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发展理念范文

2024-03-05

特色小镇发展理念范文第1篇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体育休闲、体验旅游方式的关注与青睐,更多的旅游、文化、健康等项目元素融入进体育产业,形成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当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1以单项体育活动或赛事为核心

结合地理区位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

2体育产业融合新城区建设

创新一批体育类项目和设施带动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兼具除体育产业以外的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他功能,实现生态、环保、养生、宜人的属性。如北京丰台足球小镇、浙江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等。

3引入体育类企业建设运营

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企业根据既有资源优势,谋划体育类主题创新,定位体育和旅游等产业融合,集聚资源,组合项目,创新驱动,实现企业成长和体育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河南嵩皇体育小镇、浙江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等。

本梳理体育特色小镇类型主要包括:

● 体育休闲类旅游小镇:钓鱼、登山、滑板、骑马、保龄球、网球、羽毛球、游泳、溜冰、潜水、放风筝、划船、冲浪等;

● 体育度假类旅游小镇:高尔夫、房车露营、滑雪等;

● 体育探险类旅游小镇:户外探险、海底探险、沙漠探险、攀岩、滑翔、跳伞等;

● 体育养生类旅游小镇:太极拳、瑜伽、保龄球等;

在体育特色小镇探索开发过程中,以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就业人口及休闲化消费的聚集、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基础为依托,结合相关项目经验总结出体育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体育特色产业项目开发架构

体育特色小镇应实现以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

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以体育产业链的整合为主,利用各种资源,突破原有的项目推进和开发时序,将后期导入前期,在进行策划规划设计的同时,引入后期的建造、成熟项目、营销、管理、服务、投融资等资源,提升相关项目的有效落地。

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

三、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典型案例分析

针对国内外体育类特色小镇的研究一致认为小镇是平台,马术、徒步、自行车、滑雪、通用航空等细分产业是主题。聚焦产业才能有主题,有元素,有个性。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其中不乏谋划一批生态环境好、产业基础强、发展前景佳的体育旅游小镇。本研究将对标国内外典型体育旅游小镇案例,分析其创新理念及发展特色如下:

1国际体育旅游小镇

1、新西兰皇后镇

基本情况:位于新西兰东南部,瓦卡蒂普湖北岸,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美丽小镇,依山傍水,其海拔高度为1202英尺。

发展特色:聚焦户外专业运动,发展综合性运动旅游,每年都有上万名的游客前来此地观光旅游,冠名“新西兰最著名的户外活动天堂”。

借鉴意义:做精品牌,拓展产业。由单一运动引爆,做专运动体验;做好赛事节庆推广,做响运动品牌,融合其他运动,做大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

2、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法国中部东侧,毗邻意大利和瑞士,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下,市中心海拔1035米,是法国高度最高的镇之一。

发展特色:现代登山运动发源地,体育旅游服务与设施完善,包括登山缆车,山地救援及登山向导。沙木尼设有高山救援队,负责该区域山区救援,全天候值班巡逻。目前有超过150名的高山向导,每年服务超过数以万计的各地游客。沙木尼有世界上第一所登山向导学校——法国国家滑雪登山学校(ENSA)。此外,小镇还设有国家滑雪和高山警察培训中心、高山军校、高山医学研究所等相关的高山机构。

借鉴意义:借助知名国际体育赛事,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该地区登山运动经历百余年发展已经逐步成熟,为现代山地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在此举办,世界性的滑雪教练训练中心也在这里落户。

2、中国的体育旅游小镇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著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基本情况: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小镇建设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110个亿,核心项目东方山水乐园投资80亿,计划打造“旅游小镇、运动小镇、产业小镇”。小镇区域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柯岩-鉴湖-鲁镇景区、乔波滑雪馆、鉴湖高尔夫球场等旅游休闲资源,还有在建和在规划中的天马赛车场、若航直升机场、毅腾足球训练基地、酷玩城市体育综合体、鉴湖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

发展特色:小镇聚焦在体育设施方面,柯岩“酷玩小镇”包括八大体育休闲类项目,乔波滑雪馆、若航直升机场、天马赛车场,另外还将新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可满足大众康体休闲和专业高端运动的需要。

借鉴意义:“政府+企业”合作,打造体育旅游新概念。柯岩街道建设“酷玩小镇”已具备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形成小镇蓝图。打造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

4、海宁马拉松小镇

基本情况:海宁“马拉松小镇”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运动休闲旅游,以马拉松运动主题为核心,兼顾发展徒步、暴走、毅行、定向、拓展、露营、自行车等相关项目,形成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的体育旅游经济。2014年,景区游客量达315万人次。

发展特色:借助景区内全长约12公里的生态绿道,打造永久的马拉松项目,将体育与休闲结合起来促进当地发展。同时,计划引进房车营地、帐篷酒店、木屋酒店等旅游休闲、运动产业,用运动休闲来刺激当地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借鉴意义:时尚体育项目+知名景区优势。结合海宁盐官镇百里钱塘观潮景区优势,发展以马拉松为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设计为广大马拉松爱好者训练、体验、测试的地方,将这里定位成体育爱好者的基地,成为大众运动休闲的去处。

5、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平湖乍浦古城东首、杭州湾出口处、乍浦港东侧,平湖市九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小镇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586亩,由浙江九龙山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小镇3年计划总投资57.8亿元。预计至2017年,预期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税收1亿元,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建设航空运动体验园、赛马马球赛车运动体验园、星海湾国际安养基地、海角城堡养老养生基地、九龙山阿平汉国际学校等一批支撑项目。坚持创新国内健康运动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以健康运动为龙头、健康养生为主导、联动发展健康旅游、培育发展体育和禅修文化的综合产业体系。

借鉴意义:“体育运动+养生养老”特色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以运动健康为主题,并通过举办马球、赛马、高尔夫、帆船等国内外大型赛事以及论坛峰会,拥有较高知名度。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后,九龙山的运动产业转型为消费群体更广的大众化健康休闲运动项目,比如依山建设山地自行车赛道等。同时,还提出了健康养老的概念,九龙湾将建设多个养老基地。

6、北京丰台足球小镇

基本情况:足球小镇占地2200亩,建设50片五人制足球场、10片七人制足球场和5片十一人制足球场,足球小镇将囊括足球大厦、足球会议中心、足球风情街、足球博物馆、足球嘉年华、足球狂欢广场、足球奥特莱斯、北京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等设施。

发展特色:小镇将着重发展足球产业,在建设中引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高度结合的智能场地技术,引入同步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专门的APP,实现网上定场地、约赛,打造京城最大的足球社区,最终建成融合足球竞技、足球文化、足球科技等概念和要素、城市发展和足球发展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形成足球产业集群和足球产业链,打造中国第一个将城市发展和足球发展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

借鉴意义: 突出优势体育赛事,形成足球产业聚群和产业生态链。

7、江苏青马车寨扬州基地

基本情况:青马车寨扬州基地位于山清水秀,林木葱茏,飞鸟翔集,花香怡人的仪征枣林湾生态园区,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建造而成,占地一千多亩。是集体验式旅游,体育赛事运营,户外竞技表演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体育综合体。

2014年青马车寨被纳入“青奥会”组委会指定旅游区。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扬州车马旅游文化艺术节。

发展特色:越野基地内设有:马术比赛场地,训练马场、越野场地(UTV、SUV、摩托车等)、水上皮划艇、射箭场地、真人CS场地、房车露营地、森林拓展运动基地、篝火娱乐会场、集装箱活动营地(艺术客栈)等众多项目。

青马车寨还是江苏省户外与登山协会、江苏省全民健身走协会、美国夸特马协会中国分会等众多机构的专业培训、训练场地;中国人大户外翼之队的定点活动基地。

公司集体活动、学校拓展训练、朋友聚会、特色体育赛事等——来青马车寨,一定能让你们的活动比往常更具魅力、更加精彩!

8、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富阳银湖新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项目一期用地约300亩。项目总投资逾5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产业投资20亿元,涵盖智慧体育相关领域的总部经济业态、旅游休闲娱乐业态、产学研综合业态,建成投运后预计年产值300亿元。

特色小镇发展理念范文第2篇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

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乡村城市生活时代的道路, 是乡村现代化、城市生活化以及国土全覆盖化的重要里程碑, 也是城市红利转向乡村的重要转折点。

特色小镇在形态上、内涵上以及呈现方式上都需要独具一格, 要符合经济新常态, 满足乡村就创业、旅游、宜居等重要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 城镇化建设经历了常规的工商业立镇、产城的合体, 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各类城镇、城乡田园、产业以及企业的综合体。这一发展过程与经济新常态的演变过程引领者城镇化原本的工商业振兴城市转换为服务业。这样的模式尊重了国土与政策的立体覆盖的全面性, 也是中国众多城市、县区以及乡镇需要打垮颁发的的特色产城以及非行政化的特色小镇在区域和乡村的振兴上的重大作用, 使得中国14亿人口都可以过上城镇化生活。“特色”是当前时代的主题。

二、发展怎样的特色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是根据二三产业兴起的一种城市泛化, 以及由一二三线主导的大中城市化的两个阶段, 从普遍、到专业再到特色, 是当前特色小镇的演变过程, 然而这一部分将原本的行政区化小镇转化成为社区化特色小镇, 并形成政策全覆盖的状态, 与产城旅游社结合推进, 是大中型城市郊区化、中小型城市社区化、乡村产业化的表现过程, 以及城市红利向乡村转移的划时代转折点。

三、特色小镇的4个阶段

特色小镇实际上是具有很多表现的形式, 发展前途重点实际是在“色”字上, 即为产业色彩、文化色彩并与具有市场竞争意义的醒目长效特色。一般的特色小镇只需要从特色发展成为护体, 五分之一及更小占比的特色小镇可以将发展阶段分成4各部分:初级阶段是仅仅具有“特”的初具城镇产业形态, 这个阶段还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对发展愿望来确立和建设计划的制定来奠定基础。4个阶段中, 主题小镇是特色小镇成长的立业阶段, 需要有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以及实际运作能力;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是个性化小镇, 需要有十年以上历练和考验得出的项目设计建设对标, 且项目需要有十年以上的受益与其;最高阶段是平台化小镇, 掌握话语权。该阶段是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最需要文化培育的部分, 也是重难点部分。因此, 特色化小镇的建设需要按照其成长的规律一步一步稳扎实打, 分段创造。

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长时间的磨砺, 不太可能俗称。因为特色化小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是由大中型城市主导再转向产城乡游社主导的过程, 其策划、开发以及建设都需要以建设生态新城的态度和耐心来进行设计, 否则会功亏一篑, 不利于乡镇的建设与发展。

四、发展全域国土特色小镇社区

“特色”小镇的“特色”从终极目标来看实际上是在“色”不在“特”。“特”指的是在一定时空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表达出来的一种非常态, 而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更需要的是科学、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一) 不要放大和高挂“特”

“特”具有时空场效应, 这决定了“特”的阶段性以及时代性, 只能和当前的时代、设备、工具以及创新驱动同步, 定格在特定的文化形态上以及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否则将只能成为过去式, 导致资源枯竭, 而未能建设成为未来之“色”, 陷入发展的尴尬期。

实际上, 若仅仅夸大自己的优势, 而并未与市场竞争向关联, “特”是难以持久的。例如许多人对于自己的资源过于看重, 讲究的是“接地气”, 贫困地区本身具有非常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无法“特色发展”, 就是因为其“特”与“色”是存在距离的。有研究指出, 会有80%的特色小镇存在举步维艰和即将灰飞烟灭的情况。

(二) 色彩才是过程与目标

“色”的根本在于其为时代之色、目标之色以及过程之色, 是中国特色化建设旗帜与当前时代和历史潮流的协议追求, 是乡镇特色化建设的趋势与潮流。“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定位之色, 无论是在城镇、产业、企业或者是项目上都需要明确定位。若想做平台特色小镇, 就需要完成特色、主题、个性三个阶段的政策覆盖, 否则“特”只能局限于一个时期, 无法继续发展。目前有许多性质相同、短平快的竞争就是如此, 用统一品种的产品招揽顾客, 几年后就无法维持其“特”色, 定位过低导致“色”之黯淡。

二为潮流之色, 长远目光不应该只有定位方面, 还需要表现出当前时代的“潮流话语”。这需要与政策、趋势、行业、市场、服务、工具进行对接, 不能仅仅是孤芳自赏, 夸大自身的“特”, 不然最终依旧会被潮流淘汰。

三为创新之色, 在当前已工具为主要发展推动力的时代, 没有能力及相应的水平会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变化。若想特色小镇的顺利建设, 需要专业的人才, 走专业化道路, 应用创新驱动, 紧跟时代的步伐。

结语:“色”实际上与时代同义, 是一种过程与目标, 是特色小镇与时俱进, 促进乡镇发展的重要策略, 是一种思维上的创新与全新工具的应用的全覆盖行动。乡村的振兴实际上需要找准符合其时空场的平台、特色并且可持续的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项目, 考虑已具有的、可能有的或者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发展能力的, 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摘要: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 是中国深化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必经之路, 也是国家发展经济、加快新业态发展的关键部分, 更是顺应时代、科技以及产业革命潮流的必然支撑点。同时还是激活人民生产发展活力的关键策略, 可以说是集时代性、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性于一身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

关键词:特色小镇,乡村,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高子健.河北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小镇建设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 (8) :53-54.

[2] 赵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泰安特色小镇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 (32) :14-18.

[3] 蔺泽丰.河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与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 2017, (20) :245-246.

特色小镇发展理念范文第3篇

在河北特色城镇建设的产业定位中指出特色城镇应注重特色产业集群, 文化旅游, 健康养老等现代旅游服务。发展好的养老项目, 一个优雅舒适、适合居住且具有特色的小镇就成为了不二之选。从乌镇雅园这一经典养老小镇可以看到, 主题鲜明、综合性发展的小镇不仅可以提供养老服务, 同时满足老人对于环境的需求。

一、特色小镇养老服务发展顺应所需、发挥所长

(一) 邻里关系、友情、亲情在养老小镇发挥作用

人是社会动物, 人害怕孤独, 群体生活是人性。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将人们隔着墙隔开, “邻居”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老年城镇应该首先打开家庭和家庭, 家庭与社会之间的隔离墙, 由心出来, 增进信任和感情。

人与人之间的这堵墙是无形的, 现实生活中, 造成老年人老年孤独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与社会的脱节。一些老年人感到失落, 无用和自责, 因为他们无法再为社会创造价值, 而这时这堵无形的墙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 通过群居的形式可以增加邻里感情。

(二) 养老小镇融入山水之间

颠覆养老院和大自然之间可见的“墙”, 让养老小镇融入山脉, 森林和溪流, 回归自然的怀抱。人的年龄越大, 对自然的感觉越亲密, 就越愿意回归自然。小镇建在偏远的郊区, 对比市中心高昂的租赁费用等, 可以降低养老费用, 使老年人负担得起。养老乡镇也为老年人创造了颐养天年的舒适环境。老年人可以在这里爬山、游泳、垂钓、高歌, 充分的享受自然、享受生活。

这种老年模式使许多中老年人感到新鲜和向往。中国的老年人城镇拆除了疗养院的围墙, 让老年人重返大社会和大自然。让老年人更有安全感和亲密感, 让老年人在老年时为社会创造价值。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更有尊严, 更有趣。其他特色城镇, 如果重复建设, 很可能会产生恶性竞争,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养老小镇却因养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而不会显得过多, 反而是多多益善。

二、养老特色小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政策导向不明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1]明确指出, 特色城镇像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菜篮子, 什么都可以装入其中。要推进特色城镇建设, 必须坚持创新探索, 适应当地条件, 产业发展, 以人为本, 市场化的原则。要严格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化趋势, 严格保护土地集约利用。虽然政策溢出, 但是, 如何引导小镇发展的内容并不详实, 这就导致许多地方盲目跟风, 不断占领工业园区, 旅游景点, 体育基地, 美丽的村庄, 乡村综合体和行政城镇貌似戴上了特色小镇的“高帽子”。但是大片的所谓特色的小镇在不断建立, 却未发挥其用。

(二) 存在地产化倾向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老杨辉客厅创始人杨建国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2]曾经给予很中肯的评价, 他指出从整体趋势来看, 特色城镇建立之初, 历经多年发展, 截止到现在已经位于关键转折点, 过去几年由于过于高速的增长, 致使小镇处于野蛮增长期, 所以野蛮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房地产化倾向较为严重, 问题主要表现在计划总投资金额特别高、规划区域远远超过了城镇的要求, 投资方有投资经验, 但缺乏项目长期运作的经验。而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新兴产业小镇变得没有了产业, 换句话说, 就是过于概念化, 侧重于利用旅游文化资源, 而非产业文化资源。过度的形成消费集群就无法做到深度挖掘特色产业, 从而导致小镇变成了度假小镇, 而非特色小镇。

(三) 盈利性不高不被推广

现阶段, 养老行业普遍存在盈利性不高的问题, 这与人们在养老方面的观念有直接关系。因此就造成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宣传上不会侧重于养老服务, 而是以休闲度假为主题, 这就将以特色小镇开展养老服务的进程减慢。同时, 因为养老项目的盈利性不高, 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收益, 而促使小镇在开发养老项目时显得不是太重视。

三、学习经验、借鉴做法

(一) 浙江桐庐健康小镇经验丰富

作为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城镇之一, 它也是全省卫生行业最早的特色城镇。“生态为基、产业为王、项目为要”三大要求, 不要忘记最初的心, 在桐庐景观最美丽的环境中, 在健康城的核心区, 围绕健康养生, 生命科学, 中医保健, 体育旅游休闲四大产业, 我们努力做深度“卫生服务业+”的文章。绽放最绚烂的健康产业之花。

1. 早起, 爬得快, 走路稳定-“不要离开城市没有灰尘”

从用“异常强大”来评价显示了健康小镇的核心产业;“聚集在一起”展示了健康城的未来发展方向;“小而美”展示了健康城市的生态优势。在浙江省卫生服务产业示范区和长三角卫生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中, 健康城市与健康城镇相辅相成。在不久的将来, 健康产业“生产, 生活和生态”的冠军将出现在健康城的核心区块。

2. 开放和宽容-让健康服务业+产业链网络扎根于此

医疗保健和养老, 中医保健, 健康旅游, 保健食品, 医疗服务, 健康管理等多种相关产业的集聚, 使该镇的健康模式日益明显。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 如独立投资, 混业经营, 产业基金, 项目孵化, 资源参与, 工业支持, 项目奖励, 人才吸引和全职代理等政策服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项目。

3. 有长远眼光, 有勇气留空-只做健康服务, 做健康人的健康

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为基, 产业为王, 项目为要”这是健康城镇未来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密切围绕高端卫生服务行业形成一个闭环和联系, 打造精品投资模式, 吸引高质量投资团队。

(二) 荷兰“失忆小镇”的小家大世界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个Hogewey痴呆症老人护理中心。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为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建立的小世界, 因其专门收治、护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并且给了这些病患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而得名“失忆小镇”。

1.“小家, 大世界”+闭合开放运营模式

“失忆小镇”的运营模式是:“小家, 大世界”+封闭开放。小型住宅世界指的是镇上的23个别墅, 每个别墅有6个房间和1个客厅或7个房间和一个客厅。居住着性格、病情相似的6-7个老人, 在2个专业护理人员的引导下过集体生活。虽然住宅的面积有限, 但是6、7位老人和护理人员同住在一套别墅里, 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像一个小团体, 而不是冷冰冰的养老院病房。走出家门, 就是一个小社会, 有学校、银行、超市、理发店、餐馆, 给了老人们极大的自由和活动范围;顾名思义, 封闭和开放是为了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最大的自由。大概有1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小镇, 就是这些失忆老人们生活的天堂。

2. 配套设施完善有归属感

小镇内的各种设施与现实生活相同, 学校、银行、餐馆、超市、甜品店、咖啡厅、电影院、美容院等等一应俱全, 除了马路上没有汽车以外, 其他都和真实社会看起来并无二致。居住在其中的老人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养老院, 只是好像搬到了一个有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友, 邻里亲如一家的新住所一样。而且小镇的治安非常好, 24小时360度无死角监控。只有一个进出口, 它是一个厚厚的玻璃门, 连接到现实世界。许多学生和孩子前来参观, 与老人交谈, 并告诉他们有趣的事情。所以住在这里的老人, 不会有约束感, 反而过得安逸舒适。

3.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首先, “失忆之城”背后的人本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的一句古谚, 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我们规划的每一个养老项目除了商业原因以外, 又有多少能真心想为老人创造一个舒心、舒适、舒服的养老场所?二是“失忆小镇”针对某一老年病症进行专门护理的思路, 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老年痴呆症在我国病例很多, 增长速度也很快, 但受重视程度却远不如其他高发老年病。按照“失忆小镇”的思路, 在养老型小镇的建设过程和管理中, 充分考虑到根据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病程度进行分类分部门治疗, 有的放矢, 分类护理, 病友之间还可以交流、鼓励, 这样不仅对老年人心理压力有一定缓解, 也可以增强医疗器材的使用率,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

四、由点及面、如何培育和壮大河北省以养老为目的的特色小镇

(一) 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通力协作

建议一:以政府加大规划引导力度、充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提供便捷的设施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为前提。同时扩大宣传力度, 与打造“河北品牌”同步。

建议二:企业定位小镇建设时, 应充分考虑养老服务业发展, 侧重于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为依托, 免去过多以旅游为目的的过度开发。

建议三:转变观念, 社会参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年轻人普遍认为父母在家养老才是孝敬老人。增加教育宣传力度, 逐渐让大众去认可, 小镇养老不仅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给予老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 打造品牌

建议一:不抄袭、不随大流。国内外经典或优秀小镇养老经验很多, 各具特色并独树一帜。河北应深刻思考地方特色, 准确把握地方特点打造养老服务品牌。使养老服务不仅服务于河北本地, 同样服务于京津冀三地。

建议二:不避重就轻, 多元化探索。特色小镇为载体发展养老事业, 不是一个单一性旅游养老发展的项目, 而是集中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等全方位多元化养老服务。因此, 发展旅居养老不应只侧重于小镇旅游, 而应与其他各项养老服务项目相结合。

建议三:根据养老服务对象打造品牌服务。集合河北省特色小镇养老资源, 打造河北品牌特色小镇养老, 不仅可以提升河北省特色小镇养老的综合水平。同时, 增大了河北特色小镇养老的宣传力度, 使更多老人有机会选择河北养老。

建议四:统筹功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科学规划, 严格把握建设质量, 打造行业特色镇, 打造行业典范。同时, 根据老年人的职业, 专业, 爱好等, 设计和建设“文化体育中心”, “学校书画院”, “戏剧小舞台”是契合老人所需和所爱。不仅考虑到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物质生活场所, 同时满足老人对于不同形式文化生活场所的需要。

(三) 采取多种管理模式

医养旅居特色小镇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管理, 也可以采用互动式、自助式的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在养老特色小镇内得到充分的体现。

摘要:2016年8月12日, 河北省颁布了如何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性意见,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三到五年内建成100个特色城镇。特色小镇聚焦健康养老服务, 适宜旅游养老。在北京宣布的“十三五”规划中, 同时鼓励北京老年人到河北, 支持迁居河北养老。为此, 京津冀地区民政部门签署了关于京津冀合作发展的相关合作协议, 同时明确指出借助北京之力, 尽快提高河北地区养老服务水平, 以不同形式创新养老模式, 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河北特色养老服务, 打造不同形式的养老。因此,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 如何依托特色小镇建设, 打造河北品牌养老新模式、提升河北省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养老,特色小镇,高质量

参考文献

[1]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85935234339207922&wfr=spider&for=pc央广网《四部委: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发展理念范文第4篇

一、全域旅游与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和关系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通过对整个区内的社会资源要素尤其是旅游要素、生态方面、公共安全、相关机制、法律法规、素质素养等进行全方面、整体化的提高过程,实现地区内资源要素的整合、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产业拉动和推进经济融合、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地区内协调发展理念和方式。其重视全要素,以景点品质标准优化区域发展;强调全产业,以旅游业胜任核心引擎为前提;强调全市场,主客双方参与共创共建共享;强调跨部门,以区域综合管理协调旅游发展;重视特点,以旅游开发带动地区的鲜明特色。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是美丽的风景而非到处是景区,到处有旅游服务,而非到处都是酒店饭店。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方式,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进行旅游建设。

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是指以旅游为依托开发、建设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的小镇,以地区为圆心对周边游客进行辐射。其要拥有优质的资源要素,对区域经济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人们对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小镇不是具体地区规划上的一个小镇,而是按照“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发展进行定位,有明确的旅游发展方向、文化品牌,其核心在于“特色”,关键要体现小镇的地域文化和风格以及生态特色等等,开发、建设文化型旅游小镇,特色是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弄清全域旅游和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之间的关系,对于下文提出将全域旅游和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联系与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朝着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发挥旅游特色小镇的优势。反过来,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为全域旅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其建设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全域旅游进一步向前发展。从而两者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推进全域旅游与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以全域旅游为理念,发展特色小镇

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是度假产品中最为持久的产品之一,特色小镇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方向。旅游特色小镇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找准属于自己的定位,利用SWOT法判断自身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判断自身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地位。进而在市场中找到特别的角色,充分分清旅游小镇所属的资源类型以及与之匹配的市场类型,从而找准自身的位置。找准市场类型之后,根据资源优劣势程度,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横向比较,在同质旅游产品中分出自身的所在层次,同时关注国家政策的指向标,在国家政策中寻找方向。当然,以全域旅游为理念,要求旅游特色小镇要具有特色小镇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条件,同时需要满足产业标准。建设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要突出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对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建设历史街巷,彰显历史文化气息。我们可以分析借鉴发展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比较成功的例子,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古镇—丽江古城,古城历史悠久,城市布局科学规范,其自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发展策略是高度重视经营民俗文化产业,完善古城风貌,彰显异族特色,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

(二)将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布局中

实现全域旅游和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关键之处在于,将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到全域旅游的整体发展中。针对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做好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国家机制、法律法规等全面快速的发展,力争在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建设多个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建成。从全领域的视角来规划、建设旅游特色小镇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周边的特色小镇建设时,更多地重视服务旅游消费者的理念,促进地区间特色小镇在特色产业、服务业、旅游业中融合发展,实现团结互助。实行“旅游+”发展策略,积极探索共同发展的路径,延长旅游产业链,如工业旅游、体验旅游、会议旅游、研学旅游等。还可以结合不同的层面,历史文化、城镇休闲、生态旅游型的特色小镇通过发展文化交流、景点观赏、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可通过产业旅游,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时尚创意型特色小镇可创造综合效益。更重要的是,多措并举,建立各部门联合发展的机制,由政府、旅行社、旅游供应商等联合合作共同做好全域旅游的工作,提前做好整体规划,考虑整个区域内的交通通畅度的问题以及旅游线路的问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建设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全域旅游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同时应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实施的概况,应该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针对不同的旅游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区域利用不同的开发、建设手段,灵活运用与调整,以更好地促进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特色小镇品牌

全域旅游要为广大游客提供全方面的旅游体验,因此,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加快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会涉及交通、设施、通讯等方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加快特色民居、特色公寓、高档别墅的建设,同时,加快高档酒店、大型商场的建设以及公共厕所、图书馆、大型超市、旅行社、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还应加快地铁、公交等交通大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特色小镇的区域内服务水平,促进特色小镇的创新能力,从而逐步提升其文化定位,优化生态环境。在特色小镇的品牌建设问题中,必须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利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智慧旅游的管理平台,积极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学习O-TA的运营模式,积极促进线上和线下的双向发展,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提升整个特色小镇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展现。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入商业运行模式,积极开展旅游策划与营销,借助小镇的优势产品、商业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注重游客的回头率,逐渐形成自身的口碑和品牌,增强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以市场为需求,拓宽体验产品与服务

对于全域旅游,建设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需要密切关注游客的旅游需求,才能够达到建设的目标,其需求决定了旅游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开发和建设的方向,只有充分地进行市场调查,才可以把握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需求所在,例如可以设置调查问卷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偏好、消费能力、交通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可以使用实验观察法等,以满足消费者多样性、差异性的消费需求,进而实现旅游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要注重调研基本成熟的全域旅游区域和旅游特色小镇的供给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找出其存在的弊端并对其改进和创新,打破传统的单一供给发展模式,以参与型的产品为主导,培育主打新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内容,兼顾各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旅游产品的打造。比如对于滑雪场产品的开发,针对儿童群体可以打造儿童滑雪探险乐园,对于成年人可以设置初级、中高级赛道,并设置障碍以满足不同滑雪层次的游客。同时,结合旅游特色小镇的辐射范围、游客消费能力等,打造多功能的体验服务。拓宽产品体验感的同时,以生态为保障,促进旅游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结合,构建宜居的小镇,切忌只关注产品本身,要联系实际开拓情况,从而利于创新的建设模式,改变传统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实现旅游特色小镇的多方位、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旅游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进而实现全领域共同发展。

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旅游业到达了新的高度。全域旅游是旅游行业新的热点,而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无疑是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于全域旅游和文化型旅游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资料。

摘要:随着新时代对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的变革诉求,旅游消费与居民休闲之间的区隔逐渐模糊以及旅游在中国新常态发展下的责任担当的背景的产生,全域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提出为我国全域旅游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为了更快速的推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分析全域旅游和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着重探讨全域旅游与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如何融合发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镇,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娟芳.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开放导报,2017(02):54-58.

[2] 陈薇.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71(05):67-69.

[3] 韩彩霞.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05):69-71,90.

[4] 姚启芳,邱竹青.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初探[J].当代旅游,2019(03):30-30.

[5] 谢宁光.浙江省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5).

特色小镇发展理念范文第5篇

一、蚌埠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怀远上谷农贸小镇,作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地处蚌埠市怀远县城以西、怀远龙亢经济开发区307省道两侧,县城紧邻蚌埠城区。小镇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结合现代化综合配套,运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建成淮河流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打造全国最大糯稻期货交易服务区,通过平台建设助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蚌埠国际足球小镇位于蚌埠三山一廊地带,紧邻龙子湖景区,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以体育+旅游作为中心定位,以互联网+体育为根本,将打造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禾泉非遗特产旅游小镇,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县。2018年7月26日,安徽省旅发委公布第二批省级旅游小镇创建单位名单,禾泉非遗特产旅游小镇入选。占地面积4261亩,主要方向为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等。

蚌埠市淮上区智慧物流小镇依据其优势的地理位置,主力发展”三大产业”分别是制造业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综合口岸物流,如今已经成为淮河一带和中原地区经济带中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物流小镇,并致力成为物流领域的”四大中心”。

二、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蚌埠市政府的领导下,蚌埠市加强了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尤其是上述四个特色小镇,通过市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指导规划,特色小镇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了蚌埠市城镇的总体水平。如安徽禾泉小镇,主打发展生态农业和养殖,并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农业观光旅游业务,小镇早期建立了禾泉农庄,如今还建设了生态园林,销售自产的安全农作物,当地的农业也同期升级转型,并对外界开放以供观看,禾泉小镇还会定期举办园博会,依靠当地的特色农业环境吸引了一大批蚌埠市和周边其他地区的居民前来游玩,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曾经一个普通的小镇通过发展如今已经具备了其自身的特色,小镇的整体水平较以往而言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带动农民增收

以上谷农贸小镇为例,该小镇配备了主体交易区供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农产品冷链仓储区用于存放易腐坏的生鲜产品,此外还有市场配套服务区和商务配套服务区,供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交易。小镇建设了一套完整的农产品交易系统,有效地整合了县域内的农产品资源,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小镇也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市场,小镇的大量劳动力需求无疑能够吸引一部分人群前来求职。农贸小镇通过完善农作物交易体系,节约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同时提供劳动机会,提高了当地的农民收入。

三、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

(一)小镇发展”特色”不明显

蚌埠市多数小镇的资源禀赋相似,小镇的建设风格雷同,没有特色公共服务,产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历史文化特色不鲜明,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美丽小镇难度大。

(二)经济发展缓慢

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发展格式,大体上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蚌埠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纵观特色小镇总体发展,特色小镇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一些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有些小镇的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如禾泉非遗特产小镇,该小镇的特色产品并不能有效抵抗来自同行业的市场风险,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三)生态环境恶化

广大小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生活习惯依旧。建设特色小镇不仅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探索。特色小镇由于建设初期规划不够全面,导致小镇发展时出现了环境恶化的问题,尤其是以旅游功能为主要功能的禾泉旅游小镇中这一问题十分常见。旅游人口渐增,小镇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备,不能有效及时处理出现的环境污染,导致环境持续恶化。

四、对策及建议

虽然蚌埠市的特色小镇已经取得一些令人满意成果,但是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运营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要使特色小镇在整合资源、带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余、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提出以下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蚌埠市这四个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优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根本理念。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就必须做到绿色发展。小镇的规划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地形地势做出相符合的策划,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湿地保护,保持植被覆盖率,增加小镇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上古农贸小镇、禾泉农创小镇的建设重在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挖掘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行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开辟新的产业格局。在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过后,突出自身优势

(二)坚持核心产业、拓宽产业链

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充分挖掘核心产业的潜力后,容易陷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僵局。为了增加当地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加收益率,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中要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化种养业和农村服务业;要大力推广宣传先进科学技术,改变传统农民的固有观念,增强其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所带来实际好处的科学认知。坚持拓宽产业链,让上下游产业都得到发展。此外,还应该适当改变核心产业,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坚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国际足球小镇要坚持开发引进与体育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将蚌埠打造成全国第一层次先进的大型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专业训练、装备生产及运动品牌商的聚集地,以”足球教育+足球竞技”为核心,打造多元化体育复合小镇,将大数据与体育产业相结合。建立足球科技产业园、足球教育中心等其他配套附属设施,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取大型体育赛事,力争省运会在蚌埠召开。智能物流小镇,要建立物流枢纽和疏散基地,与地方高校相关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大型物联网会议,进一步提高小镇在全国的知名度。

(三)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制度创新

随着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蚌埠市的特色小镇农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期,急需在制度方面做出调整,不可以再走光靠农业发展的老路子。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业已迫在眉睫,通过工业发展积极助力农业发展,特色小镇就是一个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良好契入点。首先要根据小镇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做出一个明确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做出相应部署,分阶段分步骤给出实现目标。其次要根据相应政府政策,制定相关制度,最大程度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最主要推动者,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升级和就业人口的聚集,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收益。一个地区的吸引力不仅表现在它的经济发展状况,更体现在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居住生活舒适度。政府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表现在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实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是提升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人才落户安家的重要举措。

(五)坚持人才战略,提高特色小镇建设保障水平

小镇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员,以及各项产业的发展急需管理和技术人才,政府可以通过市场来获得这些人力资源。在目前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聚集的时期,寻求技术上的人才是并不难的,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才。为了使小镇的建设能够得到持续发展,需要制定人才落户的相关规定,灵活运用,为人才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及服务,打造宜居的特色小镇。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和引导作用,不断搭建各级创业、创新平台,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引智人才的生活配套,落实各项引智人才政策的落地实施等。

结束语:

蚌埠市不仅是皖北中心城市,京沪、京福高铁重要综合枢纽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蚌埠的特色小镇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在蚌埠推行特色小镇战略对于皖北以及安徽省具有代表性意义和指导作用。因此,如何根据蚌埠市社会、经济现状,构建蚌埠市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对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于是不少城镇选择了发展特色小镇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小镇能够促生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本论文通过对蚌埠市四个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为如何更好地推动蚌埠特色小镇建设及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经济转型,特色小镇,发展

参考文献

[1] 蚌埠市政府.精心打造智慧物流小镇[N].江淮时报,2018-09-18(03).

[2] 胡卫卫,于水,探索建设特色小镇破解城乡环保难题[N].中国环境报,2017-05-24(03).

[3] 张海云,南京市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研究[N].湖北农业科学,2019-10-10(58).

[4] 鲁志琴,体育特色小镇利益相关者的识别界定、现实冲突与共赢路径[N].哈尔滨体育报,2018-07-25(36).

特色小镇发展理念范文第6篇

1、新市场

(1)大规模的乡村游成为潮流;

(2)大城镇到乡镇异地养老的现象日益增多; (3)城里人到乡镇长期居住的现象日益突出。

(4)新市场为特色小镇发展康养、养老、田园综合体、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空间。

2、新产业:农村迅速崛起的五大产业

(1)乡村旅游:古镇开发、民宿经济、景点开发、名山大川等。 (2)乡镇的养生 养老产业。

(3)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为主的生态型农业产业。如无锡的阳山生态综合体。 (4)生态经济蓄势待发。如国外流行的“好空气装压缩瓶”。 (5)民间文化、民俗、民间音乐、体育、传统农村的嘉年华,庙会等民间艺术类的资源的开发。

3、新工具:智能技术改变小镇运行模式

行业监管、数据采集、市场分析、预警机制等管理功能;在线预订、网络查询、语音导览、电子导航等服务功能;在线销售、客源分析、跟踪服务、宣传营销等营销功能现在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想象。

4、新资本:大公司、民营资本开始关注特色小镇

首批特色小镇批复名单中,不乏有企业和民营资本的特色小镇。如2016年,密云古北镇游客量突破245万,旅游收入7.35亿元。古北镇从2014年开业,从一个无名小镇变为当今“爆款”,成为众多投资商投资的效仿者。

5、新政策:中央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大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2017年1月9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6年11月4日)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1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2017年2月)。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国办发(2017)21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

——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

二、特色小镇如何打造

1、突出特色: (1)特色是命脉。 (2)差异化是要点。 (3)因地制宜是灵魂。 (4)比较优势是关键。 (5)比较竞争力是目标。

2、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发展。关键是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讲求品质、效益

(1)改变单纯求大思维:微型城市是小城镇独有的优势。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城镇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 (2)小城镇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态,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建筑、产业、技术、材料、色彩。

3、跨界、融合、共享:践行新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力求

一、

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保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跨界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跨界、融合、共享, 体现共享经济特征,而共享经济是面向未来的。

4、体制改革可能是决定因素

没有改革难以发挥。一个浙江桐庐县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民宿经济的例子。案例:桐庐破除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障碍。为抵押贷款、出租经营、集体权益处分提供清晰的产权依据。农民住房确权颁证率达82%。设立农房和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合家乐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创新宅基地使用办法,解决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的制度障碍,吸纳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端精品民宿。

具体办法是:农民将闲置房屋有偿流转给村集体。然后以联营、合作、出让方式引进外来资本、创意人才发展中高档民宿。逐步形成高品质、特色鲜明的民宿。

5、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 (1)非工业类特色小镇,以康养、田园综合体、民宿、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单纯做任何一个产业,投资收益都难以实现。 (2)当地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土特产、符号,如何可以被传播、采纳、加工、产品化、被售买。需要挖掘、创意、细分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3)不同产业的融合。产品基因不同、服务领域不同、业务布局不同、产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经营,谁也难以盈利。

(4)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美国创投界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即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变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如特斯拉。产业组合很重要,互补共生很重要,商业模式集成很重要。

6、让老产业换发青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老产业+新手段: (1)“老产业”+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2)老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比如,工业企业的服务业化。农业变为接二(产)连三(产)产业。就可以增加价值链。 (3)老产业用产业互联网进行改造。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7、市场化建设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

(1)涉及城镇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总规/概规/修规、建筑/景观/游乐设计、城镇风貌设计与城市品牌发展战略等板块。

(2)全要素的导入服务,循四招五引入的机制,四招为招开发商、投资商、服务商与运营商;并结合资金资本、人才团队、智库平台、IP项目与品牌企业等五方面资源引入。

(3)EPC建造模式,EPC模式指承包商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设计规划、建设施工、文化挖掘等一体化综合整治开发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总承包,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在项目初期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影响,避免了设计和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了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成本,缩短工期,达到高效、快捷、资金节约化的交钥匙工程。主要包括城镇建设EPC及温泉、水乐园、漂流、游乐项目等旅游专项EPC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 (4)持续性后续服务,包括创建辅导,经营辅导,专业化运营支持,各种托管运营等,形成一个全面的服务结构。

8、EPC模式的优势

(1)特色小镇项目范围广,专业类别多,如外立面改造、道路改扩建、景观绿化提升、亮化工程等,集中发包给EPC总承包单位,可以让业主方从繁杂的施工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无需根据这么多单项工程组建庞大的专业管理团队,而是更好地关注项目前期策划、概算及后期结算。

(2)特色小镇项目工期紧、范围广、头绪多,采用EPC模式可以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高度集成,实现各阶段工作的合理交叉、综合协调,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造效率,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质量和造价控制。

(3)EPC总承包单位能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强化设计责任,使设计院自觉地从造价、技术及采购等角度进行多方案比选,以设计为龙头协调各方关系,并且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等环节的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上一篇:脱贫巩固提升方案范文下一篇:托起梦想激扬青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