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品德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2023-10-06

中职思想品德教学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一、中职生品德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职生品德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这些方面:

品德现状与社会改革出现不适应的矛盾。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环境对德育有教大的影响, 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平等、公平交易原则反映到学生的道德上则是过分强调索取、以自我为中心, “人人为我”, 许多学生认为社会上只讲求利益, 市场经济就是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 金钱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导致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泛滥。

家庭教育的急功近利带来的问题。学生家长重智轻德, 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 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甚至把自己的“成人本位”社会价值取向直接传递到学生的心理。认为孩子如果按传统教育, 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集体观念、谦让、乐于奉献的人, 那么孩子就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 若按政治课讲的那一套去做, 孩子则非傻不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存在的思想问题比较忽视或偏袒, 造成与学校教育相反的效果。

学校品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1) 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工作虽讲究品德教育, 但脱离学生实际, 脱离社会实际, 依然是灌输空洞的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的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不够灵活, 方法刻板不够生动, 大话连篇;只注重资料台帐是否齐全, 做表面文章, 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 表现为学生的双重人格——思想观念与行为表现不一致。 (2) 教师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或根本不重视品德教育, 尤其是受升学压力影响, 只注重书本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传授和谆谆教导, 思想上轻视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缺乏辩证的思维去对待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还认为思想教育是学校或班主任的事情, 与己无关, 从而使学校和班主任表现出对消极现象穷于应付和不能适从的状态, 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各种变化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生选择能力的误差。中职生自身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部分学生以自己的兴趣、态度来认识事物, 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冷漠与疏远。对“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诸如染黄发、剃光头、戴手饰、佩手机有一种特殊偏好, 只从个人生活境遇出发, 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事物, 缺乏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进行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密切配合, 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 当代品德教育尤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大张旗鼓进行道德教育。

在学校课表上安排道德教育课程, 品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 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 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 以身示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 让学生耳濡目染, 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平凡中的伟大, 现实中的教育, 滴水石穿。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 意志品质薄弱, 性格尚未定型, 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 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 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 不是纸上谈兵, 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 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 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中职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 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 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个性发展不是自我发展, 以自己为出发点, 以我为圆心, 以利益为半径, 画一个自私自利的利益圈。

4、全员育人的观点。

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管理学生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生活乃教育, 社会乃学校。我们要充分调动所有教育者教育管理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参加对象是全体老师, 改变以前非班主任教师对管理工作一般很少知晓。现在要求全体教师了解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 参与班级德育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结合班级德育工作实际, 充分发挥所授课程的育德功能, 力争课堂效果最大化。

课堂教学包含教学与育人, 所有教师均要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学生接触, 以自己的人格和模范行为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育者的形象;所有教师应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 深入班级,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班级活动的开展情况, 与班主任老师共同做好学生工作, 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把“八荣八耻”, 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引领青少年养成“热爱祖国, 服务人民, 崇尚科学, 热爱劳动, 团结互助,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摘要:中职生思想品德的现状令人堪忧, 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他们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共同责任。

中职思想品德教学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针对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阳光评价”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阳光评价内涵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学情,介绍了“阳光评价”的内涵。结合这些内容,阐述了阳光评价动力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效率提升,其内容有:课程实施标准,双向多维反馈评价模式,动力源体现等。此外,还分析了阳光评价的细化分析与个体操作体系,其中包括:评价注重差异,评价扬长避短等内容。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为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 阳光评价 课堂效率

“阳光评价”属于一种积极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上的各种阳光点,将其当作评价的理由。主要反映出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差异化等不同特点,评价标准有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也有学生情感态度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实际生活性,评价的场景有课堂生活中真实层面的东西,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充分考虑,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充分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一、阳光评价内涵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学情

在农村思想品德课堂上“阳光评价”是积极评价,阳光评价属于多元化的,在评价过程中相对全面化,在评价标准上存在着差异,此外评价结果是多彩的。和普通评价不同,阳光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并且充分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评价较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心理情况等。

通过评价,为其提供直接和学习有关的详细描述信息,让学生全面的参与到表现性评价当中,帮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充分理解。在农村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共同解释资料,为学生制定相应标准,并对评价的进展进行详细描述,收集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找出学生存在的优点,引导学生得到自身的发展,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二、阳光评价动力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效率提升

1.课程实施标准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做到精炼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思想品德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避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肯定或者单纯的否定,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区分是非曲直[1]。教师语言精练,在评价过程中,适当的重复重点语言。

2. 双向多维反馈评价模式

教师对农村思想品德课堂进行阳光评价过程中,摆脱枯燥的评价方式,并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双向评价,不是单一的夸奖,也不单纯的批评。教师给学生对评价进行反馈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言权,针对教师对其的评价阐述自己的想法,要帮助学生从评价语言中得到启发。

3.动力源体现

评价并不單纯的让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了解,同时也起着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农村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在对缺点进行适当点评的基础上,突出评说学生优点。学生被评价后,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信心倍增,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评价要注意场合,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给予赞许,促使学生内心获得足够快乐,进一步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学习[2]。

三、阳光评价的细化分析与个体操作体系

1.评价注重差异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但不同学生又存在着差异。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行为能力以及情感等三个方面因素,进行思想品德的评估,制定因材施教具体教学方案。

例如学习“我与父母交朋友”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但是班级内存在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在这一认知上较弱。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家庭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将教育教学和学生家庭情况相互结合,对这些学生做出针对性评价。

2.评价扬长避短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评价过程中,主要注重对孩子扬长避短,促使课堂评价发挥出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有关诚信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总结人生道理,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教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其优点入手,利用积极心理学,利用评价指引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

3.评价凸显素质

对农村思想品德课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争做合格公民。在评价过程中,要适当渗透基本国情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国家情怀。同时,评价过程中重点对学生进行全力和义务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法制意识。

四、阳光评价权重体系扩展实施

对农村思想政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课堂教学着力围绕“教学理念、创新意识、教学素养、教学艺术、学习资源”权重维度展开。

如,对学生带来影响的属于阳光评价的主要因素,站在评价的多元维度上分析,可以将阳光评价分为以下几种:小组合作;活动参与;时事述评等。在评价过程中,要大力发挥反馈作用,关注学生未来成长,无论是描述型评价还是“成长记录”均注重学生的品行。

五、结束语

近几年,对农村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加上不断实践和总结,对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观察,认为对思想品德课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其方法相对单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积极运用阳光评价方式,对课堂评价机制进行积极创新,找出一种相对有效合理的评价措施,促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评价做出反馈,促使思想品德生命课堂教育的实际功效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富.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充满阳光[A]. 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4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4:2.

[2]文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齐佩芳,邹连方. 真实——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1:74-76.

基金项目:

1.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阳光评价背景下农村初中“参与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ZC201556)的研究成果

2.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阳光评价背景下农村初中“参与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1201562800)的研究成果

中职思想品德教学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而低碳经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如何树立低碳消费理念?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大学生如何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行为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如何培养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作为社区的成员,无论在宿舍、校园,还是毕业后的居住区,大学生作为社区的居民享有社区自治的权利,同时负有关注和参与社区发展的义务。通过社区居民理念的培养,大学生成为社区的一分子,把社区作为自己的家园,关注社区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这是气候变化约束条件下亟待解决的课题。三是经济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会不会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低碳消费理念的培育

社会个体的消费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行为?我们往往看到消费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个人的消费是基于自己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产品价格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综合选择。个人消费什么产品、消费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并且,个人消费自己偏好的产品对其他人并没有产生负性的外部影响。这种理念和行为方式是经典消费者行为经济理论的基础。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具有社会意义,具有鲜明的外部性。这种个人消费行为的社会意义源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公共产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个人消费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正是这些无数社会个体排放的温室气体的积聚,导致全球气温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给社会成员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生命健康的损害。

对于大学生来说,低碳消费的理念和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在正处于心智可塑阶段,低碳消费理念的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碳约束的关注,进而加强对理性消费行为的理解,并将低碳消费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低碳经济要求人们转变对“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的片面理解,越盖越高的摩天大楼、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不是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对高耗能、高排放生活方式的依赖不仅会引发身体疾病,而且会导致精神活动的空虚和孤独。

具体而言,低碳消费的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社会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应当注意的是,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

二、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的培养

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的理念是指居住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成员是该社区内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承担保护社区环境的义务,积极地参与当地社区的环境保护,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性。大学生生活在相对集中化的社区内,有的高校已经开始探索社区学院的培养机制。在集中化的大学宿舍区内,大学生通过自治性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把宿舍区看着自己的家,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下,应当扩大吸收大学生的自愿性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环境居民意识。

对大学生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培养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有的高校宿舍管理和教室卫生清洁服务已经由专门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环境卫生服务已经商业化。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虽然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不利于学生行为的培养。在社会化服务体制下,学生极易形成依赖心理,学生的自觉性没有得到积极调动。在无约束的环境下,学生会在无形中养成懒散、追求奢侈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尽管学生的居住社区会发生变化,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社区居民的培养下逐渐养成的。这种大学生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宿舍区和学习区的环境保护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志愿活动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关系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之处,实则涉及高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体制。

三、就业的绿色化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这个论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严峻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改变人类的消费行为和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大学生最现实的挑战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一组数字。2009年2月和6月,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制定了《美国复兴与投资法案》和《美国清洁与能源法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的《投资清洁能源的经济利益》的研究报告,这些投资每年将会增加25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也会导致近80万传统能源领域的失业,但每年可净增就业岗位近170万个,即绿色就业岗位。

从上述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气候变化的解决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和职位选择有重大影响。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定义,绿色工作指那些可以减少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又符合“体面劳动”标准的工作。作为一个庞大人口而生态环境脆弱的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非常敏感,全球变暖同时威胁到国家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就业战略提供了双赢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经济增长、创造工作岗位、就业保障和保护环境的宏伟目标。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积极转型。

那么,如何扩大绿色就业岗位呢?这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一系列的条件。就高校而言,应当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及时指导,以及绿色就业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在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程中增加绿色就业的内容。重要的是,大学还会积极地与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我国高校而言,应当积极与国际劳工组织进行战略合作。至目前,国际劳工组织已经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研究和实践项目。同时,国际劳工组织还提供了一些培训课程,我国大学应当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对企业而言,企业应当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地进行技术化改造,扩大绿色就业机会。政府出台优惠的政策,鼓励社会成员从事绿色职业,并对特定的环保行业和岗位提供政府补贴资助。

四、绿色大学的实践

绿色大学一词在国际间的共同意义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愿景的各类活动,代表了高等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应负的重要责任。我国的部分高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建设,在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的有机结合,不仅有效地实现了生态理念塑造和行为培养的结合,而且有机地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生态主体的结合。尤其是每一位学生对绿色校园的亲历参与,对生态理念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将永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大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

为了促进绿色大学的发展,有的高校内部设立了独立的机构负责绿色大学的建设和实施。如清华大学设立了绿色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和绿色大学办公室,专门负责绿色大学的实施机制。为了更好地吸引外部智力因素和专家力量,清华大学还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在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的机构设置。另外,绿色大学建设的实施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对学生低碳行为的培养,一些学生自治性的社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自治性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在校园生态氛围的塑造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治性社团积极开拓校外的合作,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绿色学生社团联盟,不仅扩大了其在校园的影响力,而且在社团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技术信息,提高社团组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元.“低碳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未来思考模式的变革——哥本哈根会议的绿色革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62.

[2]陈柳钦.低碳消费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5-20.

中职思想品德教学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有效性 教学方法 策略 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勢头很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改正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课堂讲解质量的提升,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知识,给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落实社会实践,在生活中全面实施学校教育。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发展并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实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并形成教学思想,发表自己的想法。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也伴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要充分发挥机房的作用,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并积极获取信息,采用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并提供教学保证,教师重视声音图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重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课件的使用方法,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二、优化课堂导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感情的共鸣,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重视精确的感人的情境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的欲望,并交给学生新课讲解的钥匙,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发挥激情的作用,并重视引进教学导入的情境化,做好教学的前奏。

教师可以编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教学目标,研究的主题。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引进实际课型的需要,保证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具体可以分为:

1.多媒体的教学导入

2.引用故事导入教学

3.列举事例进行教学导入

4.引进社会热点话题

三、优化学法指导,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1.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将问题提得具有综合性,有讨论的价值,并让学生领会围绕问题的实质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并展示讨论的成绩,请每个小组一个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提炼和引导拨正,并指引学生深化认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2.精讲精练

精讲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学生探究的学习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进行有效合理的筛选,追根求源,透彻剖析,做到精讲,才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力。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教师要提高备课的质量,设计精讲精练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刻而高效地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分清答题的层次,梳理知识结构,这些才是完成练习的真正的目的所在。

精练要求教师提高备课的质量,在备课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用心设计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力求让学生对所讲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选择习题时,教师还要注意内容要精要,方法要精巧,语言要精炼。另外,要把握好适度的习题量,以免学生在过多的习题下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精练以后,教师还要注意针对学生练习中集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合理及时的纠正和反馈。

3.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讲解和练习所巩固的知识就像珍珠,教师要用线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并进行梳理,去除不重要的细节,指引给学生形成完善详细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形成知识化系统化的理解,构造出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脉络和内容。

四、优化课堂拓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1.课堂拓展的重要性

课堂拓展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重视形成课堂拓展,发展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2.课堂拓展的“广度”

课堂拓展要在广度上做文章,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泛,认识问题也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缜密,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图,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课堂拓展的“深度”

课堂拓展要在深入上开掘,挖深学生的内容理解,可以增加学生的认识深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质量,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深刻的讨论,提出深刻的见解,并通过这些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刻,答题的时候就能答得深刻而有见解。

4.加强课堂练习

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给学生充分训练的园地,教育并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堂练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高效地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在带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的优化永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归根到底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优化初中品德课堂,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的设计,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优化初中品德课堂的办法,为全面提高初中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初中品德课堂向着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而努力。

中职思想品德教学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一、创设材料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广东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创设与教材相融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法找到相应的情境材料,比如注意收集现实生活材料,到图书馆找报刊杂志、网上、广播和电视中找相关的情境材料,然后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典型的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启了他们的智慧,开拓了他们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应在问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毅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做到精心设计,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如在《自立自强》教学中,首先设疑激趣:你是否有过依赖的时候,当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想自立自强?从实际入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对事例的阅读和自身实际的反思,以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可以有不同见解,只要有道理,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能解决自身问题就可以。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这个问题的设置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认知,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价值观上有所收获。但要注意的是,在设立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

1 原则来合理地设置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看书找答案上;在组织教学程序时,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发现活动作出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问题情境的积极作用。

三、创设活动情境,运用情境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中学生童心未泯,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东西非常关注。在导行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开展活动情境表演,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在广东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文明交往》一课中,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文明交往方面的图片或照片,同时播放歌曲:《找朋友》。(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文明交往有何意义?)。 然后,通过小品《买书》的表演,虽是一件很小的事,却使学生知道文明交往就是要懂得尊重人,学会礼貌待人,还要掌握交往的艺术;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交往能力。这样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运用情境导行,让学生在看中、做中、玩中、演中知情明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加强其良好品德的养成。

四、创设爱心情境,铺垫情感基调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克认为:只有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充满爱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学生心理感到安全,才能坦然接受学习。古人也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可见,与学生情感交流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惯性。与学生情感的接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这一感情基奠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会主动、自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在情感的情境中学生感到的是人格的尊重、自身价值的存在和智慧的展示以及爱心的温暖,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以诚心、耐心、爱心、热心来建构教学的情境,不用“教鞭治学”;更不做体罚、变相体罚的“形象大使”,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

五、优设评价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优设评价情境,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活求知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最终判决,而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和提高。所以,注重营造良好的评价情境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这一情境要教师去精心的营造学生学习、发言中,一个满意的眼神,一个奖励的微笑,一个好的手势,一段鼓励性的话语,都是在无形中建构评价情境。另外,对于那些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的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关心和尊重去对待,及时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还有,应将单独的教师评价情境转化为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情境,这种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情境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促进他们自主去探究,全面地认识自己。

六、运用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广东版八年思想政治中《维护人身权力》一节中,选取我国著名小品演员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小品《打工奇遇》,通过多媒体把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陶冶和教育,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中职思想品德教学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新课程的思品教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它要避免的是纯学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新课程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要求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有一天,我来到一年级教室对同学们说到:“这节课我们进行思品考试。由于天气太冷,首先请四个组的同学陆续到操场上去跑一圈再回到教室来。”我一边说着,一边故意将一把扫帚碰倒在教室门口的地上。第一组的同学先出去,其他组的同学自由复习(便于我更清楚地作记录)。当他们跨过扫帚跳的时候,有一名学生绊倒了扫帚,只见扫帚弹跳着换了一个位置。可那孩子只回头看了一下,接着往操场跑去。正当我有些失望时,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走到扫帚前,稍愣了一下(觉得奇怪),弯下腰,捡起了扫帚,轻轻地放到门后面,然后高高兴兴地往操场跑去!我又一次“不经意”地将扫帚带到地上,第二组的同学向操场跑去„„我紧张并装着漫不经心地关注着这一切,偷偷地记录着:有三位同学两次捡起扫帚(进出各一次);六位同学捡一次;两位同学差点被扫帚绊倒,但没有捡起扫帚;其余同学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等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我宣布:“同学们,思品考试已经结束了!”孩子们都惊叫起来:“考试?没看到试卷呀!”我笑着宣布了刚才几位有特殊举动的学生的成绩,几个机灵的小家伙马上明白了刚才考试的内容。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一个个感慨万千。有的说:“以后我一定把眼睛放亮一点,看见扫帚就捡起来。”有的说:“我以后不管看见什么东西在地上都要捡起来。”„„我说:“同学们,一个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想一想,还应该做到哪些呢?”我让他们经过讨论后再回答。孩子们回答得非常精彩。有的说,以后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有的说,以后要遵守纪律,值日不逃跑„„。我高兴地进行了总结,并说:“今天的考试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老师还要访问你们的班主任、其他的任课老师及家长,并结合我平时的观察,对每一位同学进行综合考评。”孩子们很兴奋,都说不做试卷的考试真好!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我认为,新课程的标准就是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要求品德教育回归生活。那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也应该“回归生活”,也应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表现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张简单的试卷所能评价得了的。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来奠定基础”。

上一篇:生物金融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行政管理大专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