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教材的讨论稿范文

2024-03-26

关于问题教材的讨论稿范文第1篇

1 关于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一些现状担忧

经过相关人员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发现燃气安全隐患问题很多,涉及各个步骤的错误操作。但是无论哪个步骤出现失误,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带来沉痛的教训。从大体上来看,究其根本不外乎一下几点原因:主要是相关部门对燃气设备管理不够完善,搭设燃气管道不够严谨,导致管道出现漏洞等,此外还有就是普通光大人民对燃气相关知识认知还不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引发误操作等问题,以及在管道铺设时企业偷工减料,寻找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对燃气施工注意事项一窍不通,还有在施工完成以后,不能按照施工规定的要求来检查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能不能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需要。综上来看,这些从某种角度来看都是人力能够避免的失误,一定要提高警惕。

2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城市燃气安全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城市燃气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相当的危险性,几乎每一个步骤都有很高的风险系数,燃气输送,采气,输气,使用等步骤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1 上游气源环节

在这个地方是燃气输送的源头,具体情况仍然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当然燃气的来源也相当重要,不同质量的燃气会对使用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以说这里是城市燃气工程的重点所在。

2.2 燃气输送环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燃气资源的分布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不同区域对于燃气的使用需要跨越相当长的距离,这时就需要长距离的燃料输送管道。但是由于管道过于长,每一个位置出现问题很用可能导致全局的崩溃。而且燃气还会对管道产生腐蚀作用,可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

2.3 用户接收和使用环节

燃气接收部门需要对接受到的燃气进行一系列处理之后,合理分配,传输到各个具体用户当中。当燃气分配到各个家庭的时候,由于居民对燃气的具体使用状况还不够了解,无法合理保证燃气的安全使用,导致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3 切实落实燃气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对城市燃气管网加大管理力度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愈发迅速,城区建设规模也也逐渐扩大,对旧城区改造不断进行。这样的发展虽然给人民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样带来了不利影响。受限于时间的因素,一些规划措施仍然不够完善,管理机制混乱,对于燃气管道的拆卸不能有一个好的步骤,相关部门实施起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准确的对管道进行拆卸施工,就会给以后管道的铺设留下巨大的隐患。也会有想当一部分人民对燃气管道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扇子做出乱接输送管道的问题,违反了管道铺设的施工规定,在不经意的情况之下破坏管道。施工人员也没有及时检修管道,定期检查,不能够及时排除管道的安全隐患。

3.2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

鉴于燃气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关制度管理施工作业。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团队按照施工程序严谨认真执行,将施工安全问题提到最重要的高度,做好审核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及时检修管道故障,做好正确的应对措施,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燃气管理问题是一项重大问题,要将城市燃气安全问题解决方式上升一个台阶,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调控力度,把信息管理引进管理规划当中,全面掌握燃气管道的实时信息,提高施工技术,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

3.3 严把质量关,保证施工质量,加强群众的认知水平

在施工完成以后,要及时对燃气工程完成状况进行检查,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施工规定进行,保证燃气设备质量。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审查方案,增加审核力度,确保设备质量,严把质量关。把相关理念传输给群众,告诫不要乱改线路,留下安全隐患,对用户进行相关知识传授,让他们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因误操作产生的事故。

4 结语

燃气安全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很久,关键就在于加强管理措施,严格审核燃气施工步骤,确保施工万无一失。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安全问题慎之又慎,给用户带来安全的燃气设备,减少人民损失,给国家社会带来一丝福音,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摘要:我国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燃气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随之而来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燃气使用问题已经得到各行各业密切关注,大量安全隐患急需解决。笔者结合现今燃气使用具体问题,做出适当探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以后相关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燃气,安全,应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国岐.对于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关讨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6:171.

[2] 杨凯,吕淑然,张远.城市燃气输配管网耦合风险研究现状及展望[J].灾害学,2016,01:162-169.

[3] 刘学慧.浅谈我市燃气行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6,04:211-212.

关于问题教材的讨论稿范文第2篇

对投资方来说, 对赌协议的唯一目的, 就是要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虽然投资者有尽职调查这一在先方法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 但是尽职调查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投资者一定会在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等信息的掌握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而且现实中被投资企业为了融资, 经常会将夸张甚至虚假的信息提供给投资方, 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将很难判断自己所接受的信息的真实性进而无法判断目标公司的真实价值;而从被投资方的角度来讲, 对赌协议有利于双方的投资合作关系, 通过对赌协议取得投资方的信任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投资额。

二、对赌协议的应用广泛的几大原因

在我国, 对赌协议应用广泛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 投融资时双方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投资方而言, 目的在于收益, 而收益的源本在于目标公司的价值。对赌协议中的投资方的目的在于发现企业价值或潜在价值后, 通过资本投入以财务投资方的身份进入企业并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然后在企业价值达到一定程度再谋求退出以实现其投资回报, 投资者通常是在企业上市后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套现或要求企业控制股东回购其股份。投资方在签订对赌协议之前, 通过尽职调查等方式充分掌握目标公司的真实价值, 以便做出投资决策, 但这期间投资方由于信息原因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而对赌协议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并给予投资方充分的保护, 同时对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层产生激励效应。其次是由于商人的逐利天性促使投融资双方签订对赌协议, 承担一定风险获得额外的收益是资本主义市场中的永恒规律。最后也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存在一大部分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这些企业有着迫切的融资需求, 笔者认为这也是对赌协议作为一种期权的约定方式在我国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对对赌协议的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对赌协议在我国的合法性长期未予明确。2012年中国对赌第一案引发了一场关于对赌协议效力问题的大讨论。“各级司法机关的判决与国内私募融资市场内普遍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 即便因融资方违约获得了一系列的现金或者股权补偿, 其中的补偿并不是投资方的初始目的之所在。并且, 无论何种形式的补偿在普遍意义来说也难以弥补投资方投资成本以及投资人作为融资方股东履行各项公司治理职能所付出的巨大精力。”

三、学界对对赌协议主要有支持观点和反对观点

支持观点主要有三, 一是对赌协议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主体适格, 意思表示真实, 内容适法) 合法性满足。二是对赌协议不违反等价有偿、公平原则。三是对赌协议的合理性应当得到法律确认的结论, 法律的考量应该是管理和引导而不是禁止。

对赌合同无效论认为, 首先对赌协议属于名为联营, 实为借贷。对赌协议的内容违反了我国企业联营相关法律法规中的风险共担原则。对赌协议以一种保底条款的方式使得投资方实现风险规避的目的。第二, 对赌协议违反合同公平原则。私募股权募捐投资过程中, 投资方倾向于在商业谈判中获得优势地位并且制定利于自身的对赌条款, 从等价有偿、合同公平的角度出发, 对赌协议应属无效。

笔者认为, 判断对赌协议是否有效应该从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对赌协议与合同公平、等价有偿等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两方面讨论。

对赌协议对于股权融资协议具有从属性。股权融资协议是对赌合同的主合同, 对赌协议的效力对于整个股权融资协议具有可分割性。也就是说投融资协议的核心条款是投融资双方对股权交易内容的确定, 而双方关于价格的讨论是另一个法律关系, 由此, 当对赌协议无效或被撤销时, 股权协议并不一定无效或被撤销。其次对赌协议与“名为联营, 实为借贷”是不同的。投资方的投资根本上讲是一种股权融资关系, 投资方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的方式进入目标公司成为股东, 承担经营风险。

二是关于等价有偿与公平原则。投资方需要对赌协议这种动态估值调整机制来应对投资风险。另一个需要讨论的是意思自治原则下融资方风险注意义务对公平原则的影响, 也就是对赌协议权利义务的设置是否超出了对一方当事人的风险注意义务要求。商主体作为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经营活动的组织, 较于民事主体理应承担更高程度的注意义务, 因此若协议条款的设置并未超过一方当事人的一般注意义务, 则不能轻易认定合同违反公平原则。

除此之外是关于对融资方的保护, 融资方应该注意潜在风险。首先, 融资方应该合理预估企业经营业绩并且设立相对柔和的指标作为预期目标, 例如以董事会席位, 二轮注资作为标的;其次是尽量将对赌协议设置为双向性, 充分发挥双向激励作用。投融资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从我国目前的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和对赌协议的应用情况来看, 有必要对对赌协议进行合法化。那么, 在法律层面上, 对赌协议的生效要件, 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情况同样值得我们讨论。

四、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的生效

关于对赌协议的生效要件, 在合同效力方面, 法律主要是规定合同的生效要件来实现法律对当事人合意的评价。根据我国《合同法》, 只要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并且合同本身不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就可以认定合同是有效的。只要对赌协议双方之间没有特别的约定, 就可以认定合同生效。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法律对于行为能力的阐述。我国对赌协议的融资方是中国居民企业, 而投资方有可能是境内外的自然人, 非居民企业等。因此, 要确定对赌协议双方的行为能力问题就先要确定其适用的法律。根据我国法律, 法人国籍当以其注册登记地为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184条的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因此, 投资方是外国非居民企业的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按照其所属国的法律规定而确定。

对赌协议的无效、可撤销以及效力未定, 是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是指不发生合同履行的效力, 而不是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若对赌协议中某些条约违背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此时对赌协议应被认为是自始无效。“实际操作中, 对赌协议常常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融资方投资协议的附加合同, 即便对赌协议被确认为无效, 也不会影响主合同的效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如何发挥对赌协议的最大功效, 是各市场主体和司法机关共同追求的目标, 作为公权力的司法机关, 应该尊重市场和当事人私法自治的权利, 作为市场主体的参与者, 应该合理运用这一制度, 为资本市场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对赌协议是期权的一种形式。“对赌协议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 随着跨国并购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兴起, 对赌协议已频繁出现在我国私募投资领域。”但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 缺少了自我演进的过程, 而是直接走了市场化改革之路。在市场主义不成熟, 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 就会发生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基于此, 分析讨论对赌协议在中国的法律效力及适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对赌协议,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1] 石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中对赌协议的效力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 雷正.私募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法律效力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3] 和讯网.对赌之殇:首个对赌协议被判无效司法判例[EB/OL].http://pe.hexun.com/2012-06-11/142338236.html, 2012-06-11.

[4] 曲雪峰.私募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的法律研究——以法律性质及实践应用为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2012.

[5] 崔建远.中国法语境下的合同效力:理论与实践[J].法律适用, 2012 (7) :33.

关于问题教材的讨论稿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实行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国家, 仍然支持民资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了我国的金融体系, 随之而来的不单是机遇, 更有许多艰巨的挑战, 这其中,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本文旨在剖析关于小企业融资有关问题的一些讨论。

2 我国小企业融资现状

2.1 内部融资水平低

与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相比, 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方式能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比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许多的交易成本以及手续办理的繁杂程序。因此,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内部融资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国外的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率可达50%~60%, 远远超过了国内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水平。由此可见, 现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水平实在堪忧。

2.2 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根据调查显示, 现如今, 中小企业所选择的融资方式90%以上都倾向于银行贷款。但其实, 在国外, 银行贷款从来都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 还有票据贴现、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等方式可以达到融资的需求, 但在国内, 由于有关企业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甚完善, 因此鲜少有企业会选择融资租赁的方式去进行融资;并且, 由于我国票据体系缺乏流通性并不甚完备, 导致票据贴现的融资方式也并不被广大中小企业所看好。因此, 在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导向作用下,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了银行贷款这一途径进行融资。尽管如此, 对于银行方面来说, 予以批准贷款的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并不十分乐观, 根据调查显示, 融资成功的中小企业中, 银行贷款的成功率达到了98%, 这也就说明, 走投无路的中小企业只能选择银行贷款这一途径进行融资。但是银行贷款成功的中小企业比例仅占所有进行银行贷款融资的20%, 数量堪忧, 由此看来,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并且, 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2.3 依赖非正规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的起步阶段往往处于资产抵押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并闭塞的艰难处境下, 因此, 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这一方式就变得十分困难。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只能选择非正规的民间借贷、非法筹资等方式达到自己融资的目的。在中小企业管理者看来, 民间的筹资方式更加灵活, 手续更加简便, , 所需要的资产抵押能力并不像银行贷款那么强, 因此,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 在不能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时候就只能铤而走险的选择非正规的融资渠道了。究其根源, 依旧在于国内的内部环境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还是远远不够的。

3 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3.1 增强小企业内部融资水平

就目前的社会环境而言, 尽管外部环境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不能满足, 但究其根源, 企业的融资问题其内在的根本作用力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内部融资能力是否强大。融资的确不是一个十分容易的问题, 但这取决于企业自身是否建立起能应对当前困境, 足够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可以说, 只要企业内部不存在阻力, 那么企业的发展过程也一定不会太过于艰辛。因此, 针对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企业自身应该建立起符合当前自身发展状况的健康合理的内部管理经营制度, 以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达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3.2 加强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现如今, 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是规模小, 经营管理体制不够成熟, 市场风险较高。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 银行对于小企业的风险预估自然就会很高, 因此, 可达到融资标准的企业数量十分稀少。不光是金融机构的问题, 对于小企业而言, 由于刚刚进入起步阶段, 自身的体制机制都不尚成熟, 其对于信用的认知程度也远远不够, 因此, 许多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 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却忽略了信用才是一个企业发展下去的永恒支柱。针对这样的现状, 金融机构应当全面、客观的对企图融资的小企业进行认真的评估, 与此同时, 企业内部也应当充分意识到信用机制的重要性, 从而认真进行信用形象的建设, 以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3 优化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

针对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不单单要从小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更应该关注外部环境。针对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狭窄的问题, 国家应该积极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 拓宽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让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实现和合作共赢的结果。不仅如此, 国家还可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让发展成熟的金融家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投资, 并积极跟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与运行, 实现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金融家也能收获一部分十分可观的利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社会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的大背景下,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整个金融领域最值得国家社会重视的问题。而融资, 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基石, 势必也吸引着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 我们要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趋势, 并结合中小企业的自身状况,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的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采取措施解决, 从而达到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摘要:融资, 是中小企业想要进行良好发展的奠基性一步, 在国外来说,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融资运转机制的相对成熟, 导致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相较于国外来说困难许多, 这就需要国内对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引起重视。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讨论

参考文献

[1] 潘明敏.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策略[J].时代金融, 2017 (8) .

[2] 武云峰.刍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12) .

[3] 唐家红.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经济视野, 2017 (6) .

关于问题教材的讨论稿范文第4篇

英国学者杰·汤姆森认为:“文学翻译的真实内涵并不是语言的转换, 更是艺术的交流和再创造。”这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 在翻译中, 翻译者要忠实于原文, 从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翻译, 要体现翻译的真实性, 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翻译不能进行再创造。文学翻译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形式, 也是从一种语言的艺术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 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如果文学翻译只是尊重原文的含义, 而忽略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个性化, 那么翻译文本就会失去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而译文的艺术特征也难以体现出来。

二、文学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

文学翻译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关注, 在文学艺术研究中, 翻译文学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说明文学翻译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化的过程, 文学翻译也是艺术的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者要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而语言的形式好语言的运用习惯正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和生活习惯的具体体现。因此, 翻译者也要了解两种文化所呈现的不同的形态以及语义、语用、语法及语言逻辑思维之间的个性化特征。在文学研究领域, 很多学者都认同“文学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的观点。

例如, 布拉格学派的吉利·列维就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是将两种文化艺术的内涵和美学的体现进行融合, 使读者能够体会到文本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德国学者罗浮·费希特也运用艺术研究的方法对文学翻译进行阐述, 他认为文学翻译是经过翻译者的阅读思考因文化积累之后, 进行的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翻译者是原文和译文的最好的媒介, 但是他不能仅仅转述原文作者的话, 那是拾人牙慧。

三、文学翻译与文学审美艺术特性的融合

1、文学翻译要体现不同民族语言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审美心理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具有独特性, 不同形式和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都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文学艺术的特征所反映出来的是文学创作者的语言风格、生活体验以及艺术理念。对于文学翻译者而言, 在进行翻译时, 要理解文本的语言内容, 同时也要展现本文的艺术审美特性。理解原文的语言内容才能做到翻译的真实性, 使得翻译能够确切的翻译出原文的内容, 尽可能真实的体现原文的形式;而在进行文学翻译时, 要展现文本的艺术审美特征, 这样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 文学学翻译要将语言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审美性有机融合, 提升翻译文学的艺术美。

文学翻译要体现不同民族语言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审美心理, 不同的民族对文学艺术的美学体现有不同的特点, 如汉族的文学审美更加倾向于含蓄隽永的艺术审美, 在语言形式上则体现为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意义高远;而西方则更喜欢情感奔放的文学艺术审美, 在语言上则体现为追求真实性、再现性。如“天高云淡”这个成语, 中国人看到这个词之后能够想到很多美好的自然风光, 甚至能够联想到很多具有诗意的句子, 而翻译成英文则是“The sky is high, and the clouds are thin”。这句话更加具有写实性, 而缺乏隽永生动的诗意, 这就是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性, 而这种差异性则对不同民族的艺术审美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2、文学翻译要体现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特性

在文学翻译中, 翻译者要考虑译文的艺术感染力, 因为翻译者面对的是具有独特艺术特性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中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在文学文本的翻译中, 内容和形式是非常表面的, 在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中, 翻译的文本要能够体现原文的审美内涵以及艺术特征。文学文本中的艺术性也要有所体现, 文学翻译并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的意思, 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这种艺术的创造要体现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特性。

例如, 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这个经典句子时:春光在眼前, 奈玉人不见。他考虑到《西厢记》这部戏剧的语言风格的典雅动人、格律精妙, 艺术性超强。因此, 他也运用英文的格律和押韵, 提升了译文的艺术审美性。他是这样翻译的:“With beauties of the spring in view, it gives me not to see her face of rosy hue.”这个译文运用西方文化内涵中的“rosy” (玫瑰) 比作东方文化中的“玉人”, 这是建立在中西方审美差异性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造, 使得译文的艺术内涵和特性更加深入读者的内心。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不同的文学作品都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这与文学创作者的语言风格、生活体验以及艺术理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 也要体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学翻译中, 翻译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明艺术特性的文学文本。而文学文本中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文学文本中的艺术性也具有独特性, 对于翻译者而言, 文学翻译已经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的意思, 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由此可知, 文学翻译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者要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 要了解两种文化所呈现的不同的形态以及语义、语用、语法及语言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做到翻译的真实性, 使得翻译能够确切的翻译出原文的内容, 尽可能真实的体现原文的形式。然而, 对于文学文本而言, 内容和形式只是文学艺术的表面的层次性的东西, 在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中, 翻译的文本要能够体现原文的审美特性以及艺术特征。在翻译中, 我们经常说要忠实于原文, 要体现翻译的真实性。但是, 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如果翻译过于真实, 忽略了不同名族语言的差异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那么就会使得译本失去审美价值, 失去独特的艺术特性。因此, 文学翻译要将语言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审美性有机融合, 体现翻译文学的艺术美。

关键词:文学翻译,艺术特征,真实性,再创造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 2003 (01)

[2] 李菡.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许渊冲英译《西厢记》的艺术成就[J].中国翻译, 2002 (02)

关于问题教材的讨论稿范文第5篇

1因等腰三角形的腰不确定进行的分类

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 和5,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分析:由于题目没有说明4 和5 谁当底谁当腰,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4为腰、5为底时,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3。

2当5为腰、4为底时,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4。

综上,答案为13或1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2,则另两边的长为()

A. 2、8 或5、5B. 2、8C. 5、5D.不确定

分析:有些同学会受到例1 的影响,毫不犹豫的选A.要知道解决此题除了用到分类讨论,同时还要考虑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较小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由于2+2<8,所以本题应选C。

评注:在等腰三角形的问题中,已知两边求周长或已知周长和一边长求另两边长都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一定要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去验证,这样求得的结果才准确无误。

2因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不确定进行的分类

例3:已知在△ABC中,∠A=50°当∠B=____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从批改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填的是65°或80°和65或50°这两种结果, 很少有人填65°或80°或50°, 询问一下原因,大部分同学是进行了分类(分∠A是顶角和∠A是底角两种情况来处理),但分类的标准未把握住,在这里,第二种情况还需再分∠B是顶角和∠C是顶角两种情况来考虑, 好多同学只是考虑到其中的一种,因此出现了漏解现象。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分的话,即分∠A、∠B、∠C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来考虑,错误就会大大的减少。

例4:已知在等腰△ABC中,∠A=4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

分析:这种题型和例3一样,最好也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解:1若∠A为顶角,则另两个角分别为70°和70°。

2若∠B为顶角,则另两个角分别为100°和40°。

3若∠C为顶角,则另两个角分别为100°和40°。

评注: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或另两个角的度数时,通常分三种情况来讨论,然后在进行汇总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3等腰三角形的腰与顶角的顶点都不确定而进行的分类

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B的坐标是(3,0),试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P有几个,并分别写出坐标。

分析:首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到A、B两点,连接AB依题意线段AB(1)可以是腰,(2)可以是底这两种情况,而在第(1)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即点A为顶角顶点或点B为顶角顶点。

解:(1)当AB为腰时,分两种情况:

点A为顶角顶点时,此时点P的坐标为(0,9)或(-3,0)。

点B为顶角顶点时,此时点P的坐标为(-2,0)或(8,0)。

(2)当AB为底时,可求点P的坐标为 或 。

评注: 本题如果改成选择题的话, 那么得分率应该是很低的,但如果是解答题,按点得分的话,或许有部分同学能得几分,但很难得满分,因为他们在分类时考虑的不周全,分类的标准把握的不好。 本例题在这里只是个引子,这一题完全可以结合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相关知识考一个大的解答题或是压轴题(中考复习时经常能见到与之类似的题),在同一题当中两次用到分类讨论来解决问题, 可见这种解题方法对于解决等腰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是何等的重要, 这一点要引起同行或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4因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而进行的分类

例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 则此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_____

分析:当笔者把题目投出来以后,好多同学立马画图进行解答,观察了一下学生的画图,画的都是锐角等腰三角形(也许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少有人画直角等腰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去讨论的,此时,笔者没有急于告诉同学们结果,而是作了适当的提示点拨,好多同学又拿起笔画了起来。 确切的说,本题应分三种情况讨论:

(1)当三角形是锐角等腰三角形时,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15°。

(2)当三角形是直角等腰三角形时,不存在。

(3)当三角形是钝角等腰三角形时,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75°。

综上,答案是15°或75°。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 分类讨论的解题方法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 可见它是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最佳首选方法。 当然还可以看出:所要解决问题并不是很难,难的就是分类的标准把握不住,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类讨论方法的点拨与渗透,找到分类的标准,那么我们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摘要: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它贯穿着整个初中教学。在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时,经常要用到分类讨论的解题方法,本文结合几个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几种常见的分类讨论类型,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或学习能有所帮助。

关于问题教材的讨论稿范文第6篇

本文希望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 对特色小镇的设计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力求找出适合于特色小镇的设计方法。

1. 定位

特色小镇起源于国外, 是具有能够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及产业特色等自身特质的建制镇, 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对象, 如瑞士达沃斯小镇, 通过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及经济领域的知名度, 逐渐成为全球著名的文旅小镇。

而我国的特色小镇则不同与国外, 虽然建设的灵感来源于国外特色小镇并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其定位却不仅局限于行政区划下的标准建制镇, 而是一种非镇非区的多功能创新空间, 其规模可大可小, 组成内容灵活多变, 包罗万象, 因此设计前期, 特色小镇进行合理的定位, 是设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在特色小镇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应组织建设单位、专业的策划团队, 设计单位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文化、人口分布、经济结构、产业组成等内容进行深入调查,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明确其特色所在, 结合自身特质, 找准产业定位, 确定目标人群, 挖掘文化底蕴, 控制经济风险, 使小镇未来的发展能够真正做到独树一帜, 形成别具一格的综合性多功能空间与平台, 进而起到带动地方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区域形象的社会作用。一定要贯彻理性建设、理性设计的原则, 切忌邯郸学步, 对已有的成功案例照搬照抄, 或是好大喜功, 急于求成, 盲目设计、盲目建设。如华为斥巨资建设的欧洲小镇, 由于其采用的是完全复制欧洲小镇的模式, 放任四海皆准, 而并没有结合当地本土的地域环境、人文景观、产业特点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合理定位, 因此华为的欧洲小镇可以算做是一个规划与建筑本身设计精良的建设项目, 而因其缺乏足够体现其自身特质的元素及内涵, 而无法称之为特色小镇。

2. 设计

2.1 规划设计

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国家政策及上位规划, 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发展定位为主要依据, 因地制宜, 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建设区域内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加以利用与保护, 结合小镇的产业类型、功能业态进行综合考虑, 合理分区, 同时对小镇内部各类交通系统进行统筹规划, 做好人行流线、车型流线、泊车系统、消防通路等交通流线的组织, 充分利用周边公路、铁路、地铁、空港等公共交通资源, 与城市交通共同组成完善的小镇内外交通系统。

例如定海远洋渔业小镇, 地处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 毗邻定海西码头鱼港, 距定海区中心16公里, 距舟山市政府所在地19公里, 交通便利, 其总体布局共划分为“一核五区”六个大功能区, 整个小镇的布局充分利用周边港口及岸线腹地资源丰富的优势, 结合“百年鱼港”“远洋渔业”的当地“渔文化”特色, 抓住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契机, 遵循浙江省特色小镇倡导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 积极打造一个产业特色明显、地方文化独特、生态环境优美、“产、城、人”三位一体的远洋渔业健康产业小镇。

2.2 建筑设计

特色小镇的建筑设计, 首先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 综合考虑风向、日照、通风、景观等因素, 对建筑内部的房间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充分利用建筑所处环境的各项有利条件, 同时应符合小镇所在地的人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使建筑的使用者再生活、工作、游玩的过程中, 能够感受到有别于他的小镇特色所在。其次, 在进行建筑形态与内外空间的设计时, 应避免盲目追求“新奇特”的心态, 要牢牢抓住小镇的定位特色与地域特色两个重点, 对典型建筑元素和特征符号加以提炼与运用, 创造出符合小镇自身特色的建筑与空间形态, 力求通过对建筑与空间的塑造, 能够做到在整体风貌和功能空间上具有典型特征, 或创造“天人合一“的生态聚落, 或展现趣味无穷的田园风光, 或融合让人惊叹的科技手段, 用以增强特色小镇的辨识度与独特性, 在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同时, 提供一个舒适美观丰富宜居的环境, 展现出景观新风貌。

例如龙泉青瓷小镇, 地处浙闽边境龙泉市西部, 山水资源优越、瓷土资源丰富、民间制瓷盛行, 历百年不衰。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 见证着现代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整个龙泉小镇内建筑以史为骨, 时代为羽, 古今相照, 创造出许多独具文化韵味与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与街道空间。

走进小镇, 深山小镇的瓷风古韵, 从旧屋翻新的大街小巷里飘溢出来, 曾经的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等至今仍在, 通过修复、利用以及再次设计, 使龙泉青瓷小镇向现代社会诉说着那段曾经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的历史与荣耀。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虽然已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 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但是,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使特色小镇能够走上平稳、健全的发展道路, 避免出现同质化严重、过度开发、盲目建设等问题, 那么从项目立项定位开始, 直至建设完成、投入运营, 应在各个阶段均做到严格把控, 以特色定位为主导, 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为手段, 加强后期运营与管理, 深入挖掘特色小镇的多元价值,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才能更好的打造特色小镇, 切实的带动产业转型, 完成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

摘要:通过对特色小镇当前的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如何保持特色小镇的“特色”为出发点, 对特色小镇的定位与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 希望能够达到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上一篇: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