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23

交叉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2、生态语言学之生态内涵诠释

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4、语言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5、基于通用专业词汇视角的商务英语学科属性分析

6、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比较研究

7、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经贸西班牙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9、中医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

10、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路径探究

11、商务英语教学中孪生性问题及求解

12、商务日语教学方略探析

13、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14、零起点学生的商务日语教学探索

15、高职院校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就业能力匹配度研究

16、探讨商务英语\"商\"、\"英\"之争

17、论新三分框架体系下的三十一个训诂学理论

18、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19、商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讨

20、新世纪以来《语言学概论》教材比较研究

21、霍菲尔德法律概念的原点及其逻辑展开

22、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的探讨

23、基于语言经济价值的商务英语研究

24、基于CBI模式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研究

25、委婉语的生态语言学解读

26、“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再定位

27、试析《英汉语言学词典》的宏观结构

28、商务英语学科身份探究

29、探讨新兴交叉学科的教学体系设置

30、关于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31、新时期中国俄语语言学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向展望

32、从文学文体学看小说风格的翻译

33、高校培养语言人才问题研究

34、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与使用原则

35、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探究

36、医药类高职院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探究

37、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价值属性分析及理论框架构建

38、从国外外语教育看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

39、浅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

40、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的疑惑

41、“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初探

42、“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3、知识经济视角下语言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44、教育学交叉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45、语言经济学视域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研究

46、从“需求侧改革”到“供给侧改革”

47、商务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

48、“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经贸越南语课程教学新探索

49、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交叉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交叉学科融合视野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新思路,越来越受到高校老师的重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将交叉学科融合能在高等教育開始就能融合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中,进行实践和探索,针对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基础平台,跳出传统单一学科培养的主流。随着计算机计算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交叉学科大学计算机基础创新能力学科研究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则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要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可以看出,创新在国家层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本科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变化,单一学科领域范围内不能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而是需要更多学科的协同攻关[1]。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提纲:“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往往导致重大科学的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中带你部署”[2]。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本科阶段第一学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应用学科的源头,也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应用学科是基础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大量的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正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讨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大纲,作为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交叉学科融合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融合产生的新创新形式。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 大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薄弱

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的不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就接受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实践的教育,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能够熟练计算机简单应用。但有的学生由于对计算机不感兴趣,或者来自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对计算机的了解很少。差异不同的大一新生,在同一个课堂进行教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讲授课程不感兴趣没热情,基础差的学生计算机操作不熟悉,失去信心[3]。

1.2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内容陈旧,教学乏味

以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有在高等院校开设课程系统学习,但随着计算机飞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现在学生家庭都有计算机,在中小学都开始普及计算机教育,中小学开设的内容和操作实践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有相似性,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迅速发展,知识比较陈旧。

PowerPoint课件教学形式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师普遍使用的方式,提高了课堂内容更直观形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课是以教师授课为主,教师作为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不理想[4]。

1.3 实验课与学生专业结合度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现在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发展,科学的研究不仅需要专业应用能力,还需要计算机的各种方法手段,在本科教学计划中,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整体课时比较少,学生自己操作实践的练习比较少,但实践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同时对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不同考虑的比较少,实验内容甚至实验要求都相同,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设置比较少。按照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用,学生不会将学会的知识应用到自己本专业中,缺乏创新,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兴趣,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1.4师生比例失调,教师压力大,晋升难

从学科角度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老师属于“边缘人物”,进修机会很少,教师跟踪新技术、新发展趋势等比较困难,缺少研究方向,不能扩展新的研究领域,科研研究成果少,教师晋升比较难。在不具备其他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很难深入做好个各个专业的背景知识,难以开展和其他专业交叉融合教学。

2 高校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现状

1)人才队伍建设难,交叉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首要瓶颈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是有一支能力出众的学科交叉融合型师资队伍,只有具备强大的师资队伍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想影响,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只是“参谋”不是“决策者”,担任学科交叉融合的老师都是从单一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发展过来的,了解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深入,对本专业外的本科知识体系不够充分掌握,没有意识的安排、思考交叉学科融合人才的培养过程,只是为完成特定的一个研究课题[5]。

2)交叉学科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对交叉学科发展全局性、整体性的理论、方法、战略、对策研究。

3)缺乏学科交叉兼容机制,现有科研、教研传统体制都是按文理分家、学科分离建制的。交叉学科的出现与传统单学科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冲突。

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助力交叉学科融合的发展

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跨界融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将从实证、理论、设计和实践等四个方面开始研究,分别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并通过试点实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能够更加适合学科专业、适合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建议。

3.1理论课程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主要依托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来进行讲授,并逐步引入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相关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将目前该专业与“互联网+”模式所形成的新产业与新业态的经典案例与学生共同分享,引导学生设计和创新“互联网+”本专业模式的新构想。

3.2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搭建创新实践平台

将以往的集中授课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改革变为以互动交流模式为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用的教授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線上线下混合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专业资源建设、案例设计、基础资源建设、学生资源建设、专业知识获取、专业数据获取等。

3.3 培养学生学科交叉意识

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中,无论学科还是专业,其边界都是相对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固定疆界,科学研究本质是不断挑战人类未知世界的过程,科学进步本质是学科知识边界和壁垒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形成的过程,大学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大学科观念应成为进行大学人才培养的指导价值观,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教育融合,培养学生开放的胸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各个学科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善于分析和处理数据以及共享数据等一系列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 结论

交叉学科融合是培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途径,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将交叉学科融合这个指导思路应用到教学中,借助交叉融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本专业问题能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申,张永存,杨春秋.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J] .实验室科学,2013,16(4):1-3.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C].2016: 243-322.

[3] 王建彬,张菁,王颖. 多元化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 中国科技纵横, 2016(7):247-248.

[4] 王建彬,何东钢,陶冶,等.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8-19.

[5]蒋永荣,方成,夏金虹.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5(7):45-48.

【通联编辑:王力】

交叉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设计学取得了一定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了与科学技术、自然学科相融合的交叉学科。但在艺术学科与理工、文科的相交融合发展趋势下,如何保持艺术学科原有的艺术属性是当今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将从艺术设计的交叉融合性出发,探析艺术设计学科交叉发展的现状,以及对艺术设计交叉的推进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的交叉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学科、交叉学科

一、艺术设计交叉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设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基本范畴,是改变客观世界,使其改变、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创造性劳动,是构思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对艺术设计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扩招艺术设计专业的政策,设立了许多例如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的二级学院,扩大了艺术设计学科的范围和规模,使艺术设计的结构体系更加丰富,从而迅速推动了艺术设计的交叉发展。虽然我国艺术设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即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属性具有模糊性。

在我国当前设计学科的分类上,设计学科大部分都归在了艺术类别下面,仅有少部分在机械类。在传统意义上,科学与工程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设计大多属于艺术,所以称为人文社会学科,但这忽略了设计的自然学科基础。但是,这里的科学到底是指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便显得比较模糊不清了。如今的现状是,以艺术学科为主,人文学科、工科为辅,并且突破专业的原有机制,淡化专业之间的界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艺术设计交叉发展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发展是基于本身的建设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当艺术和设计学科与技术学科和自然学科交叉时,艺术学科将得到丰富的交叉资源,它可以吸收其它学科的优势,优势互补,培养出更全面的人才。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仅仅依靠某一类别的学科知识,是不利于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立足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实现从“完全理论”到“注重实践”的转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艺术学科的交叉发展也是对其自身创新的需求。通过艺术设计的交叉发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艺术学科的不断创新艺术与设计的交汇过程,也是人才综合培养的过程。艺术设计本身具有综合性、多层次性、复杂性,因此在高校进行教学艺术设计交叉与融合教育发展的时候,可以探究艺术学学科之间的本质特点,找到之间的关联与差异,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更好的解决艺术设计在交叉发展中的不足,促进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三、艺术设计交叉的推进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艺术设计交叉发展的学术氛围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上,对人才的培养往往是重技艺,轻理论。但当今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趋势下,重“术”轻“学”的思想应当进行转换,术与学要同时发展。

随着数字化的全球普及,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因此,高校要整合教育资源,艺术设计交叉要在资源共享平台下发展。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多学科并且多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学科,需要各种领域的相关知识,如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各高校之间通过进行资源共享,创建一个社会开放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增强学科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艺术设计在现阶段中,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和僵化,而艺术设计本身是需要创意性和多样性的。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补充人文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拥有包容的思想境界和开放的积极心态,能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在艺术设计交叉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单一式的结构,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与拓展,每个学科之间要进行融合,跨越课程之间的距离,吸收更多其它学科的思维,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学科资源,实现学科的价值。其次,增加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和深刻,感受当时人民的聪明才智。要紧紧跟随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当开设一些介绍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新发明等等新潮事物的课程,拓宽眼界,站在世界的最前端。最后,要增强实践课程的内容,在实践课程中又要增加其趣味性。适当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面对市场,做出能出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尽早的与社会接轨,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最大化的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三)对艺术设计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在当今对人才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培养人才的艺术设计美育教育对其交叉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师在创作时,不仅要具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把每一件设计作品到极致,同时在设计中要注意色彩形式美感等。所以,就要求艺术设计从业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在艺术设计交叉发展中进行美育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艺术设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德的教育功能。通過深刻认识美的本质进行美育,改善人辨别美丑、善良和恶的能力,并能深刻地影响艺术设计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养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第二,通过美育扩大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认识事物上不仅要用人文思维、科学思维、自然思维,还要用艺术的思维。艺术思维通常使人能更直接、更形象、更主动地去认知世界。第三,培养积极向上的美育观,促进人格美的发展,抵制各种错误风气的侵蚀,树立优良学风、校风,培养具有高雅审美情趣的新型人才。

(四)提高艺术设计教师队伍的力量

教师在艺术进行设计交叉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积累的精神文明财富,例如文化科技知识、文学艺术及社会道德、思想等都是依靠教师的传承、传授而继承下去的。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对错交杂在一起,教师在这时就应该发挥着自身传授知识的作用。

教师职业的素养提高可以通过对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及本学科的学科研究和教学研究,从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探索教学教学研究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质量。作为艺术设计教师,要不断地研究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艺术,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要成为一名优秀正能量的艺术设计教师,培育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推到艺术设计交叉的发展。

结语:

在艺术与设计不断交叉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艺术设计学科的初心出发,不能抛弃艺术主题。同时要在多种维度下进行交叉融合,注重创新。掌握艺术设计交叉发展的本质和实质,秉持着不抛弃艺术的主题,推进艺术与设计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星.中国艺术学建立门类的价值意义分析[J].艺术学研究,2012(1).

[2]沈磊.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J].明日风尚,2018(22).

[3]周星.中国艺术学建立门类的价值意义分析[J].艺术学研究,2012(1).

交叉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结核杆菌的传播方式

1.1 呼吸道传播

结核病人咳嗽时可以从呼吸道排出微滴核, 而吸入微滴核是传播肺结核的主要方式, 正常情况下, 病人的呼吸向周围呼出的微滴核数量较少, 但咳嗽的病人可使具有传染性微滴增加到3500个, 传染性的大小与咳嗽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 有痰咳嗽与无痰咳嗽的传染性也不同, 痰菌培养阳性病人有痰咳嗽的传染性大于无痰咳嗽者。若是病人打喷嚏则一次可排出的微滴核数高达100万个, 因此, 排菌病人平时大声说话、唱歌、咳嗽、打喷嚏把结核菌的微滴核散布于空气中, 形成气溶胶状态下即能传染。

1.2 再生气溶胶或尘埃感染

微滴核一旦落在地上、衣物被褥等物体表面上, 但随着人们扫地、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活动, 落在这面上的结核菌又可随尘土飞扬在空气中, 被人吸入后同样可以使人感染和发病, 有研究证明, 结核菌不仅可以通过微滴核传染, 而且可以通过尘埃或再生气溶胶传播。

2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2.1 结核杆菌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自然环境下生存情况: (1) 结核菌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6~8个月, 在阴暗处可存活数年, 随尘土飞扬可保持传染性8~10d, 在书、报、玩具、生活用品上的结核菌可存活数月。 (2) 结核菌对高热抵抗力强零下6~8度可存活4~5年。干热100°4~5h, 160~180°干烤1~2h方能杀死。 (3) 结核菌对光线和放射线敏感。痰内结核菌强阳光直接照射下2h死亡, 紫外线照射下20min死亡。

2.2 化学消毒剂对结核菌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分类。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又称灭菌剂。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肝炎病毒, 霉菌和细菌繁殖体。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3 结核病区的消毒隔离原则

(1) 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2) 在防止工作服污染时穿隔离衣, 接触病人或污物后, 或护理下一个病人前洗手。 (3) 病人的垃圾一律袋装, 并注明标记后, 高温无害化处理。 (4) 痰液、胸水等分泌物消毒后再倒掉。 (5) 排菌病人尽量不准许探视, 体弱者、婴幼儿禁止来院探视。 (6) 病区相对独立, 不与其他病种混住, 重病人排菌与一般病人、非排菌病人分室安排居住。 (7) 器械用后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能耐湿热的首选高压蒸汽灭菌。 (8) 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时应选择中、高效化学消毒剂, 重污染时浓度增加或时间要延长。

4 消毒隔离方法

4.1 空气消毒

(1) 自然通风:经济实惠无害; (2) 紫外线灯照射:1.5W/m3, 1~2次/d, 1 h/次; (3) 化学消毒剂熏蒸或气溶胶喷雾消毒, 1次/d, 及时终末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1000mg/L含氯消毒剂, 1.5mg/m3、作用30~60min。过氧乙酸1g/m3, 密闭1~2h。

4.2 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 一般均采用消毒液湿式清扫、湿式擦试, 每日1次。 (2) 地面物体表面、墙壁等被污染时立即采取喷雾消毒。作用30~60min后, 清洗处理。 (3) 病房、走廊、办公室、处置室、换药室、洗漱室、厕所等拖布分别使用并有标记。 (4) 用具使用后采用二步消毒法, 即浸泡清洗消毒, 后悬挂晾干。

4.3 纸张的消毒

采取环氧乙烷袋消毒法, 微波消毒法或紫外线消毒法。

4.4 手的消毒

要掌握正确洗手法及正确选择消毒剂。

4.5 被褥衣物的消毒。

被褥每周更换1~2次。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卷起放污物袋中由洗衣房统一高温加含氯消毒剂清洗。衣物可阳光下暴晒或浸泡清毒。

5 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5.1 分类及标识

(1) 医用垃圾:用黄色垃圾袋包装; (2) 放射垃圾:用红色垃圾袋包装; (3) 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包装。

5.2 处理原则

防止污染扩散。分类收集, 分别处理, 尽量焚烧。

5.3 处理方法

(1) 痰纸 (盒或袋) 、敷料、标本、组织器官及无经济价值的物品高温焚烧。 (2) 痰液、胸水、引流液用1%过氧乙酸作用60min或每1000m L胸水加入有效氯2000mg作用6h后倒入厕所。 (3) 病人餐具用有效氯或过氧乙酸液浸泡, 用具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或强阳光下爆晒数小时。 (4) 一次性注射器, 输血输液器, 针头等使用后先毁型, 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多年来, 我院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结核病医院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医院病区的交叉感染的防控。以提高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方法 通过对结核菌及其生存条件、传播方式、结核杆菌的抵抗能力、化学消毒剂对结核菌的影响的掌握, 制定结核病医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消毒隔离原则、及各种消毒隔离方法, 医疗垃圾的处理办法并实施。结果 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 对结核菌认识明确, 掌握清楚, 控有办法, 防有措施, 只要严格执行《医院消毒管理办法》、《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一定会达到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预期目的。

交叉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由我公司承建的中海御景熙岸项目二期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电信园区一号地块,该工程包括7幢地下一层,地上20层的高层住宅、变电站及一个地下人防车库,总建筑面积为77000 m2,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为方便施工,现场分别在1#楼西南侧、6#楼东南侧、2#楼东北侧、8#楼西北侧布置了4台塔吊,其型号、臂长分别为QTZ80、50M;QTZ

110、55M; QTZ110 、55M;QTZ80、50M。由于这4台塔吊的距离均不能够达到安全操作距离,导致4台塔吊在同一平面施工交叉作业时均会发生碰撞,所以为了避免4台塔吊在工程施工中相互交叉作业发生碰撞事故,并确保运行中安全距离的要求,特制定防碰撞措施如下:

一、操作使用规定

1、塔吊操作人员及指挥人员,必须按要求持证上岗,并严禁酒后上班、带病上班和疲劳上班。

2、项目部应对塔吊司机和指挥人员进行一次上岗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3、塔吊司机上、下班应做好交接班时设备的检查,并办理交接手续,确保塔吊工况正常。

4、夜间施工应配置充足的照明,并开启所有障碍灯,确保前臂障碍灯的工作正常。

5、当风力超过6级以上时,严禁进行塔机操作。

6、每班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吊钩及吊索完好情况,并对起吊性能进行空载试车,检查各主要限位开关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7、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专心认真判断准确,并按GB5082规定的

音响及指挥信号的要求,礼让操作。

8、在首次起吊重物时,应吊离地面50cm进行制动性能试验,确保制动性能可靠。

9、1#房塔吊与6#楼塔吊相对运行距10米时,应减速并采用1档运行,且1#房塔吊小车必须往后退20米范围之内,进行避让;6#房塔吊与2#楼塔吊相对运行距10米时,应减速并采用1档运行,且6#房塔吊小车必须往后退20米范围之内,进行避让;8#房塔吊与6#楼塔吊相对运行距10米时,应减速并采用1档运行,且8#房塔吊小车必须往后退20米范围之内,进行避让;2#房塔吊与8#楼塔吊相对运行距10米时,应减速并采用1档运行,且2#房塔吊小车必须往后退20米范围之内,进行避让

11、4台塔吊在操作过程中吊钩及吊索应尽可能保持距离10米范围内操作,若须在10米范围外操作,应减速启动缓慢谨慎操作。较长重物应采用拉结溜绳保护。在起吊过程中,重物不得摆动、旋转。

二、特殊信号的规定

1、当各塔吊进行每次回旋操作时,应鸣长声提示,夜间行驶前必须打开障碍灯。

2、每台塔吊在小车超过20米行走时,应断续鸣长声提示。

三、两台塔吊交叉高度控制

1、由于1#房塔吊与2#房塔吊之间的距离够大,能确保两台塔吊在同一平面工作时不会发生碰撞,所以1#房塔吊与2#房塔吊的有效工作高度可以保持一致;1#房塔吊的有效工作高度应确保比6#房塔吊高出3米,2#房塔吊的有效工作高度应确保比6#房塔吊高出3米,6#房塔吊的有效工作高度应确保比8#房塔吊高出3米:(即:确保每次爬升标准节时1#房塔吊均比2#房塔吊多2个标准节高度;2#房塔吊均比6#房塔吊多2个标准节高度;6#房塔吊

均比8#房塔吊多2个标准节高度)。

四、关键回转限位控制

1、四台塔吊均在±1.5圈范围内装置极限限位,可进行360度回转操作控制。

五、应急救援预案:

1、当四台塔吊各自的重物或绳索彼此有可能相撞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按下操纵柜紧急停车按钮。停止任何操作,碰撞发生后,应切断总电源开关。认真对碰撞部位及钢绳等部件进行检查。并及时排除故障,确论无异常才可继续进行操作。

2、当塔吊回转超越预设的极限位置仍未停车时,操作人员应先按下紧急按钮,再将总电源开关切断。发生与周围建筑物相碰撞,项目部应组织检查塔吊各部分损坏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公司大型设备监督科报告。

3、塔吊发生电器系统失控均应按先停紧急开关,再切断总电源开关程序进行操作。

4、当发生重物坠落伤人时,项目部应立即组织伤员的抢救工作,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5、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按事故处理程序和原则,采取事故“三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杜绝后患。

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御景熙岸二期工程项目部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塔吊式起重机检查制度

为了确保塔吊的安全运行,加大监控管理力度,特制定如下检查制度,请各项目部予以执行。

1、各项目部应制订相关的考核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塔吊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进行有关条例、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

2、各项目部安全员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塔吊的供电系统、接地系统、避雷防护系统、塔吊基础沉降和垂直度以及附着和塔吊工况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3、每周收集一次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对塔吊运行状况检查记录,分析和整理塔吊运行状况,对有异常现象和缺陷,应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并向有关部门反馈。

4、督促维修人员每月不少于2次的检查和维护保养,以及操作人员班前班后的检查和保养与润滑工作。并收集有关维护和检查记录。

5、每月不少于2次定期或不定期对塔吊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作业规范进行抽查,每发现违规一次,可按50—100元进行处罚。

6、每月不少于一次督促测量人员对塔吊垂直度和基础沉降进行检查,并确保塔吊垂直度≤2‰,并收集有关记录资料。

7、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塔吊安拆人员以及塔吊附着和升节人员应进行安全交底。并督促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对不安全的施工应及时给予制止。

8、每年春秋二季,分别组织进行一次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的测试工作。特别是雷雨季节来临之际应对防雷接地系统和保护接地系统,组织一次检查和测试,确保保护接地电阻R地<4Ω,防雷接地电阻R地′< 10Ω。

9、定期或不定期对塔吊交叉作业防碰撞措施进行检查,并督促执行情况。

10、根据设备润滑要求,每月一次督促和检查操作人员进行润滑情况。

11、督促和检查对塔吊租赁方履行合同情况,以及对租出塔吊的检查和维护保养情况,确保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和维护。

12、对塔吊的安全附件应建立专门台帐进行监控管理,(如:塔吊液压顶升的溢油阀及压力表,以及各限位开关,电压表、相序保护器、漏电保护开关以及各制动机构等)。并对运行超过2年的塔吊应监督申报进行复检。

13、对从事塔吊操作,指挥、维修、检查和管理过程中,因工作失职造成塔吊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可根据情节大小对责任人或作业者处50—500元的罚款。

14、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确保一次将塔吊检查工况和安全隐患及时传真书面汇报公司大型机械监督科。

浙江国泰建设集团大型机械监督组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塔式起重机维护保养制度

为了减少塔吊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设备有使用寿命,确保塔吊的正常运行,特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请各租赁公司及项目部予以执行。

1、总则:起重机应当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对安全装置必须每班检查,转动部分应有足够的润滑油,对易损件必须经常检查、维修或更换,对机械的螺栓,特别是经常振动的零件,如塔吊连接螺栓应进行检查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则必须及时拧紧或更换。

2、安全装置的维护与保养:

2.1每班应检查开关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等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开关是否完好,螺栓是否紧固。(力矩、重量限制器可用手按动开关检查,高度限制器可起升吊钩至上限位位置应能自动停止,幅度限位器可开动小车至起重臂两端与碰块接触前应能自动停止)。

2.2每半月应对力矩限制和起重量限制器进行一次吊重检测。检查该两种安全装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超载,应立即进行调整。

3、机设备维护与保养

3.1每半个月至少应对各机构的制动器进行检查和调整,制动瓦与制动轮的间隙(其间隙保证在0.5-1mm之间),各机构铰点应每星期加机油润滑,保证机构灵活可靠。在摩擦面上,不应有污物存在,遇有污物必须用汽油洗掉。

3.2对减速箱、变速箱、外啮合齿轮等各部分的润滑以及液压油均按塔

吊润滑要求的周期和方法进行。

3.3要注意检查各部钢丝绳有无断丝和松股、打折现象,如超过有关规定,必须立即换新,钢丝绳的维护保养应严格按GB5144-85的规定进行。

3.4凡开式齿轮传动必须有防护罩。

3.5经常检查各部的连接情况,如有松动,应预拧紧。塔身连接螺栓应在塔身承受压时检查松紧度(可旋转臂架的方法造成受压状态)所有连接销轴都必须装有开口销,并需张开。

3.6经常检查各机构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噪音,如发现故障,必须及时排除。

3.7安装、拆卸和调整回转机构时,要注意保证回转机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大齿轮的中心线平行。其啮合面不小于70%,啮合间隙要合适。

4、液压爬升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4.1使用液压油严格按润滑表中的规定进行加油和更换,并清洗油箱内部。

4.2溢流阀的压力调整后,不得随意更动,每次进行爬升之前,应用油压表检查其压力是否正常,油压表每年应检查一次。

4.3塔机顶升前后应检查各部营接头是否紧固严密,不准有漏油现象。 4.4滤油器要经常检查有无堵塞,检查安全阀使用后调整值,是否变动。 4.5油泵、油缸和控制阀。如发现渗漏应及时检修。严禁在渗漏状况下顶升或降节操作。

4.6总装和大修后初次起动油泵时,应先检查入口和出口是否接反,转动方向是否正确,吸油管路是否漏气,然后用手试转,最后在规定转速内起

动和试运转。

4.7在冬季起动时,要开开停停反复数次,等油温上升和控制阀动作灵活后再正式使用。

5、金属结构的维护与保养

5.1在运输中应尽量设法防止的构件变形及碰撞损坏。

5.2在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修和保养,以防锈蚀,发现锈蚀应及时进行除锈,并采用油漆防腐处理。

5.3经常检查结构连接螺栓、焊缝以及构件是否损坏、变形和松动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必须处理好后,方可继续进行工作。

5.4每隔1-2年除锈并喷制油漆一遍。

5.5经常清洗金属结构上的油污,保持塔吊上的清洁。

6、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

6.1经常检查所有电线、电缆有无损伤,要及时的包扎和更换已损坏的部分,以加强绝缘性能。

6.2遇到电动机有过热现象要及时停车,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运行,电机轴承润滑要良好。

6.3各部分电刷,其接触要保护清洁,调整电刷压力,使其接触面积不小于50%。

6.4各控制配电箱等经常保持清洁,及时清扫电器设备上的灰尘。 6.5各安全装置的行程开关的触点,开闭必须可靠,触点弧坑应及时磨光或更换。

6.6经常检查各接线端子及接线头的连接情况,发现接头变色、损坏、

松动等现象应及时处理。并保持接线线标的准确和完好。

6.7每年摇测保护接地电阻两次(春、秋)保证R地<4欧姆。

7、塔机维修周期

7.1日常保养(见上述2.1-3.6条)

7.2塔机工作1000h后,对机械、电气系统进行小修。 7.3塔机工作4000h后,对机械、电气系统进行中修。 7.4塔机工作8000h后,对机械、电气系统进行大修。 7.5塔机上高强度螺栓应按照GB/T5057.4-1995使用。

8、塔机安拆及操作注意事项

8.1塔机每次重新安装前,以及小修、中修和大修时,应特别注意由技术人员和专业维修人员检查各结构件材料及焊缝,若发现变形、锈蚀、裂纹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分析,并按有关标准进行修复或更换。

8.2塔机每次重新安装和中修、大修后,必须按首次安装验收的程序进行空载、额载、超载(动载和静载)试验及调整各种安全装置,试验时载荷应由轻到重,保持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仔细检查,作好试验记录,归入设备档案。

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塔式起重机构润滑制度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机械传动对设备的磨耗,保证各机构的灵活运行,特制定塔式起重机构润滑制度如下:

一、每周需检查润滑机构

1、起升机构制动器

采用机油,将全部铰点用油壶加油一次。

2、回转机构、开式齿轮回转支承外齿圈,上下座圈滚道

采用:冬季AC-Ⅱ钙基润滑脂,夏季ZG-V钙基润滑脂,用涂抹和压注一次。

二、每半月需检查润滑机构

1、所有滚动轴承(除电机内轴承)采用ZGIV钙基润脂,用黄油适量压入一次。

2、所有滑轮:

采用:冬季AG-Ⅱ钙基润滑脂,夏季ZG-V钙基润滑,用黄油枪适量压入一次。

3、起升机构变速箱

采用:冬季HJ-20机械油,夏季HJ-40机械油。 检查后用油壶适量添入。

4、小车牵引机械减速器

采用40号机械油用油壶适量添入。

5、起升钢丝绳及小车钢丝绳

采用ZG-V钙基润滑基,检查后适量涂抹。

三、每半年需检查润滑机构

1、起升机构液压推杆器

采用:冬季25号变压器油(2月-6月)夏季10号变压器油(6月-12月)换油一次。

2、液压油箱

采用:冬季10号机械油即(12月-6月),夏季30号机械油(6月-12月)换油一次。

3、起升机构变速器 冬季、夏季换油一次。

4、小车牵引机构减速机。 采用40号机械油换油一次。

四、设备运行4000h进行中修,必须对所有润滑点包括电机轴承进行清洗后,加相适应的润滑脂。

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专业教学论文下一篇:cdio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