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范文

2024-03-01

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大学就要毕业的我们,拥有着在大学生涯中所积累的技能,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即将去往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拼一番,下面首先分析一下目前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现状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有600多万,加上去年的,将近有700多万人,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于每个大学生择业都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

(一)通信工程专业能够顺利就业的三个优势

1. 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市场的需求能够相吻合,需求量大,属于热门专业;

2. 就业前参加过一些就业辅导,比如:3G培训,JAVA培训等;

3. 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比如,不要追求一定去大城市,如果是专业对口,发挥作用,我希望能够更多的去基层发挥自己的专长。其实最有利的优势应该就是怎么样把自己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社会上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大学生就业的几方面的劣势

1. 扩招的原因使得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导致竞争大;

2. 大学毕业就是精英,这是几年之前的想法,现在大学已经趋于大众化,所以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

3. 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在现在的社会情形中并不是这样的, 1

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的。

二、分析我在学习生活中的提升

大学四年的生活主线是学习。大学学习是迥然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形式,它赋予了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习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更强的选择辨别能力和更强的自学能力。在大一的时候,我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高中时期,没有明确目标,学习比较被动,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现在,我已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并真正掌握了自学能力,算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对于这个方面,我应该感谢大学这四年的学习生涯,在这期间的历次挫折与成功,使我真正知道了怎样进行自我学习,怎样有选择有目的的学习,随之而来的是自我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高。而学习之外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和加强,它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促使自己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这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当然,大学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其他内容。比如参加武术协会的训练,大大增强了我的身体素质。再如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让我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促使自己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这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姿的文艺活动来活跃校园生活。从开设各类文艺选修课,到各种协会的文艺活动,都给了大家很多机会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让我们在繁重的课业中放松自己。

四年中,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熟。这要归功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在图书馆,我广泛阅读了很多名著,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惟有不断地学习,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用理论来指导实际上下功夫,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为此,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的意识在我的脑海中渐渐形成,并激励着我在实践中刻苦锻炼,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阅读了很多关于党的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大二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参加党、团的活动,从行动上提高自己。我先后参加了学院党校和学校党校的学习,课外认真进行自我总结。而在课内从党校的老师、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逐渐树立起正确到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最终我没能加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不后悔,因为我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当然,我还不够进步,与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所距离。我现在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的进步。即将毕业的我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学习,去补充。

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展望一下我的未来,考研是我现在的目标,提高自身就业的砝码是毕业的,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对通信工程很感兴趣,并且我觉得将很有发展,所以今后还会奔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三、在今后的奋斗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的提升

(一)拓展素质 提升就业竞争力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 企业 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加强创业学习,培训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以下

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良好的综合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形成可以迁移到工作业务中,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契合,也是大学生日后成就事业的宝贵资本。相信大学生具备了这些品质和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会显著提升。

步入大四参加了很多的招聘会对我的触动很大,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身上所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专业知识还说的过去,但一些外资企业,尤其以日本企业为主要的单位,都要求日语或英语,而且都要达到相应的等级,如果自己就会一句半句的,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了!不光外资,就拿咱本地的大企业现在也都是对英语有了较高的要求,我现在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危机了,如果想找一个好工作,你就要拿出来点本事给人看看,你说自己什么都不会,或者是什么都一知半解的,哪个好单位会要你啊?虽然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但我还年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一、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全日制大学普通本科生。性格内向,但有时有些小幽默。平时喜欢上网,逛街,经常打打篮球,乒乓球。喜欢看一些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看了3次,体育如NBA,政治、经济的书籍杂志以及电视节目等,有些小全能!自己的优势盘点:有理想,有追求,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着、勤奋和专心致志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态。做事有责任心、恒心,谨慎,自我调整力较强!自己的劣势盘点:交际能力欠佳,口才欠佳,有时有些固执。

生活中成功经验的盘点:独立自主,很多事都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去思考去决定。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在逆境中总能够成长,突围!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

1,社会一般环境

目前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自从加入WTO后,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已走出国门,中国有着最大的需求市场。

2,汽车专业社会环境 :

汽车行业是社会主体产业,也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危机后大多数国外企业把眼光投向中国,我国是汽车的需求大国,不久汽车将遍布整个城市、农村,国家也高度重视汽车环保,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当然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汽车行业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

但我国汽车制造研发技术落后,走在全球中下等,自主品牌较少,大多靠与外企合作经营,大多发动机技术仍落后,耗油多,污染严重,所以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是中国人,高级设计师仍是外国人为主,竞争较为激烈。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有关汽车制造方面的市场还是有相当大的潜力的,因此我在认识的同时就需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并且要博学。因此,汽车专业特别是汽车发动机市场广阔。

3,家庭环境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小乡村,全家都是靠种地为生,为了供我读书,爸妈不怕苦不怕累,东奔西走的,我爸一直是我人生的偶像,他的努力,他的智慧令我折服。由于爸妈从小没有读过书,我们家对教育比较重视,但是他们更注重我们的道德教育,他们认为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改变人生最好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道德观,连基本的做人都不会的话,那么一切就只是枉然,所以爸妈对我们的学业方面管束不是太多,认为只要尽力就好,相反,他们在我们日常行为方面管束的比较严格。他们希望我以后可以在他们身边找一份比较稳定踏实的工作,对于工作的性质只要是不犯法的都可以,不过他们更希望我可以成为他们生意上的助手。

4,学校环境分析

我现在所就读的学校不是特别的著名,但却是发展较快实力尚可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本校的办学历史比较悠久,而且我就读的汽车发动机也是比较成熟比较有实力,学校这方面教学资源丰富,专家教授水平较高,但与一本名

校仍有差距!

三、职业目标分析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我们很容易对现状妥协。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后,我们就要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竭尽全力去实现它。

(一)第一阶段:2013-2015年

在校期间,目前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书,但仍要学习专业绘图软件,已经取得四级证书,但仍然要努力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努力通过普通话二级乙等的认定。在校期间,针对自身的劣势,不断加强学习,参加学校活动,接触各色人群,初步接触社会,不耻下问,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办事能力,在学习上学会灵活变通并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想法;多听听家人、朋友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对自己的评价,不断加深自我认识,全面了解。利用暑期时间,做一些兼职,积累社会经验,学会与人相处。业余时间搜集一些招聘公司的用人标准、需要的专业知识、学历等信息。并收集一些志愿者方面的信息,加深对志愿者方面的了解。由于英语、数学不错,可以考研,最后结合自我情况认真思索是否考研(目前本人仍在犹豫中)。

(二)第二阶段:工作初期

如果直接就业,刚刚离开大学校园,步入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适应社会。先到处走走看看,尝试到一些偏远的地方支教,在公立中学任教,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增长自己的见识,不盲目与人攀比,做好份内工作。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多向同事及上司请教,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的去适应周边的环境。不断完善自己的办事能力与水平。

鉴于本科学历有限,所以先从基层做起,不怕吃苦不怕累,学习技术经验,为下一步准备!

(三)第三阶段:工作中期

工作一两年后,力争进入管理成,从事监督技术指导、车间主任等工作。自己可以稳定下来,与自己的家人在某一座城市定居,可以熟练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能够得到上司的赏识与提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能够交到不同职业的朋友。能够了解各种职业的的运作方式,但是重点还是放在自己的专业上。

通过自己的能力将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扬光大。经常健身,保持健康愉悦的身心。

四、工作期望

目前希望工作在中西部如湖北、重庆(沿海、北京当然更好,不排斥),不太喜欢太熟悉、太偏僻的城市,以省会城市着重考虑,二线次之,就业起薪要求一般,但注重发展前途,希望可以进入国企、外企如一汽、二汽、广汽、上汽等,工作岗位不限但不能对身体有害,污染较小,工作环境要好,工作量不能过多,

安全性能可靠,有一定保险、保障制度,有一定的节假日!

五、评估方案

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2、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思考

3、关于推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几点建议

4、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5、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6、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选择调查分析

7、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分析

8、大学生初次就业与专业对口情况调查分析

9、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研究

10、大学生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调查及其意义

11、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12、从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谈该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3、新媒体环境下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14、志愿服务经历对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15、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

16、教育大众化时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17、大学生就业与中小企业对接问题探析及对策

18、大学生就业应着力于全程指导

19、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20、浅谈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21、会计专业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分析

22、当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24、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

25、大学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度问题研究

26、非学业因素教育对女大学生培养模式的影响

27、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评价探讨

28、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探讨

29、地方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择业倾向分析

30、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3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32、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33、关于高校历史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思考

34、基于成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定位

35、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与建议

36、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的构建

37、求职规划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的作用

38、大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理论与实践研究回望

39、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研究

40、关于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41、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42、“全面二孩”政策下女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研究

43、当前就业形势下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

44、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45、高职院校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46、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47、初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48、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49、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及解决途径分析

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一、明确个人选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源源不断, 在社会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 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就是我们所说的就业方向。个人如果想要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成长, 对于社会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发展方向。并明确自己的选择, 愿意选择这项工作并为之付出努力, 得到自我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 最重要的是个人选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融合。个人的选择会形成动力, 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增值, 使得自己对职业的把握越来越好。个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 一定不要只想着和别人对比, 而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人选择和适应与否。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行业进行发展, 对于职业的爱好和个人动力养成都没有任何的帮助。大学生刚毕业, 正处于有无限可能的阶段, 对于职业的奋斗愿景也比较强烈, 所以, 应该十分的重视找一份个人能力与职业需要向匹配的工作, 明确自己的优势, 这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享受工作的快感。另外个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还要充分的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爱好,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这对于更好的适应和胜任工作都有重要的帮助。创业也是如此, 只有当自己明白自己的选择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时, 才是创业的最好时机。

二、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前景

只有对能力的培养有充分重视, 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好的规划, 才能在职业生涯中一直的处于进步状态, 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如果刚毕业为了高薪选择了一个没有前景或者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产业, 对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都不会有太大的信心。就像当今社会, 多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信息大爆炸时期,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多。以此就出现了很多以多媒体内容编辑为基础的新媒体产业。因为针对的受众不同, 在文案编辑过程中, 对处理的信息也不同。而大部分公司为了赚阅读量, 对于噱头的运用没有任何的底线, 虽然有时候薪资很客观, 但是, 它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在这种思想的长期熏陶下, 务实注意会被渐渐侵蚀, 人们只想通过快的方式取得成绩, 逐渐丧失了道德底线。时间久了, 对工作失去信心的同时, 对自身也容易产生怀疑的心态。如果心里足够强大, 对这些足够热爱的还能承受。如果很有正义感和责任心, 做久了这类的工作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所以, 职业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 能有长远的职业前景, 不至于在工作中逐渐迷失方向, 没有了自己的追求。当然, 职业的选择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不断在职业中摸爬滚打, 不断学习总结才能得到。而对于每一行业, 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只有自己坚定信念, 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就不会最终一无所成。当然, 这不是要求大家都要病急乱投医, 而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对从事的行业有个了解, 并且能够坚定信念, 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合理理性的对待职业, 为以后的发展做好积累。如果刚毕业对创业形式还有很多的不了解, 可以先工作, 通过不断的学习, 当自己的能力水平达到了, 或者有了相应的经验做基础再进行创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自身的实力是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提高自身的事业素质来说, 这句话永不过时。如果想在大学毕业时进行创业, 首先就要有一定的准备。现在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接触比较多, 在创业前期, 可以不断的通过互联网进行探索, 寻找适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进行准备。其实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既能对每个人的成功带来帮助, 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不良影响。就比如说一个创业项目, 可能自己刚刚准备好, 其他的地方就可能出现同种类型的创业形式, 这就造成了创业的难处, 很难在一个领域有突出的成就, 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因此, 不管是求职还是自主创业, 一定要对自身素质有一个很好的提高, 并且通过及时的了解和认知, 探求更多的商业经验, 应用于创业中。如果是一个技术类型的公司, 就综合考量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对人员与技术的要求。如果是一家面向市场比较广泛的公司, 就要有相当的人脉和市场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避免眼高于顶。这在我们大学生创业中应该首先要避免的。如果创业者自身素质比较高, 并且能够在创业过程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就支持创业。并且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共同的发展。同时,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种情况就能取得永远的成功, 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在识人用人和对市场进行把控能方面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去积累。

四、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规划一定要有相关的准备, 并且能够通过对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从业方式, 在理性的视角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对自己能力的提升,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 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才能进一步的学到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内容。因此, 理性的对待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摘要:近些年, 我过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教育已经开始步入大众化。就业岗位渐渐跟不上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背景下,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加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很大的帮助。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时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学校要充分重视创业教育,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个人选择,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 郑洪燕, 王斌.基于就业创业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1 (4) :18-22.

[2] 边文霞.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路径依赖模型研究——基于创业意愿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7) :67-76.

[3] 黄燕飞, 秦旺锋.基于创业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 (8) :71-73.

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大学生就业仍旧是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发表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文献, 这对我们研究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发现, 这些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与人力资本相联系, 分析和论证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就业质量影响的作用。而受到社会观念和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影响, 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倾向于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城市就业, 这使得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差距拉大。陈斌开教授在《人力资本和中国城市住房价格》一文的研究中提到并初步论证了人力资本是房价上涨等城市消费水平增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地点的偏好与城市的经济水平生成了螺旋上升的互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整理, 进行案例研究与数据分析来探究大学生就业去向对城市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尝试对大学生自身的人力资本与城市发展资本建立联系, 探究人力资本流入的作用并对该影响发展机制做出探讨与演化, 尝试做出引导合理就业、促进充分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2 大学生的情况概述

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经济新形态下, 人力“活资本”能进行投资使用、不断增值, 凸显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就业地点还是期望就业地点, 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比例呈现下降的态势, 而对于二线城市, 尤其发达地区二线城市的偏好得到强化。但是根据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66.7%的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点时, 依旧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10.3%的大学生则选择国外和内地的省会城市。

2.1 大学生就业情况概述

以山东省为例, 作为生源大省2017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达到60.68万人, 截至2017年底有57.17万应届生落实工作, 就业率为94.22%;就择业地来看学生就业的地域流向以省内为主, 达到78.02%, 这几乎与2017年毕业生的生源地比例一致, 其中有35.1%进入济南和青岛就业, 约占省内就业一半;选择出省的毕业生达到20.2%, 其中的绝大多数择业地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以山东大学为例, 毕业生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6.26%、5.99%、6.24%、1.52%, 在山东省和其他省份就业的比例分别为52.20%和47.80%。山东省是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最多的省份, 总体上有3541人,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例分别是44.28%、55.31%、73.73%。毕业生签约人数在200人以上的省份依次还有:北京市 (616人) 、广东省 (422人) 、江苏省 (409人) 、上海市 (251人) 、浙江省 (208人) 。从全国来看, 山东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50人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有22个 (山东省内10个, 省外12个) , 共就业5301人, 占签约毕业生的78.15%。12个省外城市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杭州市、苏州市、武汉市、郑州市、成都市、合肥市。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趋于合理, 但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比较近三年来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流向数据, 在山东省就业的比例虽然一直最高, 但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区就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在沿海重点省市就业比例保持稳定, 到其他省份就业的比例也稳中有升。可见, 大学生就业更倾向于发达地区, 以北上广为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群辐射, 形成差异化的分布。

2.2 成因分析

根据问卷数据, 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是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薪资待遇在整体上与发展水平相对应, 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能供给的待遇也不同。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也是在选择就业地点时要考虑的因素, 但都低于经济相关因素的影响。

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大的城市是各国青年就业的普遍行为, 我国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对城市的偏好尤为突出。一方面我国城乡和城市间发展水平差距的存在, 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秋季招聘数据库的监测统计分析, 北京在2017年秋招中平均薪酬为9900元, 排名第一;其后是上海和深圳, 分别为9365元和8666元, 三者平均高出排名第二十的无锡约75%个百分点。同时各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差距大, 在我们的访谈中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城市生活更便捷且出于对以后子女教育等的会考虑选择一个更留先进发达的城市。

在另一方面, 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计更偏向于城市, 就此培养出的人力资本是城市专用型人力资本。计算机、经济学商科和语言学等常见学科都为面向城市就业, 突出表现的是计算机专业, 作为技术性强、创新性强、面向服务型的产业, 只有聚集在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产业链完善的大城市才有不断更新换代的活力和血液。即产业有集群效应。而在经济较弱的乡镇和中小城市难以实现与高等教育水平相对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大学生对大城市的就业意愿具有合理性。

3 城市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

3.1 城市人力资本的增长机制

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经济新形态下, 人力“活资本”能进行投资使用、不断增值, 凸显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代表着更高的劳动效率。人力资本本身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通过实践可以转化成实际的产出, 对劳动者而言是薪资、奖金津贴等;对企业可以是生产产出。企业生产越来越注重创造创新性的因素, 这不是一种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需要灵活的人的因素的介入。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往往能利用自己知识技能的积累更好地在变动的环境中转化为实际产出。

3.2 作用机制探讨

在陈斌凯教授的研究中发现城市人力资本增长与房价增长的吻合。对比数据可以发现, 人口中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每增加1%, 将伴随着城市住房价格4.6%-7.9%的上涨。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和居所的城市偏好, 这直接作用于对住房的需求, 另一方面体现在人力资本的聚集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刺激生产和消费的提高, 这些都促进了城市化, 也增高住房价格。城市间是存在人力资本的分化的。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更多的高资本水平劳动力流入大城市, 但相比美国而言却没有相应的低水平劳动力流入与之形成互补。其中的原因可以追寻到我国的户籍制度, 北上广城市普遍有较高的落户门槛, 对于低水平的劳动力很难在这些城市落户, 进而以换取社会福利体系的成本为代价放弃大城市的机会成本而回归中小城市。户籍制度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城市吸收人才的高素质。出于大学生对发达城市的追捧, 最优质的人力资本往往流入大城市, 高度密集的人力资本加快城市化, 在刺激消费和服务时拉动了物价和房价, 使得城市生活成本加高, 尤其不利于后来大学生的新加入。且在人才过度流入时城市无法消耗, 产生人才外溢, 激烈的竞争驱赶人才, 使得部分劳动者携带人力资本回归中小城市并为之带来相对先进的人力资本。

3.3 人口流动模式探讨

通过双向选择机制的大学生流入增加了城市的人力资本, 在竞争与合作的城市环境中人才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得到增长, 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外溢。高人力资本的聚集会引发更高的资本水平, 城市生活的物价上涨, 最直接的就是房价的体现。高成本的生活使部分人才被排挤在外, 携带已经增值的人力资本回到中小城市, 这对中小城市而言尚属于高端资本, 可以与当地的人力资本互动, 增进城市人力资本, 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4 政策建议

4.1 更有前瞻性的专业设计

我国高校在专业的设计上会倾向于面向社会热门产业, 如随经济金融的发展各高校的商学院和经管专业扩招, 但是专业的设置和产业发展不能保证同步匹配, 高校需要至少四年的培养期, 不同类型的人才不能做到“现用现取”, 专业的设计要有高瞻远瞩性, 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布局。在现代化农业、小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上做出引导支持。

4.2 健全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

对尚缺乏人才吸引力的城市而言, 首先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促进城市的人才积累。其次, 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发展“绿水青山”的生态宜居城市。需要进行产业链整合, 依附自己的资源禀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核心发展方向, 引进恰当适宜的人才。培育靠能力而非走关系的全民意识, 建立健全更高效透明的竞争机制, 政府部门的服务更公平化和高效化, 为人才提供可发展的环境。

对人力资本饱和外溢的城市而言, 要活化运用引入的人力资本, 完善公平竞争机制, 刺激创新发展, 跟进产业升级, 形成城市发展和人力资本增长的良性促进作用。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用的发挥, 毕业生的择业地选择对城市人才更新换代、注入活力至关重要。根据调查数据, 大学生就业更加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这与大城市领先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环境与机会不可分, 但加快城市化的同时也会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 且不利于区域间平衡的充分的发展。鉴于此, 本研究从大学生就业地点选择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角度出发, 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调研方法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大学生就业地点选择的关键要素以薪资物质条件为主导因素, 宏观上受到高校学科设置的影响。发达城市对人力资本有增值作用, 同时会导致部分人力资本的溢出。各城市要发展要依附自己的资源禀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核心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德洁.就业政策变迁对大学生人力及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影响[D].吉林大学, 2017.

[2] 张同斌.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兼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J].经济科学, 2016 (5) .

[3] 陈斌开, 张川川.人力资本和中国城市住房价格[J].中国社会科学, 2016 (5) .

[4] 梁文泉, 陆铭.城市人力资本的分化:探索不同技能劳动者的互补和空间集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3) .

[5] 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 2013 (4) .

[6] 孟大虎, 苏丽锋, 李璐.人力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实现和就业质量——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12 (3) .

[7] 孟大虎.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N].中国文化报, 2010-02-26.

[8] 李彬.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9 (2) .

[9] 孟大虎.大学生就业行为探究: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5) .

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具有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逐年增大, 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致使这种局面的出现, 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的不足。许多高校毕业生缺乏对自我的准确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导致其自身就业能力不足以对抗社会就业压力。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而且有利于人力资源在社会系统中的合理配置, 降低失业率,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等。因此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就业力对于改善毕业生就业现状, 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 实现自我的理想与价值尤为重要。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

文章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 研究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 回收228份, 问卷回收率为76%, 其中有效问卷为228份, 问卷有效率为100%。

根据调查, 约60%毕业生对自己的个特点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了解, 而只有30%左右的同学对自身的特长优势, 专业能力以及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所了解。

由此可以反应出多数毕业生对自身综合素质定位比较模糊。

2.1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把握情况调研

调查显示, 31.58%的同学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46.49%的同学认为有点严峻, 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17.54%的同学认为有点严峻, 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面对当前就业难的现状, 19.3%的学生表现为信心十足, 57.89%的同学选择顺其自然, 与此同时有22%的同学表现为茫然失措甚至焦虑不安。42.11%的同学认为导致就业难最大的原因是自己没有工作经验, 16.67%的同学认为是自己的求职技巧不够, 对企业文化不够了解, 还有14.04%的同学认为是由于专业不对口。而面对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现象, 43.86%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 很容易适应;46.49%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 但可以克服。有50%~80%的同学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 其中包括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社会经验、发展潜力、思想品德。

以上情况说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机会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根据调查, 对于能否得到自己打算从事的行业相关信息, 90%以上的同学表示能得到一些, 其中有30%能得到比较畅通全面的信息。95%以上同学的理想就业城市是大城市或中小城市, 仅一少部分同学愿意去乡镇或国外。调查显示, 30%左右的同学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薪酬高低以及个人发展空间;13%左右的同学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工作稳定性, 很少有同学注重就业单位的名气以及地理位置。面对走向社会工作的压力, 17.54%的同学希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指点开导, 35.09%的同学希望增加就业机会, 16.67%的同学希望有对企业信息和择才标准的了解, 7.02%的同学希望有具体岗位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 15.79%的同学希望尽快提高英语及专业能力, 7.89%的同学不知道知名企业与专业发展如何选择。

由此反映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一些想法与动机。

2.2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现状调研

据调查, 90%以上的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 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很重要, 然而只有8.77%的同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非常详细的规划;20.18%的同学有比较详细的职业规划;近一半的同学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想法;20.18%的同学只是偶尔想过, 并没有制定过相关计划。与此同时,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的仅占7.02%, 比较了解的占30.7%, 一般了解的占36.84%;还有1.75%的同学根本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获取途径选择上, 57.89%的同学喜欢面对面咨询, 14.91%的同学喜欢网络咨询, 6.14%的同学喜欢电话咨询,

其余同学喜欢团体或者同学互助的形式。对于最希望由谁来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咨询工作, 38.6%的同学选择聘请生涯指导专家, 19.3%的同学选择学校专业课老师, 15.79%的同学希望由学校辅导员来辅导, 72.81%的同学选择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 63.16%的同学希望由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 58.77%的同学选择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计划, 对自己的就业未来没有足够的把握。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与性格、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认识, 能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与以后就业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不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导致对自己职业定位不准确, 在职业生涯规划上表现出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缺点。

其次, 大部分同学能够认识到当前社会就业难的形势, 但是极少数同学对国家和政府有关就业方面的政策有足够的了解, 很多同学缺乏对社会就业环境的整体了解, 也不经常关注社会就业发展趋势, 所以导致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把握, 不能与社会接轨, 不利于自己择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薄弱、参与程度较小。尽管大部分同学有过实习或者兼职的经历, 且90%以上的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 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很重要, 但是真正给自己制定了详细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少之又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重视, 没有合理的计划与长远的打算, 也有同学在制定就业目标时难以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择业时太过理想化。

3.2 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总体上表现出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但缺乏实际的具体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学校里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还不够完善, 许多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很多理想化的构想, 而缺乏对职业的理性思考和规划。

学校里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 但授课教师的水平有时不足以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 这使得学生们在生涯规划上学到的知识范围有限, 很多学生希望得到更多专业性, 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

3.3 社会上就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有所缺失, 国家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达到全面地落实, 同时有关部门的监督和保障措施做得不到位。

其次社会上的企业能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就业平台较少, 或者是有的企业提供的实习平台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只能一味地干活, 变成工作的机器, 这些没有给学生合理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提供有参考意义的价值。

4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4.1 科学的自我评价与必要的专业素养

要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首先要对自己有科学合理的认识, 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对自身能力有所评价, 在择业时扬长避短。其次学会积极主动寻找学习机会, 多参加专业知识讲座、与辅导老师交流, 明确自己在职业规划上有哪些不足, 该如何改进。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优劣势, 可以试着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活动, 课余时间适当不同类型的兼职, 从中发掘自己的特长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也能, 掌握社会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后, 需要调整好自身心态, 避免自卑, 自负, 盲目从众, 好高骛远, 要注重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心态, 能勇敢面对社会中遇到的困难, 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平待遇。

4.2 学校要落实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学校不仅要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更要采取具体的措施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良性循环, 并从人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支持力度。比如,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 提升师资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同时, 教师也要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课堂教学, 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让学生能够全方面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题, 并掌握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

其次, 可以借助网络平台,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工作, 在平台上分享当前较为先进的思想和方法, 可以尝试在线邀请专业教室或是有经验的社会人员, 帮助学生进行一对一地, 有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也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许多同学在职业规划中容易迷茫焦虑, 或者是盲目从众,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因此, 大学生职业咨询应该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帮助大学生勇于正视现实, 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就业心态。

4.3 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高校与企业衔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因此, 企业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与高校共同培养学生,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与社会企业需求接轨。可以采取跟班方式, 让大学生对某一职位既有学科体系的理解, 又有工作实践上的深入思考, 形成对某个职位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仍有待提高, 而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需要毕业生与学校, 毕业生与社会, 学校与社会互相协调配合, 只有这三者处理好自身与彼此之间的矛盾, 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力, 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摘要:文章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从实际出发, 通过对北京农学院现有职业规划教育情况和数据的调研,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 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探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优秀事迹范文下一篇:大学生生活技能大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