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06

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当前在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的现象比较普遍,挤占挪用涉农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资金的投放效果,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因此,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审计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审计机关以及审计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要求,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去审计,带着强烈责任去审计,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审计,做到情为民所系,审群众所盼,解政府所忧。本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浅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1 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

从审计情况看,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管理多部门。涉农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有银行贷款,还有村集体、单位和群众自筹等。国家的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审批使用,容易存在问题:1、注重部门政绩及利益。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视角,又加上各部门有各自的政绩要求及利益驱动,对涉农资金难以做到统筹安排,将资金安排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上,而是争着多安排资金在各自部门的项目上;2、规模效应低。涉农资金拨付渠道也较多,有的是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有的是通过农口有关部门下拨。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由多部门分散使用,造成资金的投向分散,形成“撒糊椒粉”的现象,难以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3、重复投资。各部门各有各的资金使用计划,难免会造成投资重复,同时给一些地方套取资金留下了空子。

二是项目投资决策不科学。涉农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既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又包括对农民的实用性,还包括经济上的效益性。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项目在决策的科学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项目不切实际盲目上马,前期资金投入后又成为“半拉子”工程,有的项目不实用,或是配套设施工程没跟上,完工了又不能投入使用,这些都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干部思想作风问题。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问题并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资金管理体制造成的,也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造成的,而是由于部分干部缺乏责任心,对农民的疾苦关心不够,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才造成决策上出现问题,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如工程质量低下,出现“豆腐渣”工程),在配套工程上出现问题,在项目完成后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搞了供水工程却不铺设供水管网,不能入户,造成农民使用不方便,从而使工程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2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由于涉农资金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效益审计。审计机关应将维护农民利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特别要不断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开展涉农资金效益审计,摸清涉农资金的家底,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典型性及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审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影响效益的问题进行归类,从政策层面研究分析,从法规制度研究如何防范和避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从机制上研究如何规范管理,不断解决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从宏观角度上提出改进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涉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3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相对于真实、合法审计,效益审计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审计面广量大,要缩短审计周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创新审计方法,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是账面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三是同级审计与交叉审计和“上审下”相结合;四是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三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审计内容的确定上,要关注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主要环节,检查资金管理情况和使用效果,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通过分析把握了影响效益低下的因素后,有利于找准审计方向,拓宽审计思路,我认为除应遵循上述涉农审计的“四结合”、“三关注”外,在具体的审计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思路:

3.1 慎重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好的审计项目,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涉农资金名目种类多、渠道多、资金性质复杂、项目分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每项资金都进行效益审计。因此,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关注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重要性,即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投入大,对经济、社会影响大,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二是时效性,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三是可行性,即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条件,使审计能够顺利进行。如农村公路硬化项目、农村“低保”项目、救灾救济项目、征地补偿费项目等,都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中央、地方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也很重视,配合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将其确定为重点项目,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

3.2 锲而不舍追查问题

涉农资金大多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审计部门如果只是看看报表、翻翻账本是无法揭示资金的真正用途。涉农资金的审计应以资金的流动为主线,跟踪检查、评价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审计跟着项目、资金走,项目做在哪里、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必须深入到现场、到农户中去,取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揭露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扎扎实实分析建议

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是建立在对产生问题原因高质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涉农资金效益审计项目中,要始终围绕既定的审计目标,从国家政策的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去揭露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看资金使用是否姓“农”,看农民群众是否得利,提出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管理的审计建议。

3.4 积极督促追踪问效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不能只停留在查出问题的层面上,要从根源上找原因、查漏洞,促使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其整改,不能让被审计单位当作“耳边风”一吹即过,否则会削弱审计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要通过积极地督促检查、追踪问效,促使地方政府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放大审计效应,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3.5 适时调整审计思路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调整审计思路,去主动地适应外部情况的变化。如在征地补偿费的审计调查中,根据有些农民对乡村干部不信任的情况,我们不再让乡村干部领路,而是自己前往调查;针对审计期间正值春耕农忙季节的实际,我们走到田间地头耐心地与农民交谈,并利用夜间农民一般都在家的特点,夜访农户。通过适时调整审计思路,我们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从而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为揭露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总之,涉农资金效益审计要根据涉农资金的特点和审计所处的环境,及时调整审计思路,要善于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加大审计监督处理处罚及分析建议力度,并做好追踪问效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全国人民关心的焦点问题。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项目主管单位直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项目主管单位与有关资金使用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骗取上级专项资金;截留挪用、私设“小金库”,用于单位的不正当开支等。这就给各级审计人员提出了一些须要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其中如何搞好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构建较全面的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方法体系显得尤为关键。弄清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含义、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与审计的不同之处、涉农专项资金使用阶段审计调查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走访座谈法;问卷调查法

毛泽东提出,把1961年作为实事求是年,而实事求是首先就要调查研究。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现在中央再次重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意义非凡,中央领导带头调研,记者亦走基层深入农村采访。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项目主管单位直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项目主管单位与有关资金使用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骗取上级专项资金;部分或全部截留挪用、私设“小金库”,用于单位的不正当开支等。这就给各级审计人员提出了一个须要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如何保障国家各种涉农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加大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规范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高效实现审计调查目标,取得良好的审计调查效果,需要认真研究高效的审计调查方法。

一、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含义

涉农专项资金是指国家各级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与各方援助投入的,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设施、保障农民生活等的各类专款专用的资金。涉农专项资金可包括预算内、外涉农专项资金,政策性涉农专项贷款及外资,例如农田水利建设基金、扶贫资金、紧急救灾资金等。涉农专项资金不包括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投入农业的以短期盈利为目的各种资金。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财源建设的影响很大。如汶川地震灾后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国家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于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含义,目前学者们还没有明确给出。笔者认为,如果站在国家审计机关的角度, 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应是指审计机关依照法律和相关制度规定运用相关手段、方法,对于与涉农专项资金有关的特定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及效益性,在深入开展审计工作之前进行动态监督,并向有关部门、资金投入地等进行专门的考查、了解的活动。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时间切入点应位于涉农专项资金审计之前,侧重于防范风险、揭示问题与给出合理化建议。搞好涉农专项资金审前调查,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是保证审计机关审计目标实现的首要环节。

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可以迅速反映涉农专项资金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被调查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与审计的不同之处

(一)目的不同

一般审计是针对某个单位或行业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及效益性的确认和评价。而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是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一些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目标更加单一。

(二)程序相对简化

相对于一般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程序更简化,效率相对更高。一是通知书在实施审计调查前送达被调查单位即可,没有提前3日送达的要求;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可以向或不向被调查单位征求意见;三是无须向被调查单位出具审计决定书。

(三)起点层次更高

财政部、财政厅与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部门是涉农专项资金的上级管理部门。审计署或审计厅是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的主管单位,进行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紧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起点层次比常规审计高。

(四)监督范围更广泛

涉农专项资金的筹措、下拨与使用经历很多环节,涉及多级政府与多级建设单位,而审计机关由于受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的限制,对于与涉农专项资金审计有关单位的全面深入的审计监督能力有限。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与审计相比,产生的调查成本相对较低,在投入相等的人、财、物的前提下,审计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调查内容也更多一些。当发现需要进行深入审计的问题时,才有必要启动审计程序。

审计机关通过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可较全面地掌握涉农专项资金划拨、使用与决算等全过程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审计措施。

(五)服务咨询职能增强

审计机关虽然是依法进行财政经济监督的行政部门,但也应注重服务咨询的职能。审计调查所提供的与涉农专项资金有关的信息宏观性、政策性更强,可以更好地为地方涉农管理者提供指导,帮助被调查单位加强涉农内部审计,从而促进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同时,对于被调查的个体,审计调查人员可从体制上、管理上等深层次方面提出有利于被调查个体的建议。

科学的审计调查方法是调查结果高效准确的重要保证。无论调查方法还是审计方法,都是用来为完成调查任务服务的。虽然,调查方法与审计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大专项调查的深度和可信度,往往两者结合运用。

三、 涉农专项资金使用阶段审计调查方法体系

审计调查人员在涉农专项资金使用阶段的审计调查主要针对资金的到位情况、使用情况及监控措施等内容开展审计调查工作。

(一)突击审核法

突击审核法是审计调查人员在不事先通知被调查单位的前提下,临时查询相关账户金额,验证资金是否按期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取得的证据真实可靠。但审核工作可能遇到阻挠。审核的书面资料包括财务资料及相关的计划、批复、预决算及合同等资料,看是否存在自相矛盾、虚假不实的问题。

(二)交错审计调查法

交错审计调查法是指上级审计机关、地方审计机关与各有关部门交叉查、上查下与平级查,从而获得审计调查证据的方法。也可采用异地审计机关相互协作的方法。在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中,一些项目经常涉及到不同的省、市的单位或个人,这就给审计查证工作造成了困难,因而可以采用委托异地审计机关协助查证的办法,解决委托审计机关面临的经费不足、力量不足与审计时间紧迫等问题,也能从源头上查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这种方法能及时有效揭示相关问题,但各单位协调配合性不强。

(三)实地察看或盘点

实地察看是指审计人员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直接到现场观察被调查的对象,通过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多数农业项目,有实物表现形态,通过直观简单的方法便可以印证。比如,水利工程项目、造林项目、良种繁育项目等等,深入现场,实地察看,就可以发现一些疑点和问题,特别能核实项目的真实程度。在实物是否确实存在、数量是否相符、所指物是否系项目期内购置(察看成新度)、工程地点是否属项目区规定的范围等方面予以观察认定,要求审计人员细心观察、处处留意、敏锐思考,从事物的表象中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实地盘点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核实,以确定其数量及其金额等实际状况,借以证实有关实物账户的余额是否真实、正确,从中收集实物证据的一种方法。通过多年来的审计监督和其他检查,农业资金的管理趋向规范,但被审计单位作假的手段也更加隐蔽和高明,单从账面未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往往是账实不符,需要采取盘存核实的方法。

(四)函询法

函询法是根据审计调查的具体需要,设计出已定格式的函件寄给有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获取有关资料,或对某些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查询方法。譬如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函询核实被查单位债权债务有没有虚构债权债务达到某种目的的情况。如果一一都由查账人员亲自到他方所在地核实取证,一般是难以办到的。因为,核实取证所需的人力、财力常常较大,一般难以承受。实际上,只要对方确定存在,与被查单位不存在串通舞弊的可能,且双方不存在极强的依赖关系,则由他方按照查账人员的要求回答的信函,其证据效用同查账人员亲临现场获取的证据材料的效用是相当的。因此,函询在查账过程中被经常采用,对证实某些问题极为有效。

(五)走访座谈法

走访座谈法是由审计人员直接同被调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走访座谈,座谈时要有不同层次的人员参加,注意广泛听取意见。实践证明召开座谈会时要注意参加座谈会人员的相关性,即要尽可能地让那些知情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到会,以便全面真实地反映情况,增强座谈会的效果。还有个别走访调查法,这主要是对那些不宜公开或只涉及必须个别了解和核实的有关事项。个别调查时应有两个以上调查人员在场并作好详细记录。这种方法获得的证据或信息更贴近实际,具有建设性。但证据或信息可能带有个人偏好和主观性。

农业资金惠及广大农民,效果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特别是近年来出台的直补政策,如对种粮农民补贴资金、大型农机补贴资金等等,受益的都是农户个人,需要审计人员到群众中去,倾听农民朋友的意见。可以采取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要求基层组织写专题报告等形式了解民情民意,搜集调查证据。

(六)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审计调查人员根据调查事项的目标,制定调查问卷,由被调查对象按调查问卷所列的问题进行回答,取得所需审计信息资料的方式。问卷的方式有设问式和表格式两种。设问式就是将想要了解的调查事项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列出来,由被调查者口头或书面回答。表格式就是将调查事项内容确定为若干个可以量化的指标或有关事项,由被调查者据实填写或选择。审计调查人员在应用问卷调查取证时,要注意问卷调查设计表述清楚。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求调查设问简短明了、清楚准确、易被理解、易于回答及说明问题。

(七)动态监控法

动态监控法指审计调查人员对重点涉农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控制的方法。审计调查人员应对重大涉农项目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实现全程监督,实时动态监控。在对资金管理使用进行审计调查的同时,特别不能忽视的是,对于工程质量及其保障措施的严格评估,及时揭露个别工程管理人员、质量监管人员的违规腐败行为,避免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这种方法能及时获取调查证据和相关问题信息。但会花费较多的审计资源,增加审计成本。

(八)咨询服务法

咨询服务法是审计调查人员解答被审计调查单位管理上的疑问,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合理化建议的方法。调查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审计调查人员如果发现基层单位由于能力有限,存在管理上的缺陷等,针对出现的问题症结所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机制、体制与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引导有关单位加以改进。对一些超出被审计单位本身权限,但又实实在在影响到被审计单位各个方面的机制、体制的问题,应积极向上级反映,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

涉农专项资金使用阶段审计调查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涉农专项资金使用阶段审计调查方法体系

四、运用好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方法的建议

(一)做好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准备工作

第一, 拟订审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的重点与难点。调查了解清楚本次审计调查涉及哪些单位和个人,这主要根据资金流转过程了解清楚资金由谁拨付、由谁管理、由谁使用以及有无专业监督部门。其中,应把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民生的问题作为审计调查的重点。第二,组建审计调查小组,配备有经验的、与涉农项目有关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如工程、财务等。 第三,落实审计调查支持条件。如拨付调查经费、提供交通工具等。

(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

专项审计调查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所涉及的事项大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所约束,基本有一套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审计实施前审计人员应先搜集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吃透其精神,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至关重要,“调查研究”有徒有其表和名副其实之别,也有蜻蜓点水和求真务实之分,百姓所盼望的当然是后者。因此,调查多少、采用什么方法取决于审计组长和组员的态度,也决定了审计调查的质量。

(四)坚持眼睛向下拜群众为师

基层和民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诀窍。调查活动是一个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互动也就是互相影响。调查者的社会身份、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作风态度等都会对被调查者产生影响;而被调查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也会影响到调查者。当年毛泽东在江西省寻乌县的调查中,“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了产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毛泽东说,他们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毛泽东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总是首先以自身热情、谦恭的态度去影响被调查者。他始终把被调查者当做自己的老师。

(五)恰当选用审计调查方法

由于涉农专项资金来源渠道较多、资金投放链条长、影响范围广,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许多资金涉及到农村及千家万户,情况复杂。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上述各种方法并搞好结合,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总之,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审计调查效果,必须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审计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垂福.对广东农业审计的思考[J].农业审计,2010,(6):35-37.

[2] 丁湘平.农业专项资金制度审计的必要性[J].研究与探讨,2010,(6):23-24.

[3] 梁学平.如何搞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J].社会审计,2010,(2):52.

[4] 张秀芳.浅议审计法中的专项审计调查[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34.

[5] 郭志芳.谈审计调查的规范操作[J].山西审计,2010,(6):35.

[责任编辑 高惠琦]

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湖南省隆回县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2012年度,以项目为平台,以整合为手段,在南岳庙乡花冲村与荷田乡恒江村、社凼村,扎实推进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組建了专门机构,制订了整合工作方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投入,分口实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与专门用途的前提下,依托富硒优质稻产业,整合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等各渠道资金4658万元,用于渠道整治、渠系建筑物改造和田间工程,共同推进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不断放大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实施后,不仅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而且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达到了规划一片、建设一片、实效一片的示范效果。

责任编辑:宗宇翔

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仍存在问题: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机构监管不到位,协管机制不健全;项目经费预算设置不合理;间接经费和剩余经费设置不合理,奖励绩效不充分;项目资金报销手续繁琐,挫伤科研人员科研动力。为此,需要在制度建设、职权管理、预算管理、绩效奖励和简化报销手续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进。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资金管理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水平提升的主力军,在我国科研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创新、万众创新的主要阵地。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科研资金的投入金额越来越多,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仍存在制度不尽完善、报销不合理、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调研,提出解决方案。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2016年9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出台;2016年12月,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和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天津市在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下,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17年7月,天津市社会科学办公室出台《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原有的旧办法做了全面修订和补充;2017年9月,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意见》通知,要求要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活力,明确激励措施。2017年10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市教委关于落实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函》发文,要求各高校进一步自查整改,督查科研项目经费落实情况。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在认真学习中央和天津市文件精神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天津市部分优秀高校,征求师生意见,调查分析了各高校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学习优势做法,总结经验和成效,提出解决措施。

一、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家2016年相继出台多个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但均是宽泛意义上的指导性文件,部分高校未及时出台相应的具体执行性文件,有的高校虽已出台,但对新办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调查中,有54%的科研人员表示“完全不知道或者不熟悉2016年出台的国家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近61%的科研人员表示“不知道本单位是否有新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86%的科研人员表示“管理制度僵化,影响了科研热情和动力”。

2.科研机构监管不到位,协管机制不健全

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方位协作完成。学校、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二级学院以及科研人员,都需要明确职责,分级管理,职责到人,但在座谈和调研中发现许多高校监管力度不足,协力合作机制不健全。许多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取管理费后,剩余的科研经费报销就主要在财务处,只要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就可以报销,经费预算和报销合理性没有有效监管,造成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脱节,相关部门也经常发生扯皮、推诿现象,给项目资金管理带来不便;许多高校二级学院没有很好的行使监管职责,项目完成和资金报销完全成了科研人员自己的事情。

3.经费预算设置不合理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完成任务,在项目即将开展时对整个项目的研究经费支出做出的计划,是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的经济依据。科研人员要依据项目研究的主题和方向,预估经费分配比例,报科研处和财务处备案后完成。预算不仅是科研人员合理支配经费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方式。但在调查中发现,83%的科研人员“存在实际经费支出无法正常报销”的情况,究其原因,一部分科研人员最初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够严肃,初始经费预算设置不合理,申报时没有完全考虑预算合理性,而许多科研管理部门也没有做好培训和监管义务,造成“预算易,报账难”问题。

4.间接经费和剩余经费设置不合理,奖励绩效不充分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及天津社科基金项目都将经费做了大的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经费分为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其中间接经费中一大部分可以用作奖励绩效支出。从调研情况看,有65%的高校已经制定了自己的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仍有35%左右的高校没有或者不是很明确。但从座谈来看,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制定了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但后期的执行力度仍欠火候,奖励性绩效落实仍不到位。其次,存在结余经费多的问题,项目结题但不结账的现象突出。许多科研项目重科学研究,轻经费支出,项目已结项经费却还结余很多,造成资金浪费。

5.项目资金报销手续繁琐,挫伤科研人员科研动力

高校项目资金报销手续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调查中发现,86%的科研人员认为“管理制度僵化,缺乏灵活性导致正常支出报销困难”;77%的科研人员认为“报销手续繁琐,效率很低”,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动力。有的科研人员认为,目前科研报销手续繁琐,专业性强,时间长,真正把科研人员逼成了会计。如科研人员报销需要先填写科研管理系统,审核预算是否合理,之后填写财务报销系统,之后才能报销。而如果填写中出现错误,则需要修改系统。而这一过程基本需要自己写申请,学院领导签字盖章,送至相关部门修改,繁琐的手续使得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不愿报账、惧怕报账情况成为一种常态。

二、改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对天津市高校科研項目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天津市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科研项目管理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预算设置及间接经费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整改对策和建议。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要在国家法律规定以及项目经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基础上,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特点,制定出专门、清晰、合情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以及“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要保证合理性和全面性,既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又要对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面面俱到;制度制定后就要保证其权威性和公正性。一旦制度制定,要维护其权威性,对任何违反制度规范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和制止,同时制度管理要一视同仁,保证制度对每位科研人员有同样效应。

2.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协同发展,共同管理

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就管理部门间步调不一,不能很好协同前进,权责不明,沟通不力。为此要明确各管理机构职责,协同发展,形成合力管理。二级单位(院、系和独立科研机构)要明确职责,为国家级、教育部以及天津市各种科研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积极组织申报项目,对项目负责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科研管理部门的要求按时完成中期检查、结项。监督课题进展程度;科研处要负责组织申报科研项目,核定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经费的类型,宣传国家和天津市相关文件精神,指导项目负责人进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以及后期的中期检查、结项、重要事项变更等事宜,做好免税备案工作,尽心尽力承担好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职责;财务处要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报销和会计核算工作,根据国家、天津市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报销条例,对科研人员的项目经费支出进行审查,在财务系统对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进行设定,做好项目决算等工作,承担相应的财务管理职责;审计处要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审计,按照国家、天津市和学校的具体要求,对科研经费报销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全面审查和评价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项目解题的审计工作;科研项目负责人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要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及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接受上级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承担科研经费使用主要和直接责任。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二级单位(院、系和独立科研机构)、审计处和项目负责人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预算制定、中期检查、结项、审计等各方面做好项目报销的监督和检查,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加强合作,协同发展,以期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全面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闭环,一起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做到又快又好。

3.完善项目资金经费预算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经费预算管理,为科学研究精品化和科学化奠定基础。首先,科研人员要从意识上和态度上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不要“重科学研究,轻项目经费”,根据研究实际内容和研究目标以及学科专业特点等,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并要做好随时准备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监督和审核的思想准备;其次,学校的科研处、财务处和审计处等要加强对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的培训和指导,组织专题学习班,大力宣传国家、教育部及天津市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培训,保证资金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最后,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要将项目预算与科研项目研究实际联系,在相关文件原则允许前提下,在保证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做好预算调整工作,相关科研管理部门也要根据相关办法允许科研人员进行项目预算调整,同时要以预算管理为契机,做好经费报销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4.制定间接经费和剩余经费管理办法,做好科研绩效奖励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间接经费管理办法,明确间接经费的计算比例,并将间接经费细化,将间接经费主要用于科研组成员的绩效奖励,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实际成果和结项等级确定奖励金额。如将科研绩效奖励分为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基础绩效可以根据结题等级来划分级别,奖励绩效可以根据课题组成员发表论文、新立项项目和获得科研奖励等标准,来确定奖励金额。同时要制定剩余经费管理办法,按照项目级别规定剩余经费的支出时限,如国家级和教育部社科项目要明确规定两年内必须将经费全部支出,对于未按时支出经费的,将剩余经费收回上级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在项目结项后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预算变更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变更预算科目,提高结项经费预算。

5.简化项目资金报销手续,设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

针对众多科研人员反映的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时间长和精力花费巨大的问题,建议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放、管、服”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简化项目报销手续,项目报销要不断做好减法,形成上下联动,力促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研究。调研发现,有些高校已经将项目报销做了简化,设立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教师报销均可网上办理,报销签字流程全部省略;实行“项目资金负责人制”,项目报销不再需要科研处和校院系领导签字。同时,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要积极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科研处设专门工作人员,指导专家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并负责专家报销信息平台管理;财务处设专门课题经费报销工作人员,负责经费审核和预决算;各二级学院系部设专门财务人员,负责课题经费报销的指导;科研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专业会计人员,辅助财务报销和票据管理,并以劳务费等形式发放报酬。

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区、高校和科研人员互相配合,互相作用。在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具体要求,结合国家、地区法律、规范,联系高校实际,在制度建设、职权管理、预算管理、绩效奖励和简化报销手续等方面做好联动配合,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高效率、高标准的科研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涛,陈金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6(2):75-77.

[2]李枫,吕廷杰,吕嘉,陈霞.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06-110.

[3]吴晓莉.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5):834-837.

[4]李晓冬,赵娟.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4,25(3):34-39.

[5]曲晓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5):210-211.

[6]祁兴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13(28):108-110.

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是严把“公开关”。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通过电子屏、惠民补贴查询机、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对涉农资金、补贴资金来源、资金数量等情况进行公开,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严把“拨付关”。根据上级的资金文件,严格资金拨付环节管理,建立项目拨付资料库,将立项报告、招投标、阶段性验收表、审计报告作为资金拨付的必备资料,确保资金的安全。

三是严把“管理关”。 对于一事一议项目以及镇村实施的项目加强监管,建立监管台账,及时将项目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报上级财政部门,切实发挥基层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优势。

四是严把“检查关”。对本乡镇的粮食补贴面积进行全方面、无死角核查,防止粮食综合补贴资金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等行为发生,严格查处弄虚作假人员,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同时,加强财政内部财经纪律的自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达到自我纠偏,自我完善的目的。

瑶曲镇财政所

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灵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并落实2107年第一批涉农整合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的通知》要求,为实施好我们七里村2017年第一批涉农整合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名称: 灵城镇七里村第一批涉农整合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灵城镇七里村

三、建设地址:灵城镇七里村

四、立项背景

1、项目村基本情况

灵城镇七里村辖5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500户2700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耕地面积5000亩,由于人多地少,加之主客观原因,该村仍有71户190人尚未脱贫。

2、必要性分析

我村为贫困村,人口基数较大,贫困人口较多,为帮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根据该村实际,实施精准到户项目符合七里村经济发展和脱贫需要。

3、可行情分析

一是该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愿望强烈。二是该村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加之近几年多项惠民工程的实施,群众享受到扶贫成果,更利于该项目实施。

4、资金管理使用

扶贫资金17.9万,42户99人实施精准到户用于发展养殖等项目。

5、经济效益分析

42户贫困户中大部分都是养殖、电动三轮车等项目,可以帮助贫困户脱贫。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确保我村扶贫项目进展顺利,经该村两委员会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管理小组6人,全权负责项目实施,村居委会负责协调监督管理。

2、深入发动,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扶贫项目内容和优惠政策,使群众对扶贫政策充分了解,调动广大群众互动参与项目实施。

3、项目管理,奖惩制度。为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完成,将扶贫项目实施纳入年终考核并根据完成情况实行奖惩。

灵城镇七里村委会

上一篇: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装饰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