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

2023-11-04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8 0后”辅导员与“9 0后”大学生主要的心理、思想特征

1.1“8 0后”辅导员:蜜罐儿里长大的荆棘——自信、勇敢、叛逆

“80后”是特别的一代, 他们大多出生在一个充满温暖和温情的环境中, 多情多识多彩又有些脆弱和叛逆;他们也一直成长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激情澎湃敢于表现自我, 个性独立充满自信但又有些虚浮。人们曾说“80后”是“温室里的花朵”, 是“垮掉的一代”。事实上, “80后”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不堪, 他们勇敢的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使命。

“80后”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教育时会更加注重实效性, 鄙弃“假”、“大”、“空”的教条主义, 他们大多有自己的主见, 一般不拘泥于成规, 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同时, 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 能迅速融入信息社会, 熟练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

1.2“9 0后”大学生:燕窝儿里成长的玫瑰——时尚、个性、自私

“90后”后的生活条件比之“80后”更加优越, 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 经常流露的是“谁的青春有我狂”、“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座右铭。他们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 衣着外表、兴趣爱好都追求独树一帜, 追求非主流的时尚。他们也敢于面对现实, 目标明确, 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90后”自我的私密空间小, 他们追捧“火星文”, 极力保护个人隐私。他们推崇民主平等, 积极维护个人权益, 与老师交流的时候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加要求得到公正平等对待。但由于过分追求展现自我, 集体归属感不强, 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顾及集体利益, 相对缺乏团队精神。同时依赖网络, 缺少理想信仰。

2“8 0后”辅导员开展“9 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与劣势

2.1“8 0后”辅导员的优势:最了解“9 0后”

(1)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一样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年龄差距不大, 也走下教师的“神坛”, 希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能够适应新型师生关系。

(3) “80后”辅导员可以使用“火星文”等语言与“90后”交流, 并且可以使用QQ、MSN、博客等方式与“90后”亲密接触。

2.2“8 0后”辅导员的劣势:华而不实、阅历不足

(1) “80后”辅导员充满自信, 但也容易自负。想法很多, 可却会有些华而不实, 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认为自己空前优秀, 容易忽视前辈的经验。

(2) 做事有些眼高手低, 能给学生理想一类的东西, 但是却对学生的生活关心不到位;与经验丰富的教育者相比, “80后”显得亲切有余, 经验不足。

3“8 0后”辅导员做好“9 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位于高高在上的神坛, 不可冒犯,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而“80后”则大多崇尚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 反感教条的死搬硬套的本本主义和高姿态的说教, 这与“90后”希望得到平等对待的需求是一致的, 加上年龄差距小, 他们在行为、思想方式与90后学生比较接近。因此“80后”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克服存在的缺陷,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把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地切入点, 增加思想教育的亲和力, 为“90后”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

3.1 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提升个人魅力

“80后”辅导员年轻、朝气蓬勃、工作有冲劲, 但缺乏经验,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 有可能出现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量和质的把握超过辅导员的现象。因此, “80后”辅导员不仅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还要努力扩大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个人素质, 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同时, 要克服“80后”普遍存在的华而不实的缺点, 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踏实负责、真心实意的用高度的政治觉悟、渊博的知识及深厚的人文素养去引领和关爱学生。

3.2 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90后”大学生大多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功利欲望心强烈等问题, 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容易产生空虚感, 因此, 要旗帜鲜明的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 也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增强教育方式的生动性, 多联系大学生的实际, 充分调动“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3 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90后”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 遇事很难自我调节, 又不愿与同学交流, 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十分必要。这要求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并与之谈心, 采用适当的方法, 与学生以心交心, 进行情感交流, 发现病因对症下药, 必要时给学生一些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尽快达到心理和谐。

3.4 提高网上引导的有效性

网络对“90后”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80后”辅导员可以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利用QQ聊天工具、电子邮箱、校友录、个人博客、飞信等网络平台, 增加与学生交流的同时, 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总之, “80后”辅导员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 用师爱的甘霖加以浇灌, 用真心的沟通加以融合, 用平等的交流加以引导, 以心换心, 以情启情, 才能开创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摘要:“80后”辅导员如何开展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80后”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 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用真心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 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提高网上引导的有效性,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 吴昊辰.“80后”教师新概念[J].教育双周刊, 2006, 11.

[2] 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 2008, 12.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大学生主体, 90后成长时代与过去有显著差异, 促使90后大学生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特征, 采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培养需求。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 可以结合90后学生发展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促使学生取得自我发展和完善, 从而达成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 需要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展开分析,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学生个性化教育工作。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

面对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得以被提出。90后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 拥有独特的个性化特征。在信息时代, 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采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因此无法获得理想教育效果。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探索人才多样化培养路径, 确保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在该模式下, 需要根据学生不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采取相应教育方法, 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得到有效激发, 使所有学生都能取得成长。为此, 需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注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和主体意识, 通过个性化沟通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 体现高校教育的人性化特点, 促使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得到提高。

因此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 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欲望进行激发, 引导学生取得自我发展和进步, 最终得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1]。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调查

为确定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情况, 对当地高校90后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共完成145份问卷发放, 回收问卷128份, 回收率88.3%。其中, 有效问卷120份, 有效率93.7%。在实际调查时, 从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对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看法三个方面对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完成了相应问卷的编制。

(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学生思想脱节

从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 明显存在教育理念与学生思想脱节的问题。从学生思想观念调查结果来看, 74.2%的大学生认为个人有必要承担社会责任, 18.3%的学生认为不应当强求个人承担社会责任, 7.5%的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感并不重要。在回答“你认为个人价值取决于什么?”的问题时, 41.7%的学生表示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40.8%的学生表示取决于财富与权力, 17.5%的学生表示取决于其他。从总体上来看, 90后大学生整体拥有积极、健康的思想价值取向, 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给予了肯定, 但是个人价值观存在物质主义倾向。而从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印象来看, 43.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传递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相关内容, 45.8%学生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党, 仅有10.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个人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由此可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缺乏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关注, 未能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开展相应教育工作, 导致教育管理理念与学生思想脱节, 在学生个人思想观念教育方面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

直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理论知识讲解, 内容多为国家政策、方针等, 体现出教条主义特征, 课程吸引力不高。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 可以从新媒体途径获得更多新事物和新观念,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90后大学生普遍喜欢标新立异, 思想呈现出复杂多样性。一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 无法使学生以自我萎缩为代价达到“理想的完善”目标,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获得理想效果。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看法来看, 54.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性需求缺少联系, 内容抽象空洞。40.8%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与学生个性需求联系不足, 显得单调乏味, 只有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个性需求紧密相关, 可以得到学习兴趣激发。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建议来看, 58.3%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时事热点内容, 38.3%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心理素质的内容, 43.3%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社会话题内容。由此可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 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要求。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未能对学生主体性进行激发,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目标, 无法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从调查结果来看, 50.0%的学生表示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遇到了学习目标模糊的问题, 32.5%的学生反映在学习中缺乏动力, 17.5%学生表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成绩。按照个性化培养发展需求, 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教育方法, 所以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加强与学生沟通互动, 以便实现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有效传递。而90后大学生普遍倾向于独来独往, 习惯于通过微信、QQ等途径沟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方面, 未能结合学生熟知网络的特性, 与学生沟通不畅, 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反馈信息来看, 39.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学校沟通方式, 47.5%的学生表示无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有效沟通, 表示能够有效沟通的学生仅占13.3%。因此从总体上来看, 在面向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高校未能体现学生主体性, 违背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原则。

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思考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 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方面, 需要完成相应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 需要结合学生群体个性化特征开展有效教学工作,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水平。

(一) 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

在90后大学生培养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明确学生个性化发展方向, 加快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建设。首先, 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特征完成个性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 通过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而以学校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丰富文化活动,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表现平台, 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在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获得丰富经历和体验, 从思想转变向行为践行发展[2]。另一方面, 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无论是在寝室文化、班级文化还是学院文化建设过程中, 都应当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 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主导活动开展方向。而作为教育工作者, 需要严格约束自身, 发挥正面榜样作用, 确保社会主旋律能够得到弘扬。此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实现载体创新, 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90后大学生个性化互动平台的建设, 完成积极网络氛围的营造, 促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正能量, 得到个人智慧的激发, 继而使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思想阵地, 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 突出个性化设计内容

结合90后大学生的需求, 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个性化设计, 制定适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课程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中, 需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和不同年龄学生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选择, 实现授课内容创新,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力。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借助互联网平台, 学生得以接触到各种思想价值观念。而90后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个人价值观, 容易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影响。针对这一情况, 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开展个性化教育,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加入时事话题,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社会事件背后原因客观看待问题, 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养成文明习惯和良好精神品质, 从而使学生人格教育得到加强[3]。考虑到90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优越物质条件, 难以承受生活和学习中遭遇的各种挫折, 还要完成情感教育内容的设计。在大学期间, 学生承担的学业压力不大, 在情感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 也更关注情感问题。针对学生需求, 还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拓展, 组织丰富情感教育活动, 增加学生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采取该种措施, 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 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 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因此可以推动学生的发展。

(三) 推行大学生自我管理

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 想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度得到提高, 还应推行自我管理, 促使学生主动实现自我教育。目前, 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功利性心态, 习惯以自己价值标准对事物好坏进行判断, 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导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难以改变自身行为。在实践工作中, 可以要求学生各自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共同完成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 从而使学生加强相互监督和管理, 督促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结合自身性格特征, 学生可以承担相应的职能, 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 在获得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同时, 得到个性培养。实际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拥有较长周期, 想要使学生彻底完成思想转变, 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例如, 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群体,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策划活动。根据事先自主建立的评选标准, 学生能够不断充实知识, 实现知识积累, 得到自主能力的提升, 因此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采取该种方式, 可以实现全员育人, 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方法, 通过整合师生力量促使学生协同并进,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4]。

五、结论

通过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可以发现, 目前存在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与学生需求脱节的问题, 以至于教师无法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在教育工作中无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难以取得理想教育效果。针对这些问题, 还要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 完成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 为所有90后大学生提供适合教育方式, 继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 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 又相当难做,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 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 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 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

摘要:在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展开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结合实际,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 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因此需要从个性化体系建立、个性化内容设计、推行自我管理等方面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 从而有效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于璐.基于“95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工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16) :67-68.

[2] 顾峰, 顾添瑜.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才智, 2017 (17) :68-69.

[3] 仲泓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8 (01) :78-80.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9 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90后”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他们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张扬个性, 追求时尚, 喜欢直率的情感表露, 具有更强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自我意识更强, 学习的兴趣变化更快, 更能接受新生事物, 学习创造能力也更强。同时, 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 不善于理解他人, 心理素质相对脆弱, 抗挫折能力较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社会和家庭影响的结果, 如果发挥的好, 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促进成长成才。反之亦然。

2“90后”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这些应当肯定,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1) 社会责任感缺失,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个性突出, 自尊心强, 独立, 自信, 同时也有着冷漠、自私、团结协作性差等方面的缺点, 适应能力差, 社会责任感缺失, 心理素质欠佳。 (2) 在集体和个人、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上常常产生错位。受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击, 少数学生产生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 只注重个性的张扬而缺乏广阔的胸怀, 强调自我中心而不关心他人和社会。当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发生矛盾时, 考虑得更多的往往是个人利益和选择;在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上, 考虑得更多的往往是索取而不是奉献。 (3) 随波逐流、无紧迫感。有些学生上课迟到、缺课现象严重, 课上睡觉、看小说、发短信、听音乐, 学习纪律涣散, 课后打牌、玩游戏, 晚上休息晚, 睡眠不足, 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没有紧迫感。这种现象在同学中传染较快。此外, 部分学生仍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学习随便应付一下就行, 60分万岁, 没有压力, 没有紧迫感。 (4) “读书无用论”, 学习目的不明确。“读书无用论”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沉迷于网吧、谈恋爱、玩游戏, 考试作弊, 逃课和抄袭作业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认为所学知识对将来的工作毫无用处;有的学生则整天只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 在学习上不思进取, 本末倒置, 结果荒废了学业。 (5) 心理问题严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就目前的现状看, 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

3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

体育院校“90后”大学生在思想状况方面同于其他院校, 甚至在某些问题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育院校属于行业性质和行为特征比较鲜明的学校, 体育教育专业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参加体育加试;体育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旅游、体育新闻等专业考生只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运动训练、武术专业考生只参加体育单独招生考试。体育大学生生性好动, 活泼有余, 学习能力相对较低。从笔者的亲身工作经历来看, 体育院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数量也呈现上涨趋势。

4 加强“90后”体育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析

(1) 关注学生, 贴近实际, 切实提高德育课实效性。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度,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更贴近“9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要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教学内容, 关切“90后”大学生利益的心理素质教育、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等纳入德育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自律能力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特点, 沈阳体育学院采取学生课堂双向反馈制度用来掌握和约束学生上课情况, 辅导员及时了解课堂中学生的表现, 根据反馈信息, 及时进行辅导和教育, 以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采取“一日生活”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提高了学生自理能力、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 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2) 明确教育内容, 开展教育活动, 巩固教育阵地, 完善教育机制, 抓住“90后”体育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 (1) 明确教育内容。充分利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为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把忠于祖国、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精神不断灌注到广大同学的头脑之中。 (2) 开展教育活动。抓好90后大学生德育的实践载体。笔者开展了“我是谁?这是哪?来这干什么?”的大讨论活动, 开展“青年志愿者”及各类社团主题活动, 坚持在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 让广大同学在活动中熏陶思想感情, 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学习。 (3) 巩固教育阵地。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业余党校、团校、班团会等主阵地建设;加强学生报刊、版报、电台、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建设, 特别是要占领网上思想教育工作阵地, 以便及时了解“9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引导和解决“90后”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3) 完善教育机制。加强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 是一项长期任务, 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动员家庭、学校、单位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一套调研、监测、评估机制, 把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列入升学、评先、评优、就业等考察范围, 形成齐抓共管“90后”学生德育的良好机制, 形成全方位推进“90后”学生德育的社会氛围。

(4) 典型带动, 抓住“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起点。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要通过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 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 使广大同学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近年来, 沈阳体育学院增设表彰内容, 加大表彰力度, 除开展国家、省、市的表奖外, 沈阳体育学院还开展“单科状元奖”、“图书借阅奖”等评比活动, 笔者深感效果明显。

摘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从正确认识“90后”思想状况入手, 针对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本文在归纳“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工作实际, 在明确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巩固教育阵地、完善教育机制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90后,体育大学生,德育,实践,探析

参考文献

[1] 杨明生.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EB/OL].流星之家网, 2004-10.

[2] 龚海泉.走向新世纪的高校德育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民办高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而产生的,它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长环境、就业方式等都与公办普通高校不同,这就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建立和塑造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对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模式,期望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校 90后 大学生 理想 信念

为了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估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当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涉及10个学院,涵盖10级、11级、12级全体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89份。调查中显示,90后大学生活泼、开朗、自信、接受新生事物快,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性格特征;但部分学生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匮乏,思想不成熟;自我意识强,缺乏自控能力;有时妄自尊大,有时又极度缺乏自信;渴望成才,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崇尚优良道德,但又不愿自觉按照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的心态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鼓励他们健康成长。

1 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1.1 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与学校缺乏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或者根本不会教育子女树立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同时,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也会将目光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德育的动力。从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师长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他们并未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1.2 德育整体环境不佳

环境对人们思想有很强的影响,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启示着人们。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当前,主旋律突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还不够浓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乏力,辅导员队伍孤军奋战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两课”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有的教师自身理论知识不扎实,不能联系实际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持之有恒、言之有理地解释和剖析,而是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听起来不免让人感觉假、大、空。大多数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很少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没有将教书与育人有效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1.3 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大学生更多地追求物质财富,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不思进取,认为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至于理想信念则认为是虚的东西,没有认识到理想信念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因而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感兴趣。

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原因分析

2.1 外来文化冲击,大学生理想信念受考验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互相激荡、碰撞的时代,各种文化并存并相互影响。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不断涌入我国,进而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这些文化的交锋和碰撞,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中外、古今知识储备和所处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他们成为受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群体。这些影响中最显要的莫过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

2.2 市场经济体制,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是价值观念多元化、就业渠道多元化、经济构成多元化、理想信念多元化;同时,市场经济的西方思潮,如“注重实用、偏重功利、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并涌进大学生的视野。有的大学生以赚钱得利为目的,提倡利己主义,诚信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职业理想上,“一手是面包,一手是憧憬”,选择职业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2.3 信息技术革新,大学生理想信念遇挑战

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过度的网络应用容易使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变得单一化,诱发大学生对现实的不信任;(2)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使大学生出现感情冷漠;(3)使道德弱化,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是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主要原因。

2.4 独生子女特性,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制约

随着各种信息与西方思潮的涌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90后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上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1)独生子女对家庭依赖感普遍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所适从;(2)在顺境中长大的90后大学生,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一面:遇到难题畏缩不前,遇到打击一蹶不振。被老师批评、考试失利、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被他人误解等都会成为他们产生低沉、悲观、颓废、沉沦等消极心态的直接原因。

3 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加大反腐力度,建立诚信的经济体系,优化社会环境,坚定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1)狠抓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形象带动群众;(2)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以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教育人民;(3)建立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打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4)建立安全稳定的建设环境,提供健康快乐的生活场所;(5)依法治国,建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由此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奉献祖国,服务人民来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3.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拓网络教育阵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当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上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加强网络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具体来说:(1)运用网络技术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控制和引导,预防不良网站进入校园,注意校园网络动向,认真分析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发现、引导以及避免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2)不断丰富网上宣传内容, 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要贴近社会和大学生实际去分析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国际国内形势和重大事件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 避免网络负面舆论的影响, 吸引学生点击率和跟帖, 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提供导向;(3)要结合实际,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可以开展如“网络课堂、网上思想汇报”等内容板块,还可以开展“网上评优评先”,使学生参与互动;(4)加强与学生在QQ、微博、人人网等互联网平台上的平等互动和思想状况及行为监控,加强对学生的掌控和思想动态的把握。

3.3 发挥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着力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引导家长当好孩子终身受益的老师。只有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健康的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引导家长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教育子女做一个对家庭有担当、对社会有贡献、对事业有责任、对他人有诚信的人。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将个人得失,荣辱融入祖国建设之中,形成坚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4 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着人数不足、素质不够高、部分同志责任心不强、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学校应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对辅导员、思政教师给予适当关心,在工资、职务、住房、医疗等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把工作绩效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工作时,应加强专任教师系统的理论学习,加大和提高培训、座谈、经验交流等活动的规模和成效,使大家真正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适应工作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3.5 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60年代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蔚然成风。今天的大学生榜样层出不穷,每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湖北地区涌现出的大学生榜样:华中农业大学徐本禹、湖北民族学院爱心大使江华,他们都是用“爱心传递,走向基层,服务社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青年学生具有不甘落后,积极上进的心理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典型,组织学生向身边的典型学习,由此形成一种先进更先进,中间、落后赶先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珍惜当前学习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努力成为“堪当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钟发亮.“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2] 邵际珍,邢镇.论多元文化体系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价值工程,2010,29(31).

[3] 陈玉君.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及其培养研究[J].前沿,2003(12).

[4] 陈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5(3).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针对高职“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成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对策,即因材施教、进行赏识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职业教育,重视心理教育、重塑学生信心,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疏导,提高辅导员素质、做好宿舍管理等。

关键词:“90后”;高职生;思想特点;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姜丽(1977-),江西玉山人,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生,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鄢云(1982-),江西上饶人,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编号:MKS1118)的阶段性成果。

“90后”是相对“80后”概念而言的。笔者对“90后”的界定就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高职“9O后”学生是指从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中国公民。高职“90后”学生首先既有“90后”这一群体的时代特征,也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研究高职“90后”大学生的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好他们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90后”大学生总体特点

根据直接与笔者所带的“90后”大学生对他们的施教和所作的调查问卷情况,以及对所能检索到的有关“90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诸多材料的分析研究,高职“90后”大学生在生源特点、思想特征、情感特征以及学习特点等分别如下:

(一)生源复杂,文化素质差

由于受招生的限制,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属于最后一批次录取。首先,生源情况复杂。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来源既可以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也可以是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甚至是社会青年等。生涯复杂,不易管理。其次是生源文化素质差。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大都是基础知识薄弱或知识结构不全面的学生,他们文化素质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或生活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差。这些都使高职学生特点不同于本科院校招收的高中生。

(二)思维活跃,责任感弱化,人生观趋向务实

高职“90后”大学生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大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既有对传统的理想信念的崇敬与怀念,也有对理想世俗化的迷惘和困惑。“90后”的一代,思想活跃,想法新颖,喜欢追求明星和时尚元素,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体现出人们通常观念中的“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90后”高职学生虽然大部分来自农村,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足,加上父母的溺爱,凡事只知道以自己为中心。调查发现,高职“90后”大学生遇事并不喜欢与人合作,他们过于表现自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如不愿意打扫宿舍卫生,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等。所以,高职“90后”大学生在思想特点表现为爱国意识强烈,但理想信念薄弱;思维活跃、但责任感弱化;人生观趋向务实,功利思想严重。

(三)自卑心重,受挫能力差,网络依赖感强

高职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内心矛盾更加突出,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多数同学进入高职院校后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摆脱高考失利的阴影,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或多或少有一种自卑感,认为高职院校是高考失利后无奈的选择。因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学校的知名度,就业的难度等因素加强了他们的自卑心理。高职“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受到父辈的庇护,社会经验、阅历都很欠缺,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与普通高校同龄人不同的是,高职学生的挫折主要是来自家庭、宿舍同学关系、男女朋友之间的挫折,长期以来家庭的中心地位减少了他们直接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以致他们心理脆弱,受挫能力较弱。所以,高职“90 后”大学生在情感上总体特点是自卑心理重,耐挫能力弱;长期依赖网络,人际关系淡漠。

(四)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差

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属于没有被本科院校录取的最后一批次录取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文化素质较差,往往是基础知识欠缺或不全面的学生,其生源既可以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也可以是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所以这些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以致他们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遇到困难便退缩放弃。很多学生是抱着混文凭的态度来学习的,或者是被父母所逼来学习,加之心智不成熟、是非观念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高职“90后”大学生在学习特点上表现为上课随意散漫,时间观念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高职“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首先是时代背景的影响。“90后”现象产生的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改革开放;二是人口控制。[2]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巨大影响构成了“90后”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中国的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功利主义思想泛滥,“一切向钱看”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这也造成了“90”后学生对金钱的依赖和追逐。而计划生育人口控制,造成了“90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加倍的宠爱,使得他们大都娇生惯养,独立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抗挫能力低。其次是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民族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种种抽象的社会思潮,通过媒体网络等新兴的传播方式,这些多元文化影响着这群“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再次是网络文化的影響。网络在传递科技文明信息的同时,也有一些颓废、下流、反动的文化信息垃圾冲击着高校的德育环境, 而“90后”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良莠不分, 失去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 导致了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甚至走向堕落乃至犯罪的道路。

(二)教育环境因素。第一影响因素是家庭方面。“90后”大学生所面对的家庭环境,大部分比较优越,正赶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人均生活标准不断提高,但不容否认,“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增大,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长期外出务工,进行隔代教养,这些都对“90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城镇,家长本身素质低或外出务工而导致无暇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二因素是学校方面。从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正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校扩张对高校教育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尤其一些工科院校或高职院校出现重能力、轻品行的不良现象。高职“90后”大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接受素质教育的不均衡,基础差,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呆板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调动不起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三)个体自身因素。“90后”高职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在家中唯我独尊,占有欲强,与他人相处、合作能力较差,由此造成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不强。他们受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的影响,对社会问题思考深度不足,由于面对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总觉得比本科生要低一等,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偏激的看法。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不能深入认识和理解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国情,相反,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观盲目推崇。同时,“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迷恋网络,沉迷电子游戏,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外部影响极大,社会责任感普遍弱化,他们遇到问题,习惯性地寻找外因,而不从自身找问题,对自身的认知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3]

三.加强高职“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一)采取因材施教,进行赏识教育

鉴于“90后”高职大学生以上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是一项很好的教学方式。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鼓励和更多的宽容与爱。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爱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给以充分肯定,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4]恰如其当的赏识教育有利于重塑学生的自信心,摆脱高考失利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当然,高职学生毕竟不同于普通学生,教师使用赞美语言时要真诚恰当,否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同时,赏识教育离不开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素质等有所不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更是参差不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最佳发展。因材施教还表现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如采取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高职学生普遍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对自身定位不准,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高专没前途”的传统观念的误区。例如,一所医学专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面向基层的医学人才,教师要把专业的发展前景告诉学生。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与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与资金投入额度,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硬件保障条件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农村的医学人才还是很紧缺,就业前景广阔。因此,学生们才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强化学生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角色,尽快使他们认清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从而激发出其内在的热爱专业的兴趣点和动力。

(三)重视心理教育,重塑学生信心

高职大学生相比较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和环境的变化,承受着学习负担重、就业难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困惑、厌学逆反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和成材。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帮助学生重塑信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新生入学的学生开展心理调查分析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及时加以疏导。大学一年级新生应普遍开设《普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等选修课程以及学校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激起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对成功的渴望,进而转化为追求上进的实际行动。班级可专门设立心理保健员一职,负责了解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和辅导员进行沟通。

(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疏导

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让学生遵守网络文明,建立网上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观的净土。教师可鼓励学生把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通过微博或QQ等形式及时发表出来。微博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媒介,“织围脖”(写微博)已经在高校成为一种时尚。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思想上遇到的困惑等发表在微博上。QQ等聊天工具也是大学生日常交流的手段之一。很多班级都建立QQ 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进行沟通疏导,所以,通过微博或QQ等聊天工具形式的交流和疏导,既加强了和学生的联系沟通,又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健全积极的人格。与此同时,要继续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刊校报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时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打造立体教育平台。[5]

(五)建议辅导员入住宿舍,加强宿舍管理

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地方。因此,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相应的宿舍规章制度,加强宿舍管理,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90后”学生与以往学生也存在本质的区别,他们独立性更差,心智相对不成熟,所以学校最好安排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经过调查和访谈表明,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喜欢辅导员入住宿舍。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同时,辅导员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作为一名辅导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等,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注意“言传身教”。辅导员要加强师德建设,要做到以身作则,要言而有信,才能树立威信。[6]由此可见,当好一名高职辅导员不容易,根据责权相当的原则,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保障机制建设和提高薪酬待遇。

参考文献:

[1]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9/14/c_12550237.htm.2010-09-14.

[2]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2002(5).

[3]苏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4]杨一仁.走进周弘:感受賞识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7(1).

[5]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P37.

[6]万馨.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90后”新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

责任编辑 谢荣国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90后”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 以自我为中心

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是整个家庭的中心, 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 基本没有受过挫折。久而久之, 他们在心理上逐渐养成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当他们走进大学校门后, 已经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难以很快改变, 便用这种心态与同学、舍友相处;而相处的对象不再是“包容”、“顺从”和“溺爱”的家庭成员。于是他们对人际关系感到迷茫和不适应, 甚至逐渐产生失落感。加上要不断面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日常生活琐事, 相处中很容易发生矛盾。而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学生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 甚至走向心理极端。

(二) 承受挫折能力不强

由于“9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良好, 他们的成长道路几乎非常顺利, 而在其背后存在的却是普遍较弱的抗挫折承受能力。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在抽查的“90后”800名新生中, 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 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 从头再来”。这组数据表明, 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 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

(三) 人际交往障碍

“90后”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中学阶段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 而比较优越的成长环境, 使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欠缺技巧和沟通能力。进入大学, 同学、老师大多来自四面八方, 生活方式也由原有的个体生活方式转变为集体生活方式, 很容易导致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摩擦, 产生矛盾碍于面子又不懂及时沟通交流去解决问题, 所以容易产生苦闷不安的情绪, 且不愿交流, 这种情绪容易让他们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同时, “90后”与中国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同时成长。他们基本上从小就接触网络, 他们的思想行为模式与网络有着密切联系, 沉浸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使他们产生一种虚拟人格, 面对现实世界的交往他们显得盲从不知如何应对。

二、“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人们的物质生活相较以往可以说是获得了极大地丰富。“90后”一出生, 就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物质生活资料、医疗保障和基础教育, 让他们越来越远离艰苦朴素的传统观念, 他们从未经受过物质匮乏之苦。所以,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 就只有顺理成章的获取.毫无顾忌的享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文化发展多元化、观念多元化。“90后”这一代少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多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同时, 我国二元结构模式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不同社会阶层的状况差异也很大, 在“90”后身上就表现为自卑心、攀比心、虚荣心等。学校这个小社会由于师资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使得有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没有主动寻找解决途径的情况下他们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二) 家庭因素

“90后”孩子的家庭环境中, 大多没有同胞的兄弟姐妹, 缺少和伙伴互爱互助的实际锻炼, 缺少集体影响, 而这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家长所不能给予和替代的。加之他们的祖辈、父辈过分呵护, 导致大多数“90后”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 抗挫折能力不强, 合作意识淡薄, 缺乏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责任感。还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是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家庭内部问题, 尤其是离婚率的不断上升, 使部分“90后”经历了家庭解体的打击, 造成他们性格和心理上的某些缺失和成长中的断位。

(三) 网络因素

网络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第四媒体, 其便捷性与高效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生动性与交互性, 以及信息的丰富性和传播的广泛性等特征使得网络媒介对个体的影响力大为增强且更为持久。海量的信息、丰富的知识和趣味性很强的游戏, 使得网络成为“90后”的学习、娱乐的第一选择。导致“90后”对网络过分依赖, 造成个人心灵明显封闭, 削弱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控制能力。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而他们在获取信息时又缺乏价值判断和控制能力, 低俗、虚假的信息对他们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不断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之间, 盲目而轻率地面对各种选择, 这种处事方式不可避免地被带到了现实生活中, 造成严重后果。而由于监督、监控和管理技术尚不完备, 致使网络的不良倾向越来越明显, 导致一些青少年心理扭曲和价值观念偏差。

三、“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面对“90后”学生的特性, 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调查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更要有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 还应及时更新和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 创新工作方法, 对“90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疏导, 从而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化解矛盾, 以增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效性。

2. 调整辅导员的年龄结构和人员配备。

合理化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 缩小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 将有助学生心理特性的理解从而利于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鉴于“90后”大学生鲜明的个性, 在扩招的基础下学生人数又不断增多, 而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超过1∶200的师生比现象, 让辅导员们不堪重负, 必然降低教育效果。在很多高校辅导员的配备上存在不是心理学、教育学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人员,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者不能及时有效地把握学生的信息和心理状态, 从而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效果会显得不明显、不及时。所以增加人员配备, 优化人员结构也应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3. 改善管理与沟通方式, 用尊重、赞美和鼓励激励学生。

“9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 他们渴望独立, 希望能得到尊重。在管理学生过程中, 老师、辅导员可能会不自觉地运用“权威”来达到一定的管理效果, 这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动和戒备的心理效应。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 我们要注意适当的尊重、赞美和鼓励。辅导员要做好管理工作, 也应该掌握“赞美”这一推动力量, 用不同手段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种鼓励和尊重有利用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实施, 他们可以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及社会实践中去, 不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学会进行自我剖析, 自我认识, 自我监督, 进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 发挥网络优势

“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网络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调查显示:“63.7%的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是聊QQ, 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 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坚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可以利用网络平等、隐蔽、快捷、实时、互动的特点, 通过网上心理解析、培养、训练、辅导、咨询、测验、诊断、治疗等方式向“90后”大学生介绍心理知识,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咨询服务。这种在匿名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阻抗和逆反心理, 使他们会放下所有的负担和顾虑, 接受咨询, 从而使心理咨询工作者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引导及处理。网络心理教育咨询实现心理教育咨询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若是使用得当, 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对治疗心理障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注重学生管理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 并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1) 大一注意适应性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如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的建立等, 做好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然后通过对筛选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面对面的咨询, 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大二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 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在实际交往中的能力和技巧。 (3) 大三、大四侧重升学、就业辅导, 在这段时间内心理出现较多的冲突与矛盾, 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缓解则会积郁于心, 所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选择找工作还是升学, 是我们心理工作的重点。

(四) 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

高校应注重发展心理性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 不仅仅使有各种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危机, 更重要的是使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使其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正确体现。一方面, 重视针对具有各种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调适性心理咨询, 使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宣泄消极情绪, 以缓解心理压力, 可以改变其在认知上的错误观念, 从而确立正确的合理的思考方向和方法, 使其尽快摆脱心理异常的纠缠而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 应注意针对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咨询, 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心理问题, 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 并提供处理方法, 防止并消除其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防患于未然, 鼓励、督促和帮助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有的各种现实能力, 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从而使其进一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更好地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 更充分地发展自我。

加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重大, 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的工作方法来解决“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努力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前顺利完成心理健康成熟的过程, 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摘要:在人的整体素质当中, 心理素质占据着基础地位, 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目前“, 90后”正在成为大学生中的主力军并且即将走入社会, 他们的心理健康值得我们重视。他们特有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将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网络优势;注重学生管理;挫折教育;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等途径, 来探讨如何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发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戴长澜.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2] 雍慧琦."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 2010 (5)

[3] 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 2010 (4)

[4]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职业教育体系新兴产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