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01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在空腹血糖异常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空腹血糖异常但非糖尿病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水平,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过笔者所在医院护士的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好,血糖控制更加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在空腹血糖异常老年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空腹血糖异常;糖尿病;老年患者

空腹血糖异常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的状态,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调查显示,空腹血糖异常的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转化率每年可达14%[2]。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健康教育等,控制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避免空腹血糖发展,有助于延缓患者发生糖尿病的时间[3],甚至起到防止糖尿病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空腹血糖异常但非糖尿病的老年患者9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检查出现空腹血糖异常,且不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均住院进行治疗。排除认知障碍、听力障碍等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9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65~92岁,平均(75.28±8.19)岁。干预组患者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63~91岁,平均(75.76±8.0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共10题,满分10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

1.3 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

笔者所在医院护士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强化。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空腹血糖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及运动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的语言,语速适中,态度温和,避免程序化。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可采用诱导方法[4]。对记忆力较差的老年人,可多次讲解。讲解后由患者复述,对遗漏和错误认识,要给予纠正。一般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患者疲劳。

为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运动方法和饮食的宣传册,并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宣传册中字体采用大字体,并以图片居多,使老年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宣传册的内容[5]。

采用视频教程教会患者各种运动方法,健康体操等;讲解如何烹饪低糖、低脂饮食,如何进行血糖监控。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将疾病的有关知识提供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够配合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将护士和医生的联系方式留给患者,并定期电话随访[6-7]。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过笔者所在医院护士的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好,血糖控制更加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组别 n 知识了解 干预前空腹血糖(mmol/L) 干预后空腹血糖

(mmol/L)

对照组 49 6.87±1.22 4.99±1.01 5.21±0.72

干预组 49 8.95±1.00 4.93±1.03 4.22±0.75

t 10.88 2.11 13.24

P <0.05 <0.05 <0.05

3 讨论

空腹血糖异常在临床并不少见,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则可能会转变为糖尿病。而对此类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仅是血糖控制的一部分[8]。如需要对血糖进行更好的血糖控制,需要结合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早期血糖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糖的重视程度,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到运动中,能够主动控制饮食,效果显著。而经过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血糖也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高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 (32);2978-2979.

[2] 刘士敏.护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康复中的意义与作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12(7):90-91.

[3] 黄平,黄桂琼.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J].护理学报,2009,16(12):74-76.

[4] 周虹,唐晟.重型肝炎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4):53-54.

[5] 叶露芳.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89.

[6] 匡锡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基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与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57-58.

[7] 樊英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86-87.

[8] 李万菊,胡海霞,凌国瑞,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4):43-44.

(收稿日期:2011-09-26)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减少老年患者心理痛苦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老年患者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康复。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76例老年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为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干部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22例;年龄54~99岁。有19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为癌症,12例为神经系统疾病,11例为内分泌系统疾病,1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11例为其他系统疾病。

1.2?方法

将7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研究组41例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确立一般要求以护理目标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价标准[1]。基本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满意、不满意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讨论

受疾病和年龄的影响,老年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一定的痛苦,而且在心理上也承受相应的痛苦。本研究76例老年患者中,大部分存在悲观、绝望的消极心理,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抗药的心理。老年患者消极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患者的伤痛,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治疗的效果。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最有效的的护理方式之一,可以减少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出现负面的情绪,利于老年患者疾病的治疗[1]。

不同的老年患者,其心理状况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应根据老年患者实际的心理状况或者实际的心理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去掉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伤害[2]。对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在老年患者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鼓励、安慰患者,并且应该协助医生及时地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治疗处理,协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患者感官的刺激,分散患者对身体疼痛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心理的恐惧[3]。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多与老年患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在进行交流之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准备,明确谈话的目的[4]。老年患者遭受疾病,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要承受相应的痛苦,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与安慰,这时候,医护人员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减少患者负面的情绪[5-6]。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必要的一项工作,当患者的心理趋于缓和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讲解,使患者更深一层的理解疾病以及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同时应提醒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增加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玉英,李秋霞,李秀娟,等.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102-103.

[2] 金英子.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7):121-123.

[3] 刘怡宁.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213-214.

[4] 陈银芬.心理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运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6):138.

[5] 牛新霞,张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32.

[6] 周萍.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70-71.

(收稿日期:2012-06-04)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5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分别给予心理支持、精神安慰、观察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本组15例普外科老年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战胜了术后疼痛,最终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疼痛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觉,从而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普外科 老年患者 术后疼痛 护理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是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而且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恢复。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的生理机能有所退化,主要表现为反射迟钝、痛感增加以及情绪不易控制等,且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更会给术后恢复带来困难。本文针对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重点探讨一下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以期缓解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5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64岁至78岁之间。其中,胃部手术患者8例,肝胆手术患者4例,肠道手术患者3例。术后Ⅱ疼痛患者4例,Ⅲ级疼痛患者6例,Ⅳ级疼痛患者2例;Ⅴ级疼痛患者3例。

1.2 疼痛标准 本文将患者的疼痛感受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描述如下:Ⅰ级为咳嗽时无痛感;Ⅱ级为咳嗽时有明显痛感;Ⅲ级为深呼吸时有痛感;Ⅳ级为静息时有痛感,但可以忍受;Ⅴ级为静息时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1.3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分别给予心理支持、精神安慰、观察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

2.结果

本组15例普外科老年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战胜了术后疼痛,最终康复出院。

3.讨论

普外科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而导致的一种不适感觉,属于患者的主观感受之一。术后疼痛护理不佳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引发呼吸以及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并发症,不利于术后疼痛。

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实施的术后疼痛护理要点: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老年患者的宣传教育。节中枢的刺激程度,影响了术后疼痛的敏感性。因此老年患者及家属在普外科手术后均迫切希望减轻疼痛,护士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疼痛的知识以及克服疼痛的经验,向他们指出术后注意事项,避免因牵拉以及咳嗽等原因而加剧疼痛。同时,术后24小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严密观测,避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通知主治医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在术后经常探望老年患者,与他们亲切沟通,主动询问他们是否有不适感觉,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手术切口是不是出现异常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并根据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不同,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如果老年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后疼痛严重,应酌情给予止镇痛药物,同时进行精神安慰,镇痛药物的剂量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循序渐进,应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减弱,注意药物的配合禁忌以及不良反应。

另外,医护人员应该帮助老年患者分散注意力以缓解对术后疼痛的敏感程度,可以让患者听一些轻音乐;让患者回忆过去幸福的时光;谈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等。一旦患者术后疼痛感加重时,护士也可以在床邊给予肢体上的安慰,同时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陪老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以起到一定的转移疼痛效果。

此外,老年患者术后病房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一定要确保病房安静舒适,定时进行开窗通风,使室温适宜,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以及睡眠时间。另给予老年患者适量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加强营养支持,帮助老年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术后疼痛护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医患们的关注。而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关键在于: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老年患者的特点,正确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不断提高护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三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和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6):23-25.

[2]刘娟,刘俊英.外科手术后老年病人疼痛的观察与护理[J].中原医刊,2009,29(8):62-64.

[3]王会芬.普外科老年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9,16(2):107-108.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關键词] 下肢骨折手术;精细化护理;保暖护理;低体温;术后康复;生活质量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warm nursing combined with refin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 surgery

ZOU Hui1, 2   LIAO Han1, 2

1.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China;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China

[

[Key words] Lower limb fracture surgery; Refined nursing; Warm nursing; Hypothermia;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Quality of life

下肢骨折是骨折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骨折损伤性疾病,多由于直接的外界暴力打击或挤压伤所致的骨折,骨折类型以骨骼的横断、骨裂、粉碎骨折等为主要形式[1]。下肢骨折是骨折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约占各处骨折发病的30%~40%[2-3]。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的复位和固定,促进患者骨折的快速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但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经历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和突发情况,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其中术后低体温是骨折术后常见的一种突发情况,其发生原因多为手术区皮肤蒸发、术中代谢、低温液体的输注带走了机体的部分热量所致[4-5]。因为术后发生低体温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事件,诸如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增大等。为此,有必要在患者围术期给予相应的干预保护措施,降低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给患者造成的危害[6]。在本研究中結合近期的临床实践,对纳入患者实施保暖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7]:①患者通过X线片确诊后均为下肢骨折;②均具有手术治疗的指征,并能耐受本研究的手术治疗方式;③患者一般资料完整;④患者无精神状态问题,能够有效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的实施;⑤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8]:①合并全身多处骨折者;②手术禁忌症患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⑤术后失访者。以上符合要求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逐个编号,奇数尾号患者纳入观察组,偶数尾号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针对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治疗方案,结合查阅文献资料和病例资料,为患者定制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同时制定《精细化下肢骨折术临床护理流程》,并对每一位管床护士进行统一规范的培训。②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随时关注并调整病房的温湿度,使其处于合适的范围。如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依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在病房内播放曲调缓和的轻音乐,舒缓患者的心情。③患者入院后及术前阶段,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精细深入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相关设施、环境、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陪护制度等,并将成功手术的案例介绍给患者,增强患者自信心,进而达到消除恐惧等不良情绪的目的。④术前护理:侧重于疏导患者的心理,减轻其手术的恐惧感,术前禁食6 h后,对患者给予5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适当补充能量,减轻患者术中的口渴、饥饿、紧张感,降低术中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实施。⑤术中护理: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根据患者在术中表现出来的应激状态调整麻醉药的给药方案,同时做好输液方面的管理,对手术当天输液的总量和速度进行限制,但必须保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可进行适当的保温,可使用保暖床垫,以减少外界不适宜环境对患者的刺激。⑥术后护理:对患者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泵进行疼痛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的目的。患者可开展早期的康复活动,包括卧床期间体位转换、四肢的被动、主动活动训练。

观察组在此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保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做好心理安抚工作,还可通过眼神、表情、抚触等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从影响患者情绪的角度改善患者的血液分配,减少局部缺血而导致的低体温。②手术开始前使用的手术接送车、手术时患者使用的手术床进行预热。同时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输注的输液、灌洗液、血浆等置于35~37 ℃恒温箱中进行加热保温。同时对手术室的环境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③手术进行过程中,采用3M Bair Hugger775型动力充气型升温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患者的下肢除手术切口部位进行保温处理,温度恒定设置为35~37℃。对于手术暴露部位尽量外敷无菌纱布减少热量散失。④术后患者下肢处覆盖毛毯或棉被进行下肢的保温,其管床护士加强术后的病房巡视,及时频繁监测患者的体温,并调整病房的温湿度至适宜范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术后1 d内低体温(患者的体温低于35℃)、寒颤(患者表现为冷得发抖,不停地哆嗦)、躁动(患者躁动评分>4分)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②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包括术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关节僵硬等)。③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进行统计比较。其中,以X线片显示骨痂愈合形成为骨折愈合判断标准,以骨折线消失时间定位骨折愈合时间。④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等四个维度,每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9]。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为形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比较

术后1 d内观察组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8%(6/47),低于对照组为29.80%(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体温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代谢的重要因素,对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手术进行中或者术后,患者多由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操作的影响,以及患者的术中代谢、手术区域的皮肤蒸发,围术期的低温液体输注带走了机体的部分热量,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体温的显著降低,在临床上通常将患者体温低至35℃以下称之为低体温现象。根据临床观察显示,在各类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现象,发生率往往高达50%[9]。低体温的发生会引发一系列的临床不良事件,诸如血液循环不畅、手术区域血流供应不足,增加了术后切口区域组织的缺血坏死及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10]。因此,在围术期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低体温对患者康复期的影响。在术中、术后对低体温的发生进行积极预防,做好对患者的保暖护理工作已经成为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对患者精细化护理的一个重要提升措施[11]。

本研究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联合保暖护理干预,相比于单独的精细化护理,患者术后的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有显著地降低,表明保暖护理对于换术后的低体温发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也表明保暖护理是对精细化护理的一种提升,这与临床相关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12]。这是因为本研究的保暖护理干预从心理干预、手术室病房的环境温度、术中输注液体的保温、躯体的保温等多角度的措施干预,降低了机体的热量散失,保护机体在术前、术中、术后的低温刺激,患者的低体温状况发生率降低,由此引起的寒颤和躁动情况亦有显著改善[13]。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降低,相应的术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也验证了陈月秀等[14]在报道中关于保暖护理对于寒颤等并发症的改善效果。观察组下床活动、住院、骨折愈合、开始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给予保暖护理措施的干预,减轻低体温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降低了患者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可能性,进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和骨折的愈合[15-16]。在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保暖护理干预的辅助应用对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是因为患者术后受到并发症的影响小,康复进程缩短,骨折愈合未有延长使得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得以改善。因此,在对于下肢骨折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时,对于患者的体温变化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同时注意采取综合性的保暖护理措施,以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因低体温的发生而引起的不良临床事件[17-19]。

综上所述,保暖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者术后的保暖效果,减少低体温、寒颤、躁动等发生率,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和机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暖护理的应用是对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一项重要提升,为下肢骨折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提供新的选择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峻莉.精细化护理在高龄下肢骨折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29(8):120-122.

[2] 闫桂荣.预见性精细化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在高龄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03-204.

[3] Shuai F,Yang S,Wei X,et al.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lpha-1 adrenergic agonists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c Anesthesiology,2018,18(1):113-118.

[4] 孙喜梅.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2):146-149.

[5] 郁静,胡晓燕.精细化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1):59-61.

[6] Stern JR,Wong CK,Yerovinkina M,et al.A Meta-analysis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following lower extremity amputation[J]. 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2017,42(8):322-327.

[7] 韓淑娟,马明姣.综合保暖护理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29(7):128-130.

[8] Mohamed T,Susheela I,Balakrishnan BP,et al. Dexmedetomidine as adjuvant to lower doses of intrathecal bupivacaine for lower limb orthopedic surgeries[J]. Anesthesia Essays & Researches,2017,11(3):681-685.

[9] Baker P,Coole C,Drummond A,et al.Development of an occupational advic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ower limb arthroplasty (the OPAL study)[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8,18(1):504-509.

[10] Ju J,Li L,Zhou R,et al.Combined application of 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 and iliac bone flap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Research,2018,13(1):117-123.

[11] 孙艳丽.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0):92-94.

[12] Chou LN,Chen ML.Effects of elastic band exercise on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es,2019,44(8):1-8.

[13] 肖艳红,董芳.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 38(1):368-371.

[14] 徐冉.预见性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高龄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 2019,27(4):94-95.

[15] 马玲.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103-104.

[16] 杨竹.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6):70-71.

[17] 吴丽芬.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113-114.

[18] 吳凤兰,朱小玲,潘洁琼.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17(22):117-119.

[19] 杨林,胡建利,董文伟,等.下肢多功能手术牵引器使用患者术后下肢血运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 57(14):155-158.

(收稿日期:2020-10-14)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探讨预防跌倒管理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我院2009年与2010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式的对照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预防跌倒管理可以减少跌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責任心,改变护理模式,对减少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防跌倒管理;老年精神障碍;护理

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的衰退,体质及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增加[1]。老年精神障碍指老年期(60岁及以上)各类精神疾病的总称,包括老年期以前发病而一直持续至老年期的各类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跌倒是指预期之外的身体位置改变,重心失去平衡,而自己又没有办法适时做出有效地反应,跌坐在地面或较低的地方[2]。预防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是目前临床护理安全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我院2009年与2010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情况的对比,探讨预防跌倒管理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2009年收治老年患者43例,设为未实施预防跌倒管理组,年龄62-89岁,平均(71.74±5.98)岁。2010年住院患者51例设为实施预防跌倒管理组,年龄61~85岁,平均(69.62±5.65)岁。两组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跌倒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变被动为主动。对有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进行改造,地面材料防滑、平整;厕所、洗漱间、浴室安装扶手、铺防滑垫;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简化病房设施,暂时不需要的器械移开;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并放置“小心跌倒”标识牌加强警示。

1.2.2 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老年精神病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及慢性退行性改变,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都易引发多种疾病,需联用多种药品,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多。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锥体外系反应、体位性低血压等,影响平衡功能,可能导致走路不稳甚至摔倒,晚上服药前提醒病人先排便,服药后即上床,服用安眠药的病人,上床后再服用,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及时汇报医生。

1.2.3 采取个体化的预防跌倒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病人,使用有栏杆的床,挂“防跌倒”牌,并在黑板醒目处进行标记,全员皆知。有兴奋冲动、攻击行为、伤人者,适时将其劝开、隔离,并予保护性约束;使用约束时注意松紧适宜,随时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并列入交接班以确保安全。除护士定时巡视外,每人需有陪护,穿防滑鞋,鞋袜、衣裤合适,防止过长、过大影响行走或绊倒,指导病人上下床时动作要缓慢,谨防跌倒。

1.2.4 制定患者跌倒预防应急预案

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护士立即赶到患者身边,检查病情,初步诊断的同时通知医生、行政值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

1.2.5 健康教育

组织患者及家属学习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知识,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病区的醒目位置,提高预防跌倒意识,每日进行工娱活动:做操、打球、跳舞、唱歌等,增强体质。

1.2.6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病人,多与病人家属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做好护理,使病人顺利地渡过治疗期,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创造条件。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资料采用χ2检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通过预防跌倒管理,患者跌倒次数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010年因环境因素、无人护理因素及药物副反应导致的跌倒次数为0。因 3 讨论

传统护理观念认为,老年患者护理就是尽善尽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老年护理是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让老年人参与护理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独立性,容许老年人在最大程度上独立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老年患者的体质特点,一旦跌倒极易造成骨折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护理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患者意外受伤的比例明显下降。有资料显示;35.67%的老年患者因为地面不平坦、通道有障碍物、地面湿滑及设施不合适而跌倒,成为致老年患者跌倒的直接原因[4]。而精神科患者跌倒的原因除上述原因外,也常和药物不良反应有关。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合并有躯体疾病,因此服用药物较复杂。而老年人肝脏解毒功能及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容易导致药物蓄积、药物作用增强,更易产生药物副作用[5]。因此,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发现问题及早与医生沟通,以便医生能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可以防患未然。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整个疾病的治疗和愈后中占有主要地位,但目前很多护理工作仍停留在常规护理的模式上,首先是在理念上不能将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一个特别群体对待并予以特殊重视,其次不能从专业上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运用科学的评估工具评价老年患者健康状况和存在问题[6]。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改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责任心,改变护理模式,对减少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红霞,王晓慧.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9~111.

[2] 刘丽萍,张惠清.老人跌倒的评估及预防[J].医学综述,2007,13(11):868-869.

[3] 范臻.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6):571-572.

[4] 库洪安,舒军萍,崔伯艳,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1-2.25.

[5] 石理,刘俭雄,李朝辉,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45(3):493~499.

[6] 董春莲,王小光.心理治疗及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8):25.

上一篇: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新型微波通信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