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社会体育论文范文

2024-01-02

改革社会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最终的目标,也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方向。目前的小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需要得到重视,并在教学上加以改变,提高学生的主动运动意识。在改革和创新的策略上,小学体育教师要秉持生本理念和核心素养,发展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使学生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新课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树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体育情感,培养运动习惯,建立健康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针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兴趣上的提升,得到身心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一、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考虑不足,所以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带有一定的灌输性,学生的体育感受不好,大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学生在课堂主要表现为消极对待体育运动,还有一些游离教学之外[1]。这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缺失,也是自身就没有重视其体育教学,所以在教学方式也就始终以自身的教学想法在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和锻炼要求。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现在的手机、IPAD等基本都得到了普及,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较为迷恋网络游戏,比如“王者荣耀”,造成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没有体育兴趣。在课堂中也就不想去做参与,在课余时间也都是在与同学讨论游戏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提出了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做出了指导。对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教师需要教授学生相关体育知识,也需要向体育核心素养和精神品质上做重点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可以在其中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体育目标的改革也就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做创新[2]。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在做固定的体育锻炼,也就无法完成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感受,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体育锻炼中,也就可以保证学生在教学中有思想认识的改变,使教学目标能够实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有效培养。

三、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策略

基于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和目标,在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策略上就需要以趣味教学、综合实践、核心素养、德育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并有快乐的体验和思想认识上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

(一)发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上,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师要做好教学关系的转变,以生本理念为核心发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开展需要从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外的运动教学两个方面进行[3]。

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主要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才降低了兴趣喜好。但是体育理论教学中,学生都较为抵触,感觉无聊,不如去操场做活动,也就无法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在认识上的不足会影响到学生体育意识,所以体育教师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方式上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把体育理论教学变得丰富有新意,学生愿意去做理解,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体育基础知识的积累中建立自主体育需要,得到兴趣的建立。

课外运动教学的趣味教学开展需要从学生的体育感受出发,让刚接触体育的小学生在心理上愿意去参与体育练习,在愉悦的运动感受中建立兴趣。在方式上,就要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做结合,让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喜好,在教学中去做主动性的锻炼。比如在低段的体操教学中,将体操动作分解,变成一个形象的活动,并组织学生去做模仿。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可以完成对体操动作的学习,并能加深记忆,同时也让枯燥的体操教学变成一个趣味的模仿活动,有助于学生去做积极参与,也就能够有效培养体育兴趣。对于中段的学生,趣味教学的开展就需要开展一些游戏,比如跳远练习中的“青蛙跳”,跑步练习中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并在其中有快乐的感受。对于高段的学生,趣味教学的开展可以做选项教学,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体育项目,这样教学中的学生兴趣也就有基础,学习的主动性更高,教师还能做专项的培养,使学生的兴趣变成特长,以此来推动学生良好兴趣的建立,改变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对课外教学趣味性的创新,有效改变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兴趣可以从中得到建立。

(二)开展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积极体育锻炼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体育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有效改变了学生的被动接受情况,可以培养积极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小学体育教学中综合实践的开展有一定的实效性,并且需要校园体育环境的支持,为学生的參与和感受提供保障[4]。在具体的教学创新中,教师首先需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上可以与分层教学结合,让活动中的学生有竞争,也促使学生在认识上认可活动的开展。其次需要做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这就要关注到学生的年龄,避免一些危险的活动;之后在内容上可以做体育运动的结合,并建立一个整体性的实践活动内容,比如将学生分组,然后以小组对抗的比赛为基础,设置班级中的联赛,促使学生做积极性的体育锻炼,并在生活中也做主动的练习,以此来实现对体育习惯的培养。最后还需要在校园中做体育环境的建设,除运动会外,开展一些班级之间的比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氛围,以环境来影响学生的主观体育意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落实素养培养,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将之渗透到教学模式中,保证学生在其中能够吸收。体育情感与品格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引导,从而就可以使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格得到提升,并随着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渐转变为自身的一种思想认识。运动能力与习惯素养的渗透,则是需要创新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以趣味教学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感受,在其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自觉性的做锻炼,也就可以有习惯的形成。健康知识与行为素养地渗透则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形成性评价,以学生的具体体育运动过程来指导学生做健康运动。体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地渗透可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可以逐渐提升。

(四)强化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代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以体育精神的培养作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体育观念。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缺失状态,同时小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也较为抵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将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之与体育项目做结合。例如,在跑步教学,鼓励学生去做坚持,突破自我,进行意志力的教育,在团队项目的足球、篮球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合作和配合,进行团队意识的教育,在跳远、跳高教学中让学生去做挑战,进行心理教育。以各种体育活动地进行让德育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开展,提高德育有效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当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而教师则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做改革创新,让体育教学迎合学生的需要,实现兴趣和素养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教师在教学创新中要把握学生的年龄喜好和体育运动需要,从而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天龙.谈小学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改革的实践[J].才智,2019(27):10.

[2]杨卓.试析体育游戏对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9(27):64.

[3]朱静.浅谈多媒体运用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9(29):160.

[4]邵丹丹.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7-18.

改革社会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课程重获重视。随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少年的教育目标的确定,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体育课不再是传统自由散漫的教学,逐渐朝着素质体育、快乐体育靠拢。教学内容也突破了传统单调、固定的那几个专业课程,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融入高中体育教学。教师开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旨在助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本文就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探究。

新课程改革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就像快要干涸的田地里的一汪清泉,带给了中国教育新的希望与活力。这份希望和活力同时也影响渗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推动了高中体育课程的革新,革新后的体育课程价值被正视,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意识、心理的锤炼和教育价值,也认识到高中体育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推动意义。所以如何落实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已经成为新时期体育教育领域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1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系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革新的是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体系,是对整个高中体育教师体制的改革,这是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高中体育教学主张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所谓终身体育意识就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引导、约束学生参与终身体育活动训练和学习。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国家终身教育战略对体育教学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终身体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渗透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深度落实才能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度。

2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2.1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学习的压力非常大,体育课程的改革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松紧绷的学习神经,舒缓释放学习压力,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而且全新的体育课程教育也能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合理的课程规划,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强健体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提升意志力、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这些对高中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教师而言,传统应试教育中高中学校将教学侧重点基本都放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成绩,提高学校升学率上,而体育课程在高中教学则不被过多关注,这也让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生涯逐渐丧失了希望和目标。而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提出将体育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放在了等同的位置上,这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希望,而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等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体育课程改革也可以促进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对于国家而言,教育改革面向的是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革新,目的是推进整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發展,而高中体育教育既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部分内容,同时也是国家五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高中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也是在推动国家教育改革,是助力国家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2 培养高中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高中生的行为和思想都已经相对独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亦知道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但是这时候的高中生也需要劳逸结合,优化高中体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不管是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未来的发展中,高中生都避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竞争等,学生需要用自身的毅力、精神等来理性的克服和面对,而培养高中生的体育意识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精神的可贵,并在学习和训练的实践中将这些精神力量渗透给学生,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也会因此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对体育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

3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

3.1 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传统应试教育带给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即便新课程改革提出多年,应试教育的余威犹在。目前的高中学校中还是有部分学校没有给予体育教育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理念没有及时革新,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落实缓慢。体育教材沿用传统教材,甚至一些学校只有教师拥有教材,学生没有配置体育课本,这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得不到丰富和革新。另外,学校对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等配置也不够完善。学校的不重视会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那么要落实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会非常困难。

3.2 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具体行为的实施者,所以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低对课程改革的落实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现阶段的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在支撑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行动上都显得较为吃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思想高度,很多体育教师在对素质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解上都不够深入和全面。另外,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个人的专业技能不足以达到对新增体育运动教学的标准,不能灵活、熟练的使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等。

3.3 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高中体育教育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理应有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支持教学工作,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评估方式还是呈现单一式评估,评估的主体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标准没有实现全面的更新。而且评估方法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单方向评估。这些都体现了高中体育评估体系的不完整性,对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4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

4.1 革新教师教育理念

新时期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首先要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需要将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计划悉数传达给体育教师,通过有效的培训助力教师深度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让教师认识到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自身甚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高中学校也要重视对学校整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层次和政治觉悟,只有这样其他课程教师才能更好的配合体育教育的开展,这是实现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基础。

4.2 优化教学结构体系

优化教学结构体系主要分三部分内容。首先,体育教师需要明确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体验快乐体育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其次,针对教学目标和学校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选择全新的体育教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适当增加体育教学运动项目,像是各种球类教学、舞蹈教学、武术教学、轮滑教学等等,当然也要包括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编纂校本课程。最后,要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应用。教学结构体系的优化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优化的程度则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4.3 学校加大支持力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落实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现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对体育教育的大力支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资源的支持,学校结合体育教学现状和发展目标来对师资队伍进行完善和提升,招聘高技术、高素质体育教师,对整体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第二,物质资源的支持,对学校内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建设校内体育场馆。对各种运动保护设备、基础体育设施等进行全面的配置支持。师资和物资的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落实快乐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力量支持。

4.4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也对素质教育内容进行了提炼,学校和教师需要根据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评估内容体系进行细化和完善,将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質等融入评估内容中,给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标准。另外,要让评估体系同时面对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资质水平和综合素质也要纳入评估机制中,以此来激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还要落实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估形式增加教学评估体系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教学评估体系的完善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保障。

5 结语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学校领导人需要正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对体育教育中所需师资力量、物质资源、课程资源的支持力度,促进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给学生不一样的体育学习体验,再以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激励和监督,进而实现对学生体育意识的高效培养和发展,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改革社会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展开。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因此,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我们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本文就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几点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体育改革的文件和资料,阅读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论著,参考有关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专家咨询与实地抽样调查法

走访了河西地区几位特级教师,30多位不同职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咨询了省内6位体育专家,广听了多位体育教师的课50多节,为本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三)逻辑分析法

本文采用演绎、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力求论据充分、有力,论点具有建设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将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变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新课程教学观念是树立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觀念;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实践中养成经常参加锻炼的习惯。

(二)体育教学思想的转变

体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身心二元论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认为体育只是“身体的培育”。第二阶段是在二战以后当人们认识到人的身心不可分之后,体育教学思想就由单一的增强体质,发展到以体育为手段,把运动技术技能与身体发展结合起来,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第三阶段是随着“第三次浪潮”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不仅对学生是必需的,且对人的一生,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终身教育观”引入体育领域,形成了“终身体育论”。

“终身体育论”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体育在形成人们的体育观、体育兴趣、爱好、习惯以及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追求传统教育的效果,而忽视体育的过程;就不能只注重体育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不管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这样就违背了体育的真正目的。

四、启示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变革

教学内容的完善直接关系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应该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努力增加一些基础体育教育的内容,更新现代竞技项目的部分,充实有较高锻炼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健身部分,增添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以及地方特色、区域特点的校本课程内容,增添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娱乐体育、舞蹈健美、韵律体操、艺术体操的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采,更结合社会生活。

(二)教学活动主导主体的认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就可缩短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防止“自由化”和走弯路。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质量,对学习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课改中应强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不能弱化、虚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因材施教、端正态度

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应教育教师在研究教材本身的规律、特点的同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兴趣能力和态度,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自觉性。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法、步骤、练习内容、组织形式等去适应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在将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长年坚持参与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这样才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前提。

五、建议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使每个体育教师都从教学观念上、教学思想上、教学内容上、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转变和改革,更好的发挥体育教育资源,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感受的体育的乐趣。

加强体育理论的研究,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力量薄弱,专职科研人员少,要在鼓励第一线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的同时,注意培养“学者型”体育教师。

有效地将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的发挥理论作用及实践效果。

体育教学实践中,要防止片面盲目性,不能把问题绝对化,也不能盲目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从联系、发展、变化、动态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正确对待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改革要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摸索一条具有自己区域特色的体育改革新路子。

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在给予政策导向外,应及时落实解决教师工作的困难,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学校体育专家要深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帮助普通一线教师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切实加强对教师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具体指导,使教师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改革社会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初中体育的新课改中,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本质与灵魂,它的教学方法论就是倡导人文精神教育。如今,素质教育正在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而如何才能提高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是从人文精神教育观的角度,来分析与探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人文精神 初中体育 改革 分析

前言

初中体育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体力与智力协调发展。自从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我国初中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成就,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初中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的体质条件持续下降,体育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这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对于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针对这个特殊的阶段,教师们应该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认真钻研人文精神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在新形势下的初中体育改革中,这种人文精神理念更应该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改革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的体育教学来说,它主要是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组成。其中,体育理论教学就是向学生们传授体育运动的文化知识,让他们全面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而体育实践活动的教学就是体育理论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肢体活动和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活跃学生们的生活。

从宏观上来看,初中体育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初中生的体格发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存在的。但这只是新课改中一个方面,初中体育在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人文精神教育理念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文精神教育理念中,它的方法论就是倡导人文关怀,注重人的内心世界。

对于人文精神的体育教学来说,一方面,它是突破传统应试教育,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所以,它对于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人文精神理念下初中体育改革中的问题

虽然在新课改中,初中的体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人们对初中体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对体育改革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这就造成了人文精神下初中体育改革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文精神理念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初中的体育课往往是以副课的形式而存在,或者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为了追求文化课程上的业绩,通常把体育课看作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即使是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中,也仅仅是片面追求它的功效,只注重学生的体格发展,更多的是以活动课的形式而存在,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更别说是灌输人文精神理念了。其实,在人文精神教育观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中,更应该重视的是体育的素质教育,除了学生身体方面的发展之外,心理方面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在文化课的学习压力下,体育课不仅可以舒缓学生们的心绪,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人文精神的教育作用没有凸显出来

在人文精神教育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从人文关怀出发,倡导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论,并凸显出人文精神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初中体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或者说是教师们还不能够深刻理解什么叫人文教育。如果人文教育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那么它的存在只能是形式上的,而内容方面的价值并不能反映实际教学的需要。

(三)改革中的师资队伍不能满足需要

人文精神教育观视野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是要建立在强大的师资队伍上,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然而现在多数初中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还比较缺乏,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并不能形成规模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更别说将人文精神理念带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去。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大部分还是因为学校没能突破传统的体育观念的束缚。在具体改革中,学校只会重点关注那些文化课程,他们认为那才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不愿在体育教学中投入足够的资源,所以就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三、人文精神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专业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将二者有机结合

在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中,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文化知识,即专业文化与整个人类的文化。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文化而言,初中的体育改革应该辩证地看待,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在倡导人文教育的方法论中,各初中的体育教学不能只是片面地强调专业方面的知识,而应该放眼整个专业的文化。要立足人文精神教育这个核心,除了学习掌握技术之外,还要带动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人文精神的文化教学中,除了专业的文化之外,还应该上升到广义的通识教育这个高度上来,所以,这时就应该以整个人类的文化为教育的立足点。在初中的体育改革中,要认清专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重视知识论与本体论相结合,突出教育的人文关怀

如果是从课改这一层面来看初中体育的教学,可以发现学校确实是下了功夫,并且也是在慢慢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从人文精神这一层面来看,初中的体育改革在这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虽然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们能够很好地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课时的任务完成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只是知识论层面的东西,而关于本体论层面的东西还并没有做好,比如,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学生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等等。虽然各初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是具体的体育教学改革还是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方法上。在人文精神观念下的初中体育改革中,首先应该处理好知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建立在一定的人文关怀基础上。

(三)重视体力与智力的结合,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初中的体育教学而言,它就是一个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过程,而生活习惯是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身体层面的;而是心理层面的。在身体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良好习惯;而在心理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和事的良好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体育对人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初中教师除了要完成体育的本职工作,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体格的健康发展,还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格,这也是初中体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与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改革中,学生的体力与智力的发展必须是同步的,二者应该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

在人文精神教育观念下的初中改革中,人文精神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形式,它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灵魂。它所倡导的人文教育的方法论应该体现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当下,初中体育的改革,不仅要从宏观上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而且还要在人文精神的微观层面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切实重视其中的人文教育,使人文精神贯穿整个初中体育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檀.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2]赵贵海.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3]刘步轩.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特点[J].体育时空,2011(4).

[4]俞松林.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误区[J].成才之路,2012(35).

[5]陆安冲.略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J].大观周刊,2010(48).

改革社会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体育教育改革最终需依赖体育教师参与执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要素,势必成为体育教育改革的对象与主体,这需要掌握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要素,并建立起使体育教师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促进系统。本研究就体育教师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主动参与性,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选择系统,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改革的促进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师;对象;主体;体育教育改革;内在要素;促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改革社会体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需要体育教师的参与执行,体育教师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主动参与性、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选择系统等,均对体育教育改革起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 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育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因素,设法增强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动机和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推动体育教育改革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据此,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教育改革的对象与主体,通过探析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因素、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促进系统的构建,揭示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

体育教师首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面对现代教育综合培养教育模式的要求,体育教育涉及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开发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更具有多学科交叉、多方位、多层面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因此体育教育改革,必须首先解决体育教师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等问题。

1.体育教师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作为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对象与主体,应针对自身知识容量相对较少的现状,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念,掌握更为广泛的知识,力争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理论,敢于向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挑战。体育教师不再是组织者、管理者、传授者的角色,而是以教会学生锻炼、学习为中心,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师角色。

2.体育教师要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改革。要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只有教育行政部门推动而没有体育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任何体育教育改革最终都要依赖体育教师来执行。行政部门应积极唤起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确立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地位,使体育教师主动地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体育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可以使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体制变革、改革目标、改革措施、课程设置的更新等达到最有效、最理想、最完善的最佳状态。

二、影响体育教师参与改革的内在要素

体育教育改革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内在选择系统。体育教育改革要得以推进并获得成功,必须考虑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选择系统。

1.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改革的认可程度。只有重视体育教师的意见,他们才可能接受并参与到体育教育改革中来。过去体育教师处于学校教育中的“表面主体地位”,而目前的教师改革推动力来源于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创造性教育,这为解决体育教师处于学校教育中的“表面主体”现象提供了最佳时机,必将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拥护。

2.体育教育改革涉及体育教师的生存安全。体育教育改革若不涉及体育教师,就不会对体育教育有任何影响。体育教师是否参与体育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考虑就是生存安全问题。只有在体育教育改革中取得更大成功成为可能时,教师才会积极投身于体育教育的改革中去。因此,根据体育教师自身状况与教育实际,运用渐进的方式,可以使体育教师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接受改革。

3.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利益获得。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利益获得是体育教师决定对教育改革的态度及其行为选择的核心因素。一是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物质和报酬上的提高。二是工作环境、条件和社会利益是否在教育改革中得到保障与提高同样关系重大,这些得以改善与提高,必将引起体育教师改革的兴趣。三是体育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精神、做法得到赞同,投身改革的行为及其成绩获得表彰,将推动他们去响应、配合和积极参与体育教育改革实践。

三、建立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促进系统

体育教育必须改革,体育教师更应积极参与到体育教育改革中来。采用有效的促进系统,可以达到促进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

1.确立以体育教师为本的体育教育改革观念。体育教育改革首先应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而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又首先是更新体育教育改革决策者们的观念。体育教育改革决策者们要依靠体育教师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改革。

2.努力营造体育教育改革的氛围。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改革氛围,是吸收和动员广大体育教师参加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而热烈有冲击力的氛围则更有助于体育教师形成、接受和参与体育教育改革。我国教育改革一直持续不断,教师参与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引发体育教师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激情与动机十分必要。

3.改变以技能为主的体育师资培训模式。加强体育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已成为迫切需要。但师资培训不能仅仅围绕增进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知识和经验进行,而应体现于以态度的形成和观念的改变等素质培训之中。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体育教师适应和参与体育教育改革,这既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推动体育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前提。

四、结语

面对体育教育改革,体育教师惟有选择适应。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体育教育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一方面必须唤起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体育教育改革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并不只体现于体育教师身上,以线性思维去设计、组织和实施复杂的体育教育改革,内含着巨大的风险。无论是体育教育改革的设计者、决策者、组织者,还是体育教师,只有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才能推动体育教育改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4).

[2]黄帝全,梁峰.高校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J].体育学刊.

[3]陶运三,贾义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4]刘向红.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理论界,2006,(2).

[5]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胡福伟.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整合初探[J].中国科学教育,2005,(3).

上一篇:营销传播变革论文范文下一篇:乡村新闻传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