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

2024-02-15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信电缆;技术发展;思考

一、通信电缆的发展特点

(一)宽带的HYA通信电缆需要更好地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

原有的电缆网络虽然可以支持一些数字新业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在通信距离、速率及质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以光纤为主,对于光纤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或因各种原因仍然要新建电缆网络的地区,应该考虑新型宽带结构的HYA电缆(铜芯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以便更能符合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对现有的电缆高频特性作了测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所研究的电缆(即现有的HYA市话电缆)不能达到5类电缆的技术要求,户外电缆要实现j类电缆的特性,必须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来达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电缆都显示出充分适宜的传输性能。

美国已在1997年制定了用于宽带的对绞通信电缆标准(ANSI/ICEA S-98-688-1997及S-99-689-1997),包括非填充和填充两种型式。传输频宽已扩展到100MHz,可供数字网络使用。IEC对此问题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2001年,IEC 62255-1文件“用于高比特频率数字接入电信网络的多对数电缆”提出了0.4~个0.8 mm线径、1~150对、最高频率30MHz等指标的建议,此建议的提出也许会为这种电缆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制,并正在建立相应的标准。

(二)超5类及6类电缆将替代5类电缆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趋势

随着智能化大楼、智能化建筑小区对宽带布线的要求愈来愈高,超5类和6类电缆己逐渐成为布线系统中的主流。超5类电缆与5类电缆的频带都是100MHz,但其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同时收发宽带信息。因此超5类电缆比5类电缆在电阻不平衡性、绝缘电阻、对地电容不平衡性、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标,因此在工艺和结构上要做一定的改进才能达到。6类电缆在超5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传输频带,达到250MHz,其相应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6类电缆要求不但有严格的工艺,而且不少厂商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如采用泡沫皮绝缘芯线或皮泡皮绝缘芯线、骨架式结构隔离线对等都改善了电缆的高频特性。

(三)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及漏泄同轴电缆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基路用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特别是超柔形结构的室内电缆、路由连结电缆都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基站站数的增多,以及边缘地区(电梯、地铁、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室内等用户)对移动信号的要求不断提高,预计这类电缆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对电缆指标的要求(如驻波比、屏蔽衰耗等要求)已明显提高,要求电缆的工艺及结构应不断改进,以与之适应。

二、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积极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虽然这幾年来,我国光缆电缆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在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比例仍是很小的,国内有近200家光纤光缆厂,但大多产品单一,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有资料统计,1997~1999年国内企业申请光通信专利的有132件,其中光纤38件,光缆只有19件,而同期外国公司在中国申请光通信专利达550件,其中光纤光缆37件。还有资料报道:从1997年以来,国内光通信核心技术专利是90件,我国自主申请的只有9件,仅占10%。实际上我国的光纤光缆技术应该说与国际水平己差距下大,因此我们作为世界第二的光缆大国,应该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创造更多的光纤光缆专利。

(二)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使用环境、施工技术相配套的新产品

电信网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光缆电缆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难发现,光缆的结构越来越依赖于使用的环境条件及施工的具体要求,在海底光缆、浅水光缆、ADSS及OPGW光缆的开发中,会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而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也会基于如微型光缆、吹入或漂浮安装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统的全套技术而有一系列新的变化,以便有限的敷设空间得到充分、灵活的利用。这当中也包含了若干光缆设计、制造工艺、光纤光缆材料、施工安装方面的新的技术课题。一些国家或公司已取得了一些经验,正逐渐形成新的系统技术专利。我国的用户众多,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具有很多的特色,对接入光缆也会有更多的要求,为我们研究和创新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光缆结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应该说,多数光缆技术我们是跟在国外最新技术的后面,虽然紧跟了先进技术,但自我创新的成份太少。今后应当在这方面下些功夫,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有中国特色的接入网及用户驻地网中多采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光电缆产品。

(三)利用已有设备与技术,改善HYA市话电缆的相应特性,为数字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已经敷设的铜电缆,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利用其特性开通数字新业务。而现有的HYA电缆,虽然亦可开通ADSL等一些新业务,但是容量有限,当ADSL数量增大到一定限度后还是会出现干扰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以前开通的业务。因此,对新敷设的铜电缆,希望能提出一些新的宽带指标要求,为将来开通更多更好的新业务作好准备。现有的市话电缆生产厂商应深入研究自身的生产工艺,在不改变(或不大改变)生产设备的情况下,认真设计和精心制造,把现有电缆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档次,以提供更宽频带的电缆,为更多更好地开拓数字新业务提供高质量的通道。

(四)改进光缆电缆的施工和维护方法

目前,为了适应城市施工的特点,国际上较重视不挖沟的方式施工光、电缆,采用小地沟或微地沟技术安装光缆,同时对光缆网进行自动监测,保证光缆网络不中断通信维护。与此相适应的是需要开发相应的元器件、工具和设备,并且要在体制上作一些改进与之相适应。ITU对NH开发光缆用浸水传感器、光纤自动测试时的光纤选择器以及美国提出的1s告警、3min内定位的指标及意大利提出的光纤纤芯与光缆护套指标综合监测等方案都十分重视。在现代化的光网络中,这些方式已经起到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光缆网络工作的可靠性,在施工和维护中降低成本、节省劳力、节省时间,逐步推广新的施工方法,逐步完善光缆网络的自动监测维护系统和提高光缆网络的不中断维护水平已势在必行。

(五)冷静地审视当前电信市场的发展,促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产业的发展

2001年下半年以来,光纤光缆需求下降,这当然与世界电信行业的整体下滑以及宽带网络泡沫的破灭有很大关系,但更多的则是受到从1999年下半年起由于光纤紧缺而各大公司扩产过多的影响。据资料介绍,在2000年,全球光纤厂商的投资额达到26亿美元,为1999年的6倍, 2002年全球光纤的产能将达到1.65~1.75亿光纤公里,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加上当前电信基础建设的不景气,光纤过剩的现象不可避免。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的市场走势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大形势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与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应看到,在挤出了网络泡沫的水份之后,随着光纤网络从骨干网的扩建到接入网、城域网的扩散以及向用户驻地网的不断延伸,光纤光缆及宽带数字电缆的市场必将增长。2003年世界光纤市场将开始有较大的增长。

三、结语

应该看到,信息通信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网络经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信息网络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趋势。因此我们应树立信心,在全球经济好转、通信市场复苏及我国西部开发等有利条件下抓住机遇,促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取得更大的进展。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之一,也是现代通信的杰出标志。它的特点是传输的中继距离长、容量大、质量好,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可以依靠电力系统完成的光纤通信技术,广泛的被利用起来。本文对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运用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光纤通信;电力通信;应用及影响

电力通信是电网安全稳定的基础,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于电力通信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初,光纤通信是沿用电信部门传统存在的管道、地埋等方法铺设普通的光缆,从而来构成了电力光纤通信。根据现实需要,为了满足长距离、甚至跨区域的电能输送,电力系统建设的高压输电线路遍及各地数量繁多、密布街道村庄,是覆盖面最为广泛的网络基础设施,并且可靠性高。因此,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网络资源,成为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让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更好的发挥优势,是通信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1 关于电力通信现状的探讨

(1)复杂的网络结构。复杂多样的通信设备,其连接、转换方式不同,通信手段不同,存在的复杂性让维修检修的难度大大增加。

(2)传输量小。信息传输量少,失效性差的特点严重影响了运行性能。

(3)可靠性不足,灵活性不够。随着电力系统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中,并且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系统运行的时候,若是出现问题,例如简短或突变等,会对有关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是安全事故。

(4)抗冲击能力弱。电力通信系统中,设备繁多,必然要加强的各个设备之间联系,来方便不同设备的统一管控,但在实现控制管理自动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弊端,既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的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就可能会波及到其他相关设备的运行,导致部分或整体的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作。传统电力通信系统的不稳定,较弱的抗冲击能力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2 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电力通信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有着特殊性,光纤通信网的建设工程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随着人们对于高水平通信技术需求的增多,新型光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光纤符合地线,光纤复合相线,自承式光缆等。

(1)光纤复合地线(OPGW)也被称为地线光纤架空地线或者复合光缆,这个技术的可以对输电导线进行保护,也会对整个输电线进行防雷,并同时使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得到了提高;架空地线、光缆综合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多种信息之间的传输传递。包含了光纤单元的电力传输线路地线来形成了光纤复合地线,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度,大大减轻后续检修维护工作的难度。这项技术虽然性能优良,却增加了成本,这使得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一般来讲,光纤通信技术大多运用于新建的线路或旧的线路的地线更换工程,能够适应架空地线机械电气的性能。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会加快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升级的步伐,给予更好的通信体验。

(2)光纤复合相线(OPPC)。光纤复合相线作为一种新型技術,它将光纤通信技术与传统的相线结构融合。OPPC是电力特种光缆,这种光缆可以将相线中符合光纤单元,将电力相线和通信两种功能集于一身。传统的导线被不锈钢材质的单元一一根或多根的形式所替代,共同绞合,形成光纤复合相线。为了实现通电功能和通信功能相互融合,在三相导线的研发中,将其中的一根导线使用光纤复合相线代替,如此一来,三相导线就成为了两根导线和一根管线符合相线形成的电力系统,让通电和统统功能得以在一条三相导线中融合。这项研究使得线路的功能被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传输的质量以及数量,避免另外开辟新线路的麻烦。

(3)全介质自承光缆。ADSS是全介质自承式的英文缩写名称。根据字面意思分析,在全介质光缆的材质构成上就都是介质材料。所谓自承式,指的是光缆自身具有承受自身重量的作用,还可以承受外界负荷所带来的影响。以上介绍就证明了此种光缆的应用条件少,适用范围广,得益于其存在的关键技术:自承式—在机械强度上举足轻重;全介质—处于高压强电环境中的光缆能够耐受电影响。这种光缆在使用时需要架空在电杆上,在架空的过程中需要将光缆通过挂件固定在杆塔上。全介质自乘光缆具有3个关键性的研发技术:机械设计技术,确定悬挂点和配套挂件的选择。这项技术在环境适应能力上由于其他光缆,ADSS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不受任何其他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与其他高压电力传输线路一起铺设,这样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便捷性。

3 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网的维护探究

得以广泛运用的光纤通信规模越发庞大,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结构,让光纤通信网的维护工作显得愈发重要,维护与管理是保证电力通信系统稳定安全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光纤通信网维护工作水平,是当前要探究的。在专业水平上,可以通过提升相关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入手,扎实掌握光纤系统维护工作原理和内容。在维修效率上,可以通过配备专业设备仪器来保证维修质量检测。全方位的提高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网的维护,切实保障光纤通信平稳安全运行。

4 结语

人们的生活中,通信不可或缺,要求逐渐增高。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对传输网络扩容需求不断增加,互联网流量爆发,传输网络扩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宽带中国”战略持续推进,4G和光纤到户的广泛覆盖。“一带一路”加速数字丝路出海。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要预留足够的资源来适应未来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适应我国光纤通信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权.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影响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6.

[2]刘海超,刘凌宇,杨妙,等.浅析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49.

[3]董彬彬.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59.

(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围场供电分公司)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在近些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其重要程度也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卫星通信技术在军事与应急通讯等领域的作用仍然是及其重要的。卫星通信是目前普及程度较高一种移动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与信息通讯、航海、海空、电视广播等相关领域,但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仍需要有关人员不断努力,现通过探析国内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提出能够促进卫星通信技术整体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为日后同行业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近些年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壮大,国内通信卫星的质量、数量以及通信终端已逐渐适应通信市场的基本需求,同时涌现出大量新兴的通信技术(LTE、WiMAX之类),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整体水平与实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卫星通信比这些新的移动通信技术起步要早,但是其超远的通信距离和大容量的系统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全面了解卫星通信的组成及应用情况,促进卫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对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

1. 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简单来说,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卫星来转发电波的一种通信手段,以卫星为中继站,用于实现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地面段、空间段以及用户段,其地面段包括卫星控制中心、网络控制中心、信关站,作用是控制通信网络的运行并将移动终端接入核心网;空间段指卫星,负责转法无线电波;用户段可根据使用情况分为车载用户、手持用户、机载用户或舰载用户等。该项技术特点鲜明,优点是通信范围与容量大、具有较高的传输质量,能够实现全球通信,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传输延时较大、通信及时性较低等。但目前为止卫星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以5G技术为主的相关科技给了卫星通信技术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卫星定位功能在移动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航定位、测距、测速等功能也大幅提高了手机等移动端的实际应用效果。

2. 国内卫星通信发展现状

2.1 宽带多媒体领域

近些年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宽带多媒体逐步走向成熟,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宽带多媒体的服务与技术水平离不开卫星通信的帮助,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而卫星通信的量能指标与传输效率决定着宽带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空间,随着卫星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宽带多媒体的整体水平也会获得明显的进步,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2.2 卫星电视直播领域

在当今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卫星通信技术当中的卫星电视直播领域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相关设备(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等)的广泛普及让用户的生活娱乐水平进一步提升,卫星电视直播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良性发展直接刺激并扩大了当前的市场需求,以体育赛事的直播和综艺节目的直播为例,用户对于这种网络直播类型节目的观看需呈上升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卫星电视直播领域的良好趋势也是对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2.3 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如果从社会性质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卫星通信技术列为特殊性质的公益服务行业,尤其是最近几年卫星通信的服务性逐渐提升,其行业发展已经和当前的市场消费需求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一旦市场消费需求发生膨胀,那么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就越好,反之,市场消费需求紧缩,则会导致行业发展迟滞。当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于卫星通信技术的需求日益激增,可以明显的体现在定位导航、远程视频等功能上。对通信行业长远发展而言,社会消费需求的逐渐膨胀既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只有把握住机会借此提升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

2.4 特殊行业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水平的改良和完善,使其随之加强了与各行业之间的发展与融合程度,除常规行业以外,一些特殊行业也开始逐渐重视并加强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如:国防军事领域。行业的特殊性限制了其对于可靠程度的高要求,对卫星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保密性应予以高度重视,提升其实用性和流畅性,确保卫星通信的价值得以发挥,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卫星通信技术确实在此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将卫星通信的实际价值尽可能地应用在特殊行业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完善卫星通信技术,使其在满足特殊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3. 国外卫星通信发展现状

我国卫星通信行业起步较晚,相比之下,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卫星通信技术要更加完善,国际化水平和系統性的发展模式更加成熟,甚至出现卫星通信设备跨国联合制造的情况,都是值得我国参考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当前卫星通信行业最为发达的国家非美国莫属,其行业产值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培养出了很多大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又为美国提供了一定的客户群体,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卫星通信行业的市场空间。现通过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广播三部分分析国外卫星通信的基本发展情况,为国内卫星通信的发展提供参考。

3.1 卫星固定通信发展

总体来说,卫星固定通信的发展状况在最近几年主要呈现出一种膨胀的态势,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助力。但是国际市场上几乎处于一种由四大公司(SES公司、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电信卫星公司、Intelsat卫星公司)占据卫星通信行业主体的垄断现象,这四家主要的卫星通信公司起步较早,因此具有稳定的客户群体,行业总收入的70%以上均被其收入囊中,无论是整体的卫星通信技术水平还是卫星频率轨道等资源的利用效果都是极为可观的。但是一些小型的卫星通信公司受到上述四大公司的影响极为严重,发展规模和进程都不理想,难以打破垄断,从而获取更高收益。

3.2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

通常情况下,由卫星提供给用户便捷的、可移动的通信服务被称为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极为广阔,现阶段的卫星移动通信随着业务覆盖面的增大发展速度也在逐渐上升,以目前国际上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卫星移动通信势必会朝着高速卫星宽带与低速率数据传输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3 卫星广播发展

在卫星通信行业当中,卫星广播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卫星广播的产值甚至达到了行业整体的75%以上,而且目前良好的市场环境也给了卫星广播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仍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稳定提升,这种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与卫星广播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高清电视的大量普及是分不開的。以“探索发现”频道为例,其作为卫星广播的明星频道拥有极为庞大的公众影响力,目前国际电视广播领域存在着5000个以上的卫星广播频道,这些电视频道不但充实了人们的生活,还为生活和娱乐带来极大的便利。

4. 应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策

要全面促进我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就必须先从政府部门决策抓起,充分发挥其引导优势,同时加大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完善卫星通信的管理体系与市场运营机制,让下游服务质量获得提升,再通过对通信设备的优化与升级,逐步实现我国卫星通信的持续发展策略。

具体实施步骤要先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将现有的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有效解决,这样有助于部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加速卫星通信发展进程,让不同地区都能够实现均衡发展。而卫星通信作为一种多元化技术的整合体,通常需要定期投入研发与创新成本,提高基础设施的处理能力并改善卫星通信的实际应用效果,这也是我国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减小与发达国家之前差距和提升自身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其次,卫星通信行业的消费群体逐渐多元化,部分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也开始成为卫星通信的消费用户,只有从实际出发,改善并加强卫星通信的市场化建设及发展水平,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这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卫星通信管理体系,确保卫星通信体系的标准和规范性,就可以起到全方位监管并制约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行业整体发展。最后,卫星通信技术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前提是配套的先进设备,积极推广并应用全新的工艺、材料等打造出性能优异的卫星通信设备能够发挥出卫星通信技术更大的优势。

结论:我国大力投入高新技术的研发成本,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卫星通信技术的服务性与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社会生产的诸多领域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虽然卫星通信在部分领域面临传输延时大这样的问题,但是能通过信息同步、数据压缩等技术有效解决,直接从根本上改善通信水平。以行业发展的角度则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断创新与分析,在卫星通信目前的技术基础上不断优化与改良,促进我国卫星通信行业持续发展,使卫星通信技术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增恺,杨璐,张雪霞.浅谈长庆油田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现状及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19,000(004):128-129.

[2]曹慧影,王练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现状及对策[J].社会科学前沿,2019,008(006):P.1085-1086.

[3]宋传志.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v.17;No.513(09):127-128.

[4]刘晔,马纯清,佟林,等.卫星通信网络的安全威胁和对策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021(010):182-183.

[5]李安平.当前通信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No.497(16):59-60.

[6]赖武文,孙健航,甄灵,等.国外军用卫星通信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防科技工业,2019,No.233(11):49-50.

[7]孙艳伟,冯丽君.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9,000(019):24-25.

[8]陈远航,高琳,杨雪霖.国内外卫星通信与卫星5G网络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数字化用户,2019,025(020):27-28.

作者简介:陶亮,现任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信息通信处高级技师职务干部。主要研究消防信息化、灭火救援应急通信、计算机软件和应用。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十分快速,我国通信工程发展也十分快速。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快节奏的工作使得人们对于技术手段和信息速度的需要不断的增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通信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有线传输技术凭借着主导地位,成为我国通信工程中一项重要技术。有线传输技术,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学习成本都带来了便捷,使各行各业的信息实现了高质量的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同时也加快了信息交流和沟通效率,更加迎合了这个互联网时代。

关键词: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光纤传输

引言

在通信工程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传输技术会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想要实现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就要从通信工程的传输技术提升入手。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传输以及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等常用传输技术,随后又从灵活性、多元化、一体化分析了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传输特点,文章围绕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加以研究[1]。

1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特点

在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本质上属于一类通信技术,可以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介实现信息传送,而实际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中,被传递的光电信号能够对文字、图像及声音等信息进行“取代”。自有线传输技术问世并在通信工程中得以应用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进步,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普及度上已然能够达到大致全面覆盖,而传输线缆也实现了同轴电缆与双绞线转换传输,光缆成为主要的信息传输媒介。有线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依靠傳输媒介实现信息传输,故此传递过程中组成通信体系的主要有三部分,(1)传输设备,即实现信息传输的起始设备;(2)交流设备,即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设备;(3)终端设备,即负责接收信息的设备。与无线传输不同的是,有线传输技术需要依靠物理传输介质实现信息传输,而在其得以应用的过程中,这种物理传输媒介已然实现了多次升级,从最初比较常见的电话线升级到了电缆,而电缆又逐渐被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较强的光缆所取代。就实际应用效果来看,物理传输介质的不同直接关乎着有线传输的传输效果[2]。

2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

2.1绞合电缆技术

绞合电缆技术又被称为平衡对称电缆,根据频率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频率的电缆,如高频电缆、低频电缆。由于它的分类不同,需求也不同,所实现的距离、信号传输也不同,所以具有差异性的功效。高频绞合电缆能够提升传递的效率,应用范围较广。低频绞合电缆应用范围较小。电缆的结合能够促进它高效稳定的信号传输,并且这种技术能够很好的对外部的干扰进行处理。因此在复杂和变化莫测的环境中,可以实现稳定的信号传输。在具体的应用中造价成本比较高,因此只会在特殊的需要中被使用。

2.2同轴电缆传输

同轴电缆是一类电线及信号传输线,该类传输线以单铜线为芯线,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有电视传播、长途电话传输、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短距离连接以及局域网等,以往该类传输主要应用于电视信号的传输方面,曾实现了将电视信号传播至千家万户。同时,同轴电缆传输的传播范围较大,是以一直以来都在长途电话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3本地骨干网络

该技术是目前通信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其可以实现“点对点”、“面对面”式的区域网络连接。尽管这一技术在通信工程中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信息传输量比较大、信息传输速度要求比较高的网络传输业务,这种技术的传输容量相对偏小,无法满足全部网络信息传输需求。由于绝大多数本地骨干网络线路都埋设于地下,主要依靠光纤媒介完成信号传输,维护保养难度较大。SDH的先进性在于能够满足光纤媒介传输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完成微波媒介条件下的通信传输任务。尽管该技术已经逐渐与其它通信传输技术进行了融合应用,但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传输容量不足问题。为此,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提高SDH传输技术的传输容量,会成为通信工程领域重要研究内容。

2.4架空明线传输

以架空明线为信息载体的有线传输技术,该类技术的要旨在于将导线架设在电线杆之上,通过电线杆导线的架设,每一对导线间都能够构成通道,是以通信质量更高,容量也更大,传输距离方面亦有所提升,同时其传输信道的信息搭载类型也更为广泛,数据信息、电报等都可通过此类技术进行传输。其优势十分明显,但弊端也同样存在,由于架空明线传输间隔低于其余类型的有线传输,传输速率难免会发生降低,同时架空明线易遭到破坏、易被窃听,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2.5同轴电缆传输技术

同轴电缆传输技术是以单根铜线作为传输数据的中心,钢管在外部作为保护,并充当另一根铜线,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传输信息的通路。作为一个桥梁连接前端的设备与后端的设备作为完整的信息传输功能部位。它能够很好地应用电磁波原理,抗干扰能力较强,有效避免外部信号干扰,因此有实际的可行性,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多被用在广播电视传媒中,同时可以配合不同程度的频率对称进行平衡,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电缆传输,也用于固定通信途径。

结语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正在不断融合,同时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之间同步融会贯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通信工程已经迎来了在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有线传输作为一项重要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因为其传输质量高、安全性高、技术较好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前景,深受社会和现实的关注。相信在未来的空间和机遇与挑战之下,我国的通信工程一定会获得长足进步。面对越来越多的通信服务的要求,技术人员也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改良和创新[3]。

参考文献:

[1]韩超.探究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通讯世界,2017,6(6):101-102.

[2]陆惠华.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最新发展动态[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6(3):33.

[3]魏志强.信息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7,6(2):137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内容去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具体的理论创新、实际应用上,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都很好的发展。我们也发现在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要保证数据通信的安全与准确性也成为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网络的安全来加强对数据通信网络的维护已成为我们时代的要求。笔者以多年研究为基础试图探讨数据通信网络维护与安全相关问题。

关键词:数据通信;通信网络;网络安全

1 数据通信网络与网络安全

1.1 数据通信网络

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通常所采用的是数据通信网络主要是指通过双绞线、光纤、无线通道实现的以计算机为信息载体的网络互联的设备集合,在这样的设计安排中我们就可以实现用户在分享上的最大便宜。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划分,数据通信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以及国际网这四种网络类型。其中,局域网在覆盖范围上是最小的,它可以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城域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网,顾名思义就是局限在一个城市之内,距离一般在10km~100km的区域内;广域网是比城域网覆盖范围更大的数据通信网络,距离通常在100km~1000km的区域内;而国际网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种数据通信网络。这是我们根据地域对其进行的划分,有利于我们有针对的开展相应的研究,实现我们的分类处理。

1.2 网络安全

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具体所指安全是指通过网络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软件及相关数据都受到一定的保护,使其免于遭受恶意的更改、破坏、泄漏,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可靠地运行,这使我们能够实现安全使用网络的关键。

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数据通信网络对于事业单位、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是我们网络应用中十分关键的部分使我们需要积极维护的部分,只有前提保障安全,才能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才能保障我们用户的权益不受损失。

2 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稳定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一般意义上所确认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这里我们主要需要关注的就是数据通信的稳定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其对社会的发展有真重要的意义,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关键内容。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在现实的环境中我们不能直观的发现其经济价值,但是其价值与意义却实实在在的为我们的经济保驾护航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却能够使单位或者是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得到准确的传输与共享,这对于大数据盛行的今天尤为重要,其重大意义在于不仅仅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支持,也能维护经济的健康安全运行。对于企业而言,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决定了通信数据的安全性,这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所以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不仅仅能够保证通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定,这是为我们的商业社会竞争提供稳定的支撑,是我们平等竞争的基础。

3 提升网络安全,加强数据通信网络维护

要提升网络安全,加强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维护,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必须从现有的网络条件入手,对现行状况与已全面的分析,给与客观的评价,并且有针对的开展工作。

3.1 对网络安全性能进行评估

数据通信网络的构建与运用主要是为单位或者是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数据平台,我们要求通过这一平台我们能够实现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最大安全化。只要按着我们具体的安全要求才能实现我们对于现实的技术平台的最优化使用,要确保数据通信网络的可靠性,首先应对现有网络的安全性能进行基本的评估,使用规范的评估方式对潜在用户群及信息源进行基本识别,这是我们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与基础,是我们信息安全的关键。

3.2 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

网络安全维护主要针对的是数据信息网中的数据信息、软硬件资源等,而在网络环境中,IP地址的伪造及恶意攻击可以使外界人员进入到数据通信网络系统中,对系统数据进行破坏与窃取,如果我们需要确保信息的安全就是要有针对的开展工作予以保护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相关工作信息。对数据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提前分析与查找,通过设置网关限制、访问控制权限避免外界用户的侵入,系统进行分析与判断,开展工作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根源,予以解决。

4 结束语

我们可以发现在,网络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信息传输的主导力量,在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通信网络将与更多的信息源相链接,这就会更加凸显网络安全问题。提升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维护,使数据通信更加安全可靠也将是数据通信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高宏杰.浅析数据通信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J].民营科技,2010(02).

[2]李琳.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系统构建技术[J].硅谷,2010(09).

[3]周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11(01).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10034

上一篇:键控技术论文下一篇:电力电子器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