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管理范文

2024-04-07

乡村旅游管理范文第1篇

时间:2014-08-03 浏览次数:516 次

鲁财行〔2013〕61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旅游局,各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局、旅游局:

现将《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旅游局

2013年10月8日

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鲁政发〔2013〕16号)和《山东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鲁财行〔2013〕22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从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原则。

(一)引导激励原则。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对乡村旅游业投入的引导作用。以市场融资、社会筹资为主,财政引导扶持为辅,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突出重点原则。按照专款专用、突出重点的要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改厨改厕工程、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

(三)跟踪问效原则。加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乡村旅游区域和项目规划及资源保护。包括编制重点县(市、区)、乡镇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以及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等。

(二)“农家乐”改厨改厕工程奖励。

(三)对乡村旅游重点市、县(市、区)、旅游小镇和特色村的奖励。

(四)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及宣传营销。包括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乡村旅游师资的培训等,以及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

(五)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五条 省财政厅根据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将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按不同用途分别下达给省旅游局和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市、区)财政局。其中涉及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宣传营销以及其他必要的全省性工作经费,由省旅游局提出具体使用申请,省财政厅审核、批复,列入省旅游局部门预算。乡村旅游区域和项目规划及资源保护、“农家乐”改厨改厕工程奖励、乡村旅游重点市县(市、区)及旅游小镇和特色村的奖励等专项资金由省旅游局会同省财政厅提出分配方案并公示后,省财政下达给项目所在地市、县(市、区)财政局,然后再拨付给项目单位专项使用,相关奖励细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旅游局另行制定。

第六条 申请省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本条件:

(一)乡村旅游项目所在市、县(市、区)对乡村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对改厨改厕等资金支持力度较大。

(二)项目符合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发展前景良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省有引领示范作用。

(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在全省示范推广价值明显,规划科学,操作性强;资源保护项目是全省重点乡村旅游资源,有明确投资主体、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及责任明确,项目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四)乡村旅游教育培训须纳入全省统一计划,教育培训人员、时间、效用等达到标准要求(具体标准由省旅游局另行规定),从业人员培训以服务技能、接待礼仪、业务操作为主,培训人员经考试合格后发上岗证书。

(五)重点支持的市、县(市、区)、旅游小镇和特色村已制定并认真执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在全省有引领示范作用。

(六)乡村旅游经营业户申请改厨改厕奖励,要符合《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全部达到配备抽水马桶、淋浴、冰箱、卫生消毒等基本设施,实现餐具及时消毒、食品生熟分开、厕所清洁卫生、客房被褥一人一换。

第七条 申报程序。

(一)每年4月份前,省财政厅会同省旅游局根据当年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和用途发布《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

(二)县级旅游、财政主管部门(含省财政直接管理的县、市)根据《申报指南》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初审,报市旅游、财政主管部门复审后向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投资主体、投资总额、建设期限、经营情况以及项目进度、自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申请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等。

2、乡村旅游项目发展规划。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5、《申报指南》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发挥资金效益,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根据上年检查验收情况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初审,并组织验收组对各地推荐单位和项目进行复查;同时委托专家对推荐单位和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验收和专家评估情况确定奖补单位及金额,并于6月底之前下达资金分配文件。

第八条 资金监督与绩效评价。

(一)省旅游局会同省财政厅通过建立项目库、制定标准等措施以及通过申请、立项、审核、审批、监督实施、决算等管理程序,对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实施全程管理。

(二)各市、县(市、区)旅游局会同财政局对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于每年年底前上报省旅游局、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把绩效评价情况作为下一预算年度确定专项资金规模和使用方向的重要依据。

(三)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严格执行财政、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乡村旅游设施改造项目要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界定责任,明确标准。对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要按程序进行招投标,坚持公开透明,确保新建项目达标、工程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

(四)各级财政、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对擅自变更专项资金用途、转移或挪用资金、项目管理混乱、资金浪费严重、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项目资金的,将停止拨款,并收回已拨付的资金。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乡村旅游管理范文第2篇

一、绍兴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早期的乡村旅游基本是以农家乐的模式涌现出来。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的农家乐, 它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追求、体验淳朴乡村生活, 或者是为了寻找乡情、寄托乡愁、远离城市喧嚣嘈杂生活为目的的一种休闲体验活动。它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随之产生, 80年代我国的最粗简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出现了在人们视野并在九十年代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并在国家实施黄金周假日政策达到高峰, 很多城市居民在“五一”、“十一”等长假中到乡村旅游, 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发展, 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绍兴产生与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同样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绍兴农家乐真正起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中发[1994]3号) 中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尤其是其中提出的“优质、高产、高效”政策而逐渐产生的, 当时绍兴很多农村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对接市场,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尤其是2003年以来, 绍兴各县市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参与投资乡村旅游, 鼓励并引导农民及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新形势下, 各地更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盘活闲置农房,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使绍兴乡村旅游得以磅礴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所以无论是早期的农家乐形式还是粗放型的乡村旅游模式, 从其特征和作用分析, 还是为了满足城乡居民追求绿色食品、休闲体验生活等需求而产生的。从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分析, 主要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论是制度还是各方面管理都更加合理与科学, 效益更好。所以说从一定意义看乡村旅游创新了农村经营模式。从当时农家乐的客源看, 其客源主要来源于城乡居民;从目标消费群体分析也以中低收入者为主, 而城市中在这种消费水平群体占多数;从农家乐投资主体分析, 主要是工商企业家、城乡居民为主体, 当然也有不少本地村民参与投资;从农家乐生产要素的因素看, 农家乐经营方式融合管理、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并参与分配,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从农家乐方位分析, 基本位于城乡结合地区及本身具有自然景观或者深厚文化底蕴及优美山水的地方, 这种位置既适应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需求, 又避免了因为路途遥远产生疲劳的实际困难。所以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又方便了农民就近就业要求, 还增加了农民实际收入, 乡村旅游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分析绍兴早期农家乐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美味佳肴型、休闲娱乐型、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综上所述, 它仍然是粗放型的乡村旅游模式, 但也不可否认它是农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

二、乡村振兴下如何提升乡村旅游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是美丽乡村或者新农村建设的高级版, 而且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我国历届政府都重视农村工作, 把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提高到同等位置上, 充分说明中央对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视, 从目前看农业现代化还仍然是“四化”中的短板。带来焕然一新的农村, 也带来乡村旅游新的机遇, 很多农家乐、休闲农业等初期乡村旅游形式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涌现。农村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生活, 相对于原来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更高了, 新农村建设质量提升了, 对农村发展的产业要求、环保要求、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农村内涵发展有了更高质量, 克服了早期乡村旅游中存在的卫生状况欠缺、基础设施不到位,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环境不佳等缺陷, 促进了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 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化了农村环境, 提高了农民素质, 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 所以乡村旅游也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所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尤为重要。

(1)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乡村旅游最容易走入同质化项目的运作中, 雷同、发展模式单一、导致恶性竞争, 最终发展受限或被市场淘汰。提升内涵必须因地制宜, 保留原来村庄特色与亮点, 百个村庄百个特点, 乡村旅游就是要根据村庄不同的特色进行分类, 有重点分层次规划旅游景点, 如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禀赋、特色产业、传统文化等精心设计打造成精品线路, 通过打造一个个品牌进而影响周边地区, 通过点面结合、村点共建、区域联动, 精心塑造一批“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农味浓厚”的乡村旅游景点线路, 并发挥每个相邻或者相近的乡村旅游景点各具特色的优点, 使原来单一分散只追求数量发展的点整合成综合服务集聚成片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从而助推绍兴乡村旅游提质转型, 形成品牌效应。如绍兴柯桥区棠棣村充分利用全国花木之乡荣誉, 打造富有特色花海田园综合体, 吸引各地城乡居民参观。柯桥区香林村依托香林花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实现有品位、中高端乡村旅游产品发展。

(2) 强化融合意识做好乡村+文章乡村旅游除了要打造特色精品外, 还必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盘活农闲资产, 深化土地流转, 完善股权结构, 并使投资企业、村合作组织、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实现共建共享。三产融合要立足于一产, 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 使农产品变成商品, 同时做足农业+内涵, 大力发展旅游、户外拓展训练、教育培训、会议民宿等服务业, 延伸农业价值链, 提升经济效益。如诸暨米果果小镇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分红等形式, 流转近3000亩土地,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乡村旅游, 与村集体、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实现共赢。

(3) 深化文化意识提升农民素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旅游发展关键靠人。只有提高农民素质, 才能提升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也才有可持续性。早期农家乐为什么没可持续性, 主要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所以培育新型农民必须依靠文化力量, 通过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提升文明素质, 尤其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内涵, 提升村民归属感。如越城区荷湖村利用传统农耕文化博物馆, 打响乡土文化, 唱响乡贤文化, 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既通过旅游提升乡风文明, 又增加村集体经济及村民收入。

总之, 新时代乡村旅游只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也才能真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摘要:如何使农村更美, 农业更强, 农民更富, 是摆在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大事项。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显示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更为各级政府解决“三农”工作瓶颈提供了根本方向。三农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如何使农民富, 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上。早期的农家乐确实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致富之道, 但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家乐这种粗放型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所以必须加大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研究, 进一步满足城镇居民不断提升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本文拟从绍兴发展乡村旅游的历程中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提升乡村旅游内涵。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内涵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莺莉, 王灿.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 (06) :29-34+110.

[2] 郭焕成, 韩非, 许朋柱, 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597-1605.

乡村旅游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 从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以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景区发展现状为例,剖析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苏北乡村旅游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对策;开发管理;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迎来了适宜的发展契机,各家旅行社及线上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民俗村、乡村度假村、农家乐、古村落等。乡村旅游以其随心安逸、自在悠闲、自然风情而区别于其他名胜古迹与山川河流,且农村通常分布于城市郊区,是都市人们释放压力、感受短途旅游的好去处。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项目,其所占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乡村旅游是以回归自然,体验乡村为主导,集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和民俗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形式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中的一项新事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在城市生活的人有亲近大自然之感。随着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碰撞,游客们的思想更加趋于多元与成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休闲生活娱乐,更在意的是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与灵魂、自然的融合,注重自然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基于这种现状,乡村旅游的丰富不仅满足了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农业休闲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促进当地农业结构合理化。旅游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地经济,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号召,是一项农民能受益、游客需求能得到最大满足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苏北地区区域划分主要指江苏省北部地区,主要城市有盐城、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5个地级市,包含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苏北地区以广袤平原为主,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通达性好。乡村旅游发展初具雏形的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协调性的总体规划、开发流程混乱、缺乏自主经营能力、产品单一特色不足等问题。

1 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初具雏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地处于徐州市西南苏皖交界处,历史悠久,极具自身文化特色,自然特征明显,拥有“花果之乡”美誉,是各方面都适合旅游发展的优势地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铜山区的旧城改造稳健推进,调整了城市功能区,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绿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的称誉。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因此上了“高速”,连带其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大规模实现,适宜的环境也成为大众选择汉王镇农村旅游的理由之一。这其中离不开旧城区综合整治的落实以及当地政府“加快推进城镇崛起”的实施。其中汉王镇地处于铜山区云龙风景区,距离徐州市区的距离仅12.5 km,极大地方便了市区居民进行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1]。随着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村旅游常存在的典型问题在徐州汉王镇景区中都有所体现。

2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总体的协调规划,景区内部整体质量较低

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时,不注重各功能区的划分,村民居住区、公共设施、行政办公区较为混乱,公共环境不尽如人意。随着汉王镇新城的陆续完工,搬迁至新城的老城区政府依然缺乏规划,导致整体景区质量下降。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项目各立门户,没有统筹系统的发展规划,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参差不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难以突出重点,无法形成品牌效应。这种低水平的开发只能导致天下乡村一大同,反而增加了同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类似于汉王镇这样的乡村旅游类型的景区,由于没有做好景区用地的规划,开发流程混乱,整体质量下降。汉王镇内的许多保护级景点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如马扒泉、拔剑泉等,周围环境也较差,质量有待提高。

2.2 相关旅游设施不完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游客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低。例如,汉王镇内的道路、停车场、电话亭以及公厕等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景区内“两纵一横”道路分布,三条主干道连接外侧珠江路,内部交通状况糟糕,景点分散,各项配套设施不全,如路标、道路设置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单位执行力未落实到位,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2.3 农副产品种类丰富,管理营销人才缺乏

乡村旅游项目靠近乡村,也是最接近农副产品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地区只是出售原滋原味的农作物,产品雷同没有新意,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销售模式过于单一,产业链短。铜山区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产物是瓜果蔬菜,高半山地以优质的杂粮、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果树主要有核桃、花椒、橄榄一类,党参、板蓝根是其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作物。汉王镇是铜山区油橄榄和花椒主要产区,但是汉王镇并没有抓住这一消费热点,只是销售单纯的作物,没有特色,没有精心的包装和营销,整体缺乏知名度[2]。

2.4 文化底蕴不深厚,概念主次混淆

乡村旅游是根据各乡村存在的特色文化、独特风俗、田园风光等方面衍生出来的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并非如法炮制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乡村旅游模式。经济收益是乡村旅游发展层次高低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但驱动其全面发展的一定不仅仅是物质的外在,文化才是第一驱动力,乡村旅游的文化意义在于发扬乡村民俗文化,让更多人知晓乡村文化的特色所在,游客更需要精神的富足。

3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明确苏北地区的旅游市场需求,设计出真正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加强品牌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主打田园风光、绿色健康、物美价廉等消费点,明确市场定位,寻找客户人群的特质,开设旅游精品线路,适时举办游览会,打响品牌策略。例如,国内值得借鉴的经典案例——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项目发展目标以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食品为本,以旅游度假为载体,建设以生物能源、种植养殖、田园风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绿色环保的观光度假项目。

3.2 注重乡村文化内核,文化是核心驱动力

拒绝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重资源、轻文化的现象。文化即一个品牌的灵魂。把特色这张牌打好,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专属。例如,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茶田风光及其独特的茶园文化在众多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雁南飞景区从服务、环境、出品、文化四个维度精心铸造品牌,对外输出的这一张文化品牌正是雁南飞旅游度假村打响其知名度的王牌[3]。

3.3 坚持系统规范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着力解决好乡村交通,解决基础设施简陋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关系游客是否能来,用户体验是否良好的关键因素。规范指导落实到位,拒绝纸上谈兵,最大程度保持乡村旅游的规范化运营。铜山区汉王镇景区景观布局杂乱,景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打造独具特色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模式,在空间布局上设置体验交流场所和农产品交易场所,“前店”部分设置了住宿区、娱乐区、餐饮区、购物区,满足了游客们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欲,也帮助景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后店”部分主要设置养殖区、种植区、再生能源区这样的生态农业园,充分考虑到旅客的参与需求,整个景区规划合理且充分考虑消费经济与游客体验。

4 结语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收益问题,更要注重文化的注入,不能舍本逐末。这是丰富和发展新型乡村旅游基础建设的一大机遇,是实现全民旅游的消费热点。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避免,但要拒绝杂乱廉价,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苏北乡村旅游品牌。在城市建设方面脚踏實地,探索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苏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旭.关于乡村振兴中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探索[J].新丝路,2020(6):21-23.

[2] 孙强,王锴,白潇潇,等.“文化、生态、发展”三位一体的城镇综合整治规划探析——以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为例[J].规划师,2012,28(12):50-56.

[3] 王萌.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29(2):99-10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乡村旅游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党中央一号文件相关政策的支持,居民对山乡村野的自然风光有了更高程度的向往,使得乡村旅游市场兴旺发展。而美丽乡村是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旅游的发展平台,乡村旅游更是以美丽乡村经济发展载体。该文以泉州安溪黄岭村为例,以“美丽乡村”为视角,结合黄岭村基本情况,分析黄岭村的开发背景、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问题思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市场开发;新思考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其具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村旅游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领略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品尝乡村特色美食、预定乡村旅游、体验农产品生产过程活动,领悟乡土文化遗产之美,”等具有当地乡村特色的旅游活动,以此来吸引城镇周边以及外地的旅游者前来体验乡村之美。此外,还充分发挥乡村中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示范价值等多价值体系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活动,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发展乡村旅游不单单发挥了乡村的食品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增收功能,生态保育功能,旅游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而且能够推动旅游业大力发展、满足现代人们生活旅游基本的需求,同时,更是体现党中央政策加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动美丽乡村的重大渠道。2015年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的黄岭村,在近几年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依托政策支持,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

1 “美丽乡村”视角下黄岭村旅游市场开发的主要现状剖析

1.1 泉州安溪县尚卿乡黄岭村基本情况分析

1.1.1 地理位置优势 黄岭村地理位置主要在安溪县,具体位置为尚卿乡政府驻地大约北13km处,海拔700~1000m的宽垵山山坡处。黄岭村隶属尚卿乡。村委会设在黄伯宅,辖6个自然村。村里的村民主要为黄姓。目前,全村常驻人口是1056人,户籍人口1062人,村庄主要面积大概为4.5km2左右,主要产业是茶叶以及乡村旅游业。

1.1.2 社会经济优势 据调查,黄岭村当地到达县城的距离56km左右,从村庄地域平面图中可以发现黄岭村地形与台湾有类似之处。在2010年未得到一定发展之时,该村庄主要的山地有黄土高坡之称。之后,乡村在党中央以及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大力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得到一定发展,修建道路,其中,有一条道路与国心茶庄园相接,成为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此外,道路两旁修建排水设施,防止积水的同时,还能种上月季花,紫荆花等适宜当地气候的花种。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较为方便。

1.1.3 乡村资源优势 黄岭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可以說是灵山秀水,满眼碧水翠绿,有清澈透明的溪流,错落有致的闽南古厝建筑特色,迷人的茶园风光。有“国心绿谷茶庄园”“茶园植树添新绿”“茶园景观台”“吊桥,农家菜、自助烧烤”“花田旅游”“安溪茶歌”等景区特色。在尚卿黄岭村赏日出,青山、绿水、茶园,形成一幅惟妙惟肖的自然水墨画。黄岭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生态宜居,乡风文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具有非常高的旅游价值,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了周围邻近乡村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促使当地经济大力发展,农户生活水平提高。可以说,黄岭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机遇已经到来。当前,黄岭村主要用茶园风光作为旅游开发主导,纯天然原生态自然之景,花田风光,乡土文化作为指导的乡村旅游,以争创国家级别生态村为目标,在注重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乡村。

1.2 尚卿黄岭村乡村旅游开发主要现状分析

1.2.1 旅游市场开发模式不完善,缺乏指导性 作为“省级生态村”“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安溪县尚卿乡黄岭村,在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政府政策的指导;未能充分注重创新,结合当今潮流中的新元素,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市场的优势,制定适宜乡村发展的多种新模式。

1.2.2 开发与保护的不平衡性 在乡村旅游区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能够做到既开拓新的休闲空间,又能保留原始的风景。这一点应引起重视。正确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开发的关系,使村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等诸多问题采取更好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兴建民俗和保留原始村落建筑特色,二者之间需要加以权衡。而在开发过程中则出现村民为了自身利益,兴建小洋楼,破坏原始建筑特色,使开发和保护有不平衡性。

1.2.3 缺乏统筹规划,部分生态农业资源未能合理利用 生态自然资源是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黄岭村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中,未能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出现生态部分损失,如在修建公共基础设施环节时,未注意到环境保护,使粉尘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等。另外,在生态保护过程中,没有注意部分居民房屋附近,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等公共环境卫生,存在垃圾卫生治理不当问题。

1.2.4 资金链单一,缺乏专业人才,文化主题韵味不足 单方面的依靠村里人入股以及企业支持难以促进乡村旅游市场的更大发展。资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旦出现资金不足,容易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造成一系列的瘫痪。人才方面,思想教育缺乏,众多旅游专业者不愿返乡支持乡村发展。文化项目方面要么缺乏新元素,要么过度包装。

2 “美丽乡村”视角下黄岭村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分析

2.1 采用“互联网+”模式,构建新型农村旅游市场 利用发达的通讯和网络技术使之与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相结合,以“美丽乡村搭台,乡村旅游唱戏”思路为指导,形成“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新形式,传授当地村民互联网基础知识,使之村民将乡村风情面貌传到网站进行宣传。政府和当地企业可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宣传乡村山水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引起旅客的广泛关注,促使旅游者到村观光旅游。此外,企业与农户相互帮助,企业发布信息和提供产品,农户积极宣传出售企业产品。例如,发展农村淘宝,建立农村或服务网站,创建农村销售APP。使之能够大力发展销售市场,与村子旅游产业相互促进,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2.2 基于并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市场 黄岭村拥有着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利用拥有休闲,养生,旅游观光兼具的誉丰国心茶叶庄园、国心绿谷酒店,农家乐园地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国心绿谷陆羽观景亭等自然资源,实现农业观光与康养休闲的有机结合,为游客创造一个纯天然、原生态、返璞归真、修养身心的生态休闲环境。此外,根据地理位置建立观景台,在山顶上观看日出、体验露天种植花朵、参加制茶体验等旅游项目,晚上,旅游者可以在山上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开展烧烤项目,品尝当地美食;如果遇到茶季,还可以进入车间体验制茶以及品尝当地特色天然原生态的茶叶红芽歪尾纯种安溪铁观音。清早,游客们可以借用乡村自行车,呼吸新鲜空气,环保益身,小游乡村。总之,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吸引游客到村游玩。

2.3 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村,拓宽村子旅游竞争市场 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更多村子不断被开发作为旅游之地。如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旅游,虎邱长潭公园,虎邱镇圭峰山洪恩岩以及位于尚卿乡尤俊村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公山风景区。因此,发挥黄岭村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属于有黄岭村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村势在必行。要积极鼓励引导群众房前屋后种植具有当地特色的月季花,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建立“月季村”。利用月季花观赏价值发展花田旅游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以花田旅游为动力支撑,并由誉丰国心兜底回收月季花,以此来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加当地村民基本收入,促进农夫增收致富。同时,要大力支持发挥支柱产业作用,要切实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鼎力助攻农村农业中茶叶产业化发展,陆续延伸乡村茶叶为主的农业产业链,提高茶叶为主的乡村农产品附加值。造就农村农业新业态,坚持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辅的路径并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旅游市场更加完善充分发展。

2.4 扩大资金融入力度,多渠道资本融入旅游市场开发 做好宣传,积极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人士,企业单位,政府单位等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多方式多渠道吸纳资金,促进乡村基础设施,企业设备等基本设备的完善。建立以企业支持力度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度为辅的资金融入方式,采用股份合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等融资形式。此外,还可以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集合,让村民们小额投资入股,成为企业的一部分,成为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受益人。

2.5 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关键吸引物 深入挖掘黄岭村现有的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价值,开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产品,如旅游纪念品,风景图画等。开展“绘美乡村”写生创作活动。用画展展览的方式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旅游景点,山水田园风光,村容村貌。创建大学生调研基地,鼓励学生們入村调研实习。宣传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如福龙宫,黄氏祖祠。打造黄岭村乡村旅游关键吸引物。

2.6 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规范人才培养 人才是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必备条件,产业发展过程中,其重要内部因素之一便是人才资源。当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过程存在专业型人才资源不足。要加大旅游资源人才培养力度,教育机构应紧跟国家战略计划,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学生返乡,支持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市场的有力推动力。

3 黄岭村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

如何在美丽乡村视角下让乡村旅游市场充分开发的同时能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导向,这是其中的关键点之一,需要大力支持和不断改善以美丽乡村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此外,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3.1 坚持业态结合,稳步推动乡村建设与旅游同步进展 在乡村与旅游一起的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乡村旅游区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平衡,做到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彰显乡村旅游的生态性,也要关注到保全乡土文化的原始性。深入挖掘人文历史以及民俗风情的同时,不可操之过急,需要稳步拉近当地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开发。此外,坚持不断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体系配置,完善农业基础设备等。

3.2 坚持适时融合开展,开拓个性化旅游商品 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产品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包括地理差异,历史差异,人文差异等,也要注意旅游者对产品的需求,大力推出文明、健康、自然、淳朴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注意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比如开发生态型旅游商品,体验性旅游商品,文化特色型旅游商品等。

3.3 完善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体系建设,监督机制 对于顾客人群做好调研,反馈分析,找准规律或特点,及时检测市场信息,准确提供相关市场分析数据,使之不断扩大消费市场,提高竞争力。同时,采用多种渠道积极与外来服务商合作,制定奖惩的办法,吸引外来客源流入。此外,政府应及时建立相关市场监督机制,防止景区出现门票价格偏高,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服务缺乏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璐.基于美丽乡村视角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考——以浙江南洞艺谷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8):106-107.

[2]戚春燕.淮安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才智,2013(04):310.

[3]胡永红.乡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288-289.

[4]文军,魏美才.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2):103-106.

[5]文军,魏美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J].生态经济,2003(10):125-127.

(责编:徐焕斗)

乡村旅游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示范模板;必要性

1 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1.1 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而出现的旅游类型,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经济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大中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职和回归自然资源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其最早兴起于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府倾向于将乡村旅游看作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在我国乡村旅游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种以接待外国客人为主的接待型旅游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开始逐渐繁荣,发展成为至今的创汇型旅游形式。旅游消费逐步由以大众观光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生态、探险、自助等多种旅游形式并存的格局。

1.2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他利用已有的农田、果园、林地、牧场、养殖场,加以美化、修饰,增加旅游接待设施,建成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林场、观光牧场、观光养殖场等观光农业项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2)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既不离乡,也不离土”,以地生财,使就业竞争力弱的农民,通过一定的就业职能培训,便可以承担起乡村旅游所需的接待、服务、导游、卫生和管理等工作。

(3)乡村旅游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度。旅游业是促进人流动的产业,由于人的频繁流动,带动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给他们带去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使他们摒弃小农经济观念,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素质。

(4)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游客的参与性,游客可亲自参与采集、品尝农产品,农产品就地销售,减少了农产品的营销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5)乡村旅游为优化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是国内农业的普遍现象。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人和农产品走出村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国内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

(1)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2006年底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农村家庭28000万户农村人口将近70000万人,占到全国人口的67%,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从微观方面看,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发展农村的有效途径。

第一,农村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借助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开发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而这些设施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不管是“家电下乡”还是“汽车下乡”,这些政策无非都是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来向下寻求城市不能给予的经济增长。在一切都追求“利内需”、“利分配”、“保增长”的情况下,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第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代农村的一种经济产业。当今乡村旅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就当前全球的金融形势来说,还担当着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责任。与其说是重任倒还不如说是机遇,是全球给中国解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的机遇。

3 乡村旅游目前的开发状况

(1)乡村旅游不同于景区旅游。

首先乡村旅游需求量大。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再次乡村旅游强调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

(2)目前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①最普遍的问题是政府和开发商盲目的搞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不到位。就拿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景观乡村嘉年华”来说,他实际上并非乡村旅游的范畴,因为他犯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致命错误,即空心化开发模式。所谓的空心化开发模式就是圈出一块地,毁掉该划定区域内的所有建筑和设施来重新规划开发。空心化开发模式是广泛应用于景区开发的一种模式,然而景区开发远非乡村旅游开发。怎样开发好乡村旅游是在不违背其本质的前提下来规划的,而不是在一块毁掉了的农村里的一块土地上异想天开。乡村旅游游的就是不同于城市的乡村味,而且这种感觉要真实,而并非是让城里人看一块建在农村的农村公园。

②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更是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由贪大求全的迹象,其娱乐配套设施与乡村旅游的特点不相符合,,高档餐饮、高档洗浴、豪华客房等设施越来越多,这种做法严重扭曲了乡村旅游的根本,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成长和发展。

4 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模板的必要性

(1)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台湾,农业旅游被认为是面临利润下降、需要新的经济支柱的农民在乡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选择,是克服低收入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我国大陆的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业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但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从长远来看是一种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

(2)开发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中国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接种在广大的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繁荣农村,更能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展望。

“98华夏城乡游”,“99生态环境游”等都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标志。2004年胡锦涛视察上海时又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旅游工作年会上也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新农村 新旅游 新体验 新时尚”。乡村旅游在国内全面启动。

5 结语

上一篇:土地管理政策下一篇:居住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