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影响论文

2022-05-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妈祖文化影响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文章以妈祖文化思想内涵及影响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了妈祖文化与海神崇拜,接着分析了妈祖文化的思想内涵,分别从儒家思想和劳苦大众不畏艰辛两个方向进行论述,最后阐述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妈祖文化是两岸甚至全世界的统一情结,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保驾护航。

妈祖文化影响论文 篇1:

试从烟台福建会馆看妈祖文化的深远影响

摘 要:妈祖本是生活在宋代福建莆田的一个凡人,后人因其具有博爱无私的精神而将其神化。随着对外传播,遂逐渐形成一种特殊文化——妈祖文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福建商人为了方便贸易往来与集会,在烟台修建了具有闽南风格样式的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并将妈祖女神供奉其中。从其丰富的的格局特点,不仅可以看出妈祖文化已与烟台当地人民的生活中紧密相连,而且还能进一步体会到妈祖文化的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烟台福建会馆;妈祖文化; 深远影响

妈祖文化是一种海上文化,于清末传入地处胶东沿海地区的烟台,烟台福建会馆是其驻足烟台的载体,让人们能多方面的了解妈祖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深远影响。近年来,妈祖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有关妈祖文化的著作也逐渐增多。本文针对烟台福建会馆格局与特点结合参考文献资料、以及自身对烟台福建会馆的实地考察,进一步阐述妈祖文化的源流、传播及其深远影响。

一、烟台福建会馆的修建、格局与特点

(一)烟台福建会馆的修建:

烟台作为一个北方海上交通要道城市,自古以来经此地南来北往的旅客就很多。在清末年,烟台开埠通商,更是聚集了沿海各省的商人,他们为相互之间能更便利地联络与集会,往往会集体出资建一座仿照家乡建筑样式的会馆。其中有不少来自福建的商人,他们修建了福建会馆(又名天后行宫)。

烟台福建会馆始建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落成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其修建历时较长,修建过程亦极其复杂,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时是由福建同化人

叶庭铭在烟台负责选址督建的,建成后还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庆典仪式。叶庭铭死后,由他的

儿子叶永昌、叶永甫二人负责会馆的管理工作。叶氏家族的人对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烟台市博物馆内至今仍保留有叶氏兄弟的合影。1996年11月12日,福建会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福建会馆成为一座完全意义上的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民俗博物馆,具有巨大的民俗文化价值。

(二)烟台福建会馆的建筑格局与特点:

烟台福建会馆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雕刻细致、宏伟壮观的建筑艺术特色。总体格局由山门、大殿、后殿、戏楼和两厢五部分组成。进入福建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山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主门3间,两侧次门各一间,外加两耳房,高约10米,有14根柱础支撑,屋顶由雕饰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蓝琉璃瓦,屋脊上有‘二龙戏珠’龙吻,屋脊瓷板画有花卉、走兽、仕女图等。”[1](P120) 山门的南面是大殿,歇山重檐,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枋木、雀替、槅扇等部件雕饰祥禽、瑞兽、花卉、人物等。大殿坐南朝北,殿内中央供奉着美丽年轻的天后圣母(即妈祖)的神像,大殿是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游人可以进入大殿内参观与朝拜。

戏楼坐南朝北,直面大殿内海神娘娘的雕像,戏楼上有较大的戏台。戏台,传原为福建所造,因海运途中构件沉没,后在烟台补建。每到中国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降日)及九月九(妈祖升天日),人们聚集在这里,社戏以祭。两厢坐落于东西两侧,东侧的厢房现为妈祖文化陈列展,展览着从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的许多文物、图片与史料等。

雕刻精美是烟台福建会馆的突出特点,被人们赞扬为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展览馆。“以品种而言:有木雕、石雕、琉璃雕;就形式而论:有圆雕、浮雕、深浮雕。里面的各种雕刻艺术品

让人赞叹不已,大殿重檐间的琉璃雕色彩鲜艳,精巧细密;山门础柱上的盘龙凌空取势、活龙活现,石狮、石鼓俏丽玲珑,风韵独具;迎壁上的盘龙‘米芾拜石’、‘苏武牧羊’等石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整座大门、大殿的构件可以说是无木不雕 、无雕不美,悬于山门梁枋下的花篮和乘莲珠造型优美、流金溢彩,触目皆是的龙凤、狮兽,或怒目、或舞爪,千姿百态,各有情趣。梁坊、雀替等处还雕有近百个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诸如‘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等,刀法细腻,惟妙惟肖,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所罕见。”[1](P121) 福建会馆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特点显示了建筑者的聪明才智。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才有幸欣赏到如此活灵活现、美妙经纶的建筑,这也是令每个烟台人引以为豪之处。

二、妈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 追溯妈祖文化的源流

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已经与烟台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从心底里对其怀有崇拜敬仰之情。但其历史可谓渊源流长,早在宋代时就已产生。“天后”(闽粤地区称为妈祖,北方地区称其为海神娘娘),其家乡故里位于福建兴化郡莆田县湄洲岛。出生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的那天,“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并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2](P3)

妈祖林默自小就生长在大海之滨,生前不仅聪明善良,得到神人的赐福,而且她还有防疫治病的本领:“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

来官,告诉他用昌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

愈。”[3](P107) 由于湄洲岛当地的沿海居民以出海捕鱼为生,时常会遇到危险,相传妈祖常能救助遇难的船舶、渔舟、商船。其中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也数不胜数,如:机上救亲,说的

是妈祖织机上出神营救海上遇险的父兄的故事;化草救商,说的是湄洲西有一个乡名门夹,有商船遭遇风险,求救于妈祖,于是妈祖掷草化木附舟,使其得以不沉。因此她受到人们的敬重与爱戴,被称为“神女”。

然而妈祖林默活的时间并不长,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辞世,此时她年仅二十八岁。这一天,正值重阳,妈祖托言登高远游,然而在湄洲屿“飞升”。 “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嵋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2](P3) 于是人们为她修建庙宇并加以祭祀,其逐渐成为莆田沿海居民的保护神。妈祖信仰原本只盛行于福建莆田妈祖出生地的沿海一带,后来不断向外传播。

(二)妈祖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妈祖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主要与宋至清历代帝王对其不断褒封有关。从宋徽宗到清咸丰帝,妈祖受到各代皇帝褒封多达20多次,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

宋代时,妈祖就被册封为“夫人”、“妃”。宋代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国时,

中途遇到大风,路允迪所在的船,被认为是由于得到了妈祖的庇佑,得以幸免于难,因而,特赐庙号曰顺济。“乾道乙丑加封善利。淳熙间加封灵惠。庆元、开嬉、景定间累封助顺、显正、英烈、协正、集庆等号,又《夷坚志》兴化军海口林夫人庙,灵异甚著,今进为妃云。则在宋时已封为妃也,《元史·祭祀志》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是天妃之名自有元始。”[4](P625)

元代妈祖被封为天妃,这与当时实行的南粮北运的漕运政策有关,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有助于漕运的顺利进行:“元文宗天历元年夏,备海道万户府分司运粮至大海,遭飓风骤起,巨浪连天。七日夜不息人困力疲,运艘几乎翻复,舟人哀号祷神。会日暮,有灯从天空而下,

掩映舟中,辉煌如昼,宛见神灵陟降。少顷,怒涛顿平,船上觉异香缤郁。二年,漕运复籍默庇无失,加封‘护国辅主庇民显祐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5](P205)

明永乐时对其加以褒封,与郑和远洋航行有重大关系:“在郑和的力陈下,皇帝‘赐祠乐师,尸祝者遍天下焉’,使天妃庙祭典更加隆重、热烈,京师城里也兴建起妈祖庙,对妈祖女神礼待有加。”[6](P158)

清朝统治者同样也十分重视妈祖文化,“清代对妈祖的褒封,在历代次数最多、规格最高、字数最多、密度最大、但也最有规则,超过宋元明任何一代。”[7](P282)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首次被封为天后,究其原因这与当时施琅成功收复台湾有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水军攻克台湾,也上奏得到海神天妃的帮助,康熙帝欣喜之余于第二年赐封‘护

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把妈祖封号由妃升格为后,这是人间女性名份品位的最高点,可见清王朝对利用妈祖以统一台湾的作用是极为重视的,从此‘天后’称号广为流传”。[7](P160) 继康熙帝以后的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以及咸丰帝也对其进行不断地褒封。因而,妈祖的地位不断提高,妈祖文化也遂由福建地区不断向外得以传播与发展。

三、从烟台福建会馆看妈祖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有利于加深烟台与福建南北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

烟台福建会馆是由福建商人共同出资修建的,是福建商人北上的见证,同时也是妈祖驻足烟台的重要载体。它的建成不仅有利于福建商人业务以及乡情上的往来与联系,同时也有利于两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加深两地人民友谊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她将烟台比做“灵魂的故乡”,这与她童年在烟台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冰心于190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然而:“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婉莹的父亲奉命到烟台,任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筹建水师学堂,全家从上海迁到了烟台。”[8](P11) 不仅如此,冰心还和父亲一同去参加过烟台福建会馆的落成仪式:“为了庆祝会馆落成,宴请当地官绅,唱戏三天,谢葆璋是被邀请的主宾之一。谢葆璋带着婉莹来到会馆的山门前,婉莹被那金碧辉煌的宏伟建筑惊呆了。特别是那金字的匾额上‘天后行宫’四个字,都是她认得的,她轻声地问爹爹:‘天后行宫是谁?’父亲说:‘这是供奉海神的宫殿······求她保佑海上平安。’这个优美的传说,深深地烙在婉莹纯洁的脑海中。”[8](P16) 妈祖光辉善良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年幼的冰心的心里,她对这位来自自己家乡的海上娘娘也十分崇敬。因而烟台福建会馆无形之中拉近了烟福两地的距离,妈祖文化对于加深两地人民的友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每当烟台福建会馆举行大型的祭祀妈祖的活动时都邀请许多福建人参加。其中,2010年烟台福建商会举办的第一届妈祖文化节和纪念妈祖诞辰1050周年祭典活动,同时也是历年来烟台市举办的妈祖文化活动中最为隆重的一次。为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由烟台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烟台福建会馆、烟台福建商会共同承办在烟台福建会馆举行,主办方举办了大量有民间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传统古装戏、京剧、吕剧、民间杂耍、锣鼓等传统表演节目,福建商会还特别邀请了驻山东各地的福建籍商团、人士齐聚烟台,并从妈祖故乡莆田请来了民间祭祀团进行盛况空前的并具有浓郁福建特色的民间祭祀表演活动。从上述可以看出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不仅与烟台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人们从心底里对其怀有崇拜敬仰之情,而且更有力地加深了烟台与福建两地人们心灵上与感情上的沟通。

(二)对于连接海峡两岸的文化信仰起着重要纽带作用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祖,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台湾先民早先就把妈祖文化信仰带到了台湾。“台湾人称早期从湄洲分灵的妈祖像为‘开台妈’或‘开基妈’。妈祖在台湾同胞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魅力,是台湾拥有信众最多的一尊神袛。台湾全岛现有妈祖庙800多座。”[9](P34)

台湾人们信仰妈祖而且他们每年都会举办迎立妈祖的活动:“1989年5月,台湾宜兰县

就有19艘渔船载着244名信徒直航湄洲,并迎立回祖国内地妈祖祖庙的38尊小型妈祖像和两尊大型神像。”[10](P187)台湾居民对于妈祖怀有深深的敬意并且他们信仰的十分真诚。福建会馆作为妈祖文化信仰的载体,同样可以为异地他帮的台湾人民在这里找到心灵上的归属感。福建会馆在烟台的坐落不仅有利于烟台与台湾之间经济与贸易上的往来,而且有利于加深两

地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更重要的是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信仰把海峡两岸人们之间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妈祖信仰成为台湾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它就像架设在人们心中的一座桥梁,把海峡两岸的胞情乡谊紧紧地连在一起。”[9](P34) 因此,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可以作为见证台湾与大陆之间同根同源的象征,同样可以见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海峡两岸人们的信仰与感情都会紧密相联。妈祖文化被海峡两岸人民共称为“海峡海平女神”,架起了两岸同胞沟通骨肉情意的桥梁,并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中外友好的交往

随着妈祖文化不断地从中国向海外传播与扩展,许多临海国家也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信仰,并建有妈祖庙。妈祖庙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尼、泰国等地,就连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美国旧金山等华人居住地,也有妈祖庙的踪迹。因而,妈祖文化可以见证中外的友好交往,下面以中日友好交往为例进一步的阐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有许多共同的文化信仰,中国的海神信仰妈祖很早就传入日本,日本作为沿海岛国也成为国外信仰妈祖最早的国家:“试举些例证:琉球(今冲绳)是日本最早信奉妈祖的地区。当地有三座天妃宫:一处是下天妃宫,位于那霸天使馆东侧,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05)。一处是上天妃宫,该宫位于久米村。还有一处是姑米岛天后宫,该宫位于姑米岛真谢港,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在神户中华会内有天妃宫,该会创于1892年,由清廷驻日公使李廷芳、驻神户大阪领事洪遐昌发起,内设天后宫。此外,北海道的青森县也有天妃庙。”[11](P52—53)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妈祖信仰早在明永乐时期就已经传入日本,并且像北海道、神户等地都建有妈祖庙。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作用。日本文化对中国也有过一定的影响:“程顺则《重建天妃楼记》称河口原来的妈祖庙很小,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由日本人资助,进行扩建,出现庞大的天妃宫,当时日本人还来此庙学医术,其中的魏士哲专学补唇术,后来成为琉球的著名外科医生,她回国时曾带去天妃像和千里眼、顺风耳像三尊,至今犹存,这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1](P58) 烟台距离日本较近,烟台福建会馆作为妈祖文化信仰的载体,每年烟台福建会馆举行活动时都会有许多日本人也加入其中,这更进一步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与互动。

(四)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妈祖具有的勇敢、博爱、奉献的高尚情怀让人们愿意把她敬为女神,并鼓励后代向她学习。妈祖文化引人向善的品质受到后人的重视:宋代状元黄公度曾用诗句“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元代诗人张翥曾用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等来形容它的重要作用,加之又不断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其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使其成为促进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由此可看,毫无疑问妈祖文化组成了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作为博爱、正义、善良的代表,妈祖当之无愧。代代相传的妈祖故事都表达了人们对乐于助人、扶危济困的向往与追求。关于妈祖优良品行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关于妈祖牺牲自我,挽救海上遇难的人们的故事,体现了她舍身忘我的高

尚情怀;其次是关于妈祖尽心尽力、治病救人的故事,主要赞颂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是关于妈祖拼尽全力与危害人间的妖怪作斗争的故事,显示了她爱国护民的品质;最后是通过记载妈祖日常的生活故事,从细节中显示了妈祖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这些故事,都在诉说她的勇敢、善良、孝敬、博爱、扶危济困等美好品质,对

后人心灵的陶冶、社会风气的转变,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包含巨大价值的妈祖文化,充实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起源宋代福建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后因其扶危救济、博大无私的精神使之不断向海外传播,逐渐成为沿海地区民众生活的信仰女神。烟台地处胶东沿海,也深受妈祖文化的影响。其中这座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享有“鲁东第一建筑工程”美誉之称的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就是妈祖文化驻足烟台的象征。

妈祖作为海洋女神形象的代表,寄托了沿海地区民众对航海平安的殷切期盼之情。俗话说:“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文化信仰作为沿海居民共同的精神寄托,发挥着联结人与人心灵纽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妈祖文化已超越了一般的民俗文化,成为海内外华人和沿海居民共同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中华民族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另一方面,妈祖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妈祖文化,保护妈祖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铭伟.烟台精华[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3.8: 120—121

[2]龙 辉.赤湾妈祖文化概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 3

[3] 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宗教信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07

[4](清)赵翼著、栾保群、吕宗力校点.陔余丛考[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625

[5] 林庆昌.妈祖真迹[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 205

[6] 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158

[7] 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9: 160、282

[8] 卓 如.冰心全传·上[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 11—16

[9]林文豪.妈祖——连接台湾海峡两岸的信仰纽带[J].民俗画刊,1990(4):34

[10]谢必震.台湾历史与文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187

[11]宋兆麟.中国妈祖神与日本姊妹神[J].民俗研究,1993(2):52—58

作者:张洋洋

妈祖文化影响论文 篇2:

妈祖文化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摘 要】文章以妈祖文化思想内涵及影响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了妈祖文化与海神崇拜,接着分析了妈祖文化的思想内涵,分别从儒家思想和劳苦大众不畏艰辛两个方向进行论述,最后阐述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妈祖文化是两岸甚至全世界的统一情结,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妈祖 文化 思想

一、媽祖文化与海神崇拜

(一)背景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山多地少。历史上从六朝时期开始有大批中原人为躲避战乱而南迁入闽,导致外来移民大量增加。加上本地人口的繁衍,人口对土地的要求日益增加。为了缓解生存压力,很多人被迫到海上寻求发展,海洋渔业成为福建地区的重要产业。福建人民将生命托付给了大海,过着靠海为生的生活,他们长期以海为家,以打鱼为生。由于海上生活需要跟惊涛骇浪搏斗,常常险象环生,海难时有发生,便出现了以妈祖崇拜为主的海神崇拜。

(二)妈祖崇拜产生

关于妈祖文化,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曾涉及过该领域,现在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细致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理论体系[1]。从文化内涵上讲,妈祖一生相对短暂,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可供研究。妈祖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是一股巨大精神力量。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照自己意愿将她塑造成护国为民、可敬可爱的女神,最终目的是教育子孙后代并弘扬民族精神[2]。在明代,明成祖永乐为妈祖题词,对妈祖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这说明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妈祖文化,积极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使妈祖成为当地群众信仰,进一步推动国家昌盛、民族团结。从神的角度进行分析,妈祖已经高达千岁,在岁月变迁中,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但是人们对于妈祖的信仰却没有任何改变。

二、妈祖文化思想内涵

(一)妈祖文化儒学思想情结

1.无私大爱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仁”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核心思想。妈祖是一个女神,对于妈祖来说,当人们遭受灾难时,她会祈祷上天救济民众;当然人们生病需要救治时,她会慷慨行医;当海盗抢夺民众时,她会带领群众打击海盗。妈祖信仰之所以可以深入人心,主要是因为她生前救百姓于水火。这正是孔子思想中最为高尚的仁爱精神。

在战乱年代,福建等地区强行征兵,各地男丁都派往前线,女人负责从事运输。无数人死在了征兵途中,尸横遍野。妈祖借助宗教力量在莆田地区进行救人,最终成为了人见人爱的妈祖。

妈祖是海上女神,在成仙之前保护人们出海安全,使当地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在妈祖21岁时,莆田遭遇了特大旱灾,河流断流,民不聊生。妈祖在人们的期盼中向上天祷告,过一会儿,乌云飘来,雷雨交加,给大地带来了及时雨。这些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是妈祖文化的精华所在。

2.保家护国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忠”

根据民间传说,妈祖成仙之后,其法力不仅仅限于救百姓于危难,更多是保护海域安全。在宋朝时期,妈祖形象开始向公务之神进行转变,可以帮助国家行使官方技能,如拯救危难、抵御外侵、保护外交使节及货物运输等。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为了适应自身统治需要多次对妈祖进行封赏,封赏称号非常珍贵。根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期一共封赏了13次,内容大多与国家安全有关,有抵御海盗入侵,有为了救解灾害。元朝时期封赏次数有5次,主要是与海运有关。明朝封赏4次,主要是为了通关外贸。清朝封赏6次,主要是征剿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康熙十九年(1680),清政府收复了厦门和金门,封妈祖为护国之神。施琅顺利收复台湾,在很多文献中都体现了妈祖显灵描述。由此可见,这些事迹虽然属于国家职能范畴,但是通过妈祖进行表达,足以见得当时政府对于妈祖忠君形象进行宣传的力度。

3.孝顺父母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孝”

在妈祖许多传说中,感恩父母行动也非常多。在妈祖成仙之后,其父母也得到追封,此举和儒家社会中家庭社会单元原理非常相似。在我国封建社会,家庭组建是以孝道为核心,教化人们顺从专制统治,忠诚是最基本素质。封建统治者利用妈祖在社会底层的号召力,由于妈祖终身未嫁,因此,将其重心侧重于君臣、父子这两种封建统治中。

第一,妈祖封号是由皇帝封赏的,妈祖具有建功立业的能力,辅佐朝廷,因此得到皇帝的赏识。妈祖祭祀非常正规,在封建社会是非常正式的仪式。

第二,妈祖救父亲的行为非常值得称赞,更应当发扬光大,为许多沿海地区渔民树立了孝的模范。在妈祖文化中,儒家思想非常流行,而儒家思想也借助妈祖形象对人民进行教化。

(二)妈祖思想体现的是劳苦大众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情结

渔民俗称讨海人,对于闽台地区人们来说,海上生活风险与机遇并存。闽台地区人们敢于冒险,不畏艰难,很多人能顷刻间获得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利益。在闽台文化中,流行“行船走马三分命”的谚语,生动地反映了当地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为了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很多人常常以自己身家性命作为赌注,冒险随之而来。在闽台话中还流传着“输输笑笑”这句谚语,就是用平常心去看待输赢,无论是输还是赢都是一笑了之。正是闽台人这种赢得起放得下、不怕血本无归的心理素质,使得很多闽台人在波涛汹涌大浪中经受住考验,成为了最终胜利者[3]。妈祖作为海上女神,在茫茫大海上飘行,哪里有海难,她便赶去营救落难者,给人们带来安全、好运、吉祥。

三、影响

(一)妈祖文化凝聚是全世界及两岸统一情结

妈祖不仅是中国著名海神,也是世界著名海神,尤其对于海峡两岸人们来说家喻户晓。自宋朝以来,对妈祖信仰代代相传。根据统计,自唐朝以来,大陆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躲至台湾的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人们为了避免天灾常常举家迁到台湾。1905年,台湾总人口为304万人,其中福建人大概250万,占总人数82%。1926年,汉族居住群众有370多万,福建籍占85%。1943年,台湾居民共有610万,福建籍居民占了83.3%。移居至台湾,把祖籍地的信仰文化特别是妈祖信仰也带到了台湾。

对于福建和台湾来说,两岸居民都面对一片汪洋大海,通常需要依靠海洋生活,很多人以捕鱼为生。无论是出海捕鱼还是航海捕鱼,人们都希望平安无事,生意兴旺发达,而妈祖文化就满足了两岸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在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郑和所带护身符就是妈祖。每当遇到险情时,郑和船队都依靠妈祖化险为夷。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相传就是选择了良辰吉日,祭祀妈祖,最终使得军队大获全胜[4]。

自从台湾当局允许民众到大陆探亲之后,成千上万的台湾同胞踏上返乡之旅、寻根之源。他们都拿到了妈祖分身回到了台湾,希望妈祖可以保佑他们[5]。

由此可见,台湾根在大陆,台湾源也在大陆,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同根同种。随着妈祖文化不断发展,两岸人民群众拥有共同信仰基础,台湾地区对于妈祖认同就是对大陆认同,对祖国认同。由于两岸民众拥有共同信仰,几百年来这些信仰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今天,闽台地区的妈祖信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深入人心,它有利于构建乡情,有利于培养民族和谐情感,有利于维护民族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妈祖为两岸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妈祖文化体现海丝情结

在近千年的信仰历史中,妈祖史迹逐渐遍布中国漫长的海岸线,流播到东南亚、日本、朝鲜及欧美等国家,妈祖信仰成为世界上传播范围最广的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态。在一带一路倡导之下,我们应当让妈祖文化融入到一带一路中,树立妈祖品牌,增强祖国认同感,提升凝聚力。在妈祖文化中,妈祖保佑出海人可以顺利到达彼岸,保佑当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完全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因此妈祖文化也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情结,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保障护航。

參考文献:

[1]谢重光.妈祖文化:建构东亚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2):47-51.

[2]郑衡泌.妈祖信仰分布的地理特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9-27.

[3]田真.论海峡两岸的妈祖文化[J].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13,(16):84-87.

[4]谢重光.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1):68-71.

[5]蒋维锬.妈祖文化热的在认识[J].东南学术,2014,(S):224-227.

作者:范佳平

妈祖文化影响论文 篇3:

论妈祖文化对捍卫南海主权的重大作用

妈祖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妈祖一生“和平、勇敢、关爱”的行为和精神,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扩展延伸,其承载的忠勇孝悌、扶危济困、爱国奉献等精神,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内涵。千百年来,人们把她信奉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神祗,敬称为“护海女神”。在当前捍卫南海主权方面,应当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传承、保护和挖掘妈祖文化中保护海洋权益方面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从文化信仰、历史依据等视角入手,分析探讨了妈祖文化在捍卫南海主权方面的重大作用。

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內涵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因救助海难而遇难。当地渔民立庙奉祀,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海上保护神。当地渔民立庙奉祀,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自宋、元、明至清代,妈祖前后受朝廷褒封36次,封号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谥号最长达64字。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妈祖被列为春秋谕祭之神,编入国家祭典,与黄帝祭典、孔子祭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

妈祖文化起源于莆田市湄洲,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影响的扩大,妈祖信仰从湄洲传播到世界各地。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妈祖护佑航运的功迹举世闻名,使得每兴一座港口,妈祖庙随之而建,妈祖文化也随之扎根于所在区域。千百年来,妈祖超越了时间、空间、民族,甚至宗教的界限,实现了文化的出走,中国航海史和世界华人华侨的分布地图,几乎就是一幅以妈祖为核心的精神联络图,华人远渡重洋,开启人类历史上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如今,妈祖信仰遍及五洲四海,妈祖文化灿烂辉煌,妈祖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海上女神”、“和平女神”、“海丝女神”,湄洲妈祖祖庙是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一万多座妈祖庙3亿多信众的精神家园,成为全球亿万信众的心灵原乡和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朝圣中心。

南海妈祖文化的历史渊源

妈祖本是救护海上航船的福建莆田湄洲人林氏之女,因为其来自民问,信仰基础浓厚。妈祖信仰始于宋,盛于明清。从宋元开始,我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迅速发展,海南及其南海作为海上航运要地,以及本身拥有的珍贵热带作物货源和海产品,信仰妈祖的两广、福建和江南一带的富商移民到岛上来,为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民众基础。海南及其南海与海洋的深深情结,注定了妈祖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沿海渔民,每到妈祖诞辰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祭祀等一系列的民俗义化活动,祈福国泰民安和促进和谐发展。如今,海口妈祖民俗活动依然热闹非凡,有龙、狮队巡游为民送福、妈祖平安面食长廊(数百人来宫前吃“妈祖平安面”场面非常壮观)、精彩的琼剧演出、百幅妈祖庙楹联展等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海南本土文化内涵独具海南特色与众不同的的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对捍确海主权的重大作用

信仰与价值认同作用。妈祖信仰吸收了中国儒释道的文化,再吸收大量的民间文化,但不可否认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海洋文化的象征。妈祖信仰在发展繁盛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海洋文化,将海洋文化兼收之中。宋元时代妈祖信仰已传至南海,妈祖地位逐渐上升,是岭南沿海最重要的海神。南沙群岛东北部,由永兴、和五、石岛、南岛、北岛等众多岛屿组成;南沙群岛的西南部由珊瑚、甘泉、金银、琛航、中建等诸多岛屿组成。这些岛屿,都是中华先民们最先发现和从事各种行业生产、生活过的地方。

历代渔民、船工、海员、客商敬奉妈祖,在从事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每每祈求妈祖的保佑,在南海诸多岛屿上都建有敬奉妈祖的场所,留下许多妈祖在南海的印记。海南保存着历代留下了来的众多妈祖文化遗迹。尤其是在南海的各小岛屿上,有众多妈祖庙。从这些文物考证的发现中可以得到妈祖在南海的印证。妈祖信仰是南海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联系东南亚国家以及世界经济文化重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捍卫南海主权方面,应当充分挖掘妈祖文化在南海地妈祖信仰和价值认同方面的作用。

文化影响力的作用。妈祖是全球华人华侨海上航行的“保护神”,也是南海诸岛屿及全球华人信奉的神灵,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妈祖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从东南沿海的福建发端,在地理方面不仅可以东北通日本、高丽等东北亚各国,而且可以南通南洋各地,兼有东、南海之利。妈祖北进南伸,闽、广、浙、淮甚至随着元代漕运而北达直沽,甚至偏在南海中的海南岛琼山、万州、崖州等沿海各地,也出现了妈祖庙。明初轰动一时的郑和七下西洋,又将妈祖崇拜推向一个高潮。各地妈祖庙大量修建、重建。作为女神的妈祖,体现出女性性格温柔的一面,广大人民群众感觉更亲切。

对于海南岛存续千百年的渔民而言,南海,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祖宗海”、“祖宗地”。妈祖文化已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华侨的亲情纽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妈祖信众超过2亿人,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各地建有妈祖庙近5000多座。妈祖不仅是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统一祖国,沟通两岸往来的和平女神,也是与世界各地沟通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均建有多座妈祖庙,这意味着南海妈祖文化圈早已形成。

历史依据的作用。在汉朝时期,我国已经有人发现了南海很多岛屿,当时一些岛屿是人们出海打渔的重要落脚地。在宋代以及元代,在海上捕鱼的渔民,每当出海时都会进行海祭活动。而海祭活动的重要场所就是南海诸岛屿上的庙宇。这些庙宇在历朝历代几乎都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因此,南海诸岛庙宇也成为承载妈祖信仰的重要的文化历史古迹。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将农历三月二十三以及九月初九,分别定为妈祖的诞辰日和升天日,在这两个重要的时间,沿海渔民以及一些政府官员都会在当地举行大规模的妈祖祭祀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妈祖精神文化的深入人心。查考明代万历版《正统道藏》,可以看到《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证明妈祖信俗本来属于道教神仙信仰。始建于元代的海口天后宫,即是海南最重要的道教庙宇之一。近年来.在南海科学考察中,发现了以往不同时期先民在南海各个岛屿修建了许多道教天后分灵的庙宇遗址,这些庙宇从历史上一直持续至今,成为中国自古以来在南海拥有主权的一种历史文化上的依据。

凝聚人心激发民族意识的作用。海上航行,波浪如山,水下有礁石,海上有海盗,古代木制船在惊涛骇浪中航行是一场艰险的经历。面对凶险未知的海洋,与海为生的人必须有一种信仰,当遇到艰难险阻时,能够依靠意志力,战胜困难,得以生还,安全返航,见到家人。而妈祖身为海上航行的保护神,给予航海者与风涛搏斗的精神力量,妈祖信仰成为航海者海上活动的精神支柱。

妈祖文化已经成为跨洋过海、跨越民族的文化交流纽带,其影响力不断在提升。可以说,千百年来,浸透着中华海洋文化基因的妈祖庙一直默默地传颂着中華文明,讲述着中国故事;千百年来,妈祖文化在默默地践行着自由、文明、包容、和谐、正义、合作、共赢的“海丝”精神。妈祖是众多两岸同胞和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妈祖文化的的形成给人类留下了相当丰厚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弘扬爱国思想、激发国人民族意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挥妈祖文化在捍卫南海主权方面作用的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提高对妈祖文化的性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政府应加强对妈祖文化性质及其功能的宣传,更新妈祖信众观念,教化广大信众不能把妈祖文化以“迷信”视之。妈祖信仰表现的是大仁大爱、大慈大悲、逢凶化吉、知恩图报、和谐平安的人生追求与社会礼仪,上有渊源,下有基础,传承有自的民俗文化。近千年来所流传的关于妈祖的传说,都是她有求必应、闻声救难、扬蕾惩恶、驱凶化吉的故事,从而获得亿万大众的崇拜。为此,必须解放思想,打破近百年来对西方科学奉若神明、对本土传统斥为“封建迷信”的迷信。在强调建设强盛国家、捍卫南海主权过程中,人们要深刻认识到妈祖文化的性质和作用。

加强管理,引导妈祖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就中外妈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民众民俗基础而言,仅有“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这一高端层面还不够。众多的自发民间的组织,不断开辟新的多层次、多元化、更为便利便捷的交流通道,在两岸民间妈祖文化发展、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南海妈祖文化交流多功能、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但目前,这种民间组织属于一种松散的状态,需要进行正面引导并将其力量凝聚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在这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首先就是要组成相关的部门机构,加强对妈祖文化的规范管理,确保妈祖文化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引进和吸收当代海洋环境保护的文化内容,海洋环境保护对沿海渔民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这个角度讲,在宣传弘扬妈祖精神文化活动中,植入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内容,—方面能够激发人们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现代妈祖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得妈祖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加强妈祖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和保护。要加强对妈祖文化进行挖掘、研究和保护。虽然,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妈祖文化遗产都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是,由于妈祖文化遗产分布广泛,保护开发难度较大,加之一些妈祖民俗遗物散落在民间,这就给了妈祖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的文化信仰都得到了政府以及民间的众所周知,海南诸岛民间庙宇及其民俗文化有其特殊性。目前相关部门对弘扬妈祖文化及保护文化遗址方面重视不够。南海地区很多妈祖庙要么被焚毁,要么受风暴摧残,不但规模小,外观也残败。原琼海嘉积妈祖庙始建于南宋,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存续了八百余年,建庙较早,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琼海是个侨乡,每年都有港澳及海外侨胞回乡参加妈祖巡游等活动,具海外影响力。嘉积妈祖庙被毁后,琼海妈祖信众年年都只能借万泉河广场做祭拜活动,祈求大众平安。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嘉积妈祖庙对弘扬与研究妈祖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对妈祖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对一些急需修复要加以修复,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如蜈支洲岛的妈祖庙经论证后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妈祖文化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学术性研究成果,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丰富妈祖文化的传承载体。南海地区有优质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可通过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此类活动,将妈祖文化与旅游项目结合,大力发展海南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吸引更多的海南华人及众多妈祖信众到南海来体验具有特色的妈祖文化。同时开发妈祖文化的旅游商品和文艺作品,拓展妈祖文化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空间,包括各种旅游纪念品、动漫故事、实景演出、音乐戏剧和绘画作品等。通过丰富的妈祖文化传承载体,让更多的民众知晓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妈祖文化在捍卫南海主权方面的社会基础。

推动建立福建莆田市与海南三沙市妈祖文化工作联系机制。一是加强两地妈祖文化保护开发工作的交流协作。发挥莆田作为妈祖故乡的优势.促进南海妈祖信俗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加大妈祖文化在南海的传承力度,增强妈祖文化对南海权益保护的功效。二是协助三沙市纳入“海丝”申遗地。2017年7月至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我国进行“海丝”申遗现场评审,莆田市以“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妈祖文化发祥地”的名义积极参与“海丝”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2处文物史迹已被列入申遗名单。三沙市四个群岛的妈祖文化遗迹虽然没能列入第一批参与“海丝”申遗,但可以作为1处特别的文化遗产点,追加其为“海丝”申遗地之一。这方面,莆田市可以在人手、技术、信息、资料整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带动三沙市积极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涵。同时,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中国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南海妈祖文化遗迹及其影响力,证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作者:韩风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网络管理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学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