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习材料范文

2023-06-11

初级会计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学会计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五、销售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2、售价金额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

年折旧率=(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

2、工作量法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折旧率= (2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

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初级会计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基本要求] (一)掌握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 (二)掌握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三)掌握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四)掌握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 (五)了解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一、非企业会计体系构成

我国现行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体系和非企业会计体系。企业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非企业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以及基金会计等。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本章重点介绍事业单位会计的有关内容。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相对于企业会计而言,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 (四)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

一、资产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一)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事业单位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根据收到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确认收入并增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用额度时作冲减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处理。 (二)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入其他收入。出售短期投资或到期收回短期国债本息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短期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财政应返还额

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

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终了应收财政下返还的资金额度,即反映结转下年使用的用款额度。

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四)存货

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事业单位的存货在取得时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使得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自行加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与存货加工有关的间接费用。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存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存货按照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入账。存货在发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五)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

事业单位依法取得长期投资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长期投资增加时,应当相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采用成本法核算,除非追加(或收回)投资,其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不变。事业单位收到利润或者利息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入其他收入。事业单位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投资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六)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人账。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为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采用双分录的形式。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在实际支付购买价款时确认为当期支出或减少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在计提折旧时,逐期减少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固定资产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七)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增加或减少时,应当相应增加或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八)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事业单位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

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归属于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增加或减少时,应当相应增加或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在计提摊销时,逐期减少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负债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缴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预收款项、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人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事业单位实际支付借款利息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其他支出。 (二)应缴款项

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应缴未缴的各种款项,包括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款项、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三)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四)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应付款项和预收账款。 (五)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人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长期借款利息计入其他支出,如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专门借款,属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支付的,在列支的同时还应资本化。 (六)长期应付款

事业单位的长期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如以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跨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等。

第三节 净资产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一、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一)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期末,事业单位应当将财政补助收入和对应的财政补助支出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年末,应当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二)财政补助结余

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补助资金。年末,事业单位应当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一)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

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期末,事业单位应当将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支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年末,完成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结转后,事业单位应当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将已完成项171的项目剩余资金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或留归本单位使用,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部分应当结转至事业基金。 (二)非财政补助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余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问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期末,事业单位应当结转本期事业收支。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期末,事业单位应当结转本期经营收支。年末,如“经营结余”科目为贷方

余额,将余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和“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后,要按照规定进行结余分配,计提企业所得税和专用基金。然后。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结转至事业基金。

三、事业基金

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四、非流动资产基金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非流动资产基金应当在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应当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五、专用基金

事业单位的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

第四节 收入与支出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一、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他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应当在提供服务或者发出存货,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者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进行计量。

二、支出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其他支出是指事业单位除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现金盘亏损失、资产处置损 失、接受捐赠(调入)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等。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五节 财务报告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表,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初级会计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基本要求]

(一)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

(二)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其核算

(三)掌握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四)熟悉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五)熟悉应交税费的内容、其他应交税费的核算

(六)熟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考试内容]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一般按其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1.流动负债是将在1年(含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2.非流动负债是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第一节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企业应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短期借款的取得及偿还情况。

第二节 应付及预收款项

一、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企业应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应付账款的发生、偿还、转销等情况。

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或接受劳务所产生的应付账款,应按应付金额入帐。应付账款附有现金折扣的,应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应付款总额入帐。企业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按其账面余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应通过“应付票据”科目核算应付票据的发生、偿付等情况。

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应当按其票面金额作为应付票据的入帐金额。企业开出、承兑的带息票据,应于期末计算应付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三、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企业应当设置“应付利息”科目核算按照合同约定计算的应付利息的发生、支付等情况。

四、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与应付账款不同,预收账款所形成的负债不是以货币偿付,而是以货物偿付。

企业应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核算预收账款的取得、偿付等情况。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不设“预收账款”科目,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

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和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企业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 注:2014年1月27日,财政部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一一职工薪酬》(财会〔2014〕8号,本节内容未按此准则进行调整。

(一)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的处理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二)发放职工薪酬的处理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或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一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相关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四节 应交税费

一、应交税费的内容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总括反映各种税费的交纳情况。企业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二、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一)一般纳税企业

为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交纳、退税及转出等情况,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二)小规模纳税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应当按照不含税销售额和规定的增值税征收率计算交纳增值税,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不享有进项税额的抵扣权,其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有关货物或劳务的成本。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只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不需要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设置专栏。

企业购入材料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比照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处理,发生的增值税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厂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三、应交消费税的核算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核算应交消费税的发生、交纳情况。

四、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营业税”明细科目,核算应交营业税的发生、交纳情况。

五、其他应交税费的核算

对于除上述税金以外的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第五节 应付股利及其他应付款

一、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是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应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企业确定或宣告支付但尚未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股票股利或利润,不做账务处理。

二、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是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存入保证金等。

企业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其他应付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

第六节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企业应通过“长期借款”科目,核算长期借款的借入、归还等情况。

长期借款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如果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资本化的利息支出数,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按规定不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第七节 应付债券及长期应付款

一、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债券发行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情况。

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一一利息调整”科目。对于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在每期采用票面利率计算计提利息时,应当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其中,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

5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应付债券到期,企业支付债券宇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企业应设置“长期应付款”科目,用以核算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时应付的款项及偿还情况。

(一)应付融资租赁款

应付融资租赁款是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应付款,是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向出租人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按期支付融资租赁费时,借记“长期应付款一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

企业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即按所购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支付购买价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初级会计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1.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有(CD)

A.营业收入的实现 B.盈余公积的提取 C.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D.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过程 E.企业利润的实现及分配 2.属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使用的会计帐户有(ABCD)

A.”基本产品成本” B.“辅助产品成本”C.“制造费用” D.“营业外支出”E.“待摊费用” 3.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

B.正确划分各个月的费用界限,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C.将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D.将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E.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4.要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ABC)

A.合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B.配备成本会计人员 C.按照成本会计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惊醒工作 D.编制成本计划 E.加强成本控制 5.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A.产品产量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D.成本管理要求 E.生产规模大小 6.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ABDE〕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生产规模的大小 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 C.成本计算方法 D.企业机构的设置 E.成本管理的要求 7.下列项目中,属于工资总额组成内容的有(BC) A. 差旅费 B.节约奖 C.技术性津贴 D.市内交通补助 E.洗理费 8.工业企业各种要素费用中的其他费用包括〔ABCE〕

A.邮电费B.印刷费C.保险费D.筹集资金的费用E.差旅费

9.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CDE〕 A.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B.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C.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D.各个会计期间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10.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ABCD〕

A.车间办公费B.季节性停工损失C.车间设计制图费D.在产品的盘亏损失E.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11.不形成产品价值,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ABE )

A.废品损失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三包损失 D.非常损失E.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12.发生下列各项费用时,可以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BD)

A车间照明用电费 B.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E.车间办公费

13.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月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AD)

A闲置的厂房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 C.超龄使用的设备 D.月份内报废的设备 E.未使用和不需要的设备 14.采用代数分配辅助生产费用(AC)

A. 能够提供正确的分配计算结果 B.能够简化费用的分配计算工作 C.适用于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D.便于分析考核各受益单位的成本 E.核算结果很不正确

15.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帐户核算的是因为〔BCDE〕

A.辅助生产车间数量很少 B.制造费用很少 C.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提供商品 D.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少 E.为了简化核算工作

16.在下列方法中,属于辅助在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有(ABDE)

A.交互分配法 B.代数分配法 C.定额比例法 D.直接分配法 E.计划成本分配法 17.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方法有(ACDE)

A.限额法 B.年限法 C.盘存法 D.切割核算法 E 差异凭证法 18.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 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E.按上期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19.不形成产品价值,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ABE)

A.废品损失 B.季节性停工损失C.三包损失 D.非常损失 E.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20.计入产品的工资,按其用途应分别借记(ABD)账户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 D.“辅助生产成本”E.“营业费用” 21.下列各项损失中,不属于废品损失的有(BCDE)

A产品入库以后发现的生产中的废品的损失 B.产品入库以后发现的由于保管不善发生的废品的损失 C.降价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 D.产品销售后发现的废品由于包退发生的损失 E.产品销售后发现的废品由于包换发生的损失 22.废品损失账户借方应反映(BCD)项目。

A.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B.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C.可修复废品的工资费用 D.可修复废品的动力费用 E.回收废料的价值 23.可修复废品的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包括〔AC〕

A.经过修复可以使用 B.经过修复仍不能使用 C.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 D.可以修复,但在经济上不合算

24.核算废品损失过程中,可能贷记的账户有(ABCDE) A“基本生产成本” B.“废品损失” C.“应付工资” D.“制造费用” E.“原材料” 25.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26.采用分步法时,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可以(ABCDE) A.按生产车间设立 B.按实际生产步骤设立 C.在一个车间内按不同生产步骤设立 D.将几个车间合并设立 E.以上均正确 27.品种法适用于(BD)

A.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 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C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 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E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28.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应具备的条件有(ABC)

A.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B.定额管理工作基础比较好C.产品生产比较定性 C.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E.生产类型为大量大批生产 29.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BC)

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 B.小批单步骤 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 D.大批量的单步骤 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 30.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BC)。

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 B.小批单步骤 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 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 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

*按照系数比例分配同类产品中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是()。C.分类法的一种 D.一种简化的分类法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可作如下处理()。D.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E.可以不作分配,结转至下月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A.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资料 B.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的资料D.各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资料 *产品成本计算的内容包括()。A.确定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 B.在各种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费用 C.在各种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归集费用E.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特点是:( )。B.不分步计算产品成本 D.不分批计算产品成本 E.只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的中心任务是:()。A.降低成本 B.节约费用 D.改进生产经营管理 E.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B.分步法 D.分批法 E.品种法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贷记“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时,对应的借方科目可能有()。A.“基本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产品销售费用” E.“管理费用”

*使当期生产费用与当期完工产品成本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A.存在月初在产品 B.存在月末在产品 C.既有月初在产品又有月末在产品

*下列方法中,可用于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方法有()。B.盘存法 C.限额法 E.切割核算法 *下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需要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分配的方法有();B.交互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顺序分配法 E.计划分配率法

*选择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考虑()因素; B.企业生产特点 D.企业管理要求

*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做好的基础工作是();B.健全原始记录 C.强化定额管理 D.严格计量验收 E.实施内部结算

*在产品发生盘亏和毁损后,经批准进行处理时,应分别不同原因借记的科目有()。A.基本生产成本 B.辅助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营业外支出 E.其他应收款

*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项目一般设为三项,即();A.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E.制造费用

1.不计人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BCD

)。

A.工人工资

B.营业费用

C.财务赀用

D.管理费用E.产品用动力费用 2.待摊费用分月摊销时,应记人( BCD )。

A.“待摊费用”账户借方 B.“待摊费用”账户贷方C.“管理费用”账户借方 D.“制造费用”账户借方 E.“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借方 3.“预提费用”是( AD )。

A.负债类账户

B.损益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E.成本费用类账户 4.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所属项目的有( BCDE

)。

A.税金

B.试验检验费

C.机物料消耗

D.保险费 E.低值易耗品摊销 5.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按( ABCD )。

A.一张定单中的不同品种产品分别确定 D.一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分批确定C.一张定单中单件产品的组成部分分别确定D.多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确定E.同一定单中的不同产品确定

6、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费用的是( AD ) A、辅助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B、厂部管理人员工资C、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 D、车间机物料消耗

7、下列各项中,为了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的费用界限有

(ACDE ) A、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B、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的界限C、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D、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8、下列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分步法是(

BCD ) A、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B、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C、平行结转分步法D、按计划成本结转分步法

9、成本计划的内容包括(ABCD) A、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B、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C、制造费用计划 D、期间费用计划

10、生产成本报表主要包括(ABC) A、商品产品成本表B、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C、制造费用明细表 D、利润表 E、管理费用明细表

11、企业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时,对应贷方账户可能有(ABC) A、原材料 B、辅助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E、财务费用

12、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出的成本,可以借记(ABDE) A、低值易耗品B、原材料C、财务费用 D、营业费用

E、管理费用

13、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ABCDE) A、对比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差额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E、连环替代分析法

14、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BDE) A、定额法 B、品种法 C、分类法 D、分批法

E、分步法

15、“废品损失”账户借方的对应账户可能有(ABC) A、原材料

B、应付工资

C、应付福利费 D、财务费用 E、管理费用

16、在商品价值中,构成产品成本的有(AC )。

A: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B:企业的管理费用C: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D: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E: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项目的有(AD )。

A:原材料B:工资及福利费C:折旧费D:制造费用E:其它费用

18、“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登记( BCD )。

A:入库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B:入库材料的成本节约差异C:发出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D:发出材料的成本节约差异E: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

19、在实际工作中,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包括(ACDE )。

A:制造费用B:财务费用C:废品损失D:停工损失E:直接人工 20、成本会计的一般对象包括(CD )。

A:生产费用B:产品生产成本C:生产经营成本D:经营管理费用E: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21、下列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有( ABC )。

A:直接分配法B:代数分配法C:计划成本分配法D:约当产量法E:定额比例法

22、品种法的适用范围是(ABCE )。

A:大量生产B:大批生产C:单步骤生产D:多步骤生产E: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23、工业企业的生产,按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 BD )。

A:大量生产B:多步骤生产C:成批生产D:单步骤生产E:单件生产

2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 ABC )。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B:约当产量比例法C:定额比例法D:生产工时比例法E:计划成本分配法

25、“废品损失”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CD )。

A: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B:库存产品因水灾而发生的变质损失C:产品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D: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的修复费用E:实行“三包”的企业,退回报废的“三包”产品损失

26、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有(DE )。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D:分类法E:定额法

27、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有( ABC )。

A:分步法B:分批法C:品种法D:分类法E:定额法

28、下列分配方法中,属于工业企业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有( BC )。

A:交互分配法B: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C:机器工时比例法D:计划成本分配法E:定额比例法

29、成本会计的中心任务是( BCDE )。

A:增加生产B:降低成本C:节约费用D:改进生产经营管理E:提高经济效益 30、工业企业的成本报表包括( ABDE )。

A:产品生产成本表B: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C:营业外支出明细表D:制造费用明细表E:各种期间费用明细表

初级会计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学会计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五、销售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2、售价金额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

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上一篇:学前教育学习材料下一篇:换届选举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