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高中地理论文范文

2023-11-26

科学教学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比较法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很有帮助,对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地理课堂对比教学方法。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高中地理课上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教学实践证明:将比较法融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去,通过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比较,从而发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很有帮助,对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地理课堂对比教学方法。

一、通过概念比较,强化学生理解

在高中的地理课本中有一些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天气”“气候”这两个词语,看似相似,而且在教材中也没有给出这两个词语的准确解释,这就使得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的时候,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低级错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将这一类看似相似、容易混淆的概念单独拎出来,着重讲解,并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类概念,并能够正确的使用。

二、通过图形比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图片教学,能够使得知识点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对某一种地理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制作课件借助教师中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一些图表,使得这些与地理有关的现象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在讲解到农业的有关的知识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利用书中给出的插图“泰国湄南河水稻种植图”与“澳大利亚牧场的水稻种植图”,让学生将两张图就行对比,通过对比中发现不同类型的农业种植方式,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当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给学生播放与不同农业种植类型的小视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强学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结束以前,老师还要对本节课上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给出教学上的结论:澳大利亚畜牧与发展的优势归结于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地理位置因素。然而,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能够让学生根据澳大利亚以及湄南河的地理形态等进行详细的对比,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气候、水文等因素进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

在地理教学中,讲解了一定的课程章节以后,教学要能够将这些所讲过知识进行宏观的规划,将类型相似的知识点或者相关的地理现象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及深入的分析。在这种横向比较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点有效的结合起来的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之处,同时将这些发现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讨论,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隐形和理解,提升了学习的质量。比如,在间隔开“北美大陆东岸温带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让学生与之前所讲过的“亚欧大陆东岸温带气候”进行比较分析,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在交流的同时还要进行总结,在他讨论结束以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综合各小组的意见以及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得出结论:对于北美大陆而言,由于其不太明显的热力性质,而使得该区域的季风气候特征不明显,然而这与亚欧大陆东岸的气候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认为北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将前后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对比,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

四、通过不同专题之间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宏观理解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知识复习的时候,采用专题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再战一定的高度,高屋建瓴的看待所学过的知识点,能够加深学深对宏观知识框架脉络的掌握,使得所学知识的更加的条理和系统。比如,在讲到复习“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形态”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表格,分条目将这三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写好,然后在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三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北美洲,由于东部为低缓的高低,中部为平原,而西部为山脉,所以认为其地形为纵列带式的;而对于南美洲而言,东部为平原,中部为高原,而西部为山脉;大洋洲的地形则是其附近的大雨分布较多,且面面小,平均海拔高度为七大洲中最低。这样的专题比较,将同类型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能够提升学习对所学知识认识的高度,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框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宏观理解。

五、通过综合比较,帮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将综合比较运用于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够所学的知识结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讲解“农业类型”这一章节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要求根据所讲的知识,对商品谷物农业、畜牧业以及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并且从气候、地理形态、水文等方面来分析,这样的综合知识比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比较练习,让整个“农业类型”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知识脉络的梳理大有裨益。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式在进行积极发展和变化,而教学实践证明,将对比法引入到地理课堂是提高课堂灵活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學实际中,将其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菁.运用地理比较法实施有效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3:31.

[2]庄楚金.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2,9:52-53.

[3]舒心.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科学教学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巴朗斯基说过:“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更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需要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因此,地图既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又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图文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规范读图,提升能力

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可分为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图像以及地形图等。虽然每一种地图都有其特点,但基本的判读思路是相似的:①看图的标题。读图时,必须先从总体上认识图示区域的内容,如在读“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图”时,学生就可以从标题中得出两个关键信息——东北地区和农作物;②看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③看地理位置。一般情况下,学生可通过经纬度、海陆轮廓以及特殊的地理事物来确定图示地区的具体位置;④看图表内容,学生应该结合前三个步骤,对图表内容进行综合判读,将图文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取地图中的有效信息。

二、一图多用,联系原理

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然地理学的原理和规律,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很多用来体现原理和规律的示意图就能起到一图多用、一图多解的作用,把各章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图1:该示意图看似简单,却可以体现很多具有循环特点的地理原理。如它既可以描述大气圈的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又可以描述水圈的海陆间水循环和洋流环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该图可以表示哪些原理和规律?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设问,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构建了知识网络,可谓一图多获。

三、图图对比,巧析差异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对比法来分析两个区域,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如2010年高考山东省卷第26题就是一组区域对比题,题目将德国鲁尔区与中国沪宁杭工业区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二者区位条件的异同,从而为沪宁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

在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中也有图图对比的典型例子,如图2所示:

这是一组锋面示意图,左图代表冷锋,右图代表暖锋。把两幅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两者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差异对比,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两种锋面的基本特征,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四、图文转换,变繁为简

地理绘图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高中生应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地图画法,如说日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地形剖面图、热力环流图和洋流分布模式图等。这些简单的示意图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将题目中晦涩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像。如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在世博会期间,P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这是福建省的一道高考题,题目中只有文字叙述,难度较大。如果学生能根据文字表述进行图文转换,绘出简单的侧视图(图3),标出P点的位置,这道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而且近几年的许多高考题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可以说,图的阅读成为地理高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地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帮助学生总结读图规律,从而使学生能从容地应对高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地理组)

科学教学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的地理教育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却忽视了时间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出地理知识对人们衣食住行产生的作用。因此,掌握地理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因为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阻碍,导致生活化地理知识变得抽象复杂,因此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也对比进行了探讨,主要从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和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四个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回归生活实际 高中地理 教学探究

引言

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依然是采用应试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理念没有得到落实,导致学生对地理环境知之甚少。教师在讲课时也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进行授课,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生搬硬套,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又没有结合生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了解它的应用价值。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但是往往会被教师忽视。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有很多要素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而且这些情景都是可以模仿和还原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使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且有些经验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比如说在学习《重要的天气系统》这章内容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提起兴趣。如果换成提问的方式效果会好很多,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内容:同学们看了昨天的天气预报吗,预报说本市今天的气温在14-22摄氏度,有微风。据此推测一下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天气是学生真实体验过的,学生就会很想掌握推测天气的知识。所以需要先学好本章节的内容——重要的天气系统,只有掌握本节内容,才能联系天气现象预测明日的天气状况。

2.充分发挥地方特色

地理知识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有些知识是以民俗和谚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还有很多诗词歌赋当中都包含了许多地理常识和生活智慧。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些内容去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地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意识。另外,还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也可以掌握更多的国家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比如说“春雨贵如油”这句谚语,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其中蕴含了什么地理知识,它的依据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就要提前学习了解这些知识,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达到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知识的教学目的。其实“春雨贵如油”的重点就是在“春”这个字上,因为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场及时雨可以给予万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让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因此才会形成这样一句谚语。利用學生耳熟能详的言语进行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形成生活化的认识。

3.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把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可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从而更加理智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情况,地理教学的空间和场所也能得到拓展,帮助学生突破课本和教室的限制。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通过知识和生活的结合养成运用知识的意识,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种种缺陷。从某种程度来说,只有明确学习地理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成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地理知识的应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地理知识,经过生活的刺激自觉地学习地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促进知识和生活的完美结合。

4.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接受范畴,这也成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哪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什么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灵活把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先筛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整合这些软性资源,从而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学生与学科之间存在一种反作用力,只要充分发掘两者的潜能就能产生化学反应,发挥良好的互动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进行收集和整理,这也是一笔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发展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此外,学生通过拓展生活空间,与社会和自然充分接触,就能在接触外界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辨别出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回归生活。

结语

高中地理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高中地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本和生活的联系,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辉.关于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思考[J].考试周刊,2015,37(43):137-138.

[2]董婉莹.浇生活之水 绽课堂之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浅析[J].中华少年,2016,16(03):21-22.

[3]焦红高.引入生活之水 绽放课堂之花——谈微课理念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22(06):72-73.

科学教学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现代教育中也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强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传统的“三板”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应该强调与先进教学手段之间的融合,过分依赖传统教育手段以及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都是不可取的,关键要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文章以此为研究内容,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传统三板;整合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到极大的关注。传统的三板就是板書、板画、板图,操作简单,花费小,也是现代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手段还是新型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将两者科学的运用起来,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传统三板教学

传统的三板教学是板书、板画、板图的共同构建。板画包括自然地理景观画、人文地理景观画等。板图则包括各种地图、剖面图、原理图、模式图、示意图等。板书包括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符号、标记等。板图、板画、板书三者共同的载体是黑板,该种教学方法简单易行,反应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效果好。作为高中地理课堂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当然也是开展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手段。黑板和粉笔仍然是当前教学的常规得力手段。三板教学也符合高中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将地理语言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一边讲一边画的教学过程更是体现了地理教学的一个特征[1]。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组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以及传播媒体,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都是包含的基本形式。而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作为基本媒介开展教学,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内容及学习程序,借助计算机实现交互活动,设计自主,开展灵活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三板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传统三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首先,能够极大提升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兴趣是开展学习活动的首要推动力。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讲异常重要,地理教学中,必修一的学习难度较大,基本都是自然地理的内容,而必修二以及必修三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学生实际,所以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课堂。在讲述学习重点的时候可以借助板图、板画呈现,而需要播放图片、视频等时候借助多媒体呈现,学生参与课堂的多重感官被调动起来。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地理课堂呈现的更加生动,更加有趣[2]。其次,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对地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有较大的帮助,科学技术在这个时代发展迅速,各种教育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师想要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就必须从强化自身做起,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教育资源不可能完全平衡,教师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地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专业知识无法及时更新,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地理教学效果,还有一些教师虽然熟悉计算机知识,但是基本功有待强化,没有熟练掌握地理三板教学,所以想方设法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三板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关键。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是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指导的关键,两者各具特色,在结合的过程中探索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才是实现整合有效的关键,使得多媒体教学及三板教学都更好的服务地理课堂,对教育实践活动的高效展开意义十足。研究两者的有效结合,是丰富地理教学体系的需要,保障两种教学手段都能够更好的为地理课堂服务,而如何高效的利用两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丰富地理教学理论体系的关键。

三、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三板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地理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知识需要足够扎实

实现传统三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首先需要将地理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扎实到位[3]。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势不可挡,教师应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多媒体使用素养,熟练各种办公软件,如Flash软件,SPSS软件等,网络本身就是巨大的资源库,学习好计算机知识将会更好的服务地理教学。将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扎实,这也是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多媒体课件及三板教学内容必须精心设计

实现两者有机结合,需要做好两方面教学内容的设计工作。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保障教学的针对性,板书设计的时候,关注内容,整体结构的呈现。三板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精心设计课件和三板内容,是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关键,也是保障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4]。

(三)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优化教学手段

实现两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应该将多方面的因素统筹考虑,实现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多媒体教学不能喧宾夺主,本身就是作为辅助地理教学手段存在的,所以教师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传统的三板教学也是如此,也不是所有的地理内容都适合借助三板呈现。因此教师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本身等。如在学习“地球的结构”“冷锋过境”“水循环”等内容的时候,内容相对抽象,学生较难借助三板教学很好的理解,此时就可以借助课件演示,配合教师的恰当讲解,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再如学习“三圈环流”相关内容的时候,利用板书画出示意图,简单明了,虽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但是综合考虑,使用传统的板画表现更合适。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其实践能力

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水平。鼓励学生动手绘画,促进动手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存在差异,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绘制的准确无误,此时,教师需要给与恰当的指导和点评,完成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正确的图展示出来,学生以此对照自身的不足,及时更正,更扎实的掌握相关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多媒体和传统三板教学的有效整合符合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关注两者整合的技巧,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缑宁.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三板”教学有效结合的优势[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9).

[2]李斌.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谢丹.高中地理“三板”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王红梅,李玉强.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5).

科学教学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呼声也在不断地加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授地理课程时,应当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地理信息技术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设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引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结合教材将内容直白的讲解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和掌握,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总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地理产生不了兴趣,从而很难掌握、理解地理的重要性。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正好弥补了传统的不足,也提升了地理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

1、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不同在于:地理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地理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打开地理学习新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所以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应当遵循新课程的整体性原则,将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地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实践相融合,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2、地理信息技术促进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将地理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课堂相互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被动的接受。现在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进行地理信息的交流,从而使传统模式得到很大的改变。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收集、资料查询,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得到有效的帮助。最后地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引导者,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不在局限于学校和教师,通过主动查询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整合策略

(1)创建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情境,因为资源和教学工具的限制,导致不能进行创新模式,虽然教师教授大量的地理知识,但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地理知识地域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充分发挥,从而缺乏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能力,导致地理知识不能全部掌握和有效学习。而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相互整合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知识收集更加丰富,视觉效果也充分的开阔起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创建多种教学情境,使地理知识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双向传输,也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上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来创建情境模式,夏日夜晚的天空,有许多星星,有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等等这些肉眼可见的天体,还有看不清楚的天体,在宇宙中进行着运动,我们所在的地球也是一个移动的形体。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宇宙中地球的影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天体有了初步性的了解。通过信息和课堂整合,收集关于宇宙星空的知识和视频,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学习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水平。

(2)引导学生主动性

高中地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维方式。为了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育人目的,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让学生通过这项技能,来丰富地理知识内涵,延伸知识的广度。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地理教材《常见天气系统》中,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搜集高压、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点知识,分析天气变化和天气系统给人类生产带来的影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来主动的获取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堂上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3)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日新月异的进行更替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因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地理课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中,需要教师要跟的上时代的进步,努力提升自己,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对地理信息素养的培训,才能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例如:在学习完高中地理教材《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和学生在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了解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整理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之后,对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时,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培训自身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探析对沙特阿拉伯的地理区域背景,影响沙特阿拉伯缺水的原因,怎样南极洲丰富水源来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技术的应用来对环境进行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课程有效的整合,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点,适时的、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性、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的技能培训,丰富地理知识,拓展学生地理视野,发挥学生思维想象,提高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有效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史丽丽 ,樊洁平 . 地理信息技术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1,23(01):187-188.

[2]马建军 .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研究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0(04):222.

达州外国语学校四川省 达州市 635200

科学教学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

动态生成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教学理念,动态生成教学正是重视传统教学所忽略的东西,它重视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表现,重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更好地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有弹性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空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留有空间和时间,这就是说,预设的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要考虑到预设教学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差异很大,但是由于教师有充分的预设,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有效地化解突发事件,使之成为“神来之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时地调整和迅速地重新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对于“区域农业发展”这一课,按照过去教师的习惯,会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去设计课堂程序,还要把过渡的语言设计好,而现行课标上有这样一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标准为指导思想,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这种大框架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为地理课堂提供广阔的生成空间。在此,地理教师就没有必要细而全地把教材条分缕析,而是将精力用在了解我国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上,收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资料,同时了解了当地的农业发展。这种大框架下的课堂细节的生成,从艺术角度来看,叫留白。所以,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弹性,在有意提出的问题之后的“空白”里,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再提问,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可能。

二、课堂教学中要善待“插嘴”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由一个旁观者转化为一个参与者,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是他们感情的真诚流露,表明了他们的想法和对问题的领悟, “插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上课插嘴”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敢于“插嘴”,乐于“插嘴”。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本来就是开放的课堂环境,上课允许“插嘴”,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而心理安全、自由正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插嘴”也是地理教师教学预设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反映出教师教案设计中的失误,能使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超越预设的目标。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时,说“它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但是却有一位同学在仔细阅读了《世界气候分布图》后,“插嘴”说:“那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呢?就不是热带雨林了?”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涉及到的,于是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表扬这位学生有洞察力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激烈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分布在赤道和回归线附近的两种热带雨林气候的不同成因,不仅使大家记忆深刻,同时也大大拓宽了学生思维。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经过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地理课堂进行过程中,只有9%的同学敢“插嘴”,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只有6%的地理教师愿意学生“插嘴”,大多数教师认为这样影响了教学思路,破坏了课堂秩序。其实在生成性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后做好教学反思、总结工作,在这个“动态生成”不断发展推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等待、倾听、喝彩、合作、参与等有效的策略,直面学生的“插嘴”,会让课堂教学资源锦上添花,促进全体学生地理学习的发展。

三、关注情感目标,促发课堂的生成性

处于当今的时代,面对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领域研究的进展,地理教师没有理由固守过去的那种单纯关注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育中不但需要关注情感,而且完全可能。笔者认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关注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关注学生的地理情感需求。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能够催人奋进。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教学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效果好得多,地理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地理教师具体、生动的情感有着巨大的魅力,可以增强学生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情感的体验,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许多学生对地理老师、地理课本、地理学习都感到乏味,这其间缺少的就是“情”。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不断激发、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积极实施情感教学。

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传统地理教学,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地理位置讲清楚,只注意讲解河流、大山分布位置的正确性,只关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新新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应从认知教学和能力教学转变到情知教学。例如,在高中地理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动机,养成求真、求实、求美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感和爱国情感;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价值观,形成全球意识等。要鼓励学生去思维、去探索、去质疑,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地理教师应该研究教学方法,发挥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引入到讲授新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再到技术,都尽量选用现代教育方法和理念,这样地理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情感的愉悦,也必定会使得他们乐于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性教学的被动接受和静态预设相比,动态生成与教学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它反对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生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上一篇: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创新IT企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