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优化设计范文

2023-09-20

交叉口优化设计范文第1篇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现状

提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学科之间极强的交叉性, 各复杂艺术与技术的糅杂与界限的泛泛, 让很多人觉得学习空前的高涨的同时又感觉到了不安, 对于个人尚是如此, 那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更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存在。然而时时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 矛盾难以避免, 那在这种矛盾中如何合理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让事物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我们应该值得深深考虑的问题。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醒目的特征与标志

如众人所说,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涵盖门类十分广泛的交叉性专业, 涉及专业科目也十分的众多, 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生态环境学等学科。可以说的上是一个上知天文, 下至地理的全面培养人才的学科, 并且在很多方面, 对这些边缘学科并不是浅尝辄止的进行表面的了解, 而是深入的去研究, 学习, 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能我们会被其他学科所吸引, 并进行跨专业的研究, 当然,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对我们来说, 即时一个机遇, 也是一个挑战, 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全面的借助本专业完善自身的文学素养与哲学涵养, 给自己多几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多门学科的融合过程中, 发现和挖掘更多的自身的潜力和创造性, 借此更好的反作用在环境艺术专业上, 增强设计的专业性和融合, 柔和设计的多样性, 最后是完善和升华自身的设计能力, 达到造福社会, 造福人类的最高目标, 设计本身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门类, 这就要求了这门学科本身带有的极强的吸纳力和融合力。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1) 近几年, 国内设计行业蓬勃发展, 我们由之前改革开放时期的懵懂与模仿, 发展到了现在世界上都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设计实力和影响力已不容小觑, 现如今, 越来越多行业优秀的团体设计者正在影响我们的设计向更有水准和民族生命力以及代表力的方向发展。

2) 快速增长的社会职业需要, 使得设计界人才参差不齐, 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占据了大量的设计市场, 造成设计的按部就班, 缺乏新意, 难以引起设计上大的革命和发展方向上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 与建筑设计同时处于科技与人文的交叠区一样,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同样需要缜密的逻辑推倒思维和艺术直觉性的想象力和辨别力来共同搭建, 由于长期的文理分科体制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普遍偏向形式美感和感官思考的训练, 忽视了学科体系中逻辑思维建构的重要性, 而理论研究和艺术表现出的抽象性所依靠的正是逻辑思维。

3) 文化程度普遍开始偏低, 造成了设计行业的一片乌烟瘴气。但是, 这并不能影响国内的大趋势和世界设计方向的转变中环境艺术设计正在以极强的势头蓬勃的发展。

现在很多学习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相当的迷茫, 很多人问你的专业是做什么的, 室内专业会回答, 我们主要做室内装修和室内布置, 园林专业会说我们主要在园林规划和公共空间, 对环境设计这门专业理解的相当片面, 割裂了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体性, 无形中狭隘了自己的视野, 局限了自己在设计方面更大的发展空间, 双方是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而对于学科的约束, 必然会反作用到自身学习接受上。

二、对于设计之路的展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专业, 在设计参差不齐和优秀设计者逐渐交叉融合下, 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 中国的设计教育改革已处在关键时期, 面对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转移, 面对”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我们必须中式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的构建, 教育兴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还在成长学科, 打造属于我们的时代还需要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 所以深入探讨有利于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 社会, 高校目前迫切需要完成的课题。

摘要:在世界设计潮流的推动下, 在经济政治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设计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成就总是与问题相伴相生, 今仅探讨环境艺术设计在现时代下得到的成就与伴随而来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从欧洲引入, 在我国发展不过二十多年, 其发展势头之猛, 速度之快, 令国内外咋舌, 但设计缺少新意, 国外大奖桂冠还鲜少花落于我国, 且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交叉边缘性的特征, 国内的教育体制尚不能很好的与之对接, 并达到很好的结合, 因此在环境艺术学科上, 教育体制和社会上人才尚需指路明灯。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交叉,泛边缘,饱和

参考文献

[1] 刘旭.图解室内设计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2-7.

[2] 汪晓莺, 李德平.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8) :76-78.

[3] 熊励.孙友霞等.协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4) :15-18.

[4] By Kurt Rowland, 王梅珍译.观看与观察——形态的发展[M], 台湾六合出版社1967.

[5] [1] (德)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6] [2]冯骥才.活着的遗产——关于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调查与认定[M]//冯骥才.散花.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9:307.

上一篇: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下一篇:离任审计意见和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