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范文

2023-09-17

涉农专业范文第1篇

高职英语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里为国家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全社会全世界都变成了一个整体,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彼此融合。 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国家要发展离不开普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提高。 特别是日本、 韩国等国家,由于本国政府战后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使普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极大提高,反过来,这有力的推动了本国经济的腾飞。 国家之间更加密切的人文、经济往来,需要有交流的媒介,英语以其绝对优势担起起了这一重任,且更加紧密地与各个领域相融合。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广大普通劳动者在掌握了普通英语(EGP)的语法之后,由于所从事工作领域的不同, 人们急切地想学习掌握一种专门适用于本领域的英语,而且需要掌握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技能,这时专门用途英语 (ESP)就应运而生了 。

ESP在诞生以来就发展迅速 ,我国国内ESP教学与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有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新闻英语、旅游英语等各式各样的行业英语课程, 他们一直是通用英语的重要补充,也存在各种短期培训、网络教学等英语教学形式,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ESP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研究。 但是,这些权威研究主要是以本科重点大学的生源作为研究对象,以本科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学所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改革出发点。 中国目前为止最权威的ESP杂志《中国ESP研究》的专家委员会几乎都来自全国重点大学,他们研究的范围也主要集中在重点院校。 因此, 可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ESP研究还停留在教师个人的自发研究。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少数几个涉农国家高职示范院校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在该校从事高职英语教育近十年的一线老师, 笔者从ESP教学与我校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结合出发,做了一些实验研究,为我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2现状与困境

我院自建院以来历时16年的发展,生源规模达近两万人, 英语师资队伍人数众多,学历层次较高,老师的工作量也是满负荷,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课题研究之除,本人设计了一份针对全院一二年级,9个专业的随机问卷调查,其中问到学生对我院目前的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时,45%的受访者回答内容枯燥,48%回答教学方法单一,38%回答与专业领域脱节。 有近61%的学生对目前的英语教学不满意 。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教师教学和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

这几年国内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可谓是如火如荼,风生水起。 笔者2014年到上海参加暑期培训接触到上海高职教育改革的许多教改成果,特别是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改,理念先进、模式新颖,让人感触颇深。 因此教改要推向深入我们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有本质的改变。

2.2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高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门槛越来越低,绝大部分院校的最低招生分数线都在200多分,甚至100多分,特别是实行招生改革之后,招生模式多样化,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使得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 问卷调查显示,我院2014级新生中,50%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50分以下,40%的成绩在50分至70分。 而且这些学生本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学生对高职英语课从一开始就存在厌学心理。

2.3教材内容不合理

目前, 绝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无论是选材还是编制体例都沿用或是模仿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材, 本身就脱离了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生活,因此学生自然就毫无兴趣。 调查显示,45% 的学生感觉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枯燥。 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新使用的ESP教材,内容新颖,紧跟时代发展。

2.4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固化,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还是沿用了高中英语教学的讲授式, 因此高职英语课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生机与活力。 这样的课堂模式对于本来底子就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当然就毫无吸引力了。 本课题组的调查问卷显示, 受调查学生有48%觉得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2.5高职英语课逐渐被边缘化

虽然无论国家还是整个社会都很重视英语教育和学习,各种英语考试和培训层出不穷。 各种岗位晋升中英语也变成了必然要求。 但是从我校英语课程安排来看,英语课时一再缩减,很难保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我校35.67%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时远远不够。

3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3.1专门用途英语(ESP)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为了突破我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本人在总结多年的英语教学的经验基础上申请了ESP教学与我院英语教学改革的立项,希望能藉此研究找到一些教改的新的突破口。 就国家教育部门而言, 国家教指委颁发的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征求意见稿 )》, 对于普通英语 (EGP) 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研究有了新的指导意义并赋予新的内涵。 新《要求》中非常明确的规定高职英语教学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阶段,即EGP阶段 ,以普通英语语言教学 ,语言讲解和技术训练为主 ,让学生学习语言的普遍现象, 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 第二阶段,行业(专业)阶段,即ESP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没有掌握和尚未完全掌握的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问题, 帮助学生逐步能够以英语为平台, 在自己的领域既能把专业知识应用自如又能在国际交往中对日常交往应对自如。二者在教学中自然衔接,也可将后者渗透到前者的教学全过程,在课程研发中,主动与行业建立企业合作关系,研发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因此应该说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界权威都认识到了ESP是当前英语教改的前途和必由之路。 现在摆在广大一线教师眼前的主要任务是怎样将ESP研究已取得的普遍成果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即怎样与自己的学校、班级、和特殊的学生个体以及未来岗位要求相结合。因为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我们教师应该把目前ESP研究的共性和院校、学生的个性相结合。

我校是少数几个国家级农林类示范院校,因此,如何就我校的实际展开ESP实验研究,并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ESP教学模式,是我这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3.2研究的过程

本次研究从收集资料到开展实验研究为期两年, 在进行了前期全院范围内的问卷调查过后, 选取了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中,牧医49班是统招班整体基础较好,牧医50班有一少部分自主招生的生源,总体基础一般。首先,对这两个班的全体同学使用了有由本人担任副主编的 《农林行业英语》,同时本课题组成员又搜集整理选用了很多畜牧专业方面的材料作为辅助,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这两个班实施了为期近半年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体例还是教学方法都完全不同于第一学期的普通英语教育,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与学习, 本研究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了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已经获得的经验理论化,从而总结出如何从ESP方向出发,进一步推动我校的高职英语改革。

3.3研究的初步成果与经验

经过两年时间,课题组从收集阅读资料、展开研究到总结提炼,得到了一些能够指导我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3.3.1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特别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包括行政领导的教育理念

从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答卷来看, 大部分教师并不清楚高职英语教改的方向,大家都习惯了听从安排,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缺乏深入思考。很多人认为现在我校的英语教学效果很差主要是因为生源质量的原因。 一些教师虽然有一些思考但是并没有着手从理论和思想上系统化。 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听说或是读过ESP方面的文章杂志。

3.3.2从半年的ESP教学来看 ,教材是整个教改的支撑点 ,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编制思想、 体例都一定要因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一刀切或大而化之的选定某一本教材,一口气用五六年,会使教材即脱离某一专业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发展, 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 所以教材的选择是关键,更具体的说,学校和专业的特性以及毕业生就业领域决定了ESP教材的编写更应该“因地制宜”. 本次实验研究所选取的教材和资料全部都是和实验班专业相关的,难易适宜,并且包括阅读、翻译、口语、听力全部资料。 从调查问卷分析来看,两个班的学生中95%以上的学生认为材料难度适宜,学起来很有兴趣富有意义。

3.3.3ESP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有质的区别

ESP教学应该是全面的培养学生在专门领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 目前,我校一些专业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专业英语,例如电子商务英语、工程英语等。但是,实地调查发现,这类专业英语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教授, 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英语文章阅读翻译。由于师生都不够重视,教学方式单一,很多都流于形式。而且最关键的是: 从狭义上说专业英语是用英语比较全面的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是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目的的;而ESP则是以基本的专业领域知识和岗位应用知识为载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根本来讲ESP课程是语言课, 而专业英语是专业课。 两者的本质和目的都不同。

3.3.4本次ESP教学研究 ,采用了有国家教指委颁布的新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对于高职院校开设ESP教学时间段划分标准

即在充分完成第一学期的普通英语教学, 牢固奠定学生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基础上开设ESP课程的。 在为期半年的针对牧医49/50班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 课题组发现那些普通英语基础知识越扎实的学生越是能轻松完成ESP学习资料。 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我校的ESP教学应该遵循1+1模式或2+1模式 :新生入学即在全校范围展开综合英语测验 ,按照成绩分类, 对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应该在第二学期开设ESP课程, 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 当然,在ESP课程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穿插一些基础知识以帮助那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

3.3.5ESP课程教学模式

和目前我校英语教师所采用阅读—翻译式授课模式不同,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法和小组探究式教学法。 也引入了在基础教育界非常受欢迎的“智慧课堂 ”模式,即教师在教学中是督促着、引导者,课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最后全班讨论。 教师要对小组编号,指定小组长来负责小组的秩序和任务执行。教师可以通过为发言同学拍照录像等方式, 以及考核计分的方式鼓励小组内同学都能有机会发言。 最后教师评价考核。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注重听说与阅读能力,ESP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因此,以项目化、情景化教学法为基础开展口语训和阅读训练是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主要模式。

3.3.6ESP课程的师资

目前,国内ESP教师来源有两类。 一类是:英语基础比较好的专业教师。 但是, 这些老师给学生教一些阅读翻译还勉强可以,一遇到口语交际、听力理解就不能胜任,而且,他们大多沿用翻译式课堂教学法,课堂气氛死板,因此我校目前开设专业英语的二级学院寥寥无几。 另一类是:ESP教师是专门的英语教师, 他们精通英语语言知识,熟悉语言教学规律,但是却对于和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所知甚少。 例如本研究中的口语练习材料中提到了关于宠物常见疾病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应用。这时学生只能求助专业课老师了。 因此,课题研究认为,ESP师资是目前ESP课程发展受限的一个主要原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快研究制定政策,一方面专门培养一大批ESP专门教师,另一方面,以行业大类为框架,对现有英语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加快角色转换和复合型知识积累。

4对如何推动我院英语教改的思考

本次ESP应用研究历时两年,虽然取得的成果可能并不足以产生多大影响,但是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本次实验研究却为我们课题组就如何推动我校的英语教改提供了很多实验机会和深刻思考的初步成果。

4.1只有教育理念的改革才能从本质上推动教学的改革

长期以来, 无论是教育领导还是教师研究最多也最关注的是教学模式或方法,发表的这方面研究论文每年数以万计,但是从高职英语课堂来看, 原有的模式固有的方法或者原班不动或者换汤不换药,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并没有增加多少。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以及考核方法,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也有了很大改观。笔者认为从根本而言,这得益于教师观念的转变,转变了过去认为高职学生英语底子差,教师要多教多灌,以语言知识学习为核心的理念。 教育理念不变,再好的教改模式,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会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是“死”的,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却是“活”的,如何转化如何因材施教,这全部得益于教师教育理念。

4.2 ESP教学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一股潮流和大势所趋 , 但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开展本土化研究,把普遍研究的成果和本土化研究的成果相结合

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 要以我院畜牧专业为实验对象,开展ESP研究的原因。 国内ESP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4年以后成为热潮,所取得研究成果铺天盖地,但是从资料来看无外乎两种特点:一是大本分都集中在本科乃至重点院校,如前所述,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相比各方面都是天壤之别;二是,大本分都是理论研究,即使有实验研究也是泛泛而谈。 因此,每一个高职院校都因该有ESP教学的本土化研究,从中获得推动本校改革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4.3教材和师资是基础是关键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应用的全新教材和补充资料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查问卷和学习心得体会都透露出学生对于改变教材内容的欣喜。研究发现,只有适合学生且让学生感觉学而有用的教材就是好教材, 高职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应用吗,我们英语教学也要凸显这一功能,完全以提高学生在专门领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本课题研究也认为,好的师资是推动一切教学改革的关键,如前所述,一线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推动者, 因此师资培养培训要成为教育管理部门推进教改的主要工作之一。

4.4推广应用是归宿

事实上,关于我院公共英语教改的尝试,我们英语教研室已做过很多尝试和探索。 《农林行业英语》的出版就是探索结果之一。 笔者认为任何研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完美无缺,既然是尝试是研究就必然有其局限性, 本次以畜牧专业为实验对象的ESP实验研究 ,就牧医49/50班而言 ,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觉得学起来很有意义。 例如:学生在项目化情景式口语练习中积极投入; 在小组探究式阅读理解的学习中踊跃参加发言和讲解;在听力理解中觉得很有新鲜感等,都是对于英语教改尝试的肯定。 任何研究只要是有哪怕一点点突破和创新就应该积极应用, 成熟完善后推广, 而不是把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这样研究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最后,笔者觉得本次ESP教学实验研究由于自己本人的能力有限,缺乏实验研究的经验,在研究的整个推动过程中,很多细节不够完善,以致没能取得最理想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得到更多前辈专家的帮助。

摘要:涉农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ESP)应用研究是高等学校ESP研究的薄弱之处,本项目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专业为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发现了涉农院校ESP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旨在应用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下一步农业类高职院校推动公共英语教改提供了借鉴。

涉农专业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首届社员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精神,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目标。黔南农信社紧紧围绕省联社“12345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州委、州政府实施“185工程”、农业产业化战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的实际,始终坚定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在做实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满足广大农户资金需求的同时,通过不断创优金融服务方式,切实加大对涉农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牢牢站稳农村金融市场。截止目前,全州农村信用社投放涉农贷款余额889208万元,其中涉农企业贷款260938万元,仅今年投入23772万元,为涉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

提高竞争意识,转变发展观念。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昔日传统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已逐渐满足不了群众对金融的需求。自年初以来,全州农信社认真理会省联社理事会工作报告精神内涵,不断提高竞争意识,转变发展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变以往被动的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彻底摒弃坐、等、靠、要的思想。部分联社为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通过制定“限时服务”,“不间断金融服务”,“上门服务”等相关金融服务制度,并逐步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涉农企业资金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简化信贷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农村经济组织(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农民群众有着切身利益的关系。全州农信社充分认识到做好涉农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按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方针,采取以简化操作流程,优惠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涉农企业资金需求开辟绿色通道。龙里、三都等联社为帮助涉农企业发展,通过不断优化金融服务质量,在简化信贷操作流程的同时,积极组织信贷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逐步缩短审贷时间,为企业发展生产赢取时间。目前,龙里联社信贷支持的邓氏辣子鸡、莫伯妈辣椒、卧云谷茶叶等22家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为加快龙里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创新贷款模式,满足金融需求。为切实帮助涉农企业发展,黔南农信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积极探索信贷方式,创新信贷产品,通过采取评级授信、联保、抵押、质押等方式,满足涉农企业资金需求。荔波、贵定等联社为支持辖内涉农企业发展,采取以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信用社的信贷模式,灵活担保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涉农企业资金需求。荔波益丰源血橙专业合作社是荔波联社信贷扶持起来的以专门种植水果为主的涉农经济组织,去年,因扩大种植规模,造成资金紧张,在联社信贷支持下,如今顺利完成了600亩血橙树苗种植,预计明年第一批果树将会投产,同时也帮助当地三十余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涉农专业范文第3篇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相关精神,全力配合武强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根据《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冀财农【2017】14号)、《河北省农业厅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冀农业财发【2017】53号)、《武强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意见》结合2017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申报指南,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和省精准扶贫统筹精神为指导,以全力配合武强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目标,在完成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整合改革“大专项+任务清单” 指导性任务的前提下,为武强县的扶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二、武强县项目实施背景

我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京津石三角中心。既是环渤海开放地带,又是内陆开放前沿。南临衡水,北通京津,东接沧州,西近石家庄。境内滏阳河、滹沱河穿境而过, 石黄高速和307国道横贯东西,正港路、武小路穿境而过,油路通车里程294公里,是河北省交通最发达的县之一。属温带季风气候,无霜期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54毫米左右。是华北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主要的母质类型是古漳河、滹沱河及其支流的冲积物。土壤类型是潮土,土壤质地随地势的高低从西南到东北由轻到重,土壤分布成带状,同时受老盐河、清凉江、南运河、古漳河的影响,地质以轻壤土为主的地方又分布着一定面积的盐化潮土。全县辖3镇3乡1个开发区238个行政村,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人口21万。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也是贫困县,全县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25.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2万亩,花生种植面积1万亩。

我县现有家庭农场547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7个、市级家庭农场11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95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7个、市级33个。这为2017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对象为新型经营主体及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前提。

武强县农林局为项目承担单位,隶属武强县人民政府,主要职能:负责全县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农业综合执法、新农村建设等项工作。现有农业技术人员70余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数为39人。近三年来,我局承担了近50余个农业项目,总金额达2亿元以上。重要项目有田间工程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项目、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每个项目都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实施,在每年的项目审计与检查中均无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近年来武强县开展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1.7万亩,并在项目区直接补贴水溶性肥料170.8吨;2015年、2016年武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项目,强烈响应了化肥零增长活动,直接补贴有机肥4016.08吨,水溶肥30.23吨,补贴面积达到3万亩。水溶性肥料及有机肥的大力推广,对武强县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料利用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我县扶贫攻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项目实施目标

1、采取集中打造,全县推进方式。以核心区为抓手,带动全县发展,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贡献力量。核心区处于街关镇和孙庄乡,向附近村镇辐射,集中连片面积达到2 万亩。(核心区位置图见附件)做到有包片指导专家、科技示范户、示范对比田和醒目标示牌。化肥减量增效重点示范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肥、新型缓释肥使用等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补贴面积1万亩;推进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配方肥补贴面积1.5万亩以上,在全县推广至60万亩,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推广和鼓励农户使用缓释肥料,补贴面积0.4万亩。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服务。

2.取土化验。土样采集几乎全部覆盖我县238个村,贫困村必须采集。最终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200个,其中中微量元素测定达到10%,化验分析达到1800项次。

3.田间试验。完成田间试验16个,其中小麦化肥利用率试验6个,小麦“2+X”田间试验2个、肥效校正6个,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2个。结合项目要求及我县实际地力水平,试验田地点设在我县贫困村:街关镇刘头村和周窝镇李封庄村,试验面积各4亩,试验用地合计8亩,实施对象为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

4.技术服务。完善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发布4种以上主要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95%以上的村建立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议公告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网、智能配肥站、液体加肥站“一网两站”建设力度,推进与肥料生产、销售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配方肥经销服务标准化网点5个以上,开展测土配方信息查询和智能化配肥服务。创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方式,搭建手机信息服务、“互联网+”、农村电商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技术服务,为我县粮食产量的增产增收、早日脱贫探索新途径。

5.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农企合作,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配方肥、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对有机肥、小麦配方肥、缓释肥实行物化补贴,补贴额度均不超过50%。严把肥料质量关,确保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同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增施有机肥公益性服务模式。

四、资金安排及使用方向

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项目资金2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对象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贫困村优先。补贴方式采取物化补助的方式。项目资金200万元。肥料补贴155万元,取土化验补贴10万元,田间试验补贴1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5万元。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10万元。除肥料补贴外,其他各项资金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调配使用。

五、进度安排

1、2017年7月-9月

制定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对项目具体工作做好计划安排。

2、2017年10月

取土、田间试验设计;对肥料补贴一项进行招投标并组织发放工作。

3、2017年11月-12月

对所取土样进行化验;对肥料发放进行扫尾验收工作。

4、2018年1月 -4月

组织各种形式的春季小麦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培训、专家指导等;试验地块进行日常管理,项目区、试验田树立标牌。

5、2018年5月

分析小麦生产形势,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及农民对试验地块进行测产、数据收集。

11、2018年6月

试验田收割、做好各小区取样工作;做好总结、评价报告、配方制定、信息发布等工作。

六、机制创新

1、把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与项目任务要求相结合,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相得益彰,各得其所。

2、建立考核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及责任单位责任人,每个阶段工作结束后及时考核总结,总结经验及不足,及时完善提高。

2、加快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把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适应农业多功能拓展和农民分工分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推广、植物病虫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农业信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七、保障措施

为保证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均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检查督导工作,保证项目的任务目标、工作进度、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林局,负责该项目的日常工作。

成立项目实施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宣传、培训和田间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涉农专业范文第4篇

进一步加大再贷款投放力度。4月份,为落实2011年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政策及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政策激励约束措施,专项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限额300亿元,用于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涉农信贷投放比例较大的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以激励和引导其进一步深化改革,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

近期,为引导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扩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春耕备耕,人民银行决定再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限额200亿元,重点支持粮食主产省区和支农再贷款需求旺盛地区。此次增加后,今年以来支农再贷款限额已安排600亿元,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支农再贷款限额达2143亿元。

涉农专业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精神,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84号)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的意见》(榆政办发【2016】117号)文件精神,为优化财政涉农资金安排,化“零钱”为“整钱”,“多个渠道饮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保障我县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具体按照四个层面划分为:

(一)中央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工作部分(不包括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

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二)省级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果业发展专项资金、畜牧发展专项资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粮油高产创建资金、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种业发展资金、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资金、农村水产专项补助资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资金、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资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资金、职业农民培训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一村一品”发展资金、保护性耕作资金、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林业科技推广资金、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出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以及相应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省级配套支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农村饮水工程资金、中小河流治理资金、江河湖泊治理与保护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水土保持资金、农村环保资金、重点区域绿化补助资金、“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资金、防沙治沙补助资金。

(三)市级层面主要有:市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该资金包括: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现代及传统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生态建设绿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精准扶贫(苹果产业)专项资金、精准扶贫(振南)专项资金、畜牧发展专项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农村安全饮水市级配套资金、小型病险库除险加固市级配套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等。

(四)县级层面主要有: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县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

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原则

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应体现县委、县政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向和重点。项目规划要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方向,项目申报要围绕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各类专项规划,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以脱贫攻坚作为整

合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中要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在项目规划、立项报批、方案制定、预算编制和项目实施等过程中,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和全程监控。

(二)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农业发展各项政策。各涉农部门和单位要规范项目资金支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财政涉农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推进涉农项目资金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体现财力集中的优势效应。

(三)要严格保障全县脱贫攻坚和每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确保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四)要严格坚持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统筹安排。立足全县实际,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综合打造,成片整体推进。

(五)要严格遵照预算法规定的管理体制进行操作。按照“渠道不变、优势互补、统筹安排、成果共享”的原则,在资金来源渠道不变、检查验收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打破行业界限、集中统一,积极主动、协调配合,统筹安排项目,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整体效益。

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涉农项目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通报涉农项目整合推进情况,研究下一步涉农项目整合措施,加强各类涉农项目整合力度,突出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尽快形成项目归并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管理机制。整合的涉农项目在项目设计、财政评审、工程招标等环节,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满足项目的条件和要求,以利于项目的实施和验收。

(二)编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每年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扶贫办)牵头,分析中省市涉农项目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结合我县脱贫攻坚规划,提出申报项目方向和领域,列出相关部门申报争取项目的指导目录,编

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相关部门应围绕指导目录和确定的全县脱贫攻坚规划、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编制本的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整合资金按照全县脱贫攻坚规划编制。

(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审批程序。整合的涉农项目,其规划、立项、方案应包括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时间、投资规模、资金来源、项目用途、预计效益、项目的责任人等内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依据县脱贫攻坚规划和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项目资金来源部门和财政、扶贫会商,由扶贫办整理汇总后,提出整合项目初步方案,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阅后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批复。经批复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依据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将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放到项目实施主体部门。每一个项目根据技术要求、资金筹措、环境保障等实际情况确定主管部门或所在乡镇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全面负责项目建设。涉及第二次分配资金的项目,应经县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财政与相关部门方能出文下达资金项目。

(四)加强资金管理。通过整合后涉农项目资金相对集中,数额较大,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本渠道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要建立统一的涉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推行项目公示制;强化约束机制,严格实行工程招标制、物资集中采购制和县级报账制(县财政农业资金报账专户);已确定的项目责任部门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根据行业规范及要求实施项目和使用管理资金并对资金绩效负责,县扶贫开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依据资金管理办法组织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完善监管机制,实行管理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监督跟踪制、监督抽查制。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计划的建设任务,在批复后一年内完成,确保不出现资金滞留短缺问题。

五、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监督检查与统计监测

(一)强化监督检查。财政、监察、审计和扶贫办要加大对整合涉农项目的监督和检查,进行跟踪问责。扶贫、财政、发改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绩效考核范围,评价和考核结果要在全

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有关部门不按规定擅自向上申报涉农项目,或擅自改变项目实施地点、用途等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强统计监测。扶贫办要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整合涉农项目的动态、信息,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正确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各涉农部门要认真做好涉农项目的统计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制度,要确定专人负责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的统计工作,全面跟踪整合涉农项目在资金筹集、使用、项目进度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把关,确保统计报表填报数据的及时、真实、准确。

六、责任考评

(一)落实目标责任。将涉农项目方案编制、项目整合、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组织保障、舆论宣传等方面列入各相关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保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涉农专业范文第6篇

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灵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并落实2107年第一批涉农整合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的通知》要求,为实施好我们七里村2017年第一批涉农整合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名称: 灵城镇七里村第一批涉农整合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灵城镇七里村

三、建设地址:灵城镇七里村

四、立项背景

1、项目村基本情况

灵城镇七里村辖5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500户2700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耕地面积5000亩,由于人多地少,加之主客观原因,该村仍有71户190人尚未脱贫。

2、必要性分析

我村为贫困村,人口基数较大,贫困人口较多,为帮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根据该村实际,实施精准到户项目符合七里村经济发展和脱贫需要。

3、可行情分析

一是该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愿望强烈。二是该村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加之近几年多项惠民工程的实施,群众享受到扶贫成果,更利于该项目实施。

4、资金管理使用

扶贫资金17.9万,42户99人实施精准到户用于发展养殖等项目。

5、经济效益分析

42户贫困户中大部分都是养殖、电动三轮车等项目,可以帮助贫困户脱贫。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确保我村扶贫项目进展顺利,经该村两委员会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管理小组6人,全权负责项目实施,村居委会负责协调监督管理。

2、深入发动,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扶贫项目内容和优惠政策,使群众对扶贫政策充分了解,调动广大群众互动参与项目实施。

3、项目管理,奖惩制度。为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完成,将扶贫项目实施纳入年终考核并根据完成情况实行奖惩。

灵城镇七里村委会

上一篇:有关爱的作文范文下一篇:导购员试用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