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演讲范文

2023-09-20

语文课前演讲范文第1篇

一画段,二画圈,

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

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

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中前“四画”在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五画、六画”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六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那么中高年级怎么预习呢?

(一)读课文

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二)搜集资料

1、关于作者

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关于背景

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金色的鱼钩》《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

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段意的概括根据文章的写法有这样几种:

A、 摘抄法。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

B、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 C、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 D、合并法。如《桂林山水》

(四)做批注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五)做好读书笔记

先看清楚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分课型预习

(一)讲读课文

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3、解决课后思考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二)自读课文

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要做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1、阅读“自读提示”。心中明白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解决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阅读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1)、查字典识字、理解字、词义、区别形近字,运用比较和汉字构成规律记字形。

(2)、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词句的意义。重点词下面画小圆点;重点句、句群用括号勾出;总起句、总结句用单横线画在句子下面;中心句用单波浪线画出;不懂的词、句子可在词、句子下面画上问号、准备课堂发问。

(3)、学会批注。对要求理解、讲意思的词、句、段可在其下面或旁边加上批注。

(4)、划分段落,书写段意。在自然段前,标出每个自然段序号。寓意段用双竖线分出。段意简单的可直接写在书上。较长的可写在预习作业本上。

(5)、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把几个寓意段段意合起来归纳,可依据课后问题归纳,也可抓重点词、重点句归纳。要注意课题,因为主要内容常常是围绕题目写的。

(6)、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找中心词、中心句。要注意课题、有些课题点明或暗含了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语文课前演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合作学习

在新课标改革的环境下,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素养,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价值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过程中,课前预习活动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要求小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与启发者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前准备阶段,安排学生进行教学资料的收集工作,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教学资料,能对教学内容、文化背景与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资料收集与分享来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W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以及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与结果,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并且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念与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预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加以奖励与鼓励,以激励全班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课前预习活动当中。

二、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

由于课前预习活动是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是学生独立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过度参与,但考虑到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意识,不明白要预习什么,在课前预习时,仅仅会采用通读全文的方式进行,并不能够起到课前预习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还是应当对学生的预习行为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与预习方向,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1]。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篇幅较短,选自《世说新语》,讲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九岁小孩巧妙应答的故事,这篇文章选编的目的是让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印象与认知,并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九岁孩童的机智与幽默。教师可以对学习目标加以分解:第一,浏览全文,找出生字并查字典;第二,通读全文,大致体会文章含义,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幽默与巧妙之处;第三,收集相同类型、描写小孩子机智应答的文言文,如《陈太丘与友期》《诸葛恪得驴》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目标分解,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文言文的美,并且通过资料收集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课前预习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科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愿,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少正确的方法,往往做了很多预习工作,最后却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并教导学生学会预习资料的搜索、查询、收集与整理,并对预习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确定有益的知识点与预习资料,并在课堂学习中加以运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首先阅读全文,进而思考以往所了解的诸葛亮的故事,对比其他故事中诸葛亮与《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形象有没有不同,查找《草船借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思考,明确收集到的资料是否与课文有较强的关联性,明确是否适合在课堂活动中加以分享,以此判断资料的价值,养成对预习资料独立取舍的能力。

四、采取小组合作课前预习方式

在课前预习活动中,可能会存在由于课程难度较高、预习资料来源复杂或者预习工作量较大的情况,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难以独立完成预习工作,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前预习的实际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组制定不同的预习任务,通过小组的力量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同时,由于每一组的预习任务与预习目标各不相同,因而在课堂分享中,通过不同小组的预习资料共享,学生就能够实现资源交互,共同成长,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查找相同题材的古诗词,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分享,但由于这类型的古诗词较多,教师可以以不同朝代进行小组划分,如唐诗小组、宋词小组、元曲小组等,每一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朝代进行相同类型的古诗词查找,在确保预习效率与预习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与视野的进一步开拓。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眼界,帮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与启发作用,引导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与方向,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并进一步打开思维与视野。

参考文献:

[1]戴兴玲.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61.

[2]陈甜.把好窗口关 重在预习时:摭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的构建与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33.

语文课前演讲范文第3篇

目前,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学生年级不同,预习的方法也不同。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预习时主要是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在疑难处打上问号等,要求不太高。而中高年级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课文内涵也逐渐加深,词汇也更丰富,对段和篇的理解要求更高,所以预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读课文 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二)搜集资料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 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

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部分?

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四)做批注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 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五)做好读书笔记先看清楚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

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 彩。分课型预习

(一)讲读课文

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疑入手,循序渐进。(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5)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文旁边批注,以便于在课堂学习时和大家交流。

3、解决课后思考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二)自读课文

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在课堂上, 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要做 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1、阅读“自读提示”。心中明白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通读 全文,解决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 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语文课前演讲范文第4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由上南学校独立承担研究的宝安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

一、研究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都无不与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理解能力低下有关,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于预习: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预习过程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二)预习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并未为教学很好的服务,学生因为多种原因课前预习做得不好。在调查和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课前预习是在浪费时间。有的学生则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有的虽说课文读了

四、五遍,可在课堂上读课文仍读不通顺,抄写生字时仍错误百出。预习效果不佳,还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可以说不会预习的人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会学习的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有效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会受益终身。

(三)预习效果: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本校的许多语文老师,常见到语文老师上课文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

要么无奈摇头,只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停下来,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而这样一来,能用两课时上完的课,我们就要花上三课时甚至更多时间。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两课时上完一课,上第一课时时,不管学生预习如何,硬是硬着头皮上,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夹生现象,要么学生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要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效率怎么能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小组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成果

我们运用行动、文献、总结、实验等研究方法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㈠理论成果

1、界定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基本含义”

(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2、探明了“有效性指导小学生预习中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⑴.全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实验对象,追求实验的整体效果。

⑵.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及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帮助、指导学生,使其逐步具备自主预习所必备的素质和掌握

预习需要的方法、技能。

⑶.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既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指导的程序科学操作,又要坚持从实验研究的班级实际出发,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和建立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实验研究的内容,为实验研究的理论增添新的实践成果和科学依据。

⑷.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在“课前有效预习”的养成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尊、自信和预习的成功体验,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自主预习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⑸.差异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原有预习习惯的基础,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设定目标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促使良好预习习惯的尽快养成。

⑹.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始终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一是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预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诚恳地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激励学生着眼于未来,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探索“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学习习惯与模式 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如下的学习习惯及模式:

⑴.培养常规预习习惯

常规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找出问题或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

⑵.培养质疑预习习惯

质疑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⑶.培养探究预习习惯

探究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理解教材的内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探究和发散思考,养成对问题追根求源的习惯。

⑷.培养创新预习习惯

创新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掌握教材的内容,学会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考,经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

4、总结出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预习有效性指导的途径”

5、摸索出了“思维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关系

6、课堂内外的结合的三个目的 ⑴、带着积累词句的目的去预习 ⑵、带着搜集间接材料的目的去预习 ⑶、带着学习语文知识和技巧的目的去预习 ㈡操作成果

★ 经过实验研究和不断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策略。

★ 经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实验对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人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坚实基础。

㈢实验的效果

(1)对于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培养研究,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我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

(2)对于学生:通过对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超过80%学生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学习自觉性显著提高。现在本课题研究虽然已结束,但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终结。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如:

1、如何有效地将课前预习渗透到每一位学生;

2、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将多种学法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

3、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学、合作、讨论”将如何更具有新鲜的活力。

六、研究的收获

㈠教师方面:三年半以来,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指导小学阶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㈡学生方面:三年半以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有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设计的作业到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这种学习实质的变革,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他们大胆自信,主动沟通,成为学习的成功体验者。

1.形成指导小学阶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1)激发需求策略。

指导小学阶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激发教师与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共同创造出和谐、有效的课前预习新天地。

(2)目标明示策略。

指导小学阶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教师备课理念的

显得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与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真正从学生的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共振”的理想境界。

一堂课的目标聚焦于1到2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前明确告之学生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双向提问策略。

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既体现在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它能促进学生思维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预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难点,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也有希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形成指导小学阶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练习策略。 (1)童趣化策略。

设计预习练习时,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开放题,并起了童趣化的名字,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描一描,写一写叫“小小书法家”;照样子,写出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语叫“变魔术”;划去下列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叫“火眼金睛”;按要求归类叫“紧急集合”;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叫“锦上添花”„„

(2)综合化策略。

高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但是知识的提取性却相对稀少,导致学生“学习今年忘了去年”这种低效的学习现状。因此,看拼音练习中可以加强同音字的练习;阅读中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仿写。

3.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和修

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阶段性检测监控教学能力,两学期阶段检测名列同年级之首。

在课题理论学习中,每月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摘录;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问;撰写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深圳市及宝安区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的评比中获奖。

七、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作为一个规划性课题,实施一年半来,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一方面,我为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不尽如人意之处深感遗憾,也更激发我增加勇气、创新思路,从而不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启示一:培训与理论学习至关重要

缺乏理论与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我常感觉到有些迷茫。感谢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让我的迷茫逐渐拨开,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高了本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示二:科学合理、趣味十足的预习练习设计至关重要

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中预习练习设计缺一不可,从教师设计的“表格式练习”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个性化作业本,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学习的成果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能力螺旋上升。今后,我应对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更高处。

九、努力方向

我相信:只要满怀激情,积极创设条件,勇于探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向下面两个方向努力:

㈠、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 ㈡、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预习直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弥补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精力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去。

让预习为学生开拓思路。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去。

让预习帮助增强记忆效果。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自己都经过独立思考,有了初步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学习,理解会更为深刻。理解了的知识很容易记住,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克的知识更容易记牢。

预习增强学生求知欲,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预习作为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措施,对课堂学习必有极大的支持作用。只有对课前预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最终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十、课题组成人员: 主持人:叶宾

语文课前演讲范文第5篇

七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研究

年级学科:

2014级七年级语文

课题主持人: 何明元

参研者: 张叶成欧明绪 资料:

(一)七年级语文预习表格式模式

(二)《春》预习示例设计

语文课前演讲范文第6篇

大家好!

迈入高三,我们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跨过高考,我们必将拥有新的明天。

在高三这条接近终点的跑道上,我们渴望将美丽的身影留给别人,但你我都应该明白,成功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动力,更需要努力。

失败,是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结果。或许有人将失败当作教训,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教训的代价太大了。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失败者颁发奖牌。但我们要明白,这场比赛的结果的决定者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我们主宰着我们的命运!

现在,高三悄无声息地靠近了,我既兴奋又恐慌。兴奋的是,十二载的求学生涯即将呈现曙光,我期盼着走出小天地的羁绊,奔向大世界的怀抱;恐慌的是,十二载的艰辛万一付诸流水,我该如何面对?高考本身就是残酷的,但是,我们不能埋怨高考的残酷,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才能磨砺出铁一般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畅行无阻。

高考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距梦想的天堂也越来越近。感谢高考,搭建了实现我们梦想的桥梁;感谢高考,赋予了我们翱翔高空的翅膀;感谢高考,让我们学会了人生中的执著。

我坚信,即便高考是座独木桥,我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走在前排;我坚信,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辛苦的汗水定能浇灌出累累的硕果;我坚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必胜的信念定能让我们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成败在此一举,相信你我都已满怀信心;在这紧要的关头,相信你我都早已暗下决心欲与天公试比高!

那么,就让我们咬紧牙关,抖擞精神,迈出雄健的步伐,摆动有力的双臂,奔跑在那接近终点的跑道上,将美丽的身影留给他人吧!

来吧,成功属于爱拼搏的我们!

上一篇:化学考试总结范文下一篇:车间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