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2-09-11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我们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就业市场上企业虽然急需大量的人才, 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而学校依照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就业率持续走低。科技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中职学校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 能够适应学校实际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1 国内外典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评析

1.1“职业为本”模式

这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认为:能力是基础, 职业岗位的需要是核心。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设置课程, 组织教学与实践, 最后考核这些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1.2“能力为本”模式

这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 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 建立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3“双元制”模式

这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 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 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 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1.4“建教合作”模式

这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 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在课程体系建设上, 推行学分制, 强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加强现场实习与实践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实践教学特色, 强调学力重于学历, 注重职业证书的获取。

1.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 生产与学习结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受到企业的欢迎。

上述五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 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重要的培养模式之一, 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学校、企业 (行业) 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英国的“证书模式”与“工读交替”课程模式,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掌握生产技术与技能, 熟悉生产环境与流程, 有利于技术文化和企业员工素质的养成。“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式由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产学研训合作模式, 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这些办学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自身现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培养模式。

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特定性、时间性和多样性三大特性, 这三大特性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体现, 也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八大主要特征的集中体现。

1) 市场导向, 这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或企业的欢迎, 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能力本位, 有三种能力观, 一是任务能力观, 即将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二是整体能力观, 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决定工作的能力;三是整合能力观, 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属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相结合。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能力观, 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

3) 职业本位, “职业本位”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学科本位”的重要特征。职业本位要求我们在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训练、职业习惯的养成, 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4) 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是培养中职人才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方向,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 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努力做到“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二是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 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见习、实习或顶岗工作。

5) 工学交替, 一方面, 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 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交流中获取知识;另一方面, 把在校学习与在岗工作有机结合, 让学生工学交替, 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参加实践, 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掌握技术, 提高技能, 成为应用型人才。

6) 实践主导, 中职教育要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 必须放弃学科教学体系, 按照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来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案, 设定职业技术和业务课程, 设计基础课程, 训练和考核职业基本功。这些课程都必须重在实践, 体现实践的主导地位。

7) “双师”教员, 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一大特点是“双师型”,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措施:内培外引, 专兼结合, 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和“双师型”素质, 完善师资培训、考核、聘用、晋升、奖惩等制度,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8) “双证”学生, “双证”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毕业证书之外, 同时要取得至少一张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 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 又有转岗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发展潜力。

3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综合以上国外已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 构建中职教育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办好中职教育, 除了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外, 我们还必须探索最有效的, 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这是一种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跟院校签定培养协议, 然后由院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要求进行培养,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协议单位就业的教育模式。“订单式”培养的学生, 职业导向明确, 就业率很高, 这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线。

3.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指的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过程,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起来。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教学, 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模块课程, 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模块课程, 实行工学交替制, 校企磋商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岗位或按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3.3“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一是“校企联合式”培养模式。企业 (行业) 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 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培养任务, 包括联合开发新产品, 指导毕业生搞项目设计等。这种校企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校企股份合作”培养模式。“股份合作”就是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 进行合作办学, 分享办学效益。这种合作模式既能充分激发企业参与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管理的热情, 加大企业参与办学的力度, 利于解决实践课程的短缺师资、实训实习场所等问题, 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总结

中职学校是一个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学校, 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 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需要改变原有的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能闭门造车。综合以上培养模式, 最核心的观点是要与企业合作, 形成具有中国职教特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从我们合川职教中心的实际出发, 完成“招生和招工”“学生和学徒”“教师和师傅”“学校和工厂”“理论和实践”五个方面的完美融合。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现状, 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从国内外典型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入手, 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最后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探索了有效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临床效果分析下一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