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技术论文范文

2024-02-13

模拟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认识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用flash等动画软件制作的模拟实验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的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熟练.但我认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严重违背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本质.动画模拟实验,是传统学习方式的电子版,缺乏体验性和实践性,课堂上本来应该重点关注的活动、操作、实践、经历被忽视了.

1 不利于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实验技能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反复训练才能获得提升的.学生在做实验时,要手脑并用,体验选择实验方法、操作实验器材、排除实验故障、观察实验现象等实践过程,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技能.

动画模拟的实验,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只需要动动鼠标,实验就完成.看的多,做的少,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自我感悟,缺乏体验性和实践性.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当学生用手将空易拉罐慢慢压入盛满水的水桶中时,不仅能观察到水溢出,还会感受到手掌受力大小的变化,这也为猜想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提供了感性认识.而在用动画模拟的实验中,只能看到水溢出,手掌是感受不到受力的,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手持哪个位置?怎样才能正确读数?如何收集好石块排出的水,这是需要操作技能的,而动画模拟的实验,只需一点鼠标,一蹴而就,学生好象一个旁观者.无法锻炼实验技能.又如,在连电路时,多匝的导线头要扭成一股,要顺时针缠绕在接线柱上,元件摆放位置要合理.在动画模拟的实验中,一点鼠标,连线由电脑完成,是没有这些实验操作技巧的.没有经过实际操作,就不能掌握实验技巧,不能感悟方法,不利于实验技能的培养.

2 不利于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会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及时培养,就会形成兴趣,物理实验真实、生动、形象,恰恰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促使他们去寻找答案,养成学习物理的兴趣.动画模拟的实验,实验的大部分都是由电脑完成,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探究的少.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看客,象看动画片似的,没有切身感受,没有真正进入物理的情境中,感受不到实验的乐趣.不能尝试,就不会产生实践操作的兴趣,不会产生感知兴趣.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长此以往就会由新奇变淡默,渐渐失去探究的兴趣,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同学生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不同实验的难度也是不同的,动画模拟的实验都是预设好,追求一致性、统一性,忽略差异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会使有些学生完不成或理解不了实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3 不利于培养科学精神,不利于形成科学价值观

物理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发展、检验物理理论.学生在做实验时,为了获得成功,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忠于实验数据,既使失败,也要查找原因,改进方法,不能弄虚做假.经过努力,最终会获得成功,同时也能感受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领略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形成科学价值观.

物理实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有些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重力有关,这只有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直接经验事实,才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结论才能能使学生信服.动画模拟的实验,虽然都是按照实验的实际过程设计的,但它必竟是模拟实验,没有真实地实践过程,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在使用中,学生获得的是间接实验事实,对实验结果不会很信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物理实验,不能产生深刻的理解,领略不到科学探究的魅力,不能形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不利于形成科学价值观.

4 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人才的竞争,就是人创造力的竞争.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利用实验来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实验器材也是多种多样的,既使是同一个物理问题,也可以用多种器材、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而同样的器材,也可以探究不同的物理问题,如一支笔,就能探究惯性、摩擦、压强等问题.在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养成创新精神,养成创新能力.动画模拟的实验,多是取选于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把教材中实验进行简单的重复,多重视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轻视模拟实验的设计过程.动画模拟的实验,是编制者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照一定的教学流程制作出来的,具有固定性、封闭性、特定性,器材单一、方法单一、现象单一、不具有开放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不能激起学生的创造兴趣.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和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资源.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的动画模拟实验只能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大小二个因素是否有關,而实际上学生还会认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仅靠动画模拟的实验是无法解决这些疑问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器材、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探究,这就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5 不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不会也不愿意与他人相处、合作、交流、分享.实验过程中,需要本组学生互相合作.在合作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相互依赖、荣辱与共、利已利人.在合作中,学会如何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学会如何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如何进行改正自己的不足,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互教互学,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养成团队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

动画模拟的实验,是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电脑演示学生观看,缺乏人与人交流的机会,个人理解的多,小组讨论的少,因而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之,动画模拟的实验,虽然有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安全等优点,但动画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和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和教学功能.用它取代实际的物理实验,弊大于利.还是要慎用,最好不用!

模拟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业务水平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电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即电子技术方面的一门入门性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分析和研究处理模拟信号电路及其应用的学科。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 教材方面

教材的选择关系到老师备课、学生学习,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现在市场上教材种类繁多,有的教材内容晦涩、陈旧,缺乏与理论知识紧密相连的新应用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理论与实际脱节,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根据该校学生的实际层次以及教材内容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紧密性,选择合适的教材,使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选用模拟电子技术教材上可以选择国家重点规划的即以传统理论为基础加入了与该课程相关的新技术的应用、仿真软件验证环节的教材,这样的教材能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考虑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时数少但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等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分立为基础突出集成,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应用,精选传统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加强新技术应用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应用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1.2 理论教学方面

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基本概念抽象,分析计算较多,又与先前课程《电路》联系紧密,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困难,尤其先前课程基础不牢,与之联系紧密的后续课程学习起来更是困难。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手段及教法单一,课堂上传递的信息量有限;而多媒體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但采用多媒体教学往往容易导致教学节奏过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这种类似“填鸭式”的教学容易更容易出现“水过地皮干”的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理解力,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往往将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对需要讲授的重点内容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板书,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再结合多媒体声音、图片或者小视频、软件演示等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失真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三极管放大电路直接呈现给学生,省去画图过程,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对该图形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失真的认识,可以以Multisim为软件平台,对该电路进行仿真,学生通过仿真,对比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可以观测到是否对输入波形进行了放大,当改变电路中某些参数时,从图形上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顶部失真和底部失真的情况,将抽象内容通过仿真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繁多,学时分配有限,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多媒体教学平台,将该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章节模拟练习等相关资料上传该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根据自身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有效时间。在该平台还可以开通留言讨论板块,学生可以提问、上传资料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该门课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且可以上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手机QQ、微信等现代化通信手段,在特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布置、辅导答疑等工作,师生利用网络之便做好沟通反馈工作,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该门课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联络了师生情感。

同时可以向学生推荐慕课的学习网站,如学堂在线,它是由清华大学研发的中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平台,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任何拥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均可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学习课程视频。还可通过酷学习、慕课网等网络平台感受大师讲授模拟电子技术及相关课程的学习。

1.3 实践教学方面

模拟电子技术不仅理论性强,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电子线路设计、调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获得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设计和调试电路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电气与信息技术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实验内容不能与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实验教学课时有限,只能按实验大纲要求选做几个实验,因此学生和老师的选择就有了局限性,学生不能在实验课上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实验进行验证,这种被安排好的被动式有限的实验项目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弥补实验教学带来的不足,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设计环节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结束后,安排两周的时间进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具体设计步骤可以先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层次要求下发设计题目及任务要求,由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然后再经老师审核,设计题目可以选择应用性较强的,如对讲机放大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函数发生器设计等,可由2~3人一组共同完成。确定完题目后,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电路中相关参数的计算,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完成的设计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在仿真电路无误的基础上完成电路的焊接调试,最后将实物作品演示完成答辩及课程设计报告上交工作。

2 教师业务水平

学生普遍反映模拟电子技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尤其是有的老师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消耗殆尽。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从自身抓起。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熟悉单元、课时目标,熟悉教学重点、难点,熟悉教学程序,熟悉练习题目,熟悉课件操作等,课堂上能够及时根据学生反映情况把握课堂节奏,调整教法,做到张弛有度。

3 结语

精选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晓安,董秀峰.模拟电子技术[M].3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张志伟,傅明星,朱亚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127-128.

[3] 陆安山.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3):97-99.

模拟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双语教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及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一些课程的双语教学,如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双语教学,通常交叉使用汉语和英语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除了接受课程内容学习外,还能接受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显然,这种有益于教师与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针对大二学生开设,此时,学生已学习一年大学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故对该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本文擬以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个案,探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交流和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文化交流亦不断加深,技术交流也日益增多,这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驾驭外语能力,能够阅读外文资料,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理论为己所用。对外交流上,诸如国际会议,面对国外专家能够自如交流、表达自己观点,亦或不致错失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运用外语工具来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交流。我国教育部也非常重视双语教学,2001年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课程要逐步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贵州大学亦不例外,各学院也开始尝试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尤其是随着我校海内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与海外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如与台湾地区多所高校进行交换生项目,每年双方互派学生进行短期或长期交流,与美国、法国、捷克、日本、荷兰、韩国等国家均有交换生项目,我校国际交换生日益增多、派出学生也逐年增加,势必对我校教师和学生提出新要求,故大力开展双语教学课程迫在眉睫。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

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各高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另一种培养途径。我国已加入了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协议的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这势必要求我们用国际统一的标准来培养我国未来的工程师,努力实现工程教育所需要达到的各项要求和标准,提高国际化交流竞争合作能力。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虽尚未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但随着贵州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标准化建设的步伐,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迎接新的挑战。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英语驾驭能力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大量聘请外籍教师来进行双语教学是不现实的,再者,外籍教师也不一定能熟练使用中文。在高校,尤其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能熟练采用中文讲授专业课程,同时熟练运用英语及其他语言的专业教师实则不多。因为这要求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外语驾驭能力要强,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目前,我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同样不容乐观,因我校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上的投入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能力的提高;同时大多数教师来自国内高校及研究所,外语基础不是特别扎实,教学中采用国外或其它高校的教材、教案居多,目前自编教材、教案偏少,不能完全做到基于我校专业学生的基础来因材施教。

(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对学生来说,更是一项挑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往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对于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约75%的学生来自贵州农村中学,英语底子薄,尤其是口语和听力差。以201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共45人,也即将毕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通过CET4考试分数达425分及以上的学生人数不足四分之一,学生英语基础弱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开展,欲达到预期效果对师生而言极具挑战性。

三、开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教师是整个课程教学各环节的主导。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还需很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对于身处国内的教师,快速提高专业英语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学习国外先进大学电子技术公开课。可喜的是,近年来,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每个学期会不断派出教师到四川外国语大学参加英语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每年亦派出年轻的专业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进修,如派出教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高校或研究所访学进修;鼓励教师多参加国际交流会议及相关活动;同时引进海外高校毕业高层次人才,比如引进了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博士,初步解决课程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

同时,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包括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课程重点和难点部分,确保学生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汉语英语讲解的比例;正确把握外语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重点始终放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上,不能因为双语教学而忽略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开展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原则。教案上,援引其它案例教材的同时,尽可能形成自己教学体系,学校也应该从政策机制上鼓励教师编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教案。学校和教师双方多管齐下,从而提高真正提高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

(二)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教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对大二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一般缺乏整体认知,加之该课程专业术语多、电路分析复杂等特点,教师讲解此课程和学生掌握均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教学中,中英文ppt兼具,遇到专业术语等重点难点问题,多用中文讲解,让学生逐步熟悉,也可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和例题逐句逐段解释。面对复杂内容或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先用英文讲解一遍,中文辅助解释一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理解了所讲内容,用英文直接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最终提高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

二是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颇多,主要如下:①课前发给学生上课中使用的PPT课件。主要采用英文制作PPT课件,部分难点或重点,PPT中英文同时出现,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也会让学生有纲可循。②课堂中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像PN结的单向导电性、基本放大电路结构等简单问题,可用英汉双语教学,以英语讲解为主。滤波电路及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重点难点,选用辅助型双语教学模式,以中文讲解为主。③教学时多使用直观教具,结合实验室仪器,比如彩色LED、LCD、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版、集成芯片等等,让课堂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探求真相的兴趣被激发,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④利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英语基础不一、课程内容难易特点、课堂中以问题设置进行提问,或者针对容易的内容,让学生上台讲解,或者教师中文启发,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掌握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英语交流能力。⑤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电路图多、公式多,而且符号大小写、正斜体含义都不同,教学中即使教师详细解释了,学生还是会感到陌生,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难以理解的原理、内容,则采用动画来表现,直观多媒体的使用也可减少对英语的直接依赖。总之,在教学方法上,尤其是针对西南欠发达地区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想法设法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双语教学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尽量用英文完成课后练习和考试

要求学生在做课后练习和期末考试时尽量采用英文作答,英文好的同学可全部采用英文作答,英文一般的同学中英文混答,目的是逐渐讓学生适应使用简单的英语去解答专业问题。

四、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亦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尤其在西南欠发达地区高校。有效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学生的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将相互促进提高,才有助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秦臻.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3):36-38.

[2]郭礼华,陈锦花.基于双语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2007,44(s2):234-235.

[3]潘强,李小珉.关于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120-121.

[4]刘小莲.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136-137.

[5]郭立芝.基于双语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3,(66):7.

[6]艾永乐,李端.电子技术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J].高教论坛,2009,(2):26-28.

[7]郑继红,张薇,贾宏志等.国际化认证背景下光电子学全英教学课程建设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5,(6):116-120.

[8]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95(1):64-67.

[9]肖梅.数字电子技术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3,13(4):105-107.

作者简介:

肖清泉(1970—),男,湖南新邵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电子材料与器件方面教学与科研。

基金项目: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ZDXK[2014]2),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PTJS201302)

模拟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从独立學院开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出发,分析了课程的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从课程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优化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它不仅缓解了普通高等教育面临的巨大压力,而且调动多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1]。

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相比,独立学院专门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也是特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类、自控类以及电气类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完高等数学和电路课程之后接触到的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2]。由于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知识点比较多,加上教学学时紧张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学生普遍认为课程难学。笔者在对学生的讲授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却很感兴趣的现象。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课程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通过实践项目和竞赛来激发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意见。

1 课程教材的选择

独立学院由于是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相关专业在开设课程、使用教材、教学进度、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期末考核等方面几乎照抄母校,忽略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体现在擅长形象思维,学习充满激情,但基础知识较薄弱,对学习缺乏毅力等[2]。这些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下面以教材的选择为例加以分析。

普通本科院校绝大部分是以高教出版社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或者康华光)作为本科生的教材,这一方面说明该教材的权威性和全面性,但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点的繁多,理论内容过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降低。学与用不能系统地体现在教材中。

如何能改善这一现状呢?笔者有参考其他同类简明教材,其中也不乏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其他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知识点的编排、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方面都有可取的地方。例如在常用半导体器件一章的末尾专门列出基本元器件的具体型号和性能指标等;或在介绍二极管特性后给出几个趣味小电路,用来巩固知识点;有些重要知识点像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部分教材着重阐明了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这些都可以在我们教学中有所体现。

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点内部联系紧密的、内容通俗易懂的教材,也只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材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内容的优化

模电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体现在器件种类,电路形式,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等方面,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器件和新电路不断涌现,势必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有所取舍,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以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做为重点,增加部分目前的最新技术,对原有的知识要遵循以下原则:强调外部特性,淡化内部结构;强调集成,淡化分立;强调定性分析,淡化定量计算,强调宏观设计,淡化微观细节[3]。

例如在对晶体管基本特性进行分析时,只要把重点放在管子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上,不用花太多时间在管子内部载流子的运动上。又如在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时,应对运放的两个工作区:线性区和非线性区,以及电路处在不同区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着重介绍,至于运放内部的结构可以作为课后的阅读材料,只需要了解。在分析电路时主要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如对单管放大电路的失真问题,需要定性分析,而求解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时候,则需要定量估算。

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器件和新电路,我们可以作为原有知识的补充。例如在基本功率放大电路模块的学习中,乙类功放电路已经比较成熟,而引入应用比较广泛的丁类功放电路,无疑会对该模块的学习有一定的补充,并且也与工程应用密不可分。

3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板书法,随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板书+ppt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教师的青睐,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也有不足,所以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采用。

近年来随着电子仿真软件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成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其中包括Multisim, Protel等。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时引入Multisim软件进行电子线路的仿真,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电路理解更深入,而且图形化的案例教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笔者认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样化,拓宽传统的教学思路。

4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培养环节。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所以我们更是应该通过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实践环节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验证性实验环节;第二步,设计性实验环节;第三步,综合创新性实践环节,其中第三步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的电子设计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实践环节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传统的模电实验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没有涉及到实验方案的提出,但验证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第一步。课程设计则是由指导教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经历查阅资料,电路方案选择,软件仿真,选购元器件,安装调试电路,测量参数,分析结果,撰写合格的课程设计报告一系列过程。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第二步。

前两个环节的开展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作为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第三个层次是综合创新性实践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应用知识能力等综合考虑。通过开展校内外的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可以选拔一批动手能力强,基本知识过硬的学生,按不同的课题进行系统培训。学院提供专门的创新设计实验室,全天开放,鼓励自带课题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

以上是笔者在讲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总结出的几点意见。课程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在独立学院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下,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霍慧智.浅谈独立学院教学改革[J].今日科苑,2009(16):269~270.

[2] 吕燚,夏百战.独立学院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文汇,2010(01):64~65.

[3] 贺素霞,李海霞,吴显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5):119~120.

模拟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警务培训,要求突出受训者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资源的系统集约和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现代警务培训的这些新变化,要求警务培训工作必须重新审视现代教学手段的选择、确定和运用。

关键词:警务培训课程建设现代教育手段选择运用

以生、光、电、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模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支撑的现代教学手段,已在现代警务培训中广发使用。与传统的培训手段相比,现代教学手段有许多特殊功能,在实际运用中必须针对其特有功能灵活地加以选择。

电影(视)教学。电影(视)技术是现代警务训练中常用的媒体之一。通常由电影机、电视机、放映机、录像机、VCD、大屏幕投影仪、影视教材、影视盘、录像带等组成。具有声图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适用面广等特点。运用电影(视)技术教学,实质是一种仿真训练。教学准备阶段,应根据训练需要培训演示人员,设置训练情景,并拍摄和制作录影带。制作后要进行试看和备课,以便给受训者提出注意事项;训练中,可采用激光模拟武器、声控等技术手段,检验受训者对训练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其执法水平;训练后,要对受训者的训练情况进行必要的点评,及时发现和弥补录影带的不足。

网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进行的教学、训练。主a要包括网上教学、网上作业、网上演练、网上考试等。网络化教学是现代警务培训中出现的全新的教学手段,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是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共享。如全国公安信息网络建设和网络训练平台的发展可以使各单位、各部门的资源在网络内高速、高效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可以实现远程异地教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可以满足各级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和基层科、所、队等单位联合进行大练兵课程开发和实战训练研究,还可通过网络电视会议交流组训方式方法和训练经验,展开网上教学讨论和组织教学观摩等。三是有利于进行教学监督。通过以分(县)局以上公安机关为主,联结构成局域网,以及各警种的“警务训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级训练计划、登记统计实施网上管理,并利用网络随机对各单位训练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网络化教学,对公安机关的警务培训工作来说是个新事物,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提高。各级培训机关和承训单位应掀起学习网络知识的高潮,力争做到人人懂网络、人人用网络、人人建网络的局面,为实现网络教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建网过程中,要保证网络具备能授课、能随时查阅资料、能交流信息、能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四大功能。为此,应加快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学科资料库、网上专家授课库。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的视听效果和丰富的信息容量正在成为现代警务培训的一种主流手段。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符号、图形、语音、照片、录像、动画等汇总于一体的信息传输、显示和处理技术。它能够多侧面,以多种方式通过视、听、交流等形式给人们提供较多的信息流、知识流,有效地改变信息量获取不足的状况。它能够充分利用声音、文字、图像、音乐、动画等多媒体表现手段来展现教学内容,从而改变教学手段单一,内容单调的现状,使教与学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和科学化。这对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授课质量和培训对象自主学习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警务培训中的多媒体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应该看到,警务培训中的多媒体教学还是基于课堂教学这一传统的方式,而且这种教学手段几乎没有同网络教学发生丝毫的关联,这直接影响了多媒体教学在信息传播上的广度,这种模式下的多媒体教学只能算是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形成规模、形成系统,仍然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零散局面。在这种没有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的局面下,造成了人力分散、水平参差不齐,课件质量好坏参半的现象发生。各单位、个人在制作课件时,存在蜂拥而上的现象。不区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舍本逐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现阶段,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于教学和训练,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的综合处理功能和其具有的交互式特点,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创作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训练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式远程教学和训练。它可以在异地使多个受训者和受训集体同时接受教官讲课。如用多媒体技术研制成警务战术综合演习教学系统,通过安装在演习现场的摄像机,把演习情况及时传送到受训者所在教室,摄像机由教室遥控,以便随时观察各演习现场的局部或全部情况。三是用多媒体技术研制、开发多媒体训练系统,以及进行技术训练等。四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考试系统,建立试题库,实现训练考核的科学化、现代化。

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及仿真设备、器材,模仿警械、警用武器装备性能、执法现场情况、执法行动等进行的警务训练。模拟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通过模拟逼真的视、听、触、嗅环境来促进培训对象掌握难度较高的知识和能力。运用模拟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情景逼真;便于组织、安全可行;可增大训练的难度和情况的复杂程度;可以解决实警实装训练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减少警械、警用武器磨损,节省训练经费;能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训练效益和训练质量。模拟教学对于全警大教育、大培训的环境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开展的还不够普遍、程度也不高。各级培训主管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开发和不断完善模拟教学手段。首先,各培训单位应做好人才和理论上的准备。选派部分骨干到相关单位学习模拟教学的经验、技术,建立起自己的模拟教学骨干队伍。其次,各培训单位应依据人才培养的性质和地位,结合培训课程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合力攻关、先主后次的原则,集中力量先建成一个或几个模拟系统,而后不断加以完善和补充,最后形成一至两个在全警叫的响的模拟教学系统。

虚拟现实教学。虚拟现实教学是由人控计算机所生成的图像系统,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警务专家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它用带有微型电视屏幕的头盔和装有传感器的手套,在伴有虚拟的声音和感触下,使受训者沉浸在一种逼真的转为训练而设置的环境中,可满足多种课目训练的需要。用虚拟现实技术组织警务训练,能很好地解决警务实战化训练中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并很好地实现训练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统一;能在同一模拟现场完成各种不同执法环境的训练。虚拟现实训练将是未来警务训练的主要手段,为此,各级公安培训机关和所有科研保障单位应协力攻关,研究和生产各警种专业需要的虚拟现实训练器材、设备,不断发展和扩大虚拟现实训练的空间。

上一篇:自主设计论文下一篇:全英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