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典型范文

2023-12-27

基层组织建设典型范文第1篇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素材汇总

基层组织建设典型范文第2篇

一、立足发展为民,保证思想到位

房屋征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直接决定了工作成效的好坏。我们把征拆对象作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来看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思想理念,为征收工作指引了方向。

我们在工作中把房屋征收工作和“放公假,结亲戚”等活动有机结合,做到进民户、访民情、交民友、解民难,以心换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尤其是在安置地选址上,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在对五环城等项目实施房屋征收工作中,针对大多数村民的请求,我们会同相关单位经过现场勘查,认真研究安置区调整的可行性,并响应群众诉求,请求上级部门新增了兴黔大道安置区和弯角龙潭2个安置区,充分满足群众需求。

我们在征收工作中,全面推行阳光操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党员代表会议的形式,并利用公告、宣传单、宣传栏、报纸等媒介公开房屋征收法规政策、补偿标准、实施方案等,把房屋征收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房屋征收工作“见得阳光、晒得太阳”,消除被征收户的疑虑。

我们在房屋征收工作全过程,注重实事求是,依法运作。特别是在房屋评估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按实物丈量确定数据;在安置宅基地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每户被征收对象可获宅基地数量,做到依法、公平、公正。充分考虑被征收人的各类诉求,真心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利益,妥善解决被征收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做细工作,搞好服务。

我们在房屋征收过程中,面对许多无理的要求,面对许多冷眼相看,面对许多恶语相加,面对闭门羹、面对后脑勺,县委提出:要让老百姓在拆迁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让黔西的发展惠及全县人民得到真实惠;要把最好的地段拿出来作为群众的安置点;要大力宣传让政府的城市建设与老百姓家庭的小康看得见、摸得着的紧密相连,把政府的决策交给百姓来共同参与。喻祖常常务副县长亲自研究拆迁对象的具体情况,给在一线的征收干部打电话,鼓干劲,春节前夕,专门到贫困家庭看望慰问,对困难群体,果断的解决其廉租住房,深更半夜,还在研究拆迁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包保被征收户,经常夜里一点了,还给有关联的干部打电话,提要求,限时间。千盯万嘱,要求大家工作要细之又细,要发扬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万计、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

二、立足让利于民,保证资金调度监管到位

资金问题是往往是制约房屋征收进程的主要瓶颈。在具体工作中,县人民政府坚持资金调度以征收补偿为先,让利于民。为切实加强征地补偿安置费的兑付和管理,我们在被征收户签订协议、核对无误后,将征收安置补偿协议交到城投公司财务室,由城投公司财务室将补偿款直接打入被征收对象账户,有效防止了“跑”、“漏”现象。

2012年底,在接到我局关于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需要支付的征收补偿资金及周转房租金不足的报告后,喻祖常常务副县长高度重视,在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足额拨出所需资金,保障了被征收户的利益,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立足取信于民,保证工作到位

实践证明,在房屋征收工作中,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和法制手段是行不通的。要取信于民,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就必须真正为民众着想,就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征拆矛盾和问题。

1、在工作机制上,充分发挥村两委和村民组长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为广大被征收户掌握政策、表达诉求开辟了更为直接的通道,也为房屋征收工作建立了坚强的组织堡垒。

2、在工作方法上,始终把政策性、法制性和原则性融入高度的人文关怀之中,做到依法征收与文明操作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干部的亲和力、公信力。从局主要领导到每一位征收工作人员,发扬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实行“5+2”、“白+黑”、“雨+晴”工作模式,深入村组,与被征收户面对面交流,倾听和关心群众呼声,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及时解决群众难题和征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发现每一家的社会关系,发酵每一条干群之间的情感温度线,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地点场合,有如攻克碉堡一样,一个一个地攻坚克难,为了发现每一家的社会关系,召开碰头会,到人家里走访,甚至看到人家家里儿女结婚有人送的牌匾,也看上面送匾人的名字跟踪过去。中国人讲亲情、特别认可熟人关系,黔西小地方,谁没有个这样那样的亲戚、熟人、好朋友、同学、战友?干部带头签协议搬迁,熟人帮着解释搬迁政策,只要是不违背原则,枝节细末的东西,尽量让利群众,每签下一户,都是欢欣鼓舞。

四、立足寄情于民,保证安置到位

在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失地农民作出了贡献,甚至牺牲了利益,必须在安置方面充分考虑和维护其合法权益,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倾斜。我们根据不同的项目以及每个项目涉及的被征收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各个项目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

目前采用的征收补偿方式有3种,一是货币补偿。被征收对象选择货币补偿,自行解决住房问题的,在双方签订协议、核对无误后,根据其房屋的建筑面积,一次性给付补偿费。二是组织集中安置。宅基地安置采取“拆一还一”补偿方式,集中在孙家坝村建设行政中心安置区,先行对安置区进行三通一平,被征收对象按规划要求进行自建,同时统一为被征收对象在安置区的建房免费办理建房手续和土地证,让被征收对象获得更多利益、更大实惠。同时充分利用兴黔大道、金凤大道的区位优势,使安置区成为城镇发展的黄金地段,为被征收对象将来的创业、就业和生活发展提供最大便利。

基层组织建设典型范文第3篇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

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

1 / 14

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 “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

2 / 14

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矛盾纠纷增多。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对党的惠农资金,村干部一“发”了之,没有向群众讲明党的惠农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后,群众只领“钱”,不知“党”,导致农民一面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吃奶”,一面“骂娘”,缺乏对党的感恩之心。三是教育手段政治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停留于开大会、读文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邪教、宗教势力乘虚而入,进村入户,打着“治病行善”的旗号,反复做思想工作,竭力拉拢老弱病残愚等群众。

通过准确把脉,兴山县委认识到: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

对症下药,兴山县委调研发现:2003年首创于榛子乡的“户联责任区”制度,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首创于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的“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模式,无疑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2009年春,在总结完善上述两项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兴山县委决定全面建立“两会两评”农村党建模式。两会即“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两评即“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两会”是核心,“两评”和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是保障。由此,强化服务,加强自治,凝聚民心,强基固本,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变党员“结对子”为组织“搭台子”,建立“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关怀理事会,积极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支部增选一名支委,担任关怀理事会常务理事,专门负责关怀理事会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元的工作经费。按需设置理事岗位,以理事岗位分类成立党小组。根据群众需求,普遍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和文化关怀四个理事岗位,相应建立了四个党小组,组长由党员理事推选产生。每个理事岗位由数人承担,村干部、无职党员、致富能人、九佬十八匠、退休干部等自愿申报,村党组织确认后开始履行职责,任期不限。重点关怀三类对象,即老弱病残愚、鳏寡孤独、留守家庭等特困群众;农村进步青年;参与邪教、刑

3 / 14

满释放等特殊人员。关怀理事会理事以党的惠农政策和个人特长为关怀手段,参与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县财政按1000元的标准,支持各村成立民间文化协会,添置必要的文化设施。按500元/场的标准,鼓励县昭君艺术团送戏下乡,带动民间文化协会开展活动。

二、变村域层面自治为农户联合自治,建立“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以屋场院子、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兼顾考虑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等因素,由农户自愿按25-30户的规模联合组成“户联理事会”,推选理事长1名、理事1-2名。户联理事会组织农户开展“四联”自治活动,即经济联合,推动产业化,形成一“会”一品;治安联防,开展平安创建,反邪教,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好事联办,由公益事业建设、困难帮扶向人的精神关怀拓展;文化联学,老曲新唱,丰富群众集体文化生活。开展“五好”户联理事会创建活动(即产业发展好、社会风气好、党员作用发挥好、公益事业好、村庄面貌好),一年一评或一年多评,以奖代补,与惠农项目安排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和理事组织自治的积极性。

三、变“一肩挑”为责权重构,实行书记、主任分岗评。对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细分村书记、村主任两个岗位的职责,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事项明确为村书记岗位职责,村民自治事项明确为村主任岗位职责,进一步突出村书记的党建责任。村书记落实惠农政策事项,按“党支部形成初步方案→党支部召集“两会”理事商定最终方案→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的程序运行,改变传统上由村委会干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运作路径;村主任落实村民自治事项,按“村委会或户联理事会提出议案→党支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委会组织实施或指导户联理事会实施→村务公开”的程序运行。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实行分岗考核,作为村书记应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评;作为村主任应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村民代表的考评。运用分岗考核结果,书记、主任双岗考核均合格的,继续实行“一肩挑”;主任岗位考核合格但书记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可继续担任村主任,但书记应受到批评教育,严重者应免去其书记职

4 / 14

务,另行选(派)村书记;书记岗位考核合格但主任岗位考核不合格的,或批评教育,或依法罢免主任职务。罢免主任职务的,原则上不能继续担任村书记。

四、变“一言堂”为扩大民主,实行党员、理事群众评。将群众评议引入党员民主评议、“五好户联理事会”评比和优秀关怀理事评比中,先由群众“背靠背”(党员、理事回避)评议党员或理事发挥作用情况,然后在党员会或理事会上通报群众评议结果,最后组织党员或理事“面对面”相互评议,始终把党员和理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强化群众对党员和理事的舆论教育功能。依据评议结果,对党员和理事给予奖励或批评。对不合格党员,适时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

五、变无钱办事为有钱办事,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实施“155 ”工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即盘活集体土地,建成1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盘活集体山林,建成5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丰产林”;村平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实行“两让一返”扶持政策,即让利、让权、返税。抢抓宜巴高速和十宜铁路建设机遇,将河道采砂权全部“让”给村集体;抢抓小水电建设机遇,把过去县、乡在电站中占有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让”给村集体。对烟叶种植村,按产值返还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对以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兴办的企业,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变“输血”为“造血”,从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扶持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初步成效:

“两会两评”模式推广以来,全县建立关怀理事会92个、户联理事会1001个、关怀理事党小组372个,共有关怀理事1908名,户联理事会理事2961人,网络农户42840家。机制一变天地宽。“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起到了“通一脉而活全身”的功效。

一是创新了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成立关怀理事会专门联系服务群众,在服务形式上实现了组织化,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具体化,在服务对象上实现了分类化,在服务时间上实现了经常化,

5 / 14

在服务手段上实现了多元化,扩大了党员的参与面、群众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尤其是通过党组织“搭台子”,无职党员的个体“零散服务”已转变为有组织的配套“全面服务”,被动完成“政治任务”式服务已转变为主动“紧贴群众需求”式服务,真正做到了关怀有真感情,关怀有真措施,关怀有真成效。据调查,各村关怀理事会基本做到了“每月走访所有农户一次、帮困难群众办实事一件”。过去,外出务工的农民无人管;如今,水月寺镇南对河村村民简帮青在广州因工死亡后,关怀理事会理事长简锦带领3名理事与厂方交涉,使厂方在原定赔偿28万元的基础上追加了17万元精神抚慰金。死者家属感激地说:“村党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关怀理事会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是延伸了农村社会管理链条,村民自治水平提高。“两会两评”模式通过“户联理事会”这个小单元,搭建了“村委会——户联理事会——农户”这一新的村民自治链条,加强党的领导,方便村民自治,重组了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了农民联合起来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四联”,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自治内容紧贴农民需求,逐步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虚到实的转变,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指导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自户联理事会普遍建立以来,村民互换劳力21.2万人次,自发整修堰塘水渠11.8万人次,修路105公里。峡口镇泗湘溪村钟家槽有40多户不通公路,柑橘运输难。去年,村委会计划修通此路,却因“赔树还田”搁浅。今年,在户联理事会的牵头下,农户自愿集资,村适当补贴,三个月就修通了2.8公里路,解决了卖柑难。返乡农民工王江发展山鸡养殖,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他当选户联理事会理事长后,联合群众走“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迅速扩大5倍,年创产值达80万元。

三是健全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党建激活。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既是监督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更是保障机制。评出了党建责任和党员意识,评出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评出了荣誉和价值,评出了党建活力。首创“关怀理事会”的南对河村党支部被省

6 / 14

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后,该村书记简锦感慨地说:“过去埋头抓经济,经济也没抓上去;现在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党员活了、群众活了,经济也活了”。过去,老党员自身放弃服务群众,组织也未要求服务群众;如今,81岁的老党员林和玉,自觉参与思想关怀,帮助2名参与邪教的邻居改邪归正,她自豪地对群众说:“一颗红心向着党,海枯石烂不变心!”过去,少数党员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拖群众后腿;如今,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争着带头,担心落后被群众批评。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屋拆迁中,党员黄教明哭着做通妻子工作,按时完成搬迁。2009年底,兴山县可全部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保证了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在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的昭君村,6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享有“养老金”,都说“托了共产党的福”!

四是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跟党走新型农民增多。党的惠农政策由党组织召集关怀理事会理事来落实,群众从党员干部、党员理事手中领取党的惠农资金,明白了党的惠农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党的温暖。群众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参与到关怀行动中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难题得到缓解。无职党员在关怀服务中参与惠农政策的落实,畅通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扩大了党内民主,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统一。成立民间文化协会,遇有红白喜事,群众自娱自乐,说唱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政策,在节目中展现了真、善、美,展现了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赢得了群众。古洞村关怀理事会上门帮助参加邪教组织的郑明申办好低保手续,解决了生活困难,他逢人就说,“还是党组织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改邪归正,自觉跟着共产党走。全县在关怀对象中已发展党员61人。安桥河村今年有50多名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南对河村在外务工的万淼知、万忠婷受到关怀后,夫妻双双加入了党组织。

四、启示

7 / 14

兴山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切合村情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之举。它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农村党建必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两会两评”模式成败的关键是支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怀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主导;“户联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领导;“两评”关键在支部的引导。因此,在“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中,兴山县注重了支部班子建设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只有抓住了支部这个“龙头”,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有了“领头雁”。

二、农村党建必须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关怀理事会”主要是发挥了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户联理事会”主要是激发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两评”中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好坏群众说了算。通过“两会两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党员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在农村的领导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农村党建必须服务中心、紧贴群众需求。在“关怀理事会”中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文化关怀等理事岗位,在“户联理事会”的“四联”中突出经济联合、好事联办,让“两会两评”模式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来展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支部也通过“两会两评”的运行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农村党建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四、农村党建必须着眼于凝聚民心。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就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关怀理事会”对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怀,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通过“户联理事会”开展“四联”活动,让村民始终围绕建设新农村奔小康开展自治,让农民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通过“两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的为民宗旨和责任。农民通过切身的感受,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对实现小康生活

8 / 14

目标的期盼。农民心齐了,气顺了,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农村党建自然而然显现出勃勃生机。

广东翁源: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

广东省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在全县农村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全县共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152名,银行提供贷款512万元,政府贴息50多万元,拉动民间投资创业资金30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起初动因

一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农村党员处于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三化”问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瓶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项新的机制来加以解决,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基于新形势下这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

二是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农村党员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他们的形象如何,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农村群众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农村党员先进性能否体现出来,党员的“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如何通过从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

9 / 14

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问题,提高他们创业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结合这一现实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三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客观要求。由于现实中农村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十分对等,义务强调的多,权利体现相对较少,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党员就是修桥修路带个头,捐款捐物带个头,选举时投一下票,每个月交交党费而已,久而久之,党员在许多农民眼里变成了有奉献没实惠的苦差事,导致许多农村中青年骨干和致富能手不愿加入党组织。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让农村党员得到了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使党员得到的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项工程,实质上是一项关爱帮扶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的、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致富带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向党组织靠拢,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创新载体。

四是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的必然要求。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其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希望身边的党员既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致富奔康的引路人,渴望党员说给他们听,干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基于这种必然的要求,“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要求被列为帮扶对象的农村党员要签订《帮扶承诺书》,积极履行相关义务,不仅要带头创业致富,还要发挥创业示范带动作用,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同时,通过建立与困难党员、普通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制度,使之成为了一条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

10 / 14

(一)结合产业发展,选准帮扶对象。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对象主要是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标准和条件一是有发展生产的能力、有可行的创业致富项目,种养具有一定规模;二是有良好诚信度,诚信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三是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群众信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社员(会员)等。由农村党员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推荐呈报,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员实地考察和项目评估,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帮扶对象。目前全县已有种植13位种植兰花、72位种植九仙桃、三华李、柑桔等水果,以及27位养猪、18位养鱼、13位养鸡等共152位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创业示范帮扶对象。

(二)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创业发展。由县统一筹集设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资金,从2008起,由政府贴息50多万元,银行贷款512万元,帮扶培养152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在县扶贫办设立专帐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县农信部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为152位创业示范带头人发放了每人3至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共512万元。

(三)建立教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突出实用技术”的方针,翁源县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在创业示范带头人所在村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使创业示范带头人得到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同时,组织本县专业技术人员与创业示范带头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项目和信息,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分析市场前景。目前,全县已建立兰花、柑桔、九仙桃、水果种植等10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7以来,在全县各镇共举办兰花、三华李、九仙桃种植和猪、鸡、鱼养殖等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000多人次。

(四)创业示范承诺,发挥带动作用。翁源县加强对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管理,要求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一是对帮扶资金做到专款专

11 / 14

用,认真规划经营管理好发展项目,争当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二是带头学习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争当产业发展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三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依法办事,争当文明兴村带头人;四是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帮困解难,争当为民办事带头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对示范户的生产和带动群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承诺执行情况,听取村民对示范带头人的评议和意见;年终,对创业示范带头人进行评估考核,对发挥作用好的示范带头人继续予以支持,对发挥作用不够的取消帮扶资格,不再享受帮扶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协会(合作社)带动。县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一创业示范带头人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跟踪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成立各种类型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建立了兰花、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及养殖行业等23个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上,组织协会和合作社中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产业”,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动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初步成效

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已成为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和党内互助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农村党员威信不断提高。翁源县通过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瓶颈”问题,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提供了动力,激发

12 / 14

起了他们的创业致富热情。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使创业示范带头人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致富本领,一批农村党员一跃成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如江尾镇仙北村党员陈求坤种植兰花15亩,年产值可达70多万元;九仙村党员王文坚种植九仙桃30多亩,挂果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多万元;龙仙镇李洞村党员郑绍畅扩种柑橘30亩,水果种植面积达70多亩,全部挂果后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随着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能力的提高,使群众对党员刮目相看,农村党员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的威信,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

2、农村党员先进性不断凸显。帮扶对象在享受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优厚待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积极履行帮扶承诺,怀着感恩的情怀,不忘回报社会,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农村创业的“领头雁”,较好地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本色。如江尾镇仙南村兰花种植专业户陈现夫,不仅招聘当地农民务工,还牵头创办了全好兰花专业合作社,从技术和资金扶持了30多户农户种兰致富。联益村李达明养鸡致富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实践积累,带动了5户群众户均养鸡10000多只,每户年收入都超过5万元;南塘村沈成柱在发展综合养殖致富后,主动帮助村民建标准猪舍,无偿为村民养猪提供技术支持,为村民提供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有1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还垫资25万元为村里建设食水工程,使全村和周边群众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目前,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与一般党员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实行“党内互助”,全县逐渐形成了“先富带后富,齐奔致富路”的创业热潮,152位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共带动全县1452户农民群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为村民办好实事实事216件。

3、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好帮扶对象甄选,跟踪服务,组织评议等各项工作,在引领党员群众创业致富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

13 / 14

的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如仙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苏英明,九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健南,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兰花、九仙桃产业,成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农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增强了。苏英明、村委主任王健南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均再次当选支书、主任。此项工程的帮扶举措,使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成为党支部的中坚力量,还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作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入党成为了当前农村的新时尚,涌现了农民入党热潮。同时,在家乡新形势的变化下,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参与创业。如仙北村汤金龙去年主动回乡种植九仙桃30多亩,加入了九仙桃专业合作社,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上半年,翁源农村有入党积极分子1683人,发展农村党员428人,其中35岁以下的236人;而2007年,该县全年入党积极分子仅有710人,发展农村党员仅有264人,35岁以下的仅有86人。全县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人数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总数的73%,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发展壮大了农村党员队伍,进一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组织组织实施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了牵头部门作用,宣传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氛围,财政部门做好帮扶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农信部门加大支农力度,涉农单位加强指导和技术扶持,各镇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都积极关心支持,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农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发展,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富民兴村进程。152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户均增收2.53万元。江尾镇兰花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并被评为广东省唯一的兰花专业镇。

基层组织建设典型范文第4篇

认识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在创新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创新中找到了治国强国之道,在创新中克服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在创新中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学习,对于为什么要创新、什么叫创新、为谁创新、靠谁创新、怎样创新等基本问题形成共识,并自觉地付诸行动。今天党内在发展和改革问题上出现的各种不同认识告诉我们,要使全党能够统一思想和行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更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创新型政党。而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更应该加强其创新型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党员组成的领导和被领导的结合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党支部作用:一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保证本单位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支持行政领导依法行使职权;三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四是参与本单位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五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双文明建设和工会、团支部的工作。

党支部任务: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完成本企业担负的生产任务;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搞好人才培养;坚持党员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职工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坚决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党支部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和支部大会的决议。

2、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搞好党支部自身建设。

3、处理支部的日常事务,按期向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4、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群众的工作、学习。

5、领导、支持工会、团支部等群众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

6、支持、保证、监督行政工作顺利完成职代会通过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7、项目工程结束前,做好连续性工作及相关材料的移交工作。

由此可见,建设创新型党支部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更多强有力的党建活力。

理解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要“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党支部立项活动是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工作途经,是探索新形势下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教师、凝聚学生的有效载体,构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是党首次把“三型”有机整合,上升到执政党建设的高度。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三型”目标的提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基层党委组织部门,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自身肩负的重大使命,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实践创新--召开在线党员接收大会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学校、学院的创新党支部政策,2014年3月31日晚上6:30,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在二综402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部大会。通过现场会议、在线视频以及在线文字三位一体的方式召开党员接收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党支部书记谢怀平老师以及所有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的成员,本次会议由支部副书记李方超主持。

考虑到部分党支部成员在外地实习工作的实际情况,支部书记谢怀平老师创新性地决定本次会议通过现场以及在线视频、在线文字的新方式进行。新加入党支部的成员以及需要转正的支部成员依次对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发表在线视频总结,与会成员通过现场、在线视频、在线文字等方式依次对做自我总结的成员进行评价与讨论。会议有序地进行,现场气氛庄重而不失和谐。

评价与讨论完毕,支部党员依次对新加入党支部的成员以及需要转正的支部成员做表决,并一直通过了全部新成员。

最后,支部成员一起学习讨论了近期关于党的一些新思想。通过这次的交流,使得支部成员在思想上又一次的得到提高,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也认识的更加清晰。至此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接收大会圆满结束。

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在线党员接收大会现场

创新效果

此次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接收大会以新形势圆满结束,让师生们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可实施性,这样的创新方式,成功地使得原本严肃但有些枯燥的会议变得庄重但不是乐趣,有声有色,大家态度认真诚恳,受益匪浅。

因此,为了加强师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形式政策教育、党性锻炼,为了更好地进行师生党员发展、管理、服务,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师生党员思想教育、心理疏导、促进师生党员健康成长发展,为了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员意识、激发党内活力,为了让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更加团结有力、更具凝聚力、创造力,我们必须创造更多的创新活动载体,为激发党建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基层组织建设典型范文第5篇

一、结合街情,探索优化社会管理之路

前些年,我们在社会管理工作上没有少下功夫,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辖区内大到企业改制、城中村改造,小到医疗纠纷、居民用水等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我们忙于应付,却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类矛盾多发,而我们仍沿用老的重管控、轻服务的社会管理工作思路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矛盾多发生在基层,在社区,而作为最基干力量的社区因能力方面的制约,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形成能第一

时间面对矛盾,但不能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的情况。基层稳,则社会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心在基层,落实靠基层。基层的社会管理工作思路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必须善于运用社区面对基层群众,对各类矛盾问题最敏感的优势,创新机制,探索出一条在矛盾频发的形势下,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推进社会管理上水平的路子。基于这种考虑,街工委、办事处邀请我街22位区人大代表专门召开碰头会进行商议后决定以开展社情民意站活动的方式,搭建政府与居民交流的平台,既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又开辟一条人民群众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的新途径,全方位收集和了解民意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同时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进一步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沟通渠道,推进辖区和谐环境的创建。实践证明,开展社情民意站活动是加强和创新我街社会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也是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积极研判,形成活动开展有效模式

社区处于社会基层的第一线,处于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选择社区作为社情民意站活动的切入点,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甘苦,摸清群众的脉搏。基于此种认识,我们每月选择1到2个社区,安排有街机关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并邀请2到3名党代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辖区单位、企业负责人参加的集中接待或调研,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社区经济业态、文化形态、社会状态,尤其是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1、整合各方力量,开展社情民意“直通车”活动

每次活动之前,街工委委派1到2名班子成员同1名人大代表和1名政协委员一道下到活动开展社区,先行与社区内党员群众和企业单位开展“直通”。

一是“直通”党员,与党员面对面交流,查找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理清发展思路,同时,鼓励和引导党员在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街上下形成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二是“直通”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实现五里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并将其反映至街工委、办事处,努力为辖区企业发展争取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三是“直通”辖区单位。主动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沟通,听取合理化建议。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辖区单位“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鼓励企业和社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四是“直通”居民。深入社区,走访入户,了解居民生活,倾听居民呼声,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从影响居民、引导居民、温暖居民、服务居民等方

面着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五是“直通”弱势群体。深入到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家庭,了解其生活境况,听取其意见建议,争取其对街道、社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下访各社区,开展巡回走访和对话

结合“直通车”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我街有针对性在活动开展社区开展巡回走访,带着感情去面对群众,对话群众,了解社情,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心交心,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赢得对社情民意站活动开展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一是开展走访,进一步洞悉群众诉求心声。深入到、党员、居民、弱势群体家庭和辖区单位(企业),面对面听取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化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和发展。二是开展大对话,切实解决居民急事难事。每次活动安排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党代表、居民参加的对话,坚持边听边解决的原则,由相关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现场解答居民提出的有关问题,宣传相关政策,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化解的时限;属依法依规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三是开展大接访,有效拓展民意了解渠道。每月安排2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到社区接待居民群众,收集

群众意见,并将收集到的意见整理后反馈到“社情民意站”活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问题的解决,并对解决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3、建立社情民意QQ 群,拓宽服务群众的信息化渠道 为拓宽社情民意了解渠道,我们建立了五里社情民意QQ 群,实行网上回复制度,回应群众关切,疏导公众情绪,开辟了一条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的留言,能够直接回复的及时予以回复,需要咨询相关部门的,经研究后,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同时,将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整理汇总上报。

4、优化制度,构建多层次运作体系

为推进社情民意站活动开展,我街专门成立社情民意站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及实事组两个小组,具体负责社情民意站活动的开展,定期向活动领导小组报告活动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对于每次活动收集到的问题,层

层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解决,并通过每月办公会、社区调度会及时通报问题解决进展情况。对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由街工委、办事处及人大代表组、政协联络组,协调上级或有关部门解决。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优势,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促进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解决。整个活动全程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情况,并作出书面回复,由当事人在回

复书上作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评价,积极监督 并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不断总结,推进各项工作继续前行 社情民意站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推动了一批疑难和热点 问题的及时调处和有效解决,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被居 民亲切称为“党的政策宣传站,民情民意体察站,居民群众服 务站”。另一方面也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改进 了干部队伍工作作风。

1、为民服务意识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与群众面对面接触,认真倾听民声民情,切实为百姓办 实事,社情民意站活动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 也体现了一个负责政府的务实作风。通过开展社情民意站, 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到换位思考,设 身处地替群众着想,积极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2、群众合理意见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开展社情民意站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依法解决群众反 映合理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月底以来,社情民意站活动已在我街五琴里、五檀里、五 合里等 3 个社区进行,并将继续在全街 16 个社区推广。已 进行的 3 个社区共收到意见建议 34 条,涉及到拆迁、城管、 计生、社区建设、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居住证办理等 7 个 方面的问题,现场办结 20 条,其余在一个月内均办理完结。

3、干群感情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领导现场接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服务,疏情 绪、解疑难,能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在社情民意站活动中, 我们看到,党员群众参与社情民意站活动的热情很高,对街 道办事处开展这样一种活动的评价很高,机关干部切身感受 到群众的疾苦,进一步增强了勤政为民的责任感,营造了党 群、政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五里正在不断“发力”。 重视民生,重视民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了解到的民生民意各方面问题,积极查

基层组织建设典型范文第6篇

一、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打造新型“1+2”党建工作模式 “1+2”党建工作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自治为基础、村级经济联合会为纽带的组织体系。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大力推行“1+2”村级治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模式有了创新和发展,使村级组织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村级治理成效明显。一是以产业项目建设为带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打造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实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级经济联合会融合于一体。党支部既注重引导村民自治机制的完善,又通过党组织的影响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使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将党组织的力量渗透到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党支部成员和党员中的致富典型、能人分别担任协会主要负责人,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而且我村凭借郴州市委工作队的项目支持,支村两委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支村两委既是项目的领导核心,推动者,也是产权的所有者之一——这样既发

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展、延伸了党组织力量的范围,同时又最大限度调动了村民参加项目建设的热情,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二是延伸组织的管理触角。继续完善村干部的组织管理制度,民主议事,细化工作责任,落实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推行“村、组和群众一条连锁线”,环环相扣,平常多走动,彼此了解,建立感情,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能知根知底,有利于互帮互助,而且还能明确责任,及时了解最新情况;推行村干部按量到村民家中等活动,探民情,了民意,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同时也是对“连锁线”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依靠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我村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紧紧依据村里的现实情况,支部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抓生产,搞项目,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半垅村发展种养殖业奖励办法》,对发展家禽、家畜养殖、植树造林分别予以3元至800元不同的奖励,进一步提高村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趁热打铁,将村民闲臵的荒岭荒山,以土地参股形式,建立起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模式,规划实施了1000亩楠竹风光带和60亩有机茶园,现已建成1000亩楠竹风光带和100亩有机茶园。预计丰产后,茶叶产业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楠竹产业人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这两个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丰产增收,推进团结瑶族乡的生态旅游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业,同时也极大地壮大了本村的集体经济,增强了基层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为今后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秀美山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工作队、团结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半垅村支村两委带领广大群众经过共同努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果。投资145

万元,先后完成了300米半垅村商贸街道路硬化、1500平方米半垅广场建设等6个重点工程;邮政所、客运站、旅游停车场综合项目建设,现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11月底完工;生态移民建房项目通过3个月加班加点的施工,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目前10户建房户正在进行木门窗、走廊的安装及外墙装修,预计十二月份陆续入住;安全饮用水后期附属工程,新建了净水设备房,对主管道进行了稳固和填埋现已全部完工,完成了验收;为开发旅游打好基础,还专门请乡政府、资兴规划局、工作队多次组织专题性研究,深入实地勘察,绘出了我村城镇规划图;引导村民加大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如改厨、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其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四、发扬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新村庄

“只有使全村形成„爱我村,建设我村‟的共同观点,才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把我村建设好。支村两委建立健全了《支村两委议事、民主决策制度》等议事决策机制和《政务财务民主监督制度》等财经管理制度。村的计划生育、农民负担、移民款发放、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均采取“两委扩大会议”的形式,集体讨论决策。村里每办一件大事,决策前,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决策后,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信息反馈与决策修正工作。

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并形成制度化。开展民主活动,民主议事,财务公开,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赋予村民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并做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使我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拓宽了参政议政渠道,提高了民主管理质量,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有效推进村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思想觉悟。充分利用

各种阵地和途径,如远程教育站点、村民代表会议、黑板报、宣传橱窗等进行经常性教育,重点学习和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等有关内容,让村民了解并掌握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知识;同时要抓住契机宣传党的思想精神,如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开阔村民视野,解放村民思想。

五、抓好信息渠道建设,加强农民的各种知识培训

上一篇:集成墙板十大品牌范文下一篇:井队各岗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