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分析范文

2023-10-01

危机公关分析范文第1篇

危机公关的处理如果能够及时合理,就能转“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如果处理不当,对企业来说就会产生灭顶之灾,对政府来说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而山西疫苗事件的危机公关就是一次失败的政府公关。

失败原因有下面几点:

首先,政府处理危机公关的时机延误。事情已经发生好几天了,政府除了发布了一个不能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外,几乎没有表现出一个主动的应对态势。谁都在说,但谁又都说服不了谁,这是一般危机事件发生后极易出现的混乱局面。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第一,迅速展开事件调查,表现出政府体恤民情的高度责任心,给人一种可依赖感。据华商报载,因为山西方的调查只进行一天,使当事人对结果的科学性提出质疑,这从公众心理上陷入被动。第二,积极安抚受害者,不管他们是对还是错,站在关注民生的角度,都应去管。俗话说,三句好话暖人心,争取理解可能比最后给多少钱都重要。

其次,政府对媒体这一渠道的运用不当。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所担当的是“信息中介”的角色,它将政府的公关信息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将人民群众的反应回馈至政府,起到政府与群众协调者的作用。尽管现在“假记者”“有偿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媒体在危机公关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媒介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记得网上曾爆出了一个面对记者连说“十个不知道”的安监局长,面对记者说“不”或“无可奉告”等于自欺欺人,否定自己的工作能力,你可以说我们正在全力救人,相关数字出来会第一时间告知。另外,各级应急预案都设有媒体应小组,不要谁都说话,信口雌黄,造成口径上的不一。政府应该:及时与媒体记者沟通,表明政府对媒体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并尽快公布信息,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第一时间披露真相,会让受众解除疑惑,避免以讹传讹,让一些别有用心者没法搬弄是非。

危机公关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协同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内部管理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明显增加,导致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不少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已经超过了高校的常规管理水平,不仅需要高校内部众多资源的协同配合,还需要企业、政府等外部资源的通力支持。因此结合我国高校面临的实际困境,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运用协同治理理论探索出一条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路径,对构建新时期和谐的校园环境十分必要。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者管理理念落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

目前,很多高校管理者没有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还是习惯于“亡羊补牢”的工作方式,缺乏相应的预防与预警机制,总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事件发生以后的善后处理上,以至于突发事件发生后处于被动位置。即使有部分高校为应付上级检查制定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相关制度和章程,但是大多数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更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修订更新。同时,高校师生危机意识不强,面临突发事件时自救意识差,互助精神弱,不能及时化解危机。

(二)缺乏相应的法律及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同样需要有法可依。尽管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一系列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但尚未有专门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相关应急管理制度,以至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只能依靠以往零散的工作经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社会力量参与缺位,未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现在大多高校依然把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划为校园安保部门的责任,没有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在校外资源利用方面缺乏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意识,管理主体单一,空间封闭,反应迟缓,响应滞后,没有形成一个联动机制,也没有真正认识到高校的应急管理应该是一个由高校牵头、校内外众多主体合作、协同治理的活动。

(四)心理干预机制缺失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政府尚未从国家层面建立起应急管理心理干预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心理干预机制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由于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负责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数量并不充足,并且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工作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能进行普通的心理疏导,而不能胜任突发事件对师生造成心理创伤的修复工作。

二、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机制的对策

(一)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一是高校管理者应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在管理上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规章制度,持续更新化解危机的各种硬件设施。二是强化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加强危机应对的宣传教育。高校可以在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加入突发事件处理的内容,做到危机教育进课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学习。同时在各大宣传平台,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不定期更新相关推文,让全校师生对突发事件有所警惕。

(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居于指导地位,发挥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就是加强立法,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法律体系。高校应该根据国家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是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法律制度的目标所在。

(三)构建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机制

1.树立“大校园大社区”安全观理念。坚持系统论,把校园看成是与周围环境相连的开放系统,淡化校园与社会的现实界线,真正把校園周边的社区、医疗机构、执法机构以及其他组织看成与校园安全息息相关的合作伙伴、命运相连的共同体,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创设多方联合演练机制。高校可以经常与周边的社区和机构进行交流,就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达成某种协议,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高校要与各方合作伙伴建立起联合演练机制,定期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增进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提高联合应急能力。

(四)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首先,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以及开设网络课堂的方式增进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最后,动员高校思政工作者积极投入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当中,尽早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创伤后的心理安抚与支持,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

2.建立心理干预沟通与合作系统。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在各个学院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及时收集各个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异常的状况,马上向上级反映并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心理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此外,高校的心理支持系统建设应该注重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社会心理机构无论是人员的素质还是相关设备上都更为专业,能够为高校心理支持系统提供专业的人员和技术保障。高校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式应急心理支持系统,提升学生应急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瑛.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7).

[2]邓林楠.以法治思维解决高校突发事件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7):61-63.

[3]曹蓉,刘奕.应急管理心理干预的政府角色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3(2).

[4]路月玲,陶苏夏.高校危机管理刍议[J].中国应急管理,2010(7).

[5]李朝晖,赵彦莉.网络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与引导研究[J].教育研究,2014(2).

[6]马静.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问题研析[J].理论导刊,2015(03).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马义华为通讯作者)

危机公关分析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结合我国的现代酒店公关诸多现状,分析许多看法不当的原因,提出了进行全面公关策划并以此为基础,搞好酒店公关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酒店公关管理 公关策划

公共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后,迅速传播和发展,其应用效果在酒店业中表现明显。

一、现代酒店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现状

经笔者调查,我国现代酒店对公共关系管理,常见的几种看法是:一是种认为酒店公关就是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要搞好酒店的“表面礼仪”工作;二是种认为酒店公关就是酒店公关部门的人员到外“攻关”——请客、送礼来走后门、拉客户。三是种是有人认为,酒店公关就是宣传促销、促销商品等。当然,更多人是正确把握了公共关系的概念、本质,认为:公关是营销的一种手段,酒店公关由酒店营销部门负责就可以了。

二、现代酒店公共关系管理的成因分析

首先,我们从公共关系的含义来看,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想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具体而言,一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塑造组织形象;二是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三是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理论上讲,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从运作上讲,公共关系又是一种艺术。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其次,从酒店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来看,首先是酒店公共关系具有传播性职能,包括:采集信息,监测环境;组织宣传,创造气氛;交往沟通,协调关系;教育引导,服务社会等。其次是酒店公共关系具有决策性职能,主要体现在:咨询建议,决策参谋;发现问题,加强管理;防患未然,危机处理;创造效益,寻求发展等等。第三,从酒店营销工作本身来看,酒店营销不仅是酒店营销部门的工作,更应当是酒店所有员工共同的责任。同样,尽管公关是营销的一种手段,酒店公关通常由酒店营销部门负责,但是酒店公关却是每一位酒店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现代酒店公共关系管理的创新思路

1.以人为本,强化酒店公关人员素质。要搞好酒店的公关工作,在树立公关意识的前提下,我认为酒店公关人员的素质是第一位的。因为不论外界环境如何,最终公关工作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是酒店公关的内因。所以酒店公关人员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关工作成败的关键。

对酒店公关人员而言,他们不仅应必备公关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会策划、实施等较高素质。由于这些高素质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因而对酒店管理者来说,从制度上进行策划和调控,不断强化酒店公关人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2.善于把握媒体效应和名人效应。公关媒体是公关主体和公关客体沟通交流的桥梁,媒体畅通,就意味着信息在他们之间可以共享。如果在某地的一定时间段内,某一种媒体效果良好,形成公关主体应用媒体的首选、公关客体选择媒体信息必不可少的参考,那么这种情况就形成了某种媒体效应。在此基础上,若又有名人介入,则其知名度通过名人光环就会更加灿烂,因而就可能会形成名人效应。

对酒店公关人员而言,善于在众多媒体中选择具有“媒体效应”的媒体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对酒店公关人员来说,利用名人效应更是事半功倍。所以,要搞好酒店公关,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策划、灵活操作,才能较好地把握公关媒体效应和名人效应。

3.准确影响主要公众。一般而言,每项营销活动都要找准对象。就酒店公关而言,找准主要公关公众极其重要,否则,公关活动就会对牛弹琴。因此,公关工作特别是具体酒店的公关活动更要准确地影响主要公众,影响关键公众,尤其是影响他们的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说酒店的公关活动有效果。而这一切都必须精心策划,用心运作。

4.把握关键性问题,正确处理公关危机。一个酒店遇到公关危机事件的时候,是指那种突然发生,公众舆论反映强烈的、威胁到酒店整體形象和声誉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时。作为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和公关部门,必须把握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作为当事方,酒店应迅速反映,隔离危机。与此同时,应快速收集信息,启动酒店“应急”方案。二是应对酒店危机中的公众进行分析。无论是危机事件的“受害者”、媒体、内部员工、政府公众、广大消费者,还是相关团体等,作为酒店公关部门都应认真客观分析,以期做到有的放矢,使舆论向有利于酒店的方面发展。三是酒店在危机事件中应采取有效地媒介策略。公关之父艾维•李的公关思想核心是“说真话”。因而,我认为酒店在危机中,作为公关部门应让酒店与公众间的真实信息渠道畅通,避免更多误解和流言的产生。最后是酒店也应认真自查,寻找危机的根源,从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提高全员公关意识,努力打造全员公关效应。作为酒店经营管理者,要想酒店每一员工在思想上都树立公关意识、从行为上为酒店公关,必须:一要从酒店管理制度上进行策划,在酒店管理活动上精心落实。譬如说,新进员工必须参加公关培训;每年对老员工,搞一次公关检查与测试,不合格者必须停工学习,通过测试才能重新上岗等。二要从酒店文化上进行策划,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作为酒店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有无得到保障,而且更要关心员工是否对酒店信任、是否对酒店有信心和依恋感,从而将个人利益与酒店利益结合起来,促使员工以酒店为家,增强员工对酒店的归宿感。三要从酒店对客服务工作上进行策划,强化员工公关行为及其效应。鼓励员工将公关思想付诸实际工作,打击公关行为副面影响,树立全员公关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郭海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谈公关人员素质 [J].探索与评论,2003(05)

[2]孙杰军:酒店公关策划探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第5卷第6期

[3]王燕星:公关危机中的两个关键性问题—-从三鹿集团遭遇的公关危机谈起 [J].中国乡镇企业,2004(07)

[4]杨俊:公关危机新探 [J],秘书,2009(02)

[5]张培:浅析“全员公关思想”在酒店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09(24):207

[6]熊源伟:公共关系学(第三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7]吴东泰 张亚:实用公共关系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危机公关分析范文第4篇

世杰(周杰伦饰)是个孤儿,被功夫大学的老校长收养,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酷爱篮球,有“中投”的神技,但是和新任校长王标不对,被其拿来当练习的“活靶”,连四大高手都没出面帮他。王标爱钱并且势利,当然看不惯世杰顶着老校长养子的身份在学校白吃混喝。世杰砸了阿虎的场子之后,他藉此为罪名将世杰一顿暴打后逐出了校门。世杰流落到公园,无意之中展现篮球神技,被街头混混而且鬼点子特多的陈立(曾志伟饰)看上,藉以帮世杰寻找亲人为理由邀他到第一大学打篮球,实际上是想利用世杰赚得财富。陈立说服世杰打篮球之后,领着世杰到了第一大学说服周校长让世杰加入球队。加入球队后的世杰,发现队长丁伟(陈柏霖饰)的妹妹莉莉(蔡卓妍饰),是他长久以来暗恋的对象,从此以后世杰就迫切想要吸引她的注意„可恨的是,莉莉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篮球校队的风云人物萧岚身上。另一方面,篮球队的叛徒李天,和大恐龙有私人恩怨,看到第一大学因为世杰的加入气势如日中天,于是向他们挑衅比赛,并且找来了借着官高位重,到处收购土地趁机发财的毕议员合作,买通球判,发誓一定要把第一大学打得落花流水。使得第一大学球员个个被当成活靶,面临惨败的局面,危及关头,立叔靠着他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四大篮球高手在最后一场同时应战,历经千辛万苦,世杰终于打赢了球赛。与此同时,阿杰也遇到了身为亚洲首富的父亲。但是,阿杰最终选择了回到立叔身边,想继续过着与莉莉为伴的日子。

公关解读

明星阵容:形象定位——“明星品牌化传播体系”

公关理论分析:所谓品牌化传播体系,与“品牌人格化”相对应,将明星作为一种产品,借助媒介的力量与其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方法。通过明星传媒的宣传效应和形象定位极大提升知名度并能够更好的塑造良好形象。

《大灌篮》其实就是为周杰伦独家定制的一部典型的商业化电影,是周杰伦一个人的电影。导演朱延平虽为台湾著名的高产导演,但其演员阵容的风格却明显延续了香港电影的一贯风格,那就是都拥有一个超级明星龙套群。这是典型的港式贺岁片风格。从公关角度来看,这跟我们许多媒体和机构搞年会和高峰论坛时邀请一大帮知名嘉宾走马灯上台演讲是同一个道理。并且整部电影处处都渗透着典型的公关策划思想。甚至可以成为公关行业的一部必读教材,值得认真研习。

就拿这次出场的超级明星龙套群来说,按人物出场顺序,就先后有吴宗宪、周杰伦、蔡卓妍、吴孟达、黄渤、彭波(疯狂的石头)、闫妮(武林外传)、王刚、曾志伟、黑老大、谷德昭、陈柏霖、陈楚河、曾江等数十位明星。而众星捧的,恰恰就是人气天王——周杰伦。因此,对贺岁电影来讲,明星阵容就是票房保证。阵容上的公关,本片做到了第一步。

逆向公关:潜移默化的公关渗透

公关理论分析:公关的英文词汇是“public relation",很长时间以来都被翻译为“公共关系",但最近却被更加恰切地翻译为“公众关系",顺着广大受众群体来逆向制定公关传播的逻辑性,是今天公关制胜的重要前提。

电影一开场,幽默恶搞的贺岁气息。可以说这句大白话已经为整部影片定了调性,让大家找到了周星驰电影无厘头风格的沿袭和亲切感。

紧接着,周杰伦出场,关于“三个女朋友"的恶搞笑话也为周杰伦奠定了人物调性。其实这句“三个女朋友"的笑话最早来自于搞笑手机短信和网络传播。但这次结合周杰伦一贯的不羁性格,仍然让人感觉很贴切。

后来,我们看到了电影里越来越多的《少林足球》的影子。《少林足球》VS《功夫灌篮》,想想这名字就出奇地一致。一个是少林,一个是功夫;一个是足球,一个是灌篮;这对比“乾坤大挪移"VS“如来神掌",这难道都是惊人的巧合不成?

接着看下去,周杰伦的四位师傅(吴孟达、黄渤等)闯球场那场戏,四位师父把火球队的队员都扔到天上,这又是典型的照搬周星驰电影《功夫》里面的经典桥段。因此,顺着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向去定贺岁片的调性,本身就是票房的一个保证。 故事情节:事件营销的公共关系实践

公关理论分析: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简单地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曾志伟在看到方世杰神投手的那一瞬,就看到了商机,两人来到一个娱乐城,先是赌飞镖,曾志伟就用方世杰赢了很多钱,在场子老板阿虎找来的时候,方世杰一场个人表演赛,一个人打翻一群人,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武功。而对方世杰而言,也算是给曾志伟纳了“投名状"了。后来,黑势力找上门来,方世杰被痛打一顿,被校长开除学籍,逐出校门。可以说此时的方世杰已经到了落魄的极点。但此时的曾志伟却看到了另一个商机,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公关的由头——方世杰是孤儿!于是,他来给另一个学校做起了“公关"。其经典台词如下:

“打球有时候是不一定要赢的,如果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那不是更感人吗?一边看球,一边掉眼泪,一边为他打气。那不就是新闻价值了吗?身世是个迷,一边打球一边寻亲,温馨中带有噱头。就算赢不了球,也可以让学校大量曝光嘛。"后来,或许是受了他的感化,学校最终同意了。于是,他专门为方世杰举办了一场“打球寻亲"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曾志伟的公关辞令依然感人:

“他不光是一个孝子,还是我们年轻人的典范,因为他将体育的精神提升到另外一个新的层次。将我们中国人的孝道发扬光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一生何求唯

父母,一步一球到尽头"。现在让我们用掌声欢迎这位“爱他爸、爱他妈,打球寻亲的孤儿——方世杰"。"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现场,方世杰的服装是全场唯一的特殊装扮——红色戴帽的风衣,从视觉冲击来看,这不但是有型摆酷,还流露出真人版的孤儿寻亲记的一丝哀伤。

刚进校队,队长并不接纳方世杰,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报纸新闻《篮球孤儿惨遭队长迫害》。标题上是那么大的一个“惨"字。而方世杰不懂公关,感觉有点小题大做了,于是拿着报纸找曾志伟理论,曾志伟劝说如下:

“你要清楚啊,你不是姚明也不是刘翔啊,随便讲话人家会登吗?你是NOBODY知道吗?人家不写你,不登你,不就是看你有没有新闻价值吗?人家关心你啊。现在标题不错啊,有噱头嘛。你是天才吗,天才总是要遭人妒忌的,无所谓啦,红就行了嘛。"后来,方世杰逐渐在校队展现超强的投篮才华,得以在校队立足。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更多的报纸新闻:《石破天惊,苦儿寻亲,爆发惊人力量》、《巨星诞生,百发百中》。就光冲这标题的抢眼程度,就能明显感觉这些都是典型的公关文章。

从曾志伟找到“打球寻亲"的由头,到发布会的召开;从发布会的主题背景版设计和现场的KT板周杰伦人相POP,到后面的新闻传播,可以说完全是按照公关公司的套路在做执行。使我强烈怀疑该电影的编剧很可能是公关行业出身。

简要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点极具公关参考价值:

1、由头要合情合理——打球寻亲——事件营销的切入要领

2、现场要感人至深——从体育精神上升到传统孝道——事件营销的心灵共鸣

3、现场背景要排场——大背景、大制作、大特写——事件营销的视觉冲击

4、现场人物要突出——红色戴帽风衣——事件营销的人物印记

5、传播标题要抢眼——孤儿还受迫害,形成强烈意念反差,事件营销的新闻热点

6、后续报道要跟进——石破天惊、巨星诞生——事件营销的热度维持

一部电影能把事件营销的公关案例,做得如此透彻到位,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影片内容:明星包装的公关相互烘托

公关理论分析:明星与公关公司的结合势在必行。二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也体现了公共关系的特征之一:以互惠互利为工作原则。这需要既熟知明星经纪公司的运作体系,又要将丰富的品牌建设经验转化为明星公关知识体系,如果将明星比作千里马,公关公司就是伯乐。

不可否认的是,在起初,曾志伟包装方世杰,其实就是为了赚钱。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是随着他越来越深入地解读挖掘方世杰的潜能,他已经不知不觉地从明星经纪上升到了相互依存。于是当有黑势力想高价收买方世杰的时候,他并没有急于出手。于是便有了以下颇为感人的台词:

“你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与梦想,他们都搞不清楚,我怎么能够卖掉我的梦呢?杀鸡取卵的事我是不会干的。不过他开的价码还真诱人。拜托,争气一点,不要让我后悔今天晚上的决定。"

后来,当方世杰的球队打球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假冒方世杰父母的笔迹把方世杰的四位师父叫来帮忙。当他得知方世杰的生父是亚洲首富王亿万的时候,他还送了方世杰一套价值两万六的西服打扮整齐去见父亲。

总结感悟

整部影片,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不仅是曾志伟对于公关工作手段和方法运用的出神入化,更重要的是他对待公关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一而终,和以塑造主人公的社会公众形象为工作目标,坚持长远发展的方针和互惠互利的工作原则及真实诚恳的工作信条。这值得所有公关人学习和借鉴,以下的几段经典对话台词耐人寻味:

“做人不能那么天真的,我一直把你当作摇钱树而已,还有,这个世界上像我这么贪心的人多的是,以后有了钱,不要相信人家,聪明点。"

“半哄半骗让我去打球,一心一意想让我成名,当他的摇钱树。我知道他不是坏人,他只是把他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这里,也改变了我。我不可能离开他。"

“你说那个人天生是个倒霉鬼,一辈子都输,在他连人都不想做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小鬼,这个小鬼让他找回了做人的乐趣,做人的尊严。"

最后,当问及日后的发展前途,曾志伟劝道:“参加奥运,你可以拿十枚金牌呢,还可以做代言人,都可以赚几千万,等你赚到钱之后,你还可以拍电影、做明星、做歌手,写几首好歌,赚翻了。"这恰好印证了周杰伦的当今人生。

危机公关分析范文第5篇

摘 要:众所周知,网络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无论是作为单体的个人,还是作为管理代表的政府机构,在网络时代下的行为和意识都趋于明确和透明。对于政府来讲,在进入网络化的大潮中时,就要考虑到自身行政问题处理方式的有效转变。以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为例,网络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存在几大特点。比如更为开放的治理环境;更为多元,提倡更多合作的治理结构;混合性的资源治理方式;更强调长远利益和公共危机周期问题的治理等。通过观察我们看到,网络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了解其特点,结合实际,做出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 政府公共危机治理 分析

21世纪,科技的大潮席卷而来。放眼我国的网络建设,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六亿,其中手机网民接近四亿,宽带建设有了显著成绩,上网设备趋于多元化,网络社会已然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社会所体现出来的高透明,速度快,无死角对于现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要求

1.社会稳定的需要。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诸多社会矛盾纠结在一起。在社会运行中,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突发的社会运行机制失效,往往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和影响正常秩序的事件。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均造成损害。因此,及时处理,妥善解决公共危机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稳定所做的基本努力,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更要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国内发展基础。

2.体现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的需要。政府职能的履行,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同时在经济、军事、社会、外交等领域都要求政府能够第一时间保护人民利益,处理好影响人民人身、财产、影响国家外交环境的突发问题。政府依靠强大的资源汇聚和调集,在出现公共危机时及时处理,充分体现了其职能,树立了政府形象。

二、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危机的特点

1.事件突然,时间紧急。既然被称为是危机,就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危机的爆发是毫无预兆的,即使有,作为普通人员,也难以察觉。这也是我国对突发公共危机如此重视的原因,其自身存在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值得我们注意。

2.传播的快速性。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一个事件发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足以传遍全国或全球。这是在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下造成的一种现象。网络化和全球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负面能量的传播打开了通道。在危机发生后,人们只注意它的突发性、好奇性而迅速传播,由此带来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异常之快。

3.成因的不确定性。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危机事件的起难以得到确切的结果,这是危机成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中国社会情况复杂,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瞬间的爆发。

三、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危机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公共关系所具有的沟通职能,对于调动公众参与相关的危机治理以及提升治理效率的方面非常有利。目前,多数政府实际在推行政令的时候,尽管能够利用法律赋予的相关行政权力,但是却更加注重建立在自愿以及沒有强制力的有关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从而保证政令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满意、所接受。对于政府公共关系来说,其是用来理解与掌握民众实际需求和民众利益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以及手段。政府制定的具体方针政策只有切实得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吸引公众主动积极的进行参与,才能够合理有效的执行。而公众实际的参与度又是建立在他们对于政府的信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当处于危机情境之下时,合理的发挥政府在公共关系方面的沟通职能,能够有效的动员社会公众切实参与到对于公共危机的有关治理当中。不断提升政府方面的公关能力,准确、及时以及真实的和公众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保证公民自身的知情权,这不但是提升公共危机治理实际效率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民主政府未来发展的要求。

其次,对于危机情况之下,政府身为整个公共事务方面的管理者,是否能够尽快的获取信息,并且获取信息实际的数量以及质量,将成为能否对危机进行有效处理的关键。

最后,政府公共关系能够促进公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更能缓解矛盾,从而顺利的对危机进行处理。就当前阶段来说,在相关的危机情况之下,政府有时会面临信任方面的危机。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政府措施、政策以及工作具体情况等相关的政务信息传达到公众,并进行正确的说明以及解释,从而帮助公众认识到政府实际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而公众自身又能够得到什么并且怎样才能得到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自己的公众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有关公共关系方面的活动,公众心目当中没有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方面的活动能够利用各种公共关系相关手段,有计划有方案的协调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切实了解到公众的具体需求,体察公众的实际意愿。这样能够有效的调节社会矛盾以及冲突,使政府形象得到优化。

四、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

1.建立预案体系。预案其实就是应急计划,是基于对未发生事件的原则性判断而做出的应对计划方案。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步骤简明。如同体检一样,好的应急预案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公共危机的突然发生,达到“花小钱治大病”的效果。但是应急预案的制定不能停留在一纸公文上,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2.完善运行机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机构设置等级详细。在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难免会出现执行链过长的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制定预案的时候就应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运行机制,在危机现场做到简明扼要,权力透明,执行严格,快速高效。

3.强化信息透明公开。过去由于技术的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处于不对等状态。如今在网络时代下,政府对于各种信息的公开和传播会迅速的被人民群众接收再传播。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这项特有的职能,做好及时发布信息、及时更正事实、及时发布处理意见的“发言人”。

4.打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网络的迅速普及,让许多人涌入了网络的大潮,大部分网民都能做到严于律己,追求事实,但不排除有些网民由于个人及其他原因,对于网络信息的传播不能够负起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因此政府在积极处理公共危机的同时就要努力建设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让各种媒体和个人做到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传播信息,构建和谐社会。

5.强化危机事件处理问责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对于减轻事件后果,挽回财产损失有着巨大的意义。对于一些对事件处理不当的责任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在事件结束后,进行严格的问责处罚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罚,有错必罚。同时还应总结问题,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现有奖惩机制。

6.健全公共危機事件保障机制。任何一个危机事件的发生,除了对国家造成损失外,更严重的是对事件中的当事人造成的巨大创伤。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除了挽回当时的损失,还要注意对当事人或受害者的慰问、抚恤和赔偿。这是现代文明政府对人民的尊重和责任。

7.增添和谐社会正能量。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危机事件发生,但是危机事件发生后我们也不能惧怕,要充分相信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团结一心共同应对,为和谐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五、网络社会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前景展望

1.建立网络政府。建立网络政府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政府在回应社会改革,工作方式创新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为政府的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对公共危机的处理办法注入了新的血液。公众要求政府工作高效透明,政府运作健康持久,更要求从传统的由上及下式向中心聚合平等式转变。网络的发展为政府及时处理公共危机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网络政府的建立是新时代公众对政府的要求。

2.网络问政。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近2小时,收集网友提问达30万个。这一举动,将网络问政带入了公众的视野。首先网络问政的出现有其孕育的时代背景——网络的普及。手机的大量普及为网络交流提供了设备支持;信息时代各种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的延伸,如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一大批网络媒体的兴起为网络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平台。这使得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政府处理日常事务及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平台,也可以说,网络问政是网络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要求。

3.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考虑到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以及社会进程中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形象面临的挑战,政府部门必须考虑到实际工作,合理运用网络媒介,在加强自身行政执法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优势,更好的进行危机治理的实时发布,同时积极消除网络时代给政府造成的困扰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便民为民的政府形象。

4.放宽电子政务处理。公共危机的治理如同大禹治水,要采取疏浚和开源的措施,而不是一味阻挡。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政府部门解决公共危机提供了技术和借鉴。政府可以拓宽电子政务处理,及时疏导因人力不足造成的问题积压和矛盾升级。同时更为及时的接受社会反馈,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六、结语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较之于非网络时代,如今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有着新的特点,在治理坏境、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上都有许多新的挑战。公共危机已经不是一种事件,而是一种状态。处理好这种状态,需要我们认清政府公共危机的特点,实事求是,探寻更为合理的解决途径。完善危机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预警、奖罚和保障机制。同时与时俱进,能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合理规划,大胆实验。对于一些新方法、新要求及时回应和创新执行,为在网络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积累宝贵意见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金太军.网络时代政府危机治理的特征分析[J].行政论坛,2014(05):42-47.

[2]王福明.网络时代公共治理事务新变革与网络政府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8-42.

[3]宋一笑,阎耀军.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60-61.

危机公关分析范文第6篇

【摘 要】多元交汇的社会历史语境、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传媒产业格局、狂飙突进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环境,为媒体公共关系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探讨了电视媒体的公关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电视媒体的公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视媒体 品牌 媒介

电视媒体是重要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建设国际一流媒体和扩展海外传播能力建设是形成强大传播效应的良好途径。媒体除了可以通过节目内容去传递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品牌文化来进行公关传播。

而媒介公共关系的初衷,既是对外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也是对内促进组织文化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国外媒体公关日趋成熟的今日,国内媒体公共关系工作的发展与成熟,对于国家传播能力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界普遍采用的媒介公共关系的概念是:媒介公共关系即媒介组织为改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联系状况,增进公众对媒介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建树良好的媒介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传播管理活动。

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公众解释,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复杂化,媒介公共关系对象的涵盖面也越来越大。我国媒介公共关系还处于发展期,尤其是国内对电视媒介的公关研究相对缺失,所以本文先从电视公关的整体历史发展入手,实为初探。

一、电视媒介公关发展历史及现状

自1900年现代公关建立以来,公共关系就一直致力于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关系,从单向传递到双向传播,在利益层面博弈和意识层面的整合沟通过程中,逐步认可了对公众有利才是对组织有利的主体观点。媒介公关觉醒于1960年代,从被动公关到主动公关,媒体公关职能的归属经历了“点式”自公关、“线性”联动公关和“平台化”的媒体整合公关三种形态。

(一)“点式”自公关时期

1960年代—1980年代,以业务单元为基础,如:专栏、版面、知名主持和记者等单一的品牌元素进行公关推广,以自我为中心。

(二)“线性”联动公关时期

1980年代—1990年间,媒体开始着眼全线的业务价值链,由具体业务层面推及到品牌文化和多元品牌价值层面上,媒介专属公关部门开始出现。

(三)“平台化”的媒体整合公关时期

2000年以来,由大品牌、大公关概念引领的市场竞争态势下的媒介公关环境开始向多元化和产业化发展,媒介公关部门开始有明确的业务范围和战略目标,同时开始与各层面利益攸关方共同构建公关平台。

二、我国电视媒体公共关系工作的现存问题

在全球媒介公关发展的大脉络下,我国电视媒介公共关系也在媒介竞争趋势愈加激烈、注意力匮乏的今日,开始得到重视,并正逐步形成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特性。

在华语电视媒介圈中,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的公关工作相对比较有代表性。湖南卫视2011年的公关策略从由娱乐立台向“新一代青年公共精神的引领”转化;东方卫视品牌定位明确,在组织、人员、媒介形象上创新,并依托精品节目,以公益和文化特性为载体,实行点面结合的公关策略;凤凰卫视则拥有一套公信力建设和维护的公关机制,避免公信力伤害造成持久、深入的品牌价值消解。

但国内媒体的公关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和误区,明晰这些问题有助于媒介利用有效的公关手段为未来发展寻求新的平臺。

(一) 整体公关目标定位不明确

公关开展的前提是要明确组织整体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媒介拟定可传播的、实体化的组织精神、理念、核心主张和未来愿景。而现今的电视媒介,一方面公关活动和公关手段众多,但相对零散,细研究很多活动的推广目的与其整体形象相去甚远,甚至会起到混淆形象的负面效果;另一方面,媒体的公共关系活动与自身的节目内容和价值体现关联性较小,难以形成推广合力;最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电视媒体的属性不明确,政治性、公益性、商业性缠绕在一起,使得媒介自身难以明确的定位。

(二) 公关意识不足、概念不清、界限不明

媒介总体对公关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媒介的优势就在于掌控了传播平台,拥有了传播途径,熟悉了传播手段。但公关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使其成功的两个要点,一是有足够的决策权,二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而今的媒介公关工作,却被融入到品牌营销概念中,成为了单纯的一种手段。而由于缺少内部培训和价值传递体系,很少有人了解公共关系和品牌的内涵,员工多数只会在工作中运用品牌的名头来装点门面,很难形成公关意识。

很多媒介对从被动公关转变为主动公关后的自身定位不明确,既要宣传别人,又要宣传自己,所以就在长期的新闻宣传意识中吸纳了部门普适性公关理念,揉和成现今的媒介公关理念。然而,公共关系不等于宣传,其本质是一种具备传播性质的管理手段。而媒介对公关效用的理解也局限在鼓吹正面宣传、打压负面信息上,这就使得媒介以一贯的宣传强势地位为基础,打造了一系列自说自话的公关活动。

(三) 缺乏系统化管理和第三方监管

我国电视媒介组织机构内部的公关管理部门多数比较零散,主司业务杂乱而多样,很多媒体的公关管理部门依附于主流业务部门或直接建立在于公关管理关联不大的部门建制内,影响了其工作的有效开展。相较于国外媒介系统化的公关组织结构和完善的规制建设,我国媒介公关工作总体呈现无序化。

同时,媒介具有社会性,其利用社会不同价值理念的合议平台去自我宣传,同时缺乏对宣传内容的监管,就会影响媒介自身的公信力,同时导致过度公关。媒介行业内部也未形成相关监管组织,这就使原本公权较大的媒介,在自身宣传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和隐患。

(四) 缺少对内部公关的重视

相对于外部公关活动的开展,媒体内部的组织、协调和培训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如图1。

电视媒介作为信息生产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社会机构,往往忽略了自身体系化的内部文化和价值观建设,而公关部门则于其中大有作为,如: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电视媒体皆取得了显著效果——品牌是从内部文化和价值观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鼓吹出去的。从这点上看,媒介公关都过于注重对外推广和外部环境的监听,却往往忽略了内部公关意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培育,这也同时导致媒介内部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愿景,就更难以产生总体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精神。

三、电视媒体公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公共关系应该是电视媒体完善机制体制,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利用市场竞争,开展产业经营;盘整资源布局,提升品牌影响力;调整内部文化格局,适配事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对于现存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电视媒体的公共关系工作应具备的主要工作模块

(1)品牌精神、品牌理念、品牌口号(核心主张)、品牌愿景、品牌视觉元素、品牌行为元素管理;

(2)公共关系制度建设、督导、执行与修定;

(3)品牌信息传播,包括机构层面的日常传播、新闻发布,以及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传播审核与备案;

(4)关系管理,包括政府关系、媒体关系、意见领袖关系、受众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5)品牌性活动、事件、项目的策划、管理与执行;

(6)舆情监测与分析;

(7)品牌建设与公关管理领域相关研究、咨询工作;

(8)媒体内部公关的组织、协调与培训;

(9)领导层形象管理;

(10)机构层面品牌议题、公关议题的海内外交流与合作;

(11)公关绩效的总结与考评;

(12)必要的公关产品开发,如公关简报、通讯或以公关为目的专门性栏目的开办与经营;

(13)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14)其他相关工作。

(二)对全台公关品牌资源进行规划整合

要逐步明确电视媒体的整体公關核心定位,梳理各频道、栏目的专业定位,在母品牌与子品牌间建立有效的互利机制。同时,设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的公关推介模式,调配常规节目资源与重点节目资源来完成公关传播平台的整合。在传播范围、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三方面,实现以品牌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品牌管理。

建立各部门公关通联员制度,并成立“公关管理委员会”,作为电视台的非常设机构,并将各相关利益攸关方纳入其中,成为会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解决协商总体公关工作方向和问题。

(三)搭建对外公关维护平台

加强优化电视台与各公关利益攸关方(媒体 、政府、公关组织)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多渠道舆论阵地和媒介联盟,及时引导、汇聚符合自身品牌需求的信息,营造品牌发展的良性氛围。实行电视媒体对外新闻发布活动统一管理,完善、细化并补充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根据自身和媒体需求,设计和组织相关信息发布,形成主动可控的舆论引导力和话语权。

(四)加强危机公共关系管理

建立危机公关应急反应机制,对危机事件进行分类和定级,形成由台领导——危机应急管理小组(品牌管理部门)——各频道危机应急管理小组,协同工作的多层次应急反应机制,针对特定事件制定应急反应策略,跟踪应急反应效果,修正常态公关策略和重心。

(五)加强舆情监测分析研判

收集媒介发展理论、媒介竞争环境信息,分析建立健全舆情监控系统,分析舆情变化对央视品牌的影响,监测重点舆情源头动态变化,撰写《舆情监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建立多层次的品牌资产监控体系,以受众情感依赖度等指标为依据,建立“受众品牌地图”。建立学界和业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定期公共培训论坛。

(六)加强内部文化培育和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公关内部文化培育的切实抓手和实践平台,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设计培训课程:

(1)舆情与传播:舆论检测、传播沟通。

(2)策划研究:活动策划、公关现状。

(3)危机管理:危机预警、危机处理。

(4)新媒体公关前沿:网络、手机、户外媒体。

(5)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管理:内部公关管理规定、行业公关管理规定、新闻发言人培训。

(6)实战演练:案例培训、活动实操、参观调研。

综上所述,我国电视媒体的公关工作还处于萌芽阶段,与国际媒体成熟的公关机制存在差距。应在梳理现存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公关渠道的建立和关系平台的维护,同时加重对日常信息的报送、审核与备案,内部公关组织、协调与培训,领导层形象管理,海内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公关绩效的总结与评估等工作制度的建立,逐步完善电视媒体的公关工作体系。

1 项晨:《媒介公关的误区探析和理念把握》,载《广告大观》(媒介版),2005年第5期。

上一篇:同一个世界全范文下一篇:项目汇报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