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灵签67签解签全文

2023-06-26

第一篇:妈祖灵签67签解签全文

妈祖灵签解签全文,天后灵签解签

顶魁.上上:

一点春来万物新,千红万紫斗芳菲;

杏迟梅早何先后,结实花开自有时。

亚魁.上上:

羡君天爵久能修,天爵焉能富可求;

独听绕梁歌唱罢,始知姓字冠群流。

都魁.上上:

夜光明月胜非常,幸际昌期肯退藏;

善价既能从美愿,自然声誉显昭彰。

第一签.中签 故事浮屠难登

千尺浮屠宝塔城,高峰顶上立停停;

时人莫作寻常有。不是神仙难解登。

第二签.上签 故事苏秦还乡

秋闱一战鹏高飞,便捧金书上帝基;

此去金门好消息,布衣却换锦衣回。

第三签.下签 故事韩夫人惜花

满园桃李正开时,浅白深红色总宜;

何以东风苦相妒,晓来折去最高枝。

第四签.下签 故事李灵娶妻

百花风雨半忧愁,万事无过且逐流;

昨晚灯花虽报喜,徒然为我展眉头。

第五签.中签 故事寿星骑仙鹤

翩翩仙鹤欲凌云,整刷翎毛趁晓风;

万里昂藏虽有志,争如人欲暗张弓。

第六签.上签 故事孙真人医虎

风云会虎问荣华,利路名扬信有涯;

试问盘中争一掷,欢呼惊座满盘花。

第七签.上签 故事范蠡归湖

扁舟乘浪下沧波,万里浮云去作商;

百货低昂从积蓄,倍收财宝富还乡。

第八签.下签 故事丁阑刻木事亲

两家无事起争端,教讼教和且未闲;

假使公庭无剖制,将为刻木巧为奸。

第九签.中签 故事汉武建都伐松

青山砍下一枝松,为栋为梁恐未中;

只合行前问驱使,为君六月换清风。

第十签.下签 故事望梅止渴

铅刀制体终无刃,石磬频敲岂有声;

空里捉月兼捕影,谁知到底是虚名。

十一签.下签

野老传音事末讹,主人先笑后呵呵;

琴书弦断胶难续,镜为尘深石不磨。

十二签.下签 故事后母害刘琦

两梗相争必有伤,争如忍欲胜相刚;

若然闭口深藏舌,自有傍人说短长。

十三签.上签 故事班超平戎

将军英誉果无双,谈笑平戎坐正邦;

南北东西皆畏服,不劳兵马自归降。

十四签.下签 故事西楚霸王

间吏真诚贱丈夫,天涯海角肆贪鱼;

不如作早还乡井,河浪波神要害佢。

十五签.上签 故事刘禹锡赏花

春到园林万物生,蛰虫启户议求伸;

人知南北东西去,得处应须遇贵人。

十六签.上签 故事包拯治阴阳

阳刚用事正阴消,二德当权散百妖;

正是大明正中照,妖娘跳踢不为娇。

十七签.中签 故事孔子守困

桑条无叶禾苗枯,春来将发物未苏;

若要精严学正授,风霜一夜水平湖。

十八签.下签 故事楚襄王梦入巫山

愁云恨雨作阴明,一醉花前唤不醒;

若问贵人能安否,为谁游水已东倾。

十九签.上签 故事唐明皇求嗣

天子端居正南面,两班文武缔玄谈;

紫芝殿内祥云蔼,求嗣闺房得美男。 二十签.中签 故事八阵图困陆逊

纷纷南北路歧多,觞景昏迷怎奈何;

忽遇贵人相指引,此身方喜出尘罗。

二一签 .上签 故事刘阮入天台

客来问访子如何,田可耕兮地可锄;

耕下一年成就处,不如秋末即冬初。

二二签.上签 故事管仲辅齐桓公

喜袭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子入朝堂;

从今显达皆荣贵,自待天颜被宠光。

二三签.中签 故事尧造围棋

围棋胜败合如何,到底还他一满棋;

谁把真心劳苦力,不如及早去求和。

二四签.下签 故事曹丕害弟

父分子别妇离夫,箕豆相煎亲也疏;

深夜分明月赖晓,谁知绕树有呜乌。

二五签.中签 故事张君瑞忆莺莺

故人有约在深闺,拟向花间拱手携;

争奈浮云翳明月,好风为我作金银。

二六签.下签

朱雀临身事未佳,改谋动用事多猜;

病缠胃膈何能免,口舌交争又破财。

二七签.下签 故事吕后害韩信

平原兔死狗当烹,鸟尽弓藏事未亨;

行满功成须退步,不然祸患及临身。

二八签.下签 故事韩文公被贬

人言日落是天涯,望断天涯未见家;

千峰碧山相阻隔,碧山又被雾云遮。

二九签.中签 故事尉迟公被免职

孽龙得雨亢峥嵘,位极名高成履冰;

假若急流能勇退,免教满溢便高倾。

三十签.上签 故事姜太公钓鱼

择地安身渐有依,贵人指引在斯时;

改过若遇龙蛇日,琴瑟和谐百事宜。

三一签.中签 故事许真君升天

过尽重山隔浪来,此身方喜出尘埃;

一声霹雳雷霆震,直上云霄跨九垓。

三二签.中签 故事王勃游滕王阁

几年宦海苦淹财,欲进前程未有谐;

一夜神人传好梦,紫坭封诏下天来。

三三签.下签 故事平王江上遇狂风

冯夷鼓浪涤为灾,断缆拖船去不回;

纵有神人主暗祐,自身远害也损财。

三四签.中签 故事商山四皓

行藏对错要知机,老鹤何天不可飞;

道合可行非则止,此身莫为稻梁肥。

三五签.下签 故事苏云遭难

泪眼相看忍别离,秋风起处不胜悲;

抛家萍荡夜阑事,财散人亡总一时。

三六签.下签 故事刘锡进庙恋娘娘

官府私门可怪哉,两人相见自疑猜;

自春至夏无端谨,更合堤防笑里来。

三七签.下签 故事公治长困狱

冤枉重重何得伸,犹如宝镜在埃尘;

严霜积雪寒如许,争奈春来不遇春。

三八签.下签 故事罗卜阴司救母

年来过直似宜行,两日昏迷步不前;

安得金银与众济,为佢刮目见青天。

三九签.上签 故事宋江平王兴

扶桑拥出一红轮,照遍三千世界中;

从此阴消阳道长,严霜积雪自销镕。

四十签.上签 故事昌积广回家

归秋悠悠心浩然,远船鸣鼓过湾前;

时来更备金风力,万里风帆一瞬间。

四一签.上签 故事窦燕山积善

天上高高一枝丛,分明古断九秋风;

乘时贵勇知无敌,殿试名扬第一功。 四二签.下签 故事真武帝收龟蛇

玄武交临主破财,更防盗贼及非灾;

就中有个知无敌,得自阴人天上来。

四三签.中签 故事百乐蔡邕知真宝

骥伏盐车两耳垂,焦桐未遇蔡邕知;

满身尘土皆湮没,一但逢人始见奇。

四四签.下签 故事勾陈牵连

勾陈主事事勾连,退步犹难进不前;

若欲求官官未至,交争成讼病难痊。

四五签.上签 故事潘必正恋陈姑

两意同谋必有期,宜从平地驾天梯;

纤腰不许君求早,执手携笙舞袖低。

四六签.下签 故事飞虎精害人

白虎当门事不祥,能招横祸及灾殃;

更防讼狱多忧制,不是官伤即血伤。

四七签.下签 故事汉英被困

天阴云暗雨悲风,终日昏迷似梦中;

人去案头萤已死,鹤飞林下帐成空。

四八签.中签 故事武吉遇师

昂藏野鹤在鸡群,玉石相逢且未分,

倘借牙齿些子论,等闲平步上青云。

四九签.上签 故事文王囚羑里

否极应须有泰来,灵芝生出自超垓;

阳回九十困春去,时至百花随分开。

五十签.上签 故事苏武脱难

平原秋兔正当肥,雅胜将军脱猎归;

谁把帛书得足雁,果然一箭中双飞。

五一签.上签 故事徐庶归家

好将夜月产移秋,袖里明珠莫暗投;

自有贵人多着力,不须疑虑两相头。

五二签.下签 故事孙膑被难

遭人弹驳尔官非,穷鬼揶揄灾厄时;

不特公庭多险难,私家门户也防虞。

五三签.上签 故事三顾草庐

卦中吉兆号青龙,作事求谋处处通;

女嫁男婚官事吉,更无忧虑喜重重。

五四签.下签 故事祢衡赋鹦鹉

横逆相交至构争,被人非是实难分;

贵眸未昔悬明镜,目下心思且乱麻。

五五签.中签 故事刘备让徐州

假权恃势为良图,半是真兮半是虚;

大抵临机方应变,何须缘木去求鱼。

五六签.中签 故事张良遇黄石公

福来相倚好追求,命里无时也罢休;

宠辱荣枯皆分定,何须险处用机谋。

五七签.上签 故事董永遇仙

夫耕妇织利田蚕,娶得佳媳又生男;

占讼占财皆得济,贵人携手任东南。

五八签.中签 故事秦惠买路

财非天与鬼能输,散得多么积有余;

甘酒嗜音皆不顺,年来下诏果何如。

五九签.中签 故事司马相如题桥

图谋全事触藩抵,进退彷徨只自迷;

大抵金来同水合,贵人从此力提携。

六十签.中签 故事韩愈复职

春忙不放马蹄闲,过尽风波力险艰;

直待一声鸡报晓,自然龙带宝珠还。

六一签.下签 故事俞伯牙碎琴

鸣琴断弦悄无音,万恨人间欲怨深;

惆怅此园花正艳,凝霜雪积自消沉。

六二签.上签 故事聂夷中伤田家

女嫁男婚正及时,春蚕秋稼两相宜;

市朝耸出皆荣贵,病染花颜也得医。

六三签.上签 故事王义招婿

几年姿色负牵丝,得婿东床正及时;

正是熊罴时吉梦,孕生不觉是男儿。 **签.下签 故事李斌午梦

鱼游澄川愁张网,鸟入深林怕设罗;

何日此身多惆碍,月愁一梦到南柯。

六五签.中签 故事陶渊明赏菊

守分随缘到处安,枉谋妄想必招愆;

春兰秋桂随时发,处顺安常是福田。

六六签.中签 故事东坡入梦

十年尘土困英才,吉兆依稀入梦来;

好玩钱榶江上月,潮头到处海门开。

六七签.中签 故事马援征交趾

过尽黄鸡白大乡,几多疑虑变吉祥;

今朝得到江南地,开尽浮云见太阳。

六八签.下签 故事武则天赏花

春到园苑是追游,一曲笙歌一曲愁;

好事转头成恶事,提携二美到牵牛。

六九签.上签 故事刘志远战瓜精

六羽乘风意气饶,翱翔云路上青霄;

时来更借金飙力,岂惮程途万里遥。

七十签.下签 故事唤玉娘怀异胎

欢娱变作祸胎怀,家道萧条百不谐;

门里添心又未下,犬生三角又还来。

七一签.下签 故事莫顾见黄槐

脚踏黄槐勇士奇,才高争奈赏音稀;

沙场一战无消息,憔悴西风鹢退飞。

七二签.上签 故事蔡襄造桥

得失荣枯本在天,乐天知命始安然;

若得此意加谋望,金帛盈箱货满船。

七三签.上签 故事苏武还乡

射中南鸣能帛书,乃知人在汉知隅;

回头未遇真消息,蜡后春前且任渠。

七四签.上签 故事沧溟救春元

化龙头角久峥嵘,脱身从此谢沧溟;

图化今已乘其便,得上扶摇万里程。

七五签.中签 故事严子陵归隐

曾向滩头羡美鱼,徒劳心力枉空虚;

不若结网临渊去,自有金鳞应所需。

七六签.下签 故事李卿救唐

妖忙为荣贵驱除,忧逮浓云锁太虚;

若问伊家端的事,三魂七魄进华胥。

七七签.下签 故事汉钟离败走

是非名利苦相营,身势浑如架上鹰;

罢脱红尘虽有志,凭谁作个解缭人。

七八签.下签 故事夏侯淳中箭

仇隙乘间启祸门,两家胜败未由分;

更防暗箭两相射,密着机谋免自烦。

七九签.中签 故事陶侃搬砖

爬攀搜罗苦劳神,刮垢磨光始见真;

世事莫将容易得,后来富贵在辛劳。

八十签.下签 故事王昭君和番

飞魂飞魄去茫茫,一旦家门事不祥;

况是秋光将日暮,雁飞嘹喨过滩霜。

八一签.中签 故事梁武帝求仙

人言海上有神仙,方士如何去未还;

大抵雪花无实迹,世间无路到玄关。

八二签.上签 故事鲁侯迎孟轲

一鹰能偷众鸟多,蛟龙终不用池波;

鲁侯未遇皆大吉,臧氏安能阻孟轲。

八三签.中签 故事陱谦杀曹嵩

雷雨滂沱作解时,人逢此难却除之;

所有万事皆永释,实是求财若未迟。

八四签.下签 故事范增害刘邦

犬吠何伤日月明,枪唇舌剑总成空;

害人自害终无益,铁狗何来自食身。

八五签.中签 故事韩湘子遇仙

天时久旱遇甘雨,空谷传声闻好音;

事怕不通通则变,偶遇贵人即遂心。 八六签.中签 故事秦始王玉玺投湖

失物追偿悄无情,南搜北索苦劳心;

也知人向东西去,水阔渊深何处寻。

八七签.上签 故事大舜耕历山

大田多稼庆年丰,六畜蕃生用不穷;

女嫁男婚官事吉,更宜作福谢高穹。

八八签.中签 故事孔子拒见阳货

怀宝迷邦事未宜,夜光明月暗投机;

相逢按剑君知否,可以藏珠待价时。

八九签.上签 故事刘备求贤

转怒朱门喜有三,士农工商贾田蚕;

婚姻不久成佳偶,求嗣归房得美男。

九十签.下签 故事项羽伐秦

鼠牙雀角暗相窥,暑往祈寒起怨悲;

失物不须因户外,楚亡楚失亦奚疑。

九一签.上签 故事关公斩华雄

随时知义更知新,举动应须遇贵人;

利益名扬宜进步,自然祸去福来临。

九二签.上签 故事陶渊明归隐

长江浪暖鱼争戏,空谷春回花正开;

得志得时须进步,好将踪迹出尘埃。

九三签.上签 故事田辛和弟

革故更新事见奇,庭前枯树再生枝;

若逢鼠尾牛头上,贵客相招不用疑。

九四签.下签 故事伍子胥归隐

燕安鸩毒不堪怜,将怨为娱作祸殃;

假使自身能释免,家中还有妇人灾。

九五签.下签 故事朱寿昌寻母

门锁非风日色昏,长空特地起愁云;

孤堂寂寞人何在,己说勤劳不遇君。

九六签.中签 故事仁宗啼哭不止

命蹇时乖莫强求,得安身处见优游;

若遇天上人开口,别有生涯不在休。

九七签.中签 故事孔子修春秋

春秋直笔照人寒,褒贬分明事事难;

游夏斯时先学圣,一毫未敢露词端。

九八签.中签 故事岳飞夜梦

官符口舌不曾传,百怪生来舍荒凉;

夜梦更招魔鬼盛,可宜斋戒祝神明。

九九签.上签 故事汲黯辞官

自少辛勤得一官,几年埋没簿书闲;

心思梦里多颠倒,颠倒谁知得自安。

一佰签.上签 故事童人关求名

求名求利两相宜,守株待兔未为迟;

片帆若得时更便,到底还他满载归。

第二篇:孔子圣签解签

孔子聖籤解籤

日月潭文武廟

(

72簽) 文:臺灣、日月潭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一簽

詩:力穡應逢大有年、春風鼓浪百花鮮、多栽佳樹巢黃鳥、高起層樓看遠山。 注:積極進取者大吉

Δ我國儒家思想,是以人類的生存意義為基礎,作向上、積極、進取的探索與發展。其基本精神,是行動的、活潑的、求真求善求美的。它賦有情的本體,理的範疇,誠的成用,化的功能。它如春風化雨、秋陽皓月,和煦溫馨,清瑩明潔。它是與天地合其德,與萬物同其心;一方面講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方面肯定只要耕耘必有收穫。即所謂佳樹茂密,黃鳥來巢;高樓巍峨,遠山可望。它更是盡己以求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之所欲,亦施於人。擇乎中庸,不偏不倚。博大精深,涵蘊無限。凡能知之而行者,必大必成。 Δ謀事有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孔子聖簽、第二簽

詩:人生之本孝為先、身體發膚父母傳、知本方能近正道、坦坦蕩蕩心安然。 注:知本者大吉

Δ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父母是生我者,恩德之大,無法說明,我國歷朝歷代,無不以孝道來作治理天下根本。因為一個人能孝順父母,然後才能行為正當,為社會盡力,為國家盡忠。時代雖然進步,但要想追求人生真正的幸福,篤行孝道,仍是根本的課題。 Δ能孝必忠,功業得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簽

詩:木有本來水有源、本源為根理當然、人生若不知源本、自負天心命運艱。 注:知本者大吉

Δ在自然界中,可以看到樹有本而得生,水有源而流長。以此可知自然界中的萬象必有其為本為源的根。無根也即無萬象。人是自然的產物,當然也要有根。人有超自然的根。無根也即無萬象。人是自然的產物,當然也要有根。人有超自然的根,這個根是倫常。其中父子之倫最重要,其次為夫婦、為兄弟、為君臣、為朋友。倫常的精髓是情是理。情按理來表達;理由情來充實。這才是人生本有源的幸福生活。 Δ幸福無疆

根深者柢必固,源遠者流必長。故能知本源之人,謀事則事必成,謀財者則必財源滾滾。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簽

詩:己所不欲勿施人、為人推己恕中行、能知正道修持重、終身一言大德成。 注:能得正道則大吉

Δ子貢問孔子,有一個字丁一生照著做的嗎?孔子說,那就是一個恕字吧!就是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加於別人身上。孔子認為任何人如能認清恕字的意義,而能深切體察力行,就可以為一生的立身之道。因為能為別人想,就是能愛別人。人人能互愛,自可不爭不奪,互敬互重,仁至義盡,心安理得。社會自然祥和,人生自是幸福。 Δ心安理得,吉祥如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簽

詩:逆水行舟事為難、不進則退勢必然、千般忍耐萬般苦、能得蒼天愛與憐。 注:知進不退者吉

Δ“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凡有志求學的人,不可知難而退。要具有極大的耐心與吃苦的決心,勇往直前,努力鑽研,學而時習,終必有成。至學成之後,即可胸藏偉業宏猷,身寄重責大任;展淩雲之壯志,建輝煌之基業。來者勉之。 Δ學業有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簽

詩:至誠唯能格天地、唯誠則靈事則通、反身而誠樂無比、光明大道自由行。 注:誠則靈者大吉

Δ誠者靈,不誠無物,這是“誠”字在人生價值普遍標準上的說明。而“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這是“誠”人生價值極高境界的作用。凡是真正知道人生道理的人,一定要有誠的修養。從歷史上看,所有成功立業的人,都是把誠字作為他人生的根基。時代在變,但這個根基永遠不會變。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簽

詩:正直當道民心悅、反是而行人不服、勢重位高可取捨、能持此理保權符。 注:正則吉

Δ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唯新唯喜的趨勢。這雖是由整個人群的力量所促成,但是它的中心力量,是靠許多正直為人為骨幹,起著領導作用,而得到萬千大眾的裞服與擁戴,才能有口此的結果。所以:好人當道,民慶升平;小人在位,雞犬不寧。聖人以為爭取民心的關鍵,在於用人的得失。在位者能知此理,守之不渝,自可永保權位了。 Δ功成名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八簽

詩:事難然後識君子、歲寒始知松柏堅、勁草藉得疾風顯、忠良可在亂中看。 注:能識忠奸則吉

Δ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筍子大略篇: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古人又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這些話是說明君子忠臣與小人奸的不同之處,更可以從危難艱困中,體察出何者為君子忠臣,何者為小人奸佞。這些事實中得來的寶貴經驗,足為對人觀察與判斷的說明。 Δ能明辨,能識人,能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九簽

詩:世間事事果與因、因果相循理最真、善惡到頭終有報、遠及後代近及身。 注:知因果者吉

Δ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話是說明了種善因必有善果,種什麼樣的因就結什麼樣的果。綜觀人類歷史,可知朝代的禍福,世道的興衰,事業的成敗,無不是因果相循的結果。就是某因造成某果,又由某果造成某因,其間因果之報,絲毫不爽。至於報應的時間,或及于後代,或及於本身。 Δ能看得遠,必有厚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簽

詩:人生誰能無過錯、知過能改志足欽、假若執迷不覺悟、將使大過伴終身。 注:不能改過則不吉

Δ顏回不貳過。就是在第一次犯過以後,永不再犯這種過錯。這種知過能改而不貳過的精神,值得效法。人的過錯可分為幾類:在意念上:分有心之過;無心之過。有心者不可原諒;無心者尚可原諒。在性質上:分理念之過,即人獸之別;情感之過,乃意之爭;利害之過,系利己害人之行。孔子說觀人之過即知其人之行,乃為至理名言。 Δ執迷不悟,災害無窮。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一簽

詩:光陰有如東逝水、不舍畫夜作長流、人生苦短數十載、能知惜陰樂事稠。 注:惜陰則吉

Δ孔子在一條溪流的旁邊說:“逝者如斯天,不舍畫夜”。意思是說,歲月的消逝也就是這樣吧!畫夜一息不停。人的一生不過數十寒暑,在一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為時是微乎其微。而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歲月有去無回。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愛惜光陰,努力進取。尤其在這個進步神速的時代,更要愛惜光陰,然後才有成就。 Δ時間就是金錢,成功之道在此。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二簽

詩:禮樂生活是文明,立身怡性道得成、如無仁心為主宰、禮樂皆是假虛名。 注:存仁心則吉 Δ人生的真正意義,在內在仁愛之心,外有禮樂之行。就是人在社群之中,不應自私自利,須有愛人愛群的行為,然後人生才能有真實的幸福。在表達仁愛精神之時,為使之不過也不為不及,需要用禮來節制,以求愛的情意表達適當。同時也需畏用樂來調和,以求愛的精神喜悅。可說是仁愛是人生的本體,禮樂是表達仁愛的最佳方法。〕 Δ助人為快樂之本。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三簽

詩:尊王攘夷道凜然、畏天敬地知祖先、炎黃德業昭寰宇、源遠流長億萬年。 注:敬重祖先者大吉

Δ儒家的政治思想,要在尊王攘夷。就是要維護我民族的生存與尊嚴。這種思想,支配了我民族幾千年的生存觀念。它固然是畏天命,敬地神,但是最重要的是敬重自己的祖先。因此形成了孝道的倫理思想。而大孝又在於忠於國家民族。過去因之維繫了我民族的命脈,將來也必以此為我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中華身女,應知此理。 Δ開大道,成大功,立大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四簽

詩:人生萬事多艱難、不問焉能知當然、下問不覺身是恥、成功大道在眼前。 注:不恥下問者吉

Δ孔子進入太廟,見到不明白不瞭解的事情,就向他人請教,以求真正的瞭解。這是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知態度。所以孔子能成為思想家、教育家、為先師、為至聖。有些人以問為恥,強不知以為知,如此則自己騙自己,而將有無限的錯誤了。為學、做事,應當不恥下問,以求真知灼見,自會成功立業。

Δ虛懷若谷,業大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五簽

詩:人生求知在於學、不學難得績效卓、但學不思力枉費、亦學亦思事功多。 注:學思並重者吉

Δ人類的生活,是隨著時光的演變而日趨進步。進步的因素,是人類能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學習。也知道能學習才能日新又新。但是人類更知道只知學而不知想,也是枉然。就是學而不想,那結果就會茫茫然而無所知了。同時,又知道只知想而不學習,那就得不到確實的知識。孔子乃教人要學也要想。譬之飲食,學是進食吞咽,思是消化吸收。

Δ再思而定,善道而行;美景良辰,萬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六簽

詩:巧言令色尋常見、易惹他人中計謀、應知為言心難測、慎防可免禍臨頭。 注:慎察則吉

Δ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是好聽的話,令色是好的顏色。一個人如其只說些巴結別人的好話,表現出和顏悅色的態度,這種人並不就是有道的君子。尤其是有些人心懷詭計,行為陰狠,但是卻口吐善言,面現善色,使得許多的善良人中計受騙,吃虧上當。前一種人不足以害人,後一種人則是人群中的敗類,害人的惡煞。故常人當慎之。 Δ察顏觀色,明理知人,可防小人而免災害。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七簽

詩:友朋相處貴知音、互勵互勉且率真、忠告不成斯可己、智者不作失言人。 注:知交友之道則吉

Δ人各有志,亦各有其長短。處身社會,交友為重。交友之道,在知其志而明其長短。相互之間,當以率真之態度,揚其善而勵其行。但對友人經忠告而不能接受時,即須知止,否則必招怨尤。即所謂“不可與言而與之言”,乃為失言矣。故交友必須擇友,亦必須知音,以達到“友直”、“友諒”的地步,然後才可以言而能信,久而敬之。 Δ能交益友,則事成名立。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八簽

詩:血氣少年色應戒、壯而好鬥業難成、須知老去節當保、得失之間要分明。 注:知戒則吉

Δ聖人說:人的一生,要有三戒。年少時要戒色;壯年時要戒鬥;老年時要戒得。所謂色,固為男女之色,但五光十色的環境,也要戒而遠之的。壯而有力,力用於正,則可謀幸福;否則用之鬥狠逞強,那就是危險了。人到老年,每感來日無多,往往取捨不當,以致晚節不保,十分可惜。聖人提示的三戒,來者為少、為壯、為長,當有珍重了。

Δ能忍則安,又不為財色所誘,可使人財兩全。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十九簽

詩:求學之途有多端、食無求飽居無安、隨時頗為就有道、敏事且能慎於言。 注:能知為學之道則吉

Δ學習是人生的大事。不學不能知;不知不能行。至於求學的道理,可謂論說紛紜,眾理分陳,一部論語的卷一,首先就是謀道為學的問題,孔子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於言;可謂好學也矣。”由此可知今時代雖然不同,但對求學重視的態度,卻是一樣的。尤以身處此一智識爆炸的時代,對求學的意義更要認清了。 Δ事事能學,功可成,名可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簽

詩:君子小人格不同、立身能不判分明、近則不遜遠則怨、策己觀人慎重行。 注:能識小人則吉

Δ孔子說:“唯小人為難養也。”因為小人“近之則不遜”,而“遠之則怨”。就是接近他,他有不情不理的表現;疏遠他,他就對你怨恨。孔子這句話,是提供人對觀察判斷的標準與方法;同時也是告誡人不要作近則不遜遠則怨的小人,而要作一個坦坦蕩蕩光明正大的君子。 Δ善察明斷,正道而行,逢凶化吉,安祥無憂。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一簽

詩:人生貴有自知能、自知始得事功成、子貢稱回何敢聖、知十知二是賢明。 注:能自知則吉

Δ孔子曾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比較優秀,子貢說:我那敢希望和顏回一樣。因為顏回聽到一項道理,就能觸類旁通的知道其他十項道理,我只能聞一知二。孔子贊稱稱子貢有自知之明。子貢是孔門中的一位大賢人,他的能力很好,善於經營。他的成功,就是因為他能自知。我們求學問、學技能、認識人、處理事,必須先要自知。 Δ心平氣和,進退得宜。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廟聖簽、第二十二簽

詩:修德講學一大功、過改義從為善行、倘若能明此中理、人生當無憂患生。 注:修德改過則吉

Δ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講者習也,徒者從也。人生若能:修德、講學、改過、從義,當可充實本身生命的良知、良能,然後必可取得源頭活水,清澈見性,光明現身,則無往而不得其宜也。因為:見善可以思齊,即聞義能從;見不善可以省察。即不善能改。如此,當可無憂患之生也。 Δ吉人天相,財福盈門。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三簽

詩:世事多艱古今同、好謀遠慮計得行、若能深解此機趣、近憂可除功大成。 注:好謀遠慮則吉

Δ遠慮是周密的思慮,近憂是隨時發生的憂患。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的生活行為,所涉及的問題,有寬度性的,有深度性的。若遇事不能深察熟慮,往往不能顧及到寬度的相互關係,不能體察到深度的彼此利害,容易造成無限的近憂。所以在臨事時,內心的意念,辭色的表達,方法的選擇,都必須從深處遠處切實考慮取捨。 Δ深謀遠慮,必操勝券。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四簽

詩:日日求新知所亡、月月無忘己所能、此乃知新溫故義、好學功夫得大成。 注:溫故知新者吉

Δ子夏說一個人每天能夠學得一些不知道的東西,每月能夠溫習已學到的東西,如此可以說是好學了。人類生活的需要是多方的,生活的問題是複雜的,只要努力學習,並在已有的智慧上加以溫習以為求新的基礎,然後才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解決生活的問題。尤其是時代在急速進展,更應該努力學習,切實溫故,以求完成寶貴的生命價值。 Δ建立基礎,謀求發展。鴻運當頭,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五簽

詩:智慧聲貌自天生、無語無言事不成、發而當求皆中節、應知言是心中聲。 注:言中節則吉

Δ語言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人的內心志趣,是由語言來表達的。如不能語言則謀事不成;如不善於語言則影響觀感。對語言的表達,應該注意的;大者是內容,是否合乎道理,合乎人情,合乎法令。其次是條理,是否分明,再次是措詞,是否完整優美。最後是語調語音,是否和順清晰。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語言的基本條件學問。

Δ能說得體的話,可以推銷自己,足以造福致富。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六簽

詩:君子能窮小人難、固窮守道心必安、貨財聲色雅足戀、大節千秋志不凡。 注:能持志節者吉

Δ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爛矣。”人的生活,在物質上都願得富裕而舒適。但每個人的條件不同,際遇不同,因而有的窮,有的富。在貧富之間,有的人能安於貧,可稱為君子;有的人不能安于貧行為敗壞,而是小人。社會上聲色貨利,固足留戀,但如志不堅行不檢,取之無道,用之不當,則易為小人。至於君子,行為端正,雖然貧困,但能安貧,其志節可以永保。 Δ有守有為,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七簽

詩:人謂孔門七二賢、六七五六名皆傳、自然美景留連處、沂畔歸來樂無邊。 注:欣賞自然樂則吉

Δ現在一般人多愛好自然,從事旅遊,這是一種好現象。孔門弟子,也有這種愛好,而在暮春之天,游浴于沂水之濱。由此吾人應知人生於自然界之中,必須觀察自然之美景,體會自然之道理,以求曠達開闊幸福愉快之生活。明潭風光,美不勝收,來此者,必得覽湖山之勝,深體自然之妙;心曠神怡,其樂也融融矣。

Δ生活愉快,財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八簽

詩:身正不言自可行、不然雖令亦不從、風行草郾先求已、默化潛移事功成。 注:身正者吉

Δ在茫茫的大地上,可以看到一陣風來,吹得地上的青草隨著風向而偃仆。在芸芸的人群中,可以看到有人受到上級操守的影響,改變了本身的行為。由於這兩種現象,可以得到一個道理,凡是在位的人,要想推行自己的理想,必須先求本身的正直無私,光明磊落,然後才能服人,才能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否則就難以得到他人的擁護了。 Δ事業有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二十九簽

詩:支朋原為第五倫、直諒益深又多聞、明見子張勝子夏、尊賢容眾理常新。 注:善擇友則吉

Δ我國所講求的五倫,朋友是其中之一。這一倫是著重在社會生活中的需要。人右沒有朋友,就難在社會中生存。朋友分好壞,好的是正直的、誠信的、見聞廣博的。因正直而可就止,因誠信而可得助,因多聞而可受教。子夏對交友的看法是:可者與之,不可者拒之。子張更以為:尊賢而容象,嘉善而矜不能。這些道理,吾人當深予體察。

Δ多一個好朋友,多一條路。路多業大事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簽

詩:人生貴為大丈夫、萬丈氣度意扶搖、能將三不成壯志、立地頂天品格高。 注:守三不則吉

Δ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們知道,大丈夫是有人格、有氣節的人。孟子對他具體的詮釋,是行三不才能配稱。因為一般人,富貴易淫,貧賤易移,威武易屈。反之者必有其特立獨行之道,故名之為大丈夫。為求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在人群中,必須有很多的大丈夫,然後才會成功。

Δ大事業,是大丈夫創造出來的。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一簽

詩:作風鄉原易得名、那知浮名惹罪行、是非不分淆善惡、可憐受騙是蒼生。 注:不分是非善惡則不吉

Δ孔子說:“一鄉原德之賊也”。萬章問孟子:“鄉皆稱原人焉,無所位而不為原人,孔子以德之賊,何哉”?孟子說:“同乎流俗,合乎汙世,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因鄉原是同流合污的假好人,只是敷衍,無好與不好,不分是非,不辨善惡,以致正義不張,公理難明,他人易被蒙混。故為德之賊。 Δ不能分是非,明善惡,前途多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二簽

詩:後凋松柏耐歲寒、應知心物理一般、艱難然後知君子、大節昭昭志氣堅。 注:堅貞者吉

Δ天寒地凍之時,百花不放,萬樹凋落,只有松柏能於冰雪之中,枝葉不墜,傲然挺立。待寒冬去而陽替回,仍依然無恙,欣欣向榮。為人應能體察萬物之理,曉喻自然之道,遇艱險而不移,逢困頓而愈強,自可克服困難,而達成功之境。證之中外歷史,凡是能成大功,立大業者,多自艱困中奮鬥而來。吾人當知此道理,而愈益奮勉。 Δ頂天立地,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三簽

詩:謙恭無禮易為勞、慎而無禮葸乃高、勇而無禮終必亂、直而無禮即成絞。 注:無禮者不吉

Δ人類的生活,是由野蠻而文明,由低劣而高雅。這一軌跡的演進,是由聖人制定禮儀來規範人的行為,以促進人類的進步。謙、慎、勇、直,本來是人的美德,假如行之不當,則為幣病。即謙而無禮則易辛勞,慎而無禮則易畏懼,勇而無禮則易暴亂,直而無禮則易急切。由此可見,為人的本質固然要好,而表現本質的方法就必須守禮了。 Δ人而無禮,事業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四簽 詩:人生熟能無過錯、能改求新稱賢良、子路超人聞過喜、不隱缺失是豪強。 注:聞過喜者吉

Δ人的生活,是千變萬化經緯萬端的。在複雜的情況中,錯誤實難以避免。如有過不知,是為愚蠢;知能不改,是為剛愎。反之,如能求自我之過,可說是明智;知過之後而能求改,可說是賢良。子路的性情,雖然有好勇或至失當之處,但能聞過則喜,而不隱諱,以求改進,實在是他的偉大之處。這正是他為賢人的人條件之一。實當效而從之。

Δ能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才能走更遠的路。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五簽

詩:前事不忘後事師、文明進步在能新、知新必須能知新、為思為學兩相因。 注:思學並重則吉

Δ人類的智慧是與生俱來的;而學習是後天得來的。在生存的過程中,無智慧不足以發揮學習的效果,不學習不足以啟發智慧的發展。這兩者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這個作用,正足以促使社會有文明進步的現象與成果。不過在學習時,必須注意溫故。因溫故是思考,能溫故才更能求新。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學者當知此。 Δ手腦並用,發財發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六簽

詩:滄浪之水清又清、用之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只可濯足不濯纓。 注:自愛自重者吉

Δ人的生命價值,可貴可賤,可高可低。不論貴與高,賤與低,都是由人自取的。如取自前者,則必為貴為高;如取自後者,則必為賤為低。孔子有此論斷,而孟子又加引申。以“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也曾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番道理,是值得我們深切體察。

Δ眾人尊敬的是好人,眾人喜愛的是好物。人好物好,業廣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七簽

詩:終日飽食心不用、那知生命不輪回、一勤天下無難事、要得成功須有為。 注:懶惰者不吉

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次過去永不再來。所以古人警戒我們,要愛惜生命,要珍惜光陰。努力的想,切實的做。然後才能使得生命充實,而獲得成功的人生。絕不可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那就難有任何成就了。凡是只知飽而不用心的人,主要的是懶惰。所以古人又勉勵我們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人能知此道理。當奮發圖強,努力創造。 Δ要奮鬥,要努力。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八簽

詩:古來士稱人中強、社會列名第一行、乃因行仁任務重、畢生弘毅不彷徨。 注:弘毅則吉

Δ我國古代把人群分為四類,而為士、農、工、商。如此分法,蓋以我中華文化,為高境界。而士為智識份子,較有理想,有操守,有學能,足以表率群倫,造福社會,為行仁的中堅份子。因此曾子說,為士的人,要講求弘毅之道,以求仁為己任,以畢生的精力為行仁而鞠躬盡瘁,因為這是任重道遠的事。時代雖變,此理當永恆存在。 Δ功成名就。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三十九簽

詩:君子三畏理實然、天命大人聖者言、反是小人行為異、乖離世道危難安。 注:知畏者吉

Δ孔子認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有三種要畏懼而不敢違背的事。一是天命;二是大人;三是聖人之言。所謂天命,可說是時代的潮流。如違背了潮流,必然會被淘汰。所謂大人,是賢明的領袖。如違背了賢明的領袖,必陷於災難的深淵。所謂聖人之言,是哲人學者的言論。足以指引人生走向正確的道途。如無此三畏,則危險萬狀。 Δ行為檢點,能立事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簽

詩:心存寬厚能得眾、信實不渝民認同、劍及履及功在敏、大公遠近樂得平。 注:知四行者吉 Δ論語中有這樣的四句話:“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悅。”這四句話,是說出四種行為及效果。自春秋時代至現在,雖為時已兩千多年,而這些道理,還是未稍變易。凡是在社會上想立足、想得人、想成功、想立業的人,對於寬、信、敏、公四項的修養,必須切實地修持,適切的表達。時代雖然在變,而這些道理永不改變。 Δ事業有成,財運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一簽

詩:灑掃乃是整潔事、日常生活第一功、應對必須先明理、能知進退大德成。 注:行三弗者吉

Δ“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這是子夏教學的首要要求,正符合現代生活的標準。子夏另注重應對的教學。這不僅是禮貌的問題,而是須有真知灼見,才能應對得宜。至於進退的道理,更是人生一項重要的修養。它不於動作的進退,而要求在大節大操行為上的進退。因此知止的修養必須有然後才能進退得宜。 Δ機緣廣,事業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二簽

詩:周公由來稱聖賢、只因才高有美行、握發吐哺久稱譽、不吝不驕功德成。 注:不驕不吝者吉

Δ周公是孔子心目中最偉大的聖人,它樹立了周朝的典章制度,鞏固了周朝基業。孔子反說雖有休的才美,如既驕且吝,其餘者即不足以,可見驕吝二字對人影響之大。所謂驕,可說是恃才、恃勢、恃財、恃位、恃齒、恃色而驕。所謂吝,可說是吝才不肯誨人,吝勢不肯教人,吝財不肯濟人,吝位不肯近人,吝齒不肯親人,吝色不肯娛人。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三簽

詩:修養徑途可謂多、聖人指示乃明確、二事不忘為要道、立禮興詩:成于樂。 注:三事不忘者吉

Δ禮是人類生活的良好規範、守禮,然後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秩序。詩:足以啟發人生情感,狀述人生善惡,促進人生關係,鼓勵人生向上。樂足以調和人生情感,激勵人生志趣,提高人生素質。這三項道理,是人生應當瞭解、體認、踐履的修養。由此足以完成人生的品格,而達成善與美的人生。否則是低劣的、愚昧的人生。 Δ品行端正,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四簽

詩:人生為善事豈難、與人為善識大端、樂取於人以為善、進德修業意陶然。 注:為善則吉

Δ善是人生所要追求的結果。它是由善念而善言,再進而為善行。為善難嗎?其實如想求得美滿的人生,為善就不難了。為善最好的方式,是要和他人共同為善,更要取他人的善以為自己的榜樣。這種修養,就是以擴大為善的範圍,提升為善的境界,達成為善的最大效果。人人要此認識與行為,社會就是一個充滿了溫馨與幸福的天堂。 Δ功德圓滿,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五簽

詩:己立己達為大願、立人達人志超然、有涯生命價無限、奉獻犧牲堪稱賢。 注:主人達人者大吉

Δ語雲:生耶有涯。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只有幾十年寒暑。就大自然而論,固無法比擬;就人類的歷史而論,也是極為短暫的時間。以這個短暫的生命,若不能發揮人生的真正意義,實在是一件可惜可悲的事情。聖人為使人能發揮本身的生命力,要在己立之後而求立人,已達之後而求達人。如此,才足以發揮生命的意義,完成生命的價值。 Δ犧牲奉獻,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六簽

詩:兩軍列陣待交鋒、鼓聲填然判輸贏。棄甲○兵逃去也、五十百步一般同。 注:過小不改者不吉

Δ孟子是闡揚孔子思想,提倡仁義,而厭惡爭利的一位聖人。他遊說諸候,希望能推行愛民的王道仁政,而消除霸道的暴政。他常用諷諫諸侯,曾以戰敗跑五十歲而笑百步的人,指諸侯未能真行仁政。這也暗示做壞事者,常以過小不知反省,反而傲於人。社會上如此之徒,可能為數不少,知恥者當能自我省察,不以五十而笑百步之人了。 Δ有過不知,進步困難。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七簽

詩:為政理民有四功、聰明才智首須行、守仁莊重得人敬、善美結果在禮成。 注:有四功者吉

Δ凡理事為政,要先有相當的智能,進一更要有仁民愛物的胸懷。再進一步,雖然有知有仁,但語言舉止不能莊重,而表現出輕率隨便的態度與行為,就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另外,即令對以上的修養都有了,但不能依應有的禮節來作適當的表達,還是未能達到盡善的地步。故知求人生善美,必須要有禮修養,來完成整體人生的價值。 Δ行為健全,功德圓滿。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八簽

詩:老少友信少者懷、斯志能得位崇階、兩千年前高格調、義垂現代理難衰。 注:能安信懷者吉

Δ人類的政治理想,是以解決人生的生活問題,提高人生的生活品質為目的。使得社會上的人,能大安逸的生活環境,信實的日常行為,並且有感德懷恩的心意。如此自可得到人生的美滿,而不至於爭與亂了。孔子在兩千年前,即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政治理想。這與當前的政治設施與社會環境,實有極為吻合的需要之處。 Δ功成名就,事業亨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四十九簽

詩:曾子名言三省身、為人而謀盡忠心、不汽守信交友道、得傳時習可日新。 注:自省者吉

Δ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種對自身從三方面作自我反省的功夫,應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因為:忠於人,就必能得人;對人守仩,咱可得到他人的信賴;每日所得于師長的教導,而能注意學習,必有進步。尤以“無信不立”必須為人所信服,自可立於社會,生於社會。勉之!勉之! Δ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簽

詩:人生處處求通達、事業有成樂無涯、忠信敬篤為正道、善言四字理不差。 注:行四字善言者吉

Δ忠是盡己,信是真實,篤是誠厚,敬是慎恭。這是人生四種美德。子張問孔子,如何才可以處處通達?孔子告訴他:“言忠信,行敬篤”,就可以了。有了這種美德,不論處於任何環境,也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可言通事通。反之,即令是身處自己的鄉里,也不能通達了。享受是奉獻的代價,成功是犧牲的成果,此理是永遠存在的。 Δ犧牲奉獻,當是贏家。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一簽

詩:為山惜未成一簣、平地可得簣土成、能知機宜明進取、到頭終是人中龍。 注:能進取則吉

Δ人生的成敗,因素固然很多,但是能不能有進取的志趣與行為,當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為能進取,則能有成;不能進取,則必不能成。至於進取的成效,是累積的;必須行之不懈,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聖人之言,簡而賅矣;比喻之切,義至明矣。 Δ大步前進,成功可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二簽

詩:為政固難亦不難、舉賢重任事當先、賢才得近小人遠、事業成功理必然。 注:近賢才小人遠則吉

Δ為政二字,表面上看是指的作官秉政的意思。如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解釋,政者眾人之事也。所以為政就是辦理眾人之事。為政府首長,固然是為政;政者眾人之事也。所以為政就是辦理眾人之事。為政府首長,固然是為;而各行各業之中,所有的各級負責人員所執行的管理工作,也都是為政。為政最要者,是講公道,去私心,辨是非,明賞罰,重用賢而有能之人,就是知人善任。則事無不成,功無不立。 Δ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三簽

詩:己之所欲亦施人、心性善良福德存、善惡到頭終有報、事事能求反諸身。 注:善念善行則吉

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人世因果相循的鐵定法則。假使己之所不欲者,反施之於人,則其心不良,其理不正,到頭來終必有報。所謂:遠在兒女近在身。故人之立身處世,一言一行,必須要深自省察,存善念,行善事,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必能福澤綿綿,子孫昌盛。 Δ平安幸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四簽

詩:祭神當如神祇在、神祇只在一心中、心中孝意神能察、身外行為神自明。 注:知神之義者吉

Δ宇宙間有神無神,是一個難知難明的問題。但人生的心靈深處,卻難免有神的存在。這個神可說有兩種:一是所謂能掌管生死與善惡罰惡的神。一是超越意識型態而為靈的感應的神。前一種神,是可以擺脫的。為了求得安祥的生活,善惡之報也罷,自我裁量也罷,神應是與我同在。 Δ光日正大,事業成功。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五簽

詩:娶妻必似未之子、食魚當求河之鯉、意切情真且敬諒、姻緣自可樂無比。 注:重德之婚則吉

Δ古代的社會,是以男子為中心。所以講到婚姻,則是以男子的立場來作衡量的標準。本詩:雖依舊習為之,但推而衍之,可作男女兩者之參考。娶妻娶德,不必重色。如只重色,以色美者為優,待人老珠黃,或遇更美者,當因婚姻基礎不佳,而生變化。美滿二字,必不存在了。古代宋國風俗純正,多以宋女為佳。女子選偶,亦當以品德為重。 Δ婚姻有成,其樂無窮。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六簽

詩:生生息息道自然、鬼神有無實難言、合當敬謹存心意、如在神祗一念間。 注:敬神如在則吉

Δ孔子不詿怪、力、亂、神,但是他也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而只要人能對鬼神心存敬意,而有祭神如神在的態度就可以了。如此,可以不忘祖先的恩德,而知有所本,以敦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同時也可以使人在言行上知所戒勉。然後可使人的行為端正,力求上進,以達幸福美滿的境地。並能免於想入非非,而陷人生於虛無縹緲之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七簽

詩:處世待人事豈難、理情表露不必偏、推己盡己應持守、一念敬誠義為先。 注:潔矩則大吉

Δ儒家對人生的處世侍人之道,提出一套周延而崇高的理念與做法,就是所謂的“潔矩之道”。它的內容是:“所惡於上,勿以事下;所惡於下,勿以事上;所惡於前,勿以事後;所惡於後,勿以事前;所惡於右,勿以交于左;所惡于左,勿以交於右。”這是推己盡己,以義為先,而具有高度的敬意與誠意的處世待人之道,能知而行者必成。 Δ左右逢源,前途光明。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八簽

詩:花言巧語淆是非、損德敗行功易虧、不忍小節亂大謀、為學處事慎選擇。 注:忍者吉

Δ人的缺點,是愛聽悅耳之言。雖然大時覺得說者的動機不良,但是總覺得有一時的快意。本身對於他人,有時也容易說些好聽的話,來取悅他人。這種情形,容易是非不分,真偽不明,而易損德敗行,影響事功。另外,有人對小事不能忍,常常慎一時之氣,作了錯誤的處理與判斷,而壞了大事。這是最不智的行為。吾人當知所戒勉。 Δ吃小虧,得大便宜。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五十九簽 詩:能敬修持第一功、再求安人為高行、如可達成安百性、人生大業乃完成。 注:求安則吉

Δ孔子對人生修養的層次,說得很明確。第一要能有敬人敬事的修養;再進而能求得使他人能得到安逸的生活;最後再擴而大之,以達到社會上的人,都能達到安逸的地步。能如此,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吾人常說:“安富尊榮”,是人生的理想。而這個理想,安是第一要務。能安,才能富、能尊、能榮。否則,就萬事皆空了。 Δ志大業廣,前途無量。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簽

詩:白圭之玷尚可磨、不慎語言災禍多、可敬南容得此意、將為千古作觀摩。 注:慎言者吉

Δ一件物品有缺點,可以設法改正。改正以後,常仍不失其應有之價值。但是人的行為,就不能與物品相比。假若為人說錯了話,那就難以補救了。所以古人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故人生不可不慎言,以求免於過而利於行。慎言之道,在常有戒懼的心理,冷靜的態度,縝密的思考,多方的顧慮,木納的語言,然後也就差不多了。 Δ謀事有成。

日月潭文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一簽

詩:巧言令色心不軌、腹劍口蜜陰謀周、近則不遜遠則怨、謹察慎防禍自休。 注:謹察慎防者吉

Δ世上有君子,也有小人。君子為人,守法執理,表理如一。小人的為人,則是:巧言令色,心懷不軌;口蜜腹劍,陰謀深沉;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對君子不必防範,可以坦坦蕩蕩的相處,即是絕交也不會出惡聲。對小人可大不同了。那就要隨時隨地,仔細的觀察,謹慎的提防,以免吃虧上當,而求自保。青年朋友,尤當慎之,戒之。 Δ步步為營,戰而不勝。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二簽

詩:謙恭失禮易為勞、謹慎無邊葸乃高、好勇逞強勢時亂、率直失節即成絞。 注:守禮則吉

Δ禮是人類生活達到有秩序、求合理、能安逸、得幸福的無尚規範。在我文化的傳統裏,禮字占著極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人生許多美好的行為中,如不能以禮為規範,則易造成一些相反的效果。孔子曾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當前違法脫序的現象,都是因無禮所造成的結果,故除弊在知禮。 Δ大則成功立業,小也心安理得。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三簽

詩:三代以來皆好名、好名自可善言行、好名之道在求己、不可虛浮貪假名。 注:實至名歸者吉

Δ人之好名,乃是天性,也是人類社會能夠革新進步的一項動力。但是真正的好名者,是先求本身的充實與健全,而不急於講求他人能不能知道自己,這才是好名的正道。曾國藩曾說:假若無實行而盜虛聲,是一種罪惡的行為。當前的社會,愛好一時假名的人太多了,因而造成世風敗壞,人心不多,影響了大家的正常生活,我們要戒之戒之。 Δ近悅遠來,業大財多。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四簽

詩:飲酒高歌為快事、無方無度敗操行、禹王能識此中理、深惡旨酒萬古名。 注:嗜酒無度者不吉

Δ戰國策曰:“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一般人往往把酒痛飲,且引吭高歌,而以為快事。但是有人飲酒無度無方,以致行為失常,敗壞操行。無度是不自量力,肆意狂飲;無方是不知進退,滋意貪飲。無度無方者,常身敗名裂,遺憾終身。吾人應知酒可飲必有節,始可得飲酒之樂。 Δ無方無度,事業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五簽

詩: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自然美妙數不盡、萬物欣欣志氣揚。 注:明自然之道則吉 Δ人是自然的產物,如能瞭解自然的道理,接觸自然的環境,把山水看作芳鄰,把禽鳥當作朋友,即可得到天地的生生不息之道,而增加了本身生生不息的智慧與力量。結果是:來自自然,欣賞自然,利用自然,而成為健康愉快坦蕩豁達的人生。益壽延年,其必然矣。請問:君從何處來?要向何處去? Δ樂觀進取,成功立業。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六簽

詩:人生一世數十秋、事理當然莫畏求、若把光陰蹉跎了、終身遺恨水悠悠。 注:為之則吉

Δ人生苦短,匆匆間不過數十寒暑。此之浩瀚的宇宙,在時空上實在是微乎其微了。不過人有其他的偉大之處,他能洞察宇宙。能運用自然。茲因人生的旅程太短,所以必須珍惜生命,愛惜光陰。知其當為而為之,以至理之所在事之當然,雖然不可為而仍為之。以求盡其在我,以明舍我其誰之態度與精神,來完成人生的最高意義與任務。 Δ功名有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七簽

詩:得失由來常人事、患得患失品郫微、千計若求唯一得、將成患失無不為。 注:不能明得失則不吉

Δ孔子說:一個郫陋的人,是不可擔任公職的。因為他在未得到職位以前,就是憂慮著如何取得;既然得到後,又憂慮怕失去這個職位。在有了這個怕的心理以後,這個人為保全他的職位,就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了。如此也就害了自己,也害了社會。人生得失,應以學識修養與能力,作自我的檢討與修持,讓社會作公正的評判與抉擇。 Δ事應詳察,有所不為。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八簽

詩:占卜求神詢吉凶、千載大道理相同、克己復禮行一貫、剝複何必問君平。 注:信蔔而不求行則不吉

Δ中國儒家的心心相傳之大道,是忠恕二字的一貫之道。忠是盡己,也是己之所欲,亦施於人;恕是推已,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想踐履此一大道,必須先克己復禮,然後自可身修志達,功成名遂。占卜的道理,是求趨吉避凶。但吉凶預兆,或隱或現,臨時趨避,事有困難。要在行的正,作的明,表裏如一,理直氣壯,自可有吉無凶。 Δ卦中有妙理,迷信事難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六十九簽

詩:中華兒女意氣高、開來繼往志英豪、千秋大業難等待、發奮圖強在今朝。 注:奮圖進取則大吉

Δ大部中華民族的歷史,滿載了志士仁人發奮強努力進取的偉大事蹟。她寫下了我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紀錄,開拓了我民族生存的廣大空間。雖然近世國運多艱,但我中華兒女能奮發進取,而維國脈於不地。在未來的歲月裏,我中華民族,仍有他日新又新的進取目標;所以大家一定要振奮志前,際往開來。莫遲疑,莫等待,一切都在今朝。 Δ鴻圖大展。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簽

詩:文采武勳照寰宇、天維地綱義高奇、乘風破浪氣豪壯、含翠蘊馨趣超逸。 注:知仰善游者吉

Δ、月潭畔,矗立著巍峨的文武廟。廟中祀奉的是孔子和關羽、嶽飛。孔子是集中華文化大成的聖人。他是我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在中華文化的道統中,他起了上承先啟後人的作用。關羽、嶽飛,都是人格卓烈,功業彪炳,在全國人的心目中,他們是我國的武聖。日月潭有此聖廟,更足以彰顯名湖名山的幽美與永恆。 Δ勇往直前,事業大成。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一簽

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兩亦奇、若把明潭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注:愛好自然者吉

Δ古人有一首詠西湖的詩:,說西湖的詩:,說西湖不論是晴是雨,都有它美妙的風光,好像西施之美一樣。臺灣的日月潭,也具有湖山之美,不論晴雨也有它的自然情趣。我們可以把它比喻為西施。很多人喜愛它,投身在日月潭的懷抱由,可以欣賞自然,領悟自然,陶醉自然。在短促的人生旅途中,在茫茫的人海社會裏,明潭之旅,實是一件賞心樂事。 Δ坦坦蕩蕩,光明在望。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聖簽、第七十二簽

詩:萬物靜觀皆自然、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注:求取人生最高價值者大吉

Δ我國儒家的人生哲學,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就是以人的生命意義和宇宙存在的道理合而為一。本簽的詩:句,為宋理學家程頤夫子就是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而能靜觀萬物而與萬物同其心,善察四時而與四時同其趣。又可以看出,他在人生的道理上是通乎天地有形之外,在人生的心維上是與風雲變態之中。這四句話,可說是天人合一的具體說明。我中華身女自當以此為鑽研之道,而求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 Δ高瞻遠矚,前途光明。

第三篇:关帝灵签(51-100)故事

【故事】御沟流红叶

唐朝·宣宗宮內,韩夫人不蒙宠幸,偶向红叶题诗一首,流出御沟。一应试官人顾况(于佑),于御沟边拾得红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况亦拾红叶,戏和之云:“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也从御沟中流将进去。天子知此事,即把韩夫人嫁与于佑,夫妇百年偕老。按:

御沟题叶名有四,姑录其一。

【故事】匡衡夜读书

汉·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好学不倦,读书夜以继日,累官太子少傅。朝廷有政议,辄引经以对,言多法义。数上书陈使宜。后拜相,封乐乡侯。当微时,夜读无擎可焚,私凿邻家之壁,

偷光映读,其勤苦有如此者。 【故事】刘玄德入赘孙权妹

刘玄德,即西蜀先主也。为荊州牧时,甘夫人(刘备妻)新丧,东吴·孙权闻知,诈以妹招赘,欲赚其入吴,索讨荊州。孔明料知,乃授赵云锦囊计,保先主入吴。(东江招亲)竟弄假成真,娶孙夫人以归焉。有曰:“周

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故事】苏秦刺股

战国·苏秦,洛阳人,师鬼谷子。游说秦王,书十二上其说,不行。裘敝金尽,憔悴而归。至家,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秦惭怒。得太公阴符,发愤苦读,困怠时用锥刺股,痛而再读。后以合纵之说说赵,联六

国抗秦,竟佩六国相印。 【故事】包龙图劝农

宋·包拯,字希仁,合肥人,官龙图阁学士。由进士出身,常守乡郡,不少屈法以殉乡曲。惟贵粟重农,欲民知耕,吏治推第一。为御史时,危言鲠论,烈如秋霜。尹开封,权贵敛迹。人以笑比黄河清,虽童

稚妇人亦识其姓名。谥孝肃。

【故事】王枢密奸险

宋·王钦若,字定国,官至枢密,封翼国公,谥文穆。仁宗尝谓辅臣曰:“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澶渊之役,辽已大震,寇准请乘破竹之势,以复燕云。钦若妒功,乃以孤注阻之。真宗竟许辽盟,使宋终失燕

云。钦若之罪也。”

【故事】烂柯观棋

晋·王质,采樵信步入深山,见两童子在石上对奕,质置斧旁观。童子与质一物,形如枣核,食之不饥。至局终,谓质曰:“此非人间。仙家片刻,凡世百年,尔合急归。”质回头,见柯己烂,匆惶而归。至家,景物全非,人莫之识。烂柯山今在浙江省衢州府。

【故事】苏秦背剑

战国·苏秦,既说秦不行,乃归家发愤苦读,研究太公阴符。学成即至赵,往说赵王以合纵拒秦。赵王大悅,为治装往说齐、楚、魏、燕、韩。竟佩六国相印,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故事】邓伯道无儿

晋·邓攸,字伯道。永嘉未,石勒兵起,攸絜家而逃。以其弟早亡,特全其侄,系其子于树而去。为吴郡太守,载釆之官,俸禄无所收,惠政及民,民歌颂之,后官至尚书,卒竟无儿。时人慕其名,以为天道无知,而不想其缚子于树,其心太忍也。

【故事】宋郊兄弟同科

宋·宋郊,弟祁,雍邱人,天圣初与弟同举进士。未第时,有僧相之云:“小宋当大魁天下,大宋亦不失功名。”后数日僧见郊,异之曰:“君何满面阴骘纹,似救数万生命者。”郊曰:“惟前日见蚁被水淹,戏将竹编桥渡之。”僧曰:“即此便是,当大魁天下。”后果然。

【故事】蒯辄见韩信

汉·蒯辄,字通,范阳人。时韩信假节为齐王,辄知天下权在韩信,往说之曰:“今大王威震天下,与楚则楚胜,与汉则汉胜。大王若不楚不汉,鼎足三分,可长保富贵。”信谢之曰:“吾受汉王厚恩,终身不忍背汉。”后信被呂后所杀,临刑有“悔不听蒯通之言。”

【故事】韩信战霸王

韩信率诸侯兵,与楚王大战于九里山,十面埋伏,围籍(项羽)垓下。籍走至乌江,有亭长驾舟以待,曰:“今独臣有船,王急渡江东,亦足王也。”籍笑曰:“江东子弟同籍渡江,西诛秦无道,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独不愧于心乎?”竟自刎而死。

【故事】杨令公撞李陵碑

宋·杨业,太原人。先事北汉,屡立战功,号杨无敌。后降(归宋),从招讨使潘美(潘仁美)征辽。辽将耶律斜轸伏兵于陈家谷,业以孤军深入。美妒恨之,故不发援师,欲置其死。业被困无援,撞李陵碑而死。此见于北宋志传,与史称被擒不食而死异。

【故事】管、鲍分金

春秋,管仲与鲍叔未仕时,同为贾,分金,仲多自与,鲍叔知其贫,不以为贪。后鲍叔为齐桓公大夫,竟荐仲为齐相,佐桓公尊周攘夷,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尝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故事】蒙正木兰和诗

宋·呂蒙正,字圣初,河南人。微时,尝在僧家別院木兰寺內和诗,其品迥异庸流。迨太宗时,果举进士第一。后三居相位,引荐人材,使

上下各称其职,称贤相焉。

【故事】杜甫游春

唐·杜甫,字子美,杜陵人。玄宗朝献赋,命待诏集贤院,后转检校工部員外郎。甫览群书,善为诗歌,涵浑汪洋,千态万狀,陈时事确切精深,世号诗史。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惟好赏春山,

故每当春晴,必游郊外。

【故事】江遺囑兒

(原書未述內容,但有籤詩專書『百首籤詩解』記載以下資料,可供參考)

江遺,應是江革,南朝梁考城人,字休映,少孤好學不倦,南齊時試大學,為王融所器重於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學士,入梁任御史中丞,敢劾權貴,為北魏所俘虜放還。

【故事】蘇瓊下淚

有百姓乙普明兄弟爭奪田地,多年未能斷清,他們各自提供證人。竟然有一百來人為他們雙方作證。蘇瓊召集乙普明兄弟,當著眾人勸告他們說:“天下難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尋求的是田地,假如讓你們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之心,將會怎樣?”蘇瓊說著就掉下淚來,眾人無不哭泣。乙普明兄弟叩頭請求到外面去再加考慮,他們兄弟已分居十年,於是又搬到一起居住。

【故事】钱大王贩盐

唐·钱镠,临安人。微时,以贩盐谋生。值黄巢乱,以乡兵破走之。又以八都兵讨刘汉宏,破越州以迎董昌,而自居于杭。及董昌反,镠执之归杭。昭宗拜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朱温纂唐,封为越王。传至

孙忠懿王俶,乃纳士于宋。

【故事】孙、庞斗智

齐·孙膑,魏·庞涓,其初同事鬼谷子。涓之才学弗如膑,尝与斗智输之。涓忌其能,致结成仇,彼此谋害。君子观于异日,涓刖膑足,膑丧涓命,互相殘忍,毋乃其不仁不智之甚与。

【故事】王曾祈祷

宋·王曾,字孝先,益都人。自少颖悟,善为文辞。咸平中三元及第,累官右仆射平章事,封沂国公,谥文正。居官之日,遇干旱,辄竭诚祷,必沛自霖乃止。其在明廷,正色危言,进退士人莫有知者。尝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归谁?”范仲淹深服其言。

【故事】苏武还乡

汉·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东汉初为中郎将,奉命使匈奴,被留,手持汉节,牧羊海上十九年。初单于留武,诈以死报汉。后汉使至匈奴,侦知武所在,乃请单于放归,诈以雁傳书至汉,知正在海上牧羊为请。

单于惊为神。乃放归。 【故事】范蠡归湖

春秋·范蠡,字少伯,吴人,与文种同为越大夫。吴灭越,蠡与种为越王勾践画策,卑词请成,复求民间美女,得西施进于吴。迨灭吴功成,蠡知勾践可与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乃辞官,扁舟泛湖,止于陶。复以谋生致富,称陶朱公。凡三徙,方成名,后不知所终。

【故事】王昭君忆汉帝

昭君,归州人,汉元帝宮女。会匈奴求婚,昭君诣阙上书请行。既嫁单于,其心未尝忘汉。尝上汉帝书曰:“臣妾幸得备禁脔,以为身依月日,死有余芳。岂料失意丹青,远窜绝域,命也,奈何!妾有父有弟,愿君王怜

而爱之。”

【故事】崔武求官(缺) 【故事】刘小姐爱蒙正

志乘云:呂蒙正妻刘氏,枢密文茂之女。蒙正未逢时,茂轻之,有悔意。刘小姐独爱之,同居破窑。因见蒙正举止不凡,知蛟龙非久困池中物也。后果大魁天下,三居相位,受封荫焉。

【故事】萧何注律

汉·萧何,沛郡丰人。微时,尝为刀笔吏。后佐汉高帝定天下,为宰相,以功封酂侯。汉既一统,以三章之约非可长治天下,乃命萧何注

律,使民知所守法焉。 【故事】呂后害韩信

汉之得天下,信功居多,初封齐王,后改封楚王。高祖复疑其反,乃伪游云梦,执归京师,降封淮阴侯。信以失职怨望,羞与绛灌等为伍。会帝亲征陈豨,家奴上变。呂后乃与萧何定计,诱信入朝,竟斩信于未

央宮,夷其三族。 【故事】袁安守困

汉·袁安,字邵公,汝南人。少时贫困,志行清高,尝高臥雪上。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至为三分时,汉室中微,外戚强盛,朝廷之上,皆倚赖安一人焉。

【故事】宋神宗误圩牛头山(原书缺)

圩者,丘也;扜者,越也。意神宗(1068~1078年)误闯牛头山。牛头山,位湘潭。宋神宗或为宋高宗(康王赵构,1127~1131年)之误。宋·康王被困牛头山,故事见于《岳飞传》(清·钱采),叙金主兀朮搜捕康王,康王逃亡

至一山顶,后被岳飞所救。

【故事】陶侃卜牛眠(缺) 【故事】寇公任雷阳

宋·寇准,字平仲,下邽人,年十九举进士。真宗时知同州,判永兴军,尽心民事。每曰:“有一时之闲,则有一时之滞。”后拜相決策,成澶渊之功。出镇大名,贬雷阳。准內俭外奢,寝处一青帏二十年。仁

宗朝赠中书令,封莱公。

【故事】宋仁宗认母

《宋史》:仁宗,李娠妃所生,刘后抱养为己子,左右皆为畏后威,无敢言者,故帝不知也。及娠妃卒,后欲以婢礼葬之,宰相呂夷简请厚葬。后怒曰:“一宮人死,相公何云云。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对曰:“太后不以刘氏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礼宜从厚焉。”后悟,乃以一品礼。夷简再请以后服殓、水银实棺,太后许之。迨后崩,有为帝言娠妃所生及妃薄殓之事。帝号恸,即往祭,易梓宫亲启视之,妃以水銀实棺,面色如生,冠服悉如皇后。帝叹曰:“人言其可信哉!”待刘氏加厚。

【故事】诸葛孔明学道

汉·诸葛亮,字孔明,瑯琊人。汉末避居南阳,志学清修养生之道,研究奇门遁法、天文术数、卦算韬略,无所不精。初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徐庶荐于刘先主。先主凡三往问计,延为军师。先主即位,拜丞相,受以托孤。后主封为武乡侯,卒谥忠武。

【故事】须贾害范雎

战国·范睢,字叔,魏人。事须贾使齊,襄王赐金及牛酒,睢辞。贾知之,归告魏相魏齐。齐怒笞击雎,折胁擢齿。雎佯死得脫,入秦说昭王,拜相。须贾使秦,睢敝衣微服,至邸见贾。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何一寒至此。”乃取绨袍赠焉。睢以贾有故人风,释之。

【故事】姜女寻夫

野史:秦·孟姜女,夫范杞郎(万喜良)新婚奉命作长城之役,姜女往寻之。及至,知夫已死,欲寻骸骨归葬。神为指处,咬指出血,点认夫骨,号恸大哭,长城为之崩。妇人守节,自孟女始。

【故事】管、鲍为贾

春秋,管仲与鲍叔微时,曾同为贾。及分金,管仲多自与,鲍叔知之,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鲍叔为齐桓公大夫,荐仲为相。其善全交

道,有如此者。 【故事】武侯与子敬同舟

曹操已破刘备,备奔夏口,依刘琦。操乘势下江南,孙权大懼,和战未決。闻曹兵声势百万,乃使魯肃往夏口探问虛实,並请孔明同入吳。肃欲战,于舟中嘱孔明曰:“见吾主切勿言曹兵之多,劝其決战,合力拒曹,

愿先生相助焉。”

【故事】高文定守困(缺) 【故事】班超归玉门关

汉·班超,安陵人,彪之子。少有大志,家贫,佣书养母。尝投笔叹曰:“大丈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明、章两朝,征定五十余国,封定远侯。久镇西域,后年老乞归,帝使任尚代之,故超得归,入玉门关。至京未几而卒。

【故事】杨文广陷柳州

正史称:宋·杨文广,延昭子。从狄青南征侬智高,为广西钤辖,兵陷柳州,青救之。与野史云:文广系宗保之子,陷柳州,被困,杨家诸女将往救焉,传述迥异。姑并录之,仍宜从正史为是。

【故事】赵子龙抱太子

三国·赵云,字子龙,常山人。初依袁绍,后从刘先主(刘备)。时曹操欲下江南,先攻先主于莘野。先主走樊城,复败于当阳,家眷失散。云于土墻下遇縻夫人,夫人将子阿斗(刘备之子刘禅)托云。云将马授夫人,夫人不肯授,投井而死。云哭埋毕,怀抱阿斗,杀出重围。

【故事】高祖治汉民

诸侯既灭秦,惟项籍(项羽)最强,自立为西楚霸王,封高祖于汉。高祖与国民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毀谤者族,偶语者弃市,民其何堪焉。今日者,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余悉

除去。”民赖以安。

【故事】邵康节定阴阳

宋·邵雍,字尧夫,谥康节。精先天河图术数,著太极图说。祖方士陈摶之学,复定阴阳,推八卦,著皇极经世。初,王拱辰领伊洛,以雍应诏,除主簿,不就。熙宁二年,呂诲、吴充复荐,除推官,仍辞。年六十七卒,赠著作郎。元祐中,韩维清再奏请,谥康节。

【故事】提结過长者门

提结,梁武帝时西域高僧也。有侯长者者,家资钜万,一文不舍。提结到其门化缘,长者不见,令阍者语之曰:“尔自谓高僧,若能知我家中事,即肯布施。”提结将长者心事一一指出,长者受其点化而皈依焉。

事载《萧梁逸事》。 【故事】张文远求官(缺) 【故事】山涛见王衍

晋·山涛,字巨源,河內怀人,器量不群,小与阮藉为竹林友。武帝朝为吏部尚书,荐拔人物。王衍少时,山涛见之曰:“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兒。然误天下苍生者,必此子也。”衍字夷甫,晋阳人,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官至司徒,后为石勒所害。

【故事】

■买臣五十富贵

汉·朱买臣,会稽人。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羞之,求去。买臣曰:“吾年五十当富贵,即时自可报汝。”妻不听,适田夫。后买臣果五十为会稽太守,妻与田夫治道迎官。买臣驻车呼之,以车载其夫妇,舍园中,给食一月。妻慚自缢,与夫钱以葬之。

■朱买臣分妻(马前覆水)(覆水难收)

汉朝名臣姓朱名买臣,表字翁子,会稽郡人氏。家贫未遇,夫妻二口住于陋巷蓬门,砍柴卖钱度日。卖柴凭人估值,不争价钱。其妻出门汲水,见群儿嬉笑买臣,深以为耻,其妻后去。五十岁时,汉武帝求贤,拜为会稽太守。其妻自悔有眼无珠,愿降为婢妾,伏事终身。买臣命取水一桶,泼于阶下,曰:“若水可收,则可复合。”念结发之情,判后园隙地与妻及其夫耕种自食,其妻遂投河而死。

【故事】薛仁贵投军

唐·薛礼,字仁贵,龙门人。应募投軍,征辽,白衣陷阵,立奇功。太宗曰:“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将军。”累官左武卫将军,封河南县男。尝拒突厥于天山。发三箭射杀三人,突厥懼遁。军中歌曰:“将军三箭

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故事】百里奚投秦

百里奚,宛人。初事虞公,晋假途灭虢,知其将亡,不谏而先去。之秦,复为执,逃隐于楚。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羊皮向楚赎回,授以国政。秦自强盛,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国人称奚为五羖大夫。

【故事】唐明宗祷告天

唐明宗,沙陀国人,后五代·唐·李克用之养子。登极之时,年踰六十,每夕在于宮中焚香祝天曰:“某本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事。”见《十国世家》。

第四篇: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的平面设计

据福建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保存的由清代林清标编著的《敕封天后志》记载,妈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生前兰心慧质,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比如驱除怪风、收伏晏公、恳请治病、解除水患等,记载都是关于她搭救黎民百姓的传说。她逝世之后,老百姓按照自己美好的愿望将她塑造成了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依然相信妈祖还在时时刻刻帮助他们,流传着许多有关妈祖显灵的传说,比如神助修堤、托梦除奸、保护使节、圣泉救疫等。

千百年来,妈祖精神得到了世人的颂扬,不仅成为文学艺术的生动素材,还在小说、戏曲、书画、雕塑、影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也为世世代代心灵手巧的湄洲女提供了无尽的灵感,这种强烈的妈祖情结不仅表现在一件件服装中,而且被寄托于一丝丝头发间,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

自古湄洲岛的生活习惯是男人出海捕鱼,女人在家理事,所以为了祈祷妈祖保佑出海的亲人平安归来,在家里守候的女人就梳起“妈祖髻”,希望得到妈祖的庇护,祝福亲人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妈祖髻”的梳法是非常复杂而精巧的,先把头发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再把中间部分梳到头顶上,用长长的红头绳固定,盘一个圆圆的发笈,再用一根银钗横向穿过,起到固定发笈的作用,接下来是梳左右两边的鬓发,松松地梳出弓起的造型,再用两根波浪形的发卡固定,并将剩余的头发拢于脑后,用5~10个小发卡统一固定起来,梳成船帆一样的髻,然后在头顶的圆笈上插一根大的缝衣针或银针,针上坠着一条红线,最后是在头发上点缀一些红花来装饰,使发型更好看。 “妈祖髻”整体造型从头顶到后脑勺竖着一片扁扁的、如船帆似的发髻。整个发型全部由真头发梳成,用夹子别起来,船帆状发髻左右两边各别一根波浪形的发卡,代表船上摇橹的船浆;头顶上盘一个圆圆的发笈,代表船上的舵;一根红头绳盘在发笈里,代表船上缆绳;一根银钗横向穿过发笈,代表船上的锚;一根根的发卡和发绳则代表船上的零件;所有要件组合则代表整艘船,寓意一帆风顺。可见小小的一个妈祖髻承载了湄州女子的万千情感。

帆髻示志的传说表明“妈祖髻”这个发型是妈祖生前设计的。在她18岁那年,父母要为她张罗婚事,但妈祖矢志要拯救渔民,誓不出嫁,所以便把自己关在闺房里三天三夜,盘好了“妈祖髻”,并告诉父母:髻为帆,针为锭,线为缆,她已心许大海,此生只想奉侍双亲,救护渔民,已愿足矣。后人崇敬她,效仿她,以此发型来纪念妈祖,也表示她们对海神的虔诚敬意。可想而知,这样的言行与品性在老百姓心目中不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吗?除了让人敬仰、尊崇,还有什么呢。因此,妈祖在救人逝世后,大家都相信她是在湄洲岛的湄屿峰归化升天,变成了海上女神,仍然在江河湖海保护人船的平安。

在湄洲女子的心中,妈祖就是她们最大的信仰,妈祖的福光庇佑她们在这方乐土上一代代的繁衍下去,因此妈祖生前设计的这种船帆式发髻自然也成了后人效仿的对象,既表示了对妈祖的敬奉,也希望能得到妈祖的保护

第五篇:妈祖

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

(2011-04-28 10:33:41) 转载▼ 标签:

旅游

“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 庙

——湄洲岛妈祖祖

湄洲岛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湄洲湾口,莆田所辖,全岛南北狭长,形如秀眉,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6万。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

妈祖,我国闽南沿海一带民间信仰的神祇。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女神、护航海神。

海内外2亿多妈祖信众向往的妈祖圣地--湄洲妈祖祖庙,初建于宋代,历经元、明、清屡经扩建修葺、到清代后期,有九十九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适逢盛世,湄洲妈祖祖庙又一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妈祖庙已建成集朝庙、观光、度假于一体蕴涵妈祖文化的景观。

湄洲妈祖祖庙可分为妈祖原庙(西轴线)、新殿建筑群、妈祖文化园三大体系。

妈祖庙(西轴线):

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保持传统的历史文化风格,集中体现朝圣功能。从大牌坊起到山门、圣旨门、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佛殿、观音殿等等,大小建筑36处之多。平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纷至沓来,寻根谒祖,焚香朝拜,成为一个屈指可数的人文景观。每逢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妈祖节庆,更是人山人海,香烟萦绕,鞭炮齐呜,蔚为壮观。

新殿建筑群:

为适应广大妈祖信众的需要,湄洲妈祖祖庙自1996年起到2002年建成新殿为五进宋代风格的建筑群,长323

米,宽99米,座北朝南,有灵慈殿、天后殿、顺济殿、宫门、大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以及两旁的妈祖文化展览馆、祈福殿、祈福宾馆等,依次排列,组成雄伟壮观的建筑,总体突出妈祖文化。祖庙新殿凌空的牌楼,巍峨的殿阁,飞檐流丹,壮丽辉煌。

妈祖文化园:

是妈祖文化最具体展现,由妈祖碑林、妈祖故事群雕、妈祖文化展览馆组成。妈祖碑林位于妈祖文化园东部山坡,占地15亩,碑林含碑楼,碑廊,碑亭,碑石四大部份,主体部份为碑石。碑石有主碑一座和辅碑九十九方。碑石选型各异,由包括赴朴初、林散之、刘炳森、启功在内的海内外著名书法艺术家,用不同书体,把历史上与妈祖相关的名碑和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妈祖古功峻德的诗、词刻录上去,观者可从中了解妈祖文化之源流。

第一部分:妈祖原庙

大牌坊额书:湄洲妈祖祖庙

牌坊前石鼋背上驮的石碑对联说明了世界各地的妈祖庙都是从这里分灵出去的。

山门

山门正门上的门神像

山门内两侧供奉:神将顺风耳

神将千里眼

远远看到的牌坊是圣旨门(仪门)

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并编入国家祀典。

牌坊正反柱上镌刻着三句对联:

历代褒封崇懿德

环球利涉赖慈航

寰中慈母女中圣

海上福星天上神

圣迹昭灵五洲香火

航程安稳四海讴歌

两旁是钟鼓楼,中间看到的是正殿太子殿。

回头再看圣旨门和钟鼓楼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

大殿门额书“泽施四海”:

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祗。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

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妈祖身穿龙袍,仪态端庄地坐在龙椅上。

正殿旁边是妈祖寝殿 ,又叫天后宫。

殿内供奉着保护下来的原妈祖神像:

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就已颇具规模,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并一直保留至1966年。文革中,湄洲妈祖祖庙遭到严重破坏,几乎夷为平地,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殿和中军殿。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免。殿内就供奉着这尊妈祖神像。

因此这里香火特别旺,凡来拜谒湄洲岛妈祖庙的必到此殿。成了亿万信徒心中的圣地。

我看到一位妇女跪在神像前一直磕着头不肯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从拜谒者我们可看到妈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妈祖已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妈祖成为大家心目中最灵验的女神。人们需要妈祖,妈祖离不开人们。

率性仁慈恩浴五洲皆乐土 志行济渡力扶四海总安澜

大殿神龛庄严华丽,正梁悬挂的 “神昭海表”匾额为清朝雍正皇帝御笔颁赐。

妈祖神像栩栩如生,给人以亲切感。不远千万里而来的炎黄儿女到此都要俯身膜拜,燃香供奉。

97年赴台巡游的妈祖就是这尊神像,所到之处跪拜相迎,香烟萦绕,鞭炮齐呜,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两边的神龛,是妈祖的陪神,称为十八水阙仙班。

殿内的匾额颂扬着妈祖的恩德和百姓感恩之心

从高处再来看天后宫,是分为前后两殿,中间用天井相连在一起的。

朝天阁:这里是中轴线的最高点。

这里的妈祖面像是黑的。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台湾信徒把妈祖分灵回去的途中,在海上航行了数月,日夜焚香膜拜,烟火熏黑了妈祖的脸,于是台湾妈祖宫庙里供奉

的妈祖全是 “黑面妈祖”,因为这座朝天阁是台湾鹿港朝天宫捐建的,所以里面妈祖也是黑面妈祖了。

从朝天阁向下看中轴线上的圣旨门、正殿、天后宫和附近的民居,

传说中妈祖升天的地方 ,升天古迹,这里也是最早立庙奉祀妈祖的地方。

第二部分:新殿妈祖建筑群

近十年来,台湾信徒到湄洲祖庙进香日渐增多,目睹湄洲祖庙的现状,海峡两岸妈祖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如今,湄洲原祖庙重显光彩,建筑规模也远超过了历史任何时候。

新妈祖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主庙道,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天后广场:

长120米,宽88米,祭坛和戏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是祖庙举行盛大节庆和大型祭典的场所。

新建妈祖庙的宏伟建筑群,依山而建,长329米,宽米,分五进。

99

导游图

大牌坊:

是进入南轴线第一幢建筑物,高19米,宽33米,五开间,是目前我国少见的雄伟牌坊之一。

在新建的妈祖庙牌坊前集体留影。

天后广场两面是看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跑步口号霸气押韵16字下一篇:区审计局xx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