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

2024-05-04

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牢牢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态势,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据陈左宁院士介绍,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从2014年起开展《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系列研究工作,主要目标是分析研究电子信息领域年度科技发展情况,综合阐述国内外年度本领域重要突破及标志性成果,为我国科技人员准确把握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参考。2015年11月,由中国工程院、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成立了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

2018年以来,由余少华、陆军两位院士负责组织学部院士,动员各方面专家300余人,充分发挥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中各层面专家学者的智力优势,完成了《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综合篇、专题篇和专题小册子等系列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大趋势。未来每年将于上半年发布“十大挑战”,下半年发布“十大趋势”,为我国科技人员准确把握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为我国制定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趋势一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一日千里、欣欣向荣,全面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与各行业不断交叉融合,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文化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

趋势二

超级计算系统正从后P级时代向E级迈进,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下一个目标。面向领域计算特点的新型并行计算体系结构纷纷推出,体系结构发展再次进入新的黄金期。边缘计算丰富了云计算形态。超级计算应用领域正从科学工程计算向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计算快速拓展。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概念计算模式,正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趋势三

5G移动信息网络加速构建,推广完善仍存挑战。6G研发加速布局。互联网仍是支撑未来若干年全球信息传输基础设施的主导体系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P比特级传输、E比特级交换、千兆接入将带来更高体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人网物三元万物互联将逐步成为现实。

趋势四

智能制造正逐步成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数字孪生”正逐步引入设计、生产和运维新技术,与智能制造不可分割的现代设计技术及工业软件变得越发关键,有望成为改变制造行业模式的新技術。

趋势五

国家疆域由“陆海空天”向“陆海空天+网络空间”转变,制网权成为各国激烈角逐的新的安全手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加剧网络安全攻防对抗性,智能攻防触发深度安全威胁。

趋势六

过去50年集成电路产业遵循摩尔定律持续高速发展,现阶段晶体管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正逼近物理与工艺极限,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将放缓或变轨,进入后摩尔时代。晶圆级集成技术诞生,使得用系统构造和工艺技术进步,刷新未来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性能和物理形态成为可能。

趋势七

数据流动性已成为数据的基本特征,数据价值高,数据集合规模不断扩大,类型繁多,产生速度快,网络数据总量已从TB和PB级快速向EB、ZB、YB乃至BB级陡增,急需新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模式。

趋势八

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分布式智能传感网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探测技术走向成熟,应用不断拓展,激光遥感在空间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遥感仪器向微小型化发展。

趋势九

电磁场理论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随着新概念、新方法相继提出,新机理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催生该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进步。电磁环境效应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全要素之一,成为技术垄断和贸易壁垒的利器。

趋势十

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升温,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力图构建数字社会可信体系,并重塑人类社会价值传递方式,基于区块链发展新型数字货币成为大国热点,或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二 、比赛目的:

为了体现建工系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特色,并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识图能力与手工制图的基本技能,提高我系学生对建筑施工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特组织本次比赛。

三 、参赛对象: 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全体学生

四 、比赛时间及地点安排:

时间安排在5月7日~6月9日,场地分别设在官塘校区宿舍楼、南校区建工系办公室、官塘校区饭堂一楼(或男生1号楼一楼),具体如下:

1、官塘校区宿舍楼尺寸测量、数据统计、绘制其标准层平面图(5月7日~5月27日)

2、官塘校区宿舍楼标准层平面图作品上交评比(5月27日~6月3日)

3、官塘校区宿舍楼标准层平面图获奖作品展览会(6月4日~6月9日)

五 、策划、组织单位:2010级建工两个班班委

六、比赛内容:以观测官塘校区宿舍楼为起点,手工绘制标准层平面图

七、评分标准:

1、线条粗细分明、斜线部分要求45度角

2、有标题栏与会签栏

3、图纸清洁干净、比例明确

4、字体要求写仿宋体

5、尺寸数据要求对应相应位置

6、用A2绘图纸

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会议开始由刘园园老师宣读第八届学生会成员名单,第七届学生会主席杨振飚代表第七届学生会全体成员做了工作总结,李守通同学接棒第八届学生会主席,他用激昂慷慨演说词道出了第八届学生会全体成员为建工学院创造更加美好明天而拼搏奉献的激情和决心。

孙昭锋书记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他用质朴而又不失激情的言语肯定了第七届学生会所取得的成果并对第八届学生会的全体成员提出了殷切的期盼,他希望新一届学生会成员要准确地位和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进取,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遵守校规校级上以身作则,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上严于律己,工作踏实认真。他更坚信新一届学生会成员必将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突出重围的有效路径是进行科技創新。科技创新除了要在人力资源、资金等要素禀赋方面下功夫外,其体制机制创新亦是题中之义。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主要障碍及其深层次问题、国际上可资借鉴的经验都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围绕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政策环境、科技金融结合问题,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协同驱动体制机制问题,推进完善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体制机制等三个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文献标识码]A

展望“十三五”以及未来一个时期,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核心,以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同步发展方兴未艾,正在并将带来企业生产方式、工业方式、商业模式以及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中国国有企业作为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主动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转型升级的领头羊,着力在做强做优做大上下功夫,这是新时期国企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一、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就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依托各类企业主体,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无论从申请数量、还是从发明数量,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35.9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6.3万件,比2014年增长了10万件,同比增长61.9%。[1]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国有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1年的39%提高到2015年的55.1%左右,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2]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其中中央企业13.7万项。2005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共获国家科技奖励467项,占总奖项的24.6%,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一等奖占57.9%;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占37.5%。[3]载人航天、绕月探测、深海钻井平台、深潜探测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更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尽管如此,然而有学者指出,与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效率低,创新能力与其经济规模不匹配等问题。这种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企业创新能力论”过分忽视了自国企改革尤其是加大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以来,国有企业创新效率不断提高,创新成就突出,创新模式多样化等客观事实,因此,本文以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成就为切入点,以创新动力机制作为制度创新研究出发点,以创新绩效为研究佐证点,旨在从动力形成机制及创新绩效研究两方面来揭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前因后果”,最后以政策建议为研究落脚点,从制度创新视角给出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从已经看到的有关数据,我们发现,无论是生产或研发部门,国企投入产出的增长率均远远低于民营企业,这既反映出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投入较少,效率不高,也反映出国企内生的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急需对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把脉诊断,开出良方,切实通过体制机制之创新,加快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步伐。

二、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的表现

横向比,我国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有了大的飞跃,但从纵向来看,国有企业总体上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体制机制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不合理,投入总体偏低

政府是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主要来源,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比重较小,较分散,不利于集中资金攻克技术难关,形成先进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偏低,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不到1%,“十二五”期间计划达到1.5%,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2.5%到4%。[4]另外科技创新投入多以项目的形式来分配,使科研变成了短期性和利益驱动的任务,成果在项目结题后的推广应用缺乏必要的动力和保障机制。

(二)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相对滞后,科技创新原动力不足

在总体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基本保障不足,导致激励约束能力弱化。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及人员酬金与补助高度依赖于竞争性项目经费,但科技经费管理却不允许有职工的人员费支出,对于外部聘用人员和研究生劳务费也不能超过5%-10%,单位也只允许提取不超过项目经费5%的管理费。[5]这使得科研活动的增加并不能合理合法地给科技人员带来收入与福利的改善,影响了那些从事基础性和支撑性研究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并制约了在科研项目中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三)科技创新考评机制单一化,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受限制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比较单一,主要围绕论文、专利、国家或省部级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国际会议等指标,考核、晋升以及荣誉奖励机制主要以这些指标为基础。在现行评价机制下,产业化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很难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和学术成就上获得承认,极大地制约了科技人员在工程技术、产业化研究等方面的投入,限制了科技人才向企业合理流动,难以形成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结构。截止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2.8%。全国研发人员中,博士毕业的只有13.4%在企业,占企业研发人员总数的1.1%。[5]

三、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国家创新体制机制顶层设计问题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科技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针对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创新体制机制顶层设计起步较晚,目前创新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顶层设计中要求的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及时制定或实施。

(二)国有企业创新环境问题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国有企业创新环境主要表现在技术市场环境、企业家环境和国家宏观政策三个层面。

技术市场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我国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技术市场的宏观管理、规划与协调急需加强,技术市场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地位有待提升。

企业家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关键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孕育、弘扬企业家精神。根据现代管理学之父的观点,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体现在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国有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色彩和现行的国有企业管理考核机制的双重影响,国有企业管理者不具备完全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精神相对不足。

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来年国家宏观政策逐渐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给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由于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体制的特性,目前没有针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可操作、可实施的专门配套政策。

(三)國有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然而由于在科技市场制度培育方面的缺陷和认识上的误差,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第一实施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6]特别是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然也就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规模大和国有企业的体制性桎梏,对高新技术反应慢,论证时间过长,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上不具备明显优势。2.国有企业科技研发与市场脱节。科技成果偏离市场需求,缺乏市场转化驱动力,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3.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关联度低,相互缺乏支持。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大多采取招商合作和直接购买成熟技术的办法去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成本高、动力不足。

四、国际经验借鉴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也是抢占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近年来最优先的任务,纷纷出台相应的创新政策和计划,设立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并注重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充分了解并研究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央企作为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目前已有47家中央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均为创新型企业,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有待提高。很多国际一流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做法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它们科技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和领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投入高

90%以上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5%以上。根据欧盟发布的《2014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行榜》,全世界研发投入最多的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研发投入高达117亿欧元,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韩国三星公司(101亿)和美国微软公司(87亿),而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企业华为公司排名全世界26位,2014年研发投入仅为36亿欧元,只占排名第一的1/3多点,可见国内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与全世界优秀企业相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7]

(二)核心技术领先

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必须要掌握行业领先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否则技术落后就会被市场淘汰,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两家公司不断自主创新,通过领先行业的核心技术打败了众多对手,产品市场份额和市值逐年上升。据统计,2013年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提交专利申请分别有22300项和4282项。而当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三位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2251项、 1627项和1448项。[8]

(三)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国外创新型企业非常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谷歌、微软等跨国公司为了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把研发机构建立在全世界有人才竞争优势的地方,其中4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

究其根本,成功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创新战略和计划。2006年1月,美国开始实施为期十年的《美国竞争力计划》,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和长远竞争力;200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创新25》,提出了面向2025年的创新型国家远景目标和创新途径。

2.设立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为保障创新活动有效开展,许多国家对科技管理部门进行重组并设置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美国成立了总统创新与竞争力顾问委员会,负责制定创新议程,监督创新政策的实施;英国成立了创新、大学与技能部(DIUS),政府部门对新技术、创新和科研基地实行统一管理,以促进科技创新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3.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方面,各国出台相应计划促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如美国2007年新启动的技术创新计划,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美国企业在国家急需的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澳大利亚先后出台了《农业公司的研发计划》、《食品杰出人才中心计划》及《食品创新基金计划》等,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另一方面,各国还通过对研发活动减免税收刺激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此外,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研发人员个人所得税减免措施。比利时对企业研发科技人员减免25%—50%的报酬预扣款;企业每新增一名科研人员,每年可免除1万欧元的盈利税。

4.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据初步统计,迄今为止,仅美国联邦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就与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近900项科技外交协议、合作协定书以及谅解备忘录等。欧盟通过尤里卡计划、欧洲科技合作计划和系列框架计划等,大大提高了其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9]

5.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美、日、英等国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在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有很多成功经验,如美国施行《杜拜法案》和《联邦技术转移法》,在大学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日本为成果转化项目提供直接支持和服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英国的教学公司、科技工业园区、沃里克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建立与自主创新导向相适应的科技研发、转化和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金融、中介等机构参与成果产业化工作。与国外相比,国内政府部门更偏重于政策性指导,前期有一定的基础投入,但后期推动市场应用环节欠缺。而在国外的运行机制中政府部门真正将孵化科技成果、扶持创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

五、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

(一)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政策环境、科技金融结合问题

国家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时,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顶层制度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1.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是关键。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努力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弘扬“勇于超越、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培育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良好氛围。

2.发挥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科技金融是一个运营平台,涉及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行业协会组织、多层次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保险、担保、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服务体系。(1)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中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比例。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融资。可以鼓励国有企业集团旗下子公司或创新型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融资。(2)引导风险投资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同时,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规范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发挥沪深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3)通过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本解决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混合制形式一定程度可以回避国有资产对科技创新投入的限制,还可以通过分红权、员工持股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二)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协同驱动体制机制问题

1.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机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技术创新的责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纳入考核。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后补助工作,鼓励企业按照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先行投入开展研发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通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支持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多种方式。积极探索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企业技术创新后补助等多种形式的投入方式,加强政府科技投入与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金、企业研发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的结合,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增强国家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创新科技投入方式,逐步将国家对企业的科技投资通过科技投资平台来进行管理和运作。

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有关财税优惠政策。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对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暂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且属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采购人或政府首先采购;对国家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技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面向全社会确定研究开发和生产机构。建立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后补助方式。财政科技研发资金要积极探索后补助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研发平台,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由企业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经科技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按项目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直接进行补助;由企业自筹资金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机构和产业共性技术中心,经科技管理部门、产业部门验收并运行良好的,安排资金进行后补助;对创新型试点企业发生的研发投入实行财政补贴。

建立科技投入的统筹协调机制。高度重视科技投融资工作,把其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科技、财政、金融、产业等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合作与配合,为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做好服务,促进政府有关部门、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投融资服务协调机制的建立,吸引和撬动各类资金、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长效动力机制。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例如:可以考虑在国有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以及有条件推行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当中,结合各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增加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年增长率、技术改造投入年增长率、发明专利授权件数占企业专利授权总件数比重的年增长率、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年增长率、研发人员所占比例、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对标企业的对比、资源回收再制造比率等约束性指标。当企业实际创新绩效超过上述考核约束性指标规定的最低标准时,可根据实际超出幅度在确定企业集团负责人绩效薪金倍数时给予奖励性倾斜。在完善上述激励机制的同时,建立容忍企业家创新失败的责任集体分担机制。

3.加强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企业人才高地。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和政策实施中,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中,实现创新人员报酬与创新绩效的挂钩,加大向一线创新人员倾斜力度,确保创新人员报酬增长与创新绩效挂钩,确保创新人员报酬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企业职工平均收入增长幅度,在职称晋升、申报国家级专家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国有企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与经营模式相匹配的行政管理职务序列,干部职数已基本满足现在管理要求且相对固定,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与职称和贡献不挂钩,从而带来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有可能被堵塞,进而影响这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就感、积极性和创造力。

随着个人发展期望不断提高和外部行业人才争夺日趋激烈,国有企业要想吸引、凝聚和稳定专业技术人才,除了不断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和完善科研条件外,建立非领导技术职务序列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技术职务序列的建立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看到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专心从事技术工作,有成果和贡献后同样可以享受与领导职务序列人员相当的晋升、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尽管部分国有企业建立了一些技术职务,然而只停留在一些高级职务层面,不够系统完善,没有形成连续的有层级的技术职务序列,晋升条件和责权利差异也较大。因此,国有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完整、适用性强、富有激励性的技术职务序列。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技术专家提供企业内部的各级技术职位。不同级别技术序列人员设置相应薪资福利待遇,使专门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以获得职位上的晋升,增强技术人才的成就感和忠诚度。

(三)推进完善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体制机制

1.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可以从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国家要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科技劳动的客观价值,在全社会普遍树立尊重技术要素,并在分配中充分体现技术要素重要性的理念,要坚持市场决定原则,规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有企业转化运用的责任、义务,增加程序性规定和处罚性规定,尤其要加大对虚假转移转化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促进转化运用投入政策,以贴息和后采购等方式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国有企业要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立项和审批时间,进一步提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建议将专利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50%用于奖励。同时,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建议在国有企业中,积极进行科技人员持股或通过成果转化收益形成期股的科技产业公司改革试验,并尽快制定改革实施细则。在与科技成果挂钩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穩定科技人才队伍。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高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同时根据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提供足额科研经费的同时,解决住房、医疗保障和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应突出以效益为导向,在保留必要的行政性评价的同时,加强市场性评价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允许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有一定范围的浮动而不视为国有资产损失。主管部门要在备案中核查是否遵循了国内产业或中小企业优先原则。改革科技计划、能力评价、机构认定、人才选拔使用等知识产权评价政策,增加知识产权质量与转化运用指标。

2.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是“搭平台”,即要搭建协同创新的技术平台、转化平台和融资平台。

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在认真总结国内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切实发挥联盟作用,重点解决基础性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瓶颈制约。国有企业要善于利用行业龙头地位,积极带头组建各种开放式产业联盟,重点化解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中存在的技术标准不一致、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障碍。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更大力度的财税扶持政策,如实验设备和限量样车进口减免进口税收、先征后返和税收抵扣等。建议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向企业倾斜。

3.鼓励多元创新模式,统筹推进对外对内开放和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探索多种形式的创新模式,支持企业采取包括收购重组、委托开发、购买专利和技术许可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重点由“请进来”为主转向“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点推动“走出去”。对企业在海外并购研发机构、专利、品牌,以及建立研发中心等行为,国家应给予商务、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如简化行政核准程序,放宽外汇汇出管理,利用国家主权基金和外汇储备从事海外并购等。

大力推进对内开放与合作。一是不断拓展对内开放范围。对内开放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许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建议切实消除进入壁垒和障碍,特别是对民营资本和中小企业的不合理的进入限制,打破行业垄断,形成各种企业良性竞争和互动发展的格局。二是推动产业重组。突破市场准入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采用金融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三是推动深度合作。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好利益分配关系,推动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多维度的合作。建立起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学术带头人交流机制和交叉任职制度。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首超100万件[EB/0L].http://ip.people.com.cn/n1/2016/0114/c136655-28052504.html.

[2]白国龙,余晓洁.中国创新能力升至全球第18[N].新华每日电讯,2016-03-05.

[3]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4]李政.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作用[N].光明日報,2015-04-08.

[5]程郁,王胜光.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11).

[6]刘曼红.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J].银川科技,2006(1).

[7]王勇.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J].人民论坛,2011(9).

[8]张小鹏.基于苹果“App Store模式”视角的企业生态系统竞争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9]王海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经验、思考与启示[J].科技与法律,2010(04).

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答:总的来说,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规范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同步可以接受数据,审核、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四大工程实际上是指国家统计局从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事业的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

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点推进的工作。

二、为什么四大工程被誉为统计部门的头号任务 ?

答: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减轻了基层企业负担公 提高统计的劳动生产率 加强统计系统的工作能力。

三、四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改革是核心,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平台,联网直报是手段。

四、什么是企业一套表?

答:企业一套表是一种面向企业常规统计调查对象,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调查单位、统一数据采集、统一处理软件”的原则统一设计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

五、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是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无练习)

六、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关乎中国统计发展改革大局 ? 答:企业一套表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企业一套表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企业一套表是促进“三个提高”的重大举措 企业一套表是解决当前统计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

七、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历史是怎样的?(无练习)

八、国家统计局在怎样的背景下再次推出企业一套表改革?(无练习)

九、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什么?(无练习)

十、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无练习)

十一、企业一套表改革和全面试点的重要性在何处?(无练习) 十

二、实行企业一套表的必要性体现在何处?

答:1 、一套表可以从横向、纵向、时间等三个层面对企业数据进行整合。

2、实行企业一套表可以增强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一套表使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

十三、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无练习) 十

四、 企业一套表制度与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如何衔接的? 答:从 2 011 年年报开始,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与现行统计制度双轨运行, 2012 年 6 月以前实行并轨,全国全面执行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

十五、实施一套表工作有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

答:为切实保障一套表的顺利实施,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l 加强一套表工作的组织领导。 2 .严格管理统计报表制度。 3 .抓紧抓好软件相关工作。 4 .强化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 5 .广泛开展

社会宣传。 6 .确保统计数据不断不乱。

十六、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要突出抓好哪几项重点准备工作?

答:确定调查单位;制定操作规范;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系统; 细化分工流程,强化协调合作;加强统一组织,强化业务培训。 十

七、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是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精心组织,狠抓细节;明确时间,责任到位。

十八、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答: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制度,初步实现了报表制度的规范统一;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工作全流程,为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初步实现了统一管理调查单位,推动了名录库建设;检验了联网直报系统及硬件环境,实现了网上直报;检验了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基本实现了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

十九、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在制度和软件设计、流程分工、调查单位管理、硬件条件和能力等各工作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并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十、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答:企业一套表正式实施的统计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其他第三产业重点耗能法人单位。

二十一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有哪些新的突破吗?

答:在现行统计工作的基础上,企业一套表统一设计了设计报表制度、实现统计调查单位的统一管理、实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统计业务工作的统一和规范。

二十二、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要严格执行企业一套表相关制度, 要认真做好调查单位库的更新维护 ,要严格使用选定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加工处理 ,要严格按照联网直报方式采集数据 。 二十

三、企业一套表如何构成的?

答:企业一套表主要调查内容有: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能源和水消费、科技活动、信息化情况。

二十四、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有:统一设计调查制度、统一规范业务流程、统一认定调查单位、统一实施联网直报、统一编制处理软件。 二十

五、什么是企业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

答:企业一套表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是指对统计调查设计到数据加工汇总的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全过程控制以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把质量控制管理贯穿于统计数据生产的全过程。

二十六、企业一套表有几个环节?

答:企业一套表包括六个工作环节:

(一)统计设计

(二)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

(三)任务部署

(四)数据采集

(五)数据审核验收

(六)数据加工汇总。

二十七、国家统计局对数据处理软件部署的要求 是什么? 答:国家集中在线方式 , 省级集中在线方式 , 独立上报方式 。 二十

八、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包括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标准包括:统计指标元数据标准, 统计分组/目录元数据标准。

二十九、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哪些?

答:初步建成了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企业一套表制度,公开发了较为方便适用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 建立了较为安全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形成了有力的统计法律保障机制。

十、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四大工程?

答:第

一、健全并及时更新调查单位库。第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一套表制度。第

三、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第

四、进一步完善联网直报系统。第

五、全力强化联网直报系统的安全性。第

中国土木工程建筑论文范文第6篇

答:总的来说,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规范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同步可以接受数据,审核、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四大工程实际上是指国家统计局从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事业的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

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点推进的工作。

二、为什么四大工程被誉为统计部门的头号任务 ?

答: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减轻了基层企业负担公 提高统计的劳动生产率 加强统计系统的工作能力。

三、四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改革是核心,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平台,联网直报是手段。

四、什么是企业一套表?

答:企业一套表是一种面向企业常规统计调查对象,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调查单位、统一数据采集、统一处理软件”的原则统一设计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

五、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是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无练习)

六、为什么说企业一套表改革关乎中国统计发展改革大局 ? 答:企业一套表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企业一套表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企业一套表是促进“三个提高”的重大举措 企业一套表是解决当前统计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

七、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历史是怎样的?(无练习)

八、国家统计局在怎样的背景下再次推出企业一套表改革?(无练习)

九、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什么?(无练习)

十、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无练习)

十一、企业一套表改革和全面试点的重要性在何处?(无练习) 十

二、实行企业一套表的必要性体现在何处?

答:1 、一套表可以从横向、纵向、时间等三个层面对企业数据进行整合。

2、实行企业一套表可以增强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一套表使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

十三、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无练习) 十

四、 企业一套表制度与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如何衔接的? 答:从 2 011 年年报开始,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与现行统计制度双轨运行, 2012 年 6 月以前实行并轨,全国全面执行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

十五、实施一套表工作有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

答:为切实保障一套表的顺利实施,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l 加强一套表工作的组织领导。 2 .严格管理统计报表制度。 3 .抓紧抓好软件相关工作。 4 .强化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 5 .广泛开展

社会宣传。 6 .确保统计数据不断不乱。

十六、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要突出抓好哪几项重点准备工作?

答:确定调查单位;制定操作规范;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系统; 细化分工流程,强化协调合作;加强统一组织,强化业务培训。 十

七、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是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精心组织,狠抓细节;明确时间,责任到位。

十八、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答: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制度,初步实现了报表制度的规范统一;全面检验了企业一套表工作全流程,为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初步实现了统一管理调查单位,推动了名录库建设;检验了联网直报系统及硬件环境,实现了网上直报;检验了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基本实现了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

十九、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发现,在制度和软件设计、流程分工、调查单位管理、硬件条件和能力等各工作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并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十、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答:企业一套表正式实施的统计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其他第三产业重点耗能法人单位。

二十一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有哪些新的突破吗?

答:在现行统计工作的基础上,企业一套表统一设计了设计报表制度、实现统计调查单位的统一管理、实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统计业务工作的统一和规范。

二十二、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确保改革成功,关键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要严格执行企业一套表相关制度, 要认真做好调查单位库的更新维护 ,要严格使用选定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加工处理 ,要严格按照联网直报方式采集数据 。 二十

三、企业一套表如何构成的?

答:企业一套表主要调查内容有: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能源和水消费、科技活动、信息化情况。

二十四、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主要任务有:统一设计调查制度、统一规范业务流程、统一认定调查单位、统一实施联网直报、统一编制处理软件。 二十

五、什么是企业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

答:企业一套表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是指对统计调查设计到数据加工汇总的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全过程控制以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把质量控制管理贯穿于统计数据生产的全过程。

二十六、企业一套表有几个环节?

答:企业一套表包括六个工作环节:

(一)统计设计

(二)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

(三)任务部署

(四)数据采集

(五)数据审核验收

(六)数据加工汇总。

二十七、国家统计局对数据处理软件部署的要求 是什么? 答:国家集中在线方式 , 省级集中在线方式 , 独立上报方式 。 二十

八、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包括哪些?

答:企业一套表的主要元数据标准包括:统计指标元数据标准, 统计分组/目录元数据标准。

二十九、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哪些?

答:初步建成了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企业一套表制度,公开发了较为方便适用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 建立了较为安全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形成了有力的统计法律保障机制。

十、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四大工程?

答:第

一、健全并及时更新调查单位库。第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一套表制度。第

三、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第

四、进一步完善联网直报系统。第

五、全力强化联网直报系统的安全性。第

上一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化创新空间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