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差异论文范文

2023-03-08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美术建筑文化建筑保护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在为寻找、建造能够遮风避雨的生存空间——建筑而辛劳。当人们拥有了这种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后,合理、舒适、美观的目标要求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来,并且围绕该目标的实现而在一直进行不懈的努力,这种努力也使得建筑学学科本身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人们对建筑的理解早已突破了实用性的概念,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它是通过人的智慧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经过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而成,是对设计构思和设计哲理的深层表达,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建筑除了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外,还满足了人的审美要求。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力是受他的文化修养、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制约,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以及同一国家不同的历史时代所呈现出的建筑文化、建筑美术都不同。它是形成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美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它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中国古建筑艺术大约在一万年前产生,新石器时代后,中国原始建筑艺术在北方、南方的许多地域留下了重要遗迹。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上采用木结构体系。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以柱、梁、檩为主要构件,各构件之间由榫卯联接,富有韧性,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设计,以大屋顶为特征,中国古代木建筑中,最特别的也是最具特色结构构件是斗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化,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简化,斗拱的数量也由少变多,它已经成为装饰性和等级标志的象征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怕虫蛀火烧雨淋,为了维护木结构构件,使其免受风雨的剥蚀,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用油漆和彩绘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对木结构构建表面多进行护理,现存的古建筑很多是反复翻修的或者是明清时代的。中国古建筑构建所采用的颜色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居住者的等级,比如皇宫、寺庙,多用黄色、红色,而官员府第或园林建筑用蓝色、绿色较多。在清代,黄色是最尊贵的,明黄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宫或寺庙才能实用,官员或平民使用的都是青瓦,否则就是欺君之罪。皇宫建筑中的彩画也是黄色或贴金的居多。在皇宫内部建筑也有不同的等级,大体上可以根据檐的形式,吻兽的数量,颜色等来区分,比如重檐比单檐的高贵,黄色比其它颜色高贵,吻兽数景越多越高贵。到了清代建筑构建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突出色彩装饰性功能,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装饰图案多用吉祥图案,它不仅美化了建筑构件,并且给建筑赋予了达祈福求祥的愿望深刻的精神内涵。从佛教的莲花、飞天,到盛唐华丽富贵的牡丹再到明清的岁寒二友,从民间福禄寿喜到皇家的龙凤呈祥,有的还被描绘成金彩,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祈福避祸’

‘的吉祥观念。雕梁画柱也是中国古人独特审美观的体现,它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随着时代的变迁,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雕饰的动物逐渐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皇家建筑中的龙、凤、瑞兽等雕塑体现了龙风吉祥、常用来守门的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作用,用这种雕刻形式附加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建筑民俗。

西方的建筑包括东方的印度建筑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以前,基本上都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建造的,属于砖石结构体系。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左右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用石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和神庙,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第一批巨石建筑。古埃及的艺术与法老的绝对权威和其特殊的宗教信仰——对死后生活的崇拜有直接关系,陵墓是占埃及人最重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埃及的建筑艺术主要是同绕着人死后的生活而展开的,金字塔的外部造型很简单,但内部却充满着神秘,内有大量珍贵的稀世珍宝和人形彩绘棺木,四壁涂满了以今世来生为题材的精美壁画,反映了法老期望死后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来世,有人称埃及的艺术为黑夜的艺术。金字塔内的壁画,具有一定程式化规则,人物的头部和脚绘成侧面,身体部分多绘成为正面,表情呆板,充满了神秘,壁画以黑、红、黄、褐、白色等颜料进行平涂描绘,色彩鲜艳饱满,富丽堂皇。古罗马、古希腊的建筑以大型石头雕塑为主,在公元11至12世纪以后以宗教发展带动起来的建筑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建筑以教堂和修道院为丰,内部以壁画、雕刻及玻璃窗画装饰为主,艺术形象刻板威严,并富有永恒的精神力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建筑内部的壁画、雕塑发生了重大的變化,人物被赋予灵魂,空间透视感强、造型准确、烘托明暗、动态变化万下,壁画多用湿壁画和蛋彩画来表现,如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格拉齐修道院绘制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的天顶画《创世纪》、拉斐尔为梵蒂冈签字大厅绘制的四幅大壁画《哲学》、《法学》、《神学》、《诗学》等,都体现了透视学、解剖学在艺术中的运用,科学与艺术已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西方建筑艺术除了壁画外,还体现在附在建筑的雕塑上,有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作品,如著名的《命运三女神》就是巴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塑、多纳太罗为圣米切尔教堂教堂制作的壁龛雕塑《圣乔治像》、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建筑雕塑等,这些附在建筑上的绘画和雕塑内容多以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为题材,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中西方建筑美术的差异除了在材料、造型、空间布局存在着差异,而且体现在建筑色彩和建筑装饰上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电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中国古代北方建筑色彩较浓重,相比起来,南方的园林建筑色彩偏淡。故宫和苏州园林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建筑的代表。中国古建筑构建所采用的颜色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居住者的等级,比如皇寓,寺庙,多用黄色,红色,而官员府第或园林建筑用蓝色,绿色

较多,绘画的方式多采用平涂。在西方古建筑色彩的运用相对简单一些,从外部色彩上看,色彩梢对单一,基本都是石材本身的固有色,只是在中世纪以后的占建筑中,特别是教堂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外立面和穹窿顶外部带有黄色、橙色、红色、绿色、等色彩的变化。西方占建筑非常重视建筑内部的装饰,基本上以壁画为主,而壁画内容多以圣经故事作为主要题材,多用湿壁画和蛋彩画来表现,15世纪以后才开始用油画颜料进行描绘,用油彩进行绘画色彩丰富、体积感强,特别是经过特殊处理,持久性能较好,在西方建筑当中教堂建筑高于一切建筑,所以也就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中西方建筑文化不同形成的建筑美术也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同时西方文化重视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西方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求新求变,并用科学的理念进行分析演进,从中世纪崇尚精神的呆板画面到文艺复兴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透视学、光影效果在绘画中的运用,都反映了西方人勇于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崇尚内敛,讲究空间与意境的关系,期盼富贵与吉祥的美好愿望。中西方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都能从中西方遗留下来的历代建筑物中反映出来,它们为世人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在全球文化和地域文化并存的时代,保护、维修好这些文物古建筑,恢复历史建筑文化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继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最基础的工作,在当今变得十分中重要。在中國特别是近几年的古建筑保护工作过程中,成绩是显著的,已经逐渐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在保护占建筑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古建筑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摆正城市开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和发展。致使有些地方存在为城市建设而破坏古建筑的现象,在我国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几乎丧失殆尽。没有使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没有突出民族特色,没有真正确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体系,许多有一定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在多次修缮后,原有历史与文化信息被修复得荡然无存。在发达国家中,大量的历史建筑被成片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和地域建筑文化。西方人们有很强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在保护措施中技术含量很高,研究相当深入,国外许多建筑院系都设有建筑保护专业,以便培养高层次的文物保护人才,并且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图像库等,以配合维修、复原及保护性设计,建筑美术作品尤其受政府的保护重视。如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格拉齐修道院绘制的《最后的晚餐》五百年来后人不断对这幅画进行修补,到20世纪下半叶,人们又开始采用科学的手段除去所有加补的颜料,用新的科学方法一点一点地恢复此画的原貌,西方国家也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逐渐提高保护和维修的技术含量。与国外相比,我国古建筑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加强,技术含量也正在提高,如恭王府的维修改造工程是在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复原改造的,建筑绘画也是依据当年的图案进行描绘的,改造工程比较成功,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和城市开发应紧密的结合起来,在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创造富含地方特色和现代人文特色的建筑艺术空间。

中西建筑美术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通过赏析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建筑美术,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加深对传统建筑艺术认识的同时,对引领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起到一种启发作用。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应尽可能保持古建筑艺术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才能延续建筑乃至城市的文化艺术与历史,只有技术与艺术能够完美地结合、实用与审美能够形成统一,才能使我们今天的建筑更具魅力。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范文第2篇

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虽说都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但两者却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目标方面的差异。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非常重视学前和小学的音乐教育,他们的高师院校分别开设了学前,小学,中学三级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较多,更有针对性。比较而言,我国高师学生面临的主要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导致了高师培养目标比较单一。随着教育的发展及就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高师毕业生要去小学任教,目标单一的弊端已经显现,毕竟高中音乐教育和小学音乐教育区别是很大的。

第二,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从事音乐教育的资格考核制度是很严格的,除了精通主修科目外,还要至少精通一种乐器,以及能够组织大合唱及小型音乐活动,并能很好地讲授课程、很好地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等。否则,培养的学生即使毕业了也会拿不到从业许可。正是社会上有这样考核制度的存在,使得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确定得较高;在我国,由于社会上缺乏类似的严格考核,学生是否合格由学校说了算。其结果是等到用人单位发现学生不合乎单位的用人要求,则为时已晚。

2 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体系

国外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出自综合大学师范学院的音乐系。在德国,高师音乐教育被分为三级,学生按所选的级别分别学习教授小学、初中、高中的音乐教育课。大学毕业后要实习并参加培训班两年,之后还要通过国家二级考试,才能申请教师工作。在美国,学校规定学生学习时不分级,而是把大学第四年的全年都用于实习,以提高实际能力。凡是选择中小学音乐教育职业的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核,取得该方面的证书后,方可到相应级别的学校执教。这种国家考核的内容由个人素质,音乐专业能力,教育专业能力三大类组成。

比较之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来源则途径较多。一是教中学音乐的,本该来自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或来自音乐学院的师范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本科,学制四年)这两部分,现在他们很多人却去了小学教授音乐;二是教小学音乐的,本该主要来自中等范学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中专,学制三年),或者是来自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大专,学制二年),但现在,来自中师的教师已逐渐减少。在任教资格方面,去中学教音乐只须经过人事部门所组织的音乐专业课程考试,即可取得《专业合格证书》,而去小学的则毋须考试。

这样,从体制方面的比较就可以看出:首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来源复杂,本科,大专、中专都有,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侧重点都不同,教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认识以及水平相差很大;其次,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业资格考核过于简单,而忽略了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这不利于激励高师学生刻苦学习,更不利于高师学生除音乐以外的其它素质的提高。

3 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教法

在国外,一般说来,音乐教学要求师生间互相交流,有很强的互动性。教师在上课时,能把一些发声时的感受,弹奏时的技巧用形象化,通俗化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专业水平高低且不论,单从教法来讲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与他们民族性格和从小就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有极大关系。西方人普遍性格开朗,感情外露,善于肢体语言,动作夸张,这些对需要交流和表现的音乐教学非常有利。再加上系统科学的方法,如:在小时候有铃木游戏教学法和母语教学法,达尔克罗兹环境教学法和体态律动教学法,长大后有柯达伊手势教学法,美国“综合乐感”教学法,奥尔夫多声结构与筒单的和声体系等,到了大学,他们已经完全可以接受西方流行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与西方的教育方法有较大的差异,更多地倾向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分析起来,有下述几方面原因:一是中国人性格内向,感情收敛,不喜欢表现自己,教法理应因人而异;二是尽管中国已形成了本国式的音乐教育风格,但远没有形成体系,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自小到大的系统的音乐教育训练;最后,中国民族音乐已成体系,中国的音乐教育也有自己比较固定的传统。从这些因素看来,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以后应该走中西结合的道路。

4 中外音乐课程内容

由于在培养目标和体制方面的差别,西方高师音乐教育与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在教程安排上有许多不同。

首先,国外音乐与本民族音乐。国外国非常重视本民族音乐。例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目标就是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让音乐成为每个匈牙利人都能理解的语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大量的民族歌曲、乐器、戏曲、唱法。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基本上沿袭欧美和前苏联的模式,高师音乐教育师生受“欧洲音乐理论”的影响,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缺乏认同和应有的尊重,民族的音乐相对来说很少。

其次,对中学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关注。国外重视基础音乐教育。在加拿大,政府规定中学生毕业时音乐学分做为大学的入学成绩;在日本,教育家铃木镇开展了让三四岁的孩子学音乐“才能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国外的高师音乐专业生分别开设中学音乐教育课和小学音乐教育课。中国的高师音乐专业里只开设中学音乐教育,以至于有的毕业生到小学教课时,不懂童声,不懂欣赏小学教材中的地方戏和儿童歌曲。

第三,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发达国家重视教师实际能力即素质的考核。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减少了不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理论课,增加了非主修技能训练和实践的课时,以提高综合素质。国内高师音乐专业仍是以技能教育为主,强调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忽视与教育相关学科的学习。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学科专家,同时也必须是教育学科的专家。

5 中外高师音乐教育比较后的反思

从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音乐教育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许多方面尚待努力。提高高师音乐教育的水平,培养高质量的音乐教师,仍需要从改善社会环境和改善教学条件入手。

第一,建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将音乐视为必设课。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是可以不学的课程;这种尴尬的境地是音乐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建议在目前条件下,在中考时加入以音乐,美术,体育为主要内容的素质考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此举对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对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必须清楚音乐教师的水平对社会的素质也有特定的影响。以往教师培养体系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不发达的状况不得已而建立的,它培养出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都应受到过高等教育,国家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师执业资格认定制度,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际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凭证上岗;这无疑会提高在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有利于高师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要意识到中学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区别。按现有体系师范本科学生毕业后去教中学,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是以教中学生为对象的,一旦去教小学生则很难适应,而现在的形势是越来越多的本科学生去了小学教课。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分为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而且以小学教育为优先发展方向。

第四,要体察到国外音乐教育人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我们除了要学习他们良好的专业技能外,应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他们是如何理解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化繁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有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的教学经验,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它,因此要更多地与外国同行互访交流。

综上所述,高师的音乐教育必须与国外音乐教育结合,从各个方面改善音乐教师的培养,为进一步改进高师的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体制和方法,我们拭目以待。

摘要:本文通过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与发达国家高师音乐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师培养体系、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材等方面的比较, 对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即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培养来源的途径;教学方法上的互动交流;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等等。笔者通过本文对国内外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加以比较, 指出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从“师夷长技”的角度, 探寻我国高师发展的科学方向, 为全面提升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水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中外高师,音乐教师,音乐教育,比较

参考文献

[1] 卿青.中美德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比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 (9) .

[2] 鲍常光.中日美三所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 (4) .

[3] 曹里.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0.

[4] 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 1998.

[5] 谢嘉幸.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范文第3篇

1、试举出我国民居的三种具体实际类型。清代屋顶色彩等级最高的是?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哪五种基本类型。河南开封佑国寺塔,在我国现存最早

()代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最伟大的纪念碑 。比萨大教堂由教堂和()以及()组成,三座建筑的外墙均以白色和红色的大理石砌成。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有:()、()等。按照屋顶的形式来划分中国古代建筑物等级,下列哪一组符合由高到

的?塔;福建?寺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屋顶属于?。底的等级顺序? 以下柱式中哪一种源自古罗马的? () 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

说出河南两处商代遗址?包豪斯校舍的设计师是?流水别墅的设计师是?马赛公寓的设计师范”是指:()是?西欧的哥特式建筑内部空间狭长高耸有?的升腾之势,外部以?立面为主入口。伯拉孟特设计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成熟的集中式纪念建筑,第一个成熟的穹顶外形,它的诞生标志着文艺复兴的盛期到来。维尼奥拉在1568~1584年完成的?,被公认为是由样式主义

“少就是多”是()建筑师提出的有关建筑空间的理论。 下列哪处河南历史文化遗址没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四合院的房屋梁架采用()。.19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产生的第一座现代建筑是() 贝聿铭的美国

转向巴洛克的代表作。卢浮宫东立面的设计,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熟。全长172米,国家美术馆东馆被认为是下面那种风格的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高28米,上下分为三段,按一个完整的柱式构图,底层做成?模式,顶上是?。二三层是主

代建筑。 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私家园林是。 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哥特

段,设通高的巨柱式双柱。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 三种建筑复古思潮

式建筑的代表作有() 中国古代,以下哪种建筑的室内布局不采用对称式。() 在雅

是?。?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赞扬手工艺的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强调古趣,反

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折中

对机器制造的产品,提倡艺术化的手工制品,主张艺术家与工匠结合;?开始于19世纪80

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是:()

年代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在欧洲迅速传播,甚至影响到了美洲,极力反对历史式样,

试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洛可可建筑的特征。勒柯布西耶早期陈述的现代建筑特征。简

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目的在于革新建筑和工艺品的

艺术风格;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设计师、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宣告成立。其目的在于述中国古代建筑斗拱的作用。广义的文艺复兴建筑包括那三种建筑。晋祠圣母殿:罗马万神共同推动设计改革,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原始社会建筑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长江流域由?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由?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现知最早的四合院遗址见于()(地名)的()遗址。我国的石窟寺的主要形制是()和()。还有

庙;赖特:里坊制;天花、藻井。了解 路德维西·密斯·凡德罗; 赖特;勒•柯布西耶、阿尔托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特色?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哪座帝陵依梁山主峰为陵。在山腰开凿墓道、墓室。四周有平面方形的土筑陵墙,四面正中设门,门外建包

一种僧院型。中国()代出现了瓦;()代有了佛教建筑;()砖土阙。属于道教建筑群的是? ()是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师帕拉第奥设计的。天安门的代基本人们以垂足而坐代替席地而坐的习惯。古希腊的雅典卫城中的()是采用多利

屋项形式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佛塔建筑。 .中国最早的建筑科是

克柱式的杰出建筑;()是采用爱奥尼柱式的典范。斗拱由方形的(),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是中国固有形式。古罗马的

矩形的(),斜的昂组成。清代最高级彩画();《营造法式》那()

大角斗场外立面为了解决多层建筑与券柱的矛盾采用()组合方式。中国现存古代最高

朝代编写的,编写者是李诫。我国现存最早的砖砌佛塔是()时期的(),塔的

的佛塔是( )。拜占庭建筑最杰出的代表() 古代两河流域土坯墙的外墙装饰一般用()

平面为()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北京妙应寺白塔是中国古代五种佛塔的那种形

拜占庭建筑的装饰特点。简述巴洛克建筑的特点;颐和园可分为哪4个功能区;唐代建筑有

式?()。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这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

什么特点?斗拱在中国木构架体系中的作用有哪些?南京中山陵 ;须弥座;罗马五柱式 ;

()为代表。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这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

大木作;哥特建筑;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以()为代表。 柱式一般由()、()、基座三部分组成,有时只包括前两部分。()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持续增高。夏季制冷、冬季采暖, 所以建筑总能耗也不断增长。而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 外窗的选择尤为重要。

2 外窗理论分析

2.1 外窗的定义

外窗是建筑室内外热量最容易进行传递和交换的地点, 也是建筑维持室内稳定热湿环境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2.2 外窗与建筑节能的联系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 建筑外围护结构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 占了20%~50%的采暖和制冷能耗, 而围护结构中, 又属建筑外窗耗能最高。改善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 是改善建筑整体节能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外窗的性能参数

建筑外窗性能的国家标准有: (1) 保温隔热性能; (2) 采光性能; (3) 抗风压性能; (4) 空气渗透性能; (5) 雨水渗透性能; (6) 隔声性能。

2.4 建筑外窗结构与形式

2.4.1 建筑外窗玻璃的种类及特点

常见玻璃有单层透明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低辐射 (Low-E) 玻璃、中空玻璃和夹层玻璃等。

(1) 普通透明玻璃: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透过率在80%以上, 可透过波长主要在0.3~5μm

(2) 吸热玻璃:有色, 颜色持久牢固, 可减少眩光。能吸收太阳辐射30%-40%。但部分热量仍会传递至室内, 使靠窗户区域热量偏高。

(3) 热反射镀膜玻璃:玻璃的反射率高。可阻隔40%~80%的太阳辐射, 但使用时容易对外界造成影响。

(4) 低辐射镀膜 (Low-E) 玻璃:有高透光型和遮阳型。其中, 高透光型Low-E玻璃的透光率≥60%, 遮阳系数≥0.5;遮阳型Low-E玻璃的透光率<60%, 遮阳系数<0.5。

(5) 中空玻璃:组合式玻璃, 可由以上的单层玻璃搭配而成。

还有一些特殊玻璃, 成本高, 在建筑中应用少。如:夹层、真空, 电致变色、光致变色玻璃等。

2.4.2 建筑外窗常用的窗框材料

窗框对外窗保温隔热性能的作用很大。常用的窗框材料:铝合金窗、木质窗和塑钢窗。

(1) 木质窗:导热系数低, 为传统用窗。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好, 但是力学强度不足, 易变形、易燃, 逐步被市场淘汰。

(2) 塑钢窗: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 (PVC) 树脂, 常与高性能玻璃配合使用。保温性能良好, 框内空腔可填充隔热材料。但是力学强度不足、抗风压能力较差、耐火性较差、易老化。

(3) 铝合金窗:重量轻、抗风压性能好。装饰性强、力学强度高。但是普通铝合金的传热系数K值远高于其它非金属窗框。因此, 常用隔热铝合金来代替普通铝合金。

(4) 玻璃钢窗: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框内有空腔, 重量轻、抗风压性能好, 防腐、绝缘、保温性能好, 力学强度高、寿命长。综合性能最优, 传热系数小于金属窗框。

(5) 彩钢窗:彩色涂层建筑外用卷板。外观好、比传统钢窗更耐腐蚀、强度与钢板一致、成本低、抗风压性能好, 耐久性长达25年。

(6) 复合材料外窗:由钢、木、铝、塑等搭配而成。如木塑、铝塑、塑钢、铝木等。

2.4.3 建筑外窗的密封

窗扇间存在缝隙, 热量就会从缝隙部位对流换热, 使外窗的节能性能降低。密封形式:毛条密封、胶条密封。

(1) 毛条密封:多用于推拉窗。

(2) 胶条密封:多用于平开窗。

2.4.4 建筑外窗的开启方式

外窗的气密性和它的开启方式相关。改变开启方式, 有效开启面积也会随之变化。常见开启方式如下:

(1) 平开窗:有内开和外开两种形式。外开不影响室内房间, 内开比外开更便于玻璃清洁。气密性好。

(2) 推拉窗:窗框与窗扇之间往往存在间隙, 即使使用毛条密封, 但毛条磨损后, 间隙仍在。导致室内外空气在缝隙处形成对流, 热损失大。

(3) 固定窗:不能打开, 所以对流热损失很少。热量损失以热传导和热辐射为主。气密性和水密性好。

(4) 上悬窗:向外打开。通风换气的同时, 也可以当作遮阳棚或雨棚。

(5) 下悬窗:向内打开, 换气柔和、防水防沙。

2.5 通过建筑外窗的得热

2.5.1 太阳辐射得热量SHGC

SHGC是外窗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不同类型外窗隔热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2.5.2 通过建筑外窗的传热量

内外有温度差, 于是热量通过外窗, 以导热形式进行换热。

2.5.3 通过建筑外窗的得热量

得热量由温差传热得热与太阳辐射得热组成。

评估外窗节能能力的重要参数:K值、SHGC值。

3 常用的建筑外窗

3.1 外窗限值

重庆市甲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乙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 结语

外窗材料中, 低辐射镀膜 (Low-E) 玻璃 (遮阳型) 透光率低、遮阳系数低、适用性强, 节能效果较好;塑钢窗框K值低、保温隔热能力良好。一般与高性能玻璃搭配;玻璃钢窗框综合性能最优, 传热系数小于金属窗框;外窗开启方式使用平开窗, 能保证良好的气密性, 同时有效开启面积可达90%;典型玻璃配合不同窗框时, 搭配同样的玻璃材料, 塑料窗框组合后整窗的传热系数最小。

摘要:建筑外窗, 有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等功能, 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1]。因为建筑外窗对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的影响较大, 且外窗的类型多种多样, 不同类型的外窗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 分析整理建筑外窗的材料参数, 对建筑节能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外窗材料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窗材料

参考文献

[1] 曹慧.浅谈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2, 16

[2] 金斯科, 龚延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房间得热量分布及节能方向[J].暖通空调.2012 (04)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定义

“高中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 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 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 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 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必然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处于青春期前后, 其心理发展速度往往是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 这使得中学生的身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引起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这期间身体、心理和社交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学会了更加谨慎, 批评能力进一步增强, 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偏好, 开始去关心伴随着作品而出现的历史、哲学或者价值观的问题。

三、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过程

建筑是一门实用艺术, 它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建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具有实用的功能, 审美功能已变得举足轻重了, 但目前中学生对于建筑见解不足, 同时也不能用其他学科来欣赏, 不会举一反三;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运用音乐知识融入美术学科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 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欣赏水平,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

1、音乐知识融入美术学科

音乐作为引导课程的导火线, 全文共四个知识点, 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居民建筑, 用音乐来导出这四个知识点的特点, 如:听一首《故宫的记忆》, 在这阶段中, 采取美术与音乐、历史等学科相结合, 采用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 这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促进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而不是拘泥于过去的教师教, 学生听的方式, 这一转变, 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也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

用音乐来开展知识点, 这是一种新手段, 在充满乐音的环境中, 会让学生感觉到新鲜, 放松学生的心情, 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 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2、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破重点

整个讲授环节都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把握建筑的特点, 用中西方的建筑实物作对比, 如:出示故宫和凡尔赛宫的图片, 一方面通过两幅图的对比, 来对学生提出故宫和凡尔赛宫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个环节都是通过对比来展开, 进而得出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居民建筑的特点;通过对比, 来启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印象, 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 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 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讲解二者的历史以及在当时的地位, 来把握他们内在的意味;

总的来说, 整节课都是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而是允许多种可以接受的答案并存, 这些问题都可以进一步探索, 对于这些反映的问题、表现感情的问题、联想问题、评述问题以及推测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进而达到欣赏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 提升他们的认识和评述, 而不是只留在作品的表面上。

3、运用讨论手法来简易教学

让学生讨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在这一教学环节, 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最后得出答案, 一是从建筑的结构上来看, 他们之间建筑的承重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以柱、拱等支起建筑物的重量, 而中国以斗拱为基础, 二是从建筑的材料上看, 西方以石为主要材料, 中国以木材、砖为主要材料;三是从建筑风格上来看, 西方的大理石建筑尺度大, 往往能营造出宏大、辉煌的气势, 但是做工较为粗糙, 细部的处理不够精美, 中国的建筑物因材质, 尺度的关系, 比较而言更有精巧感。

这主要采取了讨论型教学手段, 要求学生主动思考, 以及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对作品及审美对象的讨论都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和由感而发的;美术欣赏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微妙的和多变的诸种因素, 运用讨论的教学手段,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 而且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复杂的视觉感受以及其深奥的意义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4、课后反思

对于该课程, 这主要选择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与形式, 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和持续的兴奋状态;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 以学生为主, 积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往往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 还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 没有充分地把握教师主导的作用, 所以, 在今后的教学上还应该有待提高。

总之, 为了确保学生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得到优质的美术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究, 通过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循序渐进地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 真正使学生达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高中美术既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 同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更是加强了学生鉴赏能力等综合素质, 所以, 寻求适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身为一名美术教师,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程,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 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建筑法律法规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