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2023-09-23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略有所得,现就此展开论述,以期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有所裨益。

一、增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望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趣味性知识的因素,设法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积极思考,大胆的求知,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印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情、印度的民族舞蹈、印度的建筑的同时,配合语言的讲解“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原始的人文观念恪守的民风,特有的建筑,令我们心驰神往,这节课我们就去印度”这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讲“白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我说:“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的用处很多,假如这种资源枯竭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课,牵动了学习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图文并茂,以图释文,突出直观性和“地理味”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地图教学中应该从识图开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对位置以及相关事项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书设计、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长期以来,地理测试中都十分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核。学习地理和其它学科最大的分别在于地理学科大量应用地图。地图属于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地理知识可以透过地图简单的表现出来,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学生只有学会读图,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理,读图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学生学习地理好坏的主要标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绘制教学地图的引导,来提升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也是提升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绘图、填图的过程里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在课堂的教学里,老师通过讲解和绘制,用简单的笔触以及熟练的技巧将简单的图以及示意图绘制出来,不仅简单,也非常实用,并且可以让学生跟随老师一同绘制,让学生直接掌握地理事物变化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另外,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地图的范围更大、更广、更多,速度更准、更快,直观性与针对性可以更强,学生的读图效率也就有所提高了。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大面积的文字、图片、颜色、动面、影音等方式,加大地图展示的生动化、形象化,通过不同渠道、大容量、高密度来获得地理信息.有效的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发挥出来,将感染力与表现力发挥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读图、学习、用图、填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建立学生读图的良好习惯。特别对七年级下册的学习,由于需要掌握的国家和地区较多,学生极容易混淆。采用多媒体不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将教学难度降低,提高教材的深度,加快学生的记忆。

中学地理教学作为初中学科教学的一部分,它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掌握学习地理的原则、方法等,懂得必要的地理技能,会充分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为此,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还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挖掘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诚然,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金萍.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10-20.

[2]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OL].历史地理-教育培训专题;2006.

[3]王向阳.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2-20.

[4]陈正清.浅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C].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6-15.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中学教学常规自查报告

xx县第一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3400人。专任教师217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99人,各级骨干教师39人,省、市、县名师12人,研究生学历11人。

学校先后建成了含54个标准教室的主体教学楼平方米;建设了可供XX多名学生住宿的294间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建设了集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语音教室、图书馆、师生阅览室、音乐、舞蹈教室和报告厅为一体的平方米的科技综合楼;

建设了34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就餐的多功能食堂,建成了有11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学校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室、280平方米室内体操房、260平方米健身房、20余万元的健身器械等,基本上满足了教职工及学生的各种业余活动。学校还将征地80亩,拟建新运动场、体育馆和校园文化广场,体育馆设计图已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

xx一中还通过分期付款,预垫建设等方式,吸引资金,引入现代教育设备资金达100多万元,购置学生微机100多台,包括电视机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50多套,现代化学实验设备3套,物理实验设备2套,生物实验设备1套。配置有多媒体录播教室,建立了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开通了校园网。

1、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设有高中研究性学习课。周一至周五晚7:30—10:00为晚自习,有教师具体辅导。教务处于学期开学前制定出教学工作计划,排好课程表,发放到班级、教师。开学第一周各教研组、每位教师必须上交教研、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装入教师业务档案。由教务处分别检查各教研组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学校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后是规定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学习、教学业务知识培训等。

2、教研组管理

学校制定有《xx一中教研组组长工作职责》,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信息、艺术教研组,并委派一名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任组长,教研组工作具体由教科室负责。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帮助教师钻研教材,进行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期末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

3、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讨论通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工作,包括教学准备、上课、学生成绩考核与辅导、教研组工作、教师周课时及作业批改、考勤与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教师业务档案要求每学期有两篇优秀教案,一篇教学反思,8次听课记录。分管教学的领导听课20节以上。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教案、作业评展,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公开课,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教学经验交流会,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学校建立有行政值日检查制度,由校级领导轮流值周,负责检查督促学校教学、卫生、安全等工作。后勤和行政人员指纹打卡,下周一公示上周考勤。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健全。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每班都建有学生联系卡,与学生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加强学生管理。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法”交流会,不断加强养成教育,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4、活动课程管理

学校组织有科普、体育、军乐队等兴趣小组,由各教研组教师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活动。对有特长的学生加强培养,学校每年都有考取高等院校的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足球、篮球、拔河、乒乓球等体育比赛,书画、灯谜比赛、文艺汇演、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趣,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5、教学设备管理

学校科技楼分设有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其中教师阅览室75平方米,学生阅览室155平方米,阅览席102个、图书管理员1人。图书馆藏书两万余册。教师阅览室有报刊25种500余份,学生阅览室有报刊30种400余份,图书、阅览室定时面向师生开放。科技楼还设有语音室、多媒体录播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学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设置各室岗位及管理人员,明确职责,严格考勤考核,充分发挥各室作用,为教学服务。

学校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尽力更新和充实教学设备,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和教师电子阅览教室。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研教改创造条件。目前学校理化生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开齐率达100%,录播教室每期使用250节以上,教师优质课录制、电教录像课刻录80余课时。

6、教师继续教育和科研

xx一中制定有教师在职进修,学历提高的规划和计划,尽量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提高,积极派老师出去培训、观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XX年春季学期以来教师外出培训学习120人次以上。学校每年组织高三毕业班全体教师参加高考复习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录像课评选。XX年,我校有36位老师在xx省教育学会、xx省教科院联合举办的全省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分获

一、

二、三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我校高文献老师组织的综合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获xx省首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杜宪利老师的“利用报刊阅读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获xx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穆朝君老师主持完成的“xx试验区高中阶段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调查研究”课题研究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一等奖,另一课题“新课标下的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被xx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获准结题;在xx市教育局组织的“六个三”课题研究中,我校杜宪利、罗祥、杜英、李世俊、高文献老师组织的课题研究获准结题。一大批老师在各级各类教育专刊发表论文60余篇。学校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对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建有业务档案,由教务处专人负责收集、登记、管理。业务档案内有学期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实验方案、记分册、考试质量分析、听课记录、论文、获奖证书等。档案登记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7、教研组教学常规管理

教研组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枢纽,学校认真抓好教研组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枢纽作用,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学校按照规模、特点分学科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体育、艺术十二个教研组,分别由科研意识强、有一定研究能力、能起学科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根据我校学生实际还特地成立理化生、政史地综合科目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小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学校领导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指导教研工作。校长杨帆、副校长李世俊、吴学刚分别以物理、数学、生物组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教务处主任郝利祥以化学组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教科室副主任穆朝君、刘宁、金天华分别以语政史地教研组、数英理生教研组、化体艺信实教研组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每学期均参加教研活动八次以上,获取教研信息,指导教研活动。

每学期召开教研组长汇报交流会两次,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交流开展教研活动的经验,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评比,兑现教研组长津贴。

教研组长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会议和活动,如学校教务工作会议、教研工作会议、年级组教师会、年级组学生会、教师职称评聘会、学生考试质量分析会,教师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会、校际教研活动会等等。每学期开学教研组长须拟定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要求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实用性、研究性,并在教研组长会议上进行交流。

每学期开学,各教研组按时交齐教学计划,装入教师业务档案,由教务处进行督查,各教研组长根据教师的计划和进度表,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抽查两次,检查计划和进度情况,并作好记录,向教务处及相关教师进行通报。督促教师按计划、按教学进度履行教学职责,期末每位教师必须写出教学工作总结。

每学期由教务处、教研组检查教师教案,由思政处检查班主任对学生的评语及谈话记录,装入教师业务档案。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教案评展,评出等第,兑现奖励。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八节,填写评课表,评课表装入教师业务档案。教务处督促检查,检查结果与教师考评、期末考评、年终考评挂钩。

学校严格教研活动考勤,要求每个教师次次参加,无故不参加者作缺旷论。每学期由教务处组织一次教学理论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育教学课题研讨,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务求实效。教研组长组织学科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有中心发言人,由各组教师轮流担任或教研组指定。

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每位教师轮流上公开课至少一次,做到有课题明确、准备认真、课有特色,教师听课后组织进行评议,评议有记录。每学期各教研组推举一人上一堂高效课堂观摩课。组内教师认真备课、听课、说课、评课。每学期我校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或县、市级以上优质课、录像课评选。

(10)每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交两份有创意的优秀教案,并装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与年终考评、岗位津贴挂钩。

(11)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交两次以上质量分析,一篇工作总结及教学研究论文,装入教师业务档案,优秀教学论文在组内、校内进行交流,许多教师的论文获县级、市级以上奖励。

坚持有计划地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如体育特长生训练、音乐特长生训练,电脑兴趣小组、书画兴趣小组等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教师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差生辅导,学校有检查记录,坚决杜绝用课外活动上课或补课的现象。

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每个教研组都有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都有实验计划和方案。每学年有阶段实验总结。通过教改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建有多功能教室,建有计算机教室和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建有校园网络,实现共享宽带上网,并建成了教师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添置了音乐电教设备,并为各部门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师教学备课、课件制作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更好地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还比较粗放,还未做到精细化管理。

2、少部分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是很高,懒惰思想依然存在。

3、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不够,导致办事效率不高。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 鼓励质疑,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古人云:“觉起于思, 思源于疑。”怀疑, 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 从有疑到无疑中转化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因此, 地理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质疑训练, 有助于思维独立性的培养。例如:讲完地球的运动时, 让学生自由提问, 有些学生提出“如果地球公转时, 地轴同公转轨道面垂直, 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经过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学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太阳直射点不会南北移动。”“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没变化, 昼夜长短没变化, 没有季节变化。”这一过程, 无不体现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求知的心理。

2 巧设逆向思维问题, 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办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 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 如果能反过来思考, 或颠倒过来考虑, 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据此, 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 有意识地将一些知识进行反向设问, 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的目的。如讲到黄河时, 可以设疑:“假如黄河中上游河水含沙量几乎为零, 那么黄河及华北平原将呈现怎样的地理景观?”学生共同分析, 得出结论, 从而加深了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因此, 教师如果能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 进行假象性推测的例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或练习, 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 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 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激发想象, 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 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 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例如, 在地理课上, 讲述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诸如“金星很奇怪, 它的自转方向和地球相反,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有一天你坐宇宙飞船到了金星上, 看到的太阳还是东升西落吗?”之类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是有益处的。再如, 阐述南美洲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时可举一例, 先给一标题“洋流和鸟类的奥秘”,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谈谈自己的想法, 继而教师讲述洋流—微生物—鱼类—鸟类之间的联系。这些素材让学生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 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 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 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 想象更具有重要作用。

4 利用识图, 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引入的大量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漫画等地理材料,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 还避免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加强了直观性, 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 进而培养了学生地理创新思维。

(1) 边讲边绘,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一边讲, 一边画, 讲绘结合, 可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 能充分发挥学生耳、眼、手、脑各器官的功能, 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例如:讲“大气环流”一课时, 如果不画板图, 教师往往很难讲清讲透。若采用边讲边绘, 学生可以当堂掌握。首先老师画出北半球半圆图, 标出30°N、60°N纬线, 然后根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讲绘低纬环流圈及信风带的形成, 再讲绘中高纬环流圈的形成和东风带、西风带的具体风向。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边记, 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2) 以图代文, 强化学生思维的图像性。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名称、地理概图、地理规律易于混淆, 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深挖一下知识层次, 精心设计一些板图, 以图代文, 就可解开课本中抽象冗长的文字叙述, 使学生一目了然, 充分体会到图像的魅力。

综上所述,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可能及可行的, 而且形势紧迫, 不可懈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需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 以不辱我们肩负的历史史命。

摘要: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特别是创新思维, 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引导学生, 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 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侧向思维的训练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摘要:教育部在新时期提出课程教学改革,中学地理教育正快速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学地理教师应该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要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等五个方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

一、中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正快速地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学教育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这个转轨的任务也就刻不容缓地摆在了中学各学科教学面前,并成为各科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从静态上看,素质构成基本有以下五个因素: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方面分析,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心理的、劳动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态势。可见,“素质教育”虽是一句简单的话,实行起来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在我国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作为非高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否经受住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坚定努力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于教学始终,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场考验。

二、加强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学地理知识广泛,居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位置上,与中学的各个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人类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故地理学科中的大量地名知识,对历史和政治等学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地理涉及的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围绕太阳运动?月亮又为什么围绕地球旋转?这些既是地理问题,又与物理、数学相关,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数学也有积极作用。此外,地理教学中的岩石风化,石炭岩地形的形成以及各种有用矿等,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2.中学地理教学在生产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讲授的土壤资源、水热资源、森林资源、天然草场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各地自然资源情况的了解,有利于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措施。地理教学中讲授的各种工业地理分布、工业原料来源、工业燃料和动力的供给、工业的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产品的分配、各种工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种工业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等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产实践是有益的。此外,地理教学中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知识,对学生将来参加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实践也是有用处的,特别是地图、地名知识等,对学生将来进行通讯、邮电、贸易等工作有很大帮助。

3.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与地理知识有关,像全国各省市的工农业特产、主要的粮、棉、油、煤产区,重要城市、旅游景点的分布,各地风土人情等知识都来源于地理学科,而这些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差旅游如不具备查阅地图和交通路线的知识必会扫兴而归。我国古代,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其中就体现了地理的重要性。

4.地理教育在国防上的重要作用

每个指战员必须认识和了解祖国的国防环境,特别要熟悉祖国的边疆地理,要具备阅读大比例尺军用地图的技能,以及掌握地理素描和堆塑地理模型的技能,还要掌握各地的地形、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地理知识,才能保护自己,战胜敌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无不因通晓地理而不断取胜。

5.地理知识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球,是人类生存、发展、栖息的唯一处所,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出现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时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不注意环境保护,不研究综合利用,经济与环境不同步发展的结果。现在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极为关注,我国也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但我们应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这项艰巨的任务主要靠地理教学来完成。因为地理教育与可使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条件各要素和自然整体发展变化知识,可使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使工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1.引导中学生加强地球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不仅是把环境科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所以,单纯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环境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环境教育。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某一环境案例中的具体角色,课前先让他们收集与自己角色有关的资料,然后在扮演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角色立场当众阐述观点。在谈到三峡工程建设时,学生分别扮演各方角色,如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工程师、政府官员、工程建设地居民等,召开意见听取会,让他们阐述对该工程的看法,“政府官员”阐述该工程建设的目的;“经济学家”阐述该工程的收益情况;“环境学家”阐述这项工程将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工程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工程对诸如森林砍伐、耕地侵占等自然环境破坏的后果,工程建设后会产生什么新的环境问题等,并提出避免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当地居民”阐述工程对他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在各方发表了意见以后,“政府官员”再提出建设方案的修改意见。最后,教师以仲裁者的身份,客观地分析兴建三峡工程的环境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允许让学生继续以自己的角色立场提出异议,由教师回答,总结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听取和接受不同领域人士的看法,使他们对活动涉及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看法达成一致的共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介绍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成功的经验及他们在环保方面的努力,这对他们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潜在作用;同时,还应加强环境法制教育,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向中学生宣传环境法,让学生懂得破坏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只是文明道德问题,还有触动法律的问题,认识自身在环保中的权利

和义务,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2.在地理教学中向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地理学科可以全面系统地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建设诸方面向学生展示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如在讲我国的疆域时,可以向学生讲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横十万里,悠悠五千年,为世界上最大、历史最久的国家之一,在这广阔的国土上,有丰富的特产、锦绣的山河、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3.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国情教育

加强国情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形势,避免有的学生有盲目的崇洋媚外或妄自尊大的情绪出现。例如不少同学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讲到“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组数字来让学生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1)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3)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然后通过举例分析,说明了中国地大但物并不“博”,而且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当我讲到我国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缺水严重,不少地方的人吃水都成问题时,不少同学在课堂上表示要节约每一滴水,坚决同浪费水的行为作斗争。这堂课以后,班里的浪费现象明显的减少了。

4.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在教学中还要结合相关的内容来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例如在讲到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时,可以拿旧中国的各种产业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发展情况作比较,来向学生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在旧中国我国的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等都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工业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5.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除传授基础的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还要学生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阅读开始前主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文化是一个非常广博的范畴,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引入和所要阅读材料内容直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阅读前建立一个适当的语境,有助于学生阅读。”

6.发挥教育的思想导向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中学教学中,应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切实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7.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多绘图、多制简易教具、多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在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总弄不清楚。我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用乒乓球做一个小地球仪,然后评比看谁做得最好。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我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有实验的内容,我尝试着将整个实验过程分组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完成,结果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错误百出,反而每一组同学都能顺利完成,而且还写出了实验报告。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1 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中学地理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包括:其一,在初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副科,学生不愿认真对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授课积极性减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许多学校也不重视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要求不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比较轻;其三,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暇去复习地理。

其次,现行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急需改革。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化,中学地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虽然各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步被运用,但大部分的中学课堂还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最后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再次,地理课堂教学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太少。许多老师常常是“一课本,一地图”讲满一堂课,一些乡镇中学甚至连挂图都没有,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许多学校的实践活动还是全部在教室里上,大多还局限于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一些诸如自然灾害防治、海洋开发之类的地理科普知识,没有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地理考察活动。比如,风力、风向和降水量的测定,这些可作为课外实践活动来实施,难度也不太。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此类实践活动被一些教师跳过了。

另外,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不少中学缺乏专职的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存在跨学科代课现象,即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地理教师,这直接影响了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至关重要。调查分析表明,有80%的学生认为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关系。这说明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2]。

2 对中学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

2.1 更新观念,构建地理教育理论新体系

地理教师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摒弃旧思想,树立新观念,逐步形成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观念。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革单纯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的的地理教学模式。再者,要努力构建科学的、崭新的地理教学理论体系。地理教学理论体系是发展地理教育的前提,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需从思想形态、理论体系上去讨论研究地理教育改革的一般理论框架和模型,探讨地理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并据此构建新的地理教育的学科体系。

2.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动机

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需要。在教学中,不但要把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手段引人课堂,还要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地理课堂,比如“沙尘暴”、“巴以冲突”、“非洲长达几十年种族之争”、“2008年汶川地震”、“家乡经济建设成就”等等。还应使学生认识到随着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国内外市场的分析预测,从区域经济贸易到文化往来交流,从信息高速公路的利用到网络经济的开拓,无论是经营者,还是生产者、消费者,都离不开对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调动学生追求知识真谛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地理课成为学生爱听的课。

2.3 增加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改善地理教学设备。

提高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包括成立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带学生到野外学习和体验地理知识,带学生出去野外考察等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比如白色污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沙尘暴、泥石流、全球性气温上升、自然灾害频繁等等,引导学生用探索的眼睛去观察我们身边的社会,会令学生倍感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学习兴趣。

学校应该拨出一些资金,用于购买地理教学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和相应的教学软件。譬如用多媒体演示七大洲四大洋的板块运动变化。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整个动态过程,随即演示板块运动变化过程,进而得出现在形成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2.4 大力加强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任何中学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方法、设施等的改革,均离不开中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素质教育的水平。作为地理教师,应有羊富的文化素质,不仅要熟知地理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还要不断“充电”,更新知识,了解当前地理学科发展动态和其它相关学科信息,不断充实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自身的地理知识框架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地理教师的要求。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地理教师地位来激发和挖掘地理教师的发展潜力;高等院校的地理师范院系可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相关培训,满足课改的需要。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入,中学地理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出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深入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唐伟光,邱林英.构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一、培养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让学生自觉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做到在地理教学中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引言, 诱发兴趣。

比如在讲涉及到日界线的地方时计算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居住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上的美国老太太中了一张8000美元的彩票, 当她兴冲冲地在当地时间4月10日9点多去当地银行兑奖时, 却遭到银行工作人员的拒绝。原因是兑奖时间是4月9日, 所以不予办理。这位老太太十分沮丧。这时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来到她的面前说, 老人家, 您这一张废彩票3000美元卖给我好吗?老太太当然十分乐意, 1小时后小伙子乘飞机到达了檀香山, 当地时间为4月9日11点多, 他很顺利地领到了8000美元的奖金。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时间倒流呢?还是因为小伙子进了时空隧道?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后面的教学就轻松加愉快了。

2、设置悬念教学, 激发兴趣。

以问题作为学习出发点, 可设疑增趣。如学习地转偏向力, 提出长江两岸是不是对称的, 哪一岸陡, 哪一岸缓?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 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 而其他部分特别矮小?讲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时, 提出“三峡工程”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出, 为什么差不多过了一个世纪才开始修建?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提出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 为什么山顶却终年白雪皑皑, 被喻为非洲的圣山?等等。使学生疑中生奇, 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

3、利用歌诀、谚语、成语、顺口溜等教学, 助长兴趣如在讲大陆性气候时引用: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理解气温日差大的特点;用“桔生淮南则为桔, 桔生淮北则为枳”、“白露早, 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当时”、“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分别说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简单明了, 印象深刻。在教学中成语的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用“此消彼长”总结全球二氧化碳增长的原因;用“沧海桑田”说明地壳的运动;用“百川归海”说明海陆循环;用“精耕细作, 广种薄收”概括密集农业和粗放农业;用“杀鸡取卵”描绘一些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等。这些“点石成金”的语言不仅寓教于乐, 而且效果显著。顺口溜对一些识记性较强的内容有显著效果, 如在讲长江时, 可将其内容概括为:

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

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 又培养了兴趣, 可谓一举两得, 事半功倍。

二、以情感人, 密切师生关系, 让学生敢于参与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只要老师一提问, 学生个个屏声静气, 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要解决学生不敢、害怕回答问题的情况, 仅凭老师的“教导”甚至“训斥”是无济于事的, 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 使学生无所顾忌, 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带到河边, 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

要使学生敢于大胆参与, 首先要有教师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 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教学活动的“一分子”, 情绪饱满、感情真挚、态度和蔼, 用自己的勇敢精神去感召学生。其次, 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 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 注意尊重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 的人格, 要爱寓于内, 严中有爱, 使学生敬而近之。如对学习有困难, 特别是回答问题不正确的学生, 不讽刺挖苦, 而应给予适当评价, 使之受到肯定与鼓励, 敢于并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各项活动, 使教学过程和谐进行。以训斥批评为主的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参与就受到限制。

三、转变教学方法, 让学生全程全体参与

由于受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师讲生听”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削弱, 甚至出现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更谈不上学生参与了。为此,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 变灌输式为启发式, 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叶圣陶先生指出:故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于相机诱导。又说:“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则重启发、促发展, 通过心愤口悱的点拨向最近发展区诱导”。如在讲授板块运动时, 先给学生介绍了“大陆漂移学说”, 为了说明该学说, 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 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存在?学生一时难以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 于是剖析大题, 通过以下小问题: (1) 煤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2) 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 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 (3) 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 而现在有煤, 说明它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有森林, 那么它在什么纬度?通过逆向反推, 层层点拨, 启发引导最终得出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地理课堂教学更强调课堂的效率, 而高效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让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调动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如果这就是爱情范文下一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