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2023-04-17

第一篇:物流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概论第二次作业

论 中 国 1 / 4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总 体 布 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摘要】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也紧紧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全国各族人民为依靠力量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本论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些方面来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方面,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政治方面,我国更加注重民主、自由和人权,加强法制建设,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文化方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方面,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都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世界大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阶级制度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因此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 / 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有利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在实行分配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促使经济不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国还将不断的前进!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我国的民主政治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的基本方略。这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它们分隔开来或对立起来。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一制度的实行也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 3 / 4

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我国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的完善!

我国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促使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安康, 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保证人民群众有法可依,从而也推动了国家整体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能增强全社会的 凝聚力,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在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三)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都能促进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也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它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二)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先是优

先发展教育,建设能力资源强国,其次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最后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个方面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我国在这些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为其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强大!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 4

第二篇:《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判断

1、文学阅读就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形象的心理过程。()

2、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3、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妨说,散文中的一切真实都是作者意识中的真实。()

4、作为抒情话语,对比主要不体现在形式上,而重在内容。()

5、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6、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结合着简单语言的劳动呼号,后来作为劳动的伴唱及庆祝丰收时的祝祷,与音乐、舞蹈一同得到发展。()

7、在启蒙运动中,小说作为启蒙思想的武器迅速崛起于英法德诸国,因此17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8、反讽所表示的某些情感与评价往往与实际上暗含的情感与评价截然相反。()

9、人们思想感情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悖论这种抒情话语形式产生的基础。()

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11、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12、梁太子萧统所编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按文体聚类区分的文学总集,它的分类是第一次真正“文学”本体意义上的分类。()

13、阅读先见实际上就是一种偏见。()

14、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15、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是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来传达内心抽象的思想感情的。()

16、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17、早期的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后来诗歌虽然和音乐分化开来,但音乐的物质仍保留在诗歌中,成为诗歌的美学特征体裁标志之一,如:法国诗人魏尔仑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

18、诗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借助于声音形式以表现情感运动。()

19、文学阅读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环节和基本层次,任何文学研究都是建立在文学阅读的基础之上的。()

20、象征,是以具体事物或形象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话语方式。()

21、“第二文本”即作者意义的文本。()

22、“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23、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24、“四分法”可以说是20世纪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分类方法,它根据文学作品意象建构、语言体制、表现方法的不同,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类。()

二、填空

1、19世纪法国剧论家()认为“意志冲突”是戏剧的实质,并提出了“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著名断言。

2、亚里士多德根据摹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三大类。

3、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所开创的。

4、"文学文本只有当其被阅读时才能起反应",这句话的作者是()。

5、"蒙太奇"的法文原意为建筑材料的装配,1925年苏联导演()首先用于电影理论,从此被广泛使用。

6、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7、(),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以强化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8、抒情文学通过()来实现对客观生活的反应。

9、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散文总集是()和()。

10、抒情性作品通常包括()和()两大类。

11、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相联系的,充满了复杂性。

12、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的合乎规律的重复。

13、二十世纪,“三分法”获得新的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了语言及固定语法结构和文学种类间的对应关系。

14、一般来讲,阅读立场有主观立场和客观立场之分。主观立场主要表现为一种(),客观立场主要表现为阅读活动中的()和()。

三、单选

1、戏剧性的重要来源:()

A冲突 B动作 C语言 D表情

2、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

A反复B反讽C对偶D反诘

3、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两句话强调的是文学的:()

A审美功能B教育功能C认识功能D评价功能

4、“第二文本”主要是指: ()。

A社会意义的文本B作者意义的文本C读者意义的文本D象征意义的文本

5、小说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

A叙事B纪实C抒情D描写

6、下列人物中,谁否认悲剧的必然性,认为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灭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A黑格尔B马克思C车尔尼雪夫斯基D亚里士多德

7、阅读身份包括()。

A阅读前的期待B阅读前的预见C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E阅读前的社会地位

8、诗歌从格式规范上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种:()。

A格律诗B叙事诗C自由诗D散文诗

9、情感的根源在于: ()。

A主观世界B客观对象C自然界D现实生活

10、哪种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A志人小说B志怪小说C唐传奇D白话小说

1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

A事件B人物C场景D故事

12、“隐含读者”这一概念,是由()最先提出来的。

A福勒B布斯C黑格尔D康德

13、法国“新小说”派曾用以什么方式写小说,将人从小说中驱逐出去,这不过是个极端的试验:()

A静物写生B拟物化C行动化D寓言

14、阅读身份不包括:()。

A.阅读期待B阅读心境C.阅读立场D.阅读目的

四、多选

1、文学阅读活动的对象包括()

A文学作品

B以文字为载体的所有作品

C作者

D读者的接受

E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

2、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

A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

B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C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

D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

3、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

A比喻和象征 B夸张和对比 C悖论和反讽 D反复和对偶

4、下列论述属于误读的含义的有()

A误读是读者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B误读还指读者从作品的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意义理解与作者的意图不一致或超出了作者图

C误读即是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阅读偏见现象

D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创造意义,即"误读"

E误读还是一种文学接受或者文学批评的特殊要求

5、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之一"三分法",按照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分为:()。

A叙事文学B抒情文学C戏剧文学D影视文学

6、悖论和反讽的抒情效果表现在()。

A表达多重心理内涵B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C使思想情感表达更鲜明D具有战斗力

7、一般来讲,文学作品的意蕴包括:()

A社会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B作者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

C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意义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词意义

D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

E象征意义,即文学作品蕴涵的深层含义

8、诗化人生具有()的人格境界。

A真诚地直面人生B深沉的人道情怀C审美能力D渊博的学识

9、戏剧的综合性体现在它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如哪几种()。

A表演艺术B造型艺术C语言艺术D音乐艺术

五、简答

1、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

2、简单论述一下超验性的诗歌意象的具体特点?

3、如果把文学阅读看做是对文学文本的阅读,那么狭义的和广义的文学阅读各自有什么含义?

4、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学体系中"形神论"的理解。

6、情感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7、简述小说的“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这一特点?

8、期待视野分为哪两种?它们各自有什么内涵?

六、论述与应用

1、鲁迅在分析对《红楼梦》的评价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请结合文学阅读活动的实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由其母体——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试举例说明戏剧的特点。

4、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立言的抒情动机,请举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5、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我们之所以将某事理解为某事,其解释基点建立在先有、先见与先概念之上,解释决不是一种对显现于我们面前事物的没有先决因素的领悟。”请结合文学阅读活动的实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判断题10%

填空题10%

单选题10%

多选题:15%

简答题:25%

论述题:30%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第二次

2013年11月9日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2、初级社会群体

答: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3、城市化

答: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

4、人文区位学

答: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二、简答

1、试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答: 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设计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推崇刻苦工作,经济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其认为工人是为了挣钱才来工厂做工的,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管理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具,运用这种方式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更大剩余价值,因此遭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理论认为工人不仅仅是为钱来工厂做工的,而是具有多方面的需求的。这种理论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对人给予基本关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起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许多管理的思想就来源于次理论

2、我国目前的婚姻家庭问题

答:

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二、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

三、独生子女问题。

四、老人赡养问题。

3、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

一、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二、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

三、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四、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 导和调节。

五、社会组织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4、科层制及功能分析

答: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既可以克服诸如家长制那样的主观随意式的无规则管理,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也可能由于过分严格死板的规则而妨碍其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影响组织效率。于是说科层制对于组织来说既有正功能,也可能产生负功能.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说法,正功能也即部分对整体的协调所起的积极作用,负功能则指部分对整体的协调和实现目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科层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管理.它最适用于行政组织,大型的常规组织的管理,而不大适用于以革新为重点的非常灵活的组织管理.

- 1 -

第四篇:物流学概论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首先提出物流概念的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首先提出物流概念的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 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被称为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 第三方物流

(D) 物流配送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器、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等,经过回收、分类、再加工、使用的流动过程被称之为

(A) 供应物流 (B) 销售物流 (C) 回收物流 (D) 企业物流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4.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是 (A) 做好物流计划

(B)

组织钟摆式运输 (C) 实现短距化运输

(D) 实现直达化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物流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为 (A) 管理方法科学

(B) 管理手段多样

(C) 物流技术先进

(D) 物流信息处理高效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7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最具有空间、时间、批量、服务等方面灵活性的是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内河运输 (D) 航空运输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对一些体积大、笨重、不易装卸又容易碰撞致损的货物,可采取

(A) 轻重配装 (B) 解体运输 (C) 直拨运输 (D) 整车运输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消费个性化和产品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解决,在物流系统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是 (A) 配送 (B) 流通加工

(C) 仓储 (D) 物流信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0. 物流术语标准属于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中的 (A) 基础标准

(B) 工作标准

(C) 管理标准

(D) 技术标准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1 根据物流活动业务性质将物流系统进行分类,包括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 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E) 废弃物流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2 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 (A) 总成本法

(B) 避免次优

(C) 得失比较分析法 (D) 标杆法

(E) 顾客感知分析

正确答案:A B C 解答参考:

13 以下属于合理运输方式的包括 (A) 直达运输

(B) 直拨运输 (C) 整车运输

(D) 零担运输

(E) 解体运输 正确答案:A B C E 解答参考:

14 仓库应具备的基本设施包括 (A) 计量装臵 (B) 货架 (C) 料棚

(D) 线路和站台

(E) 储存容器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5 配送业务包括的内容有

(A) 备货 (B) 储存 (C) 配货

(D) 配装

(E) 送货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6. 名词解释:物流

参考答案:物流泛指物质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性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过程。 17. 名词解释:生产物流

参考答案: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18. 名词解释:供应物流

参考答案: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19. 名词解释:销售物流

参考答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20. 名词解释:回收物流

参考答案: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器、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等,经过回收、分类、再加工、使用的流动过程。

21. 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史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史都说明:物流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而发展了的物流业又进一步促进这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22. 物流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简述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运输子系统:通过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实现其使用价值,满足社会需要。

储存子系统:通过储存保管货物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数量上的差异,以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

装卸搬运子系统:连接运输与仓储等物流环节。 包装子系统:保护货物;促进销售

配送子系统:完成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货物输送 流通加工子系统:在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过程中的加工,是为了销售或运输,以及提高物流效率而进行的加工。

物流信息子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贯穿于物流各子系统业务活动之中,物流信息系统支持着物流各项业务活动。通过信息传递,把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业务活动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以提高物流整体作业效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3. 配送和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运输一般是指远距离、大批量、长时间的货物输送。配送则是短距离、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货物输送形式。

24.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如何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化?

参考答案:

系统性;信息化;科学性。

观念、设施、管理、人才等

25.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参考答案: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3、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26. 名词解释 供应链

参考答案: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及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链网结构。 27. 名词解释 供应链管理

参考答案: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2.一个企业的各组成部分尽力完成了各自的本位工作,但企业未能实现整体最佳效果,这说明其中存在 (A)

次优化问题

(B)

权利失衡问题

(C) 分配问题 (D) 协调问题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2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因运输距离比较长、批量比较大,同时又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所以多采用

(A) 远洋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公路运输 (D) 管道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挥发、熔化、溶化、干燥、变形等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生物变化 (D) 有形变化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4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目标往往不是一个,可以进行(A)

一般ABC分析 (B)

分层ABC分析 (C)

多重ABC分析

(D)

多标准ABC分析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2.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这种方式叫做

(A) 柔性配送 (B) 灵活配送 (C) 共同配送 (D) 即时配送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6

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按配送要求从每个货位或货架上挑选出物资,巡回完毕也完成了一次配送作业,这种配货方法叫做 (A) 播种方式 (B) 摘果方式 (C) 整取方式 (D) 零取方式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7

3.消费个性化和产品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解决,在物流系统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是

(A) 配送

(B) 流通加工 (C) 仓储

(D) 物流信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采集、传递、交换、存储等属于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中的

(A) 基础标准 (B) 工作标准 (C) 管理标准 (D) 技术标准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9. 物流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两个指代“物流”的术语,代表着现代物流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术语是

(A) physical distribution (B) logistics (C) storage (D) transportation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0. 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这体现了现代物流主要特征中的

(A) 反应快速化 (B) 作业规范化 (C) 经营市场化 (D) 服务系列化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1.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在于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加工方法

(B) 加工组织

(C) 加工对象 (D) 加工程度

(E) 加工的组织者

正确答案:C D E 解答参考:

12. 信息的属性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普遍性

(B) 中介性

(C) 知识性

(D) 时效性 (E) 可传递性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3. 物流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广泛性

(B) 多样性 (C) 复杂性 (D) 准确性

(E) 稳定性

正确答案:A B C

解答参考:

14. 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基础标准

(B) 工作标准

(C) 管理标准 (D) 技术标准

(E) 单项标准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5. 常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

(A) 面向过程的方法

(B) 面向数据的方法

(C) 结构化方法 (D) 数据建模方法

(E) 面向对象的方法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16 名词解释:社会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企业外部及企业相互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17. 名词解释:综合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物质资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流动的全过程。 18. 名词解释:国际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转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活动。

19. 名词解释 第四方物流

参考答案: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方案的集成商,它对企业内部物流能力或具有互补性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提供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 20. 名词解释 定制物流

参考答案:定制物流是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而为其专门设计的物流服务模式。

21.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参考答案:①加强物流计划性;②组织物流直达化;③组织物流短距化;④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⑤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⑥物流企业社会化;⑦实现物流标准化;⑧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22. 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

①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有机联系的手段之一;

②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③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④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23.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①预测物流流量;②编制物流产、需、供、销计划;③确定物流最佳成本;④编制物流生产的最佳经济方案;⑤组织进货、验收、搬运、入库等业务;⑥研究物流运输的最佳方案;⑦加强与物流业务有关法律的监督执行。

24.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参考答案:二者关系密切:

1、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的必要条件;

2、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

3、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新要求:(1)质量要求;(2)效率要求;(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

25. 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物流合理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什么是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的内容:

物流合理化的分析方法:

物流合理化的战略步骤: 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26. 试述如何提高配送经济效益。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1)恰当设臵配送中心;(2)加强配送的计划性;(3)实行共同配送;(4)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27.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参考答案:

(1)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2)加工和配送结合;

(3)加工和配套结合;

(4)加工和商流相结合; (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一个企业的各组成部分尽力完成了各自的本位工作,但企业未能实现整体最佳效果,这说明其中存在 (A) 次优化问题 (B) 权利失衡问题

(C) 分配问题

(D) 协调问题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2. 产生物流次优化的原因是

(A) 各项物流活动管理目标冲突

(B) 各项物流活动未实现科学管理

(C) 各项物流活动未实现局部优化

(D) 各项物流活动并不相关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是

(A) 做好物流计划

(B) 组织钟摆式运输

(C) 实现短距化运输

(D) 实现直达化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4.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管理方法

(B) 运用管理手段

(C) 推动物流技术

(D) 取得物流效益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物流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为

(A) 管理方法科学

(B) 管理手段多样

(C) 物流技术先进

(D) 物流信息处理高效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为了保障货物在长途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遭受的损失能够及时得到弥补,买方或卖方需要办理

(A) 运输保险

(B) 商品检验

(C) 清关手续

(D) 保税仓储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因运输距离比较长、批量比较大,同时又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所以多采用 (A) 远洋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公路运输

(D) 管道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8.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最具有空间、时间、批量、服务等方面灵活性的是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内河运输

(D) 航空运输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按物流合理化的要求在组织货物调运时,应强调组织往复、回程货源,避免发生不满载和空车行驶。上述运输方式被称为 (A) 直达运输

(B) 短距运输

(C) 钟摆式运输 (D) 集中运输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10. 一种载货工具在某一段运程中,又承载在另一种交通工具上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叫做

(A) 联合运输

(B) 复合运输

(C) 驮背运输

(D) 直达运输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1. 根据物流活动业务性质将物流系统进行分类,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 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E) 废弃物流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2. 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其功能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输入 (B) 输出 (C) 处理 (D) 限制 (E) 反馈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3. 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成]

(A) 总成本法

(B) 避免次优 (C) 得失比较分析法

(D) 标杆法

(E) 顾客感知分析

正确答案:A B C 解答参考: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 [14. 物流标准化的特点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广泛性

(B) 科学性 (C) 民主性

(D) 经济性

(E) 国际性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5. 物流标准中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运输车船标准

(B) 传输机具标准

(C) 仓库技术标准

(D) 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 (E) 货架、储罐标准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6. 名词解释:废弃物流

参考答案:伴随某些产品共生的副产物、废弃物,以及生活消费品中的废弃物等,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处理过程的实体物流。 17. 名词解释:企业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发生在本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18. 名词解释 物流合理化

参考答案:所谓物流合理化是指在物资流动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以最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取得最大的物流效益。 19. 名词解释 物流标准化

参考答案: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20. 名词解释 第三方物流

参考答案:第三方物流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卖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买方物流)而言,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21. 简述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

⑴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⑵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⑶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⑷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⑸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22. 简述推行配送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⑴应有稳定的资源保障;

⑵应有足够的资金;

⑶应有齐备的配送设施和设备;

⑷应有高效的信息系统;

⑸应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23. 简述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

参考答案:

⑴备货;⑵储存;⑶分拣及配货;⑷配装;⑸配送运输;⑹送达服务;⑺配送加工。

24. 制定配送计划的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⑴订货合同副本;

⑵所需配送的各种货物的性能、运输要求,以决定车辆种类及运搬方式;

⑶分日、分时的运力配臵情况;

⑷交通条件、道路水平; ⑸各配送点所存货物品种、规格、数量情况等。 25. 确定配送路线时应遵循怎样的目标? 参考答案:

(1)效益最高;(2)成本最低;(3)路程最短;(4)吨公里最低;(5)准时性最高;(6)运力利用最合理;(7)劳动消耗最低。

26. 确定配送路线时会受到哪些约束?

参考答案:

(1)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

(2)满足收货人对货物发到时间范围的要求; (3)在交通管制允许通行的时间中进行配送;

(4)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及载重量的限制;

(5)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之中。

27. 使用节约里程法确定配送路线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

(1)计算配送中心至各用户以及用户两两间的最短距离,编制最短距离表;

(2)计算两两用户间的节约里程,编制节约里程表; (3)将节约里程从大到小排序,编制节约里程排序表;

(4)在配车及走行里程约束下,渐进绘制配送路线。

第五篇:物流管理基础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2014年4月4日星期五

孙会国

物流管理基础作业2

一、选择题

1.在五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快的是()

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E.管道运输

2.在仓储管理活动中,为了用电脑对物品的管理活动进行处理,应当对物品进行()

A.入库作业B.出库作业C.编号作业D.清点作业

3.补货作业的筹划必须满足两个前提,即“将待配物品放置在存取都方便的位置”和()

A.“缺货”B.“确保有货可配”C.“不许缺货”D.“不缺不补”

4.配送的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是()

A.分拣与配货B.储存C.备货D.配送加工

5.确定配送路线可以采用各种数学方法和在数学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出来的()

A.节约里程法B.数学计算法C.方案评价法D.经验方法

6.具有最高现代化程度的配送中心是()

A.制造商型配送中心B.专业物流型配送中心C.批发商型配送中心D.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二、应用分析题

1.目前,各企业都在推广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模式,即零库存模式,采用准时生产制,大幅度减少库存成本和占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物流活动的重要组成,仓储还有存在的依据吗?请你结合生产流通的特点谈谈对仓储的认识。

2.结合你的购物经历,谈谈你对物流配送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配送发展趋势的认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流运输合同补充协议下一篇:物流设施规划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