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论文范文

2023-03-27

住宅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探索实现住宅建筑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当前住宅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笔者讨论了住宅建筑环保节能的策略。

【关键词】住宅建筑 环保节能

引言

传统住宅产业属常规技术基础产业,它本身存在高资源消耗、低性能的特点。我国能源结构性紧缺,一次能源生产量的75%以上是煤,城乡每年大规模的房屋建设以及住宅的照明、采暖和空调耗能的迅速增加更加重了能源及环境压力。大量的采煤燃煤还会毁坏地表、破坏臭氧层,并带来森林减少、土地沙漠化、自然灾害等。因此,住宅建筑环保节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巨大的、无污染的自然能源,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是指用太阳能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为建筑物提供采暖、热水、空调、照明、通风、动力等一系列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太阳能的利用分为光热、光电和光化学几种途径,其中技术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即利用太阳能给建筑物供暖和提供生活热水。

l、太刚能供暖

太阳能用于建筑物供暖有两种方式: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和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是太阳能采暖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通过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建筑物在冬季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赋予的热量,以达到采暖的目的。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是使用常规能源,利用水泵或风机等动力设备,将热水或热空气从太阳能集热器输送到储热器或采暖房间内,系统中的各部分均可控制而达到需要的室温。

2、太阳能热水器

用太阳能加热低于100℃的低温热水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当前太阳能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竞争力、产业化发展最快的领域。太阳能热水器在住宅中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保证人们身体健康,而且也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每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平均节煤150kg,节电450kWh,减排二氧化碳100kg。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应用水资源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保节能住宅小区的建设就是以自始至终贯彻环境保护为原则,并在合理应用水资源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l、水的回用

缺水是世界性问题,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天津、大连等均已成为缺水地区,节水是缓解缺水较为现实的办法。而水的回用是最有效的节水途径,是环境保护的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的回用包括建筑中水回用,雨水回用及景观水循环三部分。

(1)建筑中水回用

建筑中水是指建筑小区使用后的生活污水如淋浴排水,浴洗排水,洗衣排水,冷凝水等,经适当的处理后,回用于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水源。根据资料表明,在家居生活当中,我们所需要的洁净用水仅约为44%,其中包括饮用水3%,洗碗用水6%,洗澡漱口等卫生用水为35%;而56%的其它用水可用中水代替,其包括卫生间用水33%,浇花3%,洗衣12%,洗车2%,清洁6%。

(2)雨水回用

主要适用于中国南方雨水充足地区,雨水只需经过简单的过滤、消毒,即可作为杂用水水源用于绿化、洗地等。是最经济的杂用水水源,但雨水回用需要设置大型储水池以调节水量,因此储水池的选址最好能配合小区规划来完成,尽可能建于地下,既可以减少占地,又可以减少对人的污染。

(3)景观水循环与净化

对于许多没有天然水体和自然流水的小区,若要营造人工水体景观其水源是个重要问题,要根据小区水资源条件选择自来水、中水、雨水、江河水等。景观水净化系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处理,另一种是生物处理。物理处理是采用循环过滤的方式对水体净化;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的目的。采用何种净化方式,必须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景观水循环一般结合水景作动力循环,景观水循环是有效的节水措施,能大量减少水的流失,但水循环必然带来动力消耗,因此,景观设计必须与节水节能相结合,以降低运行费用。

2、节水的措施

合理的室内给水管网设计及节水产品的应用是节水的主要措施,它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还减少排污量,所谓“节水减污”在环保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量使用节水产品。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短缺,节水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1年中国建设部已规定禁止使用冲水量大于9升/次的座厕,推荐使月6升的座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洁具品牌都有6升/次的座厕生产,个别品牌已开发出有两种冲洗水量供选择的3—6升/次的座厕。今年六月建设部继续发布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该标准对节水型水嘴、便器系统、便器冲洗阀、淋浴器、家用洗衣机等产品进行了定义,并提出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三、使用环保健康、节能型材料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卫生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基本上应具备以下主要特色:

(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它化合物,不得用铅、铬等金属及其它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四、减少施工过程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中,也要考虑减少施工过程的能耗。譬如,尽量使用当地的建筑产品;装修的一次到位,避免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设备间的定位要考虑方便设备安装等。

住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提供给市场前应该是一种完整的产品。目前,提供毛坯房的做法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也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住宅的二次装修不仅造成质量隐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也不利于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提供成品住宅,实现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已经成为住宅市场新趋势。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是评价绿色生态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的功能区间分布尽可能完善合理,是一次性装修到位的首要条件。合理的装修标准定位,装修设计是减少用户二次装修的基础。实施一次装修到位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可以得到装修成本近一半的实惠,并使装修的质量得到保障。

结语

总之,住宅建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我们可以通过改善住宅的隔热保温、增强自然的采光通风、利用遮阳设施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另外还包括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以及材料的循环使用等方面来实现住宅节能。

参考文献:

[1]王长贵,郑瑞澄编.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焦青太.当今世界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状况[J]。

建筑节能,2007(8):59—62.

[3]张雄,张永娟编著.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住宅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现代住宅建筑中,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是节能环保还要注重结构上的设计,外墙保温隔热结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经过研究表明,一般的墙体结构,用不超过40mm的保温隔热砂浆即可。这就可以达到一个标准的墙体传热系数,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在住宅建筑中,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保温效果。

【关键词】住宅建筑 围护结构 保温性能

我国近期发行的节能设计标准中,根据冬季的室外气象参数,详细规定了我国北方各个地区的住宅围护结构构件传热系数的上限值,这个参数里没有将夏季的室外条件列入其中,针对整个天津地区来讲,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太阳从不同角度的辐射也影响了住宅的热状况,所以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是受到气象条件的变化和太阳辐射的方向性变化。根据这种不同的要求,需合理的确定外墙及屋面的保温性能材料。住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体舒适的需求,尽量去减少材料的消耗达到保温的目的。下面我们结合天津地区的实际建筑,分析住宅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的性能变化如何影响到室内的温度。根据分析找到适合的节能外墙结构的保温材料。

一、研究方法及工具

清华大学的空调教研组经过20年研究开发的DeST软件,可以方便而且有效的研究不同的建筑方案在各种干扰下的室内温度状况,他是通过对建筑热过程的模拟数据进行分析,这个已经在不同的建筑结构和不同的室内外温度下得到了验证。这属于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在现代的室外保温材料运用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它通过模拟的数据分析出在室外气象条件和室内热扰量的情况下对热冷量指标的变化。

研究对象为体院北普通的5层砖混居民住宅楼。为了简化问题,选取底层、中间层(3层)和顶层的中间段及东、西端头的南、北向房间,分析它们的耗热量和耗冷量指标的变化。这些房间的功能均为卧室,房间的朝向分别为南向、北向、东南向、东北向、西南向和西北向。气象数据随机产生的Medpha软件,记录了全年的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值,这个数值代表了整个天津地区历年的气温变化情况。但为了能更真实的反映住宅的热过程,把南向阳台通过地板反射太阳直射到南外墙温度考虑其中。以及冬季中通过门窗缝隙渗透进来的通风换气也考虑其中,得出的结论是冬季的温度设定在16摄氏度,夏季是28摄氏度。

二、冬季耗热量分析

冬季的室内温度总是要低于室内的温度,尽管有太阳的辐射,可以降低房间冬季耗热量,但是室内的温度还是一样会向室外流散,所以失热与得热这两者对住宅冬季能耗都是有影响的。冬季的太阳辐射不是很强,但是辐射的温度同样会影响到冬季耗热量的指标。对于房间的大小不同,朝向不同都会受到影响,南向的房间,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所以它的冬季耗热量是最低的,已基本达到了标准的规定要求,而北向,东北和西北的冬季耗热量明显增加,太阳辐射的时间较少,由于房间的面积大小不同,受热的墙体面积也是不同的。太阳辐射的热增加要小于室内向室外散发的热量,所以说冬季耗热量指标的增加,与不同朝向的不同房间的面积是是有关系的。不同的层次影像不是很大。

由于南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南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要低于北向房间,如果说单独的从外墙来比较的话,南向外墙的保温效果不如北外墙要好。同一个房间的外墙体保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说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根据不同朝向和面积的大小均匀的分布,东西向的墙体保温可以适当的加强,对于南墙可以不采取保温措施。

三、夏季耗冷量分析

天津的夏季气候特点是炎热高温,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较为强烈,所以他的室外温度远远高于室内温度,热量就会从室外流到室内。但是到了夜晚室外的温度适宜,所以建议住户是白天拉窗帘,遮挡太阳的辐射,夜间可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根绝这个状况,我们在模拟数据分析夏季热状况时,要把夜间通风考虑其中。

显然,中间层和底层房间的耗冷量要低很多,而顶层房间的耗冷量指标远远在二者之上。耗冷量指标最小的房间朝向为南,其次就是朝北走向,其他走向(东北、东南、西北及西南)的房间耗冷量指标相对较大。其中,对住宅房夏季热状况造成恶性的最大因素是太阳辐射,由于南向阳台地板可以将大部分太阳直射光挡住,可对南向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北向外墙接受到的夏季太阳辐射相对要多一些,而东、西向外墙的太阳辐射热最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外围护结构接受太阳辐射热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保温性能,即满足冬、夏季住宅節能需求。对不同的房间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东、西外墙保温效果最佳。而对于同一房间的比较,各房间耗冷量指标的下降幅度很明显,远远超过其它外墙。由此可以总结顶层房间夏季热的主要原因是由屋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热构成的。所以,为了满足夏季住宅节能的要求,应对顶层房间的保温热阻值进行加大调整。

外墙完成保温效果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增加妨碍了夜间室内与室外热量的交换,这是造成部分房间耗冷量指标增加的原因。为了方便室外的低温流通到室内,使室内温度降低,很有必要加大室内、外的夜间通风换气作用。根据房间的朝向和房间面积的大小,可采取不均匀分布的方式对住宅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处理,冬季的时候,住房外墙的保温性能主要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从屋面的保温方面来说,在满足夏季耗冷量指标的同时也要注重冬季耗热量指标的变化。本文主要围绕一个住宅建筑方案进行探讨,对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方面的分析还是不够深刻,往今后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增桂,郑宜涛. 热流计法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建设科技,2003.6.

[2]王晶.浅谈几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J].甘肃科技,2006,(7):87-89.

[3] 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李彩云,浅谈建筑节能开发应用[J].科学之友,2010,(5).

住宅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进行了448人次的热舒适现场调研,实测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并记录了热感觉、热可接受度、热期望。居民服装热阻与ET*呈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居民的热感觉与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op)、新有效温度(E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粤东地区农村居民的热感觉模型。模型显示,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的中性温度分别为26.4℃(ta)、26.7℃(top)、28.5℃(ET*),80%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9.0℃(ta)、29.4℃(top)、31.2℃(ET*)。此外,研究结果表明“灰空间”中的期望温度比“绝对空间”高0.6℃,说明使用者在灰空间比在绝对空间有更低的期望基准,现代农村住宅应保留传统建筑中设置适量灰空间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粤东地区;农村住宅;热舒适;灰空间

目前农村住宅用商品能源正在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1],如果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用能模式都达到城市住宅水平,则农村住宅用能有可能超过目前的城市建筑用能总量,这将出现严重的能源紧缺问题。建筑有清晰而强烈的适应气候的特征,而对于人自身,也存在着相同的特征[2]。不同于城市的建筑与居民,富有乡土特色的农村住宅和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农村居民对当地气候的热适应性非常好,因此,对农村住宅的建筑特点、室内热环境及农村居民热感觉的主观反应进行统筹考虑是农村节能工作研究的着力点。

金 玲,等:粤东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现场研究

现行国际热舒适标准,包括ASHRAE Standard 55-2004[3]、ISO 7730:2005[4]等,都是根据欧美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的。迄今为止,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热舒适现场测试。实验证明,人们在室内热环境的实际热感觉与采用国际热舒适标准的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而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对气候的行为适应性及心理期望值[5]。中国的现场研究始于1999年[6],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建筑与城市人口。近年,中国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农村住宅室内环境热舒适的研究,在湖南[7]、哈尔滨[8]、北京[9]、陕西[10]等地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衣着习惯等差异,北方寒冷气候区农宅的供暖温度标准不能照搬城市单元式住宅楼的供暖标准[9]。而中国湿热地区关于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的研究一直未有系统开展,粤东地区是典型的湿热气候,笔者尝试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及当地农村居民进行现场调研及分析,以期得到以下结果:1)实测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并建立湿热地区农村人口的热感觉模型,寻找当地人口的中性温度、期望温度和可接受温度;2)考察农村人口的热感觉与城市人口是否存在差别,是否有必要为农村住宅建立适用的环境评价标准;3)针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设有大量灰空间的建筑特点,从热舒适的角度出发,考察灰空间是否具有节能潜力。

1 研究方法

采用热环境物理测试与主观反应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1.1 样本选择

1.1.1 建筑选择 粤东地区的农村住宅大致可以分为3类(图1):

第1类是传统的爬狮住宅,属于单层住宅,外封闭而内开敞,客厅南面不设墙,与天井连通形成了半开放的灰空间,是住户白天的主要活动空间,卧室相对封闭,是夜间的主要活动空间。一般意义上单从形态特征出发认为有屋顶遮盖但侧面围护不完整的半开放空间即是灰空间[11]。与之相对的,有屋顶遮盖、侧面围护完整的、通过可启闭的门窗采光通风的室内空间称绝对空间;

第2类农宅是在保留爬狮住宅平面的基础上向上发展,形成爬狮类的多层住宅,各层客厅与天井仍然直接连通,形成了大量半开放的灰空间;

第3类农宅是住户凭着对城市建筑的印象来模仿设计的,没有固定的平面布局,大多数住户取消了天井,门廊是唯一的半开放灰空间,室内以较封闭的绝对空间为主。

选择上述3类粤东地区较为典型的住宅开展研究。前2类住宅中由于开敞的厅堂和天井与室外环境直接相连,空间不密闭,所以这些空间不能安装空调,少量住户在卧室安装空调,第3类住宅灰空间少,安装空调的比例相对较高。

1.1.2 人群选择 调查的人群选择出生并长期生活在粤东地区的农村居民,受试者随机选取,其中男性为236人,女性为212人,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受试者中年龄最大的村民75岁,年龄最小的12岁,平均年龄为37.7岁,将各年龄段的受试对象人数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表1)可知:

1)10~20岁之间的受访者较多,主要是读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的学生;

2)20~30岁的受访者处于走出校门、成家立业的阶段,大多数人还没有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固定的位置,情况较为复杂,有帮家人料理生意的,有学手艺的学徒,也有外出打工没有合适工作暂时回家休息的,该年龄段的青年基本不愿在家务农,此外,该年龄段受访者居多受到暑期回乡大学生的影响;

3)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受访者最少,不到所有受访者的5%,这是因为该年龄段大部分人外出打工赚钱所致;

4)留在农村务农的村民主要是40~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

5)60~80岁的老人主要是赋闲在家,身体好的老人也有下地干农活的。

统计结果显示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布与粤东地区农村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1.2 调查数据的采集

调查内容分两大部分: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量和受试者在该环境下的热反应及主观判断。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量及精度满足国际标准ISO 7726[12],测点选择在受试者周边距地0.1、0.6、1.1 m 3个高度的空气温度、黑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测试仪器的型号及参数见表2。

调查小组由2~3人组成,其中一名成员为来自当地的、接受过培训的大学生,他主要负责指导受访者完成热感觉及主观判断部分的问题,文化层次较高的受访者自己完成问卷,文化程度较低或者年龄比较大的受访者由小组成员询问后代为完成,其他成员负责读取仪器测得的环境参数。

1.3 调查过程

为了减少调查研究对受试者的人为干扰和影响,完成问卷的地点均为受试者家里,调查一般在受试者维持其原有的活动状态下进行投票,一般为休息状态(喝茶聊天)或者做家务的状态。

调查在3个季节进行,过渡季的调查问卷于2011年4~5月完成,夏季的调查问卷于2011年7~8月完成,冬季的调查问卷于2012年1月完成。因粤东地区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将其划分为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故问卷调查的重点是夏季。

全年共收集有效问卷448份,其中夏季问卷376份,冬季30份,过渡季42份。全部问卷中,仅有23份问卷的完成环境是安装有空调的,均来自于第3类住宅的用户。

1.4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样本处理方法

1.4.1 评价指标的选择 热环境评价指标分2类:一类是简单指标,如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op、新有效温度ET*等,这类指标意义明确,测量简单,便于应用;另一类是综合指标,如PMV(预测平均热指标)和SET(标准有效温度),这类指标综合考虑了所有已知的热反应影响因素,但是有研究表明,评价指标越复杂,其统计意义越小,实用性越差[13]。此外,在自然通风环境下,PMV和TSV会产生较大的偏差,SET值的计算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进行,繁琐的计算过程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综上所述,考虑到今后农村住宅评价的适用性,笔者选择用简单指标与受试者的主观反应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农村居民的中性温度、期望温度和可接受温度。

1.4.2 样本处理方法 采用温度频率法(Bin法)[15]将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op和新标准有效温度ET*以0.5℃的间隔分组,以每组内的平均空气温度、平均操作温度和平均新有效温度作为自变量,以组内热感觉投票值的平均值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关系式,由于各数据组的样本量相差较大,小样本量的数据随机性大,可能会给统计分析结果带来偏差,故均采用按样本量加权的方法进行[16]。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热环境参数

经过对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获取了粤东地区夏季、过渡季和冬季农村住宅室内主要活动空间的热环境参数的基本特征(表3)。夏季室内空气温度介于27.1~35.1℃,平均温度达到30.6℃,相对湿度介于53%~93%,平均相对湿度为76%,为典型的湿热气候;过渡季平均温度为25.4℃,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相对湿度非常高,平均达到了88%;冬季室内平均温度为15.5℃,室内平均气温不算太低,但是相对湿度依然很高,平均相对湿度为82%。可见,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室内长期处于高湿的状态,温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整体温度水平较高。

室内空气流速夏季最大,平均值为0.56 m/s,粤东农村地区夏季最主要的降温方式是风扇降温,据笔者的前期调查,85%以上的家庭都拥有2~4台电风扇,住户夏季室内除了开门窗形成自然通风外,主要是由风扇形成较高的气流速度,带走室内多余的热量。过渡季室内平均风速为0.27 m/s,冬季室内平均风速为0.14 m/s,可见空气流速的变化趋势与空气温度密切相关,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室内空气流速增大。问卷中关于客厅、卧室和厨房等房间门窗开启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住宅的门窗仅在夜间和下暴雨的时候关闭,其他时间几乎是常年开启的,即使是冬季,因为室外温度不算太低,住户也习惯开窗通风换气,所以不同于北方的采暖季,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全年的室内热环境受室外环境的影响都非常大。

2.2 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

调查问卷中详细记录了受访者的衣着情况及当时的活动情况,根据ISO 7730:2005[4]计算出受试者完成问卷时的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统计结果见表4~5,服装热阻与新有效温度的回归分析见图3,由图表分析可知:

1)粤东地区农村居民服装热阻与新有效温度ET*呈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冬季平均服装热阻为1.26 clo(1 clo=0.155 m2·K/W),过渡季平均服装热阻减少为0.47 clo,夏季平均服装热阻为027 clo,可见服装热阻的调节是人体应对环境温度变化重要的自主调节手段。

2)夏季平均服装热阻为0.27 clo(相当于男士穿无袖无领上衣内裤+中裤+凉鞋),最小值仅为0.06 clo(短裤),张宇峰等曾对湿热地区教学类建筑进行现场测试[16],受试者在夏季的平均服装热阻为0.43 clo,与本测试的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本次测试的地点是受访者的家里,受访者穿着比较随意,而对于学生的测试有一部分是在教室里完成,学生都会穿着整齐。另外,由所得结果可见,居民在夏季的衣着量已尽量的少,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夏季依靠服装热阻调节热感觉的空间不大。

3)各季节新陈代谢率无显著差异,平均的新陈代谢率介于1.2~1.3 met(1 met=58.2 W/m2)之间。

2.3 夏季热感觉模型

热感觉标尺采用ASHREA提供的7度热感觉标尺(图4),为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理解上的误差,问卷在标尺下方附了各标度对应的一般反应。

利用Bin法将温度与对应的热感觉进行分组后,将热感觉与对应的温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图5),得到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热感觉TSV与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op和新有效温度ET*的线性关系式,分别为:

中性温度表明在该季节既不感到冷也不感到热的温度。令热感觉投票值TSV=0,可得到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的中性温度分别为26.4℃(ta)、267℃(top)、28.5℃(ET*)。ASHRAE中规定80%以上受试者可接受的温度为容忍温度,对应的TSV值为±0.85,夏季TSV=0.85就是当地居民的可接受温度上限,代入式(1)~(3),得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80%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3.8~29.0℃(ta)、24.1~29.4℃(top)、25.8~31.2℃(ET*)。

表6所示为湿热地区夏季现场实验得到的中性温度、斜率和80%可接受温度范围,对比可知,长期生活在空调环境的人群[1820],夏季的热中性温度及80%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均比自然通风人群(本文及文献[17,20])偏低,这是由于2类人群的热历史及对建筑未来热性能期望的差别[21]造成的。

那么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热环境的耐受力是否有显著差异呢?广州与曼谷在城市自然通风建筑内实测的可接受温度上限分别为31.1℃(ET*)和30.9℃(ET*),与笔者的实测结果31.2℃(ET*)非常接近。而广州大学生与曼谷办公楼中的中性温度为29.3℃(ET*)与27.4℃(ET*),笔者测得的中性温度28.5℃(ET*)介于二者之间,笔者认为这个差异和3个人群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热期望及热历史有关,大学生对于环境的控制能力是最弱的,且生活与学习环境的控制策略都是自然通风,故中性温度最高,本次现场研究中有5%的住宅是安装有空调的,这会使得中性温度向低温的方向略有偏移,且农村居民在自己的住宅中,对环境的控制能力要比大学生强,所以中性温度较高;而在曼谷的实验中,测试对象是在自然通风办公楼工作的城市居民,一方面城市居民低温的热历史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工作的人群对夏季热环境的期望值会比较低,所以中性温度最低。

综上所述,影响夏季中性温度和可接受温度上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是否使用空调。自然通风建筑中的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接受温度上限无显著差别,中性温度会受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热历史和热期望的综合影响。

2.4 灰空间与绝对空间的对比

涉及的灰空间主要是有屋顶遮盖而南面无围护结构,面向天井完全开放的厅堂(简称“敞厅”,下同)和住宅入口处的门廊。图6所示为粤东农村居民白天在通风良好且有遮阳的灰空间工作与生活的情景,灰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的感觉,居民直到夜间才会回到较为封闭的、绝对的室内空间休息。

由1.1.1节所述的3种建筑类型可知,粤东传统建筑中设有大量的灰空间,而现代农村住宅中,灰空间有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趋势。因此,笔者想从人们在这2类空间中的热感觉和热期望对比出发,寻找在湿热的粤东地区,农村住宅中的灰空间是否应该保留,以及半开放的灰空间能否成为农村住宅节能的一个落脚点的答案。

2.4.1 使用者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为了解使用者在灰空间和绝对空间中的反应差别,问卷中设计有“您觉得此刻的气温是否可接受?”的问题,回答的评价标尺如图7所示,回答在+0.01~+1之间认为可接受,回答在-0.01~-1之间认为不可接受,全部的448份问卷中,有220份问卷在灰空间中完成,228份问卷在绝对空间中完成。按季节计算可接受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定义为室内环境可接受比例,如图8所示,3个季节灰空间的热环境可接受比例均高于绝对空间。

除了上述对2种空间可接受度的间接调查外,还对当地居民对这类空间的认可程度做了直接的调查。由图9可见,居民对敞厅的喜爱程度是最高的,95%的居民认为一定要有或者最好有,仅有5%的居民认为可有可无;门廊作为另一类灰空间,面积较小,66%的居民认为一定要有或者最好有,1/3居民认为可有可无,仅有3%的居民认为完全没必要或者一定不能有;有14%的居民认为天井完全没必要或者一定不能有,主要原因是天井的存在降低了住

宅的使用率,然而作为形成敞厅的重要元素,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居民认为天井一定要有或者最好有。

2.4.2 中性温度 根据完成调查问卷的地点将问卷分为灰空间和绝对空间2部分。将两部分数据利用Bin法对夏季的ET*及TSV进行回归分析(图10),结果显示灰空间和绝对空间的中性温度分别是28.7℃(ET*)和28.5℃(ET*),灰空间中的中性温度略高,但是2个空间内的热感觉模型没有显著性差异。笔者理解,热感觉及中性温度是在一定的热经历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对环境冷热的判断,短期内不随空间的变化而改变。

2.4.3 期望温度 为了解粤东地区农村居民的期望温度,问卷中设有“对完成问卷现场的环境有何期望?”的问题,选项有“期望降温”、“维持不变”和“期望升温”,利用Bin法将ET*按照0.5℃分组,并统计各组灰空间和绝对空间中3个选项的数量,维持不变的投票数平分后各加入“期望降温”和“期望升温”的投票数内,作probit回归(图11)可得灰空间的期望温度为26.4℃(ET*),绝对空间的期望温度为25.8℃(ET*),两者相差0.6℃。由此可见,在灰空间内空间的连贯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用者认识到这一点,相应的会降低个人期望的“舒适标准”。

综上所述,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对畅厅、门廊等灰空间具有较高的接受认可度和更低的热期望,这应该是为什么在粤东传统农村住宅中一直保留有大量灰空间的主要原因。现代农村住宅对灰空间的态度产生了分歧,类型2中爬狮类的多层住宅保留了大量的灰空间,而类型3中的多层住宅为了提高建筑的使用率灰空间被大量压缩甚至消失,研究结果表明从热舒适和节能的角度出发,灰空间更有利于延续农村人口的热适应性,有利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结 论

1)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夏季室内空气温度介于27.1~35.1℃,平均温度达到30.6℃,相对湿度介于53%~93%;过渡季平均温度为25.4℃,平均相对湿度达到了88%;冬季室内平均温度为15.5℃,平均相对湿度为82%。可见,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室内长期处于高湿的状态,温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整体温度水平较高;

2)粤东地区农村居民服装热阻与新有效温度ET*呈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夏季平均服装热阻为0.27 clo,最小值仅为0.06 clo,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夏季依靠服装热阻调节热感觉的空间很小;

3)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中性温度及可接受温度上限与城市自然通风建筑的实测结果相近,与城市空调建筑差别较大,说明影响夏季中性温度和可接受温度上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是否使用空调;

4)使用者对灰空间的热环境接受度高于绝对空间。2种空间中中性温度无显著差异,但是灰空间的期望温度为26.4℃(ET*),比绝对空间的期望温度25.8℃(ET*)高0.6℃,使用者在灰空间比在绝对空间有更低的期望基准,所以粤东地区现代农村住宅的设计与建设应保留传统建筑中大量灰空间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张宇峰.建筑要适应气候,那么人呢?——一项研究给出的关于人、气候、建筑关系的解答[J].南方建筑,2011(1):9496.

Zhang Y F. Building adapts to climate,and what about people?An answer from a recent study on relations between man, building and climate [J]. South Architecture, 2011(1):9496.

[3]ASHRAE. ASHRAE Standard 552004.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S]. Atlanta: ASHRAE, 2004.

[4]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7730. Ergonomic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s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rmal comfort using calculation of the PMV and PPD indices and local thermal comfort criteria [S]. Geneva: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2005.

[5]Humphreys M A. Outdoor temperatures and comfort indoors [J]. Build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1978, 6(2): 92105.

[6]夏一哉,赵荣义,江亿.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暖通空调,1999,29(2):15.

Xia Y Z, Zhao R Y, Jiang Y.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houses in Beijing [J]. HV&AC, 1999,29(2):15.

[7]Han J, Zhang G, Zhang J, et al. Field study of occupants thermal comfort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a hothumid climate of China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 42:40434050.

[8]金虹,赵华,王秀萍.严寒地区村镇住宅冬季室内热舒适环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8(12): 21082111.

Jin H, Zhao H, Wang X P. Research on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environment of rural housing in winter in supercold region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 38(12):21082111.

[9]黄莉,朱颖心,欧阳沁,等.北京地区农村住宅供暖季室内热舒适研究[J].暖通空调,2011,41(6):8385.

Huang L, Zhu Y X, Ouyang Q, et al.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n rural houses around Beijing in heating season[J]. HV&AC, 2011,41(6):8385.

[10]杨柳,杨茜,闫海燕,等.陕西关中农村冬季住宅室内热舒适调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4):551556.

Yang L, Yang Q, Yan H Y, et al. Field study on thermal comfort of rural houses in winter in the Guanzhong region, Shanxi Province [J].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 43(4):551556.

[11]杨江峰.泉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12]ISO. Ergonomic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physical quantities[S].Geneva,1998.

[13]de Dear R J, Brager G S.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 [J] . ASHRAE Transactions,1998,104(1):145167.

[14]McIntyre D A. Indoor Climate [J]. London: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d Ltd. 1980.

[15]王昭俊.现场研究中热舒适指标的选取问题[J].暖通空调,2004,34(12):3942.

Wang Z J. Selection of thermal comfort indexes in the field study [J]. HV & AC, 2004,34(12):3942.

[16]张宇峰,王进勇, 陈慧梅.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J].暖通空调,2011,41(9):9199.

Zhang Y F, Wang J Y, Chen H M. Thermal comfort and adaptation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in hothumid area of China [J]. HV & AC, 2011,41(9):9199.

[17]陈慧梅,张宇峰,王进勇,等.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夏季热舒适研究——以广州为例[J].暖通空调,2010,40(2):96101.

Chen H M, Zhang Y F, Wang J Y, et al.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in hothumid area of China in summer: an example study of Guangzhou [J]. HV & AC, 2010,40(2):96101.

[18]Hwang R L, Cheng M J, Lin T P, et al. Thermal perceptions, general adaptation methods and occupants idea about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saving in hothumid regions[J]. Building and Energy, 2009,44: 11281134.

[19]Chan D W T, Burnett J, de Dear R J, et al. A largescale survey of thermal comfort in office premises in Hong Kong[J]. ASHRAE Transactions, 1998, 104(1B):11721180.

[20]Busch J F. A tale of two populations: thermal comfort in airconditioned and naturally ventilated office in Thailand [J]. Energy and Buildings, 1992, 18: 235249.

[21]Brager G S, de Dear R J. Thermal adaptation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 Energy and Buildings, 1998,27:8396.

(编辑 胡英奎)

住宅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如今,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住房居住环境的要求随之增高。人们不再仅仅从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来考虑住宅的优劣,对住宅不可缺少的厨房、卫生间的设计需求也与日俱增。家居环境中卫生环境取决于住宅中的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适用。以中国《住宅卫生间》(01SJ914)和《住宅厨房》(01SJ913)的国家标准图为依据,以上两本都是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研究所出版,这统一了住宅建筑中厨房、卫生间设计原则,为住宅建筑中排水设计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关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出版于2009年,综合作者多年的建筑实践经验,对住宅建筑排水管道设计总结了几点要素。

关键词:住宅建筑;排水设计;管道

1 排水系统的确定

确定污水、废水分流或合流是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两种选择,选择其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依据所属城市区域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时需要符合是否有利综合利用和处理的原则。《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以下称“规范”)没有硬性规定。市政管网大部分都进入污水处理厂,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合流、分流都可以,只是根据各个方面的要求和各单位的习惯而定。

笔者所参加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污废分流,这样排水通畅,也利于以后的市政管网改造。但在碰到卫生间空间小,管道井空间不够,才考虑到污废合流,少一根立管,以节省空间。如碰到特殊要求或特殊条件要设化粪池时,作者偏重于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城市污水管网由生活废水流入化粪池再与粪便污水合并流出的,这样能减轻市政污水厂的负荷,同时能够减少化粪池的容积。但是,分流制的方式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以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这是污、废水分流制最大的缺点。

2 专用通气立管

“规范”第4.4.11条展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量,对于流量超标,高于规定值,采取增大一号立管管径的措施还是选择专用通气立管,不一样的设计单位选用的方式有差异。许多设计单位选择的是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分隔两层与专用通气立管通过H管相连接。“关于《住宅建筑设计标准》(DGJ08-20-2013/J10090-2014)(以下称“标准”)中规定“卫生间连接坐便器的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隔层设连通管。如采用单立管特殊配件或管道时,可不设专用通气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要求标准更高。

专用通气立管不管采用何种排水系统,都需要配合使用螺旋消音管单立管(通常都是采用这种型式)。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基本上可以杜绝底层(或底下几层)卫生器具翻气泡的情况。卫生器具内发生翻气泡是因为污水立管的水流流速很大,然而污水排出管的水流流速较小,这样立管底部管道内产生了正压区,正压区破坏了靠近立管底部卫生器具的水封。减少正压区的正压值就是让卫生器具的水封不受威胁的方式,这样就必须要通过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来达到平衡排水立管内的气流,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3 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3.1 排水管道的敷设问题

根据住宅建筑底层有设架空层、商场或者商铺的建筑布局,底层可以用来转换上部排水立管,这样就不会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转换后的出户管需要比之再前多二根,最好控制在4根左右。排水横干管的管径要低于DN200,需要使用DNI50。经过计算统计超过100户用户排水横干管都能够服务到,但切忌将整栋楼的排水立管汇集到一根排水横干管上排出,如果管道拥堵或者破裂都会影响许多用户的排水顺畅,是非常不安全的。出户管道不能太多,在地下室外墙上需要预留防水套管,专门设置在地下车库的住宅楼中,或者增加外部的检查井口的数量,这样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和室外环境质量。

3.2 排水管道的布置

“规范”第4.3.12条规定:当仅设最低横支管和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垂直距离,这其实就是一个底层卫生器具单不单排的问题。一般做法是不考虑距离问题,底层基本上都单排,一般是污废水各一根横支管排放。通过专用通气立管的分析中可以得知,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能够阻止卫生器具水封遭遇破坏、内部冒泡的现象产生。换句话说,排水立管设有专用通气立管能够将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接连到排水立管上。介于住宅内排水管道在使用过程的繁琐性,排水管道内有固体废物的积累,容易引发管道堵塞,这样会造成排水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影响,此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时有发生。

所以,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最好不与排水立管连接,独立排出最佳,等同于给排水通畅上了双层保险。排水立管进行转换时一定要考虑,不要设置太多的排出管,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能够与排水横干管连接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应该低于3.0 m。如果排水支管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以分支单独的排出管排到室外检查井中。

3.3 排水设计最新方法

目前,排水设计出现了一个最新的方法——同层排水。同层排水,顾名思义,就是将排水横管敷设在本层内,从而避免影响下层住户。“规范”第4.3.8条规定:“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禁止穿越楼板进入别户。”这其实是就是为推广同层排水而定的。但在我国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现阶段全部采用同层排水还不现实,一般碰到卫生间布置在厨房、卧室等上空才会采用,其他就是在一些高档装修房才会采用专业的同层排水管件和技术。笔者这几年碰到的实际情况是碰到同层排水一般采用楼板降低30~40 cm,或卫生间垫高30~40 cm,排水管敷设在建筑垫层内,就不会影响到下一层。

4 屋面和阳台雨水、空调冷凝水的排放

屋面就是住户上部的位置,根据标准65型或87型雨水斗是不能被采用的,雨水横管也不能走于住宅内部,普遍适用侧墙式雨水斗。运用侧墙式雨水的时候最大汇水面积不得套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必须运用《层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207—94)第4.3.10条中指明的标准,小于200m2是侧墙式雨水斗最大汇水面积。“标准”第4.7.5条规定:“阳台、雨罩应有组织地排水,且应与屋面排水分开设置。”实际设计中屋面雨水和阳台雨水早期就分类排出了。阳台雨水应该安置专用的立管从无水封地漏来集中,不能与屋面雨水立管连接。

如果接入会影响雨水立管的水量,是因为阳台雨水地漏与屋面雨水立管上部连接是在上部的负压区吸人大量的空气引起的;同时将阳台雨水地漏与屋面雨水立管连接,接到下部正压区,会引发返水倒灌的现象,实际工程中产生这样事件的机会很大。屋面雨水不与阳台雨水连接是必须实施的,不能因为建筑立面上增加了雨水立管而合并使用。阳台雨水立管需要间接排出到室外雨水网络中,不能直接接入雨水井,防止废气进入住宅内(因为阳台雨水地漏没有水封,即便使用有水封的地漏,时间久了,水封会因为得不到补充,逐渐的被蒸发掉),污染环境。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使用空调已普遍化,空调排水已成为必要。“标准”第7.5.2条规定:“空调机的冷凝水和融霜水应设专管排放,或接入阳台排水系统。”新建住宅都设置了空调专用排水管,这就解决了空调排水管到处乱飞,影响视觉效果,也解决了空调冷凝水和融霜水滴落产生的噪音,影响居民休息睡眠。空调排水也应间接排入室外雨水系统,不能直接排至雨水系统,也是为防止废气的进入。

5 管材及附件

5.1 排水塑料管材

禁止使用排水铸铁管(超高层除外),大力推广使用排水塑料管材,简称UPVC管。住宅建筑中使用塑料管材的非常普遍,特别是最近几年,使用反响非常好。

不过也有一些不足。主要的问题就是噪声相比铸铁管大很多,管壁隔音效果不佳,影响了日常生活。根据这个缺点将UPVC管进行改造,将原有的内壁增加了凸起的螺旋型导流线,这样水流得到缓冲,有效的降低了水流的噪音,也就是现在市场畅销的UPVC螺旋消音管。在设计中,采用螺旋消音管就可以不设专用通气立管,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省空间。

5.2 地 漏

排水管道系统中重要的附件是地漏,地漏主要就是排除地面积水的功用。住宅建筑中卫生间、厨房是主要设置地漏的区域。厨房中,地面积水不多,也可以选择不设置,有溅水可以用清洁用品擦拭干净。近年来,大力推广多通道地漏。“标准”第10.0.13条规定:“卫生间需安置两用地漏,或者多用地漏,水封深度不得低于50 mm。”

6 结 语

看似简单的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系统,却是我们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危、身心健康,设计人员应该对排水管道特别重视。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低噪音的卫生设施、全适的管材以及附件都需要选择正确,这样才能让人们对家居内部环境满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住宅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对人居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筑环保节能设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断发展建筑环保设计, 形成一套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设计理念,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时对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节能环保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具体措施

一、加强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1、缓解能源紧张形势的需求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是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基础上。长期以往,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并且最终制约经济发展。而建筑领域属于高能耗行业,是我国形成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房屋建筑设计模式也影响房屋使用中的能源消耗情况。房屋建筑作为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减少房屋建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可以极大地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阶段必须做好节能设计。

2、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重视节能设计是对设计人员的挑战,节能设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促进建筑行业优化自身结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如果在房屋设计中重视节能设计,可促使科研人员对节能技术及材料的研发力度,设计人员也会根据节能设计的要求将当前最新的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应用于房屋设计中,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施工和设计的水平,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房屋建筑设计中重视节能设计也是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我国房屋建筑的全面发展。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因素

1、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指日照、降雨以及空气流通三个。日照对住户的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过度的阳光暴晒以及过度缺乏阳光会导致房屋温度过高和过低。而且我国处于疾风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特点对季风气候的影响更强,夏季高温干燥和冬季低寒冷的情况更为明显。一旦光照不足或者光照过于强烈,造成室内温度引起人体不适,则需要大量采用认为气温调节方式,如空调和风扇。而大量使用家电降温也必然消耗更多的电能。而降雨对节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利用率。水资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必备资源,如何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每个房屋建筑设计重视的问题。空气流通主要通过影响温度方式影响能源消耗,不同的建筑设计方式会造成空气流通性能不同,例如高度相似的建筑物两列建于街道两旁会形成风漏现象,使风速提高,加速建筑热损耗。

2、节能工艺

节能材料包括隔热和蓄能材料两种。隔热是通过某种方式降低物体表面热转移系数和固体导热系数,而隔热材料则是指表面热转移和固体导热系数低的材料。通过运用隔热材料可以降低室内外热量传递,以达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将室内环境控制在适宜居住的温度。减少各种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蓄热材料是指延缓日照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降低室内温度因较大室外温差而出现较大的温差,降低温度损耗,节省能源。

三、房屋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具体措施

1、优化建筑平面布局,注意建筑物的朝向

建筑环保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平面布局,在追求建筑外形美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资源的消耗,这就对建筑物的朝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建筑物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为住宅的主要空间争取良好朝向,满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充分利用天然能源,无疑能最基本的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设计。建筑物的朝向要以季节为依托,设计者要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南北朝向或者与之接近的朝向,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减少电气设备的使用,提高人的居住质量。

2、尽量利用自然再生能源,建筑设计注重低耗

利用自然再生能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南北朝向的房子之所以为最佳,就是因为夏天能够使建筑内部实现自然通风,减少通风设施,節约能源,冬天方便采光,缩短电灯的使用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房屋的顶部装备太阳能电池,白天收集太阳能,夜晚将其转化为电能,用以照明;朝阳面设双层墙,外墙是全玻璃幕墙,外墙与内墙之间相隔2m左右,利用中间层的热室效用,白天收集热能(达到30°时方能被利用)利用设备转化成其他能量供大楼使用。这些都是利用再生能源,实现建筑低耗的方法。

3建筑设计要有全面绿化意识,树立立体化绿化观念

我们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很少考虑对其本身进行绿化,认为绿化主要是周边环境上的事,没有全面绿化的意识,而对建筑物本身加入绿化设计恰恰是环保设计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这对美化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居住环境人均绿化面积很低,城市的高速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再加之每天都有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污染者周边环境,建筑设计的全面绿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例如,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利用建筑作垂直绿化是增加绿化面积较经济实惠方便的办法;我国的建筑环境都是用砖墙做一点造型进行围合,显得生硬,缺乏自然亲切感,如果改用绿化墙,美化了环境,又经济实惠,具有前面所谈的诸多效果。在建筑设计中树立绿化观念,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可以促使人、自然、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优势互补,这对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尘减噪、保护墙体、陶冶个人情操等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也会适当地增加建筑成本。

4、外墙保温设计

我国房屋外围结构热损耗较大是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存在主要问题之一,而外墙又是房屋建筑的主要部分,因而做好外墙的保温设计对提升整个房屋建筑的节能性能有重要的作用。传统外墙保温设计方式多使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外墙体建筑材料。而且房屋建筑外墙保温设计可以应用于已有房屋建筑,而且可以不改变原有建筑的基本形式。保温涂料和轻型保温板是常用的外墙保温材料,但是随着技术大发展,更加高效的绝热材料以及更加完善的隔热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推广。如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施工技术,经过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聚氨酯保温材料的保节能性能高于65%,其保温性能高于传统保温体系。对于部分对外形有重点要求的房屋建筑,可采用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原有外墙体结构的保温加固处理,再采用各种外墙保温材料辅助保温,并配合相应的保温门窗,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的外墙保温效果。

5、建筑物的门窗

建筑物的外门和外窗是冬季冷风侵入、夏季阳光入射的主要通道。将开窗率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并尽量避免在东、西向开窗,是节能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开窗率适当、遮阳良好的建筑堪称节能佳作。外门窗是建筑物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其节能措施有:(1)控制窗墙比。(2)提高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3)改善门窗的保温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等。

结束语

总之,对关于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切实掌握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技术,以最大化的提高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水平,在促进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研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助推企业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琳.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刘元春.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3]张文静.浅谈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

上一篇:世界建筑论文下一篇:勘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