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论文范文

2024-03-17

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医学类学生实习是高等院校医学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换届,实习质量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各学校非常重视的工作,本文医学类学生实习质量的监控和实习成绩评价进行探讨,有效建立医学类学生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学类实习;实习质量;监控策略

医学类教学是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实习成了医学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分,也是医学类学生将理论性的医学转化为医学技能的一个重要过程,最近这几年,医学类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正逐步扩大,高校获得教学办学自主权后,许多的高校为了能在高等教育市场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和相关研究。可以说,建立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医学学生学习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才能符合培养合格医生的要求。

一、医学类学生实习质量现状分析

各类高校在学校学生实习质量监控管理上,逐步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和标准,例如各高校制定的《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检测与质量评估办法》、《毕业实习出科考试实施办法》、《医学院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等。医学类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包括现场考核、学生临床工作考察、理论考试和整体考核四个部分。

1.医学类学生的现场考核是最为直观了解医学学生对实习现场和临床实习质量的考核形式,通过现场考核的方法来考核医学学生实习情况,有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但是现场考核的考核结果已经是最大限度地了解医学学生实习的情况,也是对医学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等相关方面的现场实习能力的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评价。对医学学生的现场考核具体做法为:对实习学生进行抽样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学课程上的内、外、妇、感染科等科目的掌握情况,抽取相关的病人,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床边问诊考核,一般包括对病人询问病史到全面体格检查,撰写相关的病例等相关项目,通过了解学生针对考核时做出的反应和答卷,发现学生在实习现场的不足之处,做出实习质量评价。临床技术操作能力考核是通过对学生在手术准备、手术过程等的操作情况,这些考核包括一些常见的手术操作模拟、真实考核,其中含有皮肤无菌操作、切皮、缝皮、换药、拆线等,这种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的考核,一般也是通过对实习学生的随机抽取考核,通过实习学生对诊疗技术操作能力做出评价。现场考核中还包含了对临床相关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理论的考核,一般来说这种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试卷作答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和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但有时候也可使用病例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运用情况。

2.对医学类实习生临床实习工作考查情况。这种考察方式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单位所管理的病床数,实习时主要遇见的病种和针对这些病种的治疗情况,在实习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等一系列情况,考察主要分为查看实际实习情况,例如对课间实习制度的执行情况、带队教师的名单和实习进度表、学生通过平时的实习见闻以及填写《实习手册》,这种考察方式可以通过抽查20名左右毕业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手册》,了解医学生的课间实习情况与效果。通过学生座谈了结毕业实习情况。期间还可以召集数名参加座谈会,座谈会内容包括了解实习中的一些困难和其他同学实习的一般情况,并核实《实习手册》填写的相关内容是否具有真实性,通过座谈了解并发现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的实习情况考察除了对实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外,还包括理论考试,这类考试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测试并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这种测试包括两种:(1)医学基本理论考试。通过抽取各医学院校的试题库,对学生进行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的考察。用成绩来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水平的掌握情况。(2)对学生平时考试成绩的检查。这种考察主要根据教学计划的相关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各类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评价指标,主要通过临床教师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和查看政治理论考核等了解学生的素质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状况、政治要求、道德品质、服务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情况等相关指标对学生整体素质做出评价。

二、医学类实习管理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

医学类学生的实习管理系统应当明确建立,在实习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分层,一般情况下分为四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层层落实实习规章制度,有利于实习教学工作的开展。医学类的实习相关的文件管理规范和完善,包括《临床代缴质量管理办法》、《临床教学主讲教师管理办法》、《临床专业培养指导原则》等规范的临床教学管理文件。对临床带队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有利于提高带教教师的水平提高同时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通过选派临床教学人员进行选派进修、定期组织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或举办针对临床知识的讲座等,对带教教师进行动态管理,明确规定各带教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目标。同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奖惩制度,保证教师带教意识的提高和质量评估的有效。在实习生管理方面,针对目前各高校都有队内、外、妇、儿等学科有一定的临床带教质量评估相关的规范制度,然而这些制度不仅完善,缺乏全面性和普遍性的评估,于是笔者建议对医学教学实习过程中的评估表,应当规范制作,完善管理,实习生人手一册的评估表,评估表的内容包括在科室的实习过程中对自己实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的评估,科教科应当建立完善的存档机制,对学生提交的评估表在进行分析统计后存档,根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情况对带教教师提出提高教师带教质量的意见,并做出一定的调整。根据学生各科室的实习情况在各科室定期安排示范性讲座、临床性讲课和临床技能训练等的相关实习教学课题,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通过医院现有的医学医师资格实践技能水平考试基地的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强化,加强学生的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临床实习生的敬业精神,使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忘我的献身精神,这些才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教师带教水平的提高,还要学校作为最强有力的后盾做支持,学校应当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学校各教学部门定期对临床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做到与医院在临床教学管理方面达成相关共识,这是临床教学工作必须正确对待的重要一环。临床实习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定期与学院进行探讨和沟通,尽快了解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商讨和解决,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增加医院师资培训的机会,提高医院教师的带教水平。

三、医学类临床实习学生质量管理改善

医学类临床实习学生的质量管理要有自己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这质量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和实习信息反馈机制的作用,通常可以通过聘请临床实习教学专家,让这些教学专家作为临床实习质量管理队伍中的成员,根据对教学工作的监控和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将反馈制度发挥到最大的效能,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管理质量。通过定期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抽查、考核,并适时地开展讲座,了解临床实习的具体的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学校高层要及时发现并且认清,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指导各科室主任、带教教师教学督导员,对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欠缺进行知识讲座的培训,使之保持对临床实习等各方面高度认真的态度,加强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制度的学习意识。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应当具有科学合理的轮转实习计划和系统的临床实习,在安排医学学生实习的临床实习轮转计划,根据临床实习的大纲,由医院、医学院及各科教研室的反复研究后经过综合考虑做出的决定,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科学、合理有效的临床学习目的制定,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更加有效地完善临床实习的任务。这是充分的提高临床实习技能和临床医疗制度的有效指导。在构建临床实习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实施,各高校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由专家、临床实习管理人员和学生组共同组成。教学带教人员对实习学生的跟踪并发现学生临床实习的问题,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进行考核,指导帮助带教教师解决临床实习中的问题,提高带教水平。

总而言之,医学学生实习质量要有所提高,就要从根本去改变,通过学校、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的共同努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根本,有效、完善的临床实习质量监控系统是关键,只有加强完善科学的实习全程监控系统,才有可能高效地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和目标,只有不断地完善实习监控系统,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可靠,且实习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

参考文献:

[1]方庆.关于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教改教法.,2013,(5).

[2]陈黔,吴殿源,林月秋.浅谈临床型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的医德量化考核[J].西南国防医药,2005,(2).

[3]陈文.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6,(5).

[4]朱锡光.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3).

[5]刘建东.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监控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5,(2).

[6]苏会璇,周惠萍.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建议[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5).

[7]史金娜,等.口腔医学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7).

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论文范文第2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之后,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进入了“后新课改”时代,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与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以“百科之母”的地位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仅集中在宏观的理论层面,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尚未有效展开。而顺应“后新课改”时代的学科教育要求,循证理念则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循证医学”所倡导的“基于证据”的诊疗为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框架。将循证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联系,并落实在承载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之中,对以“基于证据”为开端来撬动整个中学语文循证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必要性

胡适先生曾指出治史者切不可做无证据的概论,“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一切科学研究都应如是,一切立论都需要证据的支持。循证教育学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至于我国的循证教育学则至2004年方有学者进行研究论述。作为教育学发展中的一个交叉、新兴学科,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由循证医学扩及到教育、金融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一场“循证实践运动”。“循证医学”注重医生的经验知识与病人病情的有机结合,主张严格遵循证据展开诊治,力图解决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分裂的局面。不仅在医学领域循证实践取得积极效果,在经济、教育等其他领域,循证理念与方法同样大有作为。如分析日本著名企业“无印良品”的发家史,得益于其主要负责人松井忠三主张“脱离单纯依靠感性”的经营理念,企业发展严格“循证”前进,制定了三项主要措施:基于其独特的《开店标准》,对场地条件进行五个阶段的评价;基于明确的数字标准,推行商品生產的最合理化;基于店铺作业的准则,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样,在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育理论同样难以高效指导一线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应该使用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的高效率的教学法”,脱离单纯依靠感性的教学。

除了循证理念与方法本身的科学性,针对高中学段整体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那么,秉承循证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要求呢?回答这一问题,必先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指向“立德树人”。其次,承载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为主线,研制了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继承了项目学习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脉基因,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是其突出特点,学习任务群也就作为全新的课程内容形态和结构体系承载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再次,循证理念与方法适用于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吗?既然学习任务群着眼于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将循证理念与方法引入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论证循证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关学者已系统论述将循证理念与方法引入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领域的可行性,如袁利平等人构建了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完整实践系统,研究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分别负责证据的生产维护、评估规范和探索运用,而受教育者则要积极参与,提供证据的来源并反馈。并指出核心素养循证实践能够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协调合作,建立广域覆盖的证据网络,发展教育领域的循证文化,促进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循证实践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是相契合的,本文基于上述循证教学的四元结构框架,主要探究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展开循证实践,基于“证据”展开教学。

二、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原则坚守

所谓语文教学原则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其受制于语文教学目的,反映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它是处理语文教学过程这一多因素、多层次矛盾运动的依据。因此,除文道统一、全面发展、心智和谐等基本原则之外,基于循证理念与方法展开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就应在分析语文教学目的、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教学基本要素的矛盾运动来探讨其原则坚守。

首先是“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那么,语文教学规律就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矛盾因素的内在或是本质的联系,主要有一般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特有规律以及心理活动规律。其次是“目的”,语文教学目的既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指向“立德树人”。最后是循证教学的基本要素,除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这三种基本要素,循证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增加了“证据”这一基本要素。所谓“证据”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其是经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对教学研究的文献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最真实可靠且有教学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称证据。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最佳证据并不指向宏观的教育决策,其来源于并作用于某一节课堂或是某一班学生,其目的不在于推广到更大范围的教学准则层面,而是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正如美国的罗弗·怀特赫斯特(Grover Whitehurst)的观点,循证教育应使专业智慧(professional wisdom)和经验证据(empirical evidence)相融合。在高中语文循证教学的四方主体中教师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发挥个人的专业智慧,统筹协调学生、最佳证据以及教学环境,将经验证据与当前具体的教学情境相联系,共同致力于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循证教学的基本运行机制就是在考虑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搜集并确定最佳证据,科学决策实施,反思教学效果。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循证教学机制,而此过程又可形成新证据并再次运作,因此循证教学呈现出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根据以上论述,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原则坚守如下:

1.坚守多方循证的原则

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简称“P21”)基于系统观的研究思路,开发了五个方面(标准、评价、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环境)的支持系统以达成“21世纪学生培养目标”,为解决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培养问题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实践路径。在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支持系统的五个方面协同共振:一是将21世纪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整合;二是完善学校21世纪核心素养测评开放系统,并将测评与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相结合;三在课程与教学方面颁布了《课程与教学:21世纪核心素养落实指南》,通过体现核心素养的课程突出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通过核心素养的教学为学生掌握21世纪核心素养创设有意义的机会;四在专业发展领域,将21世纪核心素养融入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前培训及职后学习;五是在学习环境中发挥现代技术在21世纪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培养寻找证据,提供支持,循证教学四方主体构成的运行系统指向核心素养,因此当运行系统借助支持系统的力量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与育人实践有机统一,二者构成彼此关联的统一体,即可将基于循证实践框架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在这一思路下,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就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环境五个方面,从中循证,形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持系统。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致力于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多项政策利好也在支持着中学语文循证教学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更是为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提供了现实抓手。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利用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在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中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群教学时,如何创设最为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优点,都是教师循证教学需要着重论证分析的地方。抑或是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之一的学科素养既融合了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蕴含着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中的素养内涵,成为贯通“招、考、教、学”四大环节的关键纽带,“四层”亦成为教考一体化的突破口,教师在教学时就不可不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循证教学,真正实现教考一体化。总之,语文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环境必须在语文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境循证组合以达最优,力使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支持系统的功率最大化。

2.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语文循证教学具有巨大启发,它不仅提出要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聚焦于学习者,还要求对教师的态度定式和教学风格要给予重视。语文学科因其独特的人文性、移情性更要求体现对学生个体与精神成长的关注。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运行系统中,学生为教学提供证据并予以反馈,教师则运用证据展开教学实践,学生与教师成为循证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主体因素。而尊重个性差异、满足个体需要、实现自主发展是检阅以人为本原则坚守的 3 大关键指标,这就要求循证教学必须对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和知识储备情况)予以充分了解,才能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循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科学归纳与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选择经过科学研究证明了的最佳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明确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循证教学所要遵循的大量证据又来源于学生,加之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自身与学生两方主体循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是为了防止循证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走向片面极端的歧途。如果教师认为只要“基于证据”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就有可能走向唯科学主义的歧途。在循证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在遵循证据的同时,必然也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智慧,考虑当下学情,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3.坚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最佳证据是对成千上万的教学研究文献分析论证后得出的有极高教学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依据袁利平核心素养循证实践的四元结构,证据的生产者与维护者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等,证据的使用者是教育者。作为循证教学的主体,当核心素养的育人实践不能落实育人目标时,教师就要对产生的教学问题作出判断,再搜集、论证、应用证据展开教学实践。此时决定循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筛选出最佳证据,并适用于现实情境中的语文教学。循证实践要求社会科学必须走出“思想实验室”,无论研究者提供的证据是既往还是新近优秀教学经验的总结升华,证据的提供者与使用者面对的教学情境毕竟存在差异,正如辩证唯物论所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依赖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俱高的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对证据的筛选持以科学、谨慎、负责的态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将经验证据与专业智慧相结合,筛选出与当下教学情境最匹配的最佳证据,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基于循证理念优化语文教学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基于循证实践框架在优化这三个方面的语文教学问题时,同样大有作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每一环节的产生都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如前文说述,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四大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与证据。因此,语文教师在設计教学时这四个基本要素就应当纳入教师的统筹考虑范围之内。综合考虑自身的教学风格、当前班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学环境,并选取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的最佳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语文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学生的心理发展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是循证教学的主要考虑因素,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还应当紧密关注现阶段我国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以便牢牢跟进时代步伐。例如: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 核”“四层”“四翼”无疑对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提出了要求,贯通“招、考、教、学”四大环节亦是今后语文教学需要着重思考的方面。因此,在“新高考”这一大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的政策内涵与具体要求也应当成为证据的部分来源。总之,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不可完全凭借感性经验来组织教学,而要使教师的专业智慧与经验证据相结合以对语文教学作出科学研判,并协调有关人员、有关部门共同致力于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

基于循证实践框架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会更加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严格循证进行,而不是将语言学条文机械式地灌输于学生,学生对语言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本文只是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做了基础探究,下一步重点努力的方向在于构建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实践体系,在证据收集与评价、经验证据数据库的建立、循证教学效果的评价、政策法规的支持等方面都需要建立一套相当完备的实践体系,以促进新时代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发展。

[作者通联: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们医院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不同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出发,针对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的药物所具有的作用和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对于临床医学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结论: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程度和质量,就需要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药物;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影响

目前,医学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现代临床用药和日常用药方面,其药物种类也进一步增多,在这样的前提下,药物对于临床医学检验结果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和巨大干扰问题也日益严重,这种问题给临床有效诊断和检验都带来了很大程度的阻碍因素。医学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实验室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药物因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这次研究有针对性的选取我们医院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现把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有针对性的选取我们医院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有47例,年龄范围在18-87岁,平均年龄是60.35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不同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出发,针对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结果

各种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2.1 抗菌药物:有一部分的抗菌药物等相关的抗生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得以显著增加,当患者在服用碘胺药物之后尿胆原检查中就会出现十分明显的浑浊,造成患者的尿糖、尿浊度和蛋白质出现假阳性。

2.2 镇痛消炎药物:镇痛消炎类药物极有可能造成淀粉检验结果有很大程度的变化,使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体内胆红素数值进一步提升。可待因、平痛新、吗啡以及杜冷丁以及消炎痛等相关的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总胆管开口处的括约肌出现十分明显的痉挛,直接造成患者血液和尿液中的淀粉酶有十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用药之后的3~4小时所呈现出的影响是最大的,而在用藥之后24小时可以自行消失。

2.3 抗癌药物:抗癌药物对患者的造血系统有着很大程度的损害和抑制作用,极有可能造成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数量出现十分明显的减少,与此同时,也极有可能造成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葡萄糖耐量试验,使患者的血脂有十分典型的异常变化。

2.4 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极有可能造成患者产生血脂和血糖代谢障碍,造成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也造成患者出现水、钠潴留以及血磷、血钙偏低、低血钾症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特别容易被错误的诊断为糖尿病。

2.5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因等抗癫痫药物对于叶酸的吸收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巨细胞性贫血问题。与此同时,这种药物对患者的骨髓也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所以会减少血细胞,偶尔会使患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问题。卡马西平等抗癫痫类药物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粒细胞、血小板,如果长期服用,会损害患者的肝功能,患者的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等也出现明显的升高。

2.6 利尿药物:这类药物对患者的肾脏有着一定程度的保钠排钾作用,患者服用该类药物,血液中的钾离子就会有很明显的降低,造成患者产生低血、低氯以及低血容量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如果长期服用患者还极有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和氮质血症;而氢氯噻嗪等利尿类降压药物极有可能抑制患者的血液,产生低钾低钠血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出现脂肪代谢的紊乱,轻度胆固醇增加或者是甘油三酯水平上升。

2.7 其他药物:抗凝药肝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组织脂蛋白霉的释放,造成患者血液中三酰甘油的含量大幅的下降。而治疗震颤麻痹的药物左旋多巴很可能造成患者在进行尿检的过程中酮体显色异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掩盖了原本的反应,直接造成黄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3 讨论

从上述的各种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切实有效地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对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怎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临床医学检验人员以及医生对各种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和干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医学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3.1在预防和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影响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根本上有效确保相关的临床检验人员对各项操作流程有足够的掌握和深入的了解,并对患者应用药物对检验结果出现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监测和观察。

3.2从根本上把药物检验工作和快检工作有机融合。把两者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快检技术的作用,对发现质量问题的标本进行随时的检查,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和检查结果不够吻合,或者出现可疑的结果,就应该以患者的用药情况作为最基本的依据,着重分析其是否存在药物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全面、完整和可靠的依据。

3.3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起相对应的制度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效保证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

药物对于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因素,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后,会造成患者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就会直接导致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容易造成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和治疗,这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程度和质量,就需要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来有效降低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直接影响,以此来有效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使检验结果有更大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阿斯艳·依明,托胡提·艾合买提.部分药物对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 234-235

[2]张瑞强,阿尤甫牙生.部分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18(25):85-85

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论文范文第4篇

1 医学本科生实习中的常见问题

1.1 实习学生方面

1.1.1 考研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目前各大医院对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本科毕业医学生就业相对困难, 甚至很多研究生、博士生都难以找到满意的医疗单位。严峻的就业形势倒逼大部分学生走上考研之路, 学生希望通过考取研究生后能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然而“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学生花大量时间复习、考研, 必定影响临床实习, 有的甚至影响终生。

1.1.2 凭兴趣学习

1) 在临床实习中, 学生往往对临床技能操作有着极大的热情, 而对“相关理论知识”索然无味[3];然而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做后盾, 也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2) 对不感兴趣或不愿从事的相关科室实习缺乏热情 (如男生在妇产科、女生在骨科) 。很多学生认为:反正将来我也不从事相关科室工作, 即使现在认真实习, 将来也会忘记、也不会处理;将来遇到问题可请“相关科室”协助处理。然而俗话说得好, “没有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 相关知识就不曾掌握, 以后遇到相似情况也不认识;就会“视而不见”, 甚至“熟视无睹”, 又何来“邀请会诊”?其实, 临床实习不同于专科学习, 并不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高、精、尖”, 而是要求医学生对所有科室“三基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尽量避免在以后医疗工作中出现“不认识”“想不到”的情况。

1.1.3 学习态度消极

当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的时候, 相关基础知识已经遗忘不少, 难以适应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外加部分实习生认为临床实习就是为带教老师免费打工, 工作态度消极。

1.2 带教老师方面

1.2.1 工作任务繁忙

目前各大医学院承担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同时承担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 忙碌的临床工作影响教学时间和精力, 使带教老师难以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教学[4]。

1.2.2 缺乏正规师范教育

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均非职业教师, 且多以低年资临床医师为主;往往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和教育技巧培训, 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1.2.3“僧多粥少”

随着医学院校扩招, 实习学生不断增多, 人均实际操作机会减少;外加师资相对不足, 难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5]。

1.3 临床学院教学部门

1.3.1 监管不利

1) 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对违纪学生无处罚权, 而有处罚权的教学部门老师又与带教老师缺乏沟通, 对部分纪律松散学生疏于监管。2) 为支持学生考研, 在临床实习期间往往安排较长时间“考研假”;而部分学生以“复习考研”的幌子躲避教学部门监管。3) 考研后的“补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1.3.2 考核欠科学, 缺乏激励和惩罚机制

1) 目前绝大部分医学院校临床技能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比例少, 对总考核成绩影响不大;“是否认真实习”对毕业、考研影响不大。2) 学院对学生考试合格率有最低要求, 导致临床毕业考核流于形式;对学生缺乏震慑力。

1.4 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 媒体大量不负责任的报道激化医患矛盾。如今很多患者都不愿成为实习生的实习对象, 这让实习生错过许多难得的观摩和学习机会[6]。对于在妇产科实习的男学生而言, 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而带教老师为了避免医疗纠纷, 一般都会满足患者的意愿, 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2 我院相应对策

2.1 策略性分组实习

不采用常规按班分组实习, 而依据“是否考研”进行分组实习。对“考研组”采用“集中放假、集体补实习”的方针;既能支持考研, 又不耽误临床实习;既不增加带教老师负担, 又可保证带教质量。

2.2 动态准入、严格考核

遴选取得教师资格的主治以上高年资医师, 经正规培训、考核, 取得相应教学资格后才能承担临床实习带教任务;对带教老师采用“学生+教学督导”联合考核, 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质, 并在职称晋升中“一票否决”。

2.3 减轻负担、保证待遇

减少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量, 并保证同等待遇;教学对考核优秀的带教老师一定荣誉奖励[7], 并在职称晋升中“优先”。

2.4 丰富教学手段

采用PPT、影像资料、教学模具人及“标准化病人”等, 保证学生能尽量多实践机会;引入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等,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8]。

2.5 加强监管、严格奖惩

1) 加强请假制度。对超过一天的必须到临床学院教学部门书面请假。2) 赋予带教老师“否决权”。对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依据学院相关规定, 做出实习“不合格”评价者不准予出科;需待正规实习结束后“补实习”合格后才准予毕业。3) 对“考研组”实习学生加强监管和考核, 特别是集体“补实习”期间;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准予毕业 (即使考上研究生也无法就读) 。

2.6 引入形成性评价、优化考核制度

采用“平时表现、操作考核、理论考核”的按3:3:4记入最后考核成绩。即使“理论考核”获得满分也可能总考核成绩不合格, 对于平时“纪律涣散、实习不认真”者要有一定震慑力。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必经阶段。我们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提出相应对策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完成临床实习。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实习,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史济纯.医学生医德教育与职业化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23 (6) :36.

[2] 赖亚宁, 姚巡, 卿平, 等.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1) :8-11.

[3] 薛以贵, 靳瑾, 贾景磊.军队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 :97-99.

[4] 何勤.加强教学环节管理, 建立教研室“一线三段多点监控”的管理模式[C].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 2012:78-81.

[5] 文洪, 艾永循, 郭凯文, 等.PBL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 15 (2) :174-176.

[6] 毛鹏远.沟通在缓和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 2012, 29 (5) :37-38.

[7] 杜爱玲, 张留莎, 张帆.提高神经内科临床实习质量策略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0 (19) :1085-1087.

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论文范文第5篇

音乐治疗经过近80年的发展, 已经成了一门独立和成熟的学科,在健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神经康复、镇痛、心理创伤治疗等。有关音乐对人类心理、情绪影响的研究逐年增加,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等领域的众多学者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与生俱来就缺乏欣赏音乐的神经结构,但音乐直接作用于大脑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音乐对人类大脑的直接影响在国际上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诸如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脑磁图(MEG)等脑机制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观察人类大脑具体部位对音乐刺激的反应成为了可能,201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音乐治疗纳入脑计划的研究项目中。

杏仁核是大脑中处理动机、情绪等的重要区域,有关视觉刺激如何影响杏仁核的研究较多,而听觉刺激如何影响杏仁核的研究较少。由于其情绪调控功能,杏仁核在音乐的心理效应和音乐的生理效应之间起到了“桥梁”一般的作用。因此,研究听觉刺激能否和如何对杏仁核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了何种影响,对音樂治疗的临床应用以及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杏仁核在情绪加工中起到的作用

(一)杏仁核对刺激处理的路径

杏仁核位于颞叶中部,由至少13个具有复杂内外部联系的子核组成的杏仁型结构,属于边缘系统。杏仁核大致分为两部分:基底外侧核群和皮质内侧群。其功能与动机和情绪有关,杏仁核也是大脑获得和表达条件性恐惧的关键部位[1]。有学者将情绪加工机制分为两条通路,分别是长通路和短通路。长通路中,刺激产生并进入丘脑,再由丘脑传至扣带回,其后再从扣带回输送至大脑各区域相应皮质。而在短通路中,刺激产生并进入丘脑后直接传至杏仁核。

长通路由于刺激在扣带回和大脑皮质中被精细加工了,因此相应情绪反应时间会更长,同时,产生的情绪和刺激匹配程度也会更高。而短通路则因为刺激是从丘脑传至杏仁核,杏仁核将直接对刺激作出处理从而激发情绪的产生,所需的情绪反应时间便更短。有学者认为:情绪加工的短通路能够保证个体对新异刺激作出迅速反应,这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捕食、躲避和防御敌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也有研究表明:在对生存和生殖有影响的环境中,杏仁核会将刺激传递至下丘脑,下丘脑释放激素,这些激素可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并引起生理变化(例如心率,呼吸和血压升高),而这些生理变化有助于情绪体验,并且能使生物体对环境中重要事件作出有效反应。

(二)杏仁核对恐惧和愤怒的情绪体验产生影响

杏仁核的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会让人产生情绪体验,那么会让人产生何种情绪体验?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发现,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也是抑制愤怒的“情绪漏斗”[3]。

两名美国神经科学家偶然发现了猕猴的恐惧缺失可能与颞叶切除有关,Weiskrantz L.在此基础上发现切除杏仁核便会导致猕猴的恐惧缺失。2011年, Feinstein J S.等人通过对一名杏仁核萎缩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人类的杏仁核同样能对恐惧反应起到调控作用。Phillips ML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了,在恐惧情绪的表达中,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声音表达,杏仁核都参与其中。

Bard和Mountcastle通过实验证实了猫的杏仁核会对负责愤怒反应的下丘脑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有学者推论,人类的大脑额叶也通过杏仁核来对下丘脑的愤怒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由此可见,杏仁核虽然不是人脑中唯一功能和情绪相关的区域,但从其对人类情绪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来看,它是人类情绪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杏仁核异常也是诸多疾病引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都被认为病发因素与杏仁核异常有关,而这些疾病的患者也是音乐治疗师的主要工作对象。
二、杏仁核对听觉刺激的反应

对于杏仁核的听觉刺激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所有目前已有的关于“听觉刺激如何影响杏仁核”的研究可大致分为“非音乐的声音刺激”和“音乐刺激”两类。

在“音乐刺激”的研究中,有的研究者在实验中仅仅将“刺激是否为音乐”作为变量,但也有研究者粗略地将“音乐是否具有愉悦性”或“该音乐是否为被试所喜爱的音乐”作为变量。而“非音乐的声音刺激”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将刺激以情绪的维度区分作为了变量,如“是否为愤怒的声音”“是否为令人恐惧的声音”“是否为令人厌恶的声音”和“是否为有感情的声音”等。

(一)杏仁核对非音乐的声音刺激的反应

在生活中,一些非音乐的、让人感到厌恶的声音会让人产生恐惧,杏仁核被认为是恐惧反应的中枢。那么,这样的声音刺激是否通过了杏仁核来使人产生恐惧反应呢?一些实验中的人脑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了杏仁核对令人厌恶的声音是有反应的。

1999年,Morris JS等人通过测量健康的人在听恐惧、悲伤、快乐和中立的非语言声音时的神经活动,来探测情绪的声音表达如何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实验数据表明:与恐惧相关的声音刺激在大脑中处理时,会涉及杏仁核与其他皮层和脑干区域之间一些特定的相互作用,这些其他的皮层和脑干区域也和恐惧处理相关。Zald DH等人观察了四名被试者在听长达90秒的指甲刮过黑板的声音时的反应,发现被试者都报告:“只在最初几秒内感觉到不适”,随后便快速地适应了这个“让人感到厌恶的声音”,而这证明了在此期间杏仁核的活跃程度并未增长。但Zald等人结合了当时现有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认为,刺激让人感到厌恶的程度,或者被试者对刺激是否习惯这样一些因素,都会加强或减少杏仁核对刺激的反应。

上文还提到,杏仁核不仅是恐惧反应的中枢,更是抑制愤怒的“情绪漏斗”。从情绪维度上看,也有属于愤怒的声音。Frühholz S等人对于健康人类的研究发现,杏仁核对不同情绪声音敏感,但对愤怒的声音更具敏感性。

除了从情绪的维度区分不同的声音之外,Mirz等人的研究还使用了不同频率的声音作为刺激物。最后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杏仁核的活跃程度在高频声音刺激下会增长。由此看来,杏仁核似乎更容易受到恐怖和憤怒的非音乐的声音刺激的影响。

(二)杏仁核对音乐刺激的反应

研究者对音乐如何直接影响人的大脑有很大兴趣,而音乐刺激和非音乐的声音刺激各有差异。从二者共性来看它们都属于听觉刺激,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两者通常不会被认为是完全一致的。就物理特征而言,音乐比非音乐的声音具有更规律、更有周期性的波形振动和振幅。从生理作用来看,大量研究都证明了音乐可以引起许多不同的生理反应(如减低血压、减缓呼吸、升高皮肤温度和改变肾上腺素含量等等)[4]。既然音乐可以引起诸如此类的生理反应,那么音乐是否能直接影响到人类大脑中的杏仁核呢?

近二十年来,大部分实验都证明了音乐是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杏仁核的。从现有的相关研究看来,音乐刺激对杏仁核起到最大的影响是激活杏仁核。1999年Blood AJ等人认为在听不愉快的音乐时,被试的杏仁核并未被激活。但七年后Koelsch, S.等人的研究却发现,在播放不愉快的音乐时,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旋肌和颞极都会被激活。我国的张权、张云亭等人[5]通过fMRI发现,比起轻音乐,恐怖音乐更能使杏仁核被激活,而比起左侧杏仁核,右侧杏仁核更容易在恐怖音乐下被激活。Louise Goupil和Jean-Julien Aucouturier通过对比被试者在听到英国歌手Adele(阿黛尔)的流行歌曲和摇滚时大脑的不同反应,发现摇滚乐会迅速激活杏仁核。2010年Daniela Perani等人观察了新生儿在听一段音乐和升调后的该音乐时大脑的不同反应。fMRI的图像显示,比起无音乐刺激,无论是原调音乐还是升调音乐都会对左杏仁核-海马复合体以及腹侧纹状体起到激活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Kleber B等人的一项研究中,被试者在想象中歌唱同样对杏仁核等区域有激活作用。这也许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即人内部的音乐表达(与内部语言相似)也能激活杏仁核,这也解释了音乐治疗中音乐引导想象技术应用于心理创伤干预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音乐还对杏仁核的血流动力及血流量起到影响。Blood 和Zatorre通过PET(正电成像技术)研究在听自己喜爱的音乐时,其强烈愉悦的情绪产生的神经机制。聆听他们喜爱的音乐引起了“脊椎发抖”或“发冷”(类似于起鸡皮疙瘩)的高度愉悦的体验。被试者主观地报告“发冷”时,Blood观察到了他们心率、肌电图和呼吸的变化。随着“发冷”强度的增加,即被试者愉悦程度的增加,Blood还观察到与动机、情绪和唤醒有关的大脑区域中血流量的变化,而这些大脑区域就包括了腹侧纹状体、中脑、杏仁核、眶额皮质和腹侧额前皮质。Daniela Perani还发现,新生儿在听升调后的音乐时,跟原调相比,左下额额回和左杏仁核-海马复合体中的血液会有更强烈的动力反应。

综上所述,音乐刺激不仅会对杏仁核起到激活作用,还会对杏仁核的血流动力及血流量起到影响。
三、听觉刺激通过杏仁核在情绪加工中起到作用

诸多研究显示,杏仁核确实受到听觉刺激的影响,它对人脑的声音处理和人的情绪体验也会产生影响。

(一)杏仁核对有情绪的声音进行处理

相当多学者注意到了杏仁核在情绪加工中的作用,但较少关注杏仁核在声音的处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杏仁核对声音所传达的情绪的处理。这与杏仁核自身的情绪处理功能也有很大关系。

Sukhbinder Kumar等人根据被试大脑对不愉快声音的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大脑处理不愉快声音的整体模型。即:刺激首先在听觉皮层中被处理到较高的水平,(这预示着杏仁核中的效价分配),而反过来杏仁核又根据声音的效价一致性调节听觉皮层。2014年Patricia等人的文章显示:杏仁核可能专门参与了声音和音乐的情感价值的粗略解码。他们观察了志愿者在听到愤怒和恐惧之间连续不断的、非语言的、有情绪的声音时大脑神经影像的变化。他们推测某些声音刺激可能因为经过了通往杏仁核的皮层下路径,从而获得了快速的情感评估。Sascha Frühholz等人更加细化与深入地做了相关研究,他们的实验数据表明:似乎只有左侧杏仁核对听觉皮层中的情感声音的处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无论如何,上述研究都为“杏仁核会对有情绪的声音进行处理”提供了证据。并且根据目前研究可以看到,杏仁核在听觉加工中的作用主要是处理声音中传达的情绪。

(二)杏仁核使人从音乐中获得情绪体验

音乐刺激会对杏仁核产生影响,而杏仁核又使个体从音乐中获得情绪体验。

2005年,Peretz I[6]等人研究了内侧颞叶(包括杏仁核)切除的患者,对不同情绪音乐的识别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左侧颞叶还是右侧颞叶被切除,患者对恐怖音乐的识别能力都会受到损害。这一结论不仅再一次证明了杏仁核在恐惧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这些患者识别恐怖音乐有缺陷,也意味着颞叶(包括杏仁核)切除会损害人对音乐所传达的恐惧情绪的识别。由此可以推论,杏仁核能使人从音乐中获得恐惧情绪的体验。胡俊[7]认为:杏仁核与听觉皮层之间的连接对人从音乐中获得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都有作用。

Valorie N. Salimpoor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听喜欢的音乐并为其付费时,被试者的伏隔核与包括杏仁核在内的一些脑部区域(腹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叶皮层,杏仁核,海马,前扣带回皮层等)的连接明显增强。Valorie N. Salimpoor参与的另一项研究结果与Blood 和Zatorre的研究相似,他们发现伏隔核中的血液动力与被试者的愉悦感相关。在被试者报告“发冷”时,血液动力会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这也代表了被试者情绪到达了一定的峰值。伏隔核与涉及处理、检测和表达情绪的大脑皮层下边缘区紧密相连,而该边缘区包括了杏仁核。由此可见,加强杏仁核与伏隔核的连接,也很有可能是音乐通过杏仁核参与情绪加工的方式。

总的来说,杏仁核对人从音乐中获得情绪体验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恐惧的情绪。而音乐之所以能通过杏仁核参与大脑的情绪加工,这与杏仁核和伏隔核的连接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除了视觉刺激以外,听觉刺激也能对杏仁核产生影响。其中,音乐刺激通过激活杏仁核与调节杏仁核中的血液流动参与了人的情绪加工,表达愤怒和恐惧的非音乐声音刺激也能使杏仁核产生反应,但具体是何种反应还有待继续研究。从另一方面来说,杏仁核也能使人在音乐中获得情绪体验——主要是恐惧的情绪体验,这其中涉及的神经机制很大可能与杏仁核和伏隔核的连接有关。

在音乐治疗中,音乐对于情绪的巨大影响是音乐作用于人生理心理的重要机制,而杏仁核受到音乐的影响,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研究杏仁核在如何起作用,能帮助音乐治疗师更好地进行临床工作。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一方面为音乐治疗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可能,即音乐治疗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杏仁核有关。另一方面,对杏仁核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若使用音乐治疗,可能起到与其他物理治疗同等或辅助性的作用,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万峻莱,石玉秀:《杏仁核对情绪刺激加工的研究进展》,《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8期。

[2]贾云楚:《新皮质与杏仁核:理性与感性的和平与战争》,《当代化工研究》2018年第10期。

[3]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三版,第468页。

[4]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68页。

[5]张权、张云亭、李威、张敬:《情感反应中杏仁核激活的磁共振功能成像》,《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第4期。

[6]Gosselin N , Peretz I, Noulhiane M. ,郭俊:《单侧颞叶切除后对恐怖音乐的识别缺陷》,《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第8期。

[7]胡俊:《音乐审美的脑神经机制研究》,《上海文化》2019年第4期。

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药理学是一门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连佳芳(1977-),女,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讲师,医学硕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已成为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药理学是一门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何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于药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在原有的知识、技术和技巧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体现在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发挥创造力,不断地突破过时的观念、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发展、开拓和创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敢于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提问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和创新的萌芽。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应为学生提供各种接近实际的情景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学会发现、善于创新。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参与意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开放课堂,让学生放开自由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和获取;打破讲台界限,尝试让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行查阅文献,组织讲课内容,制作幻灯片,使他们不仅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打破课桌界限,适时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专题进行讨论交流,或围绕课堂学习目标自学,然后展开讨论,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打破理论课和实验课界限,用理论课知识指导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进一步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二、培养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点石成金的实际创新能力。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

1.加强实验教学,锻炼实践能力。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验课必不可少。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上课时教师先将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依次为学生讲解和示范,学生只要能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就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其结果是学生无需动脑,只需照搬,学习处于被动局面,丝毫没有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先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其可行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环境气氛;或根据课堂教学中所讲授药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改进现有的实验方法,使实验课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辟第二课堂,进行课外科研活动。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附近医院参观见习,通过对病人用药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调查某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此外,开展药物知识的竞赛、专题讲座,创办药理学学习园地,介绍药理学发展史、用药小常识、医学科普文章等也可以极大地丰富药理学第二课堂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试模式,培养质疑能力。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药理学考试过于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不注重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因此,改革药理学考试模式十分重要。要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设置考试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存在疑惑的问题,以学生创新设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主要考评依据,以学生最终的课题设计的难度和新颖性综合评定考试成绩,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为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足够的空间。

上一篇:工程影响下环境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护理风险中外科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