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2023-12-19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少走弯路,轻抄捷径,事半功倍,确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根据当前教育越来越倡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改主流,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我们经过努力研究出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导读感悟式”的教学模式,以读为主的古诗教学模式和趣味识字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加以阐述。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习新课架桥铺路。

二、初读感知

导入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自行设问,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在初步弄清疑问答案的同时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读完课文后,师生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问题大体这样设计: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内容主旨。为探究奠定基础。

三、导读感悟。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可能留下了语言文字背后不好理解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精当地点拨、讲解。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学生是可以一读就懂的,用不着教师泛泛地讲个不停,更无须一问一答地把课文支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所以要抓住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讨论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美读,读出味道来。

四、积累运用

在教学中,课堂上,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并练习用这些词语或句子说话、写话,也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资料或信息。

五、课外延伸

课文学习完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外延伸作业,或写或读,或抄或画,内容多样,形式活泼,以利于学生形成健

康的语文学习能力

识字课的教学模式

一.联系生活,揭题激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2.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生词卡个读,小组读,齐读。

2.把生字带到课文中再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丰富认识,引导诵读

1.再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说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3.每一行词语分类别是什么?

五.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识记生字。

2.教学字的偏旁的部首。(范写生字)

3.如何更好的记住生字。

六.作业设计及巩固

古诗教学模式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

感染力,低年级古诗教学可以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一)品读入情 让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向学生渗透字音字形。

(二)感悟入境 中高年级此环节是抓住重点词语运用工具书、书上的注释简单感悟诗文大意。低年级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简单了解字义,进入情境。

(三)欣赏运用 教师可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研讨配画再现古诗、激发兴趣书写古诗、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隧道 视频教学

随着地下空间如火如荼地发展,大型项目如地铁、盾构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大型项目越来越多,从而带来了大量岩土与地下工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门人才。同时,隧道工程作为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隧道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基本力学原理、施工方法及行业规范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隧道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相关素质。因此,在此指导思想的要求下,对高等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目前《隧道工程》课程教学中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停留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方面。更为主要的是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地下空间施工环境黑暗、潮湿、对于不熟悉工地情况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施工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导致学生本身很难深入隧道现场亲身感受,在学习前很难在头脑中形成隧道的架构。因此只能靠课堂上通过老师讲解及自己想象,无法深入了解隧道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很难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探究隧道奥妙的过程。

本文通过结合隧道工程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视频教学模式的优势,将视频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感性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隧道视频教学模式的特点

视频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感性地对隧道进行了解。将视频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更好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大量收集实际工程现场录像、图片,给学生以图、文、声、动、实等多方位信息,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讲解隧道设计原理及施工方法时,通过录像资料、工程现场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隧道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信息,对实际工程有直观的感受。隧道工程中很多设计仍然采用的是工程类比法,施工风险较大,通过实际工程失败案例的演示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号,建立视频录像网络平台,收集教学过程中理论内容相关的实际工程影音资料,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随学随用,自由掌握学习时间,以弥补课上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隧道视频教学模式的实施

本文以工程科学角度,从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理念等方面对隧道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设计合适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利用校内、校外教学资源,将隧道工程中实际问题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了解隧道工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资料收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广泛收集隧道设计、施工等相关视频、现场录像、动画及工程图片。寻找建筑相关论坛,必要时可通过筑龙、道客巴巴、淘宝等付费下载。

(2)院企合作、开拓视野

与长期从事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学生收看录像和讲座视频的方式,将企业中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及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见识、拓展思路。

(3)建立视频录像网络平台

通过将收集的视频录像资源进行网络平台建设。通过QQ群、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号,收集教学过程中理论内容相关的实际工程影音资料,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随学随用,自由掌握学习时间,以弥补课上时间不足的缺陷,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4)案例研讨,加深理解

通过理论内容与相关典型视频案例进行研讨,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设计施工经验及教训,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学生在解决问题并作出相应对策时,使学生加深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视频教学模式更好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特点。同时,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到城市地下空间的其他结构和施工专业课程中,推广性强,能够巧妙地避免了“施工单位不愿接受”或“流于表面、简单观摩”的尴尬实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立敏、刘小兵.隧道工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吴能森等.地下工程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朱永全、宋玉香.隧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96-98

作者简介:

丁长鑫(1984-),男,讲师,主要从事地下空间结构教学和研究工作。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串讲串问式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实行讲解的模式由来已久,1923年《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纲要》中就提出了这种教学方法。解放后,在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又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进行采用讲读法”,“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讲解主要体现在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上,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串讲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主体性教育"的开展,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又兴起了串问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完成阅读任务。

串讲串问式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分析问题方面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串讲串问式模式的目标是,通过串讲串问,主要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至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没有充分考虑在内。

串讲模式操作程序是:

(1)读课文,提出应该分析的字、词

(2)学生读课文、划分课文段落

(3)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

(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归纳中心思想

(5)教师分析写作特点

(6)布置作业

串问模式操作程序是:

(1) 读课文,提出应该分析的字、词

(2) 学生读课文,划分课文段落

(3) 教师逐句逐段地发问,学生随着教师的发问回答并理解课文

(4)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归纳中心思想

(5) 教师分析写作特点

(6) 布置作业

串讲串问式模式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练习--强化”的策略。这种策略要求教师要讲清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教师的讲授应尽可能要言不烦,抓住要领,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尽可能减少同一层面的机械重复。加强反馈矫正,以巩固学生的练习成果。

这种策略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获得前人积累的知识,设计精当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但使用这种策略,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主动性不易发挥,反复的练习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二、导读式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弊病,从九十年代开始,形成了“导读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导读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第一现代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是该模式建立的主要依据。所谓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诱导和指导的作用,设计最佳教学方案,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探索最佳教学结构,取得最佳教学效能。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有效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所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程度。

第二,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育原则上,

应该贯彻“以读为本”、学生群体参与语言实践的原则。努力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积极创设和谐气氛,保证学生的参与兴趣,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在教学观念上,牢固树立教为学服务,教以学为依据,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思想,

导读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通过扎实有效地序列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构建过程中,旗帜鲜明地针对"应试教育"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重教轻学”、“重讲轻读”、“重知轻能”的弊病,确立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

一、掌握知识与学会学习相统

一、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能力训练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语言教学"内化为学生素质、外化为学生能力"的目标。

导读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引导预习。预习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上。预习的实质是教师把学生引入读书的殿堂,进入课文的境界,开始读书实践的第一步。与过去一般意义上的预习不同,,"导读式"教学赋予预习以崭新的含义,即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和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教师着力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预习提纲,设置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圈、点、批、注,使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引起思考。

(2)指导精读。这个环节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问题,以学习提示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与所谓“串讲”、“串问”截然不同的是,“导读法”要求教师牢牢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整体地而不是肢解地,重点地而不是泛泛地指导学生在反复读书中去领悟课文的思想和语言。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群体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大胆地说出来,经过相互启发、借鉴、补充和矫正,得出正确的结论。“导读法”强调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议论、发表和交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启发,有共鸣,有争辩。所有结论的得出,都不是来自教师的灌输,而是来自学生自己的思考。这样就打破了教学参考书的框框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

(3)辅导练习。这一环节主要是辅导学生进行阅读基本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导读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宜采用"示范--模仿--迁移"的教学策略。采用这种策略,要求教师的示范阅读和分析应力求规范,确实能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应创造条件,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模仿。教师要设计好有助于迁移的教学情境,尽快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这种教学策略因其直观、富有鲜明的指导性,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收效比较明显。

三、自主学习式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九十年代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与导读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一致的。

首先,现代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是该模式建立的主要依据。所谓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诱导和指导的作用,设计最佳教学方案,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探索最佳教学结构,取得最佳教学效能。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有效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所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程度。

其次,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育原则上,应该贯彻"以读为本"、学生群体参与语言实践的原则。努力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积极创设和谐气氛,保证学生的参与兴趣,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旺盛,如果不刻意压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会提出许多问题,并设法去解决它。

第四,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法更为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实践,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活动。

自主学习式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自主学习式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1)独立学习。在这个环节学生主要按"五步常规教学法"完成自学任务。这五步自学法是:查,查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定,根据教师设计和课文前面的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找,找出课文中易错的字、词和问题。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分,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划分段落。

(2)讨论与交流。根据教学重点,安排学生有组织的进行讨论,并请有关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在群体交流中达到释难、解疑、明理的目的。

(3)评议归纳。评议归纳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习内容的评议归纳。教师应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结构,明确课文的知识要点以及训练的基本要求。二是对学习过程的评议归纳。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以后应注意的问题。

(4)巩固练习。根据课文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自主学习模式可采用“操作--领悟--运用”的教学策略,也可以采用“质疑--研讨--小结”的教学策略。但不管采用那种策略,学生的操作、质疑、研讨一定在前,教师的结论在后。实施这种教学策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于实践。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作用看,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作用只是定向、点拨。十分明显,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由于采用这种教学策略费时太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精选教学内容,探索教学规律,指导学习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47-01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索然寡味。而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提出了高效课堂,那我们就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语文教学意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师生共同提问解答等策略来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这一理念也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个教师的心田,令其清爽、豁亮。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全面的开发。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通过深刻领会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并经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参考《新课程标准》总结出初中语文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即“导――读――悟――赏――练――作”。

一、“导”即导入新课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仔细琢磨教材重难点,扎实备好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备好学生;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认真备好课堂。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激趣导入、回顾导入、检查预习、发放导学案等来实现。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灵活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协调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目标的达成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的设置也应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和“让学生乐学”。

二、“读”即诵读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地运用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并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集体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都可以灵活的引入课堂。

三、“悟”即整体感悟

在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诊断,选择最具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而后让学生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由师生相机给出中肯的评价,从而逐步深入,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悟文章主旨,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四、“赏”即重点赏析

文章的重难点部分,老师要精讲、释疑并赏析,要从文段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及重点字词运用等多方面来进行剖析,同时,对问题的常规设置和一般回答方法等进行重点讲解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不再束手无措,同时,能指导学生作文写作,还能使他们在品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练”即训练巩固

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小结和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可以丰富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及表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就相关内容的衔接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作”即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作为复习、巩固、检查、提高和应用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每一个教师特别关注和经常使用的,也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少而精、要适量;有层次、重个性;多形式、重开放;重情趣、激兴趣;联生活、凸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主学习的自学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尚需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完善。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其“自主”、“合作”、“探究”而取得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二者和谐统一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高效课堂也应该是最平实的、真实的、丰实的和扎实的课堂教学状态。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了语文试题的主观性、独创性、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完善人格,培养研究创新精神和格物致知的精神。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采取情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常态,这种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一种重要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情景化教学模式使用不好,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首先对情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了对情景化教学的认识,进一步依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分析情景化教学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通过案例进行说明,最后着重讨论了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新问题;实施策略

情景化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当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模式,为李吉林老师首创。在情景化教学模式中,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即在适宜的时间内通过创造适宜的情景来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文本的内涵,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语文知识并掌握技能。当然,情景化教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情景化教学的优势明显,但如何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并将教学有效性提升上来,使学生在情景中“悟”,則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一、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概况

(一)对情景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情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将学生置于情景当中,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与做。情景化教学模式是最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准,通过情景的创设来使学生在情景中产生一定情感反应,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意义学习。

情景化教学模式一出现便受到广泛的关注,直到现在依然是教学研究当中的一个热门课题。这主要是因为情景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研究探索,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若将情景比喻成汤,那么语文知识就是调味料,调味料直接食用肯定不行,但是将调味料融到汤汁中就可以做出佳肴,食用起来就美味了。这是生活中的常识,但用这种常识来比喻情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更凸显情景的价值。即将知识融入情景当中,可以将知识的美感和活力显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识。

(二)情景的基本属性

新版本课标要求突出以生为本,课堂上就必须要构建情景。目前随着教育界、学术界对情景化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完善,出现了语言情景、活动情景、问题情景等。其中,问题情景是最为常用也是最有实效的一种情景。因为语文课堂上,知识的串联本身就是通过问题来完成的。当然不管是何种情景,其中必定会带有问题,并且任何一个情景都会具有如下几个属性:(1)趣味性,即有趣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2)启发性,即情景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感悟;(3)现实性,即情景应当符合生活实际,要从生活经验当中提炼,贴近学生的生活;(4)挑战性,即要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应对其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只有这样的情景才算是优秀的情景。

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学实践反思

(一)情景化教学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化教学是非常流行的方法。但在情景化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

1.情景弱化

语文是一门主课,作为必修课,其教学任务是相对比较重的。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死板、无趣、机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尝试着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但仅仅学到了一点皮毛,课堂上表面上很热闹,但学生没有多少收获。特别是公开课和常规教学课之间对比非常明显,公开课上各种情景数不胜数,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眼花缭乱,但在常规教学课上情景的应用却很少见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基础知识、阅读技巧、考场作文等几个模块,却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够重视。

2.信息技术与情景创设的结合不当

在情景化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情景创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教学情景相对比较单一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经验相对较少的年轻教师,容易被课件所主导,若没有课件,又容易导致教学失控。

(二)教学实践反思

具体来看一个实际的教学反例。案例选取某教师所上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案例中,看图写话的素材是一张老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动物园。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开始阶段并没有构造适合的情景,而是生硬地提出了任务,导致学生感到很迷惘,教师观察到学生的兴致不高,于是采取了补救措施,利用趣味素材图片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然后根据图片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如,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动物园,有花园,有公园。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情景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后续再次出现失误,没有重视学生不一样的回答,而是直接指出了图片展示的是动物园。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将情景化教学用好的例子。从案例来看,教师使用的方法是可取的,但是在使用上比较突兀,没有让学生先投入到情景当中,尽管后续通过对话情景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结果也因为没有处理好,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话千篇一律。这里关键就是在对话情景当中没有重视学生的反馈并引导学生去“悟”。

从情景化教学的角度来讲,对上述案例中的方法进行改进也比较简单。首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创设一个情景,比如设置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一些难忘的事或特别高兴的事?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当中的趣事,然后让学生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再升华一下,引领学生思考如果因为一些事情发生的时间比较久便淡忘了,那有哪些方法可以将我们经历过的难忘的事记录下来呢?进而引入写作这个主题。但二年级学生的写作技能还不高,因此进一步引入主题看图写话,此时就可以提出任务了,如观察图片素材后写出想要写的话。任务提出后就可以按照案例中教师采取的方法构建一个对话情景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这里可以先不出示图片,而是通过对话来引领学生想象一下去动物园的场景,然后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不要限定学生的答案。学生有自己的答案后可以自己写下来,然后思考如何扩充内容。

三、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结合上文分析来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景化教学模式关键要明确如何构建适宜的情景,并通过情景采取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有所“悟”。下文则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如何实现在适宜的时间使用适宜的情景。

1.情景最佳的使用时机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现如今,几乎所有学科教学都有导入环节。在多种导入方式中,情景导入是最常用的方式。而情景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如何。正确科学规范的教学语言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情景。如果可以让学生听课就像是在看一场有趣的表演,那么创设情景的目的就实现了。从统一使用部编版語文教材来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突出语言应用,要构造语言应用情景。语言情景关键是要通过教学语言和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困惑,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某教师所上的《爱如茉莉》一课,在导入环节中,先用柔美的语调说道:“先看黑板上写的字。”随即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爱”字,然后引领学生朗读这个字,教师通过对“爱”这个字的阐释,引导学生先轻柔地读,然后大声读,最后温婉动情地读。通过这种方式,课堂立即进入到一种“爱”的氛围当中,情景构建非常成功。随后进入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体会到了课文中充满着的“爱”。当然,情景导入并不一定局限语言情景,还可以使用故事导入、背景导入、多媒体导入,方式很多,灵活应用即可。

2.要让学生在情景当中和教师对话,和其他学生对话,和课文对话

把对话应当融入情景当中,构建活动情景。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开活动教学,包括小组探究性活动、游戏化活动、角色扮演等。学生在这些活动情景中自主思考课文的主旨,探究创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应当采取何种活动情景要看具体的课文内容。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教学就比较适合采取角色扮演的活动情景。即组织学生对文本当中的人物进行划分,并分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将课本上的文字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往的经验以及情感都会被调动起来,实现与角色同一的感觉,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事实上,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教学情景的妙处,如《出塞》《守株待兔》《两只小狮子》《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小英雄雨来》等。

3.要在情景中实现以景动人

将外在的情景化作学生美好的心境,让知识成为一种信念,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学会生活。这需要让学生在情景当中结合课文来“悟”。如,在《小英雄雨来》教学中,可以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句子的位置,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层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把情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创设合适的情景,在合适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景的价值。实际上,任何情景的创设都是一种外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所有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为用而用,情景化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就会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把情感体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情景化教学就为三维目标的达成搭建起了桥梁。以上分享了一些经验,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鲁清清.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7(6):150.

[2]吴登武.情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45):268.

[3]刘景超,安奕霏.改革开放40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5):65-70.

[4]张沥.初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10(10):131-132.

编辑 高 琼

上一篇:发展战略研究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