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体系范文

2024-04-20

大学生创业体系范文第1篇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我国设立了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改变大学生就业结构、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大学生创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广和实施。与此同时,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也成为关注问题。如何提高创业教育效果、扩大创业教育影响、普及创业教育意义,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激励学生产生成就一番事业的欲望,并指导、帮助其做好实现理想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准备。然而,当前很多人都认为,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单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机构单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材料数量匮乏、浮于理论。

1.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机构单一

(1)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被单纯地认为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创业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为创业者解决生存问题和谋求个人高层次发展。

(2)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片面。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只要有钱,就能创业,忽略了创业需要的专业知识、高级技能、创新思维、全新服务等。很多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淡薄,承担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因此也出现了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中,只有2%~3%的比例能够获得成功,远低于一般企业70%的成功率。

(3)社会认为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唯一机构。高校只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唯一机构,更多的责任在于社会。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一个系统完善的支撑体系、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全面的法律保障。

2.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缺乏、教育资料匮乏、师资队伍紧缺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浮于理论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更没有结合学校建设、学校教学、学校管理、学校评价等方面进行实施。

(1)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缺乏。目前,高校中开设的创业课程没有在广度和深度上形成独立规范的创业课程体系,且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程度和进度也不相同。各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调整方面不到位。

(2)创业教育教学资料匮乏。目前,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KAB创业基础”虽已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导教材,但仍缺乏权威教材,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仍存在创业实践案例不丰富、创业知识积累不丰厚、创业提醒材料不具体等问题。

(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紧缺。目前,高校积极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的不是教学部门,而是学生管理部门,且没有系统的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而是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兼任。“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区分不清,仍存在创业教育就是为了就业的功利性教育思维,教育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教育模式限于理论传授,缺少必要的实践指导和联系。

3.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效果与期望效果不相符

(1)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果展示片面,追求表面效果。通过开办“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体现和检阅大学生创业成果,通过“优秀创业计划书”评选展示学生创业思维,诸如此类的活动越来越多,但此类活动流于创业教育表面形式,且官方色彩鲜明,企业参与力度不够,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实现成效。学生在参与各类创业比赛中为取得好名次,各方取经,甚至在作品中已体现不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水平,而其他没有参与比赛的学生只是听听讲座,做做比赛的观众,更无法体现创业教育的效果。

(2)企业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程度不够。高校缺乏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在开展创业教育时缺少企业的支持,缺少优秀企业家的“现身说法”。学生在创业教育中产生的有价值成果因缺少实用性也难被企业家接受,很多学生认为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是形式主义,甚至是“过家家”。

二、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方法和路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讨,寻找体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路径,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深入,有利于调整人才结构,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1.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创业教育质量

转变高校教育观念,全面分析社会和学生对创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升学生生存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模拟实践、创业环境评估等专业知识教育,并根据大学生求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创业的阶梯型教育。例如,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进行创业入门和基础理论教育;在学生大三、大四期间,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进入大四阶段,对学生创业想法进行重点指导和实施。

另外,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依托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创新,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将不同专业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有助于提高创业教育质量。

2.建立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创业教育内涵

整合学校资源、引进高级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团队,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并依赖教师在专业方面的优势,进行创业教育科研实践和探索,进行专题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促进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料的整理、编写和积累,为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有用资料。

建立与企业间的有效联系,获得企业家的帮助和支持。企业家进校园、进课堂,和学生面对面,用企业家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高创业教育的说服力和真实性。学生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家直接对话和沟通,获得企业家手把手的指导,获得创业的宝贵知识和经验。

3.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创业教育效果

(1)利用条件、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施展才能、实现梦想的舞台。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大学生校园创业园,举办大学生创业报告会,开设大学生创业沙龙,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考察学习、参观访问,鼓励大学生全员参与,全方位营造创业氛围,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锻炼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2)拓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优惠的创业条件、全方位的创业帮扶;同时,高校注重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在高校、社会、企业三方的共同协助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4.建立完整的创业教育扶持制度,提高创业教育保障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创业项目实践性强,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高校可以通过拓展经费渠道,为创业项目提供资金资助,如建立教师创业教育科研基金、学生创业实践基金、学生创业奖励等。

(2)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通过专业人士多视角的创业教育研究、创业实践探索等,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为学生创业提供知识借鉴和帮助,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撑。

(3)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构建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的社会管理、沟通、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平台,诱人的扶持条件,为大学生创业铺平道路。

(4)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地方人事、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立一支知识全面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整合各种有利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课题项目:本文系徐州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专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项目主持人:尤莉娟,项目编号:09XWB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

大学生创业体系范文第2篇

一、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框架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并非新生事物, 早在20世纪中期, 美国的多所大学就开始创设相关课程, 用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陆续跟随美美国的脚步, 在本国的高等教育中模仿创新创业课程, 经过数十年的钻研探索, 如今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较为成熟,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构建了完整的体系。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 迈出高等教育与自主创作相互协作的第一步。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与实践, 如今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已经初步建立。

(一) 开设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课程

思想认识指导行为实践这一原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同样适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首先需要培养其正确的创业意识。通过开始相关的系列主题课程, 可以较好的完成这一任务。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有意识的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群。由专业教师讲授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思维培训”“创意学”等相关课程, 引导大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完成转变的过程, 将被动的依赖型就业观念扭转为主动的创业型观念。

此外, 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开设涵盖“创业精神”和“逻辑判断”“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商业法律”等选修课程, 鼓励大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为将来自主创业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 开设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

除了意识层面的教育指导, 实操技能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创新创业素养。高校在构建创业课程的过程中, 需要有意识的将创业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内容。根据创业能力的内涵, 可以开设包括“专业应用技能实操”“信息化办公”“团队组织协作”“社交礼仪”等多种课程。关于专业应用技能的内容, 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 开设相应的技能培训活动。增加实践应用课程的比例, 提升应用型课程课时, 是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价值和作用不容忽视。

二、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策略

从工作流程的角度分析, 设定创新创业课程的框架, 构建相应课程的内容, 是为课程组织与实施工作奠定基础, 做好准备。有效的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探究适宜的做法。

(一) 常规课堂教学活动

创业课程首先可以通过常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 这部分教学活动是整个创业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进行系统化的创业知识传授活动。通过常规教学活动, 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认识, 形成积极的创业情感, 激发强烈的创业动力。这部分课程应当列为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部分, 规定相应的学习课时, 并通过相应的考核要求, 从认知层面具备基本的创业素养。

(二) 科研课题转化活动

科研成果转化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 也是其独有的教育优势。从资源转化和利用的角度分析, 众多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就是天然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 也是理想的教育教学载体, 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惯常做法。教师和项目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 通过实际所需的各种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筛选, 然后将他们充实到自己的科研课题和活动项目之中。高校科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因地制宜的实验室实习人员遴选活动, 将有创业意识、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招入, 一同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获取多种创业所需的实践应用能力。而项目负责人则可以获取实践工作所需的人力资源, 推动工作进程持续健康、高效优质的发展。这种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带动大学生和项目自身共同发展的创业模式, 具有双赢的特征和可行的保障, 应当是高校和大学生积极探究的重要方法。

(三) 校企联合培养活动

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路径。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站在教育原理的角度来看, 通过企业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做法。校企联合的创业培养方案, 也是一种课程组织实施的具体形式, 这种形式虽然有别于常规课堂的理论讲述, 但是强调的是实用技能的培训和锻炼。如果说常规课堂教给大学生的是固定程序和范式, 那么企业实习带给学生的就是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企业实习的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遇到各种常规课堂上无法预料的情况, 而这些问题和困惑正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快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每一个细节学起, 这是创新创业活动必须经历的过程, 不应跨越, 不能跨越。

三、采取灵活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方法

通过常规教学等多种课程组织形式, 大学生可以获得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 但是具体的考核机制还有继续完善, 作为这种新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

(一) 建立学分认证制度

建立学分认证制度是保证创业课程实效性的外围保障条件。除了常规课堂教学之外, 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活动和企业实习或者交流活动则需要灵活利用学习时间。当几种学习方式出现冲突的时候, 就需要学校提供有效的工作机制, 化解现实问题和矛盾。利用学分制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现实问题。高校可以将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或者企业实习的时间计入学时, 并转化为学分, 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完成学习活动, 并掌握自己所需的个性化创业素养。

(二) 建立成果认证制度

建立成果认证制度是保证大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做法。关于科研项目和企业实习活动等形式的成绩, 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成果认证制度。

比如, 大学生完成某项科研任务的工作量直接转化为相应的学分, 这样就可以灵活地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也呼应了课程组织形式变革的理念, 将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形式灵活多元, 并非只有一条固定的路径。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 选择最为适宜的工作方法, 需要教师和相关人员不断努力, 积极探索。关注大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 侧重学分制度改革, 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 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适宜的课题体系作为保障条件。本文从“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考核”等维度出发, 探究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助益。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 2015 (9) :86-90.

[2] 佚名.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172 (5) :184-188.

大学生创业体系范文第3篇

进行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创业教育, 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 早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这是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进行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创业教育, 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 早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这是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并且“学生参与创业, 必然要去调研、调查, 哪怕是一次失败的创业经验, 也能从中总结出一些教训, 悟出一定的道理, 从而通过实际的参与,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有利于逐渐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同时对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现阶段早已成为了诸多高校培养的重点, 并且, 针对大学生创业服务的建设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是国家的需要。所以, 大力加强建设创业办, 要不断完善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服务机制, 完善好这一机制, 可以提高大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 在一定基础上讲都会对我国的经济、事业人才的发展有帮助。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1、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局势下, 我国很多大学生因不能自主创业而错失大好时机, 还有的没有找到称职的工作, 而这些原因在于自身同样也在于对大学生服务的创业办。随着我国大学生的不断增加,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变得稀少, 且针对大学生创业服务体制还尚未完善。造成这一原因在于, 在发展上资源短缺, 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材较少、教师人员不够, 这些都成为了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难题。除此之外, 很多名校、高校毕业的学生也不例外, 由于创业办机制不完全, 无法健全机制去培养大学生学习创业策略。而这些教师人员少、资源短缺的问题, 是我国当前教育机构面临的大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 都能错失一次自主创业的机会。

2、政策多, 但缺乏实际性

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相当支持, 也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学生很大的支持。但是, 这些政策多数都只是在表面上, 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企业单位对这些政策的执行不够, 都秉持观望的态度, 真正进行实行的单位较少。因此可以看得出,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政府支持方面存有很多问题。

3、创业资金渠道单一, 融资困难

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机构的创建在于资金的流动问题。这一问题, 对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更是发展教育办的一个障碍。在某种程度上讲, 创业服务得不到地方政府扶持、无法贷款, 这样就会导致创业服务的资源短缺。而当前局势下, 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服务的资金流动形式太过于单一, 很多资金渠道早已不变通, 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停滞创业服务的一大影响。

三、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

当前我国教育机构的发展, 应以大学毕业学生为发展目标, 为我国毕业大学生创建自主创业平台。而这个平台主要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方法、创业演习以及创业教育, 要从全方位下手, 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 学校应该将力量团结起来, 组织创建教育企业, 并且模仿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管理, 设立教育课程, 完善好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认识。同时, 就业部门的人员, 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并且, 还要对其进行培训考试, 测试大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主创业的能力。只有完善好以大学生为主的自主创业服务, 才可以真正的让大学生掌握好创业的经验, 在一定基础上, 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以此, 创建、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是必不可缺的, 这对大学生今后的自主创业起到直接的作用。

2、真正落实政府政策

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应该做到最好, 首先就要保证彻底落实政策的执行, 真正做到政策落实到实处。可以完善大学生咨询服务的平台, 这也是大学生开展创业的关键所在, 可以获得相当多的有用信息。此外, 各地就业主管部门需要对政府政策进行精细化, 根据地区的差异性对政府的政策执行保证。最后, 在信息化发达的当下, 大学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 除了线下的咨询平台搭建, 还需要在线上的咨询平台进行搭建。

3、变通渠道, 解决资金问题

根据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能够停滞自主创业服务的工作, 不过在本质上讲, 教育办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援助、学生自主集资创办, 若可以根据这些办法创建自主创业的教育问题, 这些问题就可以得以被解决。其次, 教育教师还可以找寻贷款资源, 根据贷款资金, 来创办创业服务, 以此形式, 来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的资金创办问题, 为大学生创业服务营造出新的天地。

4、个性化、精细化创业培训服务建立

传统的就业观已经深深的刺痛着目前的大学毕业生, 使得他们畏首畏尾, 不敢想不敢做, 这也往往使得很多大学生失去创业成功的机会。这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鼓励大学生创业, 并且给予更多支持帮助。社会在对待大学生创业问题上除了营造一定的氛围及舆论环境外, 更需要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具体的便利, 给予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毕业人数原来越多,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热门话题。文章主要对大学生创业体系问题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上思考, 通过建立指导导师团体、明确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的完善等方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意义,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颜.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效性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才智, 2015, (12) :90+92.

[2] 陶雅, 刘曦, 徐静.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及对南京的启示[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4, (02) :70-71.

大学生创业体系范文第4篇

尽管如此,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成活、成功率并不令人乐观。我们针对大连市的高校学生做了一项关于对高校创业支撑体系的分析调查问卷, 此次总计发出问卷1200份, 受调查学生主要是在校的二、三、四年级学生及30名已经毕业、且正在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得出分析结果如下。

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1 在校大学生大部分对创业有正确的理解、有创业想法并了解一些政策

(1) 有78.00%的同学对创业行为有正确的理解, 且有48.3%的同学目前有创业的打算。

(2) 有52.1%的同学对相关创业政策比较了解, 有20.00%同学创业政策不了解或不知道。

1.2 对我国目前的创业环境及政府优惠政策不乐观

(1) 有36.00%的同学认为目前我国的创业优惠政策效果一般, 27.00%的同学认为很差, 17.00%认为很好, 20%不清楚。

(2) 对创业环境的调查:35%的同学认为很差, 33%一般, 较好18%, 14%不清楚。

1.3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1) 有60%的同学认为强烈的挑战精神是大学生创业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另外良好的组织能力、优秀的经营和市场管理经验、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 对已经毕业的30名 (6人正在创业) 的同学来说, 有54%的同学创业的最要原因是认为自己的兴趣所在, 20%有资金和项目支持, 18%有创业的同学或朋友带动, 8%是家庭和学校支持。

1.4 获取创业知识及最认同的创业教育方式

(1) 有55%的同学认为创业者、企业家的讲座, 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做为内容的创业指导课是最认同的创业教育方式。

(2) 有77%认为创业知识来自教师授课、亲身实践、或创业活动。

(3) 有55%同学希望在创业课堂上学到关于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方面以及创业案例的知识。

(4) 有57%认为举办创业大赛有一定影响, 可以了解创业方法和技巧锻炼。

(5) 有50%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的最好的方法是到创业成功的企业实地考察, 设立创业启动项目, 34%认为设立校企联合的创业基地。

1.5 创业准备及选择

(1) 有47%选择家乡或自己上大学的城市进行创业, 24%选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18%选择西部内陆地区创业。

(2) 有51%同学认为毕业2年后创业, 14%认为毕业后就创业, 说明多积累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对创业是必要的。

1.6 大学生创业最大障碍及主要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

(1)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个人管理经营经验不足及个人专业技术能力, 其次政府政策和社会大环境。

(2) 最大障碍是:缺乏经验;其次是资金不足, 缺乏社会关系及个人能力等。

(3) 最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是:42%创业知识培训及能力训练。25%资金支持。18%专家指导。

(4) 创业资金主要来源:16%银行贷款, 83%合伙融资或家庭支付。无风险投资和政府基金。

(5) 有78%认为政府最应该在资金及政策是上给予支持。

2 调查问卷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 还存在旁观者多, 实践、参与者少, 同时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 成功率低等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 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1) 大学生创业能力经验不足。

(2) 综合素质较弱。

首先, 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

其次, 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 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缺乏创业环境。

(4) 创业教育滞后。

3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3.1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首先, 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其次, 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3.2 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首先, 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其次, 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获组织学生创业实践, 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 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 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3 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 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 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

3.4 要转变社会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 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 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 在创业过程中, 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 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 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 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 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 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摘要:一方面是国家, 政府, 高校等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高关注度, 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成活、成功比率的却是非常低,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经验不足, 综合素质较弱, 缺乏创业环境, 创业教育滞后等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此我们应采取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转变社会观念等途径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2] 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大学生创业体系范文第5篇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 导致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 大学生在毕业后面向社会时, 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多, 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对于社会来说, 是一种特殊群体, 他们肩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 也是社会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所以他们的在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都需要更新, 这是当代大学生需要重视的内容。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2.1 实践平台机制体制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实践平台, 这个实践平台的范围很大, 可以是一次比赛、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组织, 每一个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体制, 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平台, 因此实践平台的体制的管理运作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2009年, 学者陈耀、付方正提出观点, 要想为大学生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平台, 那么就一定要建立教育基金, 只有基金的支撑, 才能够让大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没有阻碍。在建立基金的同事, 也要完善学分奖励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取得了学术成果或者专利研究都可以申请获得相应的学分。

2.2 社会文化基础

社会文化基础也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社会与文化和经济之间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文化是需要长久的积累的, 文化是在特定生活和特定群体之间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 社会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至关重要, 也有不少学者在此方向进行了研究。孙晓梅曾指出, 我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 没有得到家庭或社会的认可, 缺少一种社会文化支撑的氛围, 能够支撑大学生创业的家长也是极少数, 因此在大学生范围中, 创业的气氛并不浓厚, 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已经大大减少了。

2.3 政策支持

政府作为三大外部环境的首要环境, 在大学生创业阶段起到的就是住到作用, 相关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及创业成功率。政府对大学生要实施鼓励, 具体做法表现在税收制度、企业形式、登记许可等相关要求, 政府都要相对放宽政策,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业支持。2012年, 我国学者聂怡婷在文章中指出,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创业教育与培训政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商务支持政策和培育创业文化政策。但是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不完善, 政府的执行力度也远远不够。

2.4 法律保护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 法律也要给予相应的保护, 当前对于大学生创业而建立的法律法规都不是很成熟, 制度也不是很完善, 导致大学生创业资金以及创业项目成了当前的首要难题。在这一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就要比我国更加注重创业问题, 所提供的法律保护也更加成熟。

3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3.1 实施引导性、探究性、体验性的课程机制

一直以来, 课堂是教育的依托, 实践类课程更是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的有效载体。课程的主要方向为引导性、探究性和体验性。引导性要求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或者公共课教学的时候, 在课堂上突出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 来引导学生发现实践的重要性, 也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能够避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性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加更加生动的实践类教学, 充分体现其研究特点, 将系统性、参与性、自主性为一体, 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强化。

3.2 探索团队化、项目化的实施机制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交易实践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以及团队互助能力, 而提升能力的关键点就在于学校是否能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实践性指导。适当举办创新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训练营等专项时间活动, 以团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 在时间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团队化指的是在实践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要将学生分为可以自由活动的小组,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终解决比较复杂的多学科问题。

3.3 建设横纵结合的校内外协作机制

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对政府、企业、高校等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要求高校内要设立供社会建设的实验室, 或者创意园, 创意孵化基地等实践创新平台, 鼓励高校学生和社会建设者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建设大学生实践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对创业不再恐惧, 通过更多人的帮助, 让大学生能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艰难, 这也是教育界倡导“内含外联”的基本思路。高校是我国当前为社会培养和诉讼人才的主要基底, 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 更是与政府和企业产生衔接的地方, 政府为高校人才的培养制定规章制度, 企业为人才的输送提供实践场地, 以此形成的循环链, 让大学生对创新实践也重拾信心。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要为初入社会的新人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实践场所,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好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以及运行机制都有着非常明确的思想, 一定不忽视学生的创业热情, 将创业人才提升为拔尖人才。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为重点, 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以大学生为主要力量, 推动社会的进步。

摘要:根据市场调查的数据显示,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 为此许多学生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 但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创业率低, 成功率低, 技术含量低”等现象。本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给予了非常大的鼓励, 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并且对运行机制也进行了总结分析, 希望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健钧.创新、创业与创业经济[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13 (6)

大学生创业体系范文第6篇

1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中的作用

胡锦涛曾指出, 大学生创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以创业带动就业能够解决大学生找工作问题, 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涉及到的内容较多, 它既包括创业知识系统, 创业资金扶持系统, 又包括政府政策支持系统。政府在各项企业经营活动中, 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 这种引导作用往往以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实现, 作为市场主体之一, 大学生创业活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总而言之, 政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推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的不足

从世界范围看, 我国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环境相对较差, 有学者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9.39%的学生对当前创业环境持满意态度, 此外, 虽然有69.88%的大学生存在自主创业意愿, 但真正创业的大学生仅占1.35%, 而在这些创业的大学生当中, 仅仅有2%~4%的学生能够实现成功创业, 由此可知,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的职能还有待完善。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存在不足之处, 可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 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度大。具体而言, 创业往往需要一定的资金为支撑, 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 他们获得资金的渠道也相对较少, 且大学生获得国家创业贷款的难度较大, 资金短缺致使大学生难以进行自主创业。其次, 大学生经济不独立, 缺乏一定的还款能力, 因此他们难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担保贷款和贴息贷款。再次, 地方政府制定了多项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 但这些政策的针对对象一般是下岗工人, 而不是大学生这帮特殊的创业群体, 大学生不同于下岗工人, 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与高校毕业生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 但这些政策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难以高效的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

3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优化

3.1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首先, 政府应给予大学生创业行政法律支持, 简化大学生创业程序, 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其次, 应给予大学生金融财税支持, 整顿大学生创业市场, 出台税费优惠政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撑。再次, 为大学生创建创业知识平台, 并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 除此之外, 还应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度。

3.2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

首先, 应完善小额信贷机制, 加大对初次创业大学生的贷款扶持力度,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渠道。其次, 应适度简化大学生贷款程序, 推荐大学生信用贷款至制度, 降低大学生贷款门槛。再次, 地方政府还应注意与金融机构合作, 尽最大努力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 确保每个大学生创业者能够获得小额担保贷款。

3.3 完善大学生政策资金支持体系

国家一直对大学生创业持支持态度, 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安全保障。从资金角度看, 地方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 大幅度减免创业税收, 并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缓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 政府应给予大学生专项资金支持, 以此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除此之外, 地方政府还应与银行沟通, 鼓励银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

3.4 规范大学生创业投资市场

地方政府应规范大学生创业投资市场, 帮助大学生规避创业风险。政府还可以向大学生提供风险投资基金, 帮助大学生向风险投资商推荐项目。政府还可以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风险培训, 提高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意识, 并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掌握技巧, 促使他们规避经营风险。除以上措施外, 政府还可以设置公益性咨询机构, 举办大学生创业政策宣讲会, 让大学生免费咨询创业问题, 促使大学生开发符合市场规律的创业项目。

3.5 其他合理化建议

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教育影响, 学校推进创业教育又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基于此, 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 利用行政手段推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为学生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做好铺垫。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占有主体地位,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其职能优势, 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服务。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迅速,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 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创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必要采取措施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当中, 地方政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角度探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方法, 希望能对大学生有所帮助, 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地方政府,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职能优化

参考文献

[1] 曹阳.论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以江苏省为例[J].企业家天地, 2012, 10:14-15.

[2] 张留禄.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J].广东社会科学, 2013, 06:53-59.

[3] 李志刚, 王海燕, 郭丰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5:97-101.

上一篇:大学旷训检讨书范文下一篇:党性品行作表率范文