其目的就是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工程的需求, 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摘要:近几年, 建筑工程不管是在功能、形态等方面, 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并且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 逐渐想着可变形态方向发展, 以此促进建筑工程发展的进程。因此, 本文从住宅建筑工程的角度发展, 对设计中可变形态问题的相关内容, 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其目的就是为发展新型可变建筑工程, 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可变形态

参考文献

[1] 冯烨.论建筑设计中住宅设计的可变形态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0) :176-177.

住宅设计范文第4篇

国家《住宅设计规范》规定:

7—9层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 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为高层住宅 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为超高层住宅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建设高层住宅成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一种手段,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工程技术,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完善的管理手段也为建筑向高层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80年代的以后,兴建高层住宅已十分普遍,不少高层住宅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但是,高层并不代表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虽然,高层住宅在节约用地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电梯已成为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为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需要组织方便安全而又经济的公共交通体系,因而,对高层住宅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由于高度的增加,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幅度增加,为保证结构安全,需要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对建筑的布局会有特殊的要求,而不像多层住宅中经常使用的砖混结构那样灵活和随意。

第三,在给排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及安全上都有新的要求。

第四,由于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居住人数增多,居住密度加大,对居民的心理状态、居住环境、居住区的空间组织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带来新的矛盾。

第五,由于建造时的一次性投资巨大,加上经常性的维修,管理费用多,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建造时需较多的考虑经济因素。

第六,由于结构形式的变化,带来新的施工方法,而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建筑处理。

第七,涉及到其他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由于上述多种原因,我们说:高层住宅不是多层住宅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对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第 一 节、 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

在高层住宅中,电梯是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而楼梯则成为辅助交通工具,住户的交通要以电梯为中心来组织,如何经济地使用电梯,以最少的投资和最低的经常性维护费用以争取更多的服务户数,是高层住宅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

一、电梯的设置 电梯的设置,首先要做到的是安全,其次是方便,再次才是经济,安全是第一位的。 安全可靠就是要保证住户正常的日常使用,即使有一台电梯出现故障或进行维修时,也应该有另外的电梯供住户使用,因此,《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至少要设两部电梯,而且其中一台能容纳担架出入。

使用方便也与电梯数量有关,要方便就需多设,这往往与经济相矛盾。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压缩电梯数量和电梯的容量来减少经济投入,而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而是要在保证一定的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使电梯的运载能力与客流量相平衡,充分发挥电梯的效能达到既方便又经济的目的。

二、电梯与楼梯的关系

高层住宅中虽然设置了电梯,但是,楼梯并不能因此而省掉,它仍然可以作为下面几层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作为居民短距离(相邻几层)层间的交通工具,作为非常情况下的住户疏散通道。

因此,楼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其设置位置和数量要兼顾安全和方便两个方面。首先要符合国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要注意每部楼梯的服务面积及两部楼梯间的距离,在塔式住宅中,由于楼梯、电梯核心布局较为紧凑,可以采用一部剪刀楼梯,以取得两个方向的疏散口。其次,楼梯位置的选择与电梯的关系要适当,作为电梯的辅助交通工具,应与电梯有机的组合成一组。以便相互补充。

对于板式或其他形式的住宅,在安排楼梯位置时,应考虑主要的楼、电梯的位置对住宅平面及体形的影响。在有多向走廊时(如十字形、T形、H形等走廊),应尽可能放置在走廊的交叉点处,以便于多个方向人流的集中。当为一字形走廊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长度和防火规范对安全疏散间距的规定选择适当的位置,以使楼梯的数量尽可能少。

三、电梯对住户的干扰

由于电梯在使用高峰时,人流相对集中,比较嘈杂,同时,电梯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机械噪声,对住户干扰很大,必须考虑对电梯井的隔声处理。一般情况下,电梯厅、电梯井要远离住户的主要房间,可以用浴卫、壁橱、厨房等次要房间作为隔离空间来布置,以减少对住户的干扰。

第 二 节、 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

消防和疏散问题是高层建筑普遍存在而且特别重要的问题,因为,高层住宅中厨房是经常使用明火而又易于失火的地方,住宅内部有许多竖井(如设备井、垃圾井、通风井、管道井等),对火焰和热烟有很大的抽吸作用,是火灾蔓延和扩大的捷径,同时,住户中会有不少老幼病残者,一旦火灾发生,难以疏散,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消防和疏散问题。

一、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 消防云梯的高度在 50m 以内,相当于18 层住宅的高度,其防火等级列为一个等级。超过 50m ,即 18 层以上,又列为一个等级,如果高度超过 100m ,相当于 36 层以上的住宅,则防火要求更高。其防火设施应按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处理。

二、防火分区

高层住宅内一旦发生火灾,为了不让火势蔓延扩大,必须将住宅建筑分隔成几个防火区,在火势初起时就将火灾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时居民能够尽快疏散。

在我国,高级住宅和 19 层及 19 层以上的普通住宅为一类建筑,10—18 层普通住宅为二类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一类建筑 1000 ㎡

二类建筑 1500 ㎡

每一防火分区应有两个安全疏散口,以保证双向疏散。

因此,在布置高层住宅内的电梯时,虽然要使电梯服务更多的户数,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防火区的面积限制,和安全疏散楼梯的数量和位置。

三、安全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的位置

根据我国现行的防火规范,长廊式高层住宅一般应有两部以上的楼梯,以解决疏散问题。在组合式的单元内可以只设一部楼梯,但是,为保证双向疏散,还需依靠毗邻单元的楼梯作为疏散通道。因此,楼梯必须通向屋顶,人流可以经过屋顶进入另一个楼梯疏散,而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的相邻单元应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作为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通道之一。袋形走道末端与楼梯间距超过规范时,应在增加一部独立的疏散楼梯。

塔式住宅: 18 层以上应设两个安全出口, 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 8 户,建筑面积在 650 平米以内,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面积应不小于 4.5 平米,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入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且,楼梯间应靠外墙,且应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 12 层至18 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 层至 19 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1 层及 11 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 11 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消防电梯是专供消防人员携带消防器械迅速从地面到达高层火灾区的专用楼梯,消防电梯应设单独出入口,避免发生火灾时,疏散人流与消防人员发生干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塔式住宅、 12 层及其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以与客梯或工作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 4.5平米。当与防烟楼梯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 在高层住宅中,把电梯和楼梯间布置成独立的单元,处于开敞消烟的情况下,即可作为安全疏散通道,对消防疏散十分有利。

塔式住宅应满足适用、经济与消防疏散的要求, 10—11 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 12—18 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两部电梯 ( 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 ) ,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 18 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两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两部防烟楼梯,或者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四、安全疏散间距

安全疏散间距是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位于两个出入口之间的房间,距最近的安全出入口的最大距离不超过 40 米。 位于袋形过道内的房间距安全出入口的最大距离则必须限制在 20m 以内。 疏散通道应适当加宽,且宜直接采光或通风,否则,应设置机械通风排烟设施。在建筑底部出入口处不能与底层商店、地下室、锅炉房的出入口混合使用。

五、灭火设备

消防用水应有独立的电源、水泵和远程开关,室内消防给水管应布置成环状,进水管不少于两根,保证水源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消防栓应设置在楼梯间或走道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其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水枪同时使用,不超过 30m 。

第 三 节、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

与多层住宅不同,高层住宅的平面布置因为受垂直交通(电梯)和防火疏散要求的影响较大,其平面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 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

以单元来拼接组合的一栋建筑、单元内以电梯、楼梯为核心来布置,楼梯与电梯组合在一起相距不远。楼梯作为电梯的辅助交通工具,组成垂直交通枢纽。

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多种多样,为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增加外墙采光面,照顾朝向及建筑形体的美观等,平面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可以由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由发挥,常见的平面形式有矩形(条形)、 T 形、十字形、 Y 形、 Z 形,以及其他多种形状,也可把电梯、楼梯间作为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插入体,这种灵活方式适用于不同地段和各种户型的需要,有利于消防疏散。

二、 走廊式高层住宅

1、 长内廊式

住宅各户布置在内廊两侧,内廊的形状有以下四种: ① 一字形内廊

袋形走廊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② L 形内廊 ③ ∩形内廊 ④ Y 形内廊

长内廊的走道通风条件很差,在发生火灾时不易排出热烟,常需设置机械通风设备来排除热烟。

2、 长外廊式

以长外廊作为水平交通走道,可以增加电梯的服务户数,把电梯、楼梯间成组布置成几个独立的单元,可以利用外廊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但高层住宅风力很大,外廊不避风雨,使用很受影响,故一般都需将外廊封闭。

可将外廊设在楼梯转角平台的标高上(降半层),以减少对住户居室的视线干扰,也便于住户的采光及通风。

还可在天井式住宅中将外廊连成环形,可以避风遮雨,但往往会影响有些住户的朝向和采光。

三、 塔式住宅

塔式住宅是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相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寸的高层住宅,相当于加高的的点式住宅。这类住宅是以一组垂直交通为中心,各户围绕交通枢纽布置,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独立自成一栋。

其特点是:能适应地段较小,地形起伏复杂的基地。对住户的日照、采光、通风、视线影响甚小。其造型挺拔高耸,与其他类型住宅组合成团能使街景更加生动活泼。可有效的改善城市的天际线,美化城市环境,这种形式各地都有较多的采用。

平面布置形式与点式相类似,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的几何形状,每层可布置4—8户。

四、跃廊式高层住宅

跃廊式每隔一到二层设有公共走道,由于电梯可以隔一层或二层停靠,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利用率,既节约交通面积又减少干扰。

跃廊式住宅的组合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其公共走廊可以是内廊也可以是外廊。跃廊既可跃一层也可跃半层,也可以有的户跃层,有的户不跃层。

单元式,长廊式,跃廊式等各种方案可以混合使用,取长补短。我们在设计实践中,可以充分开动脑筋,灵活掌握各种设计方法,融汇贯通,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宜人建筑。

第 四 节、 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及设备系统

一、结构体系

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不但要承担一系列的垂直荷载,而且还要承担较大的风荷载和因地震而产生的水平荷载。这种水平荷载因建筑物的层数越高而影响越大。因此,除了必须尽可能的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尽量选用质地轻,强度高的建筑材料外,还必须使其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移和摆动的能力。

早期的高层建筑承重结构完全采用钢材,因为钢材结构重量相对较轻,材料性能均匀。还可根据需要做成不同的截面,适应性大,还可以制作复杂的大型构件。但是,钢材价格过高,很不经济。只有在建造超高层时才有经济意义。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高层建筑的骨架材料,可以做剪力墙结构体系或者框架剪力墙体系,是比较适用的。目前,我国采用这种形式较多。

(一)剪力墙承重体系

以一系列剪力墙纵横交错,作为承重结构,又承受水平荷载,并作为分间墙。 由于剪力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与分间墙合二为一,采用小开间,则大大约束了住宅平面布置的灵活性,为此,应扩大开间为6—9m,以满足灵活分隔,增强适应性的要求。

(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

框架轻板结构体系能大幅度降低自重,又能使内部空间分隔较为灵活。

由于框架结构体系刚度不大,常在其中布置必要的剪力墙共同工作。因而,称作框架剪力墙体系。有时以楼梯,电梯间四周的混凝土墙作为井筒与框架共同工作。有些框架结构既设剪力墙,有设井筒,与框架共同工作。在布置剪力墙时,最好利用这些纵横方向的剪力墙作为分户墙,以避免在墙上开洞。

从结构的角度考虑,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有助于地面上建筑的稳定,有利于抵抗地震力的冲击。因此高层建筑常设

一、二层,甚至更多层的地下室。

总之,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比较重要,建筑的平面布局需较多的适应结构的要求,同时,结构选型也要为建筑的灵活性提供可能,要考虑将来发展和提高的需要。

二、设备系统

高层住宅的设备系统有:

供暖系统,给水系统,排污水系统,排雨水系统,燃气系统,消防用水系统,供热水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电器及照明系统,电视及通讯系统,安全防卫系统等。

如何根据我国高层住宅的特点,将各类管道布置与住宅内部空间组织紧密配合,十分重要。 高层住宅在高空部分,尤其20层以上,散热量大,管道抽吸力大,采暖系统可以分层上行下给或下行上给布置,必须考虑风压与热压的关系。

高层给水系统与低层不同,低层可以由市政给水管道直接供水。高层则需要利用水箱,但水箱供水也不能超过10层,否则水压过大。可以每10层左右设一给水系统,分层供水,各层水箱设在设备层内。分层供水体系之间与消防用水体系必须沟通,消防用水自备专用水泵、电源,不另设水箱。消防用水水压不受生活用水水压所限,以专用水泵保证消防用水的最大水压。此外,消防水管各处应设远程控制电钮,以备火灾时隔断交通以后消防用水不受影响。污水管排出污水也需分层处理,尤其是层数过高,排污水时由于加速,使污水管受压过大,会发生反水,冒水,冒泡甚至损坏管道等现象,卫生间及厨房污水与粪便排污系统分开,有利卫生。

在一些高层住宅中,设备管道往往集中在中央井筒内,根据设备管网的技术要求,可设置设备层,以便于安装与维修。各种动力、电力、热力管道设在井筒内,从设备层,顶层或地沟内分散至建筑物各个部分。各种管道,尤其是污水垂直管道的布置对建筑物的住宅平面影响较大,跃层式住宅,上下层平面布局不同,管道位置更需认真考虑。

第 五 节 、 中高层住宅

由于中高层在节约用地方面比多层更有优势,在结构、设备方面、施工技术条件方面没有高层那么复杂,所以,在今后的住宅建设中将占有重要地位。

中高层住宅由于介于多层和高层之间,在楼梯和电梯的设置上有其特殊性。下面几层可以以楼梯为主,上面几层则以电梯为主。从经济上说,电梯停靠的次数少则运行费用低,由于中高层只有7—9层,因而可以采用简单一些的电梯《如液压电梯》以降低造价。 在防火与安全疏散方面,7—9层不属于高层建筑防火范围,但比高层又要求高一些,如组合的单元住宅,其楼梯间应通至平屋顶。

塔式中高层住宅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但每层的建筑面积不超过500㎡,楼梯应设封闭楼梯间,若入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中高层住宅不宜采用多层的砖混结构,而宜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中高层住宅的平面布局多采用塔式、单元组合式和长廊式,有的将外廊与单独设置的楼梯、电梯间相结合,居民在出电梯后即可由各自单元的长廊进入户内,这样,既可充分发挥电梯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便于火灾时的居民疏散。

住宅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层建筑 中庭 排烟量 排烟设施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设有中庭的多层民用建筑如商场、会展中心等建筑大量涌现。这类建筑的中庭建筑高度大多超过12m,屋面采用大跨度轻型钢结构、玻璃采光顶。它具有内部空间大、使用功能复杂、人员密度大、可燃物较多、火灾强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疏散、火灾的救援难度较大。鉴于以上特点,这类建筑的中庭的确有设置防排烟设施的必要。成都人民商场、上海友谊商城、上海心族商厦和上海名品商厦等均为此类建筑,其中庭均设置有防排烟设施。而在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版)(以下简称《建规》)中无此类建筑防排烟设计的相关规范条文。本文仅就笔者以前设计的××商场(多层建筑),结合切身经验,从具体操作上谈谈多层建筑中庭的排烟系统设计。

1、工程概述

××商场坐落在四川成都市,总建筑面积13973㎡,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五层,建筑高度24.0m,为一欧式建筑。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300㎡,主要用作贮藏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池和泵房等;

一、二层建筑面积(除中庭)各3600㎡,用作商场、超市;三层建筑面积(除中庭)3600㎡,用作商务办公;局部

四、五层用作办公。中庭贯穿一至三层,筒体直径37.0m,高14.4m;屋面采用大跨度轻型钢结构、玻璃采光顶;其兼有购物、休闲和内部交通组织等功能。

2、中庭排烟设施的设置

依据多层建筑内的中庭一般设在建筑物内部,上下贯穿多层空间,其用途多种多样,因此其防灾措施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中庭空间形似烟囱,因此易产生烟囱效应。若中庭空间与周围楼层间无分隔、中庭空间又未考虑排烟设施,当火灾发生时,烟气很快就进入中庭,并向周围楼层扩散,进而扩散到整个建筑物。同样中庭内上升的烟气会在上部形成烟气层,并缓慢下降,进而影响消防救灾活动。因而在中庭中对烟气的控制,防止燃烧的传播和扩散是很重要的。除了在建筑设计中正确确定防火分区,进行防火设计和设置灭火设施外,其防排烟设计也非常重要。

《建规》第5.1.2条“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之和不宜超过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其附注“多层建筑的中庭,当房间、走道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设有可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设有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中庭每层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封闭屋盖设有自动排烟设施时,可不受本条规定限制。”

根据上条内容之规定,该商场在房间、过厅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等处,设置乙级防火门或防火窗,

一、二层每层一个防火分区,三层设两个防火分区,中庭单独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同时,中庭每层回廊还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庭封闭屋盖设置自动排烟设施。

3、中庭排烟设施的方式

选择建筑物的排烟设施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机械排烟是设置专用的排烟口、排烟管道及排烟风机等,把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排至室外。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包括在火灾时破碎玻璃以打开外窗)把烟气排至室外。多层建筑中庭的自动排烟设施究竟该选用哪种方式,《建规》尚无明文规定。虽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1年版)(以下简称《高规》)不适用于多层建筑,但在具体设计中,消防从严,不妨予以参照借鉴,用以确定此类中庭的排烟方式和排烟量。

参照《高规》第8.4.1.3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也就是说,净空高度小于12m、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中庭,可采用自然排烟设施;其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也可参照《高规》第8.2.2.5条:“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的规定执行。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必须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该商场中庭的净空高度为14.4m,因此设计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4、中庭机械排烟设施的设置

多层建筑的中庭,屋面一般采用大跨度轻型钢结构、玻璃采光顶,因此,中庭顶部通风、排烟管道的设置,无论从建筑自然采光、美观的角度还是从结构安全性的角度上来看,都是不太现实和经济的。文献[3] [4]则系统地介绍了高层建筑中庭常见的三种类型和相应的防烟、排烟设计方法,但对于多层民用建筑,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为简化排烟系统,节省投资,同时又能保证系统的排烟效果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中控制的可靠性,笔者认为,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设置多台屋顶风机来进行集中排烟的方式。

另外,中庭排烟设施采用此种设置方式,主要还基于其具有如下优点:①排烟系统与通风系统合用,节约投资;②对排烟风机经常使用可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③系统无风管,不影响建筑美观和采光;④风机分散布置,有效的降低屋面荷载;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量少,系统更可靠。

在该商场中庭的排烟系统设计中,设计选用4台高温双速屋顶排烟风机,均分设置于屋面上。由于该商场(包括中庭)设置有集中空调系统,空调时,屋顶风机可关闭。为了防止玻璃屋顶部的热滞留现象,也可开启风机低速运转;并根据室内空气品质状况,确定屋顶风机的开启台数,进行全面通风换气,排除集聚在屋顶下的热空气。中庭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将屋顶风机转入火灾运行模式,电机高速运转,及时排除高温烟气和热量。

5、中庭排烟量的确定

《建规》同样也缺乏建筑中庭排烟量的计算标准。在设计过程中,也可参照《高规》第8.4.2.3条之规定“中庭体积小于17000 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 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m3/h.”来确定中庭的排烟量和排烟风机的风量。

该中庭筒体直径37.0m,建筑面积1080㎡,体积15552 m3,计算排烟量为93400 m3/h;排烟风机计算风量为102000 m3/h.设计选用4台高温双速屋顶排烟风机(高速时:1450rpm,风量31421~26012m3/h,全压600-723Pa),平时需要时可低速排风,火灾时高速排烟。

6 其他相关消防设施的设置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在现代重要公共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

该建筑分类:二类;耐火等级:二级,属重要公共建筑;同时,根据《建规》第5.1.2条之规定,该建筑中庭每层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设计中,整个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集中报警控制器,中庭单独设置1个区域报警控制器,每层回廊设置有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设施。

7、结论

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结构、建筑设计等),随着新型建材的大量使用,设有多功能中庭的多层建筑的规模日趋庞大,此类建筑中庭应当设置防排烟设施。而对于其设置依据、方法、排烟量计算等诸多问题,尚无统一规定,目前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而现行《建规》在此方面也是一个空白。因此,有必要加紧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制订出相应的规范条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1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殷平 中庭防烟排烟设计方法。暖通空调,1996,26(5)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化下一篇:税费征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