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培养范文

2023-09-22

创新创业培养范文第1篇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加快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 为高校大学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在树立正确的创新川野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基础上, 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促进自身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才能发挥出大学生创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 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高校毕业生受到社会认可度的高度, 是体现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 我国高校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实验起步的阶段。教育部门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仍然是以怎样开展我国的素质教育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而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指明了方向。正是因为我国教育部么已经采取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方式, 加快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步伐, 那么高新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 明确自身的定位, 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创办具有高新自身特色的教育, 才能在未来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创新教育模式,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但是为了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 必须加快现有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步伐,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开展的力度, 才能从根本上将毕业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激发出来, 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二) 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 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趋研究,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事业的窘境, 而且这一现状已经越来越严重。假如高校大学毕业生自身没有一技之长的话, 那么其就业的难度必然更大。而创新创业教育则要求各个高校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能力,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 高校必须加快现有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与职业规划, 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添砖加瓦。

(三) 是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稳步提升。高校学生创造力与就业能力的提高则是高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那么怎样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提升的基础上, 将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激发出来, 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 受到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较深,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自主创业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 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可以找到待遇好且温度的工作, 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重, 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能顺利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商业悟性锻炼的机会, 实现了学生的人生价值, 同时也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推动力。

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 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大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其创新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 这一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的行为与态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各个高校必须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及时的进行传统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 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思想。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报纸等新闻媒体, 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的力度, 为大学生创业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另外, 采取邀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现身说法或者巡回演讲的方式, 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激发出来,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 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稳步提升的目的。

(二) 构建与专业教育相吻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必须根据自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力度,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方式,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效率与质量稳步提升的目的。为了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时,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通识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渗透至通识教育课程中, 在加强学生事业心、进取心、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情感培养力度的同时, 将学生的创新创新自觉性激发出来。 (2) 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培养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在突出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 确保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的衔接在一起, 才能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创新创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稳步提升。 (3)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离不开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创业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 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出来。 (4)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的主体, 将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 引导学生在积极参加创新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活动技能竞赛等方式, 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不断提升。 (5) 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最关键的训练环节。学生在自主创业的实践锻炼过程中, 促进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其后期的就业与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标准

严格的按照多元化、系统化、开放式评价标准的要求, 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课堂教学团队合作、市场调研或者问卷调查、创业认知作业、商业计划书撰写等教学活动开展的力度。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创业比赛活动的方式, 对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建设、创业企业数量、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相关平台的建设进行深入的了解, 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 为了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 高校必须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教学评价的核心, 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误导, 而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利用高校、社会、企业等相关资源, 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 提供创新创业的机遇。利用这一平台, 加强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提供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咨询策划、项目顾问、人才培养等各种创业服务, 确保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必须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才能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 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以, 各个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 必须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才能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科学创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文章主要是就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创新人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1] 毕克如.多维度视角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J].经济研究导刊, 2016 (25) :128-129.

[2] 梁玉玫, 刘小萍.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7.

[3] 周珩.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新校园旬刊, 2017.

创新创业培养范文第2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 高校创新创业体系不完善

许多高校虽然积极响应教育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但是首先由于在既有的培养模式中, 尤其是工科院校, 传统的理论课程仍然占据主要比重, 知识课学时过多使得学生在大一到大三都处于紧张的专业知识学习中, 大四又是考研和找工作的时期, 实践课时较少, 造成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并不系统。

其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过于简单, 许多都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或是以简单的创新创业讲座或者案例分享、心得体会的形式, 没有教学大纲, 课时也是随着授课老师的计划而变, 内容缺乏逻辑性, 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性也较弱。单一的课程体系无法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创新思路, 有纸上谈兵之嫌。

最后, 高校内部也有质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见, 认为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 三观正处于形成阶段, 很容易受到影视作品或是媒体的影响, 高估自己的能力, 创新创业行为的含金量不高。

(二)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为其以后步入社会打下相应的基础。但是现今高校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认识度不够, 不能把专业知识与相关的创新创业点子结合起来, 以至于对创新创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没有明确的创业方向;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和社会的接触机会不是很多, 象牙塔的简单生活使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 认为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才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是真正的出路;许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仅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 并没有用心的去做相应的努力等。

(三) 家庭及社会支持度不够

虽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缺不多, 仅有3%的创业成功率[2], 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多数学生的家境一般, 很多家长对没有经验的学生的创业持观望和否定态度, 尤其是在资金帮助上, 大学生对市场风险评估不足, 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从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这就使得家长对创业的支持度不高, “好好学习, 以后找个安稳工作”是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期望, 他们并不希望孩子遭受太大的挫折, 甚至于影响其毕业[3]。

(四) 缺乏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常见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主要由辅导员、团委相关老师和专职教师构成, 这样的师资队伍存在以下的问题:理论知识丰富, 很多都是毕业不久的博士, 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 尤其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 对于创新创业的指导缺乏相应的经验, 不能针对学生提出适合特点的建议和指导。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 高校应建立合适的培养模式,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能够进行有效地指导, 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走的更远。

(一)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应富有创新意识和相应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各高校都大力引进青年人才, 青年教师作为教学队伍的新生力量, 学校应加大对其的培养力度。学校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让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参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去企业工程岗位兼职1-2年, 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 增长见识, 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地平台;聘请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来校开展不定期的讲座, 让行业优秀企业参与到学生的课程设置中, 充分听清企业精英的意见, 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紧密地结合。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对于行业举办的相应竞赛或培训,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同时, 对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 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对于获得相应创新创业成就的学生, 设置专项奖学金。

(二) 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长久的发展策略, 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 都需要有创新意识。大学生处在思维的高速发展阶段, 他们很容易对新生意识产生兴趣, 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去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但同时要让学生理性看待相关热门的创新创业点子, 不要盲目跟风。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 组建志同道合的兴趣团队, 并学会积累各种人脉资源。在此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们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坚守自我。

(三) 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应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大力支持, 可开设创客空间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 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如在正常的教学科研满足的条件下, 开放相关的实验室和设备, 方便学生的研究。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相应的资金帮助, 对于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可通过学校平台进行相关的推广。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 让高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 让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和工作提供相应的平台, 达到共赢的效果,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相关部门应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对获得优秀成绩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 设置展览、海报, 并在学生常用的媒体上进行相关宣传, 发挥榜样力量, 让更多学生了解创新创业, 做其以后参与创新创业的领路人。放宽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 扩大选课范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学习中。

建立创业指导机构, 给予相应的咨询和辅导, 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建立相关经验交流群或创业讲座, 方便创新创业已取得相应成就的毕业生或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能让学生更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进行更为详细和合理的规划, 有助于他们积累经验, 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三、结论

大学生是社会科学进步的后备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创新必要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反思, 必须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模式, 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摘要:科技在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均离不开创新创业。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娜娜, 曾祥彪, 万国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 2018 (6) :165-166.

[2] 邵智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 (6) :122-124.

创新创业培养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能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有限

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应对自身创新创业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创新创业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问题完善自身教学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在教育领域中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主导地位,以此其能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有限,导致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中不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的发展。

1. 高职院校现有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仍旧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使得教师无法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并未认识到教师在学生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能在院校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普遍较低,教师无法提高自身教学质量,进而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另外,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自身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此无法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发挥其作用,也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2. 高职院校与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全面的对社会发展趋势及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未认识到高职院校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一味地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追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的提升。另外,由于学生在院校学习中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充分认识社会对自身能力的需求,不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正视自身的不足,无法提高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降低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 创新创业体系不够完善

国家为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要求教育领域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在大学阶段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工作奠定一定的前提。但是国家在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经验,工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使得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工作难以提高。这种情况下,学校不能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需求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1. 教育部门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

在明确相关问题后,教育部门、高职院校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相关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质量。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支持,为其寻找专业性较高的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时间,确保学生可以在良好平台支持下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求高素质教师可以提高对学生的引导,以此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院校应通过教研活动、交流会议等方式加强教师对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一定的意识,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应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不仅在培训工作中加强教师对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在培训工作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在培训工作中要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保证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 学生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中无法认识到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在学习中只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工作,不能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义。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可以在实践与理论教学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4. 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近年来,教育部门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为提高院校创新创业工作质量,院校在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确保校园文化可以围绕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所开展,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保证学生可以提高对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重视。院校可以通过画报、广播及学习平台建设等工作有效的完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且通过班会、教育会议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保证学生处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认识,提高其综合成绩。例如,院校可以在建设中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的方式逐渐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教学,使得学生在竞赛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 完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

不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无法引导学生完成对创新创业知识系统的学习,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内外教学经验完善教材编制工作,为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院校应根据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具体工作设置一定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一定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要加强对实践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 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团队,以此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榜样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渗透,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学习意识,保证学生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中,教师要在院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抽取学生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团队可以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工作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在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保证团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相关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

二、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活动环节

创新创业教学中,高职院校应明确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创业工作中可以充分使用相关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保证学生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并且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以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师能力有限,无法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学生也无法认识到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创新创业教学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对学生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院校要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营造一定的校园文化,增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在高职院校内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高职院校在发展与建设工作中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实用性人才,提高了我国国民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教育领域建设过程中,要求教育领域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并积极进行创新创业,以期能通过创新创业工作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推进我国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海华.基于CIPP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模式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32(01):8-14.

[2] 张利国,杨川.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205-206.

[3] 刘亚娟.民办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 庄娟瑜.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6.

[5] 邢慧慧.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6] 查晶晶.现代师徒制视角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探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14-17.

[7] 王伟.“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144-147.

[8] 赵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语文课程考核策略改革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7(01):89-92.

[9] 陈凯云,王骏飞,谭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4):12-14.

[10] 罗琼玮.互联网+背景下“双轮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讨——以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7):16-17.

[11] 周琨武.地方幼师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发展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68-69.

创新创业培养范文第4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发展时期, 所以便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一起加入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同时,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能够在创业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本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当中, 还能够检验自身所学知识, 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以后遇到问题或者风险的时候以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头脑去应对, 为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大学生创业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 在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 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 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效果却与预期效果产生了极大偏差, 同时培养效果很不理想甚至是失败[1]。很多的高校在对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候, 并没有注意到其根本目的, 只是把其当作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这种做法便是高校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误区。同时, 很多高校也没有把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入到教学计划中, 并且大多数高校也没有开设此类的相关课程, 从而导致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落实。究其根本原因, 在于高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理念理解不到位, 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不能得到完全发挥。

(二) 相关教师缺乏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在我国, 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由在校教师完成, 而其中大部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没有关于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实践经验, 从而造成教学内容的空洞、单一, 只存在理论阶段, 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并且很难做到将自身所学的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即使有想法, 也不知道该怎么付诸实践, 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显著, 甚至是毫无效果的局面。

(三) 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在当前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当中, 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缺乏实践平台, 这一因素同样也是主要因素[2]。目前, 很多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停留在理论阶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并不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实践平台, 同时在学生进行自出创业的过程当中, 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 再加上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讯过于短缺, 并且有关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网站和报刊也极其稀少, 从而导致了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不知道怎么去做的尴尬局面。

(四) 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素质教育

在现今阶段, 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大多数学生都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 仅有一少部分人脑海当中存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但是在他们之中普遍认为创业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起步, 对于一些小型的创业项目根本就不管兴趣, 所以, 造成了大学生没有办法进行自主创业的局面[3]。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问题是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有一些学生, 在自主创业的过程当中, 还抱着从众心理, 盲目跟风, 并没有对所选项目进行实际考查, 且不擅长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这样的局面必将导致学生的自主创业失败。学生的失败, 同时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失败。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进措施

(一)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 应当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维,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 能够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对于创新创业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对于创新创业的理念, 要由自己去理解, 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理论灌输。只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积极性, 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只有通过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才能够从创业的过程当中得到启发。而学校通过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船业教育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对学生渗透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感悟,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最后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二)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配备相应的教师指导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方面教育的时候, 不仅要由在校教师教授理论知识, 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高校还应该面向社会, 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来做相关方面的演讲, 通过成功人士对于自身成功经验的演讲, 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在演讲的内容当中, 应包括成功人士当初创业时候遇到的艰难, 以及应对问题的办法[5]。学生通过学习成功人士处理问题的办法以及思维方式, 可以达到提高自身思想高度的目的。同时,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自身情况与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 对于成功人士在学校内的演讲, 学生可以切实地体会到, 每个人的创业之路都是一条艰辛切曲折的道路,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以及冷静处事的能力。大学生在自身实践的过程当中都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能否从容应对, 沉着解决问题, 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考量, 同样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考量。

(三) 整合资源, 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平台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高校应当对于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要从各个方面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配合大学生完成自主创业的过程, 并且还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并将其中的经验教训应用到以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当中。通过这样的做法, 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为以后的大学生自主创新提供更多更宝贵的经验知识。

所以,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当中, 高校应当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具体到显示,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相合作的方式,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 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基础。

(四) 对大学生展开相关的素质教育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方面有着很大的不足,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 从小到大娇生惯养, 在家中家长事事都顺着,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的情况。在面对创新创业当中出现问题的时候, 一些学生往往不能从容应对。所以, 在这一方面, 就需要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 强化他们的为人处事能力, 使他们在面对的问题的时候要更加冷静, 沉着, 从而想到有效地方法, 将所遇到的问题解决, 就算不能够解决, 也要做到不放弃, 不气馁。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 也要着重进行创新创业的宣传, 宣传到位, 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三、结束语

创新和发展,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当中的主力军, 其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面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 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 高校要大力开展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思维力, 创造力, 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当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为祖国的富强, 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国家兴旺的源泉。同时, 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是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目前, 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校教育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对本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本文将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入手, 逐一分析, 并提出有小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策略思考

参考文献

[1] 向延娥, 张明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教育现代化, 2018 (17) :38-39+73.

[2] 李凯华.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 2018 (3) :227-231.

[3] 周春蕾.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 2018 (19) :187-188.

[4] 李凯华.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 2018 (3) :227-231.

创新创业培养范文第5篇

现代企业能够发展的基础往往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 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注意企业的这个发展方向, 注意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建立健全的指导机构和教师团队

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之一, 建议由专门机构和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成立专门的服务中心, 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是重点业务之一, 创新和创业精神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 学校指导服务机构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水平。我们要充分利用指导机构的作用, 并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该中心的事务, 并且提供援助, 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培养富有经验和创新的企业精神的教师团队, 创业教育的重点永远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多渠道促进教师进行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训。我们必须加强培训教师的创业素质, 大胆采用“走出去”的思路, “走出去”的战略主要是指教师研究校外的企业,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学校应该大力组织多批指导教师到知名企业进行培训与学习。学院还应该积极响应“引进来”的人才策略, 国务院办公厅鼓励高等教育的企业精神改革, 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的号召, 增加创业与创新讲座, 为教师教学的内涵和精神提供模式, 加强学校创业课程的建设和兼职教师的指导。

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和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可以在学校企业工厂的建设为载体, 探索“多周期企业整合阶段”的训练模式,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相结合为主线, 培养综合素质为基础, 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为核心, 突出了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类专业型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注重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对质量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广职业教育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 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 以企业实习和学校培训为主体, 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实现工作和学习的目标,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完成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课程教学的设计, 学生在企业中完成实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参考学生的工作流程, 确保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指导学生在教学中形成创业技能和创新素质。

三、建设创新教育与创业之间的有机联系

职业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主要任务, 学校设置的开放课程与企业精神相关联,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根据项目目标的计划和编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企业精神。建立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和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 需要说明的是实践虽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 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因地制宜的建立创新实践的工业园区, 提高学生创业精神。其中可以包含大量的项目, 如网络科技, 教育咨询、策划创意、装修服务、物流服务、产品销售等, 将科技、贸易、服务融于一体, 使学生的理论素质得到实践检验。

通过校企联盟将创新与职业教育合并是一个很好的培养策略, 充分利用企业合作形成培训集团, 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融合双方优势, 在人员培训等方面紧密合作, 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是现代教育高校和人才培养过程,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双赢。同时, 建立多个学校、企业、培训基地,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基础培训班, 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精神。

摘要:目前, 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的企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为职业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也是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企业需要具有较高创新素质的大学生, 所以高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课程培训体系, 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实施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负责构建适合学生创业的教育平台, 促进校企合作,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郑强.创业创新背景下河南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 2017 (13) .

[2] 李姗霖, 熊淦, 吴亭燕, 黄明东.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 (04) .

[3] 陈立钢, 胡传双, 吴兵.思维导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 2017 (07) .

[4] 付琼, 李致春, 李鸿.高校新建创业学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7 (03) .

创新创业培养范文第6篇

1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创新理念和思维

当前, 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较弱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思考和处理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 做不到新意和突破, 缺乏另辟蹊径的学习能力。“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 把学生全部的学业重点放在专业教育的培养上, 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造成学生被迫的接受知识。由此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 学生更多的是掌握了专业知识, 而创新、创意的意识却比较淡薄。高校毕业生面对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 很大部分选择了自主创业, 但由于对创新创业本身认识上存在着不足, 最终导致创新创业以失败告终[1]。

1.2 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能力不高

在师资队伍中, 大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思维, 不可否认, 教师的学术水平整体比较高, 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高校教师, 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因此, 大学生即便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 由于不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对就业市场缺乏充分的了解, 造成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低下。受到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 高校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 学生的创业实践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2]。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挑战, 创业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道巨大的难题, 大学生既不熟悉创业竞技场上的规则, 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 这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长夜能力的水平。

1.3 缺乏创业环境

社会的客观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当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并不是十分健全, 缺乏大学生实践服务平台。民办高校基于短期利益的考量, 关于创业实践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缺少资金、设施设备、场地等等, 这导致相关教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现阶段, 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 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然而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开展创业的有力支撑。再加上高校没有一个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3]。

2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对策

2.1 创建校园文化, 推动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 校园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培养创新性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对大学生起到很强的感染力和熏陶的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将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机结合, 使二者相协调, 从而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精神和心灵, 推动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性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确立明确的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2.2 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的需求

在高校专业设置上民办高校要有自己的特色, 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民办高校要将办好应用型大学作为理念, 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 综合考虑自身办学条件, 找到办学优势, 准确定位自我, 科学分析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使强势专业成为办学特色。除此之外, 民办高校还要不断拓宽新型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发展空间,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2.3 加强创新性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水平, 使教师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校在开设公共基础课程上, 要满足所有教师对于课程开设的需要, 做到术业有专攻;教师要学会在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教育成果上总结经验, 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科学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案。专任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充分满足学生对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学校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加大对教师掌握计算机软网络技术的培训力度, 使教师灵活运用网络技术, 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知识。除此之外, 民办高校为减少学生创业少走弯路, 可以邀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以及商界的专家来进行讲座, 通过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市场信息, 获得创业经验[5]。

2.4 搭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平台

为了将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除了开展基础性理论的传授, 又开设了众多的模拟创业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市场信息, 又可以促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 除此之外, 民办高校应当把重点放在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 坚持“校企高度协同,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 瞄准产业前沿和先进企业, 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取得实效性的发展。开展校企合作有诸多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用结合的能力以及职场适应能力;为“双师”素质教育、现场备课、企业锻炼和项目对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5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有关部门加大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避免大学生错失机会, 最好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 在平台上发布创业信息、接受学生的咨询、进行相关表彰等, 也可利用媒体宣传创业优势、创业成功案例。建立创业园、创业培训基地, 让大学生与企业多联系沟通,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此外, 学校方面也应多加引导, 利用各种有力条件, 为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聘请优秀的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作为创业导师, 多与大学生交流, 进行具体的指导。实行对学生的弹性管理, 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 条件允许, 支持学生中途休学进行创业, 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民办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打造基础牢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这既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又是当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 如缺乏创新理念和思维、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能力不高、缺乏创业环境等等, 必须要重视起来, 民办高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加强创新性高校师资队伍建, 设搭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平台,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摘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对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大学生群体, 是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就必须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具体对策, 以其推动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大学生,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亚娟.民办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 师晓莉, 师晓华.基于创业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探索[J].中国商贸, 2014, (34) :200-201, 204.

上一篇:小河清清范文下一篇: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