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论文范文

2023-03-06

融资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 投融资 债务风险

一、引言

任何形式的投融资必然存在一定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也是一样,而基于风险的针对面,往往在投融资前,会对投融资的利益程度、资金用处等方面进行考虑,以此保障利益最大化、资金使用合理。而对于投融资风险的分析,势必要建立在相应的理解上,针对性的得出风险控制的对策,以此才能实现目标。

二、实例简介

某公司为地方政府旗下产业,其投资资金来源为地方政府,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对当地十年战略计划进行实现,因此受到当地社会人群重点关注。该公司职位设置完整,部门有董事会、监事会、党委等领导部门,并针对项目配置经理。该项公司主要设计行业为电子、文化、建材等,主要职能在于在政府主导下,依托资本市场,运用先进的理念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实例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

该公司在发展的两年期间内,其总资产一直处于上涨阶段,但公司法人的权益增长幅度较小,而且公司负债也同样处于上涨阶段。而这样的财务现状可以说明,该公司的总资产大幅度增长,是因為不断地负债而形成的,因此分析结果可以确认为,该公司在自身保值增值的控制方面做的并不好。对于该公司经营业务方面进行分析,该公司的业务收入与利润增长幅度都呈现偏低的状态。而在投融资活动中,其公司资金总额每年都呈现增长,与经营活动相比有巨大占比优势,总结而言,该公司在经营领域有待提高。

(二)运营与盈利分析

该公司运营状态相对不稳定,总体来看呈现下滑趋势,以此说明该公司运营能力不达标准,具体原因涉及广泛,例如企业执行力、指令不够明确等。而在盈利的层面上,该公司盈利趋势呈现上涨,但是幅度偏小,此状况说明该公司陷入发展瓶颈,但发展方向正确,因此需要对盈利能力继续强化,使公司突破盈利瓶颈,获得更高的发展空间。

(三)债务偿还能力

基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分析,该公司的资金流动速率以及速动比率都出于增长阶段,但幅度偏小,不计该公司短期内的负债规模,而在此现状下,该公司为弥补债务,才用了以债养债的还债措施,如此可见该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一直在下降。而造成债务偿还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在公司成立之处,需要通过其他平台的融资才可以进行,因此在公司初期就已经背负了相应规模的债务。

四、实例投融资风险分析

(一)投资风险分析

对该公司投资层面进行分析,其投资主要作用于政府名下的项目建设,而因为项目的所有人为地方政府,而该公司本身也是政府名下的投资项目,因此就形成了投资的理所当然。而在这样的状况下,因为政府的关系,投资项目与其他同行业项目具有优势,例如投资成本由政府机构承担,而非该公司承担,因此在该公司的角度上风险相对较少。但该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方面,都是在总公司成立后形成的,而在此前提下,子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很容易影响到总公司的发展,而子公司的经营发展又容易受到市场的冲击,因此形成了不稳定的状况,给该公司带来了许多不可预期的风险。

(二)融资风险

该公司因自身需求需要进行融资,而在融资的渠道方面,该公司呈现出单一的现象,主要融资渠道即为银行贷款,仅有少部分来自于企业债务。基于此现状进行分析,首先该公司融资渠道均为国内企业,因此说明融资渠道与金融市场有带拓展,其次因为投资成本较大,而融资渠道单一化,在这样的状况下,体现出融资额度小于投资额度,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此看来,该公司的投融资会形成两个局面,第一,拖延项目建设的工期,直到融资成功。如此局面上来看,其解决了表面的问题,但实际上对工程进行拖延,也是较大的成本。第二,因该公司属于地方政府,因此可以依靠政府资金进行弥补。此局面相对来说,是最佳的局面,但是成本的漏洞依旧存在,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如此长久发展,会对政府资金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实例风险完善措施

(一)提高子公司经营能力

该公司旗下子公司众多,假设在任由其发展的情况下,势必会形成经营水平掺差不齐,或者全体水平地下的状况,因此为了保障子公司的经营水平,应当通过总公司的管理来开展。总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管理水平如何,会知觉决定子公司的经营水平得高度,在此基准之下,总公司的管理就必须全面化,针对子公司的工作制度、业务要求、各项职能发挥、战略方针引导等等方面都需要涉猎,只有当某子公司得发展达到稳定水平,能够满足总公司与自身需求时,可以减缓管理的节奏。

(二)提高融资能力

融资并非易事,除了银行此类的正规贷款机构,其余行业实际上都存在融资的可能性。针对于该公司的融资渠道现状来说,该公司应当对自身的融资渠道进行拓展,目光不可受限于国内,应当投向全球,此举一方面可以优化融资工作的进展,同时还能促进公司与国际接轨的占比,大大加强市场的交流面积。此外,实际上以国内市场为范围来说,该公司的融资渠道可以考虑企业债券,因企业债券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此外,基于融资市场的整体来说,股票融资、现代化金融业务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六、结语

目前,我国基础建设较多,完善地方经济成为了主要其主要目的,在此前提下,会使得地方政府参与项目投融资的行为当中。但通常来说投资成本普遍较大,单靠政府,是无法完全包揽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因此需要通过建设名下公司,通过该公司的融资来获得更多的资金,而该公司,为了实现融资,需要从多个渠道进行活动,不可受限于单一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刘骅,卢亚娟.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分析与评价[J]财贸经济,2016.

[2]刘娅,岳秀敏.基于财务报表视角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分析[J]港澳经济,2016.

作者简介:张睿伟(1984-),女,内蒙赤峰人,蒙古族,职称:会计师,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企业干部管理培训中心。

融资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负债融资对于企业而言,运用得当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其快速发展,运用不当则会为企业带来资金链断裂、经营不稳定乃至破产等一系列问题。论文着重分析了负债融资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并简要探讨了防范负债融资风险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负债融资;风险;对策

1 引言

负债融资主要是企业通过债务筹集资金、有偿使用外部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负债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银行信贷借款、资金拆借、发行企业债券、信托融资、融資租赁、政府贴息贷款等。实务操作中,企业使用最普遍和常见的方式主要是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

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需要充足的资本保证,单纯依靠内部留存融资,而不借助于外部融资,又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经营扩张的资本需求,因此,错失很多发展机遇,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负债融资一般具有融资速度快、资本成本低、风险相对较高、融资富有弹性等特征,同时,负债融资又具有所得税税前扣除、保证企业控制权、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实现合理资本结构等作用,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负债融资进行经营是大多数企业的最佳选择。但是,负债融资对于企业来说,运用得当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有利于稳定快速发展,运用不当时则会为企业带来资金链断裂、经营不稳定甚至破产等一系列的问题。

2 负债融资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一般而言,分析负债融资对企业运营产生的影响,首先要从负债融资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需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2.1 负债融资对企业内部运营的影响

2.1.1 导致企业现金流量减少的影响分析

负债融资尤其是短期负债融资,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还款压力。如果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期偿还债务,会产生违约责任,导致企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进而使得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更加困难,随之供应商可能会拒绝向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进而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出现又进一步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和费用,进而导致企业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减少。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积聚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增加企业破产的风险。

2.1.2 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当的影响分析

企业使用负债融资虽然可以降低融资综合资本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规模过大或结构不合理,也会增加借款费用,相应收益降低,导致既定的经营目标不能达成。通常,每个企业都拥有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组合,如资本机构不合理,即企业筹资总额中内部留存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安排不当,会客观上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增大企业融资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融资风险越大。财务风险是固有的,企业只要发生财务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如企业不能很好地权衡负债融资带来的利弊,做出不当的资本结构安排,特别是负债比例过大的筹资安排,会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2.2 负债融资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2.2.1 股东和债权人之间代理冲突的影响分析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由于自身利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很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近而引发股东和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负债融资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途径,对股东和债权人之间代理冲突影响明显。由于股东在项目投资收益分配、风险分担等方面的优势,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股东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从而导致债权人风险加大和权益受到损害。债权人为保障自身利息,将风险控制在可容忍水平,通常会要求协议约定相关限制性条款,如指定投资领域、设置回售条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合理投资和融资,为企业造成无形损失。总体上看,负债融资是调节经营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盲目的、过度的负债融资也会引发或加深经营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不可否认,负债融资引发的代理成本是不可消除的,从而导致企业价值减少。

2.2.2 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对外借款利率的水平取决于举债时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同时,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等情况,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融资主要来源于短期借款时,如遇到收缩性货币政策实施,则短期借款利率会有所上升,进而导致借款费用增加,经营利润减少,项目预期經营目标难以达成。

3 应对负债融资风险的对策建议

企业负债风险主要由于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或规模过度、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引发的。因此,企业要保持风险意识,结合内部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成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并确保风险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3.1 优化资产结构,分散债务风险

通过融资结构与资产结构的优化组合来分散债务风险,必须是在企业对目前的资产状况、资产结构以及资产结构优劣进行客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例如,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资金,则可以通过加速折旧的补偿方式等,尽快把投入的资金回收,避免因无形损耗、闲置低效运转或经营不善等导致投资无法收回的情形发生。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部分生产经营所需的厂房、设备等通过租赁方式获得而非购置,因而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相对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存货库存较大时,应结合企业生产及供求等状况,优化存货采购机制,实现最优的存货库存量,充分利用延期支付的融资功能,同时,合理控制投产规模,减少在产品,加强产成品的营销,提升存货资金的周转速度,维持较高的变现能力。企业应收账款的占比较高时,应及时改变销售策略,收紧赊销政策,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将应收账款比例与绩效相挂钩,进而把可能产生的坏账成本和机会成本降至最低水平。对于闲置和运行低效的资产,可以采取出租或变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现金流入量。

3.2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减轻债务压力

在综合考虑资本成本、内外部环境、各项风险评估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防范财务风险,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第一,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企业筹资方式应首选内部留存积累方式,该方式具有简便、风险低、保密性好等优点,同时,能为企业储备更多的资金筹措能力,以便应对未来不确定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发展;第二,如企业筹资来源于外部筹资,则应首选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普通股票成本低于债务成本;第三,向金融机构借款,则需要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最低水平。此外,企业财务风险也会受到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因而在负债融资时,还需对利率及汇率变动等风险因素加以充分考虑。

3.3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资金投入项目或结构不同,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以及未来收益水平上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企业负债融资主要用于长期投入和日常经营性补充两个方面。企业在进行长期投入项目决策时,要基于未来收益水平和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识别财务风险大小。综合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EBIT-EPS无差别点分析法等相关决策方法加以分析,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作出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提高投入资本收益水平。

3.4 提取偿债基金,保证偿还能力

为了确保债务到期时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保障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企业持续、良性发展。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按期提取一定比例的偿债基金等风险准备金,以保证债务偿还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4 结语

总之,负债融资是企业经营所需的一项重要手段。运用得当时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快速发展,运用不当时则会为企业带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要能够全面准确识别、防控负债融资带来的各种风险,让企业处于一个良性的运转环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景哲.浅谈企业负债经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01):41-44.

【2】李莉.企业负债经营与偿债能力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53+55.

【3】邱希军.浅析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06):124+126.

融资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可转换公司债券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融资方式,但其在发行环节面临募集资金、利息等风险、债转股等环节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以上环节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可转换公司债券;資本市场;融资风险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在发行初期就规定了时间期限并在时间期限内可选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价格转换成为普通股股票的企业债券;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基础上又附加一份期权,该期权允许债券持有人是否选择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因此,它具有债权性、股票期权、可转换性三个特征。正是由于附加了一项选择权,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大都比一般的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低,融资成本得到显著降低。满足特定条件后,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将债券转换为普通股,公司无需还本付息,偿债压力得以缓解,同时增加了股权资本,确保了公司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存在的风险

(一)发行时面临利率风险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期是以公司发行的债券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和普通债券相似的利率方面的风险。一方面,如果公司确定发行的债券的票面利率过低,那么发行的债券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发行风险也会相应上升。另一方面,如果规定的票面利率过高,相应的会增大企业的债务比例,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债转股”时面临股价波动和经营不当带来的风险

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它转换为股票,实现低成本融资。很多公司在看到别的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成功后盲目跟风,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所发行的债券在转换成股票时是否有利可图。一方面,若转换期间股价持续下跌,股价低于原定的转股价,投资者如转股则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得不偿失。对于发行公司而言很难实现低成本融资的目的,严重者还会导致公司进行重组或直接破产。众所周知,尚德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8年就已经跻身世界光伏产业三强,但是却在2013年破产被迫进行重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尚德公司在进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后,股票价格却一路走低,2013年债券到期日时转股失败,成为压死尚德的最后一根稻草。另一方面,若转换期间股价持续上涨,股价高于原定的转股价,投资者为了多获利可能会不愿意行使转换权。对于发行公司而言,债券迟迟不能转换成股票,无法进行融资,蒙受损失。

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偿还风险,一旦转股失败,公司则面临还本付息的重大风险。通常情况下,转股失败的原因为公司经营业绩不良,再加之还本付息的压力,势必会导致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三)证券市场环境变化等其他因素带来的风险

证券市场的变化与相关股价的涨跌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交易价格具有直接影响,面对证券市场环境的诸多变化,投资者不得不面临着较大的交易风险与转股风险。一方面,现行股价的失真与相关机构对未来股价预测的不确定性使得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公司无法确定出科学、合理的转换价格,从而导致筹资风险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受第三方证券市场做空机制的影响,使得公司难以从可转换公司债券与股票间存在的明显的套利空间中进行套利,进一步阻碍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当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失败,抑或是其发生回售和赎回时,公司势必会支付大量现金。但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后,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负债比率显著提高,公司需承担固定的利息费用。若经营状况良好,债务资本在其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则会逐渐减少,且股权资本在其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则逐渐提升,有助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若公司经营不良或股市行情持续低迷,投资者将极有可能不愿行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权,继续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严重时,甚至会行驶回售权,导致公司爆发财务风险,增加经营压力的同时,对经营发展也产生严重影响。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发行环节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发行公司应依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应档次的利率,结合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实际利率,实际通货膨胀率,综合确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以便吸引更多投资者。

除了合理制定债券利率外,公司应增强责任感,有危机意识、及时披露财务信息。证监会应委派专人全面评估发行公司的投资项目和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一旦发现财务舞弊或造假,立即取消发行资格,从审批环节降低债券风险。

(二)在“债转股”时把握好时机

通过合理设计债券的赎回和回售条款及时实现“债转股”。发行公司设计赎回和回售条款的主要目的在于当债券的转换价格高于赎回价格时,可强制债券转换成普通股。在赎回条款中,发行公司可以明确规定赎回条件,规定当股价达到或超过转换价格一定幅度时,公司有权赎回债券;在回售条款中,发行公司可以规定较短的回售期和较低的回售价格,尽量避免给公司带来巨大风险。

发行公司应对“债转股”的进度予以科学控制杜绝激进。“债转股”过快会导致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债权性迅速下降,股性迅速上升,此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但股性的增加会导致普通股的股民数量大幅增加,决策权分散,增加公司经营困难。因此,发行公司应准确把握债转股的进度。

发行公司应当不断提高竞争能力、经营能力,改善经营环境、注重创新。通过合理经营提高自身能力进而有效的抵抗风险。发行公司还应综合考虑资金的充足性和流动性,提前做好应急方案。

(三)完善监管制度并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

证监会应进一步完善发行可转换证券公司的监管制度。首先,证监会应对发行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所选择的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按照《证券法》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发行公司进行规范和约定,要求发行公司必须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对发债进行专项审计,出具专项报告,降低风险。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是发行公司防范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风险的另一重要途径。发行公司应重点关注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速动比率等各指标,从而提高对偿债风险的防范水平。此外,对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等指标进行及时评估和分析,确保公司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避免转换期满后股权被稀释情况的发生。发行公司应注重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聘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考取资格证书,与时俱进,掌握国家或行业最新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陈阳.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风险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青海金融,2016,(05):48-50.

[2]王宁.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青睐可转债融资[N].上海证券报,2014, (F04).

[3]梁庆.大秦铁路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4]肖唯涵.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中的动因及其效应分析[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邓兰(1984-),女,吉林长春人,汉族,现任长春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研究。

融资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分析,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隐患进行提前预测,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稳定。本文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控制,首先简要介绍了财务风险的分类及成因,并详细介绍了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分析,最后系统论述了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应对管理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经营范围行业领域的不断拓宽,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不断加剧。财务风险不仅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财务风险管控不力带来较大的财务危机,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破产倒闭问题。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问题,要求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强化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进而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稳定,促进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其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广义财务风险和狭义财务风险。其中,广义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因素,造成企业经营预期和财务状况出现背离,造成企业出现经济损失问题。狭义财务风险则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是筹资活动管理不当造成企业预期收益下降而出现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财务风险按照经营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筹资风险,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而需要企业通过债权或者是权益进行筹资,筹资风险则主要是指企业偿债能力不足或者是资本结构恶化造成的风险问题,筹资风险问题也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隐患问题。

第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则主要指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投资项目受到外部市场环境或者是企业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企业投资项目资金回收或者是投资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问题。

第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是企业的经营运转能力问题所带来的风险,在经营风险中较为常见的风险主要是资金回收风险,由于企业应收账款难以及时回收或者是难以回收资金而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占用,造成了企业的营运资金不足,坏账可能性增加,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

第四,收益分配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益后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收益分配,如果在收益分配过程中投資分红相对较高则容易造成企业的盈余不足,在营运过程中无法及时补充后续发展资金,影响正常营运活动,而投资分红不足留存收益过多,则有可能影响投资者积极性,出现撤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分析

在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面,较为常用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财务报表识别,财务报表识别是较为普遍的财务识别方法,围绕着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对企业财务风险因素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比率分析等,对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专家意见法,主要是选择具有专业知识以及经验丰富的专家,提供相关的资料,通过咨询的方式获取其对财务风险的分析结果。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也就是将企业的财务危机分别划分为潜伏、发作、恶化以及实现四个阶段,通过对流动资金紧张、偿债能力不足、财务指标恶化、资金周转困难、资金链断裂等症状的观察分析,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对于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运用,应该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在财务风险评价方面,较为常用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一元判定模型,针对不同的财务状况选取不同的财务指标,如选择资产负债率等作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当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超出正常值,表明存在着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多元线性判定模型,较为常用的主要有F分数值模型、Z计分模型,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相对更加全面,更加强调了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功效系数法,主要是选取较为典型的财务指标,并对财务指标赋以相应的权重,同时对指标确定极限值,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分数的计算通过加权平均综合,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逻辑回归模型,主要是通过对财务风险发生条件概率的研究,计算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并科学的计算财务风险状况;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财务风险评价中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是通过对内部各类复杂的大量的连接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信息处理,尤其是对于各类非线性以及非量化变量的分析处理,对数据的修正等来判断财务状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学特征利用比较矩阵来进行向量预算,整个计算相对更为简便,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更加客观。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评价分析措施

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关键应该确保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择的全面科学,指标权重赋值合理,尤其是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科学地选取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具体来说在财务风险指标方面,选择偿债能力指标反映筹资风险,选择净资产收益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以及总资产报酬率等反映投资风险,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来反映营运资金风险,选择营业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来反映成长风险。

第二,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评价标准,在财务风险评价标准的确定方面,主要是确定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标准值、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分析系数,进而确定企业处于极小、较小、较大、重大或者是极大等财务风险状况等级,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掌握。

第三,确定财务风险评价结果,按照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分析系数以及财务风险等级的不同,对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等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并指导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策略的制定。

四、强化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控制的具体策略分析

1.强化对行业政策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研究分析

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应该注重全面加强对于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研究分析。在政策环境的研究分析方面,重点是关注国家对于行业内政策的导向,按照宏观的经济政策和行业内的发展指导政策来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投资方向,制定更加前瞻更加科学的战略发展策略,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在外部市场环境的研究分析方面,应该注重增强对于外部市场环境的预判能力,尤其是未来行业发展状况等,结合企业发展现状问题,根据外部市场环境需求以及客户需求信息等,提出市场研发报告等,提前在经营管理方面制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稳定。

2.注重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

在有效防范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方面,最为直接最为关键的方式就是改进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首先,应该注重改善企业的筹资结构,企業应该在扩大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能力的基础上,在发行债券进行举债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定向投资的固定收益产品等方面来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不断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保障的正常。其次,应该注重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尤其是企业在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投资现金流在流出以后,往往回收时间相对较长,负债结构控制不合理则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问题,对这些风险应该对企业的负债结构的优化,对企业所融入资金在时间和长短期方面做好错配,并按照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做好收支预算的编制,根据预算资金缺口等来安排融资的途径、期限和金额,确保企业的资本结构、负债结构、资产结构等科学合理。

3.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还应该注重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首先,应该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成立财务风险控制部门,对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跟踪分析和调查,及时准确地识别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将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财务信息、重大事项变动等信息进行重点分析,并科学合理地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同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信息化手段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运用信息系统等建立完善企业的风险基础信息库,对风险因素、后果、控制措施、责任主体、类型、管控措施等有关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归集分析,对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风险的事件进行分析预警,执行预控措施,进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可能发生概率或财务损失严重程度。

4.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基于风险导向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重点是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目标,并对企业内部的各类重要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梳理,尤其是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决策管理、资产管理以及投资管理等,对这些关键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强化财务风险评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在企业内部建立执行授权审批控制、预算管控、资金管控、成本费用控制、应收账款管理,严格执行财务会计核算各项制度,并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落实情况、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状况等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各类隐患,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五、结语

财务风险评价分析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分析和控制方面,应该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评价分析方法,提高财务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并通过积极开展财务风险预警,以及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强化财务内部管理等多种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促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成.基于风险导向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02):119.

[2]魏红.项目财务评价风险分析方法及运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8(06):175-179.

[3]王剑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及其有效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169-170.

[4]梁玉媚.浅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时代金融,2018(35):213-220.

融资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非公立高校办学经费筹措与风险规避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发现已有研究既有成就也有其不足。综合已有文献,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趋势将是加强民办高校经费筹错与风险的规避策略研究。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经费筹措 风险规避 文献综述

1 民办高校经费筹措与风险规避研究概述:量化分析

本研究主要针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民办高校(国外称私立大学)经费筹措风险与规避相关文献的五个关键词:民办高校、经费筹措、办学风险、规避策略从学术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集、报纸、国家立项课题、年鉴(种)、著作这八方面来源进行学术成果搜索,共搜集到学术成果3550篇。

1.1 从关键词——横向分析

有关“民办高校”的学术成果共142个;有关“经费筹措”的学术成果有389个;有关“办学风险”的学术成果有789个;有关“高校财务管理”的学术成果有2176个,有关“规避策略”的学术成果有4个。五个关键词学术成果占总搜索学术成果的比例,如图1所示。

1.2 按照文献来源——纵向分析

如图2所示,有关以上五个关键词学术成果,从文献来源来看:报纸共有1255篇,学术期刊共有1994篇文章;共有硕士论文154篇;博士论文26篇;被搜集到会议论文的共84篇;国家课题2项;年鉴33部;著作2本。

1.3 对硕博论文数量进行分析

对硕博论文数量进行分析:在收集到的硕士博士研究成果共180篇,其中硕士论文154篇,博士论文26篇,属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成果的共26篇(含博士论文6篇),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成果的共22篇(含博士论文4篇),属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的共18篇(含博士论文4篇),西南大学的研究成果的共12篇(含博士论文3篇),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共8篇(含博士论文2篇)。其他所有高校共94篇(含博士论文7篇)。

2 对主要研究成果的综述:质性研究

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美国举行的美国比较教育协会学术年会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将高等学校私立化的发展趋势。此后在1991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组统计数字也表明,在其统计的163个成员国中,又122个国家向其提供了私立大学的相关发展证据,占当时联合国成员总数的近75%,并且在这些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少国家私立大学所占其整个高等教育总数的相当大部分。私立大学办学实践的需要推动了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

2.1 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

从国外学者对有关私立大学经费筹措风险及规避研究分析中不难得出以下一般性研究理论与成果:

2.1.1 关于私立大学的成本和效益研究

私立大学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市场能够对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们从中也不难发现出其中的诸多缘由:比如一般而言私立高校生均教育成本低于一般公立高校生均教育成本。如班级规模大、师生比低、教学设备较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私立高校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可以消退行政官僚机构的扩张,这也使得私立学校的行政经费支出远比公立学校少。同时私立高校在适应市场以及培养生产者实践技能方面更为灵活多样,其社会效益也较为显著。

2.1.2 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研究

为鼓励本国非公立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大多国家都为私立高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法律援助以及财政资助。西欧、日美等国还纷纷为本国私立高校的发展提供各种政策资源及其法律运行环境,以规范私立高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专家埃斯特丽·詹姆斯(Estelle James)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私人投资与管理:主要政策与研究课题》政府对学校的资助大致可分为无常规资助、间接资助以及部分资助几种。

2.1.3 受益者补偿教育成本研究

希腊学者萨卡洛普罗斯关于受益者补偿教育成本的研究成果表明不仅所有教育投资收益率都超过了10%(含机会成本),而且其中私人投资收益率超过社会收益率,尤其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①由于高等教育不仅有社会效益、更能为个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让公民个体补偿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具有一定的理论必然性。高等教育收费所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主要有: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收费可能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如果这些影响中有部分消极的因素、通过哪些措施来规避这些消极因素?从收费的理论依据来看国外研究表明高等教育首先是一种个人投资行为,这种投资有着明显的回报率。收费至今仍是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受益者补偿教育成本的研究无疑为民办高校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对于民办高校的入学者来说,支付教育成本只有能使其获得很好的收益,才能激发其更加积极地进入民办高校学习。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我国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现状的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民办高校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可能研究民办高校成本补偿的程度和速度、管理方法和成本等课题已成为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为拓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如邬大光(2003)认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正在促使民办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和投资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并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②

张宝明(2004)认为学费已成为民办高校可靠的资金来源和经费保障,它为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创造了重要条件。社会捐赠是以助学为目的的慈善行为,它是一种不需要偿还或不需要全额偿还的无利益回报或低回报的筹资渠道,它应该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筹资的主要渠道。③

李进才(2004)提出通过资本市场力量开辟一条让社会资金涌入高等教育的渠道是推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智选择。④

2.2.2 我国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类型的研究

自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来,民办教育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民办学校诞生,但也有不少民办学校倒闭。近几年民办学校倒闭事件时有发生。陕西省曾出现过一天之内14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被撤销办学资格的“爆炸性事件”。⑤这表明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所谓风险是指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使投资者发生损失,也可能形成收益。本研究将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界定为民办高校在筹措经费过程中,各种经费总量的多少、经费来源构成在办学经费总体中的比重,对民办高校的生存与持续性发展所产生的潜在或现实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可能制约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生存造成民办高校的倒闭。张剑波(2006)认为根据风险理论,民办高等教育融资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具体可表现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与财务风险以及教育质量风险四大类型。⑥

2.2.3 我国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成因研究

美国学者威利特(A.H. Willet)博士提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发生有不确定性即风险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关于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我国学者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可表现为现实的经费筹措困难和潜在的经费来源风险化。前者具体可表现为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不足等。后者可表现为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筹措缺乏安全稳定、可持续的来源渠道。

阙海宝、杜伟等人(2004)在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进行分析时指出其六大问题:第一,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第二,民办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上,过分依赖于学费收入;第三,现行民办教育经费筹措体制不健全;第四,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取不规范;第五,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合理;第六,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不健全。⑦这说明我国必须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加强对民办高校经费的管理和支持,尽快建立健全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政策体系,并对已出现的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 已有研究的评述

3.1 研究成果评述

国内关于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研究范式来看,研究者较多的是运用国际比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社会经(下转第9页)(上接第4页)济背景、家庭对民办高校提供教育产品进行成本补偿的可能性和潜力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取得了以下可喜的成就。第一,对民办高校的经费筹措的主体、客体、来源渠道等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且较符合国外私立大学经费筹措发展的一般趋势:即民办高校的经费筹措是以民办高校自身为主体,依靠民办高校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向社会筹集资金。第二,对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化的模式给予了批判,尤其是对民办高校经费筹措过度依赖对入学者收取的费用(包括学费、杂费以及其它服务性收费)表示了担忧,对社会捐资办学、政府补助以及集资等方式对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的作用与影响给予了肯定与重视。

3.2 研究不足

与此同时已有研究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对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对经费筹措的具体形式及何者应成为主导形式,或是哪几种方式的组合才是最优的经费筹措模式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或鲜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其次,对相应的各具体经费筹措渠道所存在的风险缺乏足够的分析,没有提出建立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的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最后,对拓宽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的论证缺乏理论的指导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收费过高可能会导致入学者无力负担教育成本;偏低则可能造成民办高校财务运行的困难。

3.3 未来研究趋向

关于规避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规避策略的规范性研究。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的规避应置于整个社会系统来加以研究,应是民办高校行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同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团体与个人相互作用的能动过程。已有的研究大多从管理学、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等单一学科视角来对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的规避策略加以分析,从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的视角,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民办高校经费筹措影响因素、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民办高校如何利用自身条件与教育法律政策环境实现自身的发展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经费筹措预警机制等问题加以探讨,并为民办高校经费筹措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策略与建议将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注释

① George psacharopoulos Maureen Woodall, Education for Development-Analysis of Investment Cho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243.

② 邬大光.民办高等教育介于资本市场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4).

③ 张宝明,王凌.云南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历史与现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④ 李进才.运用资本市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认识观念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⑤ 岳娜.西安怎样架起民办高校立交桥.鑫报,2008-6-25(A4).

⑥ 张剑波.民办高等教育风险及其规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

⑦ 阙海宝,杜伟,黄玉祥.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分析[J].江苏高教,2011(6).

上一篇:股权投资论文下一篇:投资理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