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制度论文范文

2023-09-17

融资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分析

(一) 融资来源

丝路基金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新开发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投行) 属于新兴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 因此本文研究主要围绕二者展开。结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融资业务政策》开展分析不难发现, 亚投行资本可细分为日本特别基金、技术援助特别基金、开发基金、普通资金, 借款、净收益、银行股本、发放贷款佣金、成员捐赠及其他赠款属于亚投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新开发银行的资本则可以分为特别基金和普通资本, 其中普通资本包括认缴股本、借款、贷款和股权投资或担保收入等, 借款、银行收益、银行股本、特别基金及信托基金属于新开发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对比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传统国际金融机构不难发现, 新兴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源于发展中国家, 传统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 这使得二者的融资来源存在较大差别。近年来, 新兴经济体集体崛起, 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来源自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 且其对于融资条件、融资领域也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由此带来的国际金融机构融资条件、融资领域影响必须得到重视。

(二) 融资领域

国际金融机构的功能和立法宗旨直接影响其融资领域, 以可持续的方式消除极端贫困属于世界银行的主要功能, 这使得长期以来世界银行始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援助, 而结合近年来世界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的贷款数据不难发现, 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长期以来呈上升态势 (除2013年外) , 在全球国际金融机构的属性和功能定位影响下, 世界银行的融资领域较为广泛, 且较为青睐于亚太地区及基础设施建设部门, 但总量层面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部门获得的投资并不多。

亚洲开发银行的优先融资领域包括亚洲及远东地区经济增长、性别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地区合作等内容, 结合近年来亚洲开发银行的年度报告不难发现, 其援助总额常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如2016年为317亿美元, 且较上一年度实现了15%的增长, 而对比亚洲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不难发现, 亚洲开发银行更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亚投行的设立是为了弥补基础设施融资的公共品供给不足, 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其主要融资领域, 对比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不难发现, 亚投行的贷款领域更为明确具体, 且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足, 新兴国际金融机构与传统国际金融机构存在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关系可见一斑。

(三) 融资贷款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在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帮助成员国应对经济和金融危机、维持金融稳定, 这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为出现收支失衡的成员国提供贷款, 但这一贷款会伴随着融资贷款条件, 主要包括货币政策改革、结构性改革、财政节俭等宏观经济政策改革, 以及税收改革、贸易自由、公司管理等政府管理事项。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融资贷款条件较为接近, 其提供的项目贷款也主要着眼于商业、经济因素, 但其提供的政策性贷款却会提出要求较高的政策、政治因素条件, 如经济相关发展改革、结构性调整。深入分析不难发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融资贷款条件存在贷款条件范围宽泛、缺乏较高合法性和透明度的贷款条件决策过程、贷款条件实施效果不佳等不足, 贷款使用的效果因此受到了较为深远影响;不同于传统国际金融机构, 新兴国家金融机构的代表亚投行承诺不会对融资贷款附加政治条件, 且需要围绕项目的社会影响、财务、经济、技术、环境、财务管理、成本收益、法律、风险等进行评估, 但这一评估仍处于国际商业贷款框架内, “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由此得到了较好贯彻。新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同样未引入政治因素, 且只考虑经济因素, 新开发银行存在的“如果成员反对向在其领土上的项目提供融资, 银行即不应提供这种融资”条款也使得成员主权得到了充分尊重。

结合传统国际金融机构与新兴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条件开展对比不难发现, 融资条件的设置与机构融资功能实现存在必要联系, 贷款的按时回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贷款的商业性条件影响, 且改革政治性贷款条件将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融资条件发展方向, 这些必须得到业界人士关注。

二、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趋势及影响

(一) “新南南合作”发展趋势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南南合作”曾开创了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新时代, 而随着南方国家逐渐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其世界经济格局地位也愈发举足轻重, 因此笔者认为“新南南合作”将成为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趋势, 这里的“新南南合作”相较于“南南合作”存在合作的动力、内容、领域不同差别。事实上, 本文研究的新开发银行便属于典型的南南开发银行, 亚投行则同时包含“新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 而受到国际金融法领域的发展影响, “新南南合作”在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领域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

(二) 国际金融治理将呈现多元性

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 在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弱、二十国集团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今天, 基于美国霸权框架的国际金融治理框架正逐渐被时代所抛弃, 上文中提到的各国达成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共识也能够证明这一认知, 而随着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际金融治理的多元性特点必将日益显著化。结合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的相关协定开展分析不难发现, 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新规则和新思维也由此得到了较好顺应, 国际金融法律规则、国际金融制度、国际金融秩序理念由此受到的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笔者坚信, 亚投行将逐渐成为与世界银行抗衡的全球金融机构, 全球金融治理的多元性也将由此实现进一步提升。

(三) 推动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改革

结合现存国际金融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开展分析不难发现, 这类组织均存在无法在危机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不足, 这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与制度性缺陷存在关联, 因此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改革便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的金融危机发生频率将不断提升, 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改革将受到新兴金融机构的“倒逼”, 这种“倒逼”将主要体现在融资领域、业务运营原则方面, 国际融资风险监管法律、国际投资担保法律、国际融资争议解决法律同时受到的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影响也需要同时得到重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 在此基础上, 本文涉及的“新南南合作”发展趋势、国际金融治理将呈现多元性、推动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改革等内容, 则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方向,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的速度, “新南南合作”趋势、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必须得到重点关注。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 丝路基金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 基于此, 本文就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开展了基本分析, 并就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趋势及影响开展了详细论述, 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海泳.新兴金融机构:新力量、新格局、新希望[J].国际融资, 2015 (1) .

[2] 杜萌.主权债务违约成因及违约成本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6.

融资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长久以来, 民营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 在现如今市场经济中的情况并没有在好转。民营企业的个体性和特殊性导致了其不稳定性, 高危险性高风险性, 虽然在后续多渠道多方式的资金注入的情况下, 仍然是不够理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因体系化的缺失而无法改善, 越发困难。究其原因, 存在内外源融资比例不平衡。一, 外援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外源多半指银行, 信托资金等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求依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但由于我国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并无法满足各类型企业的融资请求。因此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运行下去的资本。二, 内源融资所占比例多大。内源融资多半是社会民间组织通过集会所召集的资金, 其份额大, 资金所占相对份额也大, 能保证内源融资的资金运行。但很难通过融资就直接能补全其运营的资本, 再者, 民营经济在信贷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 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型民营企业市场份额存在着许多劣势, 税收少, 资金小, 无法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国家长期片面偏向发展国有经济。而我国在融资体制和银行改革相对不完善, 导致市场经济结构不平衡。而这样片面的偏向造成国有企业, 造成大企业资金的大量汇集, 挤占本应该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 造成民营企业一直处在恶性循环的恶圈当中, 无法得到任何改善, 反而破坏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如若能够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有利于引进创新人才, 吸收劳动型劳动力, 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促进民营企业向第三产业转化, 提高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提高竞争力, 具有强大的实践意义。

2 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保障制度的建议

2.1 为民间借贷机构创建门槛, 完善市场规则

从经济层面上来讲, 要构建并逐渐放宽对民间借贷机构的限制, 允许民间借贷机构在合法合理的要求下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对于自发组织形成的民间借贷机构要给予自由的空间, 让其在法律的保障下自由发展, 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为民间借贷机构创建准入门槛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法律保障, 否则, 也会冲击和影响我国金融市场, 带来不断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和遵循两个原则:一, 合理定位原则, 杜绝非法资金的进入, 扰乱市场经济, 组建和发展合法新型合规民间借贷机构。二, 谨慎原则, 立法现行下, 力求稳定地发展民间借贷机构, 为以后的发展壮大打好基础。

2.2 建立风险防范系统和及时救济制度

从金融风险层面上来讲, 专业的危机测评机构, 与所相关的管理责任部门相辅相成, 其作用是能及时监测和评估各种内外风险, 从而分析出化解危机和解决的方案, 提出及时救济的应对措施。风险防范系统对民间借贷形成的监管, 可以提高民间融资所拥资本的安全系数, 降低金融风险。积极稳定地推进民营企业的融资进度, 确保民间融资资金的安全性, 应建立专属于某一民营个业的进行账户, 然后再进行时时的监管和分析, 确保账户的安全, 更好地发挥专属作用。另外, 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额度也必须规范化, 法制化, 记录化。申批制度有利于更好地记录在案, 以防风险。

2.3 防止贷款诈骗, 建立借贷信用档案

从民间借贷特点层面上说, 建立借贷信用制度, 遏制“短贷长用”, 杜绝企业恶意拖延还贷。民营企业要想在融资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就不能孤注一掷, 应该广撒网, 广捞鱼。民间借贷流通的资金都是以逐利为目的, 这是其融资的本质。民间融资的本质和特点正是如此, 也是为了进行低成本的融资来创造高收益, 从而获得更多民营企业发展的流通资金, 环环相扣, 是民间借贷的显著特点。民间借贷集资, 往往略涨于银行的年、月利率, 因为民间借贷是建立在高利息, 高回收率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民营企业要想融资, 就不能打持久战, 因为无法承爱这种民间融资带来的成本利息, 一定不能有丝毫的长期使用的想法。所以, 民营企业在融资时要放大双眼, 看清眼前利益, 以免被过高的利益冲晕了头, 带跑了方向, 以致无法还贷, 酿成大错。所以, 建立借贷信用档案, 是有一定的实践前景和意义的。

2.4 防止民间借贷额在公司总负债资产中占多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各大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 蓬勃生长。如何维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的重要方法是适度负债。适度负债将负债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控制在中小企业总资产比例安全值范围之内, 此举能够有效地确保融资资金的稳定和安全。如若一个企业发展中出现了过度负债, 那么其融资资金已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 企业发展前景存在巨大的风险。同样, 伴随着风险极高的因素, 因此要求企业提高在较短时间内还债能力, 其原因还有民间借贷的时限短, 利率负担大, 无法增大民间融资款额的比重。因此在制定法律时, 就得考虑设置一个合理的数字, 使得民间借贷在总负债总资产的份额在法律和现实生活中是合理的, 并需要其通过政府工作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在此前提下, 才能合法地进行任何资金融通活动, 以确保资金安全。

2.5 提供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我国担保机构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 完善民营企业进行民间融资所需《担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渐成雏形是多亏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方向有了政策的正确领导, 增加了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安全性。重新汇总现有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的资源是当前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一大重点, 为的是能够快速组建信用担保体系, 使得这个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有据可依、有理可信、有情可循, 以期能够推动和规范各类担保机构的自我管理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协调。实现这一目的, 应该做到一方面坚持贯策政府下达的方针和政策, 获得政府支持;另一方面, 也要顾及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促使民营企业认识到建立融资担保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完善担保机构体系, 政府扶持, 确保在资金、运营方面, 能够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从而促进民间融资的有效性, 进一步鼓励民间合法融资。另外, 保证其市场化运营的独立性, 政府应该要适当减少对担保机构的行政干预。二、坚持风险控制原则。民间融资其特点和本质决定其风险性, 也间接决定了担保行业的高危型。为保证其资金的安全, 必须加强其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做好建立担保体系之后的反馈和监督工作, 以便防止民间借贷机构在接受了担保之后, 减轻了对民营企业的借贷还款监督工作;而且还应加强贷款企业的风险危机意识, 以便以后的维权做好万全的准备。

目前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 但是却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体系化的融资体系为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做参考。构建融资体系和法律保障制度有助于民营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实现融资体系化、制度化、法律化。融资渠道更加法制化。能使多种多样, 纷繁复杂的融资手段在法律制约下之内渐渐制度化, 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融资服务。

摘要:现如今,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竞争加大。民营企业因其所走道路所具有的灵活性和自身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 发展迅速, 但无可避免地会不断出现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发展民营企业, 对民营企业进行平等的法律保护也是当今建设法制中国的重要经济基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必须集齐各方力量, 发挥政府、社会、银行和民营企业各方面的作用, 采取多方面合作, 多角度进行的措施, 才能有效地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融资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在地方政府投融资中, PPP模式具有巨大的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还不具有完善的与之相关的法律, 因此, 对PPP模式进行相关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十分必要。在法律上, 提高PPP的立法等级, 对PPP立法进行统一, 以此将当前现有的低位阶法律规范所带来的不好影响进行消除。与此同时, 应当以《招投标法》、《预算法》等现存法律做好相应的对接工作, 以防止各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从而不但使各种法律法规之间更加具有协调一致性, 而且还能使法律的权威性得以增强[1]。修订招投标法、公司法, 以及专门制定法律, 以此来明确确定私主体的准入问题, 防止因法律上的空白而产生权利寻租。

2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基于PPP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公共服务项目, 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因此, 对其实现有效监管必不可少, 建立健全监管体制, 以实现项目建设与经营的全过程监管。无论是运营时期, 还是招投标阶段, 都必须纳入监管范围。从项目决策开始, 严格筛选投标人, 其中包括其财务、专业以及关系管理能力的核查[3]。项目竣工后, 严格监管私主体的特许经营期, 防止私主体出现违规运营, 从而影响公共利益, 违背公共服务项目的宗旨。此外, 对于公主体中的行政人员, 为了防止其对私主体进行公权力的滥用, 必须加强监督其对债务管理决策的过程, 防止出现违规行为。

3 构建完善的融资和风险分担机制

一般而言, 公共服务项目都有比较大的规模, 施工建设周期也都比较长, 需要较大的投资金额。所以, 对项目放贷的金融机构, 在审核过程中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严格进行, 所可使用的保障措施包括抵押、担保等。与此同时, 金融机构应当及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放贷, 尽可能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4 建立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

通常情况下, 诉讼周期都比较长, 如果采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公共服务项目中的纠纷问题, 这将会对项目的进展造成严重影响, 不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 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用仲裁机制作为常用手段。

5 制定完善的金融、财政等配套政策

第一, 进行专项基础设施基金的设立。对于各地方政府, 需要进行省级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的设立, 将其作为主要的资本金基数, 再进行其他方式的融资, 如依靠社会资本、贷款以及财政拨款等。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资金的募集可以通过私募发行的形式进行, 同时限定发行对象, 主要集中于机构投资者, 如银行、保险和基金等。随着基金的发展, 在面向社会及民间资本进行公开发行[2]。第二,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基于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 并对国外经验进行借鉴, 制定更多的PPP模式下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项目实际特点, 减免企业部分营业税、所得税等。第三, 充分发挥增信措施。增信制度的建立可通过政府贴息以及政策性担保等进行。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立, 以对公共服务项目进行担保, 并名曲额规定公私主体的风险。

6 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地方政府对债务信息并不公开, 社会难以了解政府的债务状况, 这大很大程度上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影响, 限制了其融资能力, 因而社会资本也都望而却步。因此, 尽快建立实施信息披露制度, 向社会公开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等各种财报经济数据十分必要。只用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 才能使社会的监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进而有效防止地方政府出现违规融资情况, 同时, 这对于社会投资者而言, 能够对投资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评估。

结束语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 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应当在一些经营性项目, 尤其是具有一定竞争性质与盈利性质的项目中进行退出, 放开准入限制, 转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这些项目的建设, 使投资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PPP模式拓宽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实现了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共赢, 有利于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当前, 我国政府正在推进PPP工作改革, 并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方针政策。而在PPP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 建立PPP模式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制度, 以规范市场行为十分必要。

关键词:PPP模式,地方政府,投融资制度

参考文献

[1] 刘旭辉, 陈熹.PPP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推广运用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金融与经济, 2015 (02) .

融资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在2009年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进程,为中国内需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也带动了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开始引起监管者的关注,并不断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管指引,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的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到2010年,无论海外市场还是国内金融市场,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忽然变得异常担心甚至恐慌。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迅速增长,会带来银行信贷风险的迅速上升,同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进而会降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偿还能力,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实际上,忽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过分夸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同样也是不客观的,这种过分夸大往往没有注意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独特特性。例如,商业银行对于占据70%以上的县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一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分布中,财政偿还能力较强的省市级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占据主要比重;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超过50%的城市实际上在中国屈指可数,绝大部分城市的财政收入结构是多元化的,对土地收入的依赖程度相对有限。

在当前体制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规范化,而不是妖魔化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确实是2009年应对危机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融资主体。受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以及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各地方政府纷纷举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剧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监管机构已开始着手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管理,2009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已呈现冲高回落、增幅放缓的趋势。在2010年1月19日召開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曾在讲话中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在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控下,预计地方政府融资会有所收缩,各商业银行在新增贷款控制方面,将减缓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审批,在增量放贷方面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将进一步增强。

在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不能一概否定。从一般意义看,地方政府之所以通过大量设立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分税制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的分配出现了事实上的事权的重心下移而财权的重心上移,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同时,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从而导致大部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唯有寻求外部融资。因此,尽管目前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调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信贷资金流入地方融资平台,但在地方政府不允许直接举债以及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前提下,银行贷款依然是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这个过程可能会伴随着整个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的过程。

地方融资平台急剧增长的风险大致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与地方财政相关的风险;第二,如果地方融资平台破产,将会波及相关金融机构。

在风险防范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完善中国财税体制,平衡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降低地方政府对外融资的依赖性,并摸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制定合理的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在现阶段中国急需摸清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规模,减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盲目借贷。同时,还需建立一套既符合地方财政债务状况,又能反映地方财政风险程度及其变化发展趋势的风险控制标准,以监测和预防债务风险发生。在成熟市场,大部分国家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都制定了风险控制标准。以美国为例,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制定了规模控制标准而且还制定了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严格的规定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第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对待。虽然地方政府融资风险有所上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存在同等的风险。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增长能力很强,其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债务风险较小;另外,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商业环境,带动了项目周边土地增值,增强了地方政府收入。这些评估需要差别化地看待,需要动态地看待。

第三,应当区分不同类型的融资平台,实行分类管理。一方面应区分不同行政级别的融资平台,对于县(市)级、区级等财政实力相对较弱的融资平台,由于2009年已有大量的新增贷款流入,因此,该类融资平台目前风险相对较大。同时,也需要区别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状况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可以就直接转向市场化的融资;而一些纯属用于进行融资并没有什么具体业务的平台,应当纳入重点监控风险的行列。

第四,引入市场约束,鼓励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减少银行系统风险的积聚。在美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进行融资,但由于中国现行预算法尚未修订,地方政府尚不能直接发行债券,因此采取组建地方融资平台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实质上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市政债券在诸多方面都很相似。现阶段中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政策为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提供了条件。2009年中国共发行了105期城投债,发行规模超过1300亿元,但远远低于银行贷款融资额。因此,未来在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城投债,是改善融资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还依然在地方政府整体的财政状况承受范围之内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地方政府整体财政状况不断趋好,财政承担债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6406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28645亿元,增幅达到347%,2009年1-11月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达29328亿元,同比增长12.1%。

至于地方政府合理的债务规模,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制定地方政府债务控制标准,但可以借鉴成熟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管理经验来进行估算。

成熟市场在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需求控制方面,较为常用的指标为债务率和负债率。各国主要是通过对指标设定一个警戒线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警戒线的设定不一。以债务率为例,债务率是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地财政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动用当期财政收入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是对地方政府债务总余额的控制,美国规定债务率(州或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州或地方政府年度总收入)为90%~120%;新西兰要求地方政府债务率小于150%;巴西规定借款额不得超过资本性预算的规模,州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州政府净收入)小于200%,市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市政府净收入)小于120%。

考虑到中国国民经济及地方财政的高速增长,假设债务率不超过200%,在此基础上可计算出中国地方政府本级整体债务余额2009年11月末不应超过58656亿元。当然,这只是静态的、小口径的测算,更为合理的测算应当考虑基础设施完善所带来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提高以及其他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实际的地方政府所可以承担的最大债务规模应当大于前述规模。

地方投融资平台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状况

对于银行新增贷款大量流入地方融资平台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看待。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贷款,最初由国开行在发放“两基一支”贷款中被广泛使用,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类贷款往往存在金额大、期限长、违约率低等特点;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的融资动力,随着国开行业务模式的成功,其他银行亦加大了对地方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的力度。由于存在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这类项目贷款往往成为各商业银行尽力争取的对象,带动了近年中国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在此轮经济调整中,各大商业银行积极“争抢”4万亿投资计划中率先推出的优质项目,贷款规模猛增。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并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如十年期的贷款项目,按照惯例,并非一次性还款,可能从第二年开始就还款,风险被逐年分散。此外,人们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贷款风险的考虑主要源于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担忧,在当前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近年均有大幅提高,政府偿付能力不断增强,贷款风险短期内爆发的可能性不高。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会提高土地收入的。

多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认为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已经有能力处理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对于此轮经济调整过程中发放的天量信贷,随着信贷风险的逐步暴露,将可能导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有所上升,但并不能因此而得出银行面临巨大风险的结论。商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合理平衡信贷结构,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防止盲目紧缩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入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已开始意识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有意收紧一些风险承担能力不高的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指紧缩对新增项目的信贷投入,对于已纳入本年度放贷计划的项目,已经处于建设阶段的项目,已经签订贷款意向或者已经授信的贷款,银行会继续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建成完工。对于新增的项目,央行和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给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进行严格控制,以控制风险,保障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

除信贷资金投入外,地方的公益建设项目资金还有其他的来源方式,如资本市场债券融资、信托计划、BOT等。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可将现有大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证券化,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由市场发现价格,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2008年11月份以来,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鉴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除财政部代为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地方债券外,全国各地的投融资平台加大了发行城投债的力度,尽管在城投债发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对城投债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滞碍,但城投债的发行对推动经济复苏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未来仍可成为地方政府公益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城投债作为“准市政债”应该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为支持地方建设继续作出贡献。

地方投融資平台的信贷增长惯性,在信贷紧缩环境下,可能会挤压中小企业市场化融资

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地方政府财政投资保持了较大的力度和速度,对阻止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缓解其他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后续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政府投资基本上控制在基础性设施、重大民生工程和对其他竞争性领域有带动作用的产业等领域,不能替代或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目前的经济运行也已经显示出民间投资增速的趋势。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作出了基调性和方向性的决定,而且还有了较具体的安排,鼓励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明确强调要在金融上支持小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2009年应对危机是有积极正面效果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隐患,突出表现在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明显减少,如果信贷投放的实际需求强大,但是为了防止通胀过于严格地控制信贷,银行为了防止已经发放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自然集中把经过严厉控制之后的贷款投放到2009年已经开工的项目,那么,除了2009年基础设施项目之外的中小企业,必然再次遭到信贷的打击。

为了防止这种挤出效应,应当鼓励基础设施多通过直接融资来进行,同时在物价压力明显回落之后,货币政策基调要从当前较紧的基调中转为适当放松。表现在信贷的投放上,就是在没有显著物价压力驱动下,适当放松的信贷可以推动资金进入经济复苏所需要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等。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融资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 地方融资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单一性地方融资平台、综合型地方融资平台、公益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经营性地方融资平台。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在进行城市发展建设时, 必须依靠地方融资平台的协助, 而且一般情况需要的规模和数量十分大, 这种情况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不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经营的过程中, 在地区发展状况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其经营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融资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再加上对其监管力度的强化, 地方融资平台必须做出适当的变革, 以适应政策以及市场的要求。此外, 很多地方融资平台在还债时, 主要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出让入地获得的收入以及相关的补贴, 因此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大。

(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太过迅速, 在短短的几年内数量暴增, 进而导致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骤然增大。其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几乎全部是国有独资性质, 因而其最终决策权有政府主导或者绝对掌握, 无法向市场化、实体化方向发展。其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流向相对比较单一, 多为偿还到期债务、基础设施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其四, 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相对比较小, 因此需要承担过高的负债率, 对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强, 因此多存在融资能力差的问题, 导致商业银行对其信贷要求越来越严格。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方式创新措施

当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着重要的转型发展期, 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就需要拓展其融资渠道, 促进其经营能力的提高,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融资方式创新:

(一) 企业的上市融资模式

对于政府控股的企业来说, 在进行上市时主要的步骤如下:先准备相关的材料, 人后与证交所、银行等机构进行交流沟通, 在上市成功后, 就可以公开发行股票, 公开进行资金募集。对于上市企业来说, 需要向社会公开自己的资本情况, 进而在市场中获得融资, 然后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地方政府公共产品服务的建设中, 政府将会给予提供资金的企业一定的优惠, 最终不仅可以使政府的相关项目建设可以获得资金保证, 同时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时, 有以下几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其一, 企业上市的最根本目的是盈利;其二, 为公开资本市场打通未来的融资渠道, 提高企业的借贷能力;其三, 在这种融资模式下, 可以使企业的信贷能力更加明确, 促使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更为清晰, 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二) 申请专项融资资金

当前在政府的特定事项或者重大建设项目中, 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 可以通过申请专项资金的形式, 交给企业进行开发建设, 如在特定扶贫项目、公益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均可以采用申请转向融资资金的方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后, 经由国家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批准同意, 专项融资资金需要在其监督下使用。申请转向融资资金的方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这其一, 企业获得融资资金不需要偿还, 成本低、利息低, 因此产生的资金成本费用相对比较低;其二, 该融资方式下获得的资金, 不能挪作他用, 必须要专款专用, 在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后, 才能开展工作。

(三) 融资租赁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由出租房向供货方采购租赁标的物, 将其租给承租方使用的一种方式, 这种融资方式比较适合底子较好或者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融资租赁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可以促进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当前很多政府融资平台都存在资产流动性不足、财务风险大的问题, 通过售后回租方式的使用, 不仅可以促进资产流动性的提高, 将企业的存量资产盘活, 促进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 同时对企业的争产生产经营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这种融资方式受到的限制相对比较少, 而且具有易于操作的优势。融资租赁采用融物的方式来实现融资目的, 在监管上更多是贸易行为, 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要求不是十分严格, 并且在审查时, 相关的程序也较为简易;再次, 这种融资方式可以节约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企业通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获得资金后, 不会对自身的授信额度产生影响, 融资租赁同时可以促进企业财务指标的改善, 促进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增强, 这样反而可以提高企业在银行的资信水平;最后, 合理避税。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 融资租赁设备提取折旧时, 可以根据使用年限和租赁期中较短者计算, 这样企业可以获得因加速折旧而延迟缴纳所得税的好处。融资租赁可以选择使用的业务模式很多, 如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售后回租、委托租赁等。

(四) 增资扩股融资模式

增资扩股融资模式指的就是在政府或者非政府控股的地方融资平台中, 需要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通过融入资金、扩大股本等方式提高信贷能力, 进而促进资金实力的提高。在这种融资模式下, 上市企业或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项目或者向社会发行新股的方式, 吸引社会中的投资者, 然后将企业获得融资资金的来源将其分为私募方式增资扩股和集资方式增资扩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采用这种融资方式时,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 然后向投资方进行报酬费支付,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支付, 企业可以不承担特定限制范围中的支付压力, 这样就可以促进财务风险性的降低。增资扩股融资模式的主要流程是:企业通过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 了解自己的资金规模以及股本结构, 然后确定需要融资的金额。接下来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宣传, 与有意向的投资者接触协商投资模式和金额, 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协议, 根据其中的规定, 共同进行经营和享受利润, 同时共同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 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指的是在企业在自身能力范围许可的情况下, 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 增加财务杠杆力度, 然后收集资金, 收购别的企业, 通过对相关企业现金流量的掌握, 偿还自身的债务, 提高自身价值, 增加融资效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类型进行:杠杆收购控股、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典型杠杆收购。这种融资模式的特点表现为:首先是银行提供的债券, 直接融资;其次是企业的融资杠杆可以反映企业股本与资本负债比率, 企业在进行杠杆融资时, 就贷款资金支付相对应的利息。在具体实施中, 需要先确定收购的目标企业, 然后双方签订协议, 获得资金后进行收购和拆卖, 最后重组和上市。

摘要: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提供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与此同时因为其运作的不规范, 带来了很大的财政融资风险。融资渠道的拓展, 可以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实力的提高, 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梁芷铭, 张茜.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理及模式创新[J].财会通讯, 2016 (14) .

[2] 周辉.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创新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 2017 (5) .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 2018 (13) .

[4] 胡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的发展与变更[J].当代会计, 2016 (9) .

融资制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2008年末,随着美国政府对两大住房贷款融资机构的接管,以及五大投行中的三家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一场由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航运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通过分析造船业在此次金融危机受到的影响及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主要从船舶企业的融资途径、抵押融资和银行抵押融资风险管理几个方面,对振兴造船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对策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造船业;融资;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海运市场就像一个赌场,且波动很大。”2008年9月的金融危机加剧了这一市场的波动。这次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而且使实体经济的发展遭受了巨大冲击,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的国际航运市场也不可避免的遭到重创:运量骤减、运价暴跌等原因,共同导致了现今航运业的严重不景气。处在航运产业链上游的造船业当然也未能幸免于难,重新洗牌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务院于2009年2月1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所以如何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

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及航运经济影响概述

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严重放缓。世界银行发表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将从上年的3.7%下降至2.5%,而2009年将降至0.9%;其中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将出现普遍的负增长,例如美国就可能下降0.9%;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9年增长率则将从2008年的7.9%降至4.5%;即使像近些年来GDP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我国,2009年也可能降到8%的水平,有的预计只能增长7.5%,甚至更低。

2 造船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金融危机使造船业陷入了困境:出口锐减,本币升值使造船收益减少;信任危机,造船业信贷紧缩;船东撤单,新单减少;股价大跌,造船企业IPO延迟。归根到底,就是在于融资难的问题。于是,在当前情势下,如何能有效解决好融资问题,探索出并利用好新的融资渠道,便成为重中之重。要想做好、做强融资创新,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以银行为中心,政府、企业密切配合,多管齐下,为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而共同努力。

3 解决造船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开拓融资新途径,力助船业过寒冬

造船企业应积极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新型业务关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船企可以充分利用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品种齐全、功能强大等优势,为船舶出口争取“一站式”的融资服务。根据企业需要,银行在船厂交船前可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同时提供所需的履约和预付款等保函服务,满足企业在建造船舶中对资金的需求。

(2)通过加强与国外有关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融资便利。船企将自身需求和信息提供给进出口银行,之后进出口银行可请国外金融机构继续为进出口银行出口买方信贷提供担保,还可利用这些机构长期从事船舶融资的经验,借助他们广泛的客户网络,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

(3)加强对船舶融资担保方式的研究,有效控制船舶融资风险。目前,我国船舶融资模式还主要建立在银行信用担保基础上,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在船舶抵押担保基础上的融资模式,以降低船厂、船东的融资成本,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资风险,扩大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规模。

3.2 完善我國在建船舶抵押融资制度

3.2.1 完善在建船舶抵押登记制度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造船企业长期来一直存在的融资问题日渐凸显:资产负债率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可用于融资抵押的资产较少,从而使得贷款担保变得异常困难。银行所能提供的融资产品也根本无法满足造船企业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如将在建船舶视为与在建建筑物相同的不动产,向银行设定抵押或向担保公司等企业设定反担保,就成为造船企业打破其融资瓶颈的关键。但由于我国《海商法》和《物权法》只是允许对建造中的船舶设定抵押权,均未对在建船舶抵押权的行使作出较为明确细致的规定。同时由于船舶行业融资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对在建船舶贷款采取了回避态度。因此,在建船舶抵押融资在实务中难以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突破我国造船企业的融资瓶颈并促进金融业对我国造船业的支持,建立健全的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法律制度、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建船舶抵押制度迫在眉睫。

3.2.2 完善在建船舶抵押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应当加强银行对在建船舶风险的控制能力,建立在建船舶贷款的贷前风险管理和贷后审查机制。

具体地,在提供贷款前,银行应当积极评估抵押人的资信和实力,审核船舶的价值,对银行介入该项目所存在的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出结论性的客观评价,并提出规避措施。银行应该在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对造船项目的风险研究,制定出符合在建船舶抵押贷款风险的管理办法,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应当进行严格的贷后检查,并加强对造船项目的监管,核实资金的使用进度是否与项目的实际进度相吻合。

其次,银行要注重与船级社等专业机构的紧密合作,通过咨询并了解船舶在设计、建造等阶段的技术状况,来最大限度地防范船舶融资的风险。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与中国船级社联手签订了一项旨在突出战略重要性合作问题的协定。作为整个船舶融资系统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连接,等级证明和调查报告是融资银行用以监管目标船的重要技术基础。中国船级社在海事领域的强大优势将为进出口银行提供详尽而准确的信息,并从专业角度对造船业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从而将有助于提高进出口银行在支持中国造船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水平。有了中国船级社对船厂的等级评估和对船东管理系统的认证支持,必将有助于进出口银行提高制定信贷政策的效率,并且更有效的发展新客户和开拓新船型市场。

3.3 发展船舶融资租赁模式

船舶融资租赁,就是以船舶为标的,由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即航运企业)对出卖人(即造船企业)、租赁物(即船舶)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通过支付租金,最终取得船舶所有权的融资模式。由于融资租赁兼具融资和融物特征,则其实质可被视为金融租赁公司为企业提供了长期贷款,解决了承租的航运企业希望扩大运力、但当前融资不畅的问题,同时有利于船厂扩大销售。但是,由于我国造船企业观念落后、市场准入制度限制等原因,我国开展融资租赁销售船舶业务还很不深入。

(1)租赁交易模式。

船舶融资租赁公司可由大货主、航运公司、船企和金融机构共同组成,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订造的船舶租赁给航运企业使用,按约定,定期收取租金。在这种模式下,租赁公司是航运公司和船企的纽带:对航运公司而言,是出租方,解决了其融资造船的难题;对船企来说,是船舶买方,帮助船企获得了订单,一举两得。

(2)信托模式。

信托模式,是指信托机构可以通过发行信托收据来集合信托资金,然后参与社会投资,可以为船舶融资租赁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信托模式又可分为资金信托和动产信托。资金信托,是信托公司将多个信托资金集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资金组合,购买船舶,并以融资租赁方式租给航运企业;动产信托,是由船企作为设备所有权人(亦即委托人)与信托机构(受托人)签订信托协定,将设备所有权转移给后者,受托人再将设备出租或以分期付款方式出售。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受托人的资金,盘活委托人的固定资产,尤其适合于船舶这类投资巨大的动产。

除了加紧对以上两种融资模式的运用外,国家也有必要对船舶融资租赁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比如,赋予租赁公司与承造出口船的国内船厂同等享有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大力加强相关专业机构,比如船级社的发展,并密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和完善船舶融资的项目评估体系,使具有极大优势的融资租赁对船舶融资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122:66.

[2]叶志刚.造船业:利空充分释放,结构升级初见端倪[J].海通证券,2008,7(19).

上一篇:战略与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共卫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