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范文

2024-04-22

医学本科生范文第1篇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我校2015-2017年护理本科学员280名, 女200名, 男80名;年龄18-27岁, 平均22.5岁, 全部为护理本科学员。 (2)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是否有过灾难经历) , 基本急救知识 (各类急救电话、灾后临时厕所设置位置、核泄漏的防护措施) 、基本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 , 灾后传染病预防与处理, 灾后心理援助等。其中有关灾难医学相关知识共考察11个问题, 全部为单项选择题。问卷在自习室发放, 要求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答案, 当场收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6份, 收回有效问卷280份, 有效回收率为97.9%。 (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 对基本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员对灾难医学急救电话常识、核泄漏防护措施、发生火灾时自救措施掌握较好, 正确回答率在85%以上;对灾后临时厕所设置位置、发生地震时自救措施以及灾后各类传染病预防措施也基本了解, 回答正确率均在70%以上 (见表1) 。

(二) 对基本急救技术的掌握情况

绝大部分本科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ABC三个重要步骤和外伤急救措施的相关知识, 但是两者的正确率仅达到60%, 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见表2) 。

(三) 对灾难伤员农村城市救援不同点、灾后心理援助技巧认知情况

面对正确的灾后心理援助正确回答率仅为39.6%, 对农村与城市救援不同点正确回答率则更低其数值为12.9% (见表3) 。

三、讨论

(一) 护理本科生灾难医学相关知识掌握较为扎实, 部分知识存在缺陷

从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 护理本科生基础知识储备较为扎实, 对灾难医学急救电话常识、核泄漏防护措施、发生火灾时自救措施掌握较好, 正确回答率在85%以上;对灾后临时厕所设置位置、发生地震时自救措施以及灾后各类传染病预防措施也基本了解, 回答正确率均在70%以上。这说明随着近年灾难医学教育在我校的推广 (如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 以及灾难事件 (如地震、核泄漏等) 在国内外频发和相关媒体 (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对灾难急救知识宣传与普及, 使得护理本科学员对灾难医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从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 面对正确的灾后心理援助正确回答率仅为39.6%, 而对农村与城市救援最大不同点 (正确答案分级后送) 回答率则更低, 统计结果仅为12.9%。由此可见我校护理本科生对这两个方面的整体知识把握明显不足, 本科生未意识到“灾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性, 缺乏“分级后送”概念, 学校对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 导致本科生知识储备相对微弱。除此之外, 还因为本科生缺少锻炼机会, 紧靠课本上基础知识不能形成灾害救援团队意识、灾害救援统筹意识。与此同时, 本科生思考问题的层次相对较低, 思维逻辑能力过于稚嫩, 不会从整体上来把握大的方向, 无法抓住灾害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 如“分级后送”是救援中的重点, “灾后心理援助”是救援后的重中之重等。

(二) 护理本科生灾难自救互救技能水平较低

从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本科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ABC三个重要步骤和外伤急救措施的相关知识, 但是两者的正确率仅达到60%, 这个数值显示灾难教育在实践能力操作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实践操作课程所占比例不大, 学生练习机会较少, 使得学生缺少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急救技术方面的知识也就相应缺乏了。

(三) 应对策略

(1) 开设灾难医学必修课或选修课, 夯实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为今后灾害救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科阶段是医学院校的一个初级阶段, 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才能更好地深造与发展, 更好提升灾难医学救治水平。 (2) 开设实践课堂, 模拟灾难现场。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灾难救援人员, 如救援组织者、救援人员、分类后送转运人员、医生、心理援助者、灾后防疫人员等, 加深学员对灾难救援的深刻认识, 使其更好地提高灾难急救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 (3) 开设《灾后心理援助》课程。灾难的发生对群体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 每个卷入灾难的人都会发生情绪反应 (如恐慌、悲伤、抑郁及身心失调症等) , 都具有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风险性, 开设《灾后心理援助》课程, 可使护理本科生为灾后工作重点实施储备知识与能力。

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护理本科生对灾难医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 对我校2015-2017年入学的2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灾难医学相关知识调查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随着知识层次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灾难医学的急救常识、基本急救技术、地震、火灾和传染病预防及处理方面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急救医学心肺复苏急救的步骤、灾难的分级后送、灾难医学外伤急救知识、灾后的心理援助等方面商显不足。结论:应加强护理本科生的灾难医学基础教育、模拟急救场景训练, 以促进我国灾难医学救援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灾难医学

参考文献

[1] 李伟华.关于对医学类研究生开展灾难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 :115-116.

医学本科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

引言: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石,就是本科医学教育,所以,本科医学教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音意义,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水平,高质量的本科医学教育也意味着高水平的人才。但是,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现有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眼高手低等,如何结合医学教育标准,加强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是我国医学类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医学教育标准分析

现今已有两套国际标准,分别为IIME标准和WFME标准。其中IIME标准是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在毕业时达到的六十条标准,而GMER则是世界医学院校学生都必须培养的七大基本素质,例如职业态度、价值、伦理和行为以及临床技能等;而WFME标准是由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包括了医学教育的三十八项内容,制定WFME标准的意义是建立一个国际通用的医学院校评估标准,让世界各地医学院校以此标准为依据,制定自己的教育质量改善计划和教学改革计划,促进医学教育和国际接轨。中国也已经制定了一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这个标准是以全球标准为基础和依据的,是一个本土化的标准,旨在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2、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Problem-based learning,也就是以为题为基础,简称PBL教学法,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现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医学教育方法。由于PBL教学方法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问题产生,但是,PBL教学方法仍然较多的优点,尤其是在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下面针对PBL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由于在我国实施PBL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例如没有规范的教材、教学过程和方式参差不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标准等,所以,PBL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规范化;传统的本科医学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运用PBL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胜任教学,还要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实现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采用模拟教学法和采用先进的考试方法。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说,是一个医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加强的,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高质量本科医学生的培养;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本科医学生培养更加高效便捷,通过模拟技术,能够将各种各样逼真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教师可以控制操作难度,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教学,系统能够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够“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教学,实现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化;很多先进的考试方法例如simulator、portfolio assessment以及OSCE考试方法等,改变了传统医学考试一成不变的书面形式,将计算机和其他新技术运用在考试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不是传统单纯的理论知识测试,改变了“纸上谈兵”的状况。

3、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优化分析

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有完备的理论知识系统,更有较强的实战技能。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 优化和整合课程结构:如化学、数学和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应该大力改革,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不被医学生重视,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学形同虚设,应该讲医学类知识例如生命科学融入到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本科医学教学体系;加强临床医学课和医学基础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再“眼高手低”;精简课程,防止医学类课程重复太多。

 注重人文培养:不会处理医患关系、缺乏同情心的医生,是不合格的医生,和缺乏专业技能的医生无异,《福冈宣言》就指出了这一点。要培养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处境,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好的配合。所以,医学院应该加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

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做好本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医学教学,一般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教学较为枯燥单一,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何谈主动学习?所以,医学院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一般是学生学习完本科课程才能参加医学实践和科研活动,现今的医学人才培养,应该引导学生提前参加科研,通过交互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多讲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练习。

结束语

综上,由于我国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和国际标准尚有差距存在,所以在教学中会有问题产生,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整合课程结构、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题等方式,提高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荧,余秋波.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体会[J].重庆医学.2012,(24):2550.

[2]周典,曹云霞.落实教学评估整改意见 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J].医学教育.2005,(06):13.

[3]刘志伟,程牛亮.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05):61.

医学本科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措施

对于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他们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认定。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对医学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强化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切实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是目前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笔者通过长期对几所医科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调查,并对其中一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后发现,约30%的论文直接从网上抄袭,约55%的论文可以从网上找到类似的原文。也就是说,有85%以上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的行为,还有近10%的论文在实验设计、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被怀疑是实验数据造假。由此可见,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差、学术水平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的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价值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完成毕业论文及其实际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误区。他们认为,所有课程均已学完,毕业论文不过是一种形式,论文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对拿学位无关紧要,对自己的前途更没有什么影响。这些错误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2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

很多学生到了论文写作阶段才发现。自己对于相关文献的收集、论文的写作要领、论文结构、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等都不清楚,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他们撰写毕业论文的信心与能力。

3,考研、就业、毕业实习等影响了论文撰写工作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而此时正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参加考研的学生也会在这一时期花费大量时间应对面试,加上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在这一阶段往往是焦虑、躁动的。在这种现实压力面前,对毕业生而言,考研、就业这两大问题显然要比完成毕业论文更重要,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对于那些需要在这一时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的毕业生来说,一方面,实习内容与毕业论文相脱节的现实情况势必在~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毕业论文的完成;另一方面,有些实习单位元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论文写作条件,如不具备网络设备、实验设备、常用数据库等,条件的欠缺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完全靠想象凭空撰写论文或抄袭别人论文。

4 指导教师力量不足

指导教师力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力量的不足是相对而言的,这种状况的产生与近年来本科扩招以及新上专业太多有着密切的关系。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成倍增加,但教师人数却没有明显增加,因此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指导每一名学生,从而导致指导质量下降。而这一问题在新上专业中尤为明显,师资数量的不足及指导经验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5,缺乏有力的质量监控措施

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临床教学,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的专业较少,这就使得学校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方面没有得力措施。即使有一些相关的论文管理措施,也大多比较零散、简单,执行力度不够,且明显滞后于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时长、任务重、意义大,其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本科教学始终。针对目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 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管理

开设《专业思想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科技论文编辑与写作》等课程,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贯穿于本科教学始终,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调整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毕业实习、求职、研究生考试等事宜对毕业生撰写论文的影响,并开始尝试在不影响整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提前,尽可能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时间及环境上的保证。

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可在校外聘请具备论文指导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分担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另外,高校还要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于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于不按规定完成指导工作或有不合格论文的指导教师,则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4 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严格的过程管理。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机构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公正性。笔者所在学校各二级学院在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开题报告填写格式与规范、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了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

组织管理机构应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查和检查。初期检查是在毕业论文工作总体安排意见下达后,对领导小组组建、指导教师遴选、学生组织动员、定题与审题、任务书下达、学生选题与开题、论文工作条件保障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中期检查是通过走访、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组织专家小组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审。为保证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条件的学校可效仿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办法,试行论文盲审制。但鉴于本科毕业生数量庞大,可以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盲审。对于有争议的论文,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修改论文、暂缓答辩、延期毕业等措施。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指导教师重视论文撰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论文质量,杜绝低劣论文的出现。

总之,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需要学院、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只有充分认识到目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调查、研究和总结,积极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动态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本科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

引言: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石,就是本科医学教育,所以,本科医学教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音意义,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水平,高质量的本科医学教育也意味着高水平的人才。但是,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现有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眼高手低等,如何结合医学教育标准,加强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是我国医学类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医学教育标准分析

现今已有两套国际标准,分别为IIME标准和WFME标准。其中IIME标准是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在毕业时达到的六十条标准,而GMER则是世界医学院校学生都必须培养的七大基本素质,例如职业态度、价值、伦理和行为以及临床技能等;而WFME标准是由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包括了医学教育的三十八项内容,制定WFME标准的意义是建立一个国际通用的医学院校评估标准,让世界各地医学院校以此标准为依据,制定自己的教育质量改善计划和教学改革计划,促进医学教育和国际接轨。中国也已经制定了一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这个标准是以全球标准为基础和依据的,是一个本土化的标准,旨在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2、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Problem-based learning,也就是以为题为基础,简称PBL教学法,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现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医学教育方法。由于PBL教学方法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问题产生,但是,PBL教学方法仍然较多的优点,尤其是在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下面针对PBL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由于在我国实施PBL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例如没有规范的教材、教学过程和方式参差不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标准等,所以,PBL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规范化;传统的本科医学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运用PBL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胜任教学,还要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实现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采用模拟教学法和采用先进的考试方法。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说,是一个医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加强的,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高质量本科医学生的培养;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本科医学生培养更加高效便捷,通过模拟技术,能够将各种各样逼真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教师可以控制操作难度,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教学,系统能够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够“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教学,实现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化;很多先进的考试方法例如simulator、portfolio assessment以及OSCE考试方法等,改变了传统医学考试一成不变的书面形式,将计算机和其他新技术运用在考试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不是传统单纯的理论知识测试,改变了“纸上谈兵”的状况。

3、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优化分析

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有完备的理论知识系统,更有较强的实战技能。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 优化和整合课程结构:如化学、数学和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应该大力改革,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不被医学生重视,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学形同虚设,应该讲医学类知识例如生命科学融入到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本科医学教学体系;加强临床医学课和医学基础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再“眼高手低”;精简课程,防止医学类课程重复太多。

 注重人文培养:不会处理医患关系、缺乏同情心的医生,是不合格的医生,和缺乏专业技能的医生无异,《福冈宣言》就指出了这一点。要培养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处境,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好的配合。所以,医学院应该加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

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做好本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医学教学,一般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教学较为枯燥单一,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何谈主动学习?所以,医学院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一般是学生学习完本科课程才能参加医学实践和科研活动,现今的医学人才培养,应该引导学生提前参加科研,通过交互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多讲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练习。

结束语

综上,由于我国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和国际标准尚有差距存在,所以在教学中会有问题产生,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整合课程结构、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题等方式,提高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荧,余秋波.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体会[J].重庆医学.2012,(24):2550.

[2]周典,曹云霞.落实教学评估整改意见 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J].医学教育.2005,(06):13.

[3]刘志伟,程牛亮.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05):61.

医学本科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措施

对于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他们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认定。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对医学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强化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切实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是目前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笔者通过长期对几所医科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调查,并对其中一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后发现,约30%的论文直接从网上抄袭,约55%的论文可以从网上找到类似的原文。也就是说,有85%以上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的行为,还有近10%的论文在实验设计、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被怀疑是实验数据造假。由此可见,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差、学术水平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的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价值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完成毕业论文及其实际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误区。他们认为,所有课程均已学完,毕业论文不过是一种形式,论文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对拿学位无关紧要,对自己的前途更没有什么影响。这些错误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2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

很多学生到了论文写作阶段才发现。自己对于相关文献的收集、论文的写作要领、论文结构、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等都不清楚,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他们撰写毕业论文的信心与能力。

3,考研、就业、毕业实习等影响了论文撰写工作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而此时正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参加考研的学生也会在这一时期花费大量时间应对面试,加上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在这一阶段往往是焦虑、躁动的。在这种现实压力面前,对毕业生而言,考研、就业这两大问题显然要比完成毕业论文更重要,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对于那些需要在这一时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的毕业生来说,一方面,实习内容与毕业论文相脱节的现实情况势必在~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毕业论文的完成;另一方面,有些实习单位元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论文写作条件,如不具备网络设备、实验设备、常用数据库等,条件的欠缺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完全靠想象凭空撰写论文或抄袭别人论文。

4 指导教师力量不足

指导教师力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力量的不足是相对而言的,这种状况的产生与近年来本科扩招以及新上专业太多有着密切的关系。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成倍增加,但教师人数却没有明显增加,因此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指导每一名学生,从而导致指导质量下降。而这一问题在新上专业中尤为明显,师资数量的不足及指导经验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5,缺乏有力的质量监控措施

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临床教学,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的专业较少,这就使得学校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方面没有得力措施。即使有一些相关的论文管理措施,也大多比较零散、简单,执行力度不够,且明显滞后于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时长、任务重、意义大,其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本科教学始终。针对目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 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管理

开设《专业思想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科技论文编辑与写作》等课程,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贯穿于本科教学始终,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调整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毕业实习、求职、研究生考试等事宜对毕业生撰写论文的影响,并开始尝试在不影响整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提前,尽可能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时间及环境上的保证。

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可在校外聘请具备论文指导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分担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另外,高校还要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于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于不按规定完成指导工作或有不合格论文的指导教师,则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4 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严格的过程管理。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机构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公正性。笔者所在学校各二级学院在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开题报告填写格式与规范、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了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

组织管理机构应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查和检查。初期检查是在毕业论文工作总体安排意见下达后,对领导小组组建、指导教师遴选、学生组织动员、定题与审题、任务书下达、学生选题与开题、论文工作条件保障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中期检查是通过走访、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组织专家小组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审。为保证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条件的学校可效仿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办法,试行论文盲审制。但鉴于本科毕业生数量庞大,可以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盲审。对于有争议的论文,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修改论文、暂缓答辩、延期毕业等措施。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指导教师重视论文撰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论文质量,杜绝低劣论文的出现。

总之,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需要学院、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只有充分认识到目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调查、研究和总结,积极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动态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上一篇:集体备课下一篇:技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