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范文

2024-03-17

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次贷危机和金融风险具体含义的解释,指出金融风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这一趋势,分析了次贷危机形成的具体原因和主要特点及其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重点策略做一简要说明。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失衡;按市价调整

一、美国次贷危机理论概述介绍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市场地发展壮大,企业开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从而取代了以往利用银行部门进行间接融资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的热浪打破了银行业的准入门槛,更多形式地中介机构应运而生,银行靠传统的、日趋标准化的、面向企业的信贷业务已经无法保证自己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于是,这就迫使银行业渐渐退出传统的信贷业务,把新的业务业务增长点转向了质量较差的收入增长,他们通过适当地介入“高收益风险”的次级贷款业务来优化以往“低收益风险”的信贷组合然后将这些资产证券化,出售给各机构,以达到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

20世纪80年代,美国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开始发展成为以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美国金融业面临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方面,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开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从而取代了以往主要利用银行部门进行间接融资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的热浪打破了银行业的准入门槛,更多形式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银行靠传统的、日趋标准化的、面向企业的信贷业务已经无法保证自己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这就迫使银行逐渐缩减传统的信贷业务,把新的业务增长点转向了差异很大的消费者客户群体上。这一业务内容的变迁,实际上完全改变了原来银行业长期积累的商业信贷管理的有效模式。来自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使商业银行被迫改变经营战略:从以公司信贷业务为主转变为以个人信贷业务为主;从传统稳健的资本管理模式,转变为激进的风险管理的现代模式。这样经营业务和战略上的转变给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都带来新的挑战。

四、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特点分析

1. 月供数额重新设置

每到5年或10年, 次优级贷款人的偿还金额将自动重新设置, 贷款机构将按照新的贷款总额重算月供金额。贷款人将发现他们的月供金额大幅度增加, 由于负摊销的作用, 很多人贷款总债务不断上升, 他们唯一的希望是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扬才能卖掉房子以解套, 否则将会失去房产。

2. 还款压力前松后紧

次贷产品的利率和还款机制大都带有“诱惑性”,月供呈现前松后紧的特点,借款人在贷款初期往往只需交纳优惠的月供额,随着后续恢复市场利率,月供额不断增大,借款人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3.产品设计复杂难懂

次贷产品复杂的利率和还款机制使借款人难以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偿还能力, 同时次贷产品对借款人提前还款征收较高的罚金。在月供之外, 借款人还需支付税收和保险。可大多数借款人对这类产品的特点和风险不太了解, 缺乏对自己支付能力的合理判断。

4. 风险控制自我放松

发放次贷产品时, 为与同业竞争, 贷款机构降低对借款人收入证明的要求, 甚至不需提供, 且降低首付, 甚至无首付, 使借款人的实际投入较少, 违约风险增大。

五、美国次贷危机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放款机构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通过二级市场出售贷款或将贷款证券化后,银行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债权人,只是借款人和贷款购买机构或债券投资者的“服务中间人”。对“中间人”来讲,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已经被转移出去。!因此,放款机构在利益的诱惑下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负责任的“掠夺性”贷款行为,如降低贷款标准、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查,而这些行为是证券化债券投资者观察不到的,其后果在短期内也很难显现、尤其是在经济景气时。

2.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

由于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抵押贷款组合的真实信息,使得信息不充分的投资者更加依赖信用评级机构,并将评级结果作为预期投资收益安全保证的信号。

而对评级机构来讲,收入来自于收取评级费用。在次级债券市场上,评级机构受利益驱动,不排除人为提高次级债的信用级别,以便顺利出售证券后从证券发行者处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3.抵押经纪人的道德风险

美国60%的住房抵押贷款交易由经纪人来完成。由于经纪人主要靠推销贷款来利,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需要更多的人借款、更大的负债金额、更长的负债时间。在利益的驱动和监管不当的情况下,抵押经纪人同样容易产生掠夺性贷款行为,如向借款人恶意推销贷款、获得佣金以外的其他收入、误导和欺诈行为、以各种手段诱使借款人在对借款条件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被动接受贷款、贷款合约条款含糊不清损害借款人利益等 。

4.自我膨胀与风险积累

在这种信贷模式下,由于银行出售贷款或将贷款证券化后所得资金并不是存款,是资产交易的结果。这部分资金不需要缴纳法定准备金,因此,银行“创始贷款”的规模几乎不受法定准备金和资本金的约束。

六、中国防止次贷危机的防止策略

1.加强贷款前审查

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没有坚持严格的贷前审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前要认真对审核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房地产的价值。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者实行严格区分,从各个方面考察借款人。并且这些工作要由商业银行自己做,不要盲目委托其他的机构,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防微杜渐,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2.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次贷危机的产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潜在风险反映不迅速的状况。因此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监督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各种金融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者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信息,让借款者充分的了解产品的还款方式和潜在风险。并且告知借款者必须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由于房地产行业容易出现泡沫,因此,监管部门还应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借款人和投资机构的防风险的能力。

3.加强外汇储备管理

中国出口依存度高,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年出口大量的产品到美国,为避免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要尽快推动出口多元化,分散风险。同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持有大量的包括美国国债、公司债等在内的金融资产,风险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加强与我国对外经济金融关联度高的国家的风险的跟踪监测,并采取切实措施防范与化解风险。

总结:由于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就可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互结合,因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整个实体经济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当这些因素所引起的风险集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本营运的中断,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因此,应对美国这种类似的金融风险加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蒋先玲.美国次级债危机剖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1)

[2]王东,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J],当代经济2008(9)

[3]刘英奎,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3)

[4]肖才林.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住房信贷市场的警示[J].时代金融,2007,(12):7— 8.

[5]王寅.美国房贷风险警示中国[J].决策与信息,2007,(8).

[6]辛乔利,次贷危机源于管理疏忽[J],卓越理财2008(5)

[7]何帆、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2007(20)

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张斌

(陕西汞锑科技有限公司旬阳分

公司, 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面临的困境,使企业加深了对财务风险的理解和认识,并寻求应对或降低金融风险对企业危害的方法,预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让企业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风险管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09)03-0106-0

22008年美国发生由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美国人的超前消费和过度的使用金融杠杆是其两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美国人不储蓄,光消费,而且借钱消费。这种超前消费拉动了美国经济,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敢再借钱,也没人愿意借更多的钱给他们。所以美国的消费开始急速下降,原来的国际经济结构就会发生很大改变,导致了美国经济增速下降。美国这次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过度的使用了经济杠杆。投资银行为了赚取丰厚的暴利,通常采用20-30倍的高杠杆操作,这种高杠杆在经济好的时候可以为企业赚取暴利,但是当经济出现下降时,它的负作用也会成倍的体现并放大。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的扩展和蔓延,这种危害开始席卷全

球,中国经济亦深受影响。大量产品积压,出口受挫,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造成大量企业倒闭。经济增长放缓正全方位地考验中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和发展潜力。面对困境与危机,企业不禁要去反思日常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否认真对待并清楚的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否思考如何将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否思考在风险来临时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虽然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不是一个企业和某个人能做到的,他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一名财务工作者,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必然能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很多启示。

启示

一、必须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下,很多矛盾被高速发展的经济掩盖,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的判断高度乐观,我们追求高速度,期待天天暴利。此次金融危机给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当头一棒,它告诉我们:风险其实无时不在,经济增长也是道路曲折。

从此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应当让企业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无时不在,昨天还风光无限,今天却是一片萧条。企业要居安思危,决策时要更多的考虑风险并做全面的权衡。人们不会忘记雷曼公司的白领,昨天还穿梭于高档办公楼间,今天却要收拾行囊,步入失业的行列。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做决策时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筹资时需要考虑财务风险,使用资金时需要考虑财务风险,进行投资时需要考虑财务风险。只有控制好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企业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

启示

二、中国企业已置身于世界大环境之中,决策必须放眼世界。

当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之初,所多人还在暗自庆幸中国能够一枝独秀,不受影响,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冰岛破产,欧洲唉声四起,亚洲如临大敌,中国出口下降且大量企业倒闭,这一切表明,地球上大大小小的国家都绑在了一起,谁也不能不受影响而独善其身,所以我们大家必须一起携手来应对它。

正是由于置身于世界这一大家庭中,所以企业在做决策时必须放眼世界,研究和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跟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宏观分析不仅仅是中国这一局部宏观分析,而面对的是世界大环境。世界经济存在着分工,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各国为了保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必然就会打破原有的经济结构,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会对危机进行转嫁,只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做出正确的防范决策,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启示

三、不要一味的追求暴利,要确定合理的心理预期。 美国的投行,利用房贷而进行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在他们赚取超额利润的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祸根,随着美国房价的下跌,这种危机终于暴发出来,并引起全球的金融危机。

从此也让我们看到企业不能一味的追求暴利,对待利润的追求应该保持合理的预期。就如同中国的开发商预期房价一样,在2007年价格涨幅达到极致,大家还在讨论中国房产的钢性需求,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可按收入和房价进行比较,中国房价都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但有谁会考虑购房者的承受能力?这种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繁荣肯定不会长久。当初万科降价时,市场一片争议,然而一年后,由于万科的“提前撤退”,其市场占有率提高了50%、现金充裕,万科为新的腾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企业不能违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格受市场影响”这

一规律,要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价格的变动,不能一味的要求自己的产品处于高价位。只有多研究市场规律,并顺势而为,把握时机,适时的加大销售回收现金,才能够使企业长远的发展。

“高收益、高风险”这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当我们在为赚取高收益而高兴的时候,也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

启示

四、不得盲目扩大规模、扩大投资。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紧缩贷款,造成市场流动性紧缺。这启示我们不能盲目的扩大规模,扩大投资,造成产能过剩和资金链断裂,即使决定了投资,也应该有足够的现金保障,避免短贷长投或将维持正常经营的流动资金用于投资。

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正是由于企业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投资机会,并将其付诸实践。然而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也会出现一些盲目扩大投资的现象,在经济运行正常的时候,企业可以动用流动资金或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是当出现类似于此次金融危机的时候,企业就会出现资金断流而陷于困境。有些企业认为帐上有一分闲钱即是浪费,都要拿出去做投资,这样的发展,一旦预测失灵、或者形势有变,则立马资金链断裂、难以运转。

曾记得2004年国务院要求45天内清理不合理投资钢铁新项目,许多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国家让其强行下马,表面上觉得很可惜,但是看到今天全国钢铁产品滞销,各大钢厂纷纷减产停产,方体会到国家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

启示

五、加强资金回笼,保持充足的现金。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些存量现金,现金就好比是企业的血液,务必要重视现金流的顺畅。金融危机的暴发,让人们体会到处处缺钱的滋味,企业一定要懂得现金为王。金融风暴虽没给中国的银行体系产生很大影响,但是会改变银行体系的

经营思路,这次由美国开始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已超过了简单的银行业问题,进入到整个经济实体,中国东南沿海不正是有大量的企业因缺少现金而倒闭。

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保有足够的“冬眠”现金,以顺利度过冬天,不要以为世上有救世主。虽然常常可以通过银行借来钱,但不要忘记银行也是一个企业,他也需要保证自己资产的安全,金融危机必然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和决策。当企业处于困境时,各项指标也许就不符合银行放贷的条件,银行总是“闲贫爱富”,在你前途无量时它会锦上添花,当你前景暗淡时它又会“落井下石”。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关注货款的回收率,动态的跟踪应收账款,及时的回收货款,使销售收入能够真正的变成现金。同时也要确定合适的融资渠道,以便企业能够有充足持续的现金保障。

启示

六、提高信心,捕捉机会,以期新一轮的发展。 金融危机固然令人担忧,但如果应对妥当,可以把危机转化为机遇。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危机,因为危机的作用必然淘汰一些不适应于社会发展的企业,使得社会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只要能够把握机会,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会搭上新一轮经济起飞的航班。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出口企业,将无法熬过这个全球经济下滑的冬季,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有能力的出口企业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如果能够借助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那么我们的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次危机,还会更上一层楼。

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结构性的矛盾,如一二三产业

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内需不足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然就会有一些新的机会和机遇,只要我们能捕捉到其中的商机,一定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几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我们仔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年7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开始停止,而且出现了适度贬值,这就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这一点可以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给我国汇率改革带来的冲击。我们可以翻阅历史发现,很多汇率改革的国家,包括日本,包括韩国、德国,从历史来说都可以发现,往往在汇率改革的第一阶段,当该国兑美元从升值转向贬值,大部分会出现致命冲击,日本、韩国、德国都经历过。我们国家,从各方面横向对比来说,应该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对于人民币反向贬值交错的风险,我觉得产生很大的缓冲释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国际上石油、农产品价格等大幅度暴跌情况下,我国汇率反而比较稳定,这点在我国汇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个作用,我们也知道这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减缓,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可以说给了一个很大的缓冲作用,一个喘息之机。我在这里也是对中小企业的一个建议参考,就是到年底之前,人民币会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内,只要国内不出现大的金融动荡,可能人民币还会有略微贬值的过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产,大的汇率政策应该会对中小企业有个好的参考价值。

众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受到了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是以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撑它整体总的经济发展局面。正是因为这一点细微差别,导致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回金融危机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现在欧洲、美国所有的注资,包括成立各类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让市场稳定,整体在根上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动作,目的就是各国央行联合起来,给市场信心,先让金融系统稳定,让实体经济正常运营。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侯玉成认为,其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连杰表示,在中国目前自主动力并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在产业升级和行业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出更强有力的企业。另一个层面,刚性的内需支持的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现在内需增长并不快,但是这种增长基本是刚性的,不会突然变成负增长,比如农业、快速消费品,这些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侯玉成认为,在目前经济局面下,可以在稳定或者尽可能减少出口影响基础上加强对内需的关注,从近期召开的党代会可以发现,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的经济政策方向。而对于农业甚至与农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点。下一步我国很可能在科学、技术行业给予适当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对于什么样的行业在这次危机中能够很好的发展,企业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全身而退?各位专家对中小企业提出建议:

侯玉成: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变和提高。今年乃至未来,靠过去单纯的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会逐步遇到发展瓶颈,这需要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准备,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业技术需要进行提高和准备。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一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熟悉的人才,做一个必要的配备。

连杰:谈到中小企业发展有一点要提出,就是中国金融环境。在中国金融环境整体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下,金融行业是有机会的,金融行业将来也会产生很多种小企业,有可能也会生活的很好。投资公司选企业,在实务中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行业空间,即使排名第一,但行业中只有一百万的生长空间,是不考虑的;第二是行业壁垒,这是限制竞争的因素,设计壁垒让后者无法追赶,甚至不能轻易进入这个领域竞争,这就很有价值了。

对于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施慧洪认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否则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起来非常被动。而侯玉成认为,中小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着手,不能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

最后,三位专家谈到我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何时突围时,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业要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包括非洲市场、欧洲市场,甚至亚洲市场,通过危机的锻炼,来提高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等,不断提升自我实力,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机会终究会到来。 是机会?——可能给中国带来机遇

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对中国而言,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意味着机会。我们不要把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美国挂钩太多。中国是一个经济结构非常坚固的国家,具有庞大的市场和需求,同时也有资源。这个时候,美国反而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光大集团董事长、银监会前副主席唐双宁: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如果看得准,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反向操作,出手收购境外金融企业,借机进入美国华尔街。唐双宁指出,对手的失败就是自己的机遇,本次金融危机能够促使美国金融机构收敛,中国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将有所加强。[详细]

专家观点:美国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机会: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讨论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声音越来越大。专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将是中国的机会。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的最大机会是要认真研究,吸取教训,并不是说危机使美国的金融资产便宜了,中国企业可以去抄底,大赚一笔。

是挑战?—— 经济形势可能更严峻 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法国巴黎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兴动认为:“华尔街风暴对中国的冲击并不小,而且这个冲击可能意义深远。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还在发展,并没有结束,而这对中国来说,是祸绝不是福。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这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另外,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并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中国的出口可能进一步下降。”[详细]

不是贸然收购的时候:对于华尔街目前的局面,中国一大型券商高层坦言:“现在可不是国内机构走出去的时候,一旦出去可能会片甲不留,……中国目前还成不了国际社会并购的主流。”

他认为,仍在动荡中的华尔街可能会经历一个重生的过程,其间相关的交易法规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确定因素太多,“目前根本看不清楚,金融危机影响力也肯定没见底。”如果在这种看似便宜货满地的时候仓促出手,贸然进行收购行为,一旦接手可能发现有更多的窟窿等着补,那时候想抽身都来不及。[详细] 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如果得到国会通过的话,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救市行动。不过,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可能会使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恶化,加大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继续延伸,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密切关注的焦点。知名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美国救市不仅会使美国面临10%的财政赤字,而且会给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澳大利亚增加150亿澳元拨款抵御危机法国将于12月4日公布救市方案 保经济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英国减税200亿英镑

存贷款利率下调1.08个百分点 中国 日本经济七年后重回衰退阶段

9月15日,美国巨型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倒闭,犹如一场海啸,引发全球金融系统动荡。美国政府不得不动用“国家权力”,处理危机,消化金融“孽债”。其出手之重,已不再顾及“市场情面”,预示着美国版“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迎来了逆转的时代。美国一向自诩是在金融马背上长大的牛仔,特别是二战后,长期把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聚敛财富,行使霸权,支撑美国经济繁荣。但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危机不断,捉襟见肘。自1987年8月上任到2006年1月退休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19年,竟然处理了12次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足见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动荡。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暴露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的破绽。

首先,美国主导的“资金游戏”面临极限。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政权掀起“新自由主义”潮流,推动金融自由化。1999年美国颁布新银行法,进一步放松了金融管制,金融经营模式的“分业管理”被打破,“混业经营”大流行,形成了“ 裁定型金融运作模式” ,即利用市场定价的扭曲,通过“低买高卖”,套取高额利益,展开“资金游戏”。而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多,价格体系日趋均衡,游戏利润率下降。为扩大利润空间,美欧等巨型金融机构大肆“创新金融技术”,编制金融衍生商品,人为制造“虚拟的金融世界”。如以“次级贷款”的债权为抵押,整合、分割、编制成一系列的证券化商品,并通过层层分割、再编制,衍生出更多的虚拟金融商品,销往全球。这个过程被美国吹捧为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也被视为分散金融风险的最佳手段。问题是,金融风险犹如电脑病毒,不会因分散而消亡,相反,其不断分散的过程,恰恰演变为病毒扩散的路径,一旦在某个环节病毒发作,必将侵染整个系统。这就是“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不断深化、扩散的根本原因。

其次,美国市场评级体系改革滞后。无疑,金融衍生商品的发展,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美国的金融改革并没有触及市场评级机构的垄断格局,当年靠“政府订单”扶植起来的评级机构依然垄断着市场,导致评级市场“道德缺失”,金融风险被掩藏,酿成病毒广泛扩散。

第三,美国金融体制存在结构性失衡。美国的新银行法仅仅扩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权,结果出现了金融机构集团化,金融产业大扩张,金融权力大膨胀。而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等,依然按照传统的格局“各司其政”,给金融产业留下了三不管的空间。

第四,最惨痛的教训是“规模=安全”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金融改革中,美国政府认为金融机构的规模越大越安全,因此,积极掀起金融机构并购浪潮,形成了巨型金融集团垄断的金融产业格局。如,美国前三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均超过1万亿美元,堪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媲美。 而雷曼兄弟公司的纯债务就高达6130亿美元。显然,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用事实击碎了“规模=安全”的定论,也让美国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新认识到规模过大对金融系统的破坏性。

金融市场化与产业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必修课,关乎民间储蓄能否有效转化为民族生产力的蓄积条件,更是确保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制度条件。随着中国贸易发展,经常收支顺差连年扩大,“中国资金”、“中国资本”日趋国际化,金融改革与开放,成为确保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从华尔街开始,波及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时间,举国上下无一不为之忧心,而此时,中国政府表现出了很好的经济调控能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并在0

9、10年分别以8.7%和8%的GDP增长率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这场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场灾难,也是一次考验,中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独到的应对危机能力在这次灾难中逆流而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然而,以后的路该怎样走才能越走越宽?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在全球化经济中发展本国的经济而最小限度的受到来自别国的负面影响?危机后的中国还需要思考。 关键词:GDP拉动内需制造链教育兴国

美国次贷危机的消息传来时,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自1997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处在一个比较平和顺利的环境中,GDP增长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场次贷危机,看似和中国无关,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必不可少的受到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很深刻的,后续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中美贸易在危机产生之前来往很密切,唇亡齿寒,在华尔街一片萧条之时,中国沿海一带的一些工厂集散地也是门庭冷落,甚至于接连倒闭。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07年一年GDP增幅达到13%(此数据做过调整,此前公布的数据是11.9%),08年则骤降为9.6%。

面对这样的危机考验,中国政府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政府调控能力和群众领导力,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拉动内需。以玩具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许多为外国品牌生产玩具的厂商由于产品出口额的大幅降低而导致无活计可做,继而厂家倒闭,民工的返乡潮也随之而来。前不久,由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春节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间,有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也就是他在城市的工作仍然是保留着的,节后他会回去正常上班。也就是说返乡农民工中,用39.6%的人是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如何合理安置返回原住地的民工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民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量涌回农村的人口亦会导致社会治安的不稳定。政府对此采取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共建设投资使之就业、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的形式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等等一系列措施促使返乡农民工有岗可上、有业可就。另一方面,中央采取了持续拉动内需的方式来缓解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主要是加大城乡的现代化建设。来自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0年一月至二月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6.6%,新增固定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56.5%。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城乡居民的就业率,也加快了我国城乡的现代化步伐。但事事并非完美,在这一措施的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其缺点在近几年来也逐渐显现,尤以城市房地产问题最为突出,准确的说,是城市的房价问题成为新的焦点。2010年一月,以广州为例,新建商品住宅的同比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35.2(去年同月价格指数为100)。不少工薪阶层直呼:房价上升过猛买不起房!出现这样的呼声后,政府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房价近来也因此有所遏制。

虽然只是宏观调控细节上产生的问题,但是我以为,政府在制定事关民生的政策时还需多加考量。毕竟我们追求的不仅有GDP,还有居民的购买力指数。应对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在经济上会受到美国经济如此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制造业。中国自加入世贸之后,一直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在中国开设产部,更有甚者,将公司总部移至中国。这不仅因为中国对于各企业来说,是一个广阔的,亟待开发的市场,而且中国能够为各制造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郎咸平先生曾在一次节目中说过,我们之所以受制于人是因为我们处于制造业的最底层的一环。我们缺乏自己的品牌,缺乏自己的技术,因此我们只能为别人做嫁衣。即使是中国沿海一带富庶的制造业企业主也是在赚取微薄的人工差价。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就是这一缺失的副产品,虽然之后该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安抚员工安抚社会,但是我以为,事情的根源不在此,因此无论是多么高明的心理医师在症结未解之前也不能完全确定悲剧在未来会不会再次发生。其实,这样的论调不止一次提过,即是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目前为止,除了几个蜚声国际的品牌,我们仍然在为别人做着最廉价的工作。甚至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很多情况下也是因为耐用且便宜而为别国人所选择。我们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像苹果那样的品牌?为什么我们只能为苹果作代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问题与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别国影响的实质是一样的。经济危机过后,我们虽然经济复苏很快,但是,居安思危,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场次贷危机会在什么时候再次来袭。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力量去面对每次挑战,而我所指的挑战不是其他国家捅了篓子却波及我们的挑战(虽然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而是实实在在经济每一次飞跃所产生的挑战。这样的道理可以很容易说清楚,却是很难做到。我认为,一切的症结在于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能够在未来打造属于我们民族的响亮的品牌的人才,能够居于制造业前端的人才。具体怎样培养,我相信政府已经在实施,只是需要时间,毕竟教育制度的改革是需要时间来证明其正确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两会前公布并向全民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 《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温家宝总理也在两会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搞好教育”。相信在政府的多面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正如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实践会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历经这场危机后的祖国更加强盛!

注释:GDP-----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文献:百度词典 财经词汇GDP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90平米及以下)2010年1月国际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008 、2009

腾讯财经 《政府采取六大措施应对返乡民工潮》

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 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 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 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 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1 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失误

美国的金融机制致使金融衍生品无约束的创新以及金融杠杆的持续放大。普通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 但衍生化后, 本金变化了, 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 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 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 利率一高, 亏损的数字自然就成了天文数字, 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 一方是巨大的盈利, 一方是巨大的亏损, 经济体系就此难以平衡。早在危机爆发前的一些年, 美国经济就已出现严重的泡沫, 尤其是房地产的泡沫。宽松的流动性、货币政策、低利率造成了泡沫的产生, 这是一个非常直接、根本的原因, 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1.2 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失效

当经营出现了巨大的风险时, 企业的内控机制应该能够产生应有的预警、阻止作用, 使得企业能够躲避风险, 继续经营下去。这次危机表面上看是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 实际上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利用杠杆工具进行投机导致的, 而这种杠杆工具天生具有巨大的风险隐患, 美国各投资银行的内控机制对此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控制作用。这种风险隐患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 无人予以重视。而一旦形势发生化, 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映。企业内控机制的失灵、无限制的滥用高杠杆以及高管层对这种风险的过于忽视或存在的侥幸心理, 最终引发了这场危机。

1.3 金融风险管理的失败

金融风险管理是各类经济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 通过对各类金融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 以最低成本即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 获得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总的来说, 是处置和控制风险, 防止和减少损失, 保障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 证明在风险管理方面, 无论是从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 还是风险管理的文化和系统来说, 都是不成功的。金融机构在危机当中饱受重创, 蒙受巨大损失, 有的甚至还因为流动性的危机, 或者资不抵债的危机而倒闭, 说明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在本质上、系统上都是失败的。

1.4 市场监管机制的失控

美国的法律体系相当完备。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这些年来已有很大的改进, 特别是安然、世通事件发生后, 国会还专门出台了《萨班斯法案》, 但是再好的监管也会存在缺陷。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这种贷款的发放, 伴随了高风险, 最终引发了危机的爆发宏观层面。

2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金融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面的冲击, 其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程度前所未有, 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亚洲, 其他地区几乎不受影响, 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 并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 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同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关, 从外贸依存度指标来看, 2007年我国达到约67%, 远高于美国23%、日本30%的水平, 同时,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明显增强, 这也加剧了中国经济受影响程度。

2.1 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长短期影响不同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早在2008年在谈及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时候就表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影响有限。由于中国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介入有限, 加之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 目前来看, 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看, 次贷危机的蔓延, 可能会增长境内企业信贷的需求, 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冲击, 间接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这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个是国际投资机构在危机时期对中国投资市场的风险进行重估, 撤回资金回国, 以求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局面, 短时期的大量撤资必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影响。另外,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国降息、人民币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会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加速热钱流入。这会进一步助长我国资产的泡沫化, 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第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第四, 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一方面, 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 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 会传导到中国来。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

2.2 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次贷危机已经通过金融危机的产业联动效应严重冲击了中国实体经济, 房市低迷、股市暴跌、库存危机、价格急跌、企业倒闭、裁员降薪等已成为中国经济危机的反映。我国经济增长向外的依存度较高, 中国的经济有时被描述为依赖出口的增长, 200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7%。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 欧美国家在危机时期经济的低迷, 消费信心的下降, 通货紧缩, 严重的减少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 使中国无论是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业还是内需为主的钢铁业,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危机。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 根据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数据统计, A股上市公司的存货合计21087.72亿元, 较年初增加4780.83亿元, 增幅高达33.42%。库存危机通过存货加速原理, 使许多重要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众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不少大企业裁员降薪。从行业分布看, 倒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制造行业。即使有些大企业还不至于倒闭, 但裁员减薪却成为它们应对危机的常规手段。

2.3 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在增长动力减弱背景下的政策调整, 可能将是货币政策的稳健趋松, 由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审慎收紧, 人民币汇率将面对来自“利率平价”的更大升值压力。而且, 在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的背景下, 美国保守势力的进一步抬头难以避免, 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诸多非议, 甚至是法令性制裁可能会不断增加, 这将给中国汇改带来不容忽视的外部不确定性。

2.4 对我国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其中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影响比较大。在这些企业中, 农民工是主体, 所以农民工受到的冲击影响最大。据统计, 2008年底全国农民工总数是2.25亿, 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数是1.4亿, 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的总数大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0%左右, 比常年要多出10%左右。春节以后, 大约有80%农民工回到城里, 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在4500万人左右, 还有1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其次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出现大幅的下滑, 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呈快速下滑趋势:10月份是84万, 11月份是55万, 12月份是3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4.2%, 达到三年来最高的一个水平。最后, 企业岗位流失情况也比较严重, 从监测的15个重点城市来看,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 大约有40%的企业都出现了岗位的净减, 增减相抵, 大约企业岗位净减在5%左右。经济的下滑造成企业用工增长放缓, 就业压力增大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3 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

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 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 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

3.1 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首先,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 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一政策曾在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等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 鉴于国内社会投资明显加快, 经济活力充沛,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7年后正式退场, 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其次, 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次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 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 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 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 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 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 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3.2 通过财税及货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大量的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对解决就业、提供税收, 对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力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首先,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3486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同时消除能源价格的管制, 使其尽快实现市场化, 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 增强其价格竞争力;其次, 实施对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减免税收政策, 实行结构性减税, 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增强投资者信心;再次, 在中小企业发展中, 要促进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 通过出台相关货币政策, 如对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发展贷款担保机构等, 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3 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

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 中国目前同样存在这样的隐忧。在国内, 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认为是优资产。然而, 从住房按揭的对象来看, 美国次级债券次级贷款人信用还有等级之分 (即“次级信用”) , 但对中国的揭贷款者来说, 估计其中很大部分人甚至连“次级信用”都没有。这是因为近几年来, 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 没有谁是不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 住房按揭贷款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信用等级可分的。这样, 一部分信用欠佳的贷款人就必然会进入到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中。尽管目前国内不少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信用不好, 但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上涨时, 过高的房价会把这类缺乏信用的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掩盖起来一旦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 其潜在风险就必然会暴露出来。这些潜在风险一旦暴露出来, 国内银行将面临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

3.4 建立股市的风险防范机制

次贷危机后美国大力度的货币、财政刺激政策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由内外因素诱发的股市波动有可能会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严重影响。制度是市场运行最有益也最有效的防洪堤, 防范和化解市场的矛盾和风险需要全新的市场制度和全方位的危机意识。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 建立健全股市风险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 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同时要加大对广大民众的金融教育, 增强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

3.5 完善对外投资风险和监管机制, 尽量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近年来, 我国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在野走出去冶战略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海外投资, 世界经济减速和金融市场动荡有可能影响到这些投资的收益。因此, 应加强对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海外市场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机制, 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意识, 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 提高对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尽量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特别是以银行、券商和保险为主的国内金融机构, 更应当以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为鉴, 在不断扩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 认真把好风险控制的关口, 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3.6 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次贷危机和完善全球金融体系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也使得不少经受次贷危机冲击的国家对于中国经济寄予厚望;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传导和影响渠道的多样化, 也使得中国必须要及早把握次贷危机的发展演变脉络, 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 量力而行, 参与全球应对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完善工作, 具体包括在参与全球次贷危机应对中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以赢得更大国际金融话语权为目标, 在现有的国际金融格局下适当参与全球金融救援行动, 重点放在对可能出现支付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的救援, 辅之以相应的国家资源战略和产业整合战略。

摘要:次贷危机导致了让美国经济产生严重衰退的经济危机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 有人甚至称之为“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由于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从金融到实体经济都饱受危机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的影响, 并论述在当前的新形势下, 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一) 发达国家是新型金融危机的主要代表

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经济危机往往会有一个重要国家产生, 进而波及整体世界范围。例如:美国, 美国是世界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国, 在当前全球经济局势整体化趋势更加明显的情况下, 作为最发达的国家经济体的美国, 如果发生金融危机, 首先会波及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币种的中国大陆, 容易导致中国整体外汇储备体系发现混乱, 也会为全球外汇储备市场带来新一轮巨大的挑战, 甚至影响到未来国际货币发展前景和整体格局。

(二) 新型投资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大规模的金融市场交易会催生出大量的新型投资主体, 例如在庞大市场资金的支持下, 在全球金融规模市场发挥作用的各项投资理财基金。确立主体还包括投资银行以及各种主权基金和对冲基金, 他们具有的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充分征集大量资金, 因此, 在资本投资市场内能够赚取利润先机, 而且改变了传统简约单一固化的投资方向, 巨额的资金投入会使得整体进入市场容易产生大的变故。这种投资主体和机制也导致, 全球性金融危机波及范围更广, 产生在局部地区的危机会被无限扩大。

(三) 信息金融危机向外扩展速度加快

以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与积极层面而言, 可以稳定全球经济市场推动稳步发展, 然而一体化的模式也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联系过于密切, 如果发生金融危机会以极快的速度向外扩散。这便要求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币种的国家积极关注国际局势, 做好战略目标的规划与建设。我国必须具体深入研究信息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战略之间的深刻关系, 做好多方面的防范对策, 避免我国国家利益遭遇大规模破损。

二、全球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影响

(一) 资产缩水风险和投资风险不断加大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各国都储备着相当规模的美国证券, 影响国际局势的金融危机发生后, 我国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着大规模的损失风险。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直接从汇率层面得出,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波及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元货币快速贬值,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遭遇到大量的经济损失, 缩水情况十分严重。从外汇储备的具体收益率层面来看, 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国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有效债券的估计价值不断下跌, 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资产损失数额较大。并且金融危机后, 市场投资环境局势一片阴霾, 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二) 要求我国合理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规模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数额不断增大, 由此也为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国国家政府必须妥善安排外汇储备管理工作, 具体调整外汇储备管理的发展和建设, 并且需要合理规划和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率和增加速度。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应当立足于国计民生的发展现状, 建立长期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从总体上综合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各项管理效率, 并且妥善拓展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 在保障投资渠道安全稳健的情况下, 不断优化外汇储备的利用模式。国家政府各个部门统一协调配置, 有序稳健加强对一定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督管控力度。

(三) 适当调整美国国债的持有率

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 各种全球通用的币种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稳定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各国都有序适当增加对美国国债的持有率, 并且出于对我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整体战略需要, 我们应当考虑在短期内有序推进增加对美国国债的持有率。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震荡幅度较大, 但是总体难以发生较大改变。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主要购买国, 并且出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需求和对整体国民经济战略的考虑,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持对美国国债的持有率。

三、结语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逐渐走向整体化和全面化, 世界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和传播范围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展脉络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产生的经济状况, 会对整体世界经济产生产大规模影响。我国为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必须不断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局势的微妙变化, 并针对性做出战略调整和发展规划。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我国外汇储备的调整战略息息相关, 我国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国计民生的整体利益, 主动应对挑战趋利避害, 积极应对外汇汇率变动的各项困难, 并且逐步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 保障我国外汇储备实现保值增值。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世界金融局势的深刻变化, 金融研究领域逐渐提出了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全新概念, 并且针对金融危机发生的特点进行严格阐述, 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会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等各个层面产生广泛影响。全球信贷市场的危机使得整体世界局势发展道路坎坷崎岖, 需要各国共同联合妥善对待。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以美元储备为主要货币, 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局势都不甚明朗。近年来,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逐渐扩大, 会使得我国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 以及各种机构债券市场价值严重跌落带来的发型隐患, 新型金融危机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汇储备,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J].金融研究, 2015 (8) .

[2] 张鹏辉, 李若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本土市场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 2013 (5) .

[3] 宋科.构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新框架:基于国际经验视角[J].新视野, 2014 (4) .

上一篇:我国医院内部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